國學大師錢穆小傳

50
國國國國國國國國 國國國 Eddie Lee 6/9/2010 國國 Taipei 國國 國國國 國國國國 國國國國 :、 [email protected] 1 國國國國

Transcript of 國學大師錢穆小傳

Page 1: 國學大師錢穆小傳

國學大師錢穆小傳

李常生 Eddie Lee 6/9/2010 台北 Taipei攝影:李常生 文:李常生、維基百科

[email protected]

1

手動翻頁

Page 2: 國學大師錢穆小傳

常生小語• 去年 (2009),我有機會至無錫蕩口鎮研究錢穆大師小時居住的地方,

也是唸小學的地方。蕩口鎮為水鄉古鎮,地方政府有意開發觀光旅遊,只是錢穆大師所居之屋簡陋破損,我有意在發展觀光旅遊時將錢穆在台北東吳大學的故居原樣在蕩口鎮重建一座,但地方政府礙於政治問題,無意揚”錢”,僅準備低調處理。

• 錢穆大師在台北東吳大學的故居,我去過幾次,得見大師居所,再研讀幾部大師著作,深感自身渺小。錢穆先生自幼苦讀,精研國學,一生從事教育。一九四九年後來台灣的學者中,比較有名望的就應該是胡適、錢穆、林語堂、傅斯年先生了。

• 錢穆居住於此故居時至 94歲時,陳水扁市長要趕他出去,錢穆先生於 96歲 6 月搬出, 8 月過逝,也是政治問題,害的錢穆先生臨終遷移,鬱鬱而終。

李常生 台北 2010/6/92

Page 3: 國學大師錢穆小傳

3

Page 4: 國學大師錢穆小傳

4

Page 5: 國學大師錢穆小傳

5

Page 6: 國學大師錢穆小傳

6

Page 7: 國學大師錢穆小傳

7

Page 8: 國學大師錢穆小傳

8

Page 9: 國學大師錢穆小傳

• 錢穆( 1895年7月30日- 1990年8月30日),原名恩,字賓四,江蘇無錫人,歷史學家,儒學學者,教育家。

• 錢穆與錢鍾書同宗不同支,錢鍾書是其侄輩,錢穆又稱錢基博(錢鍾書父親)為叔。錢偉長是錢穆長兄錢摯之長子,錢穆的親侄。錢穆九歲入私塾, 1912年輟學後自學,任教於中小學。1930年因發表《劉向歆父子年譜》成名,被顧頡剛推薦,聘為燕京大學國文講師。錢穆居北平八年,先後授課於北京、清華、燕京、北師大等名校,與學術界友人時相切磋。

• 抗戰軍興,輾轉任教於西南聯大、武漢大學、華西大學、齊魯大學、四川大學、江南大學各大學。撰寫《國史大綱》,採取綿延的觀點了解歷史之流,堅持國人必對國史具有溫情和敬意。

• 1949年4 月,錢穆與江南大學同仁唐君毅一起應廣州私立華僑大學校長王淑陶之邀,南下廣州。10 月,隨華僑大學再遷香港 [1]。不久,錢穆答應了他的朋友在香港的亞洲文商學院出任院長。[2]1950年錢穆在香港創辦新亞書院使流亡學生得以絃歌不輟,而辦學有成,亦獲香港政府尊崇,於 1955年贈予香港大學名譽博士學位。 1960年應邀講學於美國耶魯大學,又獲頒贈人文學名譽博士學位。 1965年正式卸任新亞書院校長,應聘馬來亞大學任教。錢一生以教育為業,五代弟子,冠蓋雲集,余英時、嚴耕望等人皆出門下。

• 1967年10月,錢穆應總統蔣介石之邀,以歸國學人的身份自港返台,築素書樓於臺北市士林區外雙溪, 1968年膺選中央研究院院士。晚年專致於講學與著述,雖目力日弱仍隨時提出新觀點,賴夫人誦讀整理出版,謙稱為《晚學盲言》。

• 1990年6月1日,錢穆不滿當時身為立法委員的中華民國前總統陳水扁與台北市議員周伯倫指控他霸佔政府建築物,以九十六歲高齡之身毅然搬離素書樓,同年 8月30日逝於杭州南路寓所。

9

Page 10: 國學大師錢穆小傳

錢穆先生幼時居住無錫蕩口鎮的故居10

Page 11: 國學大師錢穆小傳

學術• 錢穆沒受過正規教育,他的治學理念受呂思勉影響甚深。當胡適學派反對「崇古」與「迷信」,對中國封建文化及上古史作存疑與否定態度時,錢穆等人立表異議,說「余任上古史課,若亦疑古,將無可言」。他在《國史大綱》一書中說:「今求創建新的古史觀,則對近人極端之懷疑論,也應稍加修正。」錢氏以後卻又承認:「……而余則疑《堯典》,疑《禹貢》,疑《易傳》,疑老子出莊周後,所疑皆超於頡剛。然竊願以考古名,不願以疑古名。疑與信皆須考,余與頡剛,精神意氣,仍同一線,實無大異。」

• 錢穆的《先秦諸子繫年》一書,考證數十本秦漢古籍,排出先秦時各事件的先後順序。後發表《劉向歆父子年譜》一書,以論證完整的二十八個不可通駁斥康有為的《新學偽經考》,當時再無學者為康文辯。

• 錢穆對中國古代政治制度有良好觀感,認為中國傳統政治非但不是君主專制,實為「一種自適國情之民主政治」。張君勱《中國專制君主政制之評議——錢著〈中國傳統政治〉商榷》,以三十萬言,對《中國傳統政治》一書逐條批駁。徐復觀《良知的迷惘——錢穆先生的史學》,批判錢氏「所發掘的是二千年的專制並不是專制,因而我們應當安住於歷史傳統政制之中,不必妄想什麼民主」。錢穆的徒弟余英時稱他「一生為故國招魂」。錢穆也常有些即興的發揮。他認為西方人寫歷史,重事不重人,猶如《尚書》的體裁:「西洋史學還停留在我們周公《西周書》的階段。」又說「馬克思《資本論》講資本家如何賺錢,這是馬克思天天看報、調查得出來的,其實中國人一句簡單的話早就講明白了,這就是『為富不仁』」。

11

Page 12: 國學大師錢穆小傳

錢穆先生幼時居住無錫蕩口鎮的故居12

Page 13: 國學大師錢穆小傳

錢穆與胡適• 原本胡適相當賞識錢穆,稱錢的《劉向歆父子年譜》乃「一大著作,見解與體例都好」,並對學生說:有關先秦諸子事,可向賓四先生請教,不必再問他。外界以為錢「喜治乾嘉學」,張君勱甚而勸錢穆「何必從胡適之作考據之學」。錢穆初到北平,胡適的弟子傅斯年對他優禮有加,邀至史語所,奉為上賓。胡適也將私藏「孤本」《求仁錄》借給錢研覽。

• 錢穆在治學方面與胡適頗多抵觸。胡適繼承傳統的說法,認為老子略早於孔子;錢穆則創立新說,認為老子略早於韓非,後於孔子。一次,兩人不期而遇。錢穆說:「胡先生,《老子》成書的年代晚,證據確鑿,你不要再堅持你的錯誤了!」胡適說:「錢先生,你舉出的證據還不能說服我;如果你能夠說服我,我連自己的親老子也可以不要!」

• 錢穆與胡適二人在老子生年、《說儒》等學術問題上觀點迥異,時有爭辯。具體學術分歧尚屬表面,深層原因是錢對胡的「新文化」主張不以為然,他後來甚至認為,中國思想界「實病在一輩高級知識分子身上」,如「新文化運動,凡中國固有(文化)必遭排斥」,貽害深遠。當年北大講壇上最叫座者乃胡適和錢穆二人,錢穆稱「大凡余在當時北大上課,幾如登辯論場」。

13

Page 14: 國學大師錢穆小傳

錢穆先生幼時居住無錫蕩口鎮故居前的小水道14

Page 15: 國學大師錢穆小傳

錢穆先生幼時居住無錫蕩口鎮所讀小學舊址15

Page 16: 國學大師錢穆小傳

16

Page 17: 國學大師錢穆小傳

其他• 一九三四年五月十六日。出席清華歷史系研究生姚薇元口試會。散後,偕陳寅恪至其家。寅恪言錢賓四(穆)《諸子系年》極精湛。時代全據《紀年》訂《史記》之誤,心得極多,至可佩服。(楊樹達,《積微翁回憶錄》,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六年,頁八二)

• 錢穆對中國文化是一個有名的溫情主義者,李敖質疑他是不是對中國的歷史「太滿意了」;歷史學家不能感情用事。李敖更認為「錢穆作為史學家,本已令人皺眉,但他不以為足,還要做經學家、理學家、甚至儼然當代朱子,這就更鬧了大笑話。」

• 錢穆的《總統蔣公八秩華誕壽文》歌頌蔣介石「誠吾國歷史人物中最具貞德之一人。稟貞德而蹈貞運,斯以見天心之所屬,而吾國家民族此一時代貞下起元之大任,所以必由公勝之也。」李敖說:「知識份子反動到這步田地,真太令人失望!回想錢穆當年給我寫信,標榜『學問』與『德性』的關係,如今『學問』竟不勝阻止『德性』的淪落,我真忍不住爲他悲哀!」

• 汪榮祖教授在《錢穆論清學史述評》一文以為 :「錢穆論清學史的代表作《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不僅在形式上是傳統的學案式的綱目體,而且內容也不脫傳統的義理,尤重宋儒朱熹。這部書基本上是由二十世紀的人,寫十九世紀之書。錢氏寫清學史,似設身其境,與先賢唱和或辯難,而不似異代學者,作旁觀超越之論析。世人多知,錢賓四頗具民族主義意識,並見諸其史學,然其民族主義也未脫傳統的華夷之辨與漢文化意識,以及崇宋尊朱的基本心態。」

17

Page 18: 國學大師錢穆小傳

錢穆在台北東吳大學內的故居

18

Page 19: 國學大師錢穆小傳

• 1895 清光緒廿一年生於江蘇省金匱縣• 1900 六歲 入私塾讀書• 1903 九歲 進果育小學就讀• 1905 十一歲 父逝• 1906 十二歲 入常州府的常州中學堂• 1910 十六歲 退學,離開常州,轉入南京私立鍾英中學,適逢辛亥革命,學校停辦,遂輟學

• 1911 十七歲 任教無錫三兼小學,為教學生涯之始• 1918 廿四歲 任教鴻模學校,即原果育小學,出版《論語文解》同時

任教縣立第四小學(梅村鎮)• 1919 廿五歲 任後宅泰伯市初小校長 創辦無錫歷史上第一個圖書館-泰伯圖書館,任館長

• 1922 廿八歲 赴廈門任教集美學校為任職中學教師之始• 1923 廿九歲 任教江蘇省無錫第三師範學校

19

Page 20: 國學大師錢穆小傳

• 1927 卅三歲 轉任教蘇州中學• 1928 卅四歲 妻歿、兒殤、兄亡連遭三喪• 1929 卅五歲與小學校長張一貫女士締婚 , 4子 2女自 1931至 1940 年先後出生,

四子早夭• 1930 卅六歲 發表《劉向歆父子年譜》,後任教• 1931 卅七歲 任教北京大學歷史系,並兼課清華大學、燕京大學、北師大• 1935 四一歲 出版《先秦諸子繫年》• 1937 四三歲 隨政局南遷,任西南聯合大學教授• 1939 四五歲 《國史大綱》脫稿,回蘇州侍母一載• 1941 四七歲 往成都任教齊魯大學國學研究所及武漢大學• 1943 四九歲 先後任教於華西大學、四川大學• 1944 五十歲 撰文〈中國歷史上青年從軍先例〉號召知識份子投筆從戎• 1946 五二歲 赴昆明任教五華學院、兼任雲南大學• 1948 五四歲 任無錫江南大學文學院院長課餘撰《湖上閒思錄》• 1949 五五歲 應張其昀之邀赴香港創辦亞洲文商學院,任院長• 1950 五六歲 成立新亞書院,應邀赴台灣講演

20

Page 21: 國學大師錢穆小傳

• 1951 五七歲 為籌辦新亞書院台灣分校滯留台灣數月,未果。• 1952 五八歲 四月,在淡江文理學院驚聲堂講演,屋頂泥塊墮落擊中頭部暈厥送醫。

• 1955 六一歲 新亞研究所正式成立。代表教育部訪問日本,教育部頒贈學術獎章。香港大學授予名譽博士學位

• 1956 六二歲 新亞書院農圃道校舍暑期落成,為自有校舍之始。與胡美琦女士九龍締婚

• 1957 六三歲 新亞書院增設藝術專修科• 1960 六六歲 赴耶魯大學講學,課餘撰《論語新解 》 耶魯大學頒贈名譽博士學位後赴歐洲訪問

• 1961 六七歲 新亞書院理學院成立• 1963 六九歲 香港中文大學成立,曾辭新亞書院校長職• 1965 七一歲 正式卸任新亞書院校長,離開香港赴吉隆坡馬來亞大學講學• 1967 七三歲 十月遷居台北• 1968 七四歲 遷入素書樓,膺選中央研究院院士• 1969 七五歲 任中國文化學院歷史研究所教授、故宮博物院聘為研究員• 1974 八十歲 撰《八十憶雙親》

21

Page 22: 國學大師錢穆小傳

• 1976 八二歲 是年冬,胃病劇作,幾不治• 1978 八四歲 該年常病,目不能視, 抱病赴香港任新亞書院『錢賓四先生學術

文化講座』主講人。• 1979 八五歲 赴香港出席新亞三十年紀念會

• 1980 八六歲 與三子、幼女會於香港,卅二載未見,得七日相聚

• 1981 八七歲 與長女、長侄晤聚香港,五子女兩年內分別見面

• 1984 九十歲 獲頒行政院文化獎章

• 1986 九二歲 為文化大學歷史研究所學生上最後一課 受聘為總統府資政• 1988 九四歲 在家中授課至是年方休• 1989 九五歲 赴香港參加新亞四十年紀念會• 1990 九六歲 六月一日遷出素書樓 八月卅日逝於杭州南路寓所• 1992 歸葬蘇州太湖之濱

22

Page 23: 國學大師錢穆小傳

錢穆先生主要著作• 《錢賓四先生全集》《先秦諸子繫年》《國史大綱》• 《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中國歷史研究法》• 《中國歷史精神》《國史新論》《中國史學名著》• 《中國文化史導論》《中國文化十二講》《中國文化叢談》• 《民族與文化》《文化學大義》《湖上閒思錄》《人生十論》• 《八十憶雙親、師友雜憶》《國學概論》《古史地理論叢》• 《史記地名攷》《靈魂與心》《晚學盲言》《孔子傳》• 《庄老通辨》《中國文學論叢》《朱子新學案》《朱子學提綱》• 《清儒學案》《宋代理學三書隨劄》《秦漢史》《黃帝》• 《論語新解》《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中國思想史》《新亞遺鐸》

23

Page 24: 國學大師錢穆小傳

24

Page 25: 國學大師錢穆小傳

25

Page 26: 國學大師錢穆小傳

26

Page 27: 國學大師錢穆小傳

27

Page 28: 國學大師錢穆小傳

28

Page 29: 國學大師錢穆小傳

29

Page 30: 國學大師錢穆小傳

30

Page 31: 國學大師錢穆小傳

31

Page 32: 國學大師錢穆小傳

32

Page 33: 國學大師錢穆小傳

33

Page 34: 國學大師錢穆小傳

34

Page 35: 國學大師錢穆小傳

35

Page 36: 國學大師錢穆小傳

36

Page 37: 國學大師錢穆小傳

37

Page 38: 國學大師錢穆小傳

38

Page 39: 國學大師錢穆小傳

39

Page 40: 國學大師錢穆小傳

40

Page 41: 國學大師錢穆小傳

41

Page 42: 國學大師錢穆小傳

42

Page 43: 國學大師錢穆小傳

43

Page 44: 國學大師錢穆小傳

44

Page 45: 國學大師錢穆小傳

45

Page 46: 國學大師錢穆小傳

46

Page 47: 國學大師錢穆小傳

47

Page 48: 國學大師錢穆小傳

48

Page 49: 國學大師錢穆小傳

49

Page 50: 國學大師錢穆小傳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