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舍通訊第4期 Hospicehome Newsletter No.4

6
贊助:「人間有情」香港寧養服務計劃 電郵:[email protected] │ 網址:www.hospicehome.hk │ 出版日期:二零一五年五月初版 通訊 第四期 「寧舍」最新出版 籌備多時的《同心同行 ─ 寧養照顧點滴分享集》終 於出版了!此書集結了一篇篇由各從事寧養服務的 醫護人員寫成的小故事,從中不但看到他們如何用 愛和鼓勵陪伴病人及家屬面對病痛,促進彼此的溝 通,更加帶出寧養紓緩治療的意義。透過分享病榻 小片段、中心舉辦不同的活動,你必定會深被此書 的故事感動,體會到人間有情的真締。 有興趣的人士可到十間寧養中心免費索取此書,先 到先得。如有疑問,可向各寧養中心職員查詢,或 電郵至[email protected]聯絡寧舍編輯。 《同心同行 ─ 寧養照顧點滴分享集》 2014 挪亞方舟生命體驗日 為了讓寧養中心的病人和家屬有更多歡聚的時刻, 「寧舍」團隊與香港大學行為健康教研中心於2014 年12月10日(星期三)合作舉辦「挪亞方舟生命體 驗日」,邀得接近60名寧養中心的病人、家屬、職 員及義工一同到訪位於馬灣的挪亞方舟主題公園。 透過由社工帶領的互動活動「感棺之旅」和「大難淋 頭」,讓參加者細心感受生命的點滴,有一些回顧與 反思的時間。參加者又一同創作愛心相架,放入與 家人的溫馨合照。享用完豐富的自助午餐後,參加者 自由參觀公園內各個主題展覽,大家都玩得非常盡興, 樂而忘返! 早 在 2011 年 , 香 港 大 學 行 為 健 康 教 研 中 心 及 李 嘉 誠 基 金 會 共 同 啟 動 「 寧 舍 」 (Hospicehome),支持於2007年與香港醫院管理局合作推出的「人間有情」香港寧養服 務計劃。透過「寧舍」網站(www.hospicehome.hk)及「寧舍」手機應用程式,我們期 望利用資訊科技推動香港寧養運動的發展。 是次「寧舍」第四期通訊的內容包括:「寧舍」最新舉辦的活動,如挪亞方舟生命體驗日、 賦尊嚴及慈愛的臨終關顧工作坊、「寧舍」手機應用程式簡介會、「相知・相惜・相愛」攝影 工作坊等;更有中心職員分享的感人故事及公眾投稿。我們衷心希望透過本通訊,讓有心的 香港人為病人、家屬及醫護團隊送上支持及鼓勵,認識生命,反思死亡,並更了解香港的寧 養服務。 編者的話 1 「寧舍」活動速遞

Transcript of 寧舍通訊第4期 Hospicehome Newsletter No.4

贊助:「人間有情」香港寧養服務計劃 寧 舍 電郵:[email protected] │ 網址:www.hospicehome.hk │ 出版日期:二零一五年五月初版 通訊 ◆ 第四期

「寧舍」最新出版

籌備多時的《同心同行 ─ 寧養照顧點滴分享集》終於出版了!此書集結了一篇篇由各從事寧養服務的醫護人員寫成的小故事,從中不但看到他們如何用愛和鼓勵陪伴病人及家屬面對病痛,促進彼此的溝通,更加帶出寧養紓緩治療的意義。透過分享病榻小片段、中心舉辦不同的活動,你必定會深被此書的故事感動,體會到人間有情的真締。 有興趣的人士可到十間寧養中心免費索取此書,先到先得。如有疑問,可向各寧養中心職員查詢,或電郵至[email protected]聯絡寧舍編輯。

《同心同行 ─ 寧養照顧點滴分享集》

2014 挪亞方舟生命體驗日

為了讓寧養中心的病人和家屬有更多歡聚的時刻,「寧舍」團隊與香港大學行為健康教研中心於2014年12月10日(星期三)合作舉辦「挪亞方舟生命體驗日」,邀得接近60名寧養中心的病人、家屬、職員及義工一同到訪位於馬灣的挪亞方舟主題公園。 透過由社工帶領的互動活動「感棺之旅」和「大難淋頭」,讓參加者細心感受生命的點滴,有一些回顧與反思的時間。參加者又一同創作愛心♥ 相架,放入與家人的溫馨合照。享用完豐富的自助午餐後,參加者自由參觀公園內各個主題展覽,大家都玩得非常盡興,樂而忘返!

早 在 2011 年 , 香 港 大 學 行 為 健 康 教 研 中 心 及 李 嘉 誠 基 金 會 共 同 啟 動 「 寧 舍 」(Hospicehome),支持於2007年與香港醫院管理局合作推出的「人間有情」香港寧養服務計劃。透過「寧舍」網站(www.hospicehome.hk)及「寧舍」手機應用程式,我們期望利用資訊科技推動香港寧養運動的發展。 是次「寧舍」第四期通訊的內容包括:「寧舍」最新舉辦的活動,如挪亞方舟生命體驗日、賦尊嚴及慈愛的臨終關顧工作坊、「寧舍」手機應用程式簡介會、「相知・相惜・相愛」攝影工作坊等;更有中心職員分享的感人故事及公眾投稿。我們衷心希望透過本通訊,讓有心的香港人為病人、家屬及醫護團隊送上支持及鼓勵,認識生命,反思死亡,並更了解香港的寧養服務。

編者的話

1

「寧舍」活動速遞

瑪麗醫院寧養中心 伊利沙伯、佛教醫院寧養中心

寧 舍 通 訊 ・ 第 四 期

2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香港大學行為健康教研中心與李嘉誠基金會共同開發了「寧舍」手機應用程式,讓大家的關懷祝福突破地點或時間限制,為病人、家屬及醫護人員送上支持及鼓勵,並推動大眾更關心及支持寧養服務的發展。 「寧舍」手機應用程式主要分為十部分,包括:

「最新消息」─ 提供有關寧養服務、善別關懷,以及生死教育的最新資訊

「我的身心記錄」─ 簡單的私人日記,記下每天的大小事、心情及身體狀況

「聲音留情」─ 錄下內心的想法或感受,及對摰愛的話,隨時傳送與別人分享

全港十間寧養中心列表

「寧舍」手機應用程式

香港西聯網瑪麗醫院寧養中心 服務時間:星期一至五 上午九時至下午一時及 下午二時至六時 地址:香港薄扶林道102號瑪麗醫院癌症中心五樓 查詢電話:2255 4649 圖文傳真:2255 5367

九龍中聯網香港佛教醫院寧養中心 服務時間:星期一至五 上午九時三十分至 下午十二時三十分及下午二時三十分至五時 地址:九龍樂富杏林街10號香港佛教醫院A座2樓 查詢電話:2339 6210 圖文傳真:2339 6164

香港西聯網葛量洪醫院寧養中心 服務時間:每日上午八時至晚上八時 地址:香港仔黃竹坑道125號 查詢電話:2518 2103 / 2518 2104 圖文傳真:2518 6704

九龍東聯網基督教聯合醫院寧養中心 服務時間:星期一至五 上午九時至一時及 下午二時至五時 地址:九龍觀塘協和街130號基督教聯合醫院S座 14樓B寧養中心 查詢電話:3949 4531 圖文傳真:3949 5675

香港東聯網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寧養中心 服務時間:星期一至五 上午九時至下午一時及 下午二時至五時 地址:香港柴灣樂民道三號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 東座地庫二層臨床腫瘤科 查詢電話:2595 4051 圖文傳真:2976 5716

新界西聯網屯門醫院寧養中心 服務時間: 星期一、三及四:上午九時至下午一時及 下午二時至五時 星期二及五:上午九時至下午五時 地址:屯門青松觀道23號屯門醫院放射治療大樓地下 查詢電話:2468 5275 圖文傳真:2468 5276

九龍西聯網瑪嘉烈醫院寧養中心 服務時間:星期一至五 上午九時至下午五時三十分 地址:九龍荔枝角瑪嘉烈醫院道2-10號瑪嘉烈醫院 腫瘤科大樓H座3樓 查詢電話:2990 2485 圖文傳真:2990 2725

新界東聯網威爾斯親王醫院寧養中心 服務時間:星期一至五 上午九時至下午十二時三十分 及下午二時三十分至五時 地址:新界銀城街30-32號威爾斯親王醫院 李嘉誠專科診所北翼地庫 查詢電話:2632 1573 圖文傳真:2632 4718

九龍中聯網伊利沙伯醫院寧養中心 服務時間:星期一至五 上午九時至下午一時及 下午二時至下午五時 地址:九龍加士居道三十號伊利沙伯醫院 日間醫療中心閣樓 查詢電話:3506 7300 圖文傳真:3506 7305

新界東聯網北區醫院寧養中心 服務時間:星期一至五 上午九時三十分至 下午十二時三十分及下午二時三十分至五時 地址:新界上水保健路9號 查詢電話:2683 8338 圖文傳真:2683 8326

寧 舍 通 訊 ・ 第 四 期

11

「一分鐘關心你」─ 每天回答三條簡單的問題,關心你的壓力、疼痛指數,及對生活的滿意度

「寧養中心」─ 醫管局轄下由李嘉誠基金會「人間有情」香港寧養服務計劃贊助的寧養中心的資訊及聯絡方法

「祝安好」─ 有多款電子心意卡供選擇,可填寫後傳送給親友

「自修室」─ 有關於處理癌症副作用的短片供瀏覽及分享,公眾亦可分享其他資訊性或激勵性的短片

「打開心窗」─ 讓病人、家屬、醫護人員、社工、義工和其他公眾人士分享自己的經歷或鼓舞說話的部落格

「專業網誌」─ 特別邀請醫護人員、同行者或義工分享寧養照顧路上的心路歷程

「尋找同路人」─ 尋找、關心與自己有類似景況的同路人,互相留言鼓勵及分享 智能手機用戶可於iPhone的app store或Android的google play搜尋「寧舍」或「hospicehome」字眼下載。讓我們一起齊心將愛與關懷傳給病人及家屬,並為醫護人員打打氣!

瑪嘉烈醫院寧養中心 北區醫院寧養中心

葛量洪醫院寧養中心 屯門醫院寧養中心

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寧養中心 聯合醫院寧養中心

賦尊嚴及慈愛的臨終關顧工作坊 及 「寧舍」手機應用程式簡介會 臨終關顧的目標是提高病人的生活質素,讓病人在最後的日子仍活得有尊嚴。但在面對危急的生死關口時,如何讓病人感受到慈愛與尊重?又如何在幫助病人的同時,提昇對自我的關懷? 我們在2014至2015年間巡迴了十間寧養中心,邀請了香港大學行為健康教研中心榮譽研究院士何孝恩博士與前線醫護人員、社工、院牧、義工、病人和家屬介紹賦尊嚴及慈愛的臨終關顧、其臨床應用,以及自我關懷的方法;並有香港大學的研究員同場介紹「寧舍」手機應用程式及教授程式內互動內容的使用,促進寧養服務的交流經驗。 威爾斯親王醫院寧養中心

寧 舍 通 訊 ・ 第 四 期

3

投稿邀請

你願意和我們分享你的經驗嗎?無論你是患者、家屬、醫護人員、義工或是友好,歡迎你以約300字左右的文字,和我們分享你的生活點滴或是在寧養路上的領悟和得著。 你可以直接投稿至 www.hospicehome.hk 或「寧舍」手機應用程式的「打開心窗」(需註冊及登入)。你亦可將稿件寄回:香港薄扶林沙宣道5號2樓 香港大學行為健康教研中心 (註明:寧舍編輯組)。如有查詢,請電郵至:[email protected]

寧舍通訊第四期

總編輯:譚奕君 副編輯:康倚華 美術設計:康倚華 出版:「寧舍」網站 電郵:[email protected] 網址:www.hospicehome.hk Facebook專頁:Hospicehome.hk 承印:匯美傳意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二零一五年四月初版 贊助:李嘉誠基金會「人間有情」香港寧養服務計劃

版權

所有

© 2

01

5(非

賣品

No

t fo

r sa

le)

寧 舍 通 訊 ・ 第 四 期

10

無論是照顧病人,或是承受病痛,都會令人感到很大壓力。面對不能改變的環境,我們要學習以積極正面的態度面對,把握當下,珍惜所有。透過相機的鏡頭,能讓我們捕捉生活上每個細節,用心感受每一刻,從而發現生活的美好,放鬆心情。 在2014年11月14日(星期五),寧舍邀請了常霖法師(俗名葉青霖,著名攝影師)為十間寧養中心職員,和正在接受寧養紓緩治療的病人、家屬、義工分享「攝影禪」,以及教授一些攝影的技巧和心得。是次活動約有三十位參加者,大家都聽得十分投入,學習在日常生活中將攝影的藝術與禪修結合,體驗身邊的人事物,學會感恩。 想重溫當天內容或與他人分享,可到「寧舍」手機應用程式「最新消息」或瀏覽「寧舍」網站: http://www.hospicehome.hk/newspage.php?id=15

「相知・相惜・相愛」攝影工作坊 《死過一次才學會愛》 撰文:Angela Ip …………………………………………………………………………………………………………………….

書名:《死過一次才學會愛 ─ 為了把過去的自己愛回來,我選擇回到人間.......》 原著:Dying To Be Me: My Journey from Cancer, to Near Death to True Healing

作者:艾妮塔.穆札尼 (Anita Moorjani)

譯者:隋芃 本書簡介: 艾妮塔於2002年時被診斷罹患淋巴癌,四年間遍尋名醫都不見好轉。在2006年癌症末期,她因器官衰竭而陷入昏迷,醫療團隊盡力搶救後,醫生說:「...我們現在已經無能為力了......她應該撐不過今晚。」 在急救過程中,艾妮塔不知怎的達到一種渾然不同的境界,毫無痛苦,如此舒服、自由、美妙,慢慢地與所有人事物融為一體,被一種至高無上、極為美好、無條件的愛包圍着。最後她選擇重返人間,她醒後,身體奇蹟地迅速痊癒,三天後已找不到癌細胞。 艾妮塔在書中敘述了糾纏她四年的癌症的體驗,在瀕死經驗中所了解到的事,以及重生的她想要分享給人們的生命訊息。 這書分三部份: 1) 尋找正確的道路 艾妮塔談她的特殊成長背景,從童年步入成年,在面對多元文化,以及東西文化獨特、甚至互相牴觸的信念時,她如何自處,同時也令她充滿恐懼,而這些恐懼終以疾病的形式呈現。她又怎樣積極面對她的癌症。 2) 我的死亡與重生之旅 她鉅細無遺地敘述了她的瀕死經驗,用有限的言語盡力去描述「那畢竟是言語難以形容的深度與領悟」,痊癒後她找到自己在世界上的全新定位。 3) 我所領悟到的事 她在瀕死經驗中對生命有了透徹的了解,要拋開恐懼。生命的唯一目標:做自己,活出真實的自己,成為愛,因為我們就是愛。 其實看這本書是要用一個比較開放的態度,因艾妮塔的經歷顛覆了我們一些習以為常的信念及違反宗教的角度: • 「我的痊癒不是來自正面思考或信念的力量,而是因為我完全放下了過去的教條、成見與掙扎,這促

使了我的身體「重設」。換句話說,唯有拋開信念才能讓我痊癒。」 • 「時間」不是線性的,萬事萬物都正在同時發生。時間不是我們觀念中的「不斷向前走」,時間是固

定不動的,我們甚至可以在時間中穿梭,意味著所有的時間點都同時存在。 • 對犯罪、報應、審判、懲罰、輪迴、湼槃、天堂有不同的解讀。 最實際和最管用的是她的推斷:「這世界的問題並非源自對別人的偏見或仇恨,而是對自己的偏見或仇恨。以我的療癒來說,關鍵在於對自己的無條件的愛消除了恐懼,同樣的道理,要讓世界變得更好,就需要每個人都愛自己、明白自己真正的價值。如果我們停止批判自己,就會發現愈來愈不需要去譴責別人,並開始注意到他們真正的完美。宇宙就存在於我們之內,外在的經驗只不過是一種的反射。」

書籍推介

香港公開大學李嘉誠專業進修學院 生死教育講座

談到「生死教育」,很多人都會認為這是專門為長者而設的課題,以幫助他們預備面對死亡。然而,我們無人能預知自己生命的限期,故此無論男女老幼都需要學習面對失缺,反思生命。 為了進一步推廣生死教育,寧舍與香港大學行為健康教研中心和伊利沙伯醫院寧養中心合作,於2014年10月20日(星期一)為香港公開大學李嘉誠專業進修學院 (OUHK LiPACE) 的學生講解有關臨終病人所面對的身、心、社、靈各方面的挑戰,介紹他們認識紓緩寧養服務,並如何透過社交媒體 ─「寧舍」網站、「寧舍」手機應用程式,以及「寧舍」 Facebook專頁 (Hospicehome.hk) 去加強公眾對紓緩寧養服務的關注,為醫護團隊送上支持及祝福之餘,也幫助大眾更開放地面對生老病死,培養正面的人生觀。

寧 舍 通 訊 ・ 第 四 期

9

《誰偷走你的大笑聲? - 於東區醫院的大笑瑜珈練習》 撰文: Nat Lui .………………………………………………………………………………………………………………………….……………

2012年第一次把大笑瑜伽帶進東區醫院,心裡還是十分緊張。對上一次我走到醫院是兩年前男友的父母患癌入院,最後離開了我們。對,的確有誰會在醫院中開懷大笑呢?基本上沒有人會這樣做。病人在病患中,身體不舒服,怎能大笑?家人正在擔心中,怎能大笑?醫護人員正在忙碌中,怎能大笑?其實不只是在醫院的環境。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不如意的事情會發生。很多人和人之間的緊張,很多自己給自己的壓力,很多大小事也足夠令我們不能開懷大笑。 上次我到醫院探病時,也是流著淚走的。但今次走進東區醫院的癌症病人資源中心時,我跟大家分享了大笑瑜伽。 什麼是大笑瑜伽 (Laughter Yoga)? 這是一項由印度醫生Dr Madan Kataria發明的帶氧運動。由於日常生活中我們很少能找到令自己開懷大笑的原因,令我們缺乏每日所需的大笑份量(約15分鐘),所以Dr. Kataira運用這種不需要原因、裝出來的大笑方法,配合肢體動作及小孩子的玩法,讓我們可以持續地開懷大笑。透過這樣的大笑方法,促進我們的血液循環,增加體內的含氧量,也同時釋出安多酚,讓身體放鬆和感覺愉快。 由2012年到現在,我很感謝東區醫院的姑娘讓我可以定期跟各位病友開懷大笑。有一次,有位病友在大笑過後分享,她自從得了病後,在過往4個月沒有一次能開懷大笑。而大笑瑜伽就是她在這段時間的第一次大笑。以下是過往的病友的分享,希望也能給你一個大笑的原因。 「經過幾次大笑瑜珈之後,感覺到笑對我有很大幫助,整個人都輕鬆多了,希望各病友日後能笑多些,開心對我們有很大幫助。祝各人早日康復,身體健康!」 「『笑』是正常生活一部分,不要忘記它。 有疾病時『笑』更是支持你保持鬥心的重要因素。 希望你給自己一個機會,重現笑臉!」 「笑原來可以暫時忘卻煩心事。我不是常笑的人,但上了一課大笑瑜珈後,原來假裝笑,只要笑出聲也可起作用,人變得輕鬆多。不妨多笑,真假也可以,我做到了!希望你們也嘗試,一定可有得著的。祝你們身體健康!笑口常開!」 我相信在這段時間,我們就是醫院中唯一開懷大笑的人。希望日後有更多人也能跟我們在不同的醫院開懷大笑。 朋友,你今日大笑左未呀?

為增加香港市民對寧養服務的認識及社區生死教育的了解,香港大學(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舉辦「第二十一屆香港國際腫瘤會議 寧養社會工作專業論壇」,推廣及宣揚寧養及紓緩治療,從個人、社區及制度層面實踐全人臨終關懷。 本年度「香港國際腫瘤會議 寧養社會工作專業論壇」主題為「寧養社會工作的藝術:研究、實踐及展望」,於2014年11月20日(星期四)假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大禮堂舉行,逾四百多位從事寧養及紓緩服務的專業人士出席,當中包括社工、醫生、護士、院牧及臨床心理學家等。是次論壇獲李嘉誠基金會「人間有情」香港寧養服務計劃贊助,以及本港多個知名學術及社工專業組織支持。 論壇共有兩個部份,第一部份為「優質護理服務新準則」,由台灣及香港學者就寧養服務的優化及未來發展,分享推動全人寧養及紓緩治療的挑戰和心得;第二部份為「寧養照顧的延伸」,從男士哀傷輔導,至社區生死教育及長者服務的變化,探討社區為本的寧養紓緩照顧的發展。 隨着人口結構的轉變,提供社區為本的照顧已成為寧養及紓緩服務發展的新趨勢,讓病人能夠在熟悉的地方接受臨終關顧。面對新的挑戰,實有賴醫護團隊以專業精神,透過臨床實證的知識和技能,配合社會上現有的資源,為臨終的病人提供身、心、社、靈各方面的全人照顧。 另一方面,要優化現有的寧養照顧及紓緩服務,必需要社區的積極參與,以透過公眾討論,提升市民關注,凝聚共識,故此社區上的生死教育亦必不可少。透過是次論壇,台灣寧養服務界別之專業人士,以及本地多位學者與前線人員交流了寧養及紓緩服務的經驗及挑戰。

寧 舍 通 訊 ・ 第 四 期

4

第二十一屆香港國際腫瘤會議 寧養社會工作專業論壇 ─

「寧養社會工作的藝術:研究、實踐及展望」 公眾投稿

寧 舍 通 訊 ・ 第 四 期

8

服務札記 寧 舍 通 訊 ・ 第 四 期

5

《一份屬於生命的禮物……》 撰文:東華三院安老服務部圓滿人生服務前服務主任 徐穎琪姑娘 ……………………………………………………………………………………………..

東華三院「生之願」長者心聲錄像服務推行至今,已服務了百多名長者 及末期病患者,透過錄像不但記錄了他們生平難忘的經歴,同時也提供 機會讓他們向所愛的人道出心底話。 還記得有一次服務對象是一個患有末期癌症的伯伯,他身體抱恙,但還 堅持打扮得整整齊齊,目的是希望將最美好的一面留給太太。伯伯忍受 著身體的痛楚,忍受著每次呼吸的困難,仍堅持用口琴給太太演奏了幾 首動人的樂曲。伯伯說話不多,但他告訴我每首樂曲都是他與太太之間 甜蜜的回憶。在拍攝前,伯伯不斷練習,就是希望將每首樂曲演奏至最 完美,送給多年相依相守的太太。 伯伯表示深愛太太,卻因性格內歛,從來沒有向她說 出一句「我愛你」。我邀請長者對著鏡頭說一句「太 太,我愛你!」起初他感到尷尬,在我多番鼓勵下, 伯伯終於說出那三個字,當時他面上流露出我看見過 最甜蜜的笑容。 在拍攝後期,伯伯離逝了,我急忙完成光碟,慶幸能 趕及在他追思會上播出。後來,醫務社工告訴我,光 碟原是伯伯要送給太太的一份驚喜,太太收到後十分 感動,表示這是她一生中收到最感動的禮物。

《最後的母親節》 撰文:北區醫院寧養中心資深護師 祝頌儀姑娘 …………………………………………………………………………………………………….

二十八歲的亞強,全靠他七年來在黑夜無垠的公路上修路,他的弟弟才能繼 續升讀大學,並讓父母把肩上的重擔放下來。亞強是母親口中的寶貝,雖然 他被母親擁得緊緊的,但命運之神仍不費吹灰之力把他帶走。 亞強患上了末期肝癌,他和他的家人都在頃刻間被黑暗吞噬了一切的光明, 迷惘令一切都變得不真實,仿如在夢境般,但他們覺得總有辦法從這惡夢甦 醒過來,深信上天會留下一絲光明,只要抱住希望,命運之神便會放過他。 亞強堅持要接受治療,並每天留意新聞報導,希望有一天科技突飛猛進,他 的病就能根治。他們的希望越大,越意識到根本沒有所謂的奇蹟會發生…… 上天沒有把一扇窗戶留給渴望生命的他,亞強身體飽受病魔的折磨,他的情況每況愈下,與骷髏上繃一層枯黃的乾皮沒兩樣,他的腹腔積滿了積水。他的媽媽看著被病痛纏擾的他,只能黯然坐在一旁。亞強的身體並沒有因為醫護人員的悉心照料而好轉,但他終於接受現實,院牧給予的支援稍微幫助他平息內心那場暴風雨。亞強只希望身旁的母親不要過於擔心自己,但願母親的下半輩子能活得幸福快樂。由於亞強已是父母所失去的第三個兒女,現在只剩下最年幼的兒子,媽媽因為亞強的情況,更有尋死的意決。醫務社工的探訪令父母感受同行,那份刺痛的哀傷得到安慰。 能繼續站在兒子旁邊需要很大心力和愛,我們鼓勵媽媽多伴著病人,盡量珍惜每刻的相處。因為情況不太穩定,亦不宜轉到寧養中心,所以病房亦給予媽媽彈性探訪,紓緩治療科醫生亦同時提供症狀紓緩治療,在父母陪伴下,亞強接受了洗禮,最後安然離世。 還有不久就是母親節,身為母親的我,更感到能與母親共渡節日的可貴,當然感謝父母恩情亦不只在父/母親節吧!

《愛與包容》 撰文:威爾斯親王醫院寧養中心資深護師 馬惠玲姑娘 ………………………………………………………………………………………………………………………..……………….

曾婆婆75歲,是位已退休教師,丈夫多年前因病去逝,獨力撫養三名子女,子女現已長大成人並組織了自己的家庭。正當豐收時期,曾婆婆卻於兩年前不幸患上第四期腸癌。她在患病期間曾一度情緒低落,怪責自己當年沒有時間照顧兒女,以致女兒放任及早婚,誕下外孫女後更不顧而去,多年來外孫女都是由她獨力撫養及教導。現在她能積極面對,感恩女兒因自己患病而有所改變,而外孫女乖巧及懂事,成績更名列前茅,實在是天父賜給她的小天使,使她有力量繼續堅持下去接受治療,有多些時間與家人相聚。

《年宵大笪地》 撰文:佛教醫院寧養中心高級護士主任 畢承萃姑娘 …………………………………………………………….....……….

佛教醫院寧養中心於2015年2月17日,舉辦了一項 「年宵大笪地」的活動,讓居家及住院的晚期癌症 病患者可以享受迎接新歲的氣氛。 「年宵大笪地」內除了有財神派揮春外,更有義工主 持的各個應節攤位,例如即場寫揮春、畫年畫、充 滿節日氣氛的利是封掛飾及板畫,更有過年小食: 煎咸甜薄撑,而參加者更可參與遊戲贏取獎品。 中心更在當天演變成「歡樂歌壇」,在義工帶領之下,大家忘情高歌,歌聲、歡笑聲充滿整個中心。另外,現場更有專業攝影師指導參加者擺出各種姿態與家人合照留念。最後,各人更獲贈迷你年花盆栽,將渡歲氣氛延續至家中。 是次活動由中心職員精心策劃,再加上義工團隊的鼎力支持,以及參加者的積極投入,令活動圓滿結束。在此,藉著新的一年,祝各位同事、義工朋友、家居及住院的病友如意吉祥,喜氣洋洋!

《把握機會 – 一次很有意義的旅行》 撰文:瑪麗醫院寧養中心社會工作助理 陳家健先生 ……………………………………………………………………………………………………………………………………… 天時、地利、人和。 爽快的秋天、柔和的陽光加上微風;期待的景點伴隨著輕鬆愉快的心情,描繪著一幅美麗的圖畫。這的確是很有意義的一次旅行…… 一年一度的秋季旅行,是很多病友盼望參與的活動。 預備活動前,總是擔心病友的身體狀況、當日天氣等,接二連三收到病友通知臨時不能出席活動,心裡戚戚然,但也提醒自己要把握每一次與他們歡聚的機會,心裡說:「繼續努力,再找些人」。聯絡中得知原來活動當日正是其中一名病友的生日,那更要把握機會做些事情了。 參觀完啟德郵輪碼頭公園,再到浸會中藥標本中心,最後與他們吃一頓豐富的自助午餐。當中安排了一些遊戲環節與眾同樂,醫生、護士、社工、義工與病人打成一片,非常熱鬧。另一方面,我們亦悄悄地預備了一份驚喜。當那位生日的病友在遊戲中得奬時,生日蛋糕便送上,所有同事及活動參加者為她唱一首生日歌,她淚眼凝眶,滿心歡喜,場面感動。 很特別亦很有意義的一次旅行!藉此機會衷心感謝醫生們抽出寶貴的私人時間出席,以及各同事和義工們用心的協助。

寧 舍 通 訊 ・ 第 四 期

7

寧 舍 通 訊 ・ 第 四 期

6

《願你常歡笑 – 倩娛的油畫展》 撰文:伊利沙伯醫院寧養中心社工 王誠先生 ………………………………………………..………………………….

在伊利沙伯醫院寧養中心一眾同工的協助下,一位晚期癌症病人李倩娛將多年來的夢想實現,於本院D座高層地下舉行個人作品展覽,當中展出了百多幅油畫,都是由她精挑細選出來的,有人物肖像、有風景畫;有靜態的、也有充滿動感的。 伊利沙伯醫院寧養中心社工王先生憶起初次與倩娛面談時,她提及過往學習油畫的點點滴滴,指出藉著油畫創作,可以令到自己身心得以放鬆,從而緩和癌病帶來的不適與忐忑。於幾年間,她共畫了二百多幅作品,她坦言有個心願,就是將其畫作輯印成書,然後送給親朋摰友留念。倩娛為人慷慨,不時會主動為親朋好友繪畫肖像,然後送給他們,她表示當見到他們收到畫作時所展露笑容,便會感受到對方的喜悅。倩娛的創作靈感是來自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人和事,然而她所畫的人物有個共通點,他們都是臉掛燦爛的笑容,原因是她喜歡看見人人都歡樂,並想藉著展出畫作去發放正能量,勉勵大眾積極地面對人生。 在小型油畫個人展覽開幕禮上,倩娛邀請了家人、親友、教會弟兄姊妹及醫護人員前來,一同分享她在油畫創作上的成果,當日的參觀人數為78人,其中也有出入醫院的社區人士,他們觀賞後都稱讚展出的油畫作品甚具獨特的個人風格,而在場人士均獲贈畫展精選作品集作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