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夏季 善報

100
2 0 1 1 ── 2011 安心自在的臨終智慧(三之一) 創古仁波切/開示 三十五佛懺‧釋論(系列之一) 堪布 卡塔仁波切/開示 了義大手印祈願文(六之六)堪布 竹清嘉措仁波切/釋論 任何事都是美妙的!五毒也是!竹慶本樂仁波切/開示 帶你到淨土(系列之二) 詠給‧明就仁波切/開示 「彌陀天法」閉關法會教授 金剛亥母的傳承 確戒仁波切/開示 阿,勝慧到彼岸!(五之三) 慈囊仁波切/開示 我全部的未來 願為 而努力! 千山獨行 明就仁波切閉關前留下的親筆信 噶瑪巴〈普賢行願品〉釋論全紀錄

description

2011 夏季 善報--普賢行願品

Transcript of 2011 夏季 善報

Page 1: 2011 夏季 善報

離苦得樂,請你這樣做!(上)   創古仁波切/開示

菩提心,修行的北極星    堪布 卡塔仁波切/開示

明光心與佛性(下)   堪布 竹清嘉措仁波切/開示

心靈朋友(中)        竹慶本樂仁波切/開示

無所緣止,讓心無焦點地鬆鬆安住

詠給明就仁波切/開示

身心分離時,為何要超薦?    確戒仁波切/開示

積聚資糧,成為有福氣的人(上) 慈囊仁波切/開示

2011夏季號

我全部的未來,願為利他而努力!─

噶瑪巴〈普賢行願品〉釋論全紀錄

2011 夏

安心自在的臨終智慧(三之一)   創古仁波切/開示

三十五佛懺‧釋論(系列之一) 堪布 卡塔仁波切/開示

了義大手印祈願文(六之六)堪布 竹清嘉措仁波切/釋論

任何事都是美妙的!五毒也是!竹慶本樂仁波切/開示

帶你到淨土(系列之二)   詠給‧明就仁波切/開示

「彌陀天法」閉關法會教授

金剛亥母的傳承          確戒仁波切/開示

阿,勝慧到彼岸!(五之三)     慈囊仁波切/開示

我全部的未來  願為

而努力!

千山獨行明就仁波切閉關前留下的親筆信

噶瑪巴〈普賢行願品〉釋論全紀錄

Page 2: 2011 夏季 善報

〈善報書摘〉

為命脈心髓,一定要依師如理

修持;倘若只是研讀就肆意修

持,將得不到真實果位,反之

還會出現種種違緣,希望大家

銘記於心。

噶瑪巴鄔金欽列多傑

2011年6月20日

生。直到第二世夏瑪喀覺旺

波,此法的傳授都極為隱密。

當喀覺巴尊者得到本尊的廣

傳開許後,多次聚徒傳授,後

又依弟子的次第趨入,區分出

外內密的修法,灌頂竅訣和教

授傳承都相續不斷流傳至今,

成為三年閉關者必修科目。

今確戒喇嘛彭措將介紹金剛

亥母的中文版,以簡而易懂的

方式出版成書,非常之好,並

表隨喜。金剛亥母的法門對實

修傳承的岡倉噶舉來講,可堪

法王序

當年,上師岡波巴傳授生起

次第《俱生母》(即金剛亥

母)和圓滿次第《心氣無二》

的殊勝法門予以吉祥杜松虔

巴,並授記道:「兒啊,你於

康地的岡波雪山修持,利他事

業可以遍佈整個前藏、中藏和

康地」。遵循著上師岡波巴的

旨意,尊者依靠這兩條勝道,

究竟其證量,加持相續不斷的

示現化身,成熟度脫有緣眾

(7月1日由眾生文化出版,定價300元,請洽各大書店通路、因果福利社。洽化育道場法會期間現場請書8折)

緣起

金剛亥母,是藏傳佛法噶瑪

噶舉傳承最重要的本尊,也是

三年傳統閉關必修之法,攸關

閉關大法「那洛六法」的實

修,閉關修行者非修不可。

在噶舉傳承裡面,金剛亥母

的灌頂非常甚深,不能隨便給

予。一位修持金剛亥母的行

者,是要有階段性的。噶瑪噶

舉傳承的閉關中心當中,第一

年主要是修持加行和上師相應

法,第二年開始,就會完整地

修持金剛亥母的生起次第法

門,次第的順序為外修、內修

到密修。尤其持誦咒語部分,

相信,你就是!確戒仁波切教你成為金剛亥母

會有特別要求,分外嚴格。

一般而言,傳統三年的閉關

都會結界,完全斷絕跟外界的

關係,外面的人不能進來,裡

面的人當然也不能出去。尤其

到了金剛亥母修持的時候,就

連裡面閉關的行者,互相之間

也是不能說話,都是禁語的。

在這一段內修的期間,是非常

嚴格的,因為這一段期間要觀

修的是氣、脈、明點的修持,

如果氣沒調好,很容易造成血

壓上升等等問題出現。所以,

在這裡沒有辦法解釋每一個詞

句,傳統在閉關中心裡面,就

是解釋一句教一段然後再修。

在這裡我們就不會多作解釋,

這裡只是我們日修的、簡單的

念誦而已,如果真的要內修,

或者閉金剛亥母的關的話,是

有其他更廣的法本與儀軌的。

但是,我們還是可以念誦這

些經文,幫助我們種下一個善

的習氣,將來哪一天因緣成熟

的時候,我們有可能就真的能

夠去閉關,修持這些廣的儀

軌。現在這本日修簡軌,完全

包含了外修和內修的內容;文

字精簡,但一切要義都在其

中。由於當中包含外修和內修

的內容,含義既深且廣,所以

不會逐字講解,而是作一個概

說,幫助大家觀修時,能更清

楚,以後修持起來也更容易。

Page 3: 2011 夏季 善報

1

2011年善報夏季號

發 行 人/孫春華

發 行 所/財團法人化育文教基金會

社 長/妙融法師

總 編 輯/黃靖雅

文字編輯/卻貝卓瑪 美術編輯/施心華

校對印務╱黃志成  行銷企劃/周淑華

地 址/236新北市土城區承天路8巷4之1號

電話/02-2269-6059 傳真/02-2269-4013

網 址/http://www.hwayue.org.tw

電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郵政劃撥帳號/18268431

戶 名/財團法人化育文教基金會

行政院新聞局登記證.局版北市誌字第九八六號

中華郵政北台字第五七七八號

執照登記雜誌交寄

目錄〈編輯室報告〉

我願究竟恆無盡很多人不敢發願,尤其是發大願。那感覺像給未來開空頭

支票,怕自己忘了,也怕自己修不好、做不到,令人覺得害

羞或害怕。

別怕,發願是件美好的事,所有的佛菩薩在因地修行時,

都發了動人的大願,藥師佛「十二大願」如此,阿彌陀佛

「四十八大願」如此,不動佛的「直至成佛,不對眾生起嗔

心」也是如此。

法王 噶瑪巴年復一年在聖地菩提迦耶舉行「大祈願法

會」,就在示範「發願」的行持,帶領大家,勇敢發大願。

法王帶領來自全球50多國的僧眾及法友,一遍一遍念誦祈願

文,一次一次發願,願所有有情居住的地方都成淨土,願所

有眾生都幸福快樂。去年底,更直接以年年必念的「普賢行

願品」為主題,在聖地金剛座前,連續開示五天。我們請妙

融法師和堪布丹傑,全部重新翻譯,整理成全紀錄,供養給

您。這就是本期「善報」的主題故事。

至於「善報中心主打群」仁波切們的開示,本期又有新作

到,創古仁波切「安心自在的臨終智慧」,教我們一生總會

用上一次的重要智慧:中陰。卡塔仁波切的「三十五佛懺悔

文」,則教我們懺悔的重要性。

本期「善報」還有一項特別轉載「明就仁波切閉關前留下

的親筆信」,那是六月初從印度德噶寺,像一朵雲一樣飄然

遠行的仁波切親筆叮嚀:「不要向外散逸,要向內回歸到自

心,讓心調柔寂靜,並以此利益佛教與眾生。」實修,一定

要實修,這樣當我們想起像密勒日巴一樣正在天涯行腳的仁

波切,才會安心吧。

「善報」總編輯 黃靖雅 合十

主題故事

仁波切開示

法訊

我全部的未來,

願為利他而努力!──〈菩賢行願品偈文〉釋論/法王 噶瑪巴

4.一個頂禮,圓滿七支供養

14.供養,鍛鍊自己能分享

22.菩提道燈論 第五堂課

38.創古仁波切/開示

安心自在的臨終智慧「放輕鬆,到彼岸」.台中講座系列三之一

42.堪布 卡塔仁波切/開示

三十五佛懺‧釋論/系列之一

48.堪布 竹清嘉措仁波切/釋論

了義大手印祈願文/六之六

52.竹慶本樂仁波切/開示

「甦醒吧! 心中的蓮師」第七堂課

任何事都是美妙的!五毒也是!62.詠給‧明就仁波切/開示

帶你到淨土──「彌陀天法」閉關法會教授.系列之二

68.明就仁波切閉關前留下的親筆信

千山獨行70.確戒仁波切/開示

金剛亥母的傳承

77.堪布 慈囊仁波切/開示

阿,勝慧到彼岸!/五之三

81.尼泊爾龍樹慈善藥房報導

僧眾B肝防疫 普查圓滿

82.阿里金洲.空性禪修招生快報

成佛DNA

83.大仁波切祈壽專刊‧請書快報

法王的老師 噶舉三大仁波切

84.大般若經誦經共修

小啟:上期春季號善報P30圖說,將彰化蓮村素食餐廳負責VIP的典座組義工,誤植為

「洗菜義工」,謹此致歉。

Page 4: 2011 夏季 善報

行願品釋論

乃至虛空世界盡,眾生及業煩惱盡,如是一切無盡時,我願究竟恆無盡。

這是五大願文之首、「大願王」:〈普賢行願品〉最著名的偈頌,

祈願自己,直至菩提,永不忘記:一切生命啊,我願意,為了你的幸福快樂而努力!

問題是,我們敢發這樣的大願嗎?

眾生太多、輪迴太苦、未來太遙遠,我們敢發這種大願嗎?

別怕,法王教我們,勇敢發大願。

去年底,在聖地菩提迦耶舉行的「大祈願法會」,在佛陀成道的金剛座前,連續五天,

法王 噶瑪巴主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偈文釋論,

就在教我們,菩薩是「心靈勇士」,我們要像普賢菩薩一樣,

勇敢熱情的發大願,並且當下開始,訓練自己的心成為法器,

讓自己有能力實踐諾言:「我全部的未來,都願為利他而努力!」

Page 5: 2011 夏季 善報

3

噶瑪巴「普賢行願品偈文」釋論全紀錄(上)

我全部的未來 願為

而努力!

Page 6: 2011 夏季 善報

行願品釋論

4

如此有福氣的時刻裡,希望大

家能以無誤的心態與行為來聽

聞佛法。

對於說法者而言,就算是一

個滿身罪業、低賤卑微的人,

如果他所說的話是有意義的,

那麼我們就算接受他的開導也

沒有過失。有時就算是五、六

歲的小孩子,也會說出很有道

理、很深刻的話語。對此我們

不能隨便的忽視與看輕,何況

現在講的都是嘉言妙句,所以

請大家要能放在心上。

華嚴經,經中之王

所謂普賢行願,是出自《華

嚴經》的祈願文。《華嚴經》

也是一切經中之王,可說是王

中之王,頂尖中的頂尖,也是

大乘經典中最廣、最長的經

典。但是佛陀在宣說《華嚴

經》時,卻只用了21天來講

說,是在很短的時間裡宣講了

《華嚴經》。

《華嚴經》的卷數與品數有

幾種不同的分類,有81卷、60

卷、還有40卷等不同版本。其

中81卷的《華嚴經》本身並

不完全,主要原因在於《華嚴

經》的原文最初有十萬偈誦,

而翻譯出來的卻只有4萬5千個

偈誦。另外宣講《華嚴經》的

地方,也分別在九個不同的場

所講說。

最初佛陀在成道時,坐在菩

提樹下講說了六品。之後在普

教授:第十七世法王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日期:2010年12月15日

地點:印度菩提迦耶正覺大塔前

藏譯中、審訂:妙融法師

圖片提供:大祈願法會

這是第二十八屆祈願法會,

首先我要向在座代表功德與福

德的仁波切們,住持佛教的祖

古們,僧伽大眾、以及在家男

女弟子們,祝福各位吉祥如

意。大家今天能聚在這金剛座

聖地,我感到非常高興。

今天是祈願法會的第一天,

在這第二支香的時段,我的

責任是解說〈普賢行願品偈

文〉。由於波卡仁波切最初在

金剛座,播下普賢祈願的種

子,延續至今,每年都能奉誦

十萬〈普賢行願品偈文〉,我

更覺得〈普賢行願品偈文〉是

整個祈願法會的精神與心髓。

因此,我們可以知道普賢行願

的必要性與重要性。

我沒有能力讓在座的各位,

都因為這堂的講說而獲得利益

及啟發。但是由於這責任落到

我身上,所以我也只能不懂裝

懂的來為各位解說。在這裡,

我會以熱忱與自然的心情,盡

力而為。

各位在座的上師都能如匯聚

大海一般,聚集在賢劫千佛都

將在此成佛的聖地金剛座,在

一個頂禮,圓滿七支供養

依「普賢十大願」,精進地運用自己的身語意,讓一切眾生真正獲得快樂,遠離痛苦。

第28屆噶舉大祈願法會‧

《普賢行願品》釋論.第一堂課

Page 7: 2011 夏季 善報

5

文〉中的七支供養都想不起來

的情況。在第十三世大寶法王

的時代,有一位瑜伽大師,他

帶著一位侍者,是在楚布寺當

過糾察師的僧人叫做蔣采,倆

人一起去聖地朝聖。這位蔣采

侍者心腸不錯,但是沒什麼知

識,因此一路上,他總是煩煩

忉忉、問東問西。

有一天,他們來到一個很神

聖的山洞,進入山洞後,大

師就說:「今天能來到這神

聖的地方,真是很有福氣的

事,你來唸誦一下普賢七支供

養吧。」結果這位侍者唸來

唸去,總在幾句上繞著唸,

轉不過去,光從「所有十方世

界中」唸到「悉皆迴向於菩

提」而已,還不是唸誦全部的

願文呢,但就是繞來繞去的唸

不完。於是大師問道:「沒有

該是來自印度的說法,據說當

時龍樹菩薩到龍宮覽讀藏經,

他在那裡見到的便是《華嚴

經》。那時《華嚴經》有上、

中、下三本,以現代的說法就

是有上中下三冊。

上冊的內容,有十三千大千

世界微塵偈數,這是人間所沒

有的;中冊應該也沒有,而下

冊華嚴,有4萬5千偈傳到中

國,大概就是前面提到的81卷

華嚴,另外還有5萬5千偈九品

尚在印度,沒有傳到中國來。

至於藏文版的華嚴,約有40

多卷。因此,華嚴是大乘經典

中,至為重要的一部經典。

接下來要講到〈普賢行願品

偈文〉了,這是我們平時經常

唸誦的願文,但偶爾一個人唸

誦時,卻會出現一下子唸不出

來,甚至連〈普賢行願品偈

光明殿,第二會講說了六品。

另外也在一些天界,如兜率

天、忉利天等講說了《華嚴

經》,最後又回到普光明殿說

了幾品《華嚴經》。總之佛陀

總共宣說了九會,分別在九個

不同的地方,宣講了《華嚴

經》。

《華嚴經》之向外

流傳與傳譯

早在西藏盛行佛法以前, 佛

法就已經在中國弘揚與盛行,

因此《華嚴經》也在中國廣為

流行,其中尤以〈普賢行願

品〉、〈淨行品〉、〈梵行

品〉等最為人所知、流傳廣

泛,因此對這三品的研究與論

著也非常齊全繁多。

至於《華嚴經》在中國的典

故說法中,賢哲們認為,這應

▲法王說:當我們心中準備好,身語意也帶著誠意來請佛住世、請轉法輪,佛陀便會接受我們的請求。

Page 8: 2011 夏季 善報

行願品釋論

6

引申出其他的小標題,這對翻

譯來說很困難。此外,從聽者

的角度來看,最後也會弄不清

楚到底講到哪裡,不知該怎麼

去對應主題,所以我將不使用

藏族釋論的大綱分類來解說。

在中國針對華嚴最著名的研

究講說者,是「清涼國師」。

會有這個名字是因為他曾在五

台山住了很久,而五台山的另

一個名稱就是「清涼山」。清涼

國師所撰著的《華嚴疏抄》,可

說是華嚴的經註中最有名的。

另外也有一種說法,認為清涼

國師就是普賢菩薩的化身。

清涼國師的壽命很長,至於

他到底活到多少歲數,一直

沒有確定的說法,有些說活

到121歲,有些則說活到104

歲。總之,他的一生經歷了九

個朝代,並成為七個皇朝的國

師。在洛本甲所著作,藏文的

簡短一點的嗎?」實在沒辦法

了,蔣采只好唸了這一個偈

子:

所有禮讚供養福,

請佛住世轉法輪,

隨喜懺悔諸善根,

迴向眾生及佛道。

平常大家一起唸時,都能跟

著背出整個願文,但往往自己

獨自唸誦時,卻沒法完整背

誦。可見在文詞上,〈普賢行

願品偈文〉有其難度。在意義

上,華嚴既深又廣的含意,

十三千大千世界微塵偈數的內

容,真不是我們能馬上理解領

會的。因此在唸誦〈普賢行願

品偈文〉時,若能一邊唸誦,

並配合著思維其道理,這樣去

諷誦的話,將會更有意義。

念誦願文,首重明白其意

〈普賢行願品偈文〉的註釋

中,有陳那大師、釋迦賢大師

等撰寫的許多印度論著;而在

藏傳的論著中,也有格魯、薩

迦、噶舉、寧瑪四大教派的各

種著作。例如棉東蒼巴大師

所寫的《普賢行願品偈文釋

論》,就很容易了解而且非常

精要,對於這些論著,我們都

應該多去閱讀。不然祈願法會

總是在唸,卻不懂願文的意

義,無法跟別人講說,甚至自

己都不明白意義的話,實在是

不太好。

現在,我要像盲人找東西一

樣,東抓西抓的來講解〈普賢

行願品偈文〉了。在中國的

《華嚴經》研究中,有說法是

以「普賢十大願」做為大綱,

來講說〈普賢行願品〉,所以

我也會以這樣的大綱來教學。

由於藏文的論著當中,大綱的

分類非常繁瑣,一個標題中又

嘉察仁波切 蔣貢康楚仁波切 天噶仁波切

Page 9: 2011 夏季 善報

7

這修行道上,卻無法明確的指

出來說,這就是通往佛地的道

路。因此所謂的道路是說,在

我們心上,去種下能夠成佛的

種子,以及積聚成佛的因與

緣。

積福除障,

七支供養最殊勝

修行之道最主要的因緣在於

積聚福德,若俱生緣不足夠的

話,要達到轉化自心、了證於

心的近取因會非常困難,所以

積聚福德、淨除罪障是極為重

要的。積福除障的方法有很

多,在大乘的方法中,最殊勝

的方法便是七支供養。而針對

這七支供養的修持,說得最詳

盡清楚的就是〈普賢行願品〉

偈文。在七支供養當中,就包

含有積聚福德,以及淨除罪障

兩個部分。

第一大願,禮敬諸佛

首先講的是「頂禮」。

所有十方世界中,

三世一切人師子,

我以清淨身語意,

一切遍禮盡無餘。

在願文的主頌當中,是從

「所有十方世界中」一直到

「深信諸佛皆充滿」。若以普

賢菩薩的發願來說,是屬於第

一大願,就是禮敬諸佛,若以

願文的意義來看,這四個偈頌

主要講的是頂禮,這也是七支

供養的開始。

從中文《華嚴經》的分類來

看,身頂禮和意頂禮,屬於在

這頂禮支當中,至於語頂禮,

則另外放在稱讚支裡面。總

之,我們在這解脫道上,或者

說在這通往遍知佛果的道路

上,即是修行的道路。雖然在

《中國佛教源流》一書中,對

於清涼國師也特別給予讚嘆和

著墨,他可說是一位非常有名

望的大師。

至於藏文的經註,多是源自

印度陳那大師的釋論,以及其

所分類的大綱,來做為經註的

基礎與準則。最廣泛的註解,

要數卻些阿闍黎的版本了。不

過卻些阿闍黎的經註習慣,總

是喜歡寫得詳盡且深廣。

所以在我做了一些彙整之

後,將主要以漢地《華嚴經》

的科判大綱分類,並依照「普

賢十大願」的順序,來講說

〈普賢行願品偈文〉。這中間

若有需要做詳細的解釋,便會

參考印度與西藏大師的經註分

類來說明。

以 下 就 從 頂 禮、稱 讚 、 供

養,到懺悔等按照順序來講

說。

創古仁波切 竹清嘉措仁波切 詠給.明就仁波切

Page 10: 2011 夏季 善報

行願品釋論

8

備好了,願意接受,於是佛陀

才能對我們轉動法輪。

6. 請佛住世:至於請佛住世,

原因是不論佛陀住在任何國

土,都有其度化眾生的因緣

與需要,如果沒有必要性和

特定的因緣,佛陀不會特別

住於某個國土。簡單來說就

是佛陀很忙,所以不會沒事

待在一個地方。另外佛陀也

不會沒原因、沒道理的施行

佛事業,佛陀的一切作為都

是為了眾生,然而,若不需

要為眾生做什麼的話,佛陀

也不會去住彼世間。因此佛

陀是否住世,完全取決於眾

生。當我們心中準備好,身

語意也帶著誠意來請佛住

世、請轉法輪的話,佛陀便

會接受我們的請求。

7. 迴向:最後,將以上所作所

為而積聚的廣大福德,迴向

證得圓滿無上菩提。

為,讓對方開心與歡喜。

3. 懺悔:因為諸佛菩薩的歡

喜,使我們福德積聚、罪障

消除,於是這就成為了懺

悔。

4. 隨喜:由於積福除障了,自

然的我們會生起一股歡喜之

心,而隨喜也自然的產生。

5. 請轉法輪:積聚福德、淨除

罪障,能使我們自身成為法

器,變成有緣能夠領受教法

的容器,於是,因為佛陀的

無誤遍知,就算沒有祈請轉

法輪,佛陀也自然的常轉法

輪及常住於世。

其實對佛陀而言,他本身了

知一切知識,該證的已證、該

斷的已斷,所以並不需要對自

己轉什麼法輪。佛陀轉法輪是

為了有緣的眾生,但是弟子們

如果不接受、不想要,佛陀也

不能隨自己意的勉強轉法輪。

所以我們請轉法輪,意思是準

很多人可能覺得頂禮、讚

嘆、供養等這七支法,看來很

簡單,因此覺得不是很重要。

但各位要知道,在很多經典中

提到佛陀前往各個淨土說法,

所有菩薩們皆前往聽法時,都

會做到七支供養的修持。由此

可見,這七支供養不是一般的

修持,而是十方一切諸佛菩薩

修行的精華,更是重要再重要

的修持。

1. 頂禮:講到頂禮,在一個頂

禮當中,其實也能包含整個

七支供養的修持,也就是透

過一個頂禮,來達到七支供

養的修行。當我們用身語

意,以虔敬之心來禮拜時,

即是做到了頂禮。

2. 供養:如果我們的身語意都

有著信敬,則十方諸佛菩薩

都會歡喜,能令諸佛菩薩歡

喜就是供養。供養的意義在

於透過獻上各種供養的行

▲圖為會說話的第一世噶瑪巴 杜松虔巴大師的佛像。

Page 11: 2011 夏季 善報

9

拿著一支手機,自己在那兒說

這個按鍵代表法身,那個按鍵

代表空性一樣,這根本是毫無

意義。例如有些上師會講說法

帽所代表的意義,一方面是代

表著祖師大德們的加持,這可

不是隨便哪個人說說就算數,

因為這樣是無法具有加持力

的。再從另一方面來說,其象

徵的意義完全取決於我們自

心,因為心生感受,於是使得

眼見也有了意義。

合掌的手形,象徵著色身,

當兩隻手掌合在一起,便代表

能生起智慧與方便雙運之道,

已生起得安住,安住已得增

長。另外在藏傳佛法中,有將

雙掌置於頭頂、喉間、心間的

方式,這是依於密乘的道理,

雙掌置於頭頂,代表解開頂輪

的脈結,成就諸佛的相好,尤

其是成就佛陀頂髻威攝相好。

雙掌置於喉間,也就是喉結附

近的位置,代表著解開喉輪的

脈結,具足說法六十四妙音,

成就喉嚨如法螺的相好。雙掌

置於心間,是指兩乳的中央,

這是代表能成就諸佛之心遍知

智慧緣起。因此這些行為從正

面來說,是建立緣起,而從另

一方面來說,則是淨除罪障。

頂禮別毛躁,

小心嚇到上師

以西藏和中國頂禮的傳統來

看,是三起三伏的頂禮,也就

上海的故事,過去我也說過,

因為這是真實的事情,所以連

報紙也曾報導過。

有個做屠宰生意的養豬戶,

在他臨終時,來了一位遊方的

僧人,為他講說因果及佛法的

道理,於是臨終時這位養豬戶

心中對佛法生起信心,最後他

在一隻手高舉做合十的姿勢中

死去。過了一陣子,養豬戶一

家人分別做了同一個夢,在夢

中,父親回來跟大家說:「明

天我會投胎到鄰居養豬戶的豬

圈裡,並且成為一隻小豬。這

隻剛出生的小豬會長著一隻人

手,看到這隻有人手的小豬

時,請大家一定要救牠!」

於是隔天這家人跑去鄰居的

豬圈一看,果真有一隻長著人

手的小豬出生,他們趕緊將這

隻小豬要來,並送到寺院放生

的園地裡去放生了。在這故事

中我們可以看到,僅只是一隻

手當胸合十,就有這等功德利

益,要是這位父親不曾在死前

虔誠地單舉一隻手,那他的家

人也不可能因此找到他,而這

只是單手合十的功德呢。

至於佛教徒,都有雙手合十

的習慣。在律典中說,合十時

雙掌要中空,而不是完全緊貼

在一起。雙掌中空的意思,代

表著無我、空性與法身;這裡

並不是說光合掌就能擁有無我

或空性,而是指我們自身也必

須符合這合掌的意義。就好像

於是,我們只在一個「頂

禮」當中,便完整了「七支」

的修持。

若要說到頂禮的利益,那是

不可思議的。在《業報差別

經》中提到頂禮有十種功德,

而寂天菩薩也在《集學論》中

說,頂禮一拜時,在一個頂禮

之下身體所覆蓋的大地,等於

能成為八萬四千由旬黃金大地

微塵數轉輪聖王的利益。所以

過去一些上師曾表示,若思維

頂禮的意義,就會覺得自已的

身體真是太小了,如果身體高

大一些,下面所包含的黃金大

地也會廣大一些,那麼利益將

會大一些。因此大禮拜確實有

其必要性,因為做小禮拜的

話,身體下方所覆蓋的面積會

比大禮拜少了許多。

雙手合十的意義與功德

接下來要講一個發生在中國

Page 12: 2011 夏季 善報

行願品釋論

10

1.身的頂禮:

這一偈主要在講身的頂禮。

這個不可思議的境界要怎麼說

才好呢?總之,在一個針的尖

端上,即使是那麼一小點的地

方,就有廣大十方世界微塵數

的諸佛菩薩存在著。

科學家也發現,在我們前方

這片土地上,就有連人眼也看

不見的無數原子,那種極小的

原子,跟一小塊木頭比起來,

木頭便有如高山了。這裡我們

可以想,有如最微細塵埃般數

量眾多的諸佛菩薩,就在自己

的前方,若能這樣思考,就能

知道現在這金剛座的範圍中,

每個人面前的微塵,到底有多

無數、廣大。一微塵中就有廣

大十方諸佛菩薩,而且還不只

是一粒微塵而已,是一切微塵

中都有十方諸佛安住在其中。

在的頂禮,有時會嚇到上師,

有時則會讓人覺得感冒,因為

是急急忙忙、亂七八糟的去頂

禮。當然三寶不會感冒,不過

上師可是會,所以頂禮時要特

別注意不要毛躁、激動,以及

粗魯的揚起很多灰塵。

身語意的頂禮

從 「所有十方世界中」 到

「一切遍禮盡無餘」都是在簡

略講說身語意的頂禮。對於住

在十方一切世界中,過去、現

在、未來的人中之尊,諸佛如

來,我們要盡所有的去頂禮。

至於要怎麼去頂禮呢?〈普賢

行願品偈文〉提到:

普賢行願威神力,

普現一切如來前,

一身復現剎塵身,

一一遍禮剎塵佛。

是每拜下去一次,就要起身一

次,總共三次,這也是西藏與

中國特別的頂禮傳統。印度則

沒有這樣的方式,印度的頂禮

是跪在地上,三次雙掌伏地頂

禮,不需要站起身來。

大禮拜的傳統,在顯乘經典

中曾提到善財童子如木倒地一

般的頂禮,這就表示,即便是

顯乘也有大禮拜的出處來源。

以密乘來說,大禮拜時必須持

氣而拜,因此能夠全身伏地又

起。但是過去我在西藏,看到

一些華人法友來見我,一見到

我就重重的拜倒在地上,發出

很大的聲音,當時我真是嚇了

一跳,以為那人會不會因此而

撞得頭破血流。有些人的頂

禮,還真的是會嚇到上師呢。

因此要知道,頂禮是表示對

上師與三寶的恭敬,而我們現

▼圖為十國譯師,在法王開示的法會現場為大眾口譯各國語言。

Page 13: 2011 夏季 善報

11

的結合,於是當我們認為、想

著自己成為微塵數般眾多,並

祈求微塵數諸佛在我們前方,

而向諸佛頂禮時,那麼由於因

緣的具足,就能真的發揮出力

量。以上是身的頂禮。

2.意的頂禮:

於一塵中塵數佛,

各處菩薩眾會中,

無盡法界塵亦然,

深信諸佛皆充滿。

這一偈講意的頂禮。就像我

剛剛提過,在一個針尖上,就

有著廣大微塵數的諸佛。其實

科學家也發現,整個宇宙也是

由微塵所組成的。不光是佛

陀,而是每一個佛陀,所有一

切的諸佛,都有著菩薩、聲聞

比丘等億萬海數的眷屬所圍繞

著,這一切海會聖眾都在一微

塵中存在著,這是意的頂禮。

整個銀河系之間還要走個十年

才能到達,銀河系就是這麼大

的範圍。不過若是跟一個宇宙

比起來,銀河系也不過是其中

的一粒米,我們甚至無法知

道,在一個宇宙中有多少個銀

河系、多少個太陽系。於是在

沒法形容的情況下,科學家只

能說,這是有如整個地球的微

塵數量般眾多的星系。整個宇

宙,也就是所謂的三千世界,

我們要讓自己的身體化現成為

三千世界微塵數般眾多,並且

讓這每一個身體,都向著三千

世界微塵數般的諸佛頂禮。

當然我們現在無法真的去化

身無數,只能利用觀想的方

式。但佛菩薩的神通廣大不可

思議,加上我們眾生的妄念分

別不可思議,我們妄念是無盡

無際的,由於這兩種不可思議

講到《華嚴經》所提到的微

塵數時,就得從科學的角度來

解說一下。我們存在的整個世

界是屬於太陽系,而在這太陽

系中,地球是第三個行星。一

個太陽裡,可以裝載一億個地

球。但是跟銀河系比起來,也

就是凌晨我們看到天空時,有

那麼點白霧霧的一小區,能容

納的行星就是數不勝數、千億

萬億的數量了。銀河系的範圍

有多廣呢?若要計算的話,其

中的距離要用光速來計算,也

就是光的速度走十萬光年的距

離。而光速有多快呢?例如太

陽光照射到地球,大概八秒的

時間便能到達。

在一秒之間,光的速度就能

繞著地球走七圈,同樣在一秒

之內,光速也能走三十萬公里

遠的距離。以這麼快的速度,

▼妙融法師擔任(右三)法王開示《普賢行願品》釋論法會的中文口譯。

Page 14: 2011 夏季 善報

行願品釋論

12

一個學法的人要像蜜蜂採蜜

一樣,蜜蜂不會隨便什麼都去

採取收集,牠的目標是花朵的

精華、花朵的營養,也就是花

蜜,因此學法人也要如蜜蜂一

樣,用智慧與信心,去汲取值

得學習的、值得效法的部分。

對於任何一個眾生,就算只

有一點點的優點與好的特質,

我們也要對他生起敬重恭敬的

心去讚嘆、支持,若能這麼

做,才是如同〈普賢行願品偈

文〉中所說,做到真正的頂禮

與讚嘆。不然,我們只不過是

奉神的人,並不算是真正追隨

佛菩薩學習、修持正法的人。

所以不要光只是往上看,同

時也要往下去看看,只是向上

去讚頌,卻向下欺凌,這就很

不對了。現在有很多人,聽到

某些地方或某些人遭遇苦難,

反而手舞足蹈、拍手叫好或旁

觀看戲,甚至要拿酒來助興慶

祝,這真是很糟糕。

尤其是剛剛提到廣大國土,

這裡不光是指這個世間,而是

說所有國土世間的一切眾生,

對於他們的功德善業,我們都

要去隨喜,並且頂禮讚嘆。首

先我們要對功德較大、善業較

大的對象去頂禮讚頌,然後慢

慢的也能對一切眾生都頂禮與

讚嘆,這才是普賢行願的道理

所在。不然只是頂禮讚美佛

陀,其他的完全都不理不管,

這可不是普賢行願的精神。

第二大願,稱讚如來

3.語的頂禮:

至於語的頂禮是以下這一

偈:

各以一切音聲海,

普出無盡妙言辭,

盡於未來一切劫,

讚佛甚深功德海。

這是讚嘆的部分。有些上師

說,無量數化身,又化出無量

數頭,再化出無量數嘴,以前

聽到這種說法覺得很難接受,

因為這樣來觀想真是太恐怖

了!一個人具有無數的頭已經

夠可怕,還要想說化出無量的

嘴,這真是太困難了。一些道

次第的大師們是這樣解說的,

但我的想法是,無量數化身,

也就有無量數的頭、以及無量

數的嘴。因此每一個化身上只

有一個頭,一個頭上只有一張

嘴,一張嘴裡只有一條舌頭。

就用這等同微塵數化身的無量

數自己,向諸佛讚美讚嘆。

另外,現在也有人說普賢行

願的讚佛方法,就是先想好讚

美詞,然後放到網路上,於是

就有很多人能看到。總之普賢

行願的修持,是我們能怎麼想

就怎麼想,心能多大就多大,

能說多少就說多少,完全沒有

設限的去禮佛讚佛。為何要這

樣做呢?因為大乘的發心、大

悲心比天空還寬,比法界還

廣,因此要先訓練我們心,讓

我們的心先熟練所謂的廣大。

光只是想要寬廣並沒有用,需

要有些方法練習,而這方法就

是我剛剛所說的觀想,於是心

自然就能練習變得更寬廣。

剛開始先對一微塵能生起慈

悲心、智慧心,然後慢慢讓慈

悲與智慧的光芒遍照一切微

塵,最後再進步到讓智慧與慈

悲心的光芒遍灑一切世間生

命,這就是一個練習的過程。

無所求、無分別,

才是真頂禮

剛剛說了這麼多關於「頂

禮」的教導,這裡要注意的一

點是,我們到佛堂,來到佛陀

聖像前雙膝跪地、雙手合掌,

虔誠向佛陀頂禮,但是,心中

卻帶著有所求的心態,這樣就

不算是真的頂禮了,畢竟佛陀

不需要我們的討好,而且拜佛

的人多得是,我們不論拜不拜

佛,對佛陀來說也不多一個或

少一個。其實我們禮拜是為了

替自己積聚福德、淨除罪障,

因此是為了轉化我們自己,並

不是要去改變佛陀什麼。頂禮

的真義在於恭敬、尊重他人的

功德,所以沒有一個眾生是完

全沒有任何功德的,就像佛陀

所說:「不會有絕對好的眾

生,也沒有絕對壞的眾生。」

因此,一點優點功德都沒有的

眾生,是不存在的。

Page 15: 2011 夏季 善報

13

都沒有,比如說身體病了可以

看醫生,然而也不是人人都能

看到醫生,沒藥可吃的成千上

億,得重病卻沒錢獲得醫療的

也是成百上萬。最大迷惑的根

源是心,因此最重要的就是讓

心不要再迷惑。可是人們不知

該如何鼓勵自己,對他人抱著

期待,卻又無法真的相信,於

是就在這種矛盾中想要離苦得

樂,卻無樂且受苦,對於這樣

的眾生,我們要生起憐憫之

心,並且發願,我要精進地運

用自己的身語意,讓一切眾生

真正獲得快樂,遠離痛苦。帶

著這樣的思維,我們一起來禪

修三分鐘。

(法王引導大眾禪修,三分

鐘後,法王擊磬請大眾出定)

審潤:卻貝卓瑪

不滿足及失望中度過一生。

這原因是眾生因心迷惑而產

生,迷惑的心不是外在或他人

讓我們迷惑,不是因為衣服穿

錯而迷惑,也不是因為說錯話

而迷惑,最主要的迷惑來自我

們的想法,因為錯誤的思想、

想法而迷惑了。也就是說我們

不知道要透過什麼因,才能夠

得到善的結果,以及什麼因,

會得到壞的結果。由於不知道

這一點,所以做了壞的因,卻

期待得到好的結果,做了善的

因,卻以為會得到壞的結果,

甚至還寧願拋棄善因,如此完

全顛倒是非、顛倒因果,於是

我們的痛苦無盡、迷惑無盡。

由於迷惑無邊,所以並非一

日、一月、一年,而是一生一

世都在受苦當中。若有救怙者

還好,但是連能救怙我們的人

菩提心的禪修

接下來我們一起禪修。既然

我們是實修的傳承,我想大家

應該都知道怎麼去禪修了,這

裡我們要禪修的是菩提心。

首先我們要想,有時我們坐

在飛機內往下看,會看到整片

的大地,還有一座座、一排排

的房子。但是當我們站在地面

的時候,卻只能看到前後的景

物。從天空往下看,有時也會

想,這麼多人,這麼多房子,

是怎麼蓋起來的?是怎麼生活

的?在大地上居住的人們,雖

然想要幸福快樂,卻很少人能

真正獲得幸福快樂。至今為

止,人人都在為了追求幸福而

辛苦著努力著,甚至冒死犯難

的拼命著,卻仍然無法獲得究

竟的幸福快樂,也因此,多在

▲法王說:「學法人也要如蜜蜂一樣,用智慧與信心,去汲取值得學習的、值得效法的部分。」

Page 16: 2011 夏季 善報

行願品釋論

14

誤的思想與行為,是很重要

的。

接下來要繼續講說普賢願

文。普賢菩薩有十大願,首先

是「頂禮」與「讚嘆」,這是

昨天說過的;在今天這一炷香

裡面,要講的是「供養」與

「懺悔」。

第三大願,廣修供養

有限供養:

最好最新的,全部供養

說到供養,有顯乘的供養與

密乘的供養,這裡主要是顯乘

的供養,也就是經典中說的供

養,又分為無上供養以及有限

的供養。所謂有限的供養,意

謂與之相較,還有更廣大、更

教授:第十七世法王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日期:2010年12月16日

地點:印度菩提迦耶正覺大塔前

中文口譯:妙融法師

審訂:堪布丹傑

圖片提供:大祈願法會

我們人常常心懷惡念對待彼

此,尤其對於許多被飼養的眾

生,我們明知故犯,讓牠們受

著如地獄般的苦痛。今天我們

在此聖地積聚著善業功德,便

該不同以往的來修整、改變自

己的思想,因為平時我們的思

想,多數參雜著錯誤的想法與

觀點。從現在我們便該思考,

如何以善念來改變我們平時錯

供養,鍛煉自己能分享

供養的真正目的,是為了修持自心,擴展自己分享的心,讓自己有勇氣成為一切眾生的依靠跟守護者。

第28屆噶舉大祈願法會‧

《普賢行願品》釋論.第二堂課

Page 17: 2011 夏季 善報

15

說,阿底峽尊者曾說過一種七

支的說法,只因當時未有記錄

傳下來,之後也無從考據了。

1.花:第一個供養,清淨的花

朵,那是指天人的花朵,可隨

順著人們的心願而變化,並且

整朵花皆為稀有珍寶所組成,

比如說花瓣為銀所成,根莖為

金質所成,而花蕊則是帝釋青

所成。另外,如果花供養能以

五官受用的型式來呈獻,那功

德會更加殊勝,比如說,此花

姿色嬌妍,則為視覺感受;而

風吹花瓣時發出的悅耳音聲,

則為聲;再以會散發香味的藏

紅花為例,便是滿足嗅覺;而

花朵如果滋味甜美,即能滿足

味覺;而觸碰柔軟舒適的花

朵,即代表觸覺。

2.鬘:接著再講到花鬘,這是

印度的花環習俗,各種形狀與

顏色的花朵串在一起而供養。

3 .伎樂:便是現今所說的音

樂,不光只是聲音,且包含著

一切樂器,有海螺、笛子等吹

奏樂器,有鼓和鑼等等打擊的

樂器,還有琵琶等等彈奏的樂

器,以及鐃鈸等等敲擊的樂

器,總言之,盡量去想各種可

以供養的樂器。

4.塗香:則是將各式香料調成

液體塗在身上,就像印度有一

種香膏,在炎熱的時候擦在胸

口上,不只有芳香怡人,還能

讓人感覺清涼。也就是說整個

三千大千世界最好的、最芬芳

亦以普賢行,所說七支供。」

這裡的意思是說,當盡己身所

有事物來發心供養,而非以少

數的東西來供養。可以說是將

自己所有的一切,都拿來作為

供養。

不然,就會像蔣貢仁波切所

著作的《了義炬》中所說,有

人把陳舊的酥油拿來供佛,自

己卻享用著新鮮的酥油,即便

如此,仍然嘴裡念著:

福薄我貧窮,無餘堪財供,

祈求慈怙主,利我受此供。

也就是說,我是個沒有福氣

的人,也沒有什麼可供養的,

請佛菩薩大慈大悲的納受。其

實不是沒有好東西可以供養,

是好的東西都自己先用了,只

把剩下的、舊的沒用的拿去供

養罷了。就像有時候我們看到

酥油壞了,就會說:「喔,這

可以拿去點燈。」又或者是水

果快壞了,就說:「人不能吃

了,趕快拿去供佛。」所以這

裡的意思不是這樣的,而是

說,自己所擁有的一切,都奉

獻出來供養。

七支供養,經論有依據

所說「七支供」是指,花、

鬘、伎樂、塗香、燈燭、勝香、

衣服。其中末香與燒香,都算

在「勝香」裡面。「七支供」的

說法有很多種,有的說七支就

是七種供養;過去種敦巴尊者

殊勝的供養。無上的供養則是

指,除此之外再沒有比這更廣

大殊勝的供養。請大家來看看

以下兩首偈頌:

以諸最勝妙華鬘,

伎樂塗香及傘蓋,

如是最勝莊嚴具,

我以供養諸如來。

最勝衣服最勝香,

末香燒香與燈燭,

一一皆如妙高聚,

我悉供養諸如來。

這兩個偈頌,說明了所謂的

「有限供養」。

前幾天在講說《菩提道燈

論》的時候,其中也有提到:

「以花香等物,盡所有供養,

Page 18: 2011 夏季 善報

行願品釋論

16

的香水,都拿來獻供養,為諸

佛菩薩洗淨。

5.燈燭:所謂的燈燭,也就是

芳香的酥油燈,譬如說像日月

星辰、或者是摩尼寶,還有人

造光源,比如電燈、油燈等等

明亮的光芒。可以一直產生光

明,讓黑夜跟白天沒有分別。

6.燒香:有線香、團香、香粉

等等,可以分為天然和人工的

香料。這裡講到末香、燒香,

是指能夠塗抹的或者是燃燒的

這些芳香。

7.衣服:則是能穿戴在身上,

且感覺柔軟舒適,冷暖皆宜的

衣服,這些也是很好的供養。

〈普賢行願品〉中還提到

「最勝傘蓋」,這是當年龍王

供養給佛陀的傘蓋,傘柄為琉

璃所做,傘本身則是黃金所

成,飾以各種莊嚴珍寶,例如

火晶具備太陽的功能,水晶會

流出甘露,能夠作為灌沐佛菩

薩,藉此因緣,佛菩薩手中流

出甘露,消除眾生的飢渴。而

寶傘的鈴鐺,則能夠發出讚佛

音聲及宣說因果的教法。而且

傘蓋可以說是遍覆三千大千世

界,廣大而無邊無際,顏色和

形狀更是各不相同。

各位在前幾天「噶瑪巴九百

年」的開幕典禮的時候,便看

到我們在舞台的頂上吊了一個

非常大的一個傘蓋,就是按照

《華嚴經》所說的遍覆三千大

千世界的寶傘,這個傘蓋就要

盡量做大,要象徵遍覆三千大

千世界,因為一開始做得太大

了,結果吊不上去。所以只好

把傘蓋改稍微小一點了。

再講到:

一一皆如妙高聚,

我悉供養諸如來。

也就是說我們用最好的、最

殊勝的供養,最好最殊勝的塗

香、末香、燒香、華鬘等等,

全部都陳設出來,就如同山一

般的高廣。

歡喜供養,對治貪吝

剛剛講到很多的供養,印度

文為「布加」,有歡喜之意。

依字面的解釋便是「內心充滿

喜樂」,意思是佛菩薩們接受

了我們的供養,內心滿是無漏

的喜樂。當然有漏的話就不是

佛菩薩的喜樂,因為那只是暫

時的快樂,是屬於「壞苦」。

因此,供養的時候,心中要

想,佛菩薩們心中生起充滿了

無漏的喜樂。

一般我們所謂供養,好像就

是擺設很多的供品,這樣講沒

有什麼不對,但是真正殊勝的

供養,是指透過各種物質的供

養,也就是供養的行為,讓一

切佛菩薩心生妙樂。所以供養

一詞,在印度文當中,表示了

結果,也就是將喜樂的結果,

當做了名詞。

基本上在藏文裡面的供養,

就是供養而已,在印度文裡面

Page 19: 2011 夏季 善報

17

供養不在物質,而在信心

噶當派大師們說:「供養不

在物質,而在於信心。」日

月、星辰、樹木、山河,這些

無主人的物質,或者是外在的

世界,都是我們可以拿來做供

養的;當然現在有主人的事物

愈來愈多,例如很多國家都喜

歡劃定自己的領空和領土,甚

至月球的土地都被購買,可以

說我們現代人的慾望越來越重

了。但事實上,不在於你供養

的物質是什麼,無論是有主物

或無主物,總之能夠供養的東

西,俯拾即是,因此重點不在

供養物,而是在於那一念心。

就算你真的可以準備上好、圓

滿的供養,但也不一定如法;

因為重點在於你是否有一個虔

誠的信心。

我之前在宣導環保的時候,

我提到要建立大自然的壇城。

這是什麼意思呢?我們各個寺

為供養,這樣都是不行的。所

以,我們要把好的、善妙的部

分供養出去。

供養就是在幫助我們修心。

對佛菩薩來說,他們是沒有差

別的,事實上佛菩薩還不見得

喜歡吃糌粑團呢!因為那些是

藏族的食物,可能佛菩薩還比

較喜歡吃米飯。無論如何,對

於佛菩薩來說,任何供養都沒

有差別,那麼他們的目的是什

麼呢?

佛菩薩他們的目的,就是要

幫助一切眾生遠離痛苦,遠離

痛苦要具備各種條件和因緣

的,而這些條件是什麼呢?就

是要積聚福德資糧,並且淨除

罪障。積資淨障是無法由別人

代替你修的,要我們每個人都

要親力親為的。佛菩薩們就是

最好的積資淨障的榜樣,如果

自己能去實踐,好好積資淨障

的話,自然我們就會離成佛越

來越近的。

它所說的供養,這個詞本身的

意義是比較深刻的。所以一些

智者們說,只要是供養,就一

定是真實的供養,因為它具有

讓佛菩薩生起無漏喜樂的力

量。

任何我們修持法門,都要能

夠對治我們的煩惱;不能對治

煩惱的法,便非正法。所以即

便是供養,它也是要能夠對治

我們的煩惱。而供養它是對治

我們哪一種煩惱呢?它就是對

治我們的貪吝的煩惱。

何謂吝嗇呢?就是指我們擁

有很多的東西,然而我們的心

地狹隘,不願意去分享;或者

你自己擁有,卻只是做一些少

量供養的話,這也是不清淨的

供養;或者是我們留著一些好

的部分自己用,然後分出來一

些剩下的、多餘的,拿去做供

養等等,這也算是不清淨的供

養。夏惹瓦大師說:把發霉的

食物拿來供養,或者把枯葉作

Page 20: 2011 夏季 善報

行願品釋論

18

之後,他所有的財物就交給了

波斯匿王,也就是王舍城的國

王。當時正好佛陀也住在王舍

城,波斯匿王清點了長者的財

富後,就前去拜見佛陀,他跟

佛陀說,提婆長者家裡有八萬

兩的黃金,但是生前粗茶淡

飯,餐具簡陋,過得非常清

寒,就連座騎馬匹也是瘦弱不

堪,穿的衣服也是非常的不

好,所以波斯匿王就問佛陀說

這是怎麼回事呢?他這麼富

有,這麼有錢,但是為什麼他

過的這麼清苦呢?

佛陀就說,一個吝嗇的人,

他不會將自己的財富分享給別

人;一個具有智慧的人,擁有

財富的話,他就會做廣大的布

施。提婆長者因為具有很強的

吝嗇之心,因此斷盡善根,往

生後就投生到地獄去了。這就

好像一個農夫只會收成,但是

不知道播種一樣,他那一生所

有的福報都已結果,但是他卻

沒有辦法將自己的福報繼續的

延續,繼續的增長,所以福報

受完了就沒有了。

接著佛陀又說起提婆長者過

去生的一些情況,因為在燃燈

佛的時候,有一個聲聞乘的大

阿羅漢,到了這個長者前生的

家裡乞食,長者生起了信心,

也做了供養。當時長者他就發

願生生世世因為供養的功德不

要墮入惡道,而且能夠受用富

貴喜樂。可是很快的這個長者

去陳設一切的供養,而且是盡

無量劫不斷的持之以恆。對於

登地菩薩來說,透過他們的願

力和威神力,他們是真的能夠

這樣做到的。

然而對我們這些凡夫來說,

當然不可能這樣做供養,但是

如果具備我要供養十方一切諸

佛菩薩的願心、對《普賢行願

品》的信心和虔敬,這樣的供

養是有利益的;雖然也許眼前

我們只能準備一點點的供養,

放在一個小小的供杯當中,但

是我們的心,卻能夠將容器觀

想為三千大千世界一般廣大,

裡面的供品,可以說是一切世

間的最殊勝、美妙的供品,而

且是受用不盡,源源不絕的。

讓諸佛菩薩千劫中都能受

用,這種觀想跟思維,心中放

射出光芒,變換出無量的供養

雲,這是我們能夠做到的。雖

然我們沒有辦法像菩薩一樣真

正化現出這麼多身形去做供

養,但是我們也能透過一念心

願,去觀想去供養的話,這也

會有很大的利益的。

一個供養又後悔的故事

説說太多的話時間大概不夠

了,所以接著就講一個故事。

過去在佛陀的時候,有一個提

婆長者,這位長者沒有子嗣,

依照當時的傳統,如果沒有子

嗣的話,往生後所有的財物就

要交還給國王。於是長者往生

院當中,就算沒有多餘的土

地,還是可以善加利用。例如

屋頂可種植各種花朵和綠色植

物,這是對於諸佛菩薩一個很

好的供養;我想這樣就不需要

另外準備供養,例如把花葉剪

下來供養了;因為保護大自

然,就是一種上妙的供養。

過去阿底峽尊者到了西藏,

他非常喜歡西藏的水,因為西

藏的水非常的乾淨,所以尊者

說:「水是最好的供養。」換

個角度來說,我們對水的執著

也不會太強,所以比較不會生

起吝嗇的煩惱,因此供水會是

最好的供養了。總歸來說,就

是要帶著信心去供養,這是非

常重要的。

無上供養:

透過心念,觀想供養

接下來講「無上的供養」。

我以廣大勝解心,

深信一切三世佛,

悉以普賢行願力,

普遍供養諸如來。

無上的供養,是指一切登地

的菩薩們,例如文殊、普賢菩

薩所能行持的供養。他們是怎

麼去做供養的呢?首先是自己

變化出無數的自己,而每一個

自己的每一個毛孔,又幻化出

無數的自己,然後,用各種各

樣殊勝的供養,向十方三世諸

佛的國土以及十方諸佛菩薩,

Page 21: 2011 夏季 善報

19

後悔了,他覺得供養這些比丘

阿羅漢實在沒有意義,他想還

不如把這些財富發給自己家裡

的僕人好了。結果就因為他當

時的發願,雖然因為供養阿羅

漢而讓今生變得非常富裕,但

是卻無法真正享用到他所有的

財富,也不懂得布施,所以就

算他有八萬兩的黃金,他還是

過得很貧窮。

所以佛陀又說:「一個有智

慧的人,就算不是很富裕,但

是卻願意廣大供養和布施的

話,這樣才會讓自己的福德越

來越增長。」

波斯匿王聽完就發願說:

「從今天起,我要供養一切的

比丘、梵志還有婆羅門,但是

我不要供養外道。」

佛陀馬上又跟波斯匿王説:

「你不要這樣想,一切的眾生

靠衣食而生活,所以我們不應

該有分別心,應該要對所有的

眾生去布施;如果我們能夠廣

大的布施,這種布施的心從不

消失的話,總有一天我們會遇

到一個真正的善知識、聖者,

帶領我們成就佛道。」

這則故事所要表達的,在於

我們要能平等的做布施,無論

對於佛教徒或非佛教徒都應該

照顧布施,同時,布施之後不

應該有後悔的心,這是非常重

要的。

我們常常會想把一些很美好

的東西自己留著,不想給別

人;然後那些還可以的,不怎

麼樣的東西,自己比較容易捨

得的,我們就覺得可以給別

人。不應該存此心態,應該將

自己喜歡的,非常美妙的東西

供養出去,就算沒有真正給出

去,但至少心中要有布施供養

的心,這才是真正的供養。

隨喜台灣小學生

許多人困於饑饉痛苦,還有

些人急需醫療資源,所以我們

該體察眾生的苦短之處,然後

盡量的去布施,去滿足其需

要。如果我們能夠不斷鍛鍊我

們布施的心, 我想會有一天,

我們就真正能夠做到廣大的供

養,而且能夠源源不絕的、沒

有窮盡的去做廣大的供養,有

一天一定會發生的。

這裡我還想到一個故事,這

是一個真實的紀錄片。在台灣

有一個小學生得了白血病,所

以常常都要換血,非常的痛

苦,而且治療要花非常多的

錢。他的同班同學們為了資助

得病的同學,把自己的小熊、

小狗、小貓的玩偶等最喜歡的

玩具,都拿出來義賣募款,然

後全數都捐給那位患病的同

學,我當時深受感動,但也十

分慚愧。因為以我來說,有時

候美金一萬塊的供養,對我來

說不是做不到的事情,可是每

次我這樣做供養的時候,我都

覺得很丟臉,為什麼呢?你看

看那些小朋友,雖然只有幾塊

錢、幾十塊錢,但是他們用一

種完全的真心,努力收集每一

分資源來幫助他們的朋友;反

觀自己,有時還覺得供養一萬

元美金很了不起,覺得自己很

厲害,心中是帶著這樣的傲慢

心在做供養,這實在很丟臉。

就算我們只有一塊錢,但是

我們都應該帶著真誠的心來上

供下施。總之,布施也是一種

心的鍛鍊,是在修持自己的

Page 22: 2011 夏季 善報

行願品釋論

20

心,佛陀並不缺乏衣食,因此

我們供養的真正目的,是為了

修持自心,擴大開展自己願意

布施和分享的心,要讓自己有

勇氣成為一切眾生的依靠跟守

護者。

第四大願,懺悔業障

再來講到的是懺悔。本來懺

悔應該是今天要說的,不過看

起來時間也到了,我們就把

「懺悔」的部分留到明天再說

了。但我今天先做一個簡略的

講說。這裡的偈頌是──

我昔所造諸惡業,

皆由無始貪瞋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懺悔。

一般來說,我們無論做任何

的罪業,都要懺悔,我們都

要認識到:「啊!是我做錯

了!」要有一種謙卑的懺悔的

心,這樣是最好的。

首先懺悔,所破誓戒

懺悔最重要的部分是什麼

呢?就是懺悔違犯三種佛制戒

律的罪業;三種戒律,是佛教

的特殊名詞,我想就不多做解

釋,因此,簡單來說,因為我

們一生當中,都可能發誓過說

我們要守護某一些誓願、誓

戒,但是之後我們可能違犯了

自己的誓言,這就讓我們的良

心不安。其實生活中的一點小

錯誤,並不會對我們人生造成

很大的影響,但是如果説是毀

犯、違背了己身誓言,就是你

曾經起過很大的誓願、誓言,

結果你卻毀犯了,這便會在你

心上造成重大的影響跟陰影。

所以,我們應該要好好持守

我們的誓願,也要能夠懺悔違

犯了誓言的罪業,因為這種罪

業對我們人生的影響最大。

活在當下的幸福裡

接下來就是要禪修了。昨天

我們禪修了痛苦。今天要禪修

什麼呢?

一般來說,對於虛空一切眾

生,尤其是這個世間的一切眾

生,我們都是互相依存而生活

著。不論是食物或是衣服,我

們也都是互相依靠,才能夠擁

有,才能夠受用的。譬如我們

穿一件暖和的衣服,可能是從

眾生身上得到的,所以如果沒

有那樣的眾生跟動物,也不會

有這樣的材料製作我們身穿的

衣服。然後,這些布料會送到

工廠去製作、加工,於是在工

廠裡面便需要工人,這樣的眾

緣和合下,最後我們才能夠有

這樣一件衣服。所以可以看到

一件衣服的形成,從一開始到

現在,已經經過了成千上萬的

過程跟步驟。

所以每一個過程中的眾生,

對我們來說都是恩德很大的。

另一方面來說,自己能夠身穿

由這成千上萬因緣而織就的衣

▼圖為祈願法會的洗缽組義工。

Page 23: 2011 夏季 善報

21

的房子當中,也不見得會得到

快樂;我們以為快樂是很遙遠

的一個東西。

那麼真正的幸福是什麼呢?

其實就是當下這一刻,也就是

已經是活在幸福當中的,也就

已經是擁有著幸福的。

思維眾生恩德,

感謝能吸一口氣

這是什麼意思呢?我們不要

想太遠,我們之所以每分每秒

無時無刻的呼吸,因為當呼吸

停止的時候,就是我們死亡的

時候。而我們現在能夠這樣持

續不斷的呼吸,便是因為氧氣

的存在,而氧則是依靠各種植

物製造出來的。所以説從各種

花草樹木生成氧氣開始,到成

為我們呼吸的一口氣,這中間

不知道經過幾千、幾萬個步驟

和因緣,不僅如此,我們不是

呼吸一口氣就好,而是持續至

肉身消逝的最後一刻,因此,

服,這實在是非常不可思議

的,可以說是很難得的事情。

對於一個想得開的人而言,生

活其實並不複雜,並不一定需

要爾虞我詐過活;其實我們要

的很簡單,就是快樂而已。但

是,我們的心念和作為都太複

雜,不但沒有得到快樂,而且

自找很多的麻煩。想要得到的

快樂沒得到,不想得到的問題

和痛苦卻蜂湧而至。

有一次我在上密院的時候,

我在寺院繞寺,氣候很好,微

風徐徐吹來,也是滿涼爽的,

所以我就一邊走,一邊想著:

我們都在說想要得到快樂,但

是卻不了解什麼是快樂,以為

快樂是外在的物質需求,譬如

說得到一輛車子,才會得到快

樂,有新的房子,新的朋友,

才會得到快樂。但是,實際的

情況是,有了新車也不見得快

樂,有了新的朋友、伴侶,也

不見得就會得到快樂,住在新

▼圖為祈願法會的典座組與行堂組義工。

今天我們能夠有氧氣,能夠呼

吸,那是多麼難得、幸福的事

情!光是靜下來想一想自己的

呼吸,就是一件多麼開心的事

情呀!

很多時候,我們要特別去製

造很多的條件跟機會,才能夠

得到一些什麼東西,甚至有時

候還不一定能得到。然而你想

一想,經過上億年的時間自然

生成的氧氣,能夠讓我們今天

自然呼吸著,光就能夠吸到氧

氣一事,想一想這已是多大的

福氣跟福份了!所以我們現在

活在這個世間上,都是互相扶

持依靠,緊密相連。

所以我們真的要去想想眾生

的恩德,想想萬物對我們的恩

德。所以我們現在以三分鐘的

禪修,來思維這一切的恩德。

(法王帶領大眾禪修三分鐘)

聽寫:施敏雀

聽寫校對:噶瑪樂說

修潤:徐威臻

Page 24: 2011 夏季 善報

22

不捨眾生,第一菩薩戒

菩提心,是一種勇氣和承擔,就像一種鎧甲,為了眾生,心靈勇士「菩薩」一定勇往直前。

法王二○

一○

年冬季〈喜瑪拉雅課程〉‧

《菩提道燈論》第五堂課 去想,不能因為今生當中他是

你不喜歡的人,就完全否定

他,並且不給予任何關愛,我

們應該試著從不同的角度去想

事情。尤其當自己身為一個相

信輪迴的佛教徒,雖然現今很

多人對輪迴多少有些懷疑,但

是無論如何,不見得眼睛看不

到的就是沒有,現在一些科學

家認為輪迴不可能存在,但就

像剛剛所說的,也有些人覺得

不能因為看不到、感知不到就

說它不存在,因此,輪迴這個

課題已經開始受到新的關注。

雖然到現在為止已經透過很

多方法,仍然無法證明輪迴,

原著:阿底峽尊者

教授:第十七世法王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日期:2010年12月12日

地點:印度菩提迦耶德噶寺旁

   祈願法會舞台

藏譯中、審訂:堪布丹傑

圖片提供:大祈願法會

今天是第三天課程的第一堂

課,也可以說是課程的最後一

天,我希望在早上這一堂課講

解「願菩提心」的儀軌,而下

午給予「行菩提心」的戒法。

格西朗日唐巴所寫的《修心

八頌》中,提到一段偈文:

秉性邪惡眾有情,

恆為猛烈罪苦迫,

見時如遇大寶藏,

難值願能善珍惜。

意思是對於苦難的眾生,也

就是物資匱乏、無人關心的眾

生,我們特別要生起大悲心和

關懷之心。尤其是那些心性邪

惡、殘暴、難以調伏的眾生,

由於造作極大的惡業,導致他

們在今生或來世,一定會經驗

到各種痛苦。身為修持菩薩行

的人,見到這些眾生,就像是

值遇大的寶藏一樣,應該帶著

難遭難遇的心情,以大悲心去

關愛和珍惜他們。

我們身邊都有許多喜歡或不

喜歡的人,有時想想,今生你

的敵人或不喜歡的人,在過去

生中卻有可能是你最珍惜、關

愛的親友或父母。從這個角度

Page 25: 2011 夏季 善報

23

但是同樣的,到現在為止也找

不出任何理論來否定輪迴,所

以大部分的人都是存疑的態

度。總而言之,「輪迴」是一

個值得我們去探討、懷疑的課

題,我們應該好好關注。如果

有輪迴的話,不趁現在好好準

備,到時可能就來不及囉!我

們可說將自己的身、口、意所

有的力量都用在今生的事情

上,但是如果哪一天科學證明

說:「喔、有輪迴!」的話,

整個世界可能就會改觀了。屆

時說不定有人會覺得:「唉

呀!我真是太遲了,怎麼現在

才知道呢?」所以,總之我們

要讓身心放輕鬆,好好去思維

這個問題。

觀修六道苦,生起大悲心

能夠找到、依止一位善知識

是不容易的。同時想想,要能

遇到佛法也很不容易,不論從

哪方面來看真的都不是那麼簡

單。尤其我們現在是一個修持

菩提心的行者,對我們來說最

難得的事是什麼?就是能夠見

到、接觸到那些正在遭受惡

業、經驗痛苦的眾生,這是最

難遭難遇的。就像竹巴袞列大

師曾說:「比起觀修佛陀的至

上,不如觀修六道的痛苦來得

有意義。」有時我們在觀想佛

菩薩或一些很多手的本尊時,

你其實沒什麼感覺,甚至還會

懷疑:「奇怪,這麼多隻手的

話,那他的肩膀在哪裡呢?」

譬如有一個本尊長了四隻手,

那應該有四個肩膀才對,可是

這些肩膀到底在哪呢?雖然現

在各種漫畫多了,很多隻手的

東西也多了,所以我們比較容

易觀想,可是過去的人就會質

疑肩膀在哪裡?尤其是千手觀

音,他的肩膀豈不是也要一千

個?如果他只有一個肩膀,那

不是怪怪的嗎?不過真有一千

個肩膀的話也是怪怪的。

總之我們觀想本尊、佛菩薩

時會有許多妄念想法產生,卻

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所以這

位大師才會說與其觀修佛菩薩

的至上,不如觀修六道眾生的

痛苦來得殊勝。事實上眾生的

痛苦是不需要特別去做觀修,

因為你的眼睛就能看到、在你

周圍就能接觸到,這是我們的

親身經歷、感同身受,甚至不

需要刻意去觀修,只要一想到

就會有感受,所以希望大家都

可以這樣來觀想。

煩惱,是真正的惡友

日常生活中,身邊總會有一

些性格不好、七嘴八舌、或是

自私自利、分別心很重的人,

當我們跟這些人接觸時,有時

你會覺得很難以忍受,感到厭

煩,不想跟他們在一起,這都

▲法王說:「身為修持菩薩行的人,見到心性邪惡、殘暴、難以調伏的

眾生,應該帶著難遭難遇的心情,以大悲心去關愛和珍惜他們。」

Page 26: 2011 夏季 善報

24

呀~沒關係啦,反正都可以

嘛!」修行時若帶著這種模稜

兩可的心態來放逸自己,則很

難成為一個很好的行者,因為

有時你行善法,有時卻又造作

一些罪業,一直沒有真正下定

決心,這樣是無法成為一個清

淨的行者。

因此,我希望每一個人都能

了解到,真正的惡友是誰呢?

其實就是我們心中的煩惱。如

果我們跟著心中的惡友,也就

是追隨煩惱,這跟皈依戒提到

「不結交惡友」的意思是一樣

的,所以不應該誤以為「不結

師們的教法喔!」但另一個你

又會說:「唉呀!沒關係啦,

做壞事也可以,沒事的。」彷

彿有兩個人在心中,一個好

的、一個不好的,就像兩個顧

問一樣。

這時候,你到底要聽誰的

呢?其實取決於自己,你不可

能兩個都聽,所以結果不是行

善,就是造惡。如果你下定決

心向善,就應該完全信賴,並

且把自己的身口意都交付給善

法,聽善的指示去做,於是你

就有可能如法地修持。但是很

多時候我們都會覺得:「唉

是正常的反應。但是對一個修

持菩提心的人來說,首先要注

意的,是不要染上對方的粗暴

個性或不好的行為,這很重

要。接著,你不應該放棄任何

能幫助他、改變他的機會,只

要有這樣的機會就一定要把

握,以平靜的心跟他相處,以

開闊的心來接納、幫助他。如

果是這樣,你就不會違犯結交

惡友的皈依戒。初學者的確

不要結交惡友,因為自己還不

夠穩定,很容易分不清善惡,

以為對方是好的,結果卻跟著

他的惡行、惡心而走,受到對

方影響而養成不好的習慣。所

以,初學者皈依僧寶之後,如

同昨天所提到的,就是不能結

交惡友。

然而對一個有基礎、能夠明

辨善惡的人來說,這反而是一

個修持菩提心的機會,而且也

不會違犯皈依戒。有人說皈依

戒中提到不能跟外道接觸,感

覺好像是不可以跟其他宗教的

人交朋友,甚至不能通婚等

等。其實這樣的解釋代表你的

理解不夠全面,甚至是一種錯

誤的理解,為什麼這麼說呢?

就像皈依戒裡談到的惡友,昨

天也說過其實真正的惡友,不

見得一定是外在的一個人,真

正的惡友在哪裡呢?搞不好就

在你自己的心裡呢!平常生活

中,有時好像有兩個人在你心

中,當然你不可能是兩個人,

但偶爾有一個好的你,它會告

訴你說:「啊~你要好好的持

守戒律喔!你不要忘記過去上

▲法王說:「虛空有多大,我們無盡的善願和善心就有多廣,所以虛空

在哪,我們的善心就在哪,因此福德也會是無盡廣大的。」

Page 27: 2011 夏季 善報

25

喔!而是要對那些被痛苦折磨

的眾生生起悲心,只想著痛

苦,不算是悲心。我們心中應

該想著受苦的眾生,他們並不

想要痛苦,卻做不了主;從這

個角度去體會,就能激勵自己

的悲心,讓自己生起急切想要

幫助他人的心。譬如有一個很

珍貴的東西不慎掉進火爐中,

這時你不會在乎火有多大、多

熱,你光想這些是沒用的,而

且在這思考的過程中,東西搞

不好已經燒融掉了。所以我們

要專注的焦點是什麼呢?是那

個正在被燒的東西,重點是它

而不是火。例如火的顏色、火

勢大小等等,你不需要去在乎

那些,而是要思考怎樣趕快把

東西從火爐中拿出來。

還有另一個故事,是講到當

年有人曾請示佛陀說:「這個

世界到底是有邊還是無邊?這

個世間是常還是無常?」這時

佛陀沒有直接回答常或無常、

有邊或是無邊,佛陀反問那個

人說:「我問你一個問題,如

果你是一個獵人,而且在森林

中不小心被其他獵人的毒箭射

中,對方可能誤把你當成獵物

而將你射傷,這時你會想,這

支箭是從哪個方向射來的?這

支是多長的箭、多短的箭?你

的焦點會在這支箭本身呢?還

是會把焦點放在如何將傷口的

毒清理乾淨呢?」這個人回

答:「當然是趕快清理傷口,

這時哪有時間去想箭從哪個方

位射過來,或去分析誰射的,

這些都是後話,我都快死了,

確地觀修悲心,結果變得更痛

苦,甚至很傷心、很沮喪。會

變成這樣,我想問題可能在於

有些人觀修悲心時,總是一下

就想得太困難,而沒有從簡單

的開始去想。初學者如果一開

始就想太多太難的事,超過自

己能力範圍的話,只會造成痛

苦,然後就會想要放棄觀修悲

心。所以觀修悲心時,應該按

照自己的能力去做,這樣就不

會產生太大的壓力或過多的沮

喪。

當然有些情況比較複雜,但

並非全部都是如此。例如一

隻被車撞到的小狗,身上到

處都是傷,還有蟲在咬著牠

的傷口,我們看到時可能心

想:「蟲子在咬這隻狗,所以

狗會痛苦,但是如果把蟲拿

掉,可能又會傷到那蟲子。」

過去無著菩薩不是有過類似的

故事嗎?他看到一隻受傷的母

狗身上都是蟲,為了救那隻

狗,同時又不傷害到蟲,於是

他用舌頭去舔,把蟲子拿走。

菩薩總會想到解決的方法,所

以利益眾生並沒有一個標準答

案,不同的時空,情況都會有

所不同。然而並不是所有的問

題,都跟前面所說的一樣難以

解決,很多都是比較容易處理

的。因此剛開始觀修悲心的朋

友,應該先從一些簡單的眾生

痛苦著手,這樣會很好。

讓有情離苦,是第一要務

雖然我們談到很多痛苦,但

並不是要大家對痛苦生起悲心

交惡友」,就是不能跟其他宗

教的人交朋友。如果自己準備

好,同時也有正確的利他動

機,你當然可以和其他宗教的

人交朋友,而且,這絕對是值

得讚嘆的事情。總而言之,我

們為了眾生,尤其是那些正在

受著痛苦的眾生,哪怕只有微

小的機會可以幫助他們離苦得

樂,你都應該承擔去做,這是

很重要的。

悲心,就是

一種勇氣與承擔

有些朋友對我說:「當我觀

修悲心時,怎麼覺得自己變得

更痛苦?勇氣沒怎麼增加,反

而是痛苦變得更多,因此,後

來就不太敢再觀修悲心了。」

當然每個人觀修悲心的方法可

能有所不同,因此也會產生不

同的結果。但悲心的本意是一

致的,就是指看到了眾生的

苦,然後希望他能脫離這個痛

苦跟苦因,真正得到解脫,而

且具有很強烈的信心和勇氣

說:「我要幫助眾生出離痛

苦!」這才是真正的悲心。悲

心不是說:「啊~好痛苦喔!

哇~完蛋了!啊~我生病了!

慘了!」這種灰心喪志的感

覺,並不是悲心喔。

過去的佛菩薩們不怕眾生

多、不怕時間長、不怕事情的

困難,還是不斷地利益眾生,

這是因為他們具有悲心,所以

無所畏懼。悲心就是一種勇

氣,然而有些人可能是業力的

關係,或是因為不了解如何正

Page 28: 2011 夏季 善報

26

出離,可以成就圓滿的佛果。

在這裡有一種比喻,有一對

父子走在無人的森林中,走著

走著結果迷路了,甚至連父子

也分別走散。最後,父親千辛

萬苦找到正確的路徑,此時他

很開心,可是就在即將邁步走

上正確道路時,一隻腳踏在正

確的路上,另一隻腳還留在原

處,就在這一瞬間,他想到誰

呢?他想到還在迷途中的兒

子,所以他馬上回頭去尋找他

的兒子。就像這個比喻,我們

現在看到輪迴的痛苦,心想:

「我要出離!如果不出離,真

的是不行啊!我不解脫真的不

行啊!」你會生起出離心,如

同比喻當中的父親,找到正確

的道路一樣。但是,這時我們

如果回頭看看,輪迴當中還有

很多跟自己孩子一般,無依無

靠、正在受苦的眾生,我們不

忍他們的苦,所以回頭去幫助

他們,就好像那位父親,毅然

決然放下自己獲得解脫的道

路,回頭去找他的兒子一樣。

菩提心的定義是以悲心緣眾

生,以智慧緣佛果,這句話是

有道理的。智慧的目的就是要

成就佛果,這是一個清淨的目

的。但僅僅是自己想要解脫還

不夠圓滿,因為還欠缺悲心,

而且沒有悲心卻想成佛,那只

是非份之想;說重一點的話,

這還是一種邪見,因為這是違

背因果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不論究竟的解脫也好、快樂也

好,如果沒有修其因,想要得

到這樣的果實是不可能的,所

負的感覺,但事實上他只是把

重物換到左肩,一開始感覺好

像輕鬆了,但其實並沒有,因

為痛苦的重擔還是在身上,他

只是處在一個痛苦稍微減輕,

而另一個痛苦正在增加的過渡

時期而已。這種過渡時期的輕

鬆與快樂,就是壞苦。總之,

夾雜著煩惱的快樂,就是壞

苦;真正的快樂,是完全沒有

煩惱的。

接著再談到上界,譬如色

界、無色界的眾生,由於他們

的感受都是平等性的,所以他

們的痛苦是三苦當中的「行

苦」。總而言之,由業和煩惱

產生的一切,都不離三苦的自

性。

大悲心,是菩提心的基礎

偈文當中接著提到發菩提

心,所以我想講解一下什麼是

菩提心。

平時我們會覺得,菩提心就

是一種善心,我們會說:「某

某人不錯,心地善良,是個好

人,是個菩薩。」這樣說也沒

什麼不對,只是菩提心不單單

是善心而已,而是更深刻的發

心──願利益一切眾生得到究

竟圓滿的佛果。這種心就是菩

提心。

生起菩提心的基礎是什麼?

是 大 悲 心 , 為 什 麼 要 加 個

「大」呢?因為它的對象是盡

虛空一切的眾生,所以我們說

這種悲心是大悲心,因為它的

對象是一切眾生,意思是希望

一切眾生都能從各種的痛苦中

在這危急的時候,管不了那麼

多。」同樣的道理,我們觀修

悲心的焦點正是受苦的眾生。

當然,痛苦有很多種,而且我

們要去消除痛苦;但如果總是

把焦點放在痛苦之上,忘了那

個正在受苦的人的感受,也忘

了去體會對方想要離苦的渴

求,那麼最後你很有可能成為

一個痛苦專家,因為你只是在

研究痛苦,這是沒什麼用的。

我們常說要有大悲心,它是

一種勇氣、一種承擔,就好像

穿戴在身上的鎧甲一樣,你要

讓自己成為一個勇士,當然這

不是一蹴可及,而是必須逐

漸、慢慢的養成。

次一切有情,以慈心為先,

觀惡趣生等,及死歿等苦,

無餘諸眾生,為苦所苦惱,

從苦及苦因,欲度脫眾生,

立誓永不退,當發菩提心。

三界輪迴的一切眾生,受著

什麼苦呢?就是三苦,像是在

欲界中的眾生受著苦苦,而在

天界當中受的是壞苦,什麼叫

做壞苦呢?壞苦是佛教的名

相,其實就是我們世間一般的

快樂,因為我們一般世間經驗

到的快樂都會壞滅、改變,所

以佛經稱這種快樂為壞苦──

外在看起來好像是快樂,但本

質是會變異的,所以稱它為壞

苦。

世間的快樂,就像一個人在

右肩上扛著一個很重的東西,

扛久了累了,於是把重物換到

左肩上,這時會有暫時如釋重

Page 29: 2011 夏季 善報

27

時總是很自我,覺得我在這

裡,其他人在那邊,心中想的

都是「我在吃」、「我在坐」

等等,覺得自己好像是一個跟

別人毫不相關的獨立個體,彷

彿是從酥油中抽出來的一根毛

一樣。但真的是這樣嗎?我們

應該好好想一想。先不談中觀

所提到的緣起因、金剛屑因、

破有無生因等深奧的理論,只

要靜下來,例如吃飯時可以靜

下來想一想:「咦、我現在

口中的這一口飯,它來自哪

裡?這並不是我們天生就帶來

的。」或者想一想:「我這身

衣服來自哪裡?它不是別人做

的嗎?」甚至還可以靜下來再

想一想:「我在呼吸著呢!這

每一口氧氣,它是從哪裡來的

呢?」科學家說氧氣是由大自

我的親人呢!」之前他在驚嚇

之餘沒有想到這一點,但這時

他一想到親人,馬上轉頭回去

救人。

你、我、他之間息息相關

過去我也提到過,一心只有

利他,對初學者來說是不容易

的。什麼叫做一心只有利他

呢?意思就是你心中只有想

著利益他人,完全沒有想到

自己。這實在是不容易,因

為畢竟我們多少還是會顧慮

到自己。但是就算無法百分之

百想到別人,但至少不要捨棄

他人。你的心中還是要放著眾

生,還是要在乎別人、在乎眾

生。總之,請你記得,你跟別

人是息息相關的。

講到這裡讓我想到,我們平

以這裡才會說沒有悲心卻想解

脫是一種邪見,因為這是撥無

因果了。有句話說:「自己能

夠證得佛果,是因為尊貴的眾

生的恩德。」所以,我們一定

需要緣眾生的大悲心。說白一

點就是沒有眾生,就別想成

佛。因為沒有眾生便無法生起

悲心,沒有生起悲心就不可能

生起菩提心,而沒有菩提心,

則不可能證得佛果。所以說,

要以大悲心緣眾生,以智慧緣

圓滿佛果。

另外還有一個比喻,說在一

間失火的房子當中,父親在房

子裡準備往門外跑,當他正要

跨過門檻時,一隻腳已經跨出

門外,而另一隻腳則還在房子

裡面,就在這個當下他想到什

麼?他想到:「喔~家裡還有

▲噶舉傳承諸大仁波切齊聚法王座前,恭敬聽聞開示。

Page 30: 2011 夏季 善報

28

可能是因為事情多了,煩心的

事情多了,就不太笑了吧!無

論笑不笑,如果心中根本不想

笑,卻要裝著假笑的話,還不

如就別笑的好,所以請大家原

諒我。

究竟的無我,完全的利他

總之,我們相互之間真的是

息息相關,所以當然要幫助別

人囉!我以前曾想過,什麼叫

做完全的利他呢?就是當你成

為其他生命的一部分時,就不

會再有什麼自我的感受了。針

對這一點,我有一個故事,這

是發生在文革時期,一個果洛

地區喇嘛的故事。當時,有個

喇嘛被迫毀壞一座佛塔,而且

還被威脅說如果不毀壞,就會

被關進牢裡。這位喇嘛有一個

年邁的老母親,他心想:「我

當然不能毀壞佛塔,但是不這

麼做的話,我被關進牢裡,母

親就沒人照顧了…」在兩難的

情況下他實在不知該怎麼辦才

好,最後,他決定不去毀壞佛

塔,於是回去跟母親說出自己

的想法,他母親對他說:「你

的決定很好,從今天起,就忘

了我是你的媽媽吧!你放心到

監獄去吧!我真高興你有這樣

的決定。」

還有另一個故事是說,當時

藏地要撲殺地鼠,如果不殺的

話就會被懲罰,不是用石頭砸

手,就是要砍斷手筋。有一位

喇嘛不肯殺,結果就被懲罰

了。事後問他,他說其實沒什

麼感覺,反而當時心中生起一

可以得到呢?就是從仰賴其他

生命來取得。所以為了讓自己

更好,就應該好好照顧、關懷

那些和我們息息相關、共存的

其他生命。例如希望家庭和

睦,就需要好好照顧家人;想

讓國家安定,人民之間就要和

睦相處;世界想要和平,所有

的生命就必須和平共處,這樣

才有可能真正做到世界和平。

我們和其他生命都息息相

關,就算是只想到自己的人,

這時也應該好好想一想,若要

自己好,就必須多少照顧一下

周圍的人;就算不想做,也要

試著去做,即使不想笑,也應

該笑一笑。不要像我,我總是

不太笑,有一次我看到自己以

前的照片,我蠻驚訝的,因為

我小時候常常笑呢!怎麼年紀

越來越大,笑容也越來越少。

然提供的,因此就連呼吸一口

氣,都跟大自然息息相關,而

且這也不只是一口氣而已,我

們的呼吸,每天、每星期、每

月、每年都在持續不斷,哪天

一口氣不來,也就是死亡了。

所以連一次的呼吸,都跟周圍

的生命息息相關。

同樣,你可能是一個有名的

人,但這個有名是哪來的?不

也是別人給予的嗎?如果在一

個無人的地方,你不會有名,

因為就你一個人嘛!所以聲名

也是因為別人讚嘆你、別人承

認你,你才會有名。總之,自

己的身、口、意,甚至連你現

在能夠活著,都是需要仰賴別

人的恩德。

如果想要自己變得更好,就

必須具備一些好的條件才能辦

到;而這些順緣、條件從哪裡

Page 31: 2011 夏季 善報

▲圖為專業辛苦的十國譯師。前排中為中文口譯堪布丹傑。

29

步去修持佛法,這樣是比較好

的;如果對生命完全無知,也

很難從佛法得到真正的體會。

例如一個出家人,過去的出

家眾是怎樣的情況呢?他是真

正對輪迴有所了解,知道輪迴

是苦,因為生起出離心而出

家。並不是說,啊!出家還蠻

開心的,到了寺院有飯吃、有

書讀所以出家,這樣不是很奇

怪嗎?這樣的話寺院都變成是

孤兒院了。像現在有很多父母

一股腦兒把孩子送到寺院,這

麼做已經遠離了出家的本意。

如果自己完全沒有想要出離,

沒有學法的動機跟準備,然後

就出家或學法,這樣是不可能

有太好的成果。

知識、學問反而比不上當時那

一念單純的悲心。文字上的東

西只是皮毛,都沒有碰觸到真

實的內在。自然的悲心就像是

一個有生命、快孵出小雞的蛋

一樣,新鮮又充滿活力。

我相信每個人都有真實、不

造作的悲心,每位眾生心中,

本來都具有那微小卻善良的種

子。所以我希望大家好好守護

這個自身微小的善念,以此為

基礎,次第開展聞思修三學,

和三乘法教的一切道次第。總

是想著向外求得知識,是沒有

用的。我們應該對自己有所認

識,對周遭的點點滴滴有所體

會和感受,感受生命,了解大

自然,了解地球,然後再進一

個想法:「啊!今天我這雙手

終於做了利益眾生的事。」總

之,那個時代出了很多這樣的

故事。當時有朋友跟我說這些

故事,那天晚上我才了解到

──喔!心中只有別人的人,

他們因為已經完全變成別人的

一部分,所以完全無我了。不

像我們平時所修的慈悲,總是

想說一個健健康康、白白胖胖

的自己在這裡觀修,然後有另

一個很淒慘的眾生在那邊,彷

彿自己很尊貴,然後賞賜一點

悲心給他們,大悲心不是這樣

的。大悲心就像天空中的太陽

跟月亮,總是守護著眾生。

在我們小時候,總是有一些

很自然的悲心,那可是很寶貴

的。隨著經典越學越多,接觸

越來越多的上師,學到越來越

多的法門,刻意地禪修悲心法

門,結果反而悲心的力量越變

越小。以前我說過自己五、六

歲時的故事,康區到了秋天就

會要殺牛,我們家鄉的傳統是

自己不親手殺,因為我們心中

想著眾生的恩德嘛,當然不會

自己殺呀!(法王諷刺的話)

那怎麼辦呢?這時就會找漢族

來殺,反正還不是一樣?自己

殺或叫別人殺。方法是用布把

牛的鼻口蒙住,將牠們悶死。

當時我大概四、五歲,看到那

些牛的痛苦狀態,我真的很難

過、很難過。還記得當時的感

受,那種悲心是很強烈的,和

現在比起來,雖然現在讀了很

多經論,也了解到菩提心、慈

悲心的定義和殊勝,但是這些

Page 32: 2011 夏季 善報

30

這次我們在此相聚,各位也

是從好遠的地方辛苦跋涉而

來,相信都花了不少錢,其中

外國來的朋友,像是從西方或

中國來的法友,最辛苦的應該

是坐公車吧!?這種勞累實在難

以形容。在座的僧人們,尤其

是在座的仁波切們也撥冗來到

這裡,真的,現在我們能夠相

聚在這裡著實不容易。想想在

這樣一個聖地,一個特殊的時

空當中,集合了眾人的心力,

就好像用一根稻草來掃地的話

會掃不乾淨,但是用一綑稻草

來掃當然就可以清乾淨了。

這個比喻的意思是一個人的

力量很微弱,但集聚千萬人在

一起,力量將會不可思議。同

樣的,這裡集聚了戒律清淨的

僧眾和在家信眾的共同願力,

我們的願望一定能夠很快地實

現。尤其有一種說法是,男女

二眾的共同祈願,因為圓滿方

便跟智慧的要點,所以這種祈

願的力量又更大。加上這裡還

有眾多如雲聚、海會一般的清

淨僧眾和具信法友一起發願,

經典說沒有願望是不會實現

的。

感恩的時刻,

憶念上師恩德

另外,這次相聚的時間也是

殊勝的,因為今年是第一世噶

瑪巴九百年的慶典。就像我之

前提到過,佛菩薩們為了利益

眾生,乘願再來投生於世,行

持無量的佛行事業。其中在西

藏來說,創立轉世制度的就是

險,長途跋涉來到印度,難道

只是為了取得這個黑寶冠嗎?

如果以做生意的術語來說,就

是「不划算」。

來到印度,是為了佛法。尤

其自己具備了「噶瑪巴」的名

號,就有傳承法脈的責任,因

此需要跟隨上師、親近善知

識,學習佛法。上師們大多在

印度,他們無法來到西藏。如

果我有翅膀能飛那最好,但當

然我不會飛,所以只好用走的

來到印度囉!另外,當時如果

我再不走,年紀再長一點到了

十八、十九歲之後,可能會被

給予政治的頭銜,到時如果要

違背、批評尊者的話,就很不

好了,我也不想那麼做。所以

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到印度

去!我當時也安慰自己,就算

最後到不了印度,但是往聖地

的方向邁出一兩步,就已經積

聚福德了。這樣一想,倒也心

安不少。

翻越雪山,前往聖地印度

今天我們在聖地菩提迦耶,

千佛成道的金剛座前,過去有

佛在這裡成道,未來還會有佛

在這裡成道,這裡的殊勝,不

用再做更多的解釋,大家都已

經知道了。從以前在西藏,藏

民都會希望前往印度朝聖,他

們會說:「只要朝著印度金剛

座的方向邁出一兩步,就已經

積聚了福德。」他們的信心是

如此強烈。

像我之前從西藏來到印度

時,事前做了很多的準備,譬

如禪觀卜算,看看能否順利到

達印度,說白了就是透過各種

方式來鼓勵自己。其實,我並

沒有抱著太大的希望能夠到達

印度。現在有很多傳言說我來

印度,是為了取得黑寶冠,很

多我周圍的人也這樣說,乍聽

之下,覺得這個說法還不錯,

但是後來想想,冒著生命危

Page 33: 2011 夏季 善報

31

還是痛苦,我都要利益眾生成

佛。不然,如果只是抱持著

「快樂也好,痛苦也好,反正

都沒關係」這種得過且過的心

態的話,在現在這種亂世當中

是不行的。

這部分我自己有些經驗,有

時自己帶著一念善心行事,結

果卻被人誤解,甚至招致很多

批評和挫折。這時真的會很傷

心難過,感覺好像只有我一個

人在做善事一樣,有時也會想

放棄,心想反正別人都是惡心

相向,那我乾脆同流合污算

了,幹嘛要這麼辛苦呢?但是

換個心念去想,世界上還真不

能少這一兩個有善心的人,有

善心的人能讓我們相信和放

心。如果世上充滿欺騙、暴

力、無法被信賴的人,這不是

太可悲了嗎?因此我時常提醒

自己、鼓勵自己:「我要堅定

自己過去的誓言,無論勝利或

失敗,快樂還是痛苦,我都

令其長久住世間。

我們都應該如此好好承事佛

教。

然而在這兩句之前,還有兩

句也說明了承事佛教的原因:

醫眾生苦獨一藥,

一切安樂出生處,

因為佛法是能夠利益眾生的

唯一方法,是一切安樂的泉

源,所以我們要加以弘揚。首

先我們要了解什麼是佛法?還

有佛陀為什麼要弘揚佛法?為

什麼我們現在要發願讓佛教興

盛?為什麼之前佛陀要花三大

阿僧祇劫的時間去集聚資糧、

最後成就佛道?這一切的目的

只有一個,就是利益眾生,消

除眾生的苦痛,如此簡單。

因此無論我們做任何事情,

例如現在在這裡聽法,也不要

浪費時間和機會,不要忘了發

心幫助別人、利益眾生。自己

要完全地承擔,不依靠他人地

好好利益眾生成佛。無論快樂

噶瑪巴,因為這樣的轉世傳

統,讓我們看到菩薩們以自己

的身口意,不辭辛勞、永不停

歇利益眾生的精神,噶瑪巴

九百年來不斷地轉世利他,讓

我們清楚看到了這一點,因此

我們應該感恩。

我覺得第一世大寶法王杜松

虔巴不只是具備恩德,更是一

切恩德的泉源。由於噶瑪巴圓

滿持守而傳承下來的佛法講說

和實修的傳統,造就出岡倉噶

舉歷代輩出的大師、大成就者

和傳承弟子,這一切都是因為

第一世大寶法王的恩德。在這

樣難得的時節當中,如同《上

師攝持續》和《金剛藏莊嚴

續》中所說:「在上師的圓寂

日,應該正確憶念上師,並且

至誠發願、供養,如此我們的

心願都會圓滿成就」。

剛剛講了處所圓滿、時間圓

滿等五種圓滿的其中兩種,或

許不用每個都講,因為我們現

在五種圓滿都具備,內外一切

的善緣也都和合,我相信不只

五種圓滿而已,可能是二十、

五十、甚至上百種圓滿都已經

具備了;以後要再遇到這樣的

殊勝因緣,可能也不容易了。

佛法唯一目的:

讓眾生離苦得樂

我們說佛陀來到世間,如日

光遍照般弘傳佛法的目的是什

麼呢?就是希望盡虛空的眾生

都能越來越快樂,直達究竟佛

的果位,如偈文所說:

供養敬事如來教,

Page 34: 2011 夏季 善報

32

方出現戰爭,天災人禍真的是

太多了,說也說不完。靜下心

來想想,這種時候我們更要成

為一個善人,多一個善人代表

什麼?代表世界上少了一個惡

人,這樣不是很好嗎?我希望

各位都能發起這樣的善心。

願菩提心戒

接下來,就是要領受「願菩

提心戒」了。這裡可分為兩

種,第一種是僅僅發心──為

了利益眾生離苦得樂,我發心

要成就圓滿的佛果,這就是

「為利眾生願成佛」的意思。

僅僅是這樣的發心、發願也是

非常好,有很大的功德利益,

我希望各位都能這樣發願。第

二種是具備大智慧的人,他們

看到眾生有那麼多苦痛,自己

不能放逸只求自身的安樂,這

時我們要更加勇猛,要生起大

的承擔和勇氣,就好像車子要

加速、推到最高檔一樣,我們

需要更勇猛的發心誓言。如果

讓世界少一個惡人,

多一個善人

現在生命相互的關係越來越

緊密了,地球越來越小,某個

地方感受到痛苦,很快連帶影

響到其他地方也會感受到痛

苦。尤其大自然的災難越來越

頻繁,我們真的活在一個充滿

恐懼和不安的時代。你看聯合

國的會議總是提到哪裡有洪

水,哪裡又有天災,甚至現在

還流傳2012年的浩劫等等。

剛開始我也不太相信2012年

的說法,但是有越來越多人跑

來問我:「您對2012年的看法

是什麼?」所以我也開始去了

解2012年的相關說法。我發覺

說法有很多,例如有的說是磁

場改變造成地球的災難,總之

別說2012年了,前面這一兩

年就已經災難層出不窮,例如

青海的地震造成極大的傷亡,

甚至幾個月當中世界多個地方

都發生地震!此外還有很多地

不會忘記自己利益眾生的誓

言。」由於這種誓言,幫助我

的心平靜和安定,不容易恐懼

或害怕。不然期待過高的話,

帶著我一定要勝利、我不能輸

的心態反而成不了事;亂世當

中,這樣做是行不通的。

就像有一句話說:「若我得

快樂,願此快樂遍滿虛空;若

我受痛苦,願我承擔一切,願

痛苦大海得以乾枯。」我們必

須這樣去思維──所有生命都

是同甘共苦、休戚與共的,即

使現在無法想到盡虛空一切眾

生,但至少,我們應該想一想

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的眾生吧!

我們生存在同一片大地上,享

受著同樣的日月光芒,呼吸著

相同的空氣,就像一個大家庭

中的親人一樣。當然,我們有

著不同的文化歷史,不同的生

活方式和宗教信仰,但這些真

的都無關緊要,因為我們都是

人,我們都有苦樂的感受,有

著同樣想要離苦得樂的心願。

Page 35: 2011 夏季 善報

33

有一個眾生在受苦、需要幫

助,祂的慈悲之眼隨時都在觀

護著他們,所以現在我們在一

個生起廣大善心的時刻,十方

三世的佛菩薩們都非常高興,

依靠佛菩薩們心性的真實力、

悲願力和諦語力,讓我們心中

的菩提心更加增強,帶著這樣

的心我們唸第二遍:

諸佛正法聖僧眾,

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佈施等功德,

為利眾生願成佛。

接下來要唸第三遍,當唸完

第三遍的最後一個字,要受戒

的法友必須心想:「啊~我得

到了戒了!」什麼叫做得戒了

呢?指的就是為利眾生的誓

言,你的一種決心,因為你有

這種決心,這種在未成佛前都

不捨棄菩提心的決心,因此你

得戒了。沒有想要受戒的人,

你可能對佛果也沒什麼概念,

這時你可以發一個大願──所

一棵清涼的菩提樹下圓滿成就

了佛果。所以我們現在想,身

形金色、圓滿的佛陀就在我們

的前方虛空中,或者就在前方

的地上端坐著,同時,我們現

在不要分什麼大小乘,也不用

再分密乘、顯乘,總之,所有

佛教的祖師大德們,或是和你

最親近的、最有因緣的上師

們,現在也在我們的前方,無

論他們是在虛空中、在正前方

或端坐在地上都可以。以中文

來講就是想像,而在英文則是

believe,你要想像、相信他們

真的就在前方。然後跟著我一

起唸,現在先唸第一遍:

諸佛正法聖僧眾,

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佈施等功德,

為利眾生願成佛。

接著唸第二遍,這時要把排

檔放到更有力的六檔喔,要更

增強你的菩提心,這時你可以

想──過去的佛菩薩們,只要

在座是這種更有智慧和勇氣的

人,你就要發誓說:「我一定

要利益眾生成佛,這個誓言,

我從今天起,直到成就菩提果

位之前,絕對不會捨棄。」這

就是第二種的情況,也就是在

發心之上,更進一步具備堅定

的誓言,持守發心的戒律。當

然,只有發心也是可以的。

要領受願菩提心的法友,麻

煩各位還是要做一些代表恭敬

的動作喔!請你們跪下來,如

果真的不方便跪,那麼帶著恭

敬心就可以。這裡我再提醒一

下,如果某些法友沒辦法持守

那麼多願菩提心戒,你就不用

說我要持戒,只是發心就好

了。但是,如果你覺得自己可

以持守「為利眾生願成佛」的

願菩提心戒,並且發誓從今天

起,直到成就圓滿菩提果位之

前,都不捨棄這種菩提心戒的

話,也是可以的。

接著我會唸一段願文。兩

千五百年前,佛陀就是在這樣

Page 36: 2011 夏季 善報

34

所以發心的福德實在太大了。

過去我曾覺得,為什麼福德能

這麼大呢?雖然我們的身體好

像只是小小一個,但我們的心

量卻可以跟虛空一樣廣大。虛

空有多大,我們無盡的善願和

善心就有多廣,所以虛空在

哪,我們的善心就在哪,因此

福德也會是無盡廣大的。

既發菩提願心已,

應多勵力遍增長,

此為余生常憶念,

如說學處當遍護,

除行心體諸律儀,

非能增長正願心,

由欲增長菩提願,

故當勵力受此律。

接著,「如說學處當遍護」,

如果是只有發願的人,就不需

要去持守律儀。一般而言,願

菩提心可分為有領受戒法、以

及沒有領受戒法兩種。過去的

祖師有很多種說法,而這次講

解上是依照有領受願菩提心戒

修行不怎麼樣的人,可不是這

樣的喔!這裡的二乘是指證得

了阿羅漢果位、具足神通的行

者,他們可是已經斷除輪迴了

呢!他們就像黃金般殊勝,但

還是不如鑽石;這裡並不是在

說那個人有多了不起,而是在

讚嘆菩提心的珍寶與殊勝。

勇施請問經,亦廣說此福,

彼略攝三頌,今此當摘錄。

另外,收錄在《大寶積經》

的《勇施請問經》也說:

菩提心福德,假使有色者,

充滿虛空界,其福猶有余,

若人以寶珍,遍滿恆沙數,

一切佛世界,供獻于諸佛,

若有人合掌,心敬大菩提,

此供最殊勝,其福無邊際。

這裡說僅只是發心的功德有

多大呢?『假使有色者』,意

思是如果福德有形體的話,就

是『充滿虛空界,其福猶有

餘』,意思是甚至比虛空還廣

大;虛空其實是無邊無盡的,

有在受苦的眾生,我要幫助他

們得到最大、最究竟的快樂,

這樣想也就可以了。(接著念

第三遍)

諸佛正法聖僧眾,

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佈施等功德,

為利眾生願成佛。

大家請坐下。

如華嚴經中,彌勒應宣說。

《華嚴經》說如果生起菩提

心,即使沒有行持六度的菩薩

行,也是能夠降伏聲聞緣覺的

二乘行人了。例如一顆鑽石,

就算只是一顆破碎的鑽石,同

樣能讓其他的珍寶失色,因為

鑽石實在太珍貴了。雖然我們

沒辦法行持六度,但僅僅是一

個發願,因為它包含一種決心

和誓言,因此藉由這種願力,

就能超勝於二乘行人。這裡的

二乘可是不容易的,我們一般

以為的二乘行人,好像是那些

Page 37: 2011 夏季 善報

35

喇嘛嫉妒地對札西先生說:

「唉唷!你之前所做的供養真

是不好!都浪費了!」這樣說

實在很糟糕,因為他讓札西先

生感到後悔,但事實上札西根

本不需要後悔。像這樣讓對方

後悔的話,也就毀犯了菩提心

戒。如果對惡業感到後悔,這

當然是件好事,可是對一個善

業感到後悔,這可是不好的。

尤其我們平時因為心中有一些

不滿、抱怨,嘴上就喜歡東說

西說,這些話如果讓其他人聽

到,讓他們產生疑惑,並且對

不該後悔的事情生起後悔,就

是很不好的事。所以,麻煩你

把嘴巴鎖起來,別亂說話,該

說話的時候再把嘴巴打開。以

上是第二個黑法。

三,毀謗菩薩:

接著是第三個黑法,就是毀

謗菩薩。其實誰是菩薩我們真

的不知道,當然菩薩的臉上不

會蓋章標明,也沒有貼上任何

的角度來說,那一念佈施心真

的很好、很棒。就我們僧眾自

身來說,也應該好好善用這些

供養來做迴向、做修持,尤其

要做到第八世法王的告誡──

不可欺騙施主,這是很重要

的。如果欺騙了施主,你的願

菩提心就沒了,願菩提心毀壞

了,行菩提心也就沒了;於是

剎那間你已經不再是大乘中的

行者,更不用說是密乘的行者

了。這就是四種黑法的第一

個,我們一定要特別注意。

二,令人悔善行:

第二個黑法,是指讓別人後

悔,對不應該後悔的事感到後

悔。這是什麼意思呢?例如某

人做了一個善業,積聚了很大

的福德,假設此人的名字是札

西先生,他做了很多善業。另

外有一個內心充滿嫉妒的喇

嘛,這名字可不能隨便取,不

然有些人會以為我在說他呢!

就稱他為多傑喇嘛好了,多傑

來說的,因此有受戒的話,就

必須持守學處、律儀。主要

的學處是斷除四種黑法(惡

法),能夠進而行持四種白法

(善法)的話更好;如果沒辦

法行持白法,至少也要做到斷

除四種黑法,同時再加上第五

點──不要捨棄眾生。

斷除五種黑法

什麼是這五種黑法呢?

一,欺騙上師:

第一個就是欺騙上師、親教

師(堪布)或僧眾,我們不應

該欺騙上師、親教師。第八世

大寶法王米覺多傑曾說:「功

德境是上師寶,恩德境是父母

還有施主們,沒有比欺騙他們

更糟糕的事了。」我們(特別

指僧人)應該好好想一想這段

話,尤其是那些施主、功德主

們,他們願意將自己身、口、

意辛苦積聚的各種財富、物品

都供養給僧團和三寶,從他們

Page 38: 2011 夏季 善報

36

總之,剛剛說了四種黑法,

黑可不是指黑色喔!這裡的黑

是指罪惡、不善,各位要有一

個了解喔!第一個黑法是欺騙

上師、欺騙施主,也就是欺騙

功德境跟恩德境,這是我們不

應該做的。第二個黑法是讓人

對善法生起後悔心,譬如你看

到二乘行者,卻故意告訴他

說:「喔~二乘法不好,你應

該學習大乘。」結果讓他捨棄

別解脫戒的話,可是很危險、

很不好的。第三個黑法是毀謗

菩薩,這也是不應該做的,因

為我們沒有能力知道誰是菩

薩、誰不是菩薩,所以對任何

一個眾生都不應該有所輕視。

第四個黑法是狡猾的欺騙別

人,我們不是這樣做,應該帶

著善心,真誠地對待別人。

五、捨棄眾生:

最後一個、第五個是捨棄眾

生,什麼叫做捨棄眾生呢?意

思是你只要捨棄任何一個眾

生,就等於是捨棄一切眾生

了。什麼是捨棄一個眾生呢?

地批評別人。這種問題,尤其

出現在僧團、學佛團體或是國

外的各個佛學中心之間,都在

說是非、互相毀謗,如果不小

心的話,很有可能在中心成立

的那一天,你的菩提心戒也同

時毀壞了。請大家特別注意!

四,欺騙眾生:

最後第四個黑法,是狡猾地

欺騙他人,缺乏真誠。現在有

許多人只想到自己,總是用盡

心機、處心積慮地想要佔人便

宜,自己享盡好處,這是很不

好的。《孫子兵法》中說,最

上乘的兵法,就是不用一兵一

卒、不動刀槍、不見血而能戰

勝。同樣,一個具有大悲心、

菩提心的人,他可以不用暴力

而戰勝,因為他能以慈悲心降

伏怨敵。若是以牙還牙、冤冤

相報,只會造成更多的傷害,

流更多的血,喪失更多無辜的

生命而已。我們必須以寂靜平

和的心,來面對一切暴力,這

就是一個修行者、一個佛教徒

應該具有的性格。

標籤,因此我們更應該謹慎,

不要隨便批評別人。甚至連

牛、羊、馬、狗等動物,我們

也不該刻意去輕視毀謗牠們,

因為你怎麼知道牠不是一個菩

薩的化身呢?甚至還有一種說

法,對於一張驢子的圖像,都

不能刻意帶著輕視的心去加入

摧毀,更不用說對菩薩的批評

了。尤其當你無法得知誰是菩

薩時,最好的方法就是善待任

何一個人。過去達龍湯巴大師

說:

未除無明惑幻象,

未明自心本性義,

妄臆眾生功與過,

當墮罪惡大淵藪。

在這種深厚無明的昏暗當

中,就算再聰明,其實也都還

是在無明煩惱中,沒有出離。

所以你無法清楚知道自己跟他

人的心中在想什麼,雖然現在

資訊那麼多,但仍舊無法了知

事物的真實情況。雖然如此,

我們卻依舊大膽地妄加臆測眾

生的功過,霸道無禮自以為是

Page 39: 2011 夏季 善報

37

很重要的發願文吧!內容是:

善思如母眾,難忍無量苦,

憶念蒼生情,世世永不離。

我希望大家也能如此發願,

就算不能生生世世成為一個利

益他人的人,但至少不要成為

一個傷害別人的人。蔣貢羅卓

泰耶大師圓寂前曾說:「我什

麼功德也沒有,多少也違背一

些別解脫戒、菩薩戒和密乘

戒,但還好沒有違犯根本戒,

一直能夠好好持守。因此,我

希望藉由這一點點的持戒功

德,未來能讓我投生為一個不

吃肉的人身。」看起來斷肉、

吃素只是一件小事,但這樣的

行動,代表了大的慈愛之心,

你看蔣貢仁波切的大慈悲心,

不僅是發願不吃肉,更發願要

成為一個不傷害眾生的人。

今天,我謹代表眾生,謝謝

大家前來領受這個菩提心戒,

謝謝大家!

聽寫:王曉苓

聽寫校對:噶瑪楚慶巴嫫

審潤:卻貝卓瑪

不對?到時我們會變得無法幫

助眾生,這就算間接捨棄眾生

喔!所以為了利益一切眾生,

我們必須好好修持,並避免造

惡而落入三惡道,好好修持得

到善的人身才能幫助眾生,要

這樣向善去發願、修持。

如果你能深刻了解四種黑

法,還有不捨棄眾生的學處,

經典中說,你在來生也不會忘

記菩提心,就算投生為牛、狗

也不會忘記,更不用說投生為

人了。

所以,就像我昨天提到的故

事,那隻母狗可能也是個菩薩

呢。過去我曾想過,在我們發

某個誓言之前,首先自己需要

有些感受。當我發願吃素時,

就看了很多殺豬、殺羊的光

碟,看到人們用電槍來殺豬,

一槍打在腦袋上,然後腳還在

那不停的抽動……當時我就想

說:「啊!還好我今生沒有變

成那種傷害眾生的人,未來如

果投生為那樣的眾生,不就慘

了!?」所以那時我寫了一個斷

肉吃素的祈願文,算是我一個

例如你本來有機會可以幫助某

人,但是你卻沒有幫他。這裡

的幫助倒不一定是要讓他成

佛,無論是究竟成佛或只是暫

時的、一般的幫助,總之你有

機會幫助別人卻沒有把握,甚

至還說:「嗯、算了!不要幫

他了!」或是某人正遭遇一些

較大的困難,而你卻說:「唉

呀~就讓他吃點苦吧!別管他

了。」這樣就是捨棄眾生。同

樣的,這裡所說的眾生不一定

是人喔,小至昆蟲都算在內。

還記得我們常說一切眾生嗎?

請大家一定要記得,一切眾生

也包括了昆蟲喔!還有會哞哞

哞叫的羊啊、牛等等,都包含

在眾生當中。我們不能刻意地

捨棄眾生,當然沒有能力幫助

那是另當別論,但是無論如

何,你都不該帶著惡心或想要

害他的心,捨棄去幫助別人的

機會。

除了不能直接捨棄眾生外,

間接捨棄眾生也不行。什麼是

間接捨棄眾生呢?例如我們造

了很多惡業,就會落入惡道對

Page 40: 2011 夏季 善報

創古仁波切 開示

安心自在的臨終智慧「放輕鬆,到彼岸」.台中講座系列三之一

到底什麼是中陰?什麼又叫做死亡?

我們都誕生在這人世間,最後一定要面對臨終的課題,沒有第二條路可走。

38

為例,我們都誕生在這人世

間,目前隨著醫療與科技的

進步,人的壽命也變得越來

越長。尤其現在的醫藥非常

發達,無論是身體上的任何

疾病,大部分都有藥物可以治

療。但是即便如此,我們每個

人最終還是要面對一件事,那

就是臨終、死亡,以及死亡後

的中陰,沒有第二條路可走。

 所以,我們必須對這個課題

有所了解,並且事先做好準

備,因為這實在是非常重要。

 在我們一生當中,最常做些

什麼呢?就是計畫。我們會有

很多規劃,然後對未來也會有

一些擔心。雖然做了很多計

畫,但有的會實現,有些則不

會實現。而對未來的許多擔

心,有些會發生,有些卻不會

發生。可是中陰並不會管你擔

不擔心、也不會看你有沒有計

畫,它百分之百都會出現,絕

對會到來。

 所以我們真的要重視這個課

題,而且必須好好做準備。唯

有越充分的準備去面對臨終、

中陰,才能讓自己真正的安心

自在。如果各位可以做到,那

就真的是太棒、太難得了!

關愛都能更加增長。此外,也

希望每個地方都能更加安定,

這是我最深的一個願望。總

之,在今天的一開始要先問候

大家,並說一聲扎西德勒,吉

祥如意。

 這次我們的主題是中陰,也

就是關於臨終,以及要如何面

對臨終、中陰的課題。

 首先談到臨終或中陰這個名

詞,很多人一聽到中陰,就會

覺得:「啊~這個名詞真糟

糕,不太好,是個不吉祥的字

眼。」要不然就是認為:「這

個名詞真是太困難了,還是別

去管它吧,反正也不知道是不

是真的!?就算是真的,自己

也做不到,算了,乾脆不去面

對臨終的問題。」有些人還

會想說:「唉呀,中陰這個

詞真是讓人一聽就嚇的不得

了!」而且最後的結論一樣

是:「嗯,還是不要去面對它

吧!」其實以上這些反應,都

是一種錯誤的態度。

 到底什麼是中陰?什麼又叫

做死亡、臨終呢?以每一個人

教授:創古仁波切

時間:2011年2月4日

地點:台中通豪大飯店

藏譯中:堪布丹傑

攝影:班瑪歐色多傑

 在過去的幾年當中由於比較

繁忙,所以一直沒辦法來台灣

和大家見面。不論是過去所認

識的台灣法友或弟子們,因為

沒機會跟你們見面,所以我首

先要向大家說聲對不起。

不過今年終於又來到台灣,

除了跟老法友再次見面外,同

時也看到很多新面孔,見到這

麼多新朋友對佛法有興趣,我

真的非常高興能在這裡與大家

相聚,並謝謝大家前來。

 這次的聚會非常殊勝,因為

今天是新年,相信在新的一年

當中,我們會比過去更好、更

殊勝。今年是兔年,兔子所象

徵的意義是聰慧、敏捷和快

速。若以四大的角度來說,今

年是屬於鐵年。所謂的鐵年含

有穩固、不會變異、以及安定

的意思。我不僅是希望台灣,

更希望在世界的各個地區,所

有人的慈愛心、智慧、相互的

面對臨終、中陰

的正確態度

Page 41: 2011 夏季 善報

▲仁波切希望所有人的慈愛心、智慧、相互的關愛都能更加增長,同時

也希望每個地方都能更加安定,仁波切說這是他最深的一個願望。

39

一個是相信佛法、相信輪迴及

中陰的朋友,今天的課題對你

絕對有幫助。而那些不相信有

輪迴或中陰的朋友,今天的中

陰主題,對你來說也同樣是有

利益的。

 這個所謂「中陰」的口訣或

法門,大部分是出自一部名為

《中陰聞解脫》的典籍,此外

在許多佛陀所說的續典或經典

當中也都曾提到。過去有一位

藏傳的祖師叫做則累那措攘卓

(※音譯),這位大師可說是

當時的大成就者,同時也是很

有學問的智者、大師。他透過

《聞解脫經》和佛陀所有的經

典來教授中陰的相關教法,並

且結集出所有口訣,最後寫成

一本中陰的口訣讀本。這本書

已經有英文的翻譯本,而中文

的部分我有一本中陰的書,我

就是按照這個法本來講解的,

如果大家能去讀誦的話會非常

好。

 在則累那措攘卓大師的著作

當中,開宗明義就強調說:

「一個行者要能真正安心自在

地面對臨終,就一定要有大精

進和完全的投入,而且還要具

有圓滿的修持才行。」

 這的確非常重要,如果一個

人可以專修中陰法是非常好

的。或許有些人已經能做到專

修,達到第一名的修持,並且

超越痛苦,一生完全投入修

行,這樣當然很好。不過我們

現在只是凡夫,對大部分的人

來說完全專修是做不到的,為

什麼呢?因為我們平常有工作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有

些人一聽到來世或輪迴、中陰

等說法自然就會選擇相信,因

為他覺得應該真的有輪迴或中

陰;這種態度是正確、也是很

好的。

 對這些法友來說,如果能對

中陰有所學習跟了解的話,會

非常有幫助,日後可以更從容

地面對臨終的各種情況。相反

的也有很多朋友並不相信輪

迴,他們不相信有中陰,更不

相信有來世。對於這些朋友我

要特別提到,其實我們可以再

深入地去探討一下。或許有人

並不相信輪迴之說,但他們似

乎也沒辦法百分之百肯定世上

完全沒有輪迴,所以內心還

是會擔心「搞不好真的有輪

迴」,因而無法全面否認輪迴

的存在。

 如果時候到了發現沒有輪迴

倒還好,反正沒有,不準備也

無所謂;可是萬一真的有輪迴

而你卻什麼都沒做,那可就慘

了!因為沒有事先準備,所以

完全不知道自己該如何去面

對。

 不過這裡有一個重點,就是

無論我們是相信或懷疑輪迴都

沒關係,因為從現在開始對這

個課題有些了解、準備的話,

將來都會有所幫助,可以讓你

感覺更加安心。

 前面我們提到有兩種分類,

不論相信或質疑輪迴,

只要聆聽都能獲得利益

Page 42: 2011 夏季 善報

40

們一般人、普通的凡夫,有可

能像他那樣捨棄所有,丟下一

切去專修嗎?或許有些人可以

做到,不過大部分的人是沒有

這種機會的。為什麼呢?因為

我們有工作、有家庭,還有許

多世間的事要做。那是不是這

樣我們乾脆說:「好吧,既然

如此根本不可能修行,不可能

修持佛法」呢?並不是這樣

的。事實上佛法究竟是什麼?

是指就算在生活當中,你只是

每天記起那麼一點、修那麼一

點點,即便如此也會對你產生

非常大的利益。

 我要跟大家分享一下修行的

方法。在則累那措攘卓大師的

中陰口訣、法門中提到四個部

分,即中陰的四種口訣──

一、自然中陰,換個說法就是

指今生的這個中陰。

二、臨終的中陰。

三、法性中陰。

四、投生中陰。

 舉例來說,有一位密勒日巴

尊者,在傳記裡可看到修行過

程中他沒有什麼吃的,然後也

沒有穿的,可說沒有任何生活

的資具或財富。在這樣的苦行

當中去專修佛法,並不是說他

完全得不到衣食及財寶,或是

他不懂得如何去取得名聲,事

實絕非如此。就像他在傳記中

所說的,他是因為珍惜、尊重

正法,希望自己把握機會,所

以才要捨棄世間八法還有一切

俗事,專心地修持。我們可以

看到他完全沒有貪著心,捨棄

世俗而專修。他捨棄了衣服、

食物、也捨棄了財寶,我們一

般世間所具備的,他全都捨棄

了。

 可能有人會問,捨棄一切

後,密勒日巴最終得到什麼樣

的果位呢?因為專修,所以他

在一生當中便成就了圓滿的佛

果。哇~這真是太了不起了,

不是嗎?但是回過頭來看看我

或很多事情要做。可是這是否

就代表「完了、我們都沒救

了!」或者是「完了、我們沒

辦法修持中陰的法門!」事實

並不是這樣的。

 如果你能夠專修,這樣非常

好。不過對更多的朋友來說,

他可能只是稍微接觸佛法,然

後偶爾修持一點正法而已。

 這些人或許會問:「像我這

樣偶爾才修一下中陰,會不會

沒用呢?」絕對不會的,你還

是可以得到很大的利益。這裡

就提到了今天的重點。我想講

的是,這次的中陰教法正是針

對一般的普羅大眾。

 在座的朋友、以及有世間工

作的人,可能會覺得自己無法

完全投入修持。很多人會擔心

自己還有家庭要照顧,或是心

想:「我要工作,但也想要

修行,我到底該怎麼辦才好

呢?」甚至有人會認為:「我

想在來生投生得更好,我不要

再受這些苦了,有沒有什麼解

決的方法呢?」這次的中陰課

程中將為大家來做討論。

捨棄世俗而專修,

以一生來證得佛果

四種中陰

的口訣與法門

Page 43: 2011 夏季 善報

▲創古仁波切說:「我們每一個人最終還是要面對一件事,那就是臨

終、死亡,以及死亡後的中陰,沒有第二條路可走。」

41

屬於「大部分能持守的五戒居

士。」還有只能做到其中三個、

或是兩個、甚至五戒中只能持

守一個的,佛陀說這些人都可

以屬於守戒居士的其中一種。

 講到這裡,在自然中陰、即

今生當中的一個修持口訣,就

是要持守這些戒,而其中最大

的重點在於讓我們的心向善,

並且斷除惡行。如果能好好持

戒的話,不僅對臨終非常有幫

助,而且對臨終中陰、投生中

陰等也都有所利益。為什麼

呢?因為持戒可以讓你積聚福

德,而且因為你的持戒,所以

平時生活中就會提醒自己要有

好的習慣、善的習慣,這些對

我們都有很大的幫助。

(系列三之一)

聽打:林柔君

可以做到!」那很好;然而有

些人可能會說:「不行耶,有

些戒我真的沒辦法持守!」對

於這些沒辦法守五戒、守居士

戒的人,是不是就表示:「你

完了、你很糟糕!你不能修持

佛法!」或是「你不能皈依佛

門,進入中陰的修持」呢?並

不是的。

 佛陀非常慈悲,而且具有善

巧方便,他知道有的人能完全

守戒,而有些人則不行。所以

在五戒的戒法當中,佛陀提到

一些名詞,其中一個叫做「圓

滿持守五戒的人」。這是指一

個人若發誓說:「我五個戒都

能持守。」這就是圓滿了五戒

的居士。而有的人說:「我不

行,有一個戒我做不到…」這

也沒關係,因為這個人就是

 首先我們講到第一個。什麼

是自然中陰?為何稱它為自然

或是今生?為什麼明明還活著

也算是一個中陰呢?自然中陰

指的是投生後一直到臨終之前

的階段,只要還沒到臨終,即

使是生了重病,尚未臨終以前

都叫做自然中陰、或是此生中

陰。在這段期間,它的修持方

法也可算是一個中陰的口訣。

因為在我們這一生當中,就是

最好的準備時機。不管在座的

各位是很健康、或是有一些病

痛,無論如何至少現在都還活

著。我們得到一個暇滿難得的

人身,既然擁有這個機會,就

像作者在書中所提到的,我們

應該好好做準備、好好地思

維。而在此同時,也要具備一

個善良的動機,把握機會來修

持,這是非常重要的。

 接著談到今生,也就是自然

中陰階段的修持方法是什麼

呢?首先你要依靠一位老師,

找到一位善知識,然後跟隨他

受戒。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受

戒能斷除我們的惡行,使惡業

清淨,所以要受戒。受戒有很

多種,譬如皈依戒,就是依

止、皈依佛、法、僧,透過皈

依得到三寶的加持,這是非常

有利益的。或者我們也可以求

受居士戒,即台灣一般所說的

五戒,尤其在座大多是在家

眾。

五戒當中最主要的是前四個根

本墮罪(戒),然後第五個是

不飲酒。一聽到要持戒,有的

人會說:「沒問題,我五個都

Page 44: 2011 夏季 善報

堪布 卡塔仁波切 開示

三十五佛懺‧釋論 系列之一無限佛說的江河中,即使流出的只是一小滴的水,也可以止息眾生的苦。

42

時間:2010年9月與12月

地點:紐約少林寺

中譯:阿尼洛卓

文稿:福德海編譯小組

 這次仁波切要為我們開示

三十五佛懺。在聽聞法教前我

們應該先發起菩提心,願我們

領受聽聞佛法的功德能使一切

眾生皆離苦得樂。

 在所依據的註解中,作者 

勉東藏巴仁波切首先禮敬上師

及一切佛菩薩。「南無」就是

禮敬。我們所要禮敬的是「上

師」,指的是根本和傳承的所

有上師,以及諸佛菩薩。

 作者接著講了以下偈文。他

首先說:

「視之無厭金色相好身,

六十支分法語降聖言,

心通神力慈悲無以報,

上師文佛無二尊前禮。」

 這是說佛身金色具足三十二

相,八十種好。這樣的金色身

讓我們百看不厭,此句讚嘆佛

身相之美好。第二句是讚嘆佛

用六十支分的法語講說教法。

佛依據眾生不同的根器,用他

們能了解的法語來攝受眾生。

第三句是讚嘆佛的心。佛的心

具足廣大的神通力及無邊的慈

愛,這樣慈愛的心,我們是無

以回報。而與佛無二無別的上

師,我在您的面前禮敬讚嘆。

 作者提到在無限佛說的江河

中,即使流出的只是一小滴的

水,也可以止息眾生的苦。為

了能夠施予眾生安樂的菩提,

因此他寫了這本懺悔法的註

解。希望此註解猶如甘露的水

流一樣,能夠自利利他,以這

樣的發心來做此註解。作者

說,我們都曾經在菩提道上墮

落過,因此要對此深感懺悔。

此註疏就是為了自己以及像他

這樣下等根器的人而寫的。

 註解首先分為兩部分。第一

部分是生起善惡有別的信心,

為了這個緣故,要對什麼是業

果稍加解釋。對善惡業果的信

心是什麼呢?就是相信行善,

一定能夠得到安樂;做惡,絕

對會有痛苦的果報。第二部分

是在信心生起之後,要如何做

取捨?就是要取善捨惡,就是

這兩大部分。

 首先,我們必須了解外道和

內道的分別──內道,是指

佛教;外道,非佛教。什麼

是「佛教」?什麼是「佛教

徒」?我們心中應該有明確的

認識。在《讚聖者經》中曾

說過,像梵志一樣的外道,

他們認為所有的苦樂只是暫時

現象,並無因果可言。現在所

做只會影響現在,不存在將來

會感受果報的問題,這就是外

道的想法。他們認為現前所受

的苦樂,與過去行惡或為善並

無因果的關係,這是錯誤的觀

點;如果認為苦樂只是因為自

己各種的希望所產生,這就是

邪見。外道之所以會有這樣的

看法,是因為對佛的教法沒有

信心,我們應該相信佛的教法

是正確無誤的。

 雖然內道、外道的分法很

多,但最主要的分別是──有

無皈依三寶。阿底峽尊者曾經

說過:「皈依三寶,就是佛教

徒;沒有皈依,就是外道。」

皈依三寶,第一是皈依佛,皈

依佛之後,無論苦樂,依歸處

一、生起善惡有別

  的信心

Page 45: 2011 夏季 善報

43

開示了善與不善的業果:「行

善則得樂,行不善則苦生」。

 眾生的苦樂各有不同,其相

異處在哪裡呢?佛在《念住

經》中提到:「眾生之苦樂,

佛說即為業。」 也就是說眾生

所受苦樂的不同,是因業果的

不同,由於各種各樣的業而令

眾生不斷地漂流於輪迴之中。

所謂業網,是極為廣大的。

 行善,其果報是安樂;做

惡,果報就是痛苦。所謂善有

善報,惡有惡報,並無絲毫差

錯。因此眾生所受的苦樂都必

有原因,也皆是業果。如在西

藏的游牧民族會因為辛苦而流

汗,這也是一種業報。或者,

有些人平時都是很安樂的,卻

忽然被荊棘刺到了,受到這種

苦也是一種業果,它並非突然

沒有原因就發生了。有時可能

會因某些莫名的原因,而心裡

非常擔憂不安,事實上任何微

細的緣,都有與之相應的過去

微細的因而生起,不會無緣無

故就自己發生。

 同樣地,在火熱地獄的眾

生,偶爾會感受到一絲涼風吹

來,稍微平息所受的熱苦。又

或者非常饑渴的乞丐,有時會

得到施主些微的布施,讓他的

身心感到非常喜悅。像這些種

種生起讓身心安樂的因緣,都

是過去微小的善業所生的結

果。一切我們所經驗到的都不

離過去善惡的因緣。苦樂的果

皆依善惡的因而來,果不會沒

有因就自己產生。因果之間不

就只有佛。第二是皈依法,我

們相信佛所說的法,所以皈依

法。第三是皈依僧,即皈依如

法依止佛的教法而修學的僧

眾。皈依佛法僧三寶就成了佛

教徒。

 皈依三寶之後,怎樣才能真

以三寶為依歸?這就要確信佛

的開示是可以依靠的,僧眾是

我們修行所依賴的友伴,而我

們修行的方法就有賴於佛法。

佛曾在《法集要頌經》中說,

如來所做的開示就是道路,依

止這些教法如實地修持,就是

能夠斷除所有痛苦的方法。

 我們對佛的教法生起信心

後,還要知道如何做取捨的修

持,否則,即使佛再現也很難

成為我們的護佑。《三摩地王

經》中說:「即使講說了非常

有用的佛法,但是如果聽了以

後卻不修持,這就像一個病人

手中提著藥袋,卻不服用裡

面的藥,他的病是無法痊癒

的。」相同地,佛法就是藥,

不服藥的話病症是無法改善

的;有了佛法卻不修持,那麼

它對脫離人生的痛苦就完全沒

有幫助。

 什麼是佛所開示的法?佛陀

曾經說過,一切輪迴跟涅槃,

苦和樂都是由眾生善惡業的果

報所形成的。為善和做惡,就

會有樂跟苦兩種不同的結果。

佛在《念住經》中清楚明白的

▲卡塔仁波切說:要斷除投生三惡道的門,就必須盡力地懺悔過去所做

的惡業,發願不再造作任何惡行。

Page 46: 2011 夏季 善報

44

而逐漸消失。經歷再久,果報

終究會出現。

 善惡的行為與其業果如影隨

形,果報會因行善做惡隨之而

來,再細微的善惡也會有果

報。就正面而言,如果你只做

了些許的布施;或在負面上,

也許你只說了一點廢話,即使

這些因是這麼的細微,然而果

報在未來必定會出現。即便此

業果在一百劫後還沒成熟,但

它並不會因此消失。

 《正法念住經》中說,眾生

之業即使經過一百劫也不會消

失。在眾緣聚合時機到時,業

果自然就會成熟。因為業果非

常隱而不顯,我們往往很難對

業果生起信心。即使業果很不

明顯,我們仍須對佛所說業果

不爽的教法非常地恭敬,確信

這是佛的真實語。

 《三摩地王經》中說,即使

星月都墜落了,山川大地甚至

整個虛空世界全都變了樣,佛

的教言也不可能不真實。通常

我們認為山川大地,以及虛空

是不會變的,但是即使這些都

發生了,也無法撼動佛真實語

的事實。換句話說任何東西都

會變,但是佛所說的不會變,

是永恆的真理。《正法念住

經》也說,或許火會變冷、繩

子可以綁風、日月可能墜落大

地,即使這些情況都發生了,

但是業果絕不可能欺騙人。很

多經典都一再讚許肯定業果不

虛的信心。肯定業果不虛的信

心是佛教徒的正見,也是一切

善法的基礎。

 以上是引言的第一部分,講

述應該對善惡果報生起信心。

第二部分是對業果生起信心之

後應該如何做取捨,這又可分

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必須要

有取捨的因,第二部分則是要

如何做取捨。

 取捨的因,就是我們自己跟

一切的眾生都希望得到幸福快

樂,不希望有任何苦惱。事實

上,善與惡就是幸福或痛苦的

因。因此,對於善惡應該有所

取捨,而獲得人身正是我們能

對善惡做出取捨的時候。就善

惡的取捨而言,惡道的眾生,

沒有分別善惡的能力;天道的

眾生因為不受任何痛苦,所以

不知取捨為何物;成為人,是

知道如何對善惡做取捨的最好

機會。一般眾生即使投生為

人,如果是投生在無暇之地,

也就是沒有佛法或沒有因緣聽

聞佛法的地方,那麼也不會知

道如何對善惡做取捨。

 雖然眾生都希望得到安樂,

卻不知道要修安樂的因。安樂

的因就是善行。眾生雖然不希

望有任何痛苦和煩惱,卻不知

道如何避免導致苦果的因。苦

果的因就是惡行。然而眾生是

顛倒的,雖然希望得到安樂,

卻去做會導致痛苦的事情;雖

然不希望痛苦,但所做的事情

卻讓他們無法離開痛苦。他們

唯一在做的就是與所願相違的

事情。雖然有離苦得樂的願

會有任何偏差,所謂業果不

爽,這是必然的。

 一般來說,大部分過去所做

善惡業的果,其成熟速度是相

當緩慢的,並非馬上就成熟,

有些業或許要一百年後才會成

熟。例如我們可能會看到有些

好心行善的人,卻經歷著極大

的痛苦。事實上這些痛苦是他

無始劫以來所累積的無量無邊

的惡業所導致,本來這個業報

可能是應受地獄痛苦的惡果,

然而由於他今生樂善好施,基

於善業力,看似受苦,但事實

上卻是重報輕受,也就是將來

的惡業現在先受了,但卻不必

投生到地獄。此生雖受些苦,

但將來必能得到安樂。

 同樣地,為什麼有些人做惡

多端,卻享有幸福快樂?這有

兩種原因──第一是因為「他

化自在天魔」的幻化,讓人以

為做惡卻可以得到安樂。另一

個原因就是惡業的力量使他過

去生中所積的善業在這生中迅

速成熟,但是來生難逃此生所

造惡業的果報,也很難從惡道

之中解脫。關於這一點,經論

中有很多描述,我們就不在此

詳談。

 如果善業的果報沒有馬上出

現,並不代表沒有果報,果報

一定存在。好似飛鳥在高空時

我們無法看到牠的身影,可是

當鳥兒飛近地面,我們就能看

到牠。同樣的道理,善惡報沒

有出現不代表業果不存在。無

論所造善惡業的時間有多久

遠,業果都不會隨時間的流逝

二、信心生起後,

  如何取捨?

Page 47: 2011 夏季 善報

45

及畜生這三惡道而修行。已經

獲得如此善妙的人身,卻不遠

離造作惡業的行為,那真的是

平白浪費了這一生。

 如果做了不善的行為,就會

因為此惡因而導致三惡道的苦

果。雖然不想要受此惡業的果

報,但絕對是不可能不受的。

如果要斷除投生三惡道的門,

那麼就必須盡力地懺悔過去所

做的惡業,而且發願不再造作

任何惡行。

 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對善惡

應當如何取捨呢?事實上我們

當捨者是惡,該取者是善。一

般而言,善惡都是由身、語、

意三門所造。善惡業的種類有

許多,佛陀將它歸納為十不

善,依於此,善業也被歸納為

十種。如果行惡,一定會墮入

惡道或受苦;如果行善,哪怕

只是為了個人的利益,至少能

獲得小乘的成就,也就是聲

聞、緣覺的果報。

 《俱舍論》中說 :「粗略

地歸納,佛陀將善業與不善業

各歸納為十種。」罪與惡總結

起來可分為以下幾種──第一

種是性罪。性罪不由佛制,本

身就是惡業,只要做了就是罪

業,跟是否犯戒無關。屬於性

罪的十惡業,若納於戒律,是

屬於個別解脫戒。第二種是五

無間罪和近五無間罪(接近五

無間罪)。犯了五無間罪或近

五無間罪、以及個別解脫戒都

是屬於十不善業。第三種是犯

菩薩戒,犯菩薩戒的過患,是

屬於犯了戒律的學處。第四種

望,但是所做之事卻與目的背

道而馳。

 在這一生我們能遇到佛法、

聽聞佛法,從佛法開示中了解

到苦與樂的原因──行善就得

樂,做惡就得苦。因為佛法的

開示,我們明白如何思維,如

何取捨,就像太陽的光芒透出

雲層一般。但是,明白了道理

仍然不好好做出取捨,那就是

愚癡。就像雖有眼睛,卻跟瞎

了一樣;雖然有心,卻瘋癲

了;雖有雙腳,並非四隻腳的

畜生,卻跟動物沒有兩樣。如

果已經知道如何能得到安樂卻

不去做,這是自欺的行為。

《入菩薩行論》中說:「已經

獲得有暇的身體,卻還不思維

行善,沒有比這更自欺的事,

也沒有比這更加愚癡的情況

了。」有暇是指擁有各種因緣

而能夠修行佛法的身體。龍樹

菩薩也曾說過,能在世界作為

一個人,實在是非常困難的事

情。獲得了人身,卻用身體去

造作一些將來可能墮入惡道的

因,這也是很有可能的。因此

對於那些可能會成為將來墮入

惡道的因的行為,要非常小心

謹慎地斷除。

 獲得了人身,能夠聽聞佛

法,而且也知道了善惡的分

別,又可以概分為三種。第一

種是上品人,他們行善,不做

惡,為了自利利他而修行佛

法。第二種是中等人,他們為

求自己解脫輪迴而修行,如小

乘的聲聞、緣覺的行者。下等

人至少為來生不墮地獄、餓鬼

▲卡塔仁波切說:行善,一定能夠得到安樂;做惡,絕對會有痛苦的果

報。精進行十善業並遠離十不善業,就能獲得善道的安樂跟解脫的功德。

Page 48: 2011 夏季 善報

46

是犯密咒戒,這是屬於犯了三

昧耶戒。無論是犯了個別解脫

戒、菩薩戒、密咒戒(三昧耶

戒),它們的根本都是造作十

不善業。

 佛陀在《小波羅密經》中

說:「如果你要獲得善道的解

脫安樂,就不要損毀十善業,

同時要以十善業饒益眾生。這

樣,就會以此殊勝的發心而獲

得善果。所謂持戒就是都攝你

的身語意。」那洛巴祖師在一

部與三昧耶有關的教法中說:

「在家人行不善叫造惡業;出

家人行不善,是破戒;菩薩行

不善,稱為毀壞學處;密乘的

瑜伽士行不善,就叫犯三昧

耶。」如果我們捨棄十不善,

自然就轉變成十善業。十善業

是一切輪迴與涅槃之中,能夠

生起安樂和功德的根本所依。

因此,在《海龍王所問經》中

提到:「歸結一切經義,善行

就是人天眾生福報圓滿之所

依,聲聞,緣覺,菩薩之根本

所依,無上圓覺之根本所依。

什麼是根本所依呢?就是十善

業。」又說:「就像所有村

落、城市、小地方或大區域,

無論是國王的宮殿或是草木

──不管是人工種下去的或是

自然生長的,乃至各種耕作、

種子及農作物等一切事物,都

依賴大地而有,因此,大地是

一切之母。龍王啊!輪迴中的

一切善報皆因十善而來。行十

善就可以轉生人天,以及獲得

學與無學的善行果報。」所謂

學與無學,「學」就是還在

學的階段,尚未達到成就的階

段;「無學」就是已經成佛。

善的果報皆由十善行而來,所

以十善業是一切菩薩行與一切

佛法的根基。

 《十地經》中說:「行十

善,但畏懼輪迴,缺少慈悲

心,不過仍隨師父的教言而

修,將來的果報是能得聲聞

果。」也就是雖不具慈悲心又

畏懼輪迴,但他隨師教言而且

修行十善,那麼就會得聲聞

果。「有另外一種人,既無慈

悲心又害怕輪迴,並且不隨師

父的教言修行,希求自己得到

覺悟,依賴十二因緣所生法而

修行,了悟此法後就得小乘緣

覺的果位。還有一種人,心胸

非常廣大,具大慈悲心、大方

便、大願力,又不捨眾生,修

行諸佛廣大智慧的緣故,最後

能成就菩薩地與所有波羅蜜的

功德。若能在所有情況下都

修行佛法,就能成就一切佛

法。」因此,依眾生發心不同

和根器大小而有不同的果位,

但原則上都是以十善業為基

礎。如果能夠認識十不善業,

非常精進勤奮行十善業並遠離

十不善業,那麼一切善道的安

樂跟解脫的功德,自然而然就

能夠獲得。

 本註解的作者勉東藏巴仁波

切是藏北人。作者說像我們這

些藏北人,無論是在家居士,

男男女女,不論貧富老少,在

聽聞業果的道理後,應該就

像是睡醒一般突然覺醒到──

啊、對了,就是這樣子!原來

現在所受的痛苦,都是過去造

作惡業的結果;而現有任何

的安樂,也都是過去廣行善

業的結果。了解這個道理後

就彷彿從夢中醒來,過去就像

是個瘋子,現在忽然恢復正常

了。了解這個道理之後,從此

刻開始就應該非常精進努力在

善惡上做取捨。有關這一點,

恰美仁波切曾說過:「從無量

劫以來,沒有哪一件事情是我

們的身體沒有做過的。由我們

的罪惡跟業障所積聚的惡業如

果有形體的話,這些惡業深廣

得連虛空都裝不下。我們所積

聚的惡業,總有一天會結惡果

的。」我們的身體在無量劫

中,沒有一件事是沒有做過

的,因此我們積聚了無量無邊

的惡業障礙。惡業不會因為時

間的久遠而消失,無論是此世

或是來生總有一天會成熟的,

我們就會在那時遭受苦果。如

果能夠懺悔,就能清凈惡業。

每一次的懺悔都能消除無量劫

的罪業。但如果不懺悔,即使

歷經百千萬億劫,以前所做惡

業也不會自行消失,總有一天

惡業會成熟在自己身上。

(系列之一)

Page 49: 2011 夏季 善報

特別附錄

三十五佛懺罪法(唸誦儀軌)

47

迴中所受生處,所有施與畜生一

摶之食,若我布施之善根,若我

護戒之善根,若我淨行之善根,

若我成熟諸有情之善根,若我發

無上菩提心之善根,若我修無上

智之善根,悉皆合集,校計籌

量,今對無上,無能勝,勝中

勝,尊中尊前,普皆迴向,悉迴

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過去

諸佛世尊雲何迴向,未來諸佛世

尊雲何迴向,現在諸佛雲何迴

向,我亦如是普皆迴向,各各懺

悔一切罪,所有功德盡隨喜,我

今勸請一切佛,願證最勝無上

智,過去未來現在佛,於眾生中

最勝尊,讚歎無邊功德海,我今

合掌皈命禮。

身業有三種,口業復有四,

以及意三業,十不善盡懺,

無始至現在,十惡五無間,

心隨煩惱根,諸罪皆懺悔。

我昔所造諸惡業,

皆由無始貪嗔痴,

從身語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懺悔。

所有禮讚及供懺,

隨喜勸請轉法輪,

我以所積諸善根,

迴向圓滿大菩提。

普願吉祥,賢善成就。

20,南無光德如來。

21,南無無憂德如來。

22,南無無愛子如來。

23,南無功德華如來。

24, 南無清淨光遊戲神通智

如來。

25, 南無蓮花光遊戲神通智

如來。

26,南無財功德如來。

27,南無念功德如來。

28,南無善名稱功德如來。

29,南無上自在幢王如來。

30,南無善能鎮伏功德如來。

31,南無斗戰勝如來。

32,南無善能鎮伏功德逝如來。

33,南無普照莊嚴功德如來。

34,南無寶蓮花善能鎮伏如來。

35, 南無應供正等覺寶蓮花善住

覺山自在王如來。

如是皈命已,所有十方一切世界

如來應供正等覺諸佛世尊,常住

在世,願諸世尊憶念於我,若我

此生,若我前生,無始生死以

來,在一切輪迴中所受生處,所

作不善惡業,自作,教他作,或

隨喜他作。若塔,若僧物,若十

方僧物,自盜,教他盜,或隨喜

他盜。五無間罪,自作,教他

作,或隨喜他作。十不善道,自

正受入,教他入,或隨喜他入。

由是業障,有所覆藏,我及有情

或墮地獄傍生餓鬼,或生邊地及

篾戾車,或生長壽諸天,設得人

身諸根不具,或執邪見,或厭諸

佛出興於世,所有業障,今對一

切諸佛世尊,智慧者,眼證者,

權能者,稱量者,知者,見者,

彼諸尊前發露懺悔,不敢覆藏,

從此制止,永不再犯。願彼諸佛

世尊憶念於我,若我此生,若我

前生,無始生死以來,在其他輪

香花迎,香花請,弟子╳╳╳

一心奉請十方常住佛法僧三寶。

(三遍)

(懺悔頌)

我昔所造諸惡業,

皆由無始貪嗔痴,

從身語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懺悔。(三遍)

(發露懺悔,於大眾僧前、師

前、具德居士前、佛前、觀想佛

像,出聲。)

○年○月○時何情況犯何戒,今

對佛前不敢覆藏,求乞懺悔。

(三十五佛懺罪文)

皈依上師 皈依佛 皈依法 

皈依僧(三遍,合掌唸誦。)

(以下三十五佛名號)

(三遍,合掌唸誦。)

1, 南無薄伽梵應供正等覺功德

王釋迦牟尼如來 。

2,南無能摧金剛藏如來 。

3,南無寶焰如來。

4,南無龍自在王如來 。

5,南無勇猛軍如來。

6,南無吉祥喜如來。

7,南無寶火如來。

8,南無寶月光如來。

9,南無不空見如來。

10,南無寶月如來。

11,南無無垢如來。

12,南無吉祥施如來。

13,南無清淨如來。

14,南無清淨施如來。

15,南無水王如來。

16,南無水天王如來。

17,南無賢吉祥如來。

18,南無旃檀功德如來。

19,南無無邊威光如來。

Page 50: 2011 夏季 善報

本 頌 ╱ 第 三 世 噶 瑪 巴 讓 炯 多 傑釋 論 ╱ 堪 布 竹 清 嘉 措 仁 波 切

了義大手印祈願文六 之 六

瑜伽主密勒日巴說:「此生如夢亦如幻, 為未悟者修悲心。」

藏譯中╱馬爾巴佛學會 施心慧  審訂╱妙融法師

48

為了要破斥執著顛倒為真實而

宣說的。惡念迷妄自己就自然

地在法界中清淨了。無論有什

麼樣的惡念和錯亂,這些錯亂

的本質和自性,是無自性的,

它們就是法界。惡念迷妄自然

便在法界中原處解脫。在大手

印和大圓滿中,有時會說「妄

念迷亂無須捨」,這是有原因

的。必須要瞭解,這是在說禪

修實相本質時,迷亂便會在原

處解脫。

「平常智(識)」,遠離修

整造作的心、原本心、超越心

的覺性,是無有取捨得失,其

體性是無有過失的,因此沒有

需捨棄的過患。「離取捨無所

得中譯註25」,無有「捨棄並遠

離過患、納取並獲得功德」,

其原因是因為:由於過患自身

的自性不存在的這個面向,因

此沒有可捨棄的自性。如果

結合他空見來看的話,由於

功德任運成就的這個面向,

所以說不由他處成就。簡言

之,所謂的三身任運成就,以

及這裡所說的,都是不由他處

成就的,這個勝義的功德就任

運而成地在我們的心中,不是

由他處成就的。以大手印和大

無念,即是樂明而無念的覺

受。一般在禪修的時候,當心

安住於本然時,就會生起樂明

而無念的覺受。當生起這樣特

殊的覺受時,無執著的大樂相

續而不斷,無執相的明光遠離

覆障,超越心的無念任運而成

就,就像這樣,「無為覺受願

相續不斷」。祈願不刻意努力

的覺受、不費力勤作的覺受、

超越費力勤作的覺受能夠相續

而不斷。

貪善覺受之執自解脫,

惡念迷妄自淨法界中,

平常智離取捨無所得,

離戲真實法性願了達。(21)

迷惑錯亂的惡念、妄念惡質

的錯亂,妄念的本質自然便在

法界中清淨了。雖然生起惡的

妄念和惡的錯亂,惡的妄念和

惡的錯亂是不實存的,而這個

不實存即是法界。《中論》的

〈觀顛倒品〉和〈觀染染者

品〉中,分析四顛倒中譯註24的

不實存以及貪欲和貪者的不實

存,這些篇章都是確定了這些

事物的本質(法界)之後而宣

說的。這是什麼意思呢?這是

無欲大樂相續而不斷,

無執相之淨光離蓋障,

超越心之無念自成就,

無為覺受願相續不斷。(20)

這是希望樂明而無念的覺受

能相續不斷的祈願。如果能以

甚深的方法安住於心的本質大

手印中,便會生起大樂,也因

為沒有執著,因此大樂能相續

不斷。如果對大樂產生執著,

這就是束縛,因此無執著的大

樂相續而不斷,並且無執相的

明光遠離遮蔽和覆障。如果去

想:「那就是明光!」這就是

「執相」,無執相的話,明光

便能遠離遮障。如果問:「修

持大手印的瑜伽士將心安住於

本然時,會有怎樣的明光覺受

呢?」那是明燦燦、清澈澈,

是朗朗然的清明,雖然具有覺

性「清」的面向、「明」的面

向、「覺」的面向,但是卻不

會執著這些「相」,如果執相

的話,那麼執相便會形成覆

障。

「無執相之淨光離蓋障,超

越心之無念自成就。」不起妄

念、超越心、超越妄念的任運

Page 51: 2011 夏季 善報

▲竹清仁波切說:為了利益眾生,必須要成就世俗諸法,為了成就自

利,就需要圓滿勝義諸法。

49

心的這個祈願也是很重要的。

瑜伽主密勒日巴就說:「此

生如夢亦如幻,為未悟者修悲

心。」這是在說明,當我們將

此生視為如同夢境和幻象時,

我們要對那些由於不了悟此生

如夢如幻,因而經歷了種種痛

苦的眾生修行慈悲心。

不忍大悲之力無止故,

悲時本性空義如如現,

雙運遠離歧途之勝道,

於此不離日夜願修習。(23)

「種子雖無有初始,火焦灼之

見後際,如彼輪迴雖無際,見

無我故後際成。」這是在講述

輪迴雖然沒有初始,但卻是有

盡頭的。也說明了由於觀待無

初始的過程,所以是有終盡

的。從實相的角度來看的話,

輪迴本身是超越有無的。

「於彼痛苦無邊之有情」,

對於痛苦無邊無際的有情

眾生,「不忍大悲願於心續

生」,祈願不可忍的大悲心能

在心流中生起,希望生起大悲

圓滿的觀點來看,如果是從他

處成就的話,就會變成是有為

法了。因此,「離戲真實法性

願了達」。這裡是在說明,大

手印中自性離戲的這個面向,

和中觀應成派的觀點是有關聯

的,而自然任運成就的面向則

和《寶性論》是相符合的,這

特別是從密乘續部的角度宣說

的。這一偈是希望能了悟離戲

真實法性的祈願。

眾生自性雖恆為佛陀,

不了悟故無盡輪迴轉,

於彼痛苦無邊之有情,

不忍大悲願於心續生。(22)

這一偈是祈願能生起不忍的

慈悲之心。有情眾生的自性由

於業力而投生於輪迴三界,眾

生的自性、眾生的體性雖然恆

常為佛陀、原本就是佛,在大

圓滿中有本初佛、初始佛、本

淨佛等等許多種說法,《聖妙

吉祥真實名經》中說:「諸佛

無始亦無終,初始之佛無有因中譯註26。」這是在說,雖然講

說了勝義的文殊菩薩有許多不

同的稱號,其實是在說明心的

實相。眾生的自性雖然恆常

為佛陀,但是「不了悟故無盡

輪迴轉」。眾生的自性、心的

本質,由於不了悟的驅使而在

無盡的輪迴中徘徊流轉。如果

沒有對治的話,輪迴就是無盡

的,因此就在無盡的輪迴中流

轉,如果有對治法的話,就可

以從輪迴中解脫,輪迴就是有

盡頭的了。薩迦班智達曾說:

Page 52: 2011 夏季 善報

▲竹清仁波切說:為了清淨對身體的凡庸貪著,在金剛乘中必須要修持

空行護法以及自己的身體就是本尊身。(圖片提供:大祈願法會)

50

有極樂淨土,如此結合內、

外、觀想三淨土而做祈願,這

就是「淨化淨土」。「成熟有

情淨化佛國土」,像這樣對淨

土等做祈願的修持是非常不可

思議的。

「成就佛法之願悉圓滿」,

這裡所說的「佛法」,是指世

俗之法和勝義之法,「成就

之願悉圓滿」,為了利益眾

生,必須要成就世俗諸法,

佛眼和神通等諸佛的種種功

德。

「成熟有情」,以調伏眾生

的四種教化方式來使眾生成

熟,並「淨化佛國土」。淨化

佛土,修習極樂淨土,或是以

淨化淨土為所緣,這裡所說的

「淨化淨土」,是指思維外在

的器世間為淨土,修習內在自

心為極樂淨土,思維從自己所

在之處,日落方向的虛空高處

「不忍大悲之力無止故」,

不可忍之大悲心自身的能量和

光彩無止息,「悲時本性空義

如如現」,這裡的「悲時」是

指生起悲心的同時,其體性為

空性的義理明白地展現出來。

我們必須要去禪修悲心的空

性,我們在為眾生修行不忍悲

心,而悲心的體性是「空」,

也是大手印。悲心生起時,其

體性為空的義裡清晰地展現出

來。如果禪修悲心的空性,即

是悲空無別。

「雙運遠離歧途之勝道」,

空性和悲心在心續中相連,悲

空結合的雙運之道是遠離歧途

的道路,是無誤的大乘之道。

對此遠離歧途的殊勝之道,

「於此不離日夜願修習」,願

不遠離、日日夜夜恆常地修

習。這是希望能常時修習空性

悲心結合之道的祈願。

禪修所生慧眼及神通,

成熟有情淨化佛國土,

成就佛法之願悉圓滿,

圓熟淨達究竟願成佛。(24)

像這樣修持大手印無誤的義

理,藉由這樣的力量會獲得什

麼呢?會獲得佛眼和六神通,

佛眼和神通有各式各樣許多不

同的分類,就是會證得這些。

密勒日巴尊者在〈中觀正說〉

裡說:「由此大悲之力生,十

力無畏陀羅尼,諸佛所有眾功

德,如摩尼寶自湧出。」這是

在說:藉由了悟心的本質大手

印所生的力量,自然便會獲得

Page 53: 2011 夏季 善報

51

論,這個「空」是任運而成

的。指出任運成就即是自解脫

也是很重要的。

如此,便簡要地逐句做了解

釋。有關〈了義大手印祈願

文〉更詳細的解釋,有大司徒

仁波切的詳盡釋論和曼東贊巴

仁波切中譯註28的釋論,慢慢去讀

這些篇章的話,便會很容易理

解這首祈願文的意義。

(系列六之六完)

此篇〈了義大手印祈願文〉的釋

論,是2000年堪布 竹清嘉措仁

波切於尼泊爾對各寺堪布與格西

的教導,收錄於《了義大手印概

論》一書中,由民族出版社(北

京)出版發行(2006年3月第1版),

阿旺慶繞藏文版整理。

中譯註:

24. 四種虛妄邪見:執不淨為淨,

執無我為我,執苦為樂,執無

常為常。

25. 此處原文意為「無有取捨得失」。

26. 元講經律論習密教土番譯主聶

崖沙門釋智譯版《聖妙吉祥真

實名經》中,此二句經文為:

「正覺無垢亦無邊,最初正覺

亦無因。」此處依藏文譯,依

直貢澈贊法王對此經的開示,

第一句亦為 「無最初之佛,

無最終之佛」之意。

27. 二智:如所有智和盡所有智。

28. 曼東贊巴仁波切是十九世紀噶

瑪噶舉派的重要大師,他是一

位「不外顯的瑜伽士」,一位

偉大的成就者,也是第十五世

噶瑪巴卡恰多傑的親傳弟子。

在《達波噶舉密意莊嚴》中,他

對〈了義大手印祈願文〉的甚深

義理做了清晰而簡明的釋論。

勝,天人讚頌不可得,故應專

注修前行。」這是在說明,一

開始時為了眾生的利益而發

心是非常重要的。「自身本尊

如君王,堅固王城若不守,空

行臣民不聚集,勤修自身即本

尊。」為了清淨對身體的凡庸

貪著,在金剛乘中必須要修持

如雲海會的空行護法,以及自

己的身體就是本尊身。即使是

修大手印,還是必須要做本尊

身的修持,本尊是非常重要

的。「心性寬廣之虛空,妄念

雲海若不淨,二智中譯註27星曜

不顯現,專注修此無念心。」

心之實相離一切邊的寬廣虛空

中,種種妄念雲海是必須要淨

除的。如果不淨除妄念雲海的

話,二智的星曜便無法展現,

因此,心在無念中自然無作寬

坦地安住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在大手印中,以《了義

海》來說的話,會指出顯相即

是心,指出心即是「空」,指

出「空」即是任運成就,指出

任運成就即是自解脫。指出

「顯相即是心」這一點,對初

學者會以和唯識相符的方式來

說明;以不共的角度來說,便

會指出明光即是心自身的能

量。而指出心即是「空」,從

共的角度來看,以遠離一與多

的因理來分析,心的自性是不

存在的;以不共的角度來看,

則會說明當下的心是遠離生、

住、滅和來、去、住的空性。

指出「空」即是任運成就,這

個「空」也不是僅只為空蕩蕩

的無遮,或是僅只是平息戲

為了成就自利,就需要圓滿

勝義諸法。「圓熟淨達究竟願

成佛」,圓滿福德資糧、成熟

有情眾生、淨化佛國土,圓、

熟、淨三者圓滿後,願最終包

括自他在內的一切眾生皆能成

佛。

十方佛與佛子慈悲故,

所有純淨善業之力故,

如彼我與一切有情眾,

清淨祈願如實願成辦。(25)

「十方佛與佛子慈悲故」,

十方勝者諸佛與佛子菩薩的

大悲心,以及「所有純淨善業

之力故」,藉由所有一切純淨

善業之根的力量和效力,以

上所做的這些祈願,「如彼我

與」,祈願者的這個「我」,

在祈願文一開始時,是指噶瑪

巴讓炯多傑,這裡所說的「我

與」,是指祈願者我,和過去

世都曾做過我們父母的一切無

量有情眾生,這些眾生的「清

淨祈願如實願成辦」,願所做

的這些清淨祈願都能夠如所願

地成辦,這是為祈願能成辦而

做的祈願。

在大乘的傳統中,結行的迴

向和祈願是非常重要的。覺巴

吉天頌恭的《大手印五支》中

便說:「二資糧之如意寶,不

以祈願勤拂拭,願求之果豈可

得,結行迴向鄭重行。」這是

在說明,結行迴向和祈願是

非常重要的。相同地,一開

始的發心也是很重要的:「慈

心悲心之雄駒,利他賽事若未

Page 54: 2011 夏季 善報

「甦醒吧!心中的蓮師」閉關教授.第七堂課

任何事都是美妙的!五毒也是!

煩惱是藥,情緒清淨則淨土現!這是我們每個人底層的珍寶!

52

教授:竹慶本樂仁波切

時間:2009年11月15日

地點:台北化育道場

英譯中:堪布丹傑

整理:王惠瑛、卻貝卓瑪

大家午安!我們的念頭會有

各種運作和轉動,會因為遇到

不同的境,而有各種念頭生

起。或者,攀緣會讓我們的情

緒因境生起念頭。我們說是五

毒也好,或者五種煩惱,它可

以說都是情緒的一種,情緒的

一些類型。

這五種煩惱,第一個是貪

欲,有著各種不同的名稱,是

欲望、貪心,或是執著於貪

心;再來第二種是瞋心,它可

說是一種侵略性的瞋心,再來

第三種是愚癡,也可以稱為沒

有覺知,或者是缺少智慧;第

四種是傲慢,傲慢是指覺得自

己是最好的──當你跟別人比

較時,覺得自己才是最好的;

第五種是嫉妒,嫉妒已經在前

一堂課講過了。

這就是五毒,五種有毒的情

緒。知道嗎?當你經驗這種情

緒時,裡頭有非常多的能量,

而且有非常多的可能性。所

以,在這種強烈的情緒當中,

有一些東西是你絕對不會錯過

的。這種感覺就好像是──當

你很生氣的時候,其實不需要

有一個人來提醒你:「嘿,你

在生氣!」不需要的,這個情

緒對你來說非常清晰,你自己

知道。

你可以想像它跟所謂的佛性

不一樣,雖然佛性一直都跟我

們在一起,但我們很容易就會

錯過、忘了、遺失了它。智

慧,或者說這樣的佛性,它並

不是那麼容易被察覺的。但是

情緒的智慧,對你來說卻是非

常清晰。當你能夠看到智慧,

見到它的本質時,這時你會知

道,情緒它就在那兒。

所以當你能夠真正認知到,

或者懂得處理情緒時,你會知

道情緒當中具有多大的力量。

同時,當你能夠了解到、觀知

到情緒的智慧面向時,於是你

就能跟自心本性連結。或者,

當你非常貪著於某個東西,此

時那個東西對你來說,感覺就

特別清晰,而且非常銳利,就

在那兒。

舉例來說,就好像一個人他

貪心特別強烈的時候,不需要

有一個喇嘛過來拍拍他說:

「唉,你在起貪心。」或者

「你在起瞋心。」不需要的,

因為自己很清楚這個瞋心,或

者這個貪心的情緒,對他來說

是非常清楚的。這種強烈的情

緒,不需要有任何的猜測,你

不需要去猜測它。

什麼叫做猜測?就好像說,

有些事情我們似乎不太了解,

需要去猜測。例如一個證悟的

上師在告訴你佛性時,你可能

會覺得他到底在說什麼?你會

有一種猜測,覺得可能是這

個,或是哪一個,還會詢問。

但如果這位上師跟你說瞋

心、或者貪心的情緒時,你馬

上就知道──喔,這個是我

執,你不會有疑惑或猜測。就

像蓮師在這個教文當中所告訴

我們的,情緒一說出來的時

候,馬上就會知道。我們甚至

不需要用推理去推測出來,因

為它對你來說是直接的經驗。

所以你不需要用因明的三種論

釋,去推測我現在是有著情緒

的。

轉五毒

為道用

Page 55: 2011 夏季 善報

53

或者我們可以這樣說,我們

從這五毒當中去提煉、萃取出

藥。就好像要治療被蛇咬的中

毒症狀時,我們需要從蛇毒當

中所提煉出來的血清這種藥,

所以你會知道,能夠治療這個

毒的,反而是毒本身所提煉出

來的東西。因此我們說,如果

你具備了善巧方便時,你就能

比如:我們利用各種的譬喻

去推測情緒的存在,其實這是

不需要的,因為它是來自直接

的經驗。這裡有佛學院,大家

曾學過,都知道具備三性的

因。所以對於自己的煩惱跟情

緒,你並不需要透過這種因

明、三性的因或原因去推理。

情緒這個東西不需要透過推

理、因明的論釋,你也不需要

經由自己的作意去思維,對你

來說它就是現量的、直接的。

所以它真的是最清晰,這也可

以說,就是情緒它最美麗的一

種特質了。它是那麼的赤裸

裸,那麼的直接清晰,就在眼

前。它可是第一手的資料,這

也是為什麼我那麼喜歡情緒。

因為情緒不會試著躲藏,而且

它們也不會很客氣,它們不會

客氣,也不會隱藏,就是那麼

的直接。

所以當你能夠知道如何去使

用這個情緒,運用這種光明清

晰、強大的力量時,你就會明

白原來修持這個道,這種修持

法道的可能性有多大了。而且

你也會知道,當你的情緒越強

烈時,它的這種清晰度和力量

也會越強。

在這裡有一些比喻跟引述,

但並不是特別的神聖,所以現

在最好還是把它們丟掉吧!你

已經知道情緒的力量有多大

了,譬如有一個人他真的生

氣、憤怒的話,此時他可以真

的殺掉一個人的,或者他有可

能會殺了非常多的人,你可以

試著想像,使用同樣的力量。

但如果是朝向成佛之路的

話,那它的力量會有多大了!

你有多大的力量去傷害某個

人,也就代表你可以擁有同樣

的力量去利益多少的人。因

此,情緒是一種非常有力量的

工具。這就是為什麼在金剛乘

裡常常提到,將這個五毒做為

道用。

▲本樂仁波切說:情緒是一種非常有力量的工具。在金剛乘裡常常將這

個五毒做為道用。

Page 56: 2011 夏季 善報

54

的看著這個情緒。當你的貪心

清晰地生起時,也是赤裸裸、

直接的看著它。同樣的一切煩

惱都是利用這種方式,一生起

就直接看著它。所以無論任何

的情緒生起時,你要做的第一

件事情,就是赤裸裸的直接去

面對,去看著這個情緒本身。

這個意思也就是,你去經

驗、感受這個情緒的力量,直

接去經驗,而不要試著將情緒

貼上標籤,或者有任何的分別

和形容。這個意思是你不需要

去說:「唉呀!我生起了一個

不好的情緒。啊!這真的是不

好,我不應該這麼做……。」

不需要後面這些點點點的東

西,只要直接去經驗,直接看

可能將它清除掉。因此當你有

煩惱時,也會需要利用煩惱本

身來將它清淨。

因此這裡提到煩惱、五毒、

妄念任生起,接著後面說,此

時心不需要有任何造作,而且

你也不需要瞻前顧後,只是在

每一個動念的當下,就安住在

每一個情緒自己的頻率和自心

當中,即為住於法身。這可說

是究竟的,阿底瑜伽的方法。

所以當我們經歷情緒或煩惱的

時候,我們該怎麼做?要做的

就是直接、赤裸裸的看著這個

情緒,直接經驗並看著這個情

緒的感受與體驗。

當你的憤怒、情緒、生氣等

清晰地展現時,就直接赤裸裸

夠將毒轉變成是藥。

事實上,好像很多藥都是從

毒當中提煉出來的。例如很多

菇類,你吃了應該是會死的,

但是經過提煉製造成藥以後,

反而對你很有用。我不想給大

家一些壞的影響,不過在金剛

乘裡面有一句話:煩惱自己能

夠對治煩惱。

同樣的各種障礙,也叫覆

障,都可由自己本身來對治自

己的覆障,來清淨自己。就好

像你身上若沾染了一些毒,這

時你會需要另一些毒液,才有

▲本樂仁波切說:我們只有在迷惑、情緒、煩惱當中,才有可能找到佛智,或是證悟。圖為本樂仁波切與明

就仁波切在祈願法會相見歡。(圖片提供:大祈願法會)

煩惱能夠

對治煩惱

Page 57: 2011 夏季 善報

55

人家裡的地底下,你要挖出來

才找得到。我想到一個故事,

有一部電影,《貧民百萬富

翁》就是這種情況,你可以想

像在那裡就能展現、找到一個

珍寶。

平時我們總以為煩惱都是負

面,都是不好的,但其實透過

煩惱,你可以從中找到證悟的

智慧。所以每當說要尋找珍貴

的寶石,都會形容是在貧民窟

中,而不會說在一個很清淨,

很好的環境裡。

佛法中並沒有提到要在淨土

找到這樣一個清淨的東西,而

是說你可以從地球上找到珍貴

的石頭。珍貴的石頭就存在於

地球,而且可以在很多地方,

但你不會形容它是在一個宮殿

裡,或是在一個美麗的湖泊

中,在一個幽淼的海邊、清淨

的蓮花當中找到。都會形容這

樣珍貴的寶石是在貧民窟、垃

圾堆,甚至是垃圾堆的底層,

貧民窟的地底下才能找到。

為什麼總要這樣形容?因為

這說明了我們只有在迷惑、情

緒、煩惱當中,才有可能找到

佛智,或是證悟。這實在是個

好消息,要不然我們真的是沒

希望了!如果告訴你要在淨土

才找得到這樣的東西,那就沒

辦法。聽起來滿好的,但是對

我來說沒有什麼用處,因為我

的心就住在貧民窟裡,有的時

候身體也是啦。當然這要看情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今天會坐

在這兒,正因為我們沒有這樣

的選擇性。如果你一開始就擁

有選擇,你就不會說:「唉

呀,真是狗屎呀!」因為你可

以選擇,所以不會再發生這樣

的情況了嘛。可能你不必用到

這種難聽的字眼,而只是用一

個「哎呀!哇,哎呀!又一次

了。啊!又一次了,又一次

了……。」

因為我們沒有自主和選擇

性,所以會有這樣的情緒,那

麼你何不利用這個情緒?你可

以直接安住在情緒當中,在赤

裸裸的、很直接的看著情緒之

後,然後就安住在情緒當中。

這麼一個赤裸裸的、直接的、

清晰的情緒,它其實就是你心

的實相,自心的實相。

在這個清晰直接的元素當

中,你也可以看到佛性,赤裸

裸的佛性。所以這是為什麼你

會看到,像在《寶性論》裡也

提到的,總會說這樣一個如來

藏的珍寶,都會比喻是在一個

垃圾堆,或者一堆污泥當中,

你要去發現它,或者形容它是

在一個貧窮人家的地底下,被

埋在裡面,然後你必須把它挖

出來。很少聽到它是在一個非

常乾淨的地方,然後供在那

兒,讓你隨手可得。

像這樣一個智慧、珍寶,都

會形容是在垃圾堆當中才能找

得到,或是在一個乞丐、貧窮

著這個情緒的展現,你看著、

感受它的力量,並且去嚐它的

味道。

然而這種「看」呢,你不需

要太用力,只要身體這樣看著

它,然後放輕鬆地安住在這當

中。當你看到、嚐到、經驗到

了這個情緒的力量時,就安住

在那樣的一個境當中。這時你

不需要試著跑到另外一個空間

去休息,不需要的。不是嗎?

我們總是想要逃,找到另外

一個好一點的地方去休息。不

是這樣嗎?每次當我們情緒生

起時,總會覺得──唉呀,這

個情緒、這個心情太負面了,

我的心念太複雜,然後你會試

著去找到一個善良的、好的、

一個秘密的、神聖的、清淨的

心,但事實上你卻很難找到。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有很多人會

恨自己,或者批評自己。

許多時候我們會變得過度批

評自己、自省,然後你總覺得

自己真是太糟糕了,我真是個

壞人。甚至有許多出家眾常常

會覺得──唉呀,我不應該有

這樣的情況,不應該有這樣的

心念……等等。不僅是出家

人,之前也有在家人提到自己

不該有這種貪心或熱情。

其實,為什麼不呢?總是會

有的。為什麼這麼說?因為你

已經有了,而且不能改變它。

事實上如果你具有能力或自主

性,可以要它來的時候才來,

不要它來的時候就不來,若有

這種選擇能力的話,你現在也

不會遇到這種問題了。

貧民窟地底下

找珍貴寶石

安住在你的

情緒當中

Page 58: 2011 夏季 善報

56

飯讓我感覺像閉了三年的關,

雖然僅僅是一個,可能只是

三十分鐘的晚餐,卻覺得像是

漫漫無期。所以,放鬆好嗎?

我自己也試著想要放輕鬆。

當然你不想放鬆也沒關係,這

是你自己的選擇。當我越老的

時候就越放鬆,並不是因為我

修持上的進展,而是年紀增長

的關係。所以這一句話是告訴

我們,如果轉動的心念能夠在

當下安住的話,這就是法身。

意思是如果你可以讓心就此

安住,放鬆在情緒本來的情

況當中,你會發現它自然就

解脫了。每一個念頭就像是一

個小圈圈,一個小光點,一個

來了、又沒了,一個來了、又

沒了。瞋心比較像是火圈,過

來了。然後又是貪欲的圈圈來

了,它像是波浪一樣,然後又

消失了。

說什麼?只能看著他,然後不

知道該說什麼?而他也是看著

我,同樣地不知道該說什麼?

所以,在那一餐飯之後馬上

就去按摩了。開玩笑的,我沒

有去按摩,只是洗了一個很舒

服的熱水澡。當然,我想說的

就是別驚嚇別人,當你在禪修

的時候,放輕鬆。

你知道剛開始吃飯時,我還

試著多談些話,很開放、開心

的談話,但幾分鐘之後,到最

後就只剩下相互的乾瞪眼而

已。這讓我想起某些動物在見

面的時候,好像也是這種樣

子。但那也是一個不錯的經

驗,總之,什麼事都是美好

的。但我還是滿慶幸只跟他吃

過一次晚飯而已,因為那一餐

況,看你每個月的收入而定。

(眾笑)

不論證悟也好,解脫也好,

或者佛陀的智慧、佛智也好,

你都能在情緒當中找到。別看

太遠去了,就是赤裸的看著這

些情緒,直接的安住,接著就

是放輕鬆,讓它如是。別太嚴

肅了,放輕鬆,再多放輕鬆一

點吧!

你知道有時亞洲的,東方的

一些規矩啊、禮俗、概念,會

讓我們沒有辦法真正放鬆,有

太多的文化習俗,或者形式等

的東西。但是記得在修學佛法

的時候,別把這些東西帶進

來,只要放輕鬆就好。

過去我在台灣見過一些法師

們,曾經和其中一位一起吃了

晚餐。當時我有一點被嚇壞,

被他的嚴肅嚇壞了,在受到驚

嚇的那一刻,我實在不知道該

▲本樂仁波切說:我們要向蓮師祈請,祈求加持讓我們能夠了知情緒的本質即為覺,它是自解脫的。圖為本

樂仁波切與蔣貢仁波切在祈願法會相見歡。(圖片提供:大祈願法會)

任何事情

都是美好的

Page 59: 2011 夏季 善報

57

的一種方式。

當你能夠真正看到情緒的本

質,或者真實經驗到情緒本身

時,就被稱為「覺」,叫做

「rig ba」,這是在大圓滿裡

所提到的一個名詞,它的意思

是赤裸裸的一種覺性,稱為

「覺」。

同樣在大手印裡形容它為

「平常心」,金剛乘則稱它為

「金剛心」,或者「金剛本

智」,都是一樣的。為什麼我

們要說,

覺性已自解脫之上師,

這告訴我們,情緒的本質即

為覺,它是自解脫的。因此我

們要向蓮花生大士來祈請,祈

求他的加持,讓我們能夠了知

到這一點。接下來的偈文說:

祈請賜予加持令淨化,

外在所攝對境之顯相;

祈請賜予加持令解脫,

內在心理運作能覺心;

祈請加持能所二元間,

明光將證本來之面目,

三世一切善逝悲心中,

祈請加持我心得解脫。

接著,我們來唱頌後面這兩

個偈文:

心隨境轉一切之移動,

諸念孳生五毒與煩惱,

令諸念心無造作安住,

莫思往昔莫臆測未來,

若令驛動安住於原處,

一切驛動解脫入法身,

覺性已自解脫之上師,

鄔金貝瑪尊內我祈請。

祈請賜予加持令淨化,

不住你,它只是綑縛住你的手

指而已。總之,真正能夠綑縛

住我們的,是像那樣的一個鐵

鏈。是什麼讓這一個一個的圈

圈連起來變成一條鐵鏈,綑縛

住我們?就是我們的概念心,

我們的分別念,跟我們的執

著。

覺性已自解脫之上師,

鄔金貝瑪尊內我祈請。

這兩句,是非常甚深的。在

這裡要回頭去講:

令諸念心無造作安住,

莫思往昔莫臆測未來,

這兩句的意思是說,無論我

們生起任何情緒時,不要把這

個情緒跟你過去的任何經驗連

結在一起,也不要將它跟你未

來的計畫,或者一些東西連結

在一起,就只是直接地看著這

個情緒的生起。

因為我們時常會把當下生起

的情緒,跟過去的一些經驗連

結起來。事實上,自然來說你

每個當下的情緒,都跟過去的

你沒有關係。的確,過去的某

些經驗可能導致你現在這個情

緒的生起,會提供一些貢獻,

但是過去的都已過去,現在

(那些過去的經驗)已不存在

了。

現有的是什麼?只有當下。

它不是未來,就是當下。這就

是我們要看著自己的情緒本質

如果你能夠放輕鬆,安住的

話,它自然地自解脫,自己消

失了。這每一個圈圈都不會綑

縛住你,唯一會綑縛住你的,

是當你的分別念、執著產生的

時候,就會將你綑縛住。由於

你的概念、分別……等等,每

一個小圈圈本來是分開自解

的,結果卻因為你的執著而將

它一個一個串在一起,最後只

會變成一條大的鐵鏈將你綑縛

住。

我正試著跟我的好朋友,一

邊對看著,然後試著放輕鬆。

所以這每一個圈圈,並不會真

正綑縛住、限制住我們,可是

當我們的分別跟執著將它們全

部串在一起時,這個鐵鏈就會

綑縛住我們,讓我們永遠無法

出離輪迴。

一般來說,這些圈圈不會限

制、綑縛住我們。如果你讓它

一個來、一個去,來來去去之

間,你會欣賞並覺得它很美

麗,就好像你看著天空中的星

辰和彩虹一樣。你看著這個火

圈,是很漂亮的,你可以看到

紅色的火圈,可能是瞋心過去

了,然後是綠色的火圈,是貪

心過去了……等等。

你知道那種圈圈,它也可以

像是抽菸時所吐出的煙圈,是

不是這樣講?這是我九歲時,

爸爸教我的。你們可能不太相

信,那樣很好。

所以每一個圈圈是無法綑縛

住你的,除非你真的把它套在

指頭上,開玩笑的。甚至你把

它套在手上,也會發覺它綑縛

過去已過去,

現有的只有當下

Page 60: 2011 夏季 善報

58

什麼?就是明光的本來面目。

當外在對境都清淨,內在覺心

也都解脫時,你就會認識到明

光的自性。

三世一切善逝悲心中,

祈請加持我心得解脫。

這裡的三世,可以說是過

去、現在、未來的如來以悲憫

加持我等。或者你也可以這樣

來理解,說三世如來的悲憫,

這裡指的是具備了過去、現

在、未來,一切如來大悲心的

誰?就是我們的根本上師。

或者就是蓮師,祈請他的加

持,讓我們這個狂野的心,狂

野不羈的心能夠得到解脫。所

以在解釋「三世一切善逝悲心

中」這句話的時候,可以有一

些不同的解釋方式。

一種解釋是說,祈請過去、

現在、未來一切的佛跟佛子,

就是如來佛跟佛子等等,以他

們的悲憫來加持我們;另一種

則是說祈請具備著過去、現

在、未來三時,一切如來悲憫

的根本上師,也就是蓮花生大

士,祈請他加持,讓我們的心

得到解脫。

這裡是說,祈求加持讓我的

心得到解脫。這句話告訴我

們,我們最清楚知道自己的

心。我們知道自己的腦神經

嗎?最清楚;我們知道自己的

過錯,也最清楚知道過錯在哪

裡。最了解自己的極限,也最

明白自己的弱點。

我們知道讓自己的心解脫有

多困難。自己最了解自己,是

沒有辦法欺騙、隱藏自己的,

所謂的空性是你了解到,外

在這一切的所取境都沒有實際

存在,沒有實有的這種性質存

在。那同時呢,「祈請賜予加

持令解脫,內在心理運作能覺

心,」

這裡的「內在心理運作能覺

心」,它的本質是什麼?也就

是無我。你怎樣能知道,並讓

它能解脫?即為你證悟到心性

的本質是無我的。

我們會問:要怎樣才能知道

心性,明白它是無我的呢?方

法就是當每一個執著,在這些

念頭生起的時候,你看著,直

觀它的自生、自滅,自生、自

解脫的這種本質,於是乎你就

能證知心性的本質,無我的這

個特性,這可說是最甚深、最

殊勝的法門了。堪布 竹清

嘉措仁波切說過一首偈頌叫

〈七十自解脫〉,透過這樣的

方法,尤其像那一篇,竹清嘉

措仁波切教導的道歌所提到

的,能夠讓「內在心理運作能

覺心」解脫。接著,

祈請加持能所二元間,

明光將證本來之面目,

這裡的「能所二元間」,指

的是剛剛的外跟內,就是所取

的境,跟能執的心,兩者之

間。也就是當外面的對境,還

有內在能覺的心,兩者都清

淨、解脫之後,這裡的「能所

二元間」指的就是這樣。兩者

都解脫之後還會有什麼?就是

「明光本來之面目」。當外境

都清淨,內在覺心也清淨,這

兩個情況都具備時,你會見到

外在所攝對境之顯相;

祈請賜予加持令解脫,

內在心理運作能覺心;

祈請加持能所二元間,

明光將證本來之面目,

三世一切善逝悲心中,

祈請加持我心得解脫。

唱得非常好,唱得非常好

聽。後面這個偈子,我會用藏

文來講,因為不需要去想太多

英文該怎麼說。如果要看藏文

又需要看英文的話,那會比較

麻煩。但有時想說藏文,卻不

知該用什麼詞彙,那時只好回

頭再看英文。但有的時候想要

說英文,說著說著卻又說成了

藏文。

總的來說,就是我根本不知

道自己在說什麼語言。你知

道,如果在國外待太久了就會

這樣,到過太多的地方也會變

成這樣。

第四偈裡,這裡的「外」跟

「對境」,指的是什麼?可以

說包含了器世間、情世間。

「器世間」就是整個外在的

世界;居住在這個世界裡的

有情眾生,就是所謂「情世

間」。器世間、情世間和一切

的色、聲、香、味、觸等等,

以及對於這一切境的執著和貪

著之心,全都得到了轉化,都

清淨了。

這是指外在的所取境都清淨

了。那麼什麼叫做清淨?什麼

是轉化?它轉化成什麼了呢?

意思就是轉移、轉化,成為空

性了。

Page 61: 2011 夏季 善報

59

瞋恨自生自解脫,

即是明空之本性,

明空不二非其他,

即是大圓鏡智也,

於彼瞋恨自解中,

念誦六字大明咒。

莫執傲慢之對境,

且觀執取之自心,

執取自身最殊勝,

自生自解本空性,

本空之性非其他,

即是平等性智也,

於彼傲慢自解中,

念誦六字大明咒。

莫執貪欲之對境,

且觀執著之自心,

執著自生自解脫,

即是樂空之本性,

樂空不二非其他,

即是妙觀察智也,

伽士,比丘大師。最後他跟隨

蓮師學習,並且成為蓮師的

二十五位大弟子之一。所以這

位虛空藏,就是蓮師講說這個

祈願文的對象。

然後有一個深要教導,〈五

毒自解脫〉,這是巴楚仁波切

所說,是一個非常深奧的偈

文。這個五毒自解脫,可以配

合著蓮師祈請文。當你在念:

心隨境轉一切之移動,

諸念孳生五毒與煩惱,

就可以配合著來思維。我們

要如何讓五毒解脫呢?巴楚仁

波切這麼說,他說:

莫隨瞋恨之對境。

我們可以一起來念一次:

莫隨瞋恨之對境,

且觀瞋恨之自心,

自己也最清楚知道,要讓自心

解脫有多麼困難。所以說,祈

求您的加持,讓我的心得到解

脫。

最後提到此為蓮師對虛空藏

之教言,從這一品當中所擷取

出來的,所以它有這一品的意

思,這是說蓮師對虛空藏的教

言,其實後面還有許多內容,

我們只是從這一品當中節錄出

這一段。

虛空藏比丘是蓮師的二十五

大弟子之一,他是一位比丘,

同時也是西藏最先出家的七位

出家人其中之一,俗稱七覺

士。當時他在西藏就先好好的

學習了梵文,而且也精通藏

文,變成一個很有學識的人,

之後他來到印度,跟隨一位大

圓滿的上師叫「吽噶日」,向

這位大師學習,因此成為一位

證悟的瑜伽士,是一位比丘瑜

五毒自解脫,

配合蓮師祈請文

Page 62: 2011 夏季 善報

60

一些些,解說了出來。裡面如

果有任何一些詞句,各位聽到

了,覺得是有些幫助、有些利

益的,對你有些影響的話,那

麼這一切都是來自於堪布 竹

清嘉措仁波切所說的話,並不

是我自己所說的,我只是重複

了上師所說的話而已。

如果你在課程當中聽到任何

不好的,錯誤的言論,你要知

道,這些都是我自己說的,我

承擔一切責任。因此這一次,

在化育道場妙融法師、堪布丹

傑的邀請之下,要我來這裡給

予灌頂和教授等等,我都盡力

的完成了。但很抱歉的是,之

前有提過,我忘了帶我的法

帽。但最後還是要再次謝謝,

我們這裡除了有很多台灣的朋

友之外,還有許多來自其他國

家的朋友,謝謝你們來到這

裡,謝謝!

感謝在座的各位這個週末守

護住了我,讓我無法做壞事或

者任何其他的事。因為各位讓

我綑綁在這個座位上,不讓我

在這幾天到外面做一些不好的

事情,例如吃個小籠包,這幾

天我都吃素了。還有這幾天,

也因為各位我才沒有去上網,

或是回覆電子郵件等等。

而是在這裡讀誦祈請文,所

以謝謝大家讓我有機會修行。

我們常常說要學習佛法,或是

給予教學,並非給予教學的人

才是在利益學生,不一定是這

樣的。學習是雙方面的,是師

生之間的一種互助。我真的要

謝謝大家,因為事實上利益到

出來;聲空不二的聲音,也這

麼清楚地唱出來了。顯空不二

的相,從前面這些美麗的花開

始,這一切整個展現在我們眼

前。看著顯空不二的相,聽著

聲空不二的聲音,當你聽著的

時候,你的心中,你的感受,

會生起的是樂空不二。這種樂

空不二的感受,是依靠什麼而

生起的呢?是依靠顯空不二

和聲空不二而生起的。透過

這樣而能夠覺知的,被稱為

「覺」。這個覺,就是覺空不

二,也就是明空不二。讓這個

顯空不二、聲空不二、明空不

二、覺空不二都超越,融入到

法性、法界吧!然後我們要

唱,顯空不二、聲空不二、明

空不二、覺空不二的道歌。一

切色相,就這四個。

唱得非常好聽。如果唱得這

麼好聽,我們就應該徹夜的唱

吧(大眾笑)。

非常的謝謝!謝謝大家!這

一次講解了〈蓮師祈請文〉,

並且給予一些註解。我為什麼

能夠說出一些祈請文的解釋

呢?最主要是來自於我的上

師,也就是竹清嘉措仁波切的

慈悲。我曾經跟隨堪布 竹清

嘉措仁波切學習過幾次這個祈

請文,由於堪布 竹清嘉措仁

波切的慈悲,以及他的加持和

教授,因此才能在這裡講說一

些內容。

雖然我沒辦法記得全部,但

是我所記得的內容已經在這裡

都講出來。只是好的部份大多

忘了,所以就把還記得的那麼

於彼貪欲自解中,

念誦六字大明咒。

莫迷嫉妒之對境,

且觀細察之自心,

細察自生自解脫,

即是智空之本性,

智空不二非其他,

即是成所做智也,

於彼忌妒自解中,

念誦六字大明咒。

莫再誤解愚癡境,

且觀愚癡之自身,

念頭自生自解脫,

即是覺空之本性,

覺空不二非其他,

即是法界體性智,

於彼愚癡自解中,

念誦六字大明咒。

這是很深的一個偈文,大家

要好好的讀誦、好好的學習,

而且要去修持它。過去堪布 

竹清嘉措仁波切曾教授過,如

果當時你們有接受過這個教

導,可以再去複習、念誦。這

是一個很深的教法,所以這也

是為什麼要在這一次送給大

家,主要是為了配合蓮師祈請

文當中的第三個偈文。

這一次簡短的講說了「妄念

自解」,也就是這個〈蓮師祈

請文〉。那麼,我們應該要唱

一首道歌。好好的把妄念自解

〈蓮師祈請文〉從頭到尾的唱

一遍。(唱道歌)。

唱得非常好,唱得很好聽。

明空的聲音,這麼清楚的被唱

Page 63: 2011 夏季 善報

61

各位準備好之後,我們一邊獻

上聲空不二的道歌,一邊獻上

顯空不二的舞蹈,然後來獻給

仁波切。但是一邊跳舞一邊上

去的時候,請不要忘了你在哪

一排喔。(笑)

我們一排一排的上去,大家

站起來,從頭跳到尾吧!

仁波切:就按照妙融法師所講

的去做吧。

妙融師:好,起來。就按照我

說的去做。(笑)

大眾依序上台,唱著〈一

切色相〉:一切顯空不二色

相…) (系列完)

苦。讓我們這幾天非常地法喜

充滿,每天感受到這個法水的

沖洗,讓我們身心都感覺非常

的喜悅。

謝謝堪布幫忙翻譯,他真的

是累壞了,我們也要謝謝翻譯

們。翻譯很辛苦!還有謝謝喇

嘛們,因為喇嘛們晚上帶著我

們共修。還有謝謝Tayler,這

幾天讓我們聽了這麼多好聽的

英文道歌。最後請法友們一排

一排的起來,我們向仁波切獻

上供養,作為最後的結束。

既然我們這次的課程是來自

於竹清嘉措仁波切,來自本樂

仁波切的這些教導,所以我想

我們也不能夠太依循傳統,等

了我自己。至於在課堂中的內

容有沒有利益到你們,這是取

決於你們的一個感受。

謝謝你們真的幫助了我,謝

謝。最後我也祝福,祈願化育

道場能夠愈來愈興盛,所有的

法友、弟子們能夠修持圓滿順

利,也謝謝這一次化育的義

工,法師們!謝謝。

妙融師:謝謝仁波切,我們現

在請化育道場的善戒師,還有

我們護法居士代表們,首先向

仁波切獻上供養,真的非常感

謝仁波切遠道而來,這麼辛

▲蓮師法會圓滿結束,法師與法友們一邊獻上聲空不二的道歌,暨顯空不二的舞蹈,一邊一排排的起來向仁

波切獻上供養。

法會圓滿‧

獻供

Page 64: 2011 夏季 善報

詠給‧明就仁波切 開示

馴服心中的瘋猴子帶你到淨土:「彌陀天法」閉關法會教授‧系列之二

「止的禪修」,是一切修持的基礎、根源,同時也是一種殊勝的修持方法。

62

教授:詠給‧明就仁波切

時間:2004年8月28日

地點:台北化育道場

中譯:妙融法師

 首先皈依、發心。

 彌陀淨土的修持可說是融攝

三乘(小乘、大乘、金剛乘)

的修持,昨天提到佛陀所宣說

的八萬四千法門都能總歸為一

個讓眾生去修持的解脫之法,

我們必須以其中的精華來修

持,因為人一生當中不可能把

八萬四千法門全部唸完,今生

是做不到的。所謂的口訣,即

是將修持總歸融攝為一種精

華。無量光佛的修持及淨土的

法門,可說是一切法門口訣的

總攝與精華,這裡面即包括三

乘的修持,若能盡力修持,最

好的此生可成就佛道,再不然

在中陰能成就佛道,最下者也

能在來生成就佛道。以上是這

個修持的簡略介紹,接下來我

們就要進入正行的修持了。

 一切修持的基礎是很重要

的,首先要講解一切修持的基

礎,也就是禪修。

 修持時是我們的「心」在修

持,必須將心調伏成適合修持

並保持自在,就像練太極拳一

樣,一開始完全不懂只是跟著

老師比劃動作,時而緊繃、時

而鬆懈,但漸漸熟悉後,練習

的力量、功德自然生起。當身

體可以自然產生能量,力量生

起時功德也會生起,於是過去

原有的疾病可能痊癒,之後也

不會再得到新的疾病。我們的

壽命可能從此變得比較長,身

體也會很健康,不會有皺紋,

看起來比較年輕,多好啊!

 若是這樣的話,我們就不用

吃太多藥了。為什麼不需要吃

藥呢?因為身體可以自然擁有

能量和力量。如果身體不能產

生力量、發揮它的功德,我們

就會有很多的病痛。生病之後

必須吃很多藥,但這裡說的藥

也不是那種自然、天然的草

藥;尤其是得重病之後,恐怕

連天然的草藥也不能幫助我

們,我們可能必須開刀,並且

要吃劑量很重的化學藥品。可

是當我們吃這些化學藥品時,

假設它可以治療心臟,卻有可

能傷害了肝臟或腸胃,當我們

要去治療腸胃時,那個藥可能

又會影響到血液……。甚至

有些人在開刀後也沒有把病治

好,結果只是帶來更多其他的

疾病、或是變得很虛弱,然後

很多的問題都會發生。

 我們的心也是一樣,心同樣

具備了功德和力量。如果我們

能讓心本身的功德、能量或力

量生起,當它開展時,就不會

生起各種煩惱、障礙及痛苦。

我們的心就像是國王一樣,當

內心獲得平靜時,自然而然我

們也會覺得非常平靜、寧靜。

 到底要怎麼做,才能讓心的

自性功德和能量增長呢?答案

是必須透過修持。所以,只有

修持可以讓我們獲得真正的平

靜與寧靜,並擁有真正清淨、

究竟的喜樂,也就是開展自性

的如來藏。我們常問:「佛在

哪裡呢?」其實佛就在我們的

心中,而一切的佛法僧及勝義

諦也都在心中。雖然大家都知

道,但我們仍然在輪迴,仍然

受著痛苦跟各種迷惑所牽引,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我們沒有

修持自己的心。如果知道什麼

是心的修持,就好像懂得如何

去好好打太極拳一樣。

正行

Page 65: 2011 夏季 善報

63

會非常高興,心中可能生起一

種貪念,甚至連我慢也會出

現。相反的如果有一天聽到人

家說:「你這個人真是不好!

就是壞人,還是個大胖子,長

得又醜!」我們的心就會開始

不高興。事實上,這只是一個

觀念問題,現在大家似乎都覺

得瘦才好,胖是不好的;但在

過去,甚至在西藏,以前大家

反而覺得胖才是最好的。

 總歸來說,我們的心看似不

能做主,總是受到外境的牽

引,被外境所影響。但事實

上,喜樂與寧靜就在我們心

中,只是目前沒辦法讓它真

正展現出來。不管是什麼時

候,我們的心總是不斷去抓住

對境,並跟著每個對境走。其

實對境是持續轉變的,它並非

固定,所以我們的心會因此產

生很多失望,而貪瞋痴的煩惱

也不斷生起。當我們獨自一人

時會覺得恐懼,甚至到什麼都

不能做的地步,所以有時我們

會把自己寄託在男性或女性朋

友身上,有時則是寄託在親人

身上,甚至有些人會將自己捆

縛在金錢上。總之,不論何時

我們都喜歡去找一個事情來綁

著、捆縛著自己,可是這些用

來捆縛自己的對境,其實是無

常、一直在改變的。

 真正的喜樂與寧靜並不會改

變,它是堅固的。如果心中能

夠生起真正的寧靜和喜樂,一

切煩惱痛苦也不會再出現,或

 例如練習各種運動時,帶兩

個大鐵圈,讓身體的每個肌肉

都變得非常結實,然後我們會

覺得自己的力量很大。剛開始

運動時,我們可能先拿起兩個

小鐵圈來鍛練,從第一下、第

下二、接著到第三或第四下時

會感到越來越困難,甚至最後

到第七下可能根本舉不起來

了,此時我們會感覺非常疲

倦、很累,但不要因此而放

棄。第二天還是要繼續做運

動,而第三天也一樣,於是在

很多天之後,我們可能自然就

能超越第七下的極限,說不定

還有可能舉到第十下呢!只要

日積月累有所堅持,我們很容

易就能舉到一百下,而且身體

也會變得非常強壯,都是肌

肉。修持也是一樣的,剛開始

我門可能不知道怎麼修、或是

找不到方法,但是堅持下去的

話,漸漸的我們自心的功德跟

它的力量就會自然生起。

 接著談到我們的心,它平常

是什麼模樣呢?平時我們的心

就像是瘋掉的猴子一樣,如果

把一隻瘋猴子帶到這裡來,想

想牠會做什麼?牠可能會沒事

找事做、到處惹麻煩。我們可

以想像,這隻瘋猴子來這裡的

話,一定會把我們整個壇城毀

掉,東西全丟到地上,並且把

所有花都砸了,甚至連各位的

墊子也會全部弄亂。這隻瘋猴

子肯定是到處跑來跑去,直到

牠累到不行為止。雖然瘋猴子

如此混亂,但事實上並沒有人

叫牠這麼做,沒有任何人命令

牠非做不可,然而牠還是會沒

事找事做了一大堆。

 其實,這隻猴子也可以好好

坐在一個墊子上,沒事的話就

睡睡覺,餓的時候還可以到佛

堂上拿一兩個水果吃,順便喝

一點甘露水,然後再回去好好

的休息,牠可以這樣做的。可

是現在這隻瘋猴子看起來一點

都不能做主,而我們的心也像

這樣跟隨著外境的色聲香味

觸,當我們看到很好的相就會

生起貪心,看到不好的相則會

生起瞋心,甚至在平時是什麼

心也不生,完全處在一種愚痴

的狀態中,要不然就是看到比

自己好的人馬上生起嫉妒心。

 接著再舉一個小小的例子,

當我們用眼睛去看別人的時

候,對方肯定也會回敬一個眼

神,於是我們會覺得很開心。

相反的如果對著某人笑,但這

個人卻沒有回應,甚至還看著

別的地方,則會讓我們感到難

過。為了表示友好所以對別人

笑,而對方也開心地予以回

應;如果因此覺得高興,這就

是一種貪心的表現,因為我們

喜歡這樣的一種境。另外,對

著別人笑卻得不到任何反應

時,則有可能是負面情緒的開

始,因為我們不喜歡這個境,

甚至開始生起瞋心。

 有時我們的耳朵聽到一些聲

音,例如有人對你說:「你真

好、真有學問、你真聰明,而

且又苗條…」等等,這時我們

心裡的瘋猴子造反了?

找回心靈自主權

Page 66: 2011 夏季 善報

64

四、身體、脊椎要正直、坐直

 最主要的一個姿勢是關係到

我們的脊椎,整個身體要正

直、坐直,但如果太用力讓自

己坐直,你可能會整個人翻到

後面去了。另外也不可以駝

背,因為駝著駝著就會睡著

了,我們要感覺自己的脊椎是

直的。

五、脖子要稍微往下收(下巴

微微向下)

 當身體坐直之後,我們的脖

子就要稍微向下,往下收一點

點就好,不要過度擠壓。此時

絕對不要張嘴抬起頭,很多西

方弟子都會這樣,他們太執著

了,總是提醒自己要寬闊、廣

大,於是頭就逐漸往上抬,嘴

巴打開,連眼睛也睜得大大

的,還有個大鼻子,這就是西

方人常見的問題。接著講東方

人的情況,我們大部分都閉著

嘴,下巴用力向下收,這也是

不可以的。至於西藏人則是喜

歡頭到處晃來晃去,以上三種

情況都必須避免。那最重要是

什麼呢?我們的頭部有一個重

量,直接利用頭部的重量自然

靠在脖子上,而且保持放鬆。

放鬆的話頭就可以稍微轉動,

太緊則會像機器人一樣無法動

彈,輕鬆擺放不論要左轉或右

轉都很自然。

六、嘴唇要微微張開

 雖然有些西方人張大嘴巴不

好,但也不必像東方人一樣緊

憋著嘴。禪修時嘴唇要微微張

開,上下兩排牙齒不要靠在一

起,此外嘴唇也不要互相碰

果我們的腳有病痛、比較不方

便盤腿的話,可以直接坐在椅

子上,但這時雙腿必須併攏且

自然垂放,就像彌勒菩薩的坐

姿一樣。剛開始不必過於努力

去把腿盤起來,結果反而讓腿

變得非常痛,這是不需要的,

因為腿太痛的話就沒辦法好好

修行了,所以不一定要勉強自

己雙盤,不過雙盤是可以慢慢

去練習的。

二、手要結禪定印(雙手疊放)

 一般來說是右手在上,左手

在下,但你也可以左手放上

面,或是左右手輪流交換擺

放。如果右手在上放久了感覺

很熱,就可以把左手換到上

面。雙手疊放自然擺在我們的

懷間腿上,兩手的大姆指可以

相碰觸,而碰不到也沒關係,

但不需要提起來。另一種方式

是兩手分別放在膝蓋上,手心

向下,有些人可能手比較長,

超過膝蓋碰到地上也是可以

的。

三、手臂跟身體之間要有一點

點距離、空隙

 我們的手臂跟身體之間要保

持一點點距離、空隙,但有些

人太胖了沒辦法做到也不必擔

心,最主要的就是要放鬆。另

外,有些人的肩膀可能會往右

或往左傾斜,練習過程中儘量

讓身體保持平衡端正比較好。

不過身體本來就有點歪的話,

可以不必硬要維持端正,可是

如果你原本並不是這樣,只是

因為禪修才會變成傾斜,那就

不可以了。

是影響到我們。因此,當心中

的寧靜和平靜生起時,勢必就

不會有痛苦,也不必總是靠著

外境來捆縛住自己。這種感覺

就好像吃藥一樣,如同前面所

提過的,我們常常為了治療某

一種病而吃藥,結果卻因為副

作用導致另外的病症。若是我

們將心捆縛在金錢上,就會產

生很多恐懼及懷疑,甚至還會

因此造作各種不善業。我們可

以說,自己最好的朋友和一切

的財富、資糧是什麼呢?就是

我們的心。我們根本不需要寄

託在別人所給予的救護上,也

不必對外界做任何事或對任何

人有所冀求,因為我們知道自

己就可以救護自己。如果我們

的心能夠真正成為自己的救

護,並成為自己的友伴,那我

們面對一切外境時就能自然順

遂,同時也可獲得一切外境的

財富了。

 到這裡,我們已經將修持的

道理和它的原因解釋完畢。

 可分為身體與心的安住。關

於「身體」安住的方法,若以

廣泛的說法來解釋,身體安住

的方法有七種,而簡略的說法

則有兩種。

 首先要講「廣泛的說法」,

這是七種身體的姿勢修持。

一、雙腳盤坐

 最好能維持金剛跏趺坐(腳

雙盤),再不然也要用菩薩的

坐姿(單盤),各位目前可能

都是單盤,這樣是可以的。如

正行要如何修持呢?

Page 67: 2011 夏季 善報

65

觸。接著是舌尖要稍微抵著上

顎,稍微碰到就好,如果有些

人舌頭較短碰不到也沒關係。

七、眼睛

 初學者可以閉上眼睛,但是

當我們的修持稍微有一點覺

受、有點進步時,禪修中最好

能睜開眼睛。禪修初期閉起眼

睛時,原則是輕鬆、輕輕地闔

上就好。至於睜開眼睛的禪

修,則有三種方式──1.眼睛

往下看。2.平行地往前看。

3.稍微向上看。

1.�往下看,視線朝下,但也不

要用力過度。經典中說,我

們的眼睛向下看時,餘光稍

微看到自己的鼻尖。這裡並

不是要你用眼睛緊盯住鼻尖

而變成鬥雞眼,太用力直視

就會變成這樣,那是不需

要的。只要讓眼睛的餘光稍

微看到鼻尖就可以了,如果

有些人鼻子比較短根本看不

到,那也沒關係,只要知道

這個概念即可。

2.�平行地往前看、直視前方。

3.�稍微向上看,不必雙眼完全

朝上,而是一點點向上就可

以。

 以上三種方式可以輪流換著

做,不過最重要的是保持視線

自然,不需要刻意去製造什麼

樣的看法。例如有些人一想到

不能閉著眼睛,就用力把眼睛

睜得圓圓的;其實可以閉著眼

睛,甚至眨眼也沒關係。

 到這裡身體的七種坐姿講完

了。

 我們常說氣可以分為六種,

──�視線自然下垂,  餘光看到自己的鼻尖

───嘴唇微微張開,舌頂上顎

─────下巴微微向下

────雙肩平衡

──身體、脊椎正直

雙腳盤坐

────

手結禪定印

───────────

手臂跟身體之間有點空隙

────

▲明就仁波切示範七支座法

Page 68: 2011 夏季 善報

66

 請大家全都閉上眼睛,放輕

鬆地坐一會兒,不是在修什

麼,只是放鬆的坐著……。

(眾人一起練習。)接著各位

再慢慢張開眼睛,一樣是放鬆

坐著,慢慢打開眼睛。

 感覺怎麼樣?覺得心很放鬆

嗎?還是有什麼其他的感覺

呢?剛才各位這樣坐著,跟平

常做禪修時,哪一個比較放鬆

呢?如果覺得剛才真的很放

鬆,請舉手。事實上這也是修

持的一種,我們可以說它是

「無修之修」。平時,我們可

能會想:「喔~我現在要開始

修行了!」然後坐著的時候還

會刻意提醒自己要放鬆,像這

樣未必能得到最好的修持,因

為真正的修持,是不需要刻意

去做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如

來藏是我們本自具足,佛所具

 現在利用幾分鐘一起練習身

體的姿勢。不要特別去想自己

在修什麼,不做任何要求,就

只是放鬆坐著。身體放鬆、心

也放鬆,隨心放鬆的比喻就好

像我們做了很多活動跟運動之

後,突然鬆懈下來一樣。在連

續的運動或活動結束後,整個

人放鬆地喘口氣,就像這樣

子。另一個放鬆身體的比喻,

則是費力地做了很多飯菜,最

後好不容易完成,而自己也把

飯菜吃光,肚子飽飽的,整個

人有一種滿足跟輕鬆的感覺。

總歸來說,就像是累到極點後

鬆了一口氣,不需要刻意去修

什麼,因此這裡我們說不要

修,只是自然的安住,放鬆坐

著,現在大家開始這樣做。

因為有這六種氣,就會生起六

種煩惱。如果我們非常熟悉身

體的七種坐姿,就等於把六種

氣全都綁住。當我們可以捆縛

六種氣時,即如同將六種煩惱

都制伏,此時我們的心比較能

維持寧靜,於是就容易修持。

像這樣把煩惱氣自然捆縛,我

們的四大也更容易平衡,於是

身體的疾病會減少,並且讓壽

命更增長。

 另外,一開始我們提過有一

種簡略的身體安住法則:

一、直,身體坐直。

二、放鬆。

 相較於前面的七種坐姿,如

果不知道該怎麼做的話,也可

以先從這兩種簡單的方法做

起。首先是身體坐直,然後放

鬆。不需要像機器人一樣繃

緊,就這麼鬆鬆的。

▲明就仁波切說:「佛陀所宣說的八萬四千法門都能總歸為一個讓眾生去修持的解脫之法,而我們必須以其

中的精華來修持。」

身心放鬆,自然的安住

Page 69: 2011 夏季 善報

67

能已經練習十次、十五次了。

 如果有個地方在滴水,而我

們在下面擺個容器來盛接,像

這樣一滴滴的往下流,最後會

變成什麼樣呢?容器最後會裝

滿。雖然水只是一小滴、一小

滴地流,可是因為它不間斷,

所以最後也能將容器盛滿,修

行也一樣的。

 走路時可以練習禪修,說話

時也可以。我們在任何時候,

甚至吃飯時也可以這樣子修

持。還有唸經時,例如很放鬆

的邊唸經邊開車,開車時心如

果能夠自然地放鬆,這樣就不

容易發生車禍,事故也會減

少。當我們真正放鬆時,心才

能變得更寬廣,眼界也會越寬

闊。相反的如果我們的心無法

放鬆,開車時我們可能會想

說:「我要超車!我往這邊走

會比較近,還要往那邊走,還

要怎樣怎樣…。」結果更容易

撞到車、發生車禍,因為我們

的心變得很小、很狹隘。當心

狹小時,就會因為一點什麼事

不如意,馬上覺得很痛苦。例

如開車時被人家超車了,我們

就很生氣地說:「咦、你看這

個人怎麼這樣超車!?本來是我

們先的耶!」於是馬上感覺很

不快樂。這種情況有可能讓我

們在不該停車的時候停,或在

不該轉彎的時候轉彎,結果更

慢到達目的地。

 總而言之,我希望各位都能

像這樣短時間、多次數地去修

持。

(系列之二)

力地說:「我就是要禪修,我

要修持!」然後呢,他會特別

找一個所緣境去安住,其實這

是不需要的。總之就是沒有什

麼要修的,無修就是我們的第

一課。

 前面我們說到「無修」以及

「不散亂」就是修持。但所謂

的不散跟無修,到底要如何去

做呢?其實就是自然、非常自

然的坐著,放鬆就是了。

 再做個比喻,例如各位平常

很忙的時候,有時一下子要做

很多工作,或是東奔西跑。最

後當我們把所有事情都做完,

終於可以坐下來喘一口氣,就

像這樣非常放鬆地休息一下。

這不是很容易嗎?

 我們在睡覺時可以修持,甚

至在喝水的時候也可以修持。

首先要把杯蓋轉開,放在桌

上,然後喝水,最後再把蓋子

拿回來,可是這樣很麻煩,還

要有這麼多動作。但是禪修就

簡單多了,什麼都不必做,只

是放鬆地坐著。對一個剛開始

練習禪修的人來說,時間並不

需要很長,只要一點點,例如

一兩秒、三秒,如果能夠維持

一分鐘就很好了,而有半分鐘

也不錯。我們不需要堅持一定

要持續很長的時間,短短的時

間就可以。雖然時間很短,但

是要配合多次數的練習。例如

花個五分鐘來做練習,在這五

分鐘內我們可以進行非常短而

多次的練習,或許五分鐘就可

備的體性,也就是我們所具備

的體性,並不需要去另外製

造。那我們到底該怎麼做呢?

其實只要讓心放鬆安住,不去

作意出任何想法,就是鬆鬆地

待著,不用去想說自己要修

行,我要放鬆,一定要平靜,

一定要怎樣,也不必想說我要

去觀想一個本尊、一定要去觀

想個什麼東西才行。

 事實上修持的方法有很多,

而我們現在所講的方法是

「止」,即為「止的禪修」。

這可說是一切修持的基礎、一

切修持的根源,同時也可說是

一切基本修持中最殊勝的。現

在我們知道這個方法如此容

易,一點都不難,為什麼呢?

因為我們什麼都不用做,什麼

都不用去製造。不必像在觀想

生起次第時,必須去回想圖像

的顏色、形狀、手印等等。再

強調一次,當我們在做禪修

時,並不需要這些額外的觀

想,而且也不必特別去想:

「唉呀~眾生真可憐啊!」結

果想著想著突然發現自己生

起了瞋心,於是又趕快告訴

自己:「唉呀,眾生是可憐

啊!」不需要這樣的。

 當我們在禪修、修止的時

候,不需要去做這些思維、想

法,因為像這樣的發心,應該

是在禪修之前就先想好一遍:

「為了一切的眾生,所以我要

禪修。」想完後,開始進入真

正的禪修就不必再想了。禪修

時沒有任何的想法,知道嗎?

 我們在修持時可能會非常努

無修與不散亂

Page 70: 2011 夏季 善報

68

1.比喻一切在自己手上,自己要做決定。 2.西曆5月4日 3.即馬爾巴、密勒日巴、岡波巴三位祖師的上師相應法

大司徒仁波切致大眾信函

諸位深法淨誓有緣眾:

西元2011年6月9日,詠給.明就仁波切的總

管喇嘛蘇多專程前來見我,同時帶來了明就仁波

切的親筆信函。根據仁波切信中所言,以及喇嘛

蘇多的口述面陳,詠給.明就仁波切已如過去瑜

伽祖師們的事蹟一般,隻身浪跡四方,進入數年

居無定所的閉關修行。

對於仁波切矢志效法過去聖者行誼的作為,為

令不生外內各種障礙,仁波切的清淨心願能如理

成辦,我本人向十方諸佛菩薩祈請祝禱,並請託

守誓護法海會眾予以護佑。

所有相關各中心與寺院的弟子們,除了繼續負

起各自實修正法的責任,也要完善無誤地護持教

法根本。如上所願,為使仁波切為教法和眾生而

行持的甚深瑜伽修持無有障礙,應作以下佛事:

奉誦《大藏經》一遍、《度母儀軌》十萬遍、

馬密達上師相應法3、〈七支祈請文〉億遍、百

字明咒億遍、祖庭寺院進行護法修持與十萬薈

供。另外,最重要的是:大家應盡己所能去修持

偉大的法行。

西元2011年6月24日

廣定大司徒書於祖寺八蚌智慧林。願具義。

(釋妙融恭譯於西元2011年6月25日)

明就仁波切致弟子書

印度、尼泊爾、西藏等地的寺院僧團和家人:

從小,我就對浪跡四方、居無定所的閉關修行

十分嚮往。在大恩的具德根本上師尊前,我獲得

了大海般深廣的口訣,雖然也裝模作樣地好像做

了閉關的修持,但這中間卻因為懈怠散亂,蹉跎

了時光,在放逸中虛耗了人生。

就像將牛鼻繩套在自己頭上的比喻1一般,依

於過去上師們的教誨,以及自己內心深處的渴

望,使得閉關的時機已然成熟。

人生猶如水泡,毫無意義,此生展現的一切作

為,有如海中浪濤無有止盡。無論如何,唯一能

寄望的就只有正法,能夠利益眾生的,也唯有正

法。對這一切世間的顯現,我不禁感到悲傷。再

加上對傳承與口訣教導的純然信心,以及一念利

他的心,這許許多多的因緣一再敦促著我。

如今,我將去斬斷捆縛著自身的繩索,不知身

處何方、居無定所地浪跡於山林間。雖然不能比

美過去祖師的行誼,也願向祖師們的典範看齊,

有如鏡中影像一般帶著信心去模仿,用幾年時

光,僅只是結下善緣地去效法祖師們的行持。請

大家見諒。

於此同時,很重要的是:就如我過去常說的,

要努力聞、思、修,要在心意和合、戒律清淨的

基礎上,聞思和學習經典、佛事儀軌,以及學問

知識等等。

最重要的是:不要向外散逸,要向內匯歸到自

心,讓心調柔寂靜,並以此利益佛教與眾生。

大家一點都不用掛念我,幾年之後,我們會再

相見,一如以往,師徒相聚一堂,享用著法的饗

宴。

在這一天來臨之前,我會為大家不斷向三寶祈

請並且祈願。

明就多傑書於西元2011年,藏曆4月3日2

(釋妙融恭譯於西元2011年6月25日)

千山獨行

Page 71: 2011 夏季 善報

69

不儘如此,仁波切還特別傳授了詠給大伏藏法

深教中,以多傑卓祿(憤怒蓮師)三根本修持儀

軌為主的種種灌頂。

就在圓滿傳授了所有令弟子成熟解脫的口訣之

後,仁波切便前往印度,到達聖地中土摩竭陀的

大佛塔近郊德噶空行寺(菩提迦耶德噶寺),為

年幼的小喇嘛學生們,教導了數日慈悲的禪修次

第,之後仁波切嚴謹地修持了〈度母擊退法〉且

從此每日進行閉門修座至隔日中午,方才開啟房

門。

下午時段,仁波切則前往金剛座的正覺大塔繞

塔,並且至塔內大菩提佛陀聖像前獻上無數供

缽。尤其在仁波切離寺閉關的前一日,更是向佛

陀獻上許多供缽,且特別去查看了寺院東門的鐵

鎖,並要求留一副鑰匙在身上。

到了傍晚,一如往常,仁波切再度進行至隔日

正午十二點的閉門修座。但是第二天正午時間已

過,卻仍未見仁波切開啟房門,於是喇嘛蘇多便

自行打開仁波切的房門進入寮房,只見仁波切的

禪床上,放著一條哈達,哈達之上又放著一封兩

頁的親筆信函。就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不知何

時,仁波切已然離開了寺院。

很快地,寺院趕緊聯繫法王噶瑪巴以及大司徒

仁波切,並向二位報告了整個過程與情況,法王

以及大司徒仁波切皆表示非常歡喜,並且回覆指

示道:為了讓仁波切的修行過程沒有障礙,要盡

力修持部分法事,尤其要如仁波切所說,弟子們

應以不變的敬信感戴之情,盡力實修正法,不用

過度擔心。

按照指示,我們已在海內外的德噶寺,以及八

蚌寺、色達喇榮寺,和堪布阿秋的雅千寺等等道

場,完成了上師們所交代的修法佛事。最後,由

於除障修法很重要,所以希望弟子們能繼續盡力

修持除障法事,除此之外,請勿擔憂。

德噶寺敬書

(妙融翻譯於西元2011年6月26日)

(轉載自亞洲德噶網站)

德噶寺通知信函

致最上怙主 明就仁波切全球東西方各地具信弟

子:

我們無上的導師,最上怙主 詠給仁增.明就

多傑仁波切,在遁世臨行前留下了一封親筆信

函,除此之外,我們也要在此附帶向各位做一些

說明。

有關具德淨妙上師心中如何憶持著噶舉祖師的

行傳事蹟,以及之所以示現以雲霧為衣、山河為

家、修持苦行、拋卻世間紛擾、專志一心向法的

甚深行誼,乃至需要浪跡四方、居無定所的原

因,仁波切皆明確書於親筆信函中。

在此,我們僅簡要地向各位法友說明,仁波切

閉關臨行前的一些情況。

今年(西元2011年)5月,仁波切專程回到尼

泊爾的德噶光明寺,以五天的時間,為寺院的大

眾教導了大手印禪修次第甚深指引,同時,也針

對寺院的一些堪布與喇嘛們,用經驗直接傳授的

方式,教導了〈大圓滿椎擊三要〉。

2011年6月初中午,印度德噶寺,

明就仁波切的侍者,總管喇嘛蘇多發現,

已向大眾宣告閉關的仁波切不見了,

什麼都沒帶,只留下一封信…

攝影/班瑪歐色多傑

Page 72: 2011 夏季 善報

確戒仁波切 開示

金剛亥母的傳承「金剛亥母」系列教授

認識傳承很重要,知道傳承是清淨、無垢的,再帶著虔誠的信心祈請,

就能得到真正的加持,快速得到成就。

70

一般大眾開示金剛乘教法。以

上是佛陀因為因札菩提國王,

而開始弘轉金剛乘教法的因緣

簡介。

西方鄔金淨土成為密法弘揚

的根據地,而此處同時也是金

剛亥母的聖地(金剛亥母本尊

一個主要的聖地就在此境內的

一座山上)。金剛亥母外相雖

然示現為金剛亥母本尊的相,

但祂的本質就是法身金剛總

持;金剛亥母的口訣教授,都

是由金剛手菩薩所集結整理出

來的。之後,薩惹哈大師將此

法傳給龍樹菩薩;有一說龍樹

菩薩的究竟上師就是薩惹哈大

師,我們可以從龍樹菩薩別解

脫戒的傳承中看到,他的比丘

戒戒師就是薩惹哈。再以不共

的密乘法教而言,龍樹的根本

上師也是薩惹哈。

後來龍樹菩薩將此法脈傳給

了大成就者魯悉巴,而之後的

傳承依序為──大成就者雜仁

達惹、黑足大師、夏瓦日大

師、帝洛巴大師……。

帝洛巴跟隨了四個教派,也

金剛手菩薩,祂是八大菩薩之

一。佛陀當年說法時,聽眾當

中可能同時有下、中、上不同

根器的弟子,因此,其實佛陀

在初轉法輪時就有開示密法,

當時少數的上根弟子,都是自

己內修,別人是看不出來的。

當時在印度西方的鄔金淨

土,也就是現今的巴基斯坦地

區,有一位名叫因札菩提的國

王。這位國王很仰慕佛陀,因

此前去拜見並請示佛陀說:

「我是一個國王,國務繁忙,

眾多子民需要我的照顧。佛陀

可否告訴我,如何不捨棄現有

的生活條件,同時又能修持佛

法呢?」佛陀觀察到弘揚密法

的因緣已經成熟,以前只針對

少數人講說的密法,現在由於

因札菩提國王請法的因緣,金

剛乘法輪開始正式廣傳開來。

這是佛陀首次公開講述密法,

他示現為密集金剛來講說。

在密集金剛續典當中記載,

佛陀開示在一定的享受生活

中,將各種受用──色、聲、

香、味、觸轉變成修持的方

法;佛陀並象徵性地化現為色

金剛女、聲金剛女、香金剛

女、味金剛女和觸金剛女來為

時間:2009年8月5日

地點:台北化育道場

藏譯中:堪布丹傑

這次結夏安居主要修持的本

尊就是「金剛亥母」,我們稱

它為日修的相應法。「日修」

指的是每天都要做的修持,雖

然是薄薄的一本簡軌,但是這

本簡軌已完整涵攝金剛亥母

外、內、密的修持,所以它的

意義是非常深刻的。在「金剛

乘」或者「密乘」當中有提到

三根本──「加持的根本是上

師、成就的根本是本尊、事業

的根本是護法」。所以當我們

提到「加持的根本是上師」時,

傳承的次第就顯得非常重要。

佛陀當年在印度曾經三次轉

法輪(說法),第一次轉四諦

法輪,第二次轉無相法輪,第

三次轉善能分別法輪。第一次

說法時,主要是針對一般根器

的大眾,同時,也對少數上根

器的弟子開示了密咒金剛乘的

教法。金剛乘法教的結集者是

密法

的緣起

金剛亥母法

的遠傳承

Page 73: 2011 夏季 善報

71

帝洛巴祖師就住在鄔金淨土中

一個名為「索瑪布汀」的寺院

裡,他在這座寺院待了十二年

之久,同時也在一家妓院裡當

僕人。十二年當中他白天的工

作是搗芝麻,而晚上則是服侍

妓院裡的女生。他在自己的腳

上綁鐵鍊,最後修持有成得到

證悟。

當帝洛巴證悟之後,很多人

看到他展現出不同的相貌,有

時是一位周圍繞著八個沙彌的

比丘,有時則仍舊是那個搗芝

麻的人。妓院裡的朋友聽到帝

洛巴是一位成就者時都不相

信,於是跑去問他,此時帝洛

巴突然飛到天空中,這些妓院

的朋友才真正生起恭敬心和虔

敬心,並且向他懺悔說:「哎

呀!以前我們把你當成僕人來

使喚,真是很不應該的事。」

帝洛巴大師向其中一位妓女

說:「妳不用懺悔,因為現在

妳也可以跟我一樣證得大手

印!」接著,帝洛巴大師唱了

一首道歌:

如同精華芝麻油,

出於芝麻愚者知,

然因不明緣起法,

不得提取油精華;

俱生原有之本智,

雖存眾生心續中,

上師未示不能知,

如油雖具不得現。

如搗芝麻現糠秕,

精華麻油得出生;

依師教示真如義,

悟法無別體性一。

嗟呼!長時相伴難測義,

腳戴鐵鏈苦修十二年,之後究

竟證悟,親見和金剛總持無二

的金剛亥母時,近傳承就此建

立,所以〈金剛總持祈請文〉

提到:「金剛總持帝洛那洛

巴……」,即是近傳承的說

法。不瞭解的人,會疑惑怎麼

沒有提到龍樹菩薩呢?因此我

們必須知道,金剛亥母的遠傳

承是從龍樹菩薩傳下,而近傳

承則是帝洛巴親見金剛亥母所

傳下的。

密咒金剛乘或整體藏傳佛教

都很重視傳承,法脈源流清不

清楚很重要。如以上兩種傳承

即是清淨的傳承,因兩者的法

脈源流都很清楚。同時,我們

還從中看到一個重點,那就是

遠傳承非常重要,不然很多人

會說見到某某本尊,然後也自

稱得到了近傳承。然而,這並

不是清淨的傳承,清淨的傳承

要像帝洛巴大師一樣,他有近

傳承,但同時也具備遠傳承。

帝洛巴能得到證悟,最主要

的法門就是金剛亥母的修持。

就是在四個地方──東、南、

西、北的不同上師。這四個傳

承當中,有一位上師的傳承是

來自「龍樹菩薩」,另一個傳

承來自大成就者「札亞巴」,

還有一位大成就者是「拉瓦

巴」,而最後則是源自一位名

為「蘇卡悉地」的空行母。這

四位傳承上師所傳的就是那洛

六法,那洛六法除了「中陰」、

「破瓦法」兩個分支,主要有四

個根本法──拙火、幻身、光

明跟睡夢瑜伽。帝洛巴透過這

四位上師得到了殊勝的四個法

門,然後都總集到他身上。

帝洛巴

近的傳承是從金剛總持,直

接傳予帝洛巴大師。帝洛巴曾

說:「我,帝洛巴,沒有人

間的上師,我的上師就是遍

知!」這裡的遍知就是指金

剛總持佛。我們看到帝洛巴

大師首先具備了遠傳承,他

金剛亥母法

的近傳承

Page 74: 2011 夏季 善報

72

成就。

那洛巴後來,帝洛巴大師將金剛亥

母的教法完整傳予大班智達那

洛巴。那洛巴大師,是當時印

度那瀾陀佛學院五百位大班智

達中最殊勝的一位,負責守護

北門。那時每個人都說,全印

度沒有比那洛巴大師還要有智

慧、更具備學識的人了。

有天一大清早,那洛巴大師

在那瀾陀佛學院的房間裡讀

經,陽光從窗戶照到他的位子

時,突然有一道影子蓋在經文

上。他抬頭一看,是一個長得

非常醜陋、滿臉都是皺紋,拿

著枴杖、披著頭髮的老太婆站

在他面前。這個老太婆問那洛

巴說:「你是很瞭解文字的

意思呢?還是很瞭解文字背

後的含意呢?」那洛巴大師

說:「喔!我很瞭解文字的意

思。」老婆婆聽完手足舞蹈地

跳了起來,當時那洛巴大師心

想:「我說自己懂文字的意

思,她就高興成這樣,如果我

跟她說『我還懂其中所包含的

意義』,她一定會更開心!」

於是那洛巴接著又說:「其實

我也很懂裡面的含意!」沒想

到他這麼一說,老太婆竟然開

始哭得滿地打滾,然後抓著她

自己的頭髮又哭又叫。

那洛巴疑惑地問道:「為什

麼我說懂文字意思時妳那麼開

心,而我說還懂得裡面的含意

時,妳卻哭成這樣?」此時老

太婆說:「當你說很懂這個文

字、詞義的時候,這是真的,

請文時,可能會有一個疑惑:

「怎麼帝洛巴之前就是金剛總

持呢?這中間怎麼都沒有其他

人啊?」原因就是剛剛講的這

一段故事。所以,這是一個近

的傳承,在第一世大寶法王之

前是岡波巴,岡波巴之前為密

勒日巴,密勒日巴之前是馬爾

巴,馬爾巴之前是那洛巴,那

洛巴之前是帝洛巴,帝洛巴直

接親見了金剛總持,所以,帝

洛巴之前就是金剛總持。

因此,來自帝洛巴祖師有兩

個傳承,一個是遠的、一個是

近的。近的傳承就是他直接親

見金剛總持所傳下來,而遠的

傳承,則是跟隨四位最主要的

傳承祖師所得到的四個根本

法。要修密乘的法就得提到

「加持的根本是上師」,所以

我們要對整個師承有清楚的認

識。我們常說一個東西或產品

的質量好不好,在於製作工廠

的優不優。如果工廠的製作過

程不太好的話,那生產出來的

商品可能也不會是一個多好的

東西。所以,整個噶舉派如果

有生產線、製作流程的話,當

你往回看會看到帝洛巴還有金

剛總持。因此,你可以放心的

說,噶舉派的產品跟它的工廠

是非常好的!但是你自己用不

用這個產品,有沒有好好的來

使用,這就看你自己了。認識

師承是很重要的,瞭解師承與

傳承是清淨、無垢的之後,再

帶著虔誠的信心祈請,這時我

們就能得到真正的加持,而且

也能幫助我們快速得到真正的

當下了知甚奇哉!

唱完他接著說:「雖然芝麻

裡含有油的精髓,但是你不去

搗它的話,油是無法出現的。

一般人可能看到我在做一件普

通的搗芝麻工作,但一個真正

懂得的人會知道,這就是我五

道十地修學的過程。」

同樣的,一切眾生都具有如

來藏、成佛的精髓,但是你不

透過修持的次第、證悟的次第

去開展的話,就無法顯露。當

他說完這一段話,除了最重要

的那位妓女證得智慧瑜伽女的

果位外,周圍所有的人也都得

到了證悟。

這件事在當時造成轟動,甚

至連國王都聽到了。當地的國

王來這裡想看看是怎麼一回

事,故事中曾記載,當國王還

有周圍的眷屬到達時,看到帝

洛巴祖師和那位名為札姬瑪的

妓女同時飛到天上,這樣殊

勝的景象,使他們也得到證

悟」。帝洛巴大師得到證悟

時,親見了「金剛總持」。事

實上,「金剛總持」的本質就

是「金剛亥母」,這也是為什

麼噶舉派叫做「近的傳承」,

指的就是帝洛巴大師直接親眼

見到金剛總持,而將這個傳承

傳遞下來。

因能直接親見金剛總持的殊

勝,傳下了三種叫做「耳傳珍

寶」的傳承,所以在唸誦〈金

剛總持祈請文〉時,我們會從

金剛總持、帝洛巴、那洛巴這

樣唸下來。很多人在讀這段祈

Page 75: 2011 夏季 善報

73

還有像是大惡人的時候,所以

那洛巴一直沒辦法完全生起確

信。最後,帝洛巴大師看著那

洛巴說:「唉~不論我怎麼

教、怎麼指引,你都不懂!」

於是帝洛巴拿著他的一隻破

鞋,朝那洛巴的頭上一打,就

這麼把他打昏了。當那洛巴醒

來後即證悟到大手印的自性,

這時才得到真正的成就。

雖然那洛巴經歷一番曲折才

得到成就,但他證悟的過程,

其實從金剛亥母化身成老太婆

時就開始了。經由老太婆的提

點,他才能找到上師得到口

訣,進而獲得最後的證悟。那

洛巴大師得到成就之後,就前

往印度北方一個叫做「普拉哈

里」的地方,直到他圓寂前都

住在那裡。

馬爾巴「噶舉派」是藏傳佛教的一

個支派,從馬爾巴大師開始,

才有「噶舉」的名稱。

馬爾巴大師是藏地的一位大

譯師,同時也是大成就者。他

曾經到印度三次,總共住了

二十一年之多。在印度這段期

間,他所依止的善知識和上師

簡略來說有十三位,其中特別

的具恩上師是大班智達那洛巴

大師。我們看到馬爾巴的傳記

中記載,他曾經前後跟隨那洛

巴大師有十六年又七個月之

久,廣學四部密續以及耳傳的

密法。四部密續(簡稱四續)

是指事部、行部、瑜伽部、無

上瑜伽部。其中「無上瑜伽

部」主要有四位本尊──喜金

心要找到上師,而且沒有請假

就直接離開那瀾陀寺。從位在

印度中部的寺院出發後,那洛

巴往東方芒噶里(接近現在的

加爾各答地區)的方向走去。

在尋找上師的過程中,他經

歷了十二種大的苦行,還有

十二種小的苦行,總共二十四

種苦行。從那洛巴大師的傳記

中,可看到他如何依止帝洛巴

祖師,我們簡直不敢相信,竟

然有人會經歷這麼多的苦行!

然而,那洛巴之所以必須面對

眾多磨難,是因為他還沒對上

師真正生起全然的信心。帝洛

巴大師有時示現成大瑜伽者,

有時看起來卻像個瘋子,甚至

因為你是大班智達,你說了實

話。但是當你說也瞭解文字背

後的義理時,那是騙人的!因

為你還沒有得到成就。」聽完

那洛巴大師一時傻了,於是問

說:「那麼誰能幫我真正得到

成就呢?」這時老太婆說:

「你應該往東方去找一位名為

帝洛巴的大師,他能夠幫助你

證得究竟的成就!」

其實這個老太婆就是金剛亥

母,只是當時那洛巴大師還沒

有成就法或本尊法,只懂得文

字的表面意思,所以他能看到

的就僅是一個平凡的老太婆而

已。等那洛巴大師回頭看時,

老太婆已經消失了。當下他決

▲金剛亥母外相示現為金剛亥母本尊的相,但本質就是法身金剛總持。

Page 76: 2011 夏季 善報

74

婦女手持鉞刀剖開自己的胸

腔,結果從其中展現出殊勝耀

眼的金剛亥母壇城。馬爾巴親

見此景,當下得到了近傳承;

而之前從遠傳承得到金剛亥母

四種灌頂的加持,也在此時,

真正從這位金剛亥母化身的婦

女身上得到了圓滿。

馬爾巴同樣身具遠、近兩種

傳承。遠的傳承,是從帝洛

巴、那洛巴傳下;近的傳承,

則是直接從金剛亥母而得。馬

爾巴在他的一首道歌中說:

「我從俱生母的心間,

親見到了阿輸迦咒的壇城,

如同鏡中影像一般,

竟是如此清晰、殊勝!」

「金剛亥母」法門,以及「圓

滿次第」的「那洛六法」。

那洛巴把一切續典口訣,尤

其是特殊的俱生母法門傳給大

譯師馬爾巴。當時那洛巴大師

傳了生起次第的俱生母,同時

也傳予圓滿次第的心氣無二

法,即那洛六法的口訣。那洛

巴大師讚歎說:「馬爾巴啊,

你就是我在藏地的代表。」並

囑咐馬爾巴:「七日後,冬日

即過。屆時的初十之日,你要

前往梭薩林墳場(現在也稱為

「哈哈郭貝墳場」), 你將親

見到金剛亥母。」

馬爾巴之後來到墳場,並祈

請金剛亥母。當時他見到一名

剛、密集金剛、瑪哈瑪雅大幻

化網和勝樂金剛,而耳傳密續

的特殊本尊則是「金剛瑜伽

女」或稱為「金剛亥母」。

對馬爾巴大師來說,「金剛

亥母」是特別的耳傳本尊,因

為他的上師那洛巴曾說:「一

般的四續乃至無上續的本尊,

就連一般的密乘行者也可以得

到;但是金剛亥母的本尊,是

我特別給你口傳,這是一個特

殊的耳傳殊勝法門。」馬爾巴

除了學到密續之外,還修習

了噶舉派殊勝不共的法門──

「大手印的禪法」。真正或究

竟的大手印內涵可說就是「樂

空不二」,為了要證知「樂空

不二」,假如沒有具備無上瑜

伽及大手印的修持,是無法修

持的。所以,對一位噶舉耳傳

的行者來說,如果要修持密續

的大手印禪法,就一定要配合

「生起次第」跟「圓滿次第」

才行。

在進入「圓滿次第」之前,

首先要具備「生起次第」,生

起次第要觀修的本尊是「金

剛亥母」,圓滿次第指的則

是「那洛六法」。那洛六法

最主要的修法是「拙火」,

「拙火」的本質就是「般若

佛母」。所以,生起次第的本

尊是「金剛亥母」,而圓滿次

第則是六法當中的「拙火」,

即為「般若佛母」。「金剛亥

母」跟「般若佛母」之間的關

聯非常緊密!馬爾巴跟隨那洛

巴大師的十幾年當中,他最主

要學習的就是「生起次第」的

▲圖為噶舉傳承皈依境,正中央為金剛總持,前方為本尊金剛亥母。

Page 77: 2011 夏季 善報

75

跟隨第十六世大寶法王,得到

了金剛亥母的灌頂。之後進入

閉關中心,跟隨殊勝的閉關老

師──達桑仁波切再次完整得

到金剛亥母的灌頂、口傳和教

授。然而這並不代表我就具有

特殊的能力,能夠馬上給予各

位什麼力量,不是的。只是我

想藉由以上的說明,讓各位瞭

解傳承的殊勝和法脈的正確性

。我自己對此傳承具備了極大

的信心,同時也具有清淨的三

昧耶戒。在此基礎之上給予灌

頂,我相信能帶給各位利益。

當然,我沒有任何近傳承,但

是我想具有清淨的遠傳承,也

就足夠了。

第十七世噶瑪巴雖然,每個人可能都有各自

的根本上師,但是從整個噶舉

傳承來說,第十七世大寶法王

鄔金欽列多傑,就是我們每個

人最主要的一位上師,而他同

時也就是金剛亥母。可以說,

和我們直接建立起法緣的上

師,就是第十七世大寶法王。

過去的歷代祖師,他們都是

幾百年前的故人,但是真正能

讓我們直接接觸、看到、感受

到的,就是現在的第十七世大

寶法王。當我們在修持密乘的

法門時,尤其是無上瑜伽法,

隨時都要祈請歷代祖師的加

持,我們從金剛總持、帝洛

巴、那洛巴……一脈祈請下

來;因此,對於傳承的瞭解,

是非常重要的!

整理:賴純美

到拙火的成就,是不會餓也不

會冷的。

拙火雖然是圓滿次第的法,

但還是要依靠生起次第,而生

起次第依靠的本尊為俱生母,

也就是金剛亥母。因此我們可

以說,密勒日巴尊者能在一生

當中成就,整個修持的基礎,

正是生起次第的俱生母──金

剛亥母。我們常常提到「那洛

六法」,其中「六法」這個名

詞,就是從密勒日巴尊者開始

的,因為在這之前有各種不同

的法,是他將這六個匯集在一

起並命名為「那洛六法」。

岡波巴密勒日巴尊者傳法給岡波巴

時曾問他:「你這位噶當派的

大師,有接受過灌頂嗎?就算

你接受過一些噶當派的灌頂,

還是必須接受我這個殊勝不共

的灌頂。」說完便賜予金剛亥

母的灌頂,也就是傳授了生起

次第的俱生母法和圓滿次第的

那洛六法。之後,岡波巴大師

將此法傳給了第一世大寶法王

杜松虔巴。

杜松虔巴至

第十六世大寶法王

岡波巴大師授記杜松虔巴說

:「兒啊!你要前往康區的岡

波雪山閉關。日後,利益眾生

的事業,將遍及整個藏區。」

第一世大寶法王後來將此法

傳給他的弟子──司徒卓昆仁

千,爾後此法的灌頂、口傳和

教授,不間斷地傳到了第十六

世大寶法王。

我(確戒仁波切)當年即是

馬 爾 巴 上 師 在 印 度 求 法

二十一年聞思修的過程中,將

很多精髓都翻譯成藏文,之後

他把這些法教帶回藏地,傳給

四柱弟子──四位最主要的弟

子。他將其中殊勝的大手印傳

承,傳給四柱中的密勒日巴尊

者。密勒日巴尊者示現為乞丐

的樣子,但是卻聞名四方,他

一生主要的修持是由馬爾巴譯

師所傳承下來,除了無上續的

本尊法之外,還有最重要的生

起次第的俱生母(也就是金剛

亥母法),還有圓滿次第的那

洛六法。

密勒日巴 密勒日巴完全遵照馬爾巴上

師所教導的方式去修持,因此

他在一生當中便圓滿成就。密

勒日巴在修行的過程中也吃了

非常多苦,因為他的上師有時

叫他去蓋房子,有時卻又叫他

去拆房子,所以他經歷了眾多

的苦行。但是,這樣的師徒關

係其實是非常殊勝的!上師馬

爾巴是已經證悟的成就者,而

密勒日巴是即將證悟、精進修

持的弟子,當這樣的師徒會聚

時,苦行就具備了非常深刻的

意義!反觀我們現在的一些修

持,根本沒有真正完全投入,

更不用說得到任何成就了。密

勒日巴尊者學習了生起次第、

圓滿次第,其中主修的是圓滿

次第及那洛六法裡的拙火。當

時他都在雪山閉關修持,那個

地方沒有食物,甚至連衣服也

沒有,他就是因為修拙火得成

就而獲得幫助。如果你真正得

Page 78: 2011 夏季 善報

〈敦請善信護夏通啟〉

76

呢?在印度佛陀時代結夏安居

時,有固定的大護法護持;現

今泰國等南傳佛教也是如此,

有護法護持的傳統。但是藏傳

佛教並沒有這樣的傳統。在結

夏安居時間裡,因「過午不

食」之故,午齋需要給予比較

好的食物。列些林人數多,今

年參加結夏安居的僧眾人數有

205人,食物費用就需要比較

多,這對列些林的總管來說是

很辛苦的。

為讓僧俗二眾受用「結夏安

居」利益,僧眾得以依佛古

制、安居靜修,檀那施主得有

因緣因護夏而積聚福德、淨除

障礙,列些林有強大心願想行

持三個月的結夏安居。因此敦

請十方善信發心護持,這謹遵

法王心意、依佛古制所啟建的

三個月「結夏安居」。

的結夏安居當中,僧人不能外

出,學習會更進步,身體健

康、沒有病痛,行為舉止也會

變得較為溫和、調柔,所以這

利益是很大的。以往每年一個

半月的夏安居,已有這麼大的

利益,如果依古制延長為三個

月,利益會更大。因為這麼多

殊勝的緣由,尼泊爾列些林高

級佛學院今年決定舉行三個月

的結夏安居。

因此從去年起,尼泊爾列些

林高級佛學院遵循法王的心

意,舉行為期三個月時間的結

夏安居,希望以此善因緣,能

令佛法久住。今年佛學院仍然

依古制,續辦這項對自利利他

有殊勝意義的三月夏安居。

但是,在三個月結夏安居當

中,佛學院有些實際的難題需

要善信護持。什麼樣的困難

以前在印度時,「結夏安居」

有三個月時間。沿襲印度傳

統,在斯里蘭卡、泰國、緬

甸、大陸、台灣的結夏安居,

也都為期三個月。在西藏,因

為天氣寒冷,所以「結夏安

居」只有一個半月。因此現在

藏傳佛教的「結夏安居」,還

是維持一個半月。

2009年底,法王在菩提迦耶

「噶舉辯經大法會」中,舉行

有關律典的研討會。會中噶瑪

巴開示:「如果有三個月的結

夏安居,是非常好的」。因此

我想如果列些林可以舉行三個

月的結夏安居,不只是謹遵法

王心意,也符合佛陀所制定規

矩,這將深具意義。

尤其對僧眾修持而言,如果

有三個月夏安居,利益是很大

的。為什麼呢?因為在三個月

 今年參加結夏安居僧眾共205人,供

養夏安居全體僧眾一日餐費300美元含

早、午餐(約台幣9000~10000元),

也歡迎隨喜隨力打齋、供養僧眾。

1.郵局劃撥

帳號:18268431

戶名:財團法人化育文教基金會

劃撥單請註明「《護持尼泊爾列些林

佛學院三個月結夏安居》」

2.銀行匯款、轉帳方式(回傳報名表

時請註明帳號末五碼)

銀行代號:006

合作金庫商業銀行-敦南分行

銀行帳號:5034-7173-4550-9

戶名:財團法人化育文教基金會

〈護夏辦法〉

※請將單據資料傳真至:02-2269-4013(註明:供養尼泊爾列些林高級佛學院結夏安居餐費。)

時間:藏曆6月15日至9月15日,國曆7月15日至10月11日,為期三個月 地點:尼泊爾噶瑪列些林高級佛學院

奉法王諭,依佛古制,

復行三月夏安居文/確戒仁波切 藏譯中/善戒法師

Page 79: 2011 夏季 善報

堪布 慈囊仁波切 開示

阿,勝慧到彼岸!五之三

《般若經:一字【阿】》釋論

「阿」字,是詮釋佛陀八萬四千法門的甚深關鍵。

原文經譯╱張福成 整理╱王莎賀 圖片提供╱菩提三乘林佛學中心

77

法所開示的內容是甚深空性,

其本身的意義亦非常深奧。就

如佛陀所說,般若教法能夠利

樂諸有情,透過學習般若教法

不僅能夠讓我們得到暫時的利

益、增上生的果報,也能夠讓

我們成就究竟的快樂,達致解

脫及成佛的果位,所以學習般

若教法是非常重要的。

 《般若經:一字【阿】》教

法的內容,一個字──「阿」,

我們知道了,那「阿」字是什

麼意思?跟般若教法有什麼關

係?為什麼它有很深的意思?

它如何能讓我們得到利益與快

樂呢?

 解釋「阿」字的時候,要

從兩個方面來做解釋。因為

「阿」字意指甚深空性、般若

教法,所以解釋的時候就要順

著《心經》、《般若經:一字

【阿】》的內容來做解釋,但

也因為「阿」字本不生,這表

示其中一定包含實修的方法,

所以也必須另外配合觀修次第

來做講解,這樣才能夠更全面

了解「阿」字的意涵。過去的

大成就者們,透過「阿」字能

成就空性的果位,就證明了觀

修次第的存在。

深的意義及關鍵的重點,僅僅

一個字,更突顯其重要性,而

又因「以能利樂諸有情故」,

我 們 應 當 將 之 記 在 心 中 。

「利」是指增上生的利益,

「樂」則是指解脫、成就佛果

等不退轉的快樂。靠著《般若

經:一字【阿】》教法,也就

是空性的教法,能夠使眾生暫

時投生在天道、人道,得到這

些輪迴之中的利益;而靠著

《般若經:一字【阿】》也能

夠使眾生得到解脫、成就佛

果,獲得永恆不變的快樂。所

以佛陀囑咐阿難尊者:「你要

使眾生得到暫時的利益及究竟

的快樂,就是要靠這個一字般

若的教法,因此要好好把它記

起來,不要衰損、不要忘記,

以後好好的流通,這個教法非

常重要。」

  而 所 謂 《 般 若 經 : 一 字

【 阿 】 》 的 教 法 , 這 個 字

到底是什麼呢?「謂如是,

阿。」,這個字就是「阿」。

一字般若教法是佛陀教法的關

鍵重點,特別是《般若經:一

字【阿】》是佛陀親自開示、

親口宣說的教言,加持力當然

就特別強大,而又因為般若教

 我們應當先思維,無論如何

一定要安置遍滿虛空的一切輪

迴有情眾生,得到究竟無上圓

滿的佛陀果位,因此之故,我

要聽聞甚深的教法,調整好自

己的動機跟威儀之後來聽聞教

法。

 「彼時,薄伽梵於具壽阿難

垂賜此語也。」這是記錄者所

記錄下來佛陀親自講述的教

言,佛陀告訴阿難:「阿難,

有謂一字般若波羅蜜多母者,

以能利樂諸有情故當憶持。」

這句教言的意思是佛陀叮囑阿

難尊者:「阿難啊,有這麼稱

之為一字般若的教法,你為了

利益眾生,為了使眾生得到快

樂,要好好的記住喔!」佛陀

吩咐阿難尊者,為了利益未來

的諸有情,「當憶持」一字般

若教法,即應當將此教法背記

下來,並記錄成文字廣大流

通,對未來的弟子會有很大的

幫助,在佛陀的教言中也有這

個意思。

 一字般若波羅蜜多母,涵蓋

了佛陀所開示的教法裡一切甚

一個「阿」字,就能成

就世間及出世間的利樂

Page 80: 2011 夏季 善報

78

本身就是否定詞,而其否定詞

的性質也代表了空性的意義,

即萬法恆常或說有為法的萬事

萬物都要受到否定──其自性

不能夠成立,其諦實也不能夠

成立。不能夠成立就是一個否

定詞,「阿」字藉由它的否定

性質表徵空性,同時開示不生

的意義。

三、「阿」字本身的意義,也

代表了不矯揉造作。我們前面

解釋過,要發出聲音、說話的

時候,需要透過牙齒、嘴唇、

舌頭,花費力氣才能夠辦到;

但是唯有「阿」字音本身不必

透過這些條件,因為張開口自

然發出的聲音就是「阿」字

音,這也就表示「阿」字的自

然性、沒有任何造作。所謂

「萬法的實相」就是指它最

初的實相──沒有經過任何造

作、改變,始終如一,這也是

《般若經:一字【阿】》的重

點所在。在大手印、大圓滿、

甚至禪宗裡都有提到內心不

假、不造作,例如安住在自然

的狀態之中來禪坐等,各派教

法皆非常重視這個部分,而事

實上,這指的就是「內心的實

相」。在一些教法裡,內心實

相以「見」、「如來藏」來表

示──在大手印中,提到內心

實相的時候以「自性光明」來

形容;在大圓滿裡,內心實相

稱為「覺性」;而在中國禪宗

當中,內心實相則稱為「本來

面貌」。實際上,以上所講的

都是內心沒有經過改變、沒有

後天造作的本來的樣子,也就

兩方面去做解釋。

第一方面:

一、首先,就「阿」字本身的

意義來說,是開示「無生」。

所謂的聲音或是文字(文字是

可以發出聲音的),要發出聲

音的話,一定要靠著舌頭、上

顎、牙齒等各種器官的輔助,

花費力氣才能發出一個聲調。

但是「阿」字不必。「阿」字

不需要依靠其他的條件,當我

們打開嘴巴自然的發出聲音

時,所發出的就是「阿」字

音。不必依靠其他者,不必花

費力氣,在自然的情況之下,

自然發出的聲音,這就是為

什麼「阿」字的本意即「不

生」、「無生」。

二、在印度語裡,「阿」是

「不」或「無」的意思,也就

是一個否定詞,所以「阿」字

 如果從能詮的角度來看,文

字只有一個字,就是「阿」

字。文字是能詮釋者,這個文

字所要詮釋的內容是什麼呢?

總體來講,是詮釋了佛陀所開

示的八萬四千法門中所有的甚

深關鍵,特別是《般若經:一

字【阿】》的教法,能將廣大

無邊際的內容精華都囊括在這

一個字裡面。能詮釋者,就單

一個字而言,是如何詮釋它的

所詮意義呢?又是如何將《般

若經》的甚深廣大義都包含在

其中呢?

 一般而言,「阿」字的意思

是本來無生,也稱之為:「阿

字本不生」。「阿」字又是如

何開示空性的呢?我們可以從

「阿」的意思是無生,

也代表空性

Page 81: 2011 夏季 善報

79

要解釋的,就是輪迴裡迷惑錯

亂的法,其形成最主要的起因

就是「無明」,因為對「內心

實相」的不了解所以形成「無

明」。

 不僅如此,外在的房子、車

子及各種物質等,也是由補特

伽羅(泛指「有情」、「眾

生」,實指輾轉輪迴於六道的

主體)的內心所創造、製造出

來的。因為「無明」的原故,

形成補特伽羅內心的迷惑,繼

而因迷惑造作了各種各類的

業,又因為各種各類的業形成

了外在的不同事物、對境及內

在的有情生命,六道的輪迴也

是如此而來。所以當我們仔細

分析輪迴的根本,其起因便是

源於對「般若波羅蜜多」、

「甚深的空性」、「內心的實

相」的不了解。

 同樣的道理,就涅槃的法而

言,我們之前有介紹過聲聞的

聖者、獨覺的聖者、菩薩聖

者、佛聖者等這四種類型的三

乘聖者都是依靠修行「甚深的

空性」、「般若波羅蜜多」而

獲得成就,涅槃的法也是由此

而來的。所以簡單來說,輪迴

跟涅槃的一切萬法,它的來

源、基礎、緣起之處皆是我們

自身的「內心實相」、「甚深

空性」和「般若波羅蜜多」。

 若要仔細歸納,輪迴與涅槃

的一切萬法,可說全部都是

由一個基礎──即「阿」字衍

生出來的。在《文殊真實名

經》(亦稱《聖妙吉祥真實名

經》)續部就有提到,在一切

亂,它之所以會發生一定有其

根本的原因。

 一切的眾生都具有「基」、

「如來藏」、「內心實相」、

「甚深空性」等,但在輪迴

的階段,我們不明白什麼是

「內心實相」,不認識自己的

「基」、「如來藏」、「甚深

空性」,也不了解「般若波羅

蜜多」的意義。不明白、不認

識、不了解的這個狀態就稱為

「無明」,因為「無明」,就

會形成「我執」;因為「我

執」,我們就會認為有一個

「我」存在著;而因為認為有

「我」的存在,相對的就會認

為有「他」的存在,因此有了

自他二辨的執著。有了自他二

辨的執著就會產生貪念、瞋

恨、愚痴等煩惱,於是又因為

煩惱的驅使讓我們造作了各種

各類的「業」,然後由於各種

各類的「業」而形成輪迴裡各

種各類的法,輪迴裡的萬法便

是如此形成的。

 佛陀主要的開示就是十二緣

起,而在十二緣起談到第一個

分支就是無明分支。因為無明

就會造業,業就是「行」,即

第二個分支。造作了行業之

後,一定會形成輪迴,所以接

下來第三個分支就是「識」,

在「識」裡存留了很多的業。

當業力成熟,人要投生時,就

會有「名色」,「名色」即胎

兒的身體成形,投生在輪迴

裡,之後其它的緣起便逐步出

現。

 這十二緣起或稱十二因緣所

是「阿」字的原意,亦同時開

示了空性的意涵。

四、一切的文字、名詞或稱呼

它的基礎,都是由這個「阿」

字組合而成,例如我們現在所

使用的名詞、或是所發出任何

聲音,一定會有母音跟子音的

部分,這些母音它的基礎就是

「阿」字。因此,可以說一切

文字、聲音來源的基礎,依靠

之處就是「阿」字。如果是這

樣,「阿」字是如何表達空性

的呢?一般而言,輪迴、涅槃

的一切萬法,或外在、內在的

一切萬法,總之毫無剩餘的一

切萬法都是源自或依靠「內心

的實相」、「見」、「如來

藏」或「甚深的空性」等基礎

而形成的。

第二方面:

 為什麼輪迴裡的萬法基礎都

是由「甚深空性」、「內心實

相」所形成的呢?或許我們會

有這樣的疑問。輪迴的萬法究

竟是如何而來的呢?一定有它

的原因、有它的根本,而根本

之處何在?我們的「內心實

相」、「基」、「如來藏」、

「般若波羅蜜多的意義」、

「甚深的空性」等究竟是如何

形成輪迴的萬法?

 首先要知道,輪迴裡的萬法

都是屬於迷惑錯亂的法,因為

輪迴本身就是迷惑錯亂的,而

且這也是來自於我們「內心實

相」、「甚深空性」的迷惑錯

輪迴裡的萬法,都來自於

我們對空性的不了解

Page 82: 2011 夏季 善報

80

合稱之為十二處。「界」即

十八界,指的是內、外六處再

加上六識──眼識、耳識、鼻

識、舌識、身識及意識,加起

來十八項,合稱之為十八界。

 佛法中再三談到五蘊十二處

十八界,是因為要用來解釋一

切的萬法,倘若要做一個歸

納,則可以將萬法歸納成五

蘊、十二處、十八界,總括

在蘊處界裡,超過這個範圍

之外的法是不可能存在的。

所以大師阿底峽才會做如是開

示:「如果了悟蘊處界的萬法

空性,就了悟了般若波羅蜜

多。」「般若波羅蜜多」意思

指的便是「無生」。

審潤:方裔如

的文字之中,「阿」字最為殊

勝,因萬法來源皆為「阿」

字,由「阿」字而生,亦表

示無生。在《般若經:一字

【阿】》裡最主要的重點,

《心經》裡也有提到,即「萬

法不生不滅」,「無生」這個

詞,實際上講的就是「阿」

字,因為「阿字本不生」,故

以此方式來解釋《般若經》的

意涵。

 我們先前有談到,「阿」字

能代表「無生」,是因為其音

可自然發出,不需依靠外緣條

件;因為擁有這種特性,故也

能用來解釋《般若經:一字

【阿】》的意義。在六度裡的

第六項「般若波羅蜜多」主要

的意思就是「無生」。「無

生」是指一切萬法本來不生,

這也就是般若的真實意義,在

《般若經》中亦提到:「所謂

萬法無生即般若波羅蜜多」。

有人問:「那般若波羅蜜多是

什麼意思?」般若波羅蜜多是

印度文,中文翻譯為「慧渡」

或「勝慧到彼岸」。《般若

經》有很多個版本,《心經》

是其一,而另一個較為簡略、

濃縮的版本是《集攝經》。在

《集攝經》裡有一個偈子:

「萬法無自性。」意即萬法的

自性不能夠成立,其本質是無

生、不生。能了解此意的人就

是在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因為「般若波羅蜜多」的意思

就是「無生」。所以無論是中

文的「勝慧到彼岸」或是印度

文的「般若波羅蜜多」,這句

話的根本所要表達的就是「萬

法無生」的意義。

 大師阿底峽尊者曾經開示:

「如果一個人了知蘊處界的萬

法其無生的本質,自性不能夠

成立,這個人也就能了解空性

的意義,他就了悟了修行的般

若波羅蜜多。」這裡談到了

「蘊處界」,「蘊處界」包括

了一切的萬法。「蘊」就是五

蘊,即色蘊、受蘊、想蘊、行

蘊、識蘊。「處」即十二處,

也就是外六處及內六處──外

在的六處指色、聲、香、味、

觸、法;內在的六處指六根,

即眼根、耳根、鼻根、舌根、

身根、意根。外在的六種對境

與內在的六種根門共十二項,

Page 83: 2011 夏季 善報

尼泊爾龍樹慈善藥房報導

僧眾B肝防疫 普查圓滿文‧圖/張琦

81

 2010年4月,龍樹慈善藥房

為寶達地區的兩座寺院夏爾巴

寺和覺囊寺共計105位僧眾做

了B型肝炎普查,並且在接下

來的連續三個月裡為99位未感

染的僧眾接種B型肝炎疫苗三

次。

 時隔九個月後,今年的4月

11日,龍樹慈善藥房的工作人

員陪同醫務人員再次來到夏爾

巴寺和覺囊寺,為99位僧眾做

第四次(最後一次)的疫苗加

強。屆此,2010年度寺院B型

肝炎普查在大家的護持下圓滿

結束,99位僧眾得以免除B型

肝炎感染的困擾。

 四年來,龍樹慈善藥房在大

家的共同努力下,共計為990

▲覺囊寺的僧眾排隊準備接受

B型肝炎疫苗注射。

▲在夏爾巴寺幫僧眾注射B型肝炎疫苗。 ▲覺囊寺的喇嘛開心地接受B肝疫

苗注射。

位來自17座不同教派的寺院或

閉關中心的僧眾進行了B型肝炎

普查和B型肝炎免疫。感恩並

迴向每一位默默在背後的支持

者,願健康者幸福安康!病苦

者早日康復!

▲幫覺囊寺的小喇嘛打針,注射疫苗。

Page 84: 2011 夏季 善報

〈講師小檔案〉

阿里金洲,從哈佛到學佛

哈佛大學法學博士阿里金

洲,現在是位佛法老師。有

11年時間,他不間斷地服侍

自己的上師堪布竹清嘉措仁

波切(如圖),並接受仁波

切的訓練。從西元1998年到

2006年間,阿里在堪布仁波

切的七次全球巡迴教學之旅

中隨侍在旁,從仁波切那裡

領受了佛法哲理、禪修和教

學方法的大量指引,並在無

數的閉關中,在仁波切指導

之下禪修。2006年時,堪布

仁波切安排阿里踏上他自己

的旅程,在歐洲、北美和亞

洲教導哲理、禪修和瑜伽運

動。2007年,阿里伴隨仁波

切移居西雅圖,負責照料仁

波切起居,直到2009年仁

波切返回尼泊爾為止。在第

十七世法王噶瑪巴和仁波切

加持之下,阿里目前從事佛

法教學工作。

除了擔任堪布仁波切的翻

譯之外,阿里也為法王噶瑪

巴、天噶仁波切等西藏上師

翻譯。阿里以優異成績獲得

哈佛大學文科學士學位,和

哈佛法學院法學博士學位。

日期、時間 8/26(五) 8/27(六) 8/28(日) 9/3(六) 9/4(日)

第一堂課 10:00-12:00 10:00-12:00 10:00-12:00 10:00-12:00

第二堂課 14:00-15:30 14:00-15:30 14:00-15:30 14:00-15:30

第三堂課 16:00-18:00 16:00-18:00 16:00-18:00

報到 18:00-19:20

報到日

第一堂課19:30-21:00

■課程即日起接受報名,12堂課共2,500元,額滿截止,報名表請見化育

網,或傳真至02-2269-4013,電話:02-2269-6059,[email protected]

連絡人:謝師兄、寶珠師姊。

〈阿里金洲.空性禪修課〉

12堂「哈佛沒教,學佛必學」

的解脫必修課

成佛DNA

阿里金洲「成佛DNA」上課時間表

82

這是為現代禪修者而說的一

門課,12堂課,開啟我們身心

中的佛性。

所有眾生都具有佛性,因此

每一個眾生都有達到證悟的潛

力。過去許多世代的瑜伽士、

瑜伽女也已經獲得了成就。然

而,我們這個世代,生活在一

個與過去行者所在的環境極為

不同的世界,其中充滿了不同

的挑戰和壓力。如果我們想要

自己的佛法禪修真的能引領我

們踏上證悟之道,對生活在現

代社會的我們而言,就必須運

用自己的長處,並深深關切面

臨的種種困難。

在這次的禪修課程中,我們

將探索「佛性」教法中的關鍵

要點,這也是空性禪修次第中

最究竟的次第。我們也將用我

們的身體和心,來學習和修持

特別的禪修方法。這些方法對

現代人來說尤其有幫助。修持

這些方法,會讓我們更容易帶

出自己內在與生俱來的智慧、

愛和喜樂。

Page 85: 2011 夏季 善報

83

尊貴如法王,也是有老師

的。

法王的老師是誰?就是人稱

「噶舉三大仁波切」的創古仁

波切、天噶仁波切、竹清仁波

切,他們都是全球弘法三十年

以上的智慧上師,教學修證兼

勝的傳承重寶。

偉大的噶瑪巴傳承,到今年

900年了,因為不忍眾生苦的

大悲心,而一再依利他的誓願

而重返世間的噶瑪巴,開創了

不可思議的西藏轉世傳承;但

乘願再來的聖者,還是示現重

新學習的歷程,所以尊貴的法

王,還是有老師的。

噶舉這三位大仁波切,和法

王都互為師生,他們都是前一

世第十六世法王指引心性的心

子,也都成為這一世第十七世

法王的老師,如金瓶倒回金瓶

般,將他們所領受的法甘露,

供養給這一世的法王 噶瑪巴。

而今,這三位長老仁波切都

年長了,為佛法、為眾生、為

傳承,全球奔走,貢獻了畢生

心力,法王 噶瑪巴因此在去年

底,特別祈請三大仁波切長壽

住世。

去年底,法王 噶瑪巴以傳

承持有者的身分,示範知恩報

恩、禮敬長老的行持,特別為

他這三位老師,在聖地印度菩

提迦耶,依顯密圓融的方式舉

行了一場祈壽法會。為此,法

王並親自主導編輯了這一套祈

壽專刊,內容除了法王親撰的

祈壽讚,四大法子所寫的長壽

祈請文,還收錄了三大長老的

傳記故事和開示錄,更輯錄了

仁波切們數十年來的珍貴照

片,豐富完整,非常難得,值

得大家請購,好好閱讀,思維

法王編書深意,接續傳承的智

慧法脈。

去年底,這套法王編輯的

書,在法王親自介紹下,在聖

地甫一推出,即造成搶購,十

分鐘內全部請完。在眾多來不

及請到書的弟子請求下,現

在,這套書在台重印,並因扣

除運費,得以更優惠的價格和

大眾結緣,一套三冊1000元,

即日起,開始在化育道場接受

現場請書,限量900套,請完

為止。網路請書,需付運費,

辦法稍後公布。

法王的老師噶舉三大仁波切這套書,是法王為他的三位老師編的,

分享他所領受的

三大仁波切智慧法甘露…

三大仁波切祈壽專刊請書快報

Page 86: 2011 夏季 善報

〈化育道場.大般若經誦經共修〉

為有情安樂,念誦大般若!敬邀您來化育,一起念誦、共修《大般若經》,

藉由持誦般若,擦亮蒙塵的心性,累積福慧二資糧,

祈願世間吉祥、有情平安,迴向自他離苦得樂!

共修日期:9月11日、10月9日,星期日 09:00~17:00

共修地點:化育道場 新北市土城區承天路8巷4-1號

必須攜帶物品:水、蓋腿布

報名專線:即日起開始接受報名,電話:02-2269-6059

E.mail : [email protected]

明就仁波切說:要思維「不只

是為了我自己,而是為了我及

一切眾生的利益來參加這樣的

修持,希望我以及一切的眾生

都能夠沒有障礙、病痛,所有

的心願都能圓滿,並在最終成

就佛果。」化育道場敬邀您,

以這樣清淨的發心,來參加、

隨喜《大般若經》共修,願一

切精進持誦般若的功德,都迴

向世間吉祥,一切受苦有情都

得到平安,遠離恐懼痛苦,得

到究竟安樂。

歡迎隨喜

供齋、點燈

同霑法益

84

Page 87: 2011 夏季 善報

大般若經,家中的吉祥結界信用卡六期請供,八折零利率,每期2 , 0 0 0元!

書名:《大般若經》(十冊)

譯者:唐‧玄奘大師

編校:眾生文化出版社

定價:15,000元

八折零利率‧只要12,000元

般若是佛法中心,更是菩薩

行者六度萬行的基礎。六百卷

的《大般若經》,是佛教最長

的經典。眾生文化虔敬推出大

唐玄奘大師翻譯的成佛寶典

《大般若經》,唯一600萬字

全部重新打字、排版,並以新

式標點、斷句,十次嚴謹校對;

字體大而清晰,利於誦讀、供

養,提升般若智慧,發揚如來

家業,護持眾生同霑法喜。

■經典所在之處,

 即成為吉祥的清淨結界!

經典記載,供奉佛經之處,

即有龍天護法善神圍繞,何況

是「諸佛之母」的《大般若

經》,其殊勝的吉祥力量公認

不可思議。

請供安奉在家中,可形成一

種居家的安定、清淨、吉祥力

量。特別適合精舍、佛堂、道

場請供,作為共修之用,功德

利益不可思議。

■大師見證,開悟契機,

 誦經閱藏第一步!

漢傳太虛大師說:誦經閱

藏,要從《大般若經》大部頭

的經典開始。太虛大師也在大

師全集第十三編中說,他本人

也是因閱讀《大般若經》而有

第一次悟境。

藏傳《施身法》成就女祖師

瑪姬拉尊,也再再念誦《大般

若經》,一次讀至「色非紅非

白,非方非圓,色無自性」而

開悟,親證空性。這是成就祖

師的開悟之道,深具加持力,

值得學習。

■誦《大般若經》,

 祈福除障、累積福慧資糧

念誦《大般若經》,是廣為

人知的祈福方式。自己發願念

誦、或請出家眾來家裡念誦,

以念誦功德祈願迴向,招祥除

障。一般人也以持誦《大般若

經》當成個人累積福慧資糧的

殊勝修行方式。

辦法:點選PChome Online商店街-因果福利社,即可辦理信用卡分六期‧零利率請供《大般若經》

http://store.pchome.com.tw/da_yuan/M07337033.htm  ■詢問電話:(02)2269-6059轉228周師姐

85

Page 88: 2011 夏季 善報

一滴水,流入大海,怎樣也不會乾涸;

當我們的點滴之善,流入佛法大海,

就能潤澤有情的心……

2000年,噶舉教法集結會議上,法王噶瑪巴呼籲應有一

份教界的雜誌刊物。當時,考慮這種長遠的文教事業所需

的經費以及人力,沒有人有勇氣承擔。

能讓上師歡喜的佛行事業、行誼,是一刻也不能停的。

化育《善報》,在上師、三寶的加持,與大眾的發心護持

下,不斷成長。我們不敢忘記,也不會忘記,這份對上

師、三寶的責任。因為,這就是最好的修持,也匯集大眾

對三寶的護持與發心。

法王 噶瑪巴的開示、教示,尊貴上師們的教言,字字

句句,都深烙在我們的內心。我們要讓您的一滴佛法小水

滴,匯集成為法海,讓上師、三寶的加持,在有情的內心

開花、發芽。

以此祈願,噶瑪巴 千諾。

地址:新北市土城區承天路8巷4之1號  電話/02-2269-6059 傳 真/02-2269-4013

劃撥帳號:18268431 戶名:財團法人化育文教基金會

護持

專線

各位敬愛的法友,阿彌陀佛:

感謝您們發心支持《善報》,讓

法王 噶瑪巴和各大仁波切的智

慧甘露,利益更多佛弟子。為響

應法王環保呼籲,希望法友多運

用網路閱讀,減少紙張、油墨、

黏膠、運輸等資源損耗,您可

點上http://issuu.com/hwayue閱

讀。如果您想繼續收到暨典藏紙

本《善報》,麻煩您來信告知,

我們希望讓需要的人收到,讓來

自十方的護持,發揮最大利益。

如您希望繼續收到紙本《善報》,

因道場人力有限,請盡量以email

告知:[email protected],或

來信:236新北市土城區承天路

8巷4之1號,化育道場《善報》

編輯部收,或傳真:02-2269-

4013,並請再次提供您的姓

名、地址、電話、電子信箱。

化育道場 敬啟

□我選擇看電子《善報》。

□我選擇看紙本《善報》。

姓名:﹍﹍﹍﹍﹍﹍﹍﹍﹍﹍﹍﹍

電話:﹍﹍﹍﹍﹍﹍﹍﹍﹍﹍﹍﹍

地址:﹍﹍﹍﹍﹍﹍﹍﹍﹍﹍﹍﹍

﹍﹍﹍﹍﹍﹍﹍﹍﹍﹍﹍﹍﹍﹍﹍

電子信箱:﹍﹍﹍﹍﹍﹍﹍﹍﹍﹍

﹍﹍﹍﹍﹍﹍﹍﹍﹍﹍﹍﹍﹍﹍﹍

請您影印,填好後,剪下,黏附於明信片(或裝入信封)寄回。感恩!

助印

噶瑪巴言教,讓更多人知道!

想繼續收到 請回信告知!

Page 89: 2011 夏季 善報

來自尼泊爾列些林高級佛學院的純素環保香①列些林藥香粉

②布施眾生‧煙供材料

③供養三寶‧煙供材料

以上三項各為  特價 200元/包  重量 約110g/包

④尼泊爾噶瑪列些林臥香

特價 300元/束  數量:約30支/束

尼泊爾噶瑪列些林‧極品藏香功德圓滿組  特價 900 元/一組

因果福利社誠摯邀請您一起來充實心靈資糧,護持佛行事業、廣結善緣,共創純淨美好的生活!!

歡 迎 光 臨

不丹極品草藥香

特價 500 元/盒  

數量:約42支/盒

內含眾多純中藥成分,如丁香、蓖麻、

杜松、訶子、欖仁、餘甘子、竹甘露、

藏紅花、蘆薈粉、沉香和紅檀木等,氣

味清新宜人,乃香中極品。

不丹極品臥香

特價 300 元/束  

數量:約27支/束

本臥香採用伏藏師 秋吉林巴所規定之

優質天然複合成分與吉祥材料,並經由

專業製香廠製作而成,為迎請蓮花生大

士的用聖香。

不丹極品藥香粉

特價 450 元/包  

重量:約300g/包

由喜瑪拉雅山上的天然藥材和芳香植物

共108種所提鍊而成,此超頂級配方據

說來自於蓮花生大士,點燃後可散發天

然香氛,於壇城供佛至高無上,而淨化

身心與居家環境也非常合適。100%不

丹原裝進口,由不丹政府嚴密監製。

劃撥帳號:19778815 戶名:大願股份有限公司 傳真:02-2269-4013

※�以上售價、數量及內容均以現場實際商品為準,詳情請上PCHome商店街因果福利社http://store.pchome.com.tw/da_yuan/,

或洽02-2269-6059轉224陳師姐。

※劃撥注意事項:①訂購前請先來電詢問是否有現貨。②單筆購買金額未超過NT1000元者,劃撥時請另外加上80元運費。

網路商店超熱賣

②③

商品: 列些林藥香粉+布施眾生‧煙供材料+

   供養三寶‧煙供材料+尼泊爾噶瑪列些林臥香

原料為尼泊爾海拔4000多公尺以上高山所採擷的花草、葉

片、果實,品質純淨,遵循傳統方式,由具備誓言與戒律的僧

眾承辦、如法製作。材料包括:

一、多種加持聖物

文殊師利菩薩聖物、普賢菩薩聖物、金剛手菩薩聖物、地藏菩

薩聖物、除蓋障菩薩聖物、觀世音菩薩聖物、諸佛菩薩等各種

聖物。

二、眾多珍貴藥材

藏蔻、益智、丁香、紅花、肉蔻、竹黃、海垛、木香、冰片、

藏青果、川楝子、菴摩羅果、許多礦物、蜂蜜、冰糖等。

三、各種天然香料

柏棗、白檀香、紅檀香、安息香、乳香、杜鵑花、甘香松、草

木犀、沉香、野蒿等。

購買以上各種「噶瑪列些林極品藏香」,即為供養尼泊爾列些林高級佛學院之僧眾。

不 丹 天 然 供 佛 聖 品

Page 90: 2011 夏季 善報

88

眾 生 小 舖

大寶法王千年一願

原價350元 特價:315元

17段「乘願再來」的旅程

作者:米克‧布朗

譯者:施心慧

法王教你做菩薩

原價:320元 特價:290元

噶瑪巴《佛子行37頌》釋論

作者:第十七世大寶法王

譯者:堪布丹傑

大願王

原價:260元 特價:230元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釋論

作者:堪布 竹清嘉措仁波切

譯者:妙融法師

報告法王:我做四加行

原價:300元 特價:270元

噶瑪巴親傳藏密「四加行」

全紀錄

作者:第十七世大寶法王

譯者:堪布丹傑

就在當下

原價:500元 特價:400元

法王 噶瑪巴108則

創造更美好未來的心要語

作者:第十七世大寶法王

譯者:感恩 審譯:報恩

相信,你就是!

訂價:300元 特價:270 元

確戒仁波切教你成為

金剛亥母

作者:確戒仁波切

譯者:堪布羅卓丹傑

Page 91: 2011 夏季 善報

89

郵政劃撥帳號:16941166  戶名:眾生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電話:02-2269-6059(郵資每本60元,量多請電詢)。

穿越生死

原價 260元 特價:230元

創古仁波切「中陰救度法」

教授

作者:堪千‧創古仁波切

譯者:鄭振煌

大手印第一課

原價:320  特價:290元

創古仁波切《三摩地王經》

釋論

作者:堪千‧創古仁波切

譯者:陳玲瓏

你是幸運的

原價:360元 特價:320元

(原名Joyful Wisdom)

作者:詠給‧明就仁波切

執筆者:艾瑞克.史旺森

譯者:林瑞冠

止觀禪修

訂價:260元 特價:230元

止觀雙運,是真三摩地

作者:堪千‧創古仁波切

譯者:陳玲瓏

直指法身

訂價:350元 特價:300 元

第九世大寶法王「大手印修

持法本」釋論

作者:堪千‧創古仁波切

英譯:耶喜‧江措喇嘛

譯者:鄭振煌

小吉寶貝

定價:250元 特價:200 元

明就仁波切的小朋友開心禪

作者:詠給‧明就仁波切、

   托蕾‧海登

內文翻譯/哲也

附錄翻譯/林瑞冠

Page 92: 2011 夏季 善報

90

化育文教基金會徵信錄

吳建玲、吳美綸、吳淑娟、吳筱敏、吳夢苓、

吳燦明、吳麗芳、呂孝蓓、呂悅如、呂劍榮、

宋俊松、宋俊松、李仁杰、李文秀、李文龍、

李月娥、李合峰、李 秀、李叔桓、李幸儀、

李致穎、汪麗珍、周 平、周美玉、林文成、

林文芝、林玉好、林秀媛、林宗材、林怡君、

林怡君、林明毅、林娟后、林淑鈴、林惠美、

林翠凰、邱兆璋、邱湘芸、邱琪琇、邱 菊、

侯 玉、姚凱林、施志忠、施義舜、施輝隆、

柯能騰、洪如鴻、洪有在、洪志鑫、洪來春、

洪昌宏、洪清河、洪稚盈、洪憲治、紀志豫、

胡澤芬、唐 銑、孫家惠、孫蓉蓉、孫德菁、

徐玉美、徐禎陽、袁清琴、康程豪、張三妹、

張木樹、張志吉、張秀滿、張保利、張家祥、

張順治、張曉蓉、張麗華、張耀元、曹育瑋、

曹晉嘉、梁純淨、梁靜芳、莊志昌、許岳年、

許秋月、許倍甄、許梅英、許淑玲、許翠芳、

許慧斕、郭俊亨、郭美秀、郭愛俐、郭 葉、

陳力新、陳子俊&倪麗鈴、陳玉貞、陳玉珠、

陳玉珠、陳朱輝、陳秀玲、陳佩儀、陳彥鈞、

陳昭蓉、陳映文&陳宣瑋、陳素珍、陳國樑、

陳彩芬、陳惠玲、陳掌珠、陳碧雲、陳綺倫、

彭 佾、彭炎祺、曾致中、曾欽一、曾綺屏、

游智偉、辜麗芬、黃芳進、黃城栩、黃淑貞、

黃廣輝、黃麗容、黃寶秀、黃顯智、塗天和、

楊戍聰、楊慧敏、溫榕英、葉名真、葉其昌、

葉源潔、廖玲華、廖珠善、廖淑絹、廖淑絹、

廖震元、熊瑞玲、劉夙玲、劉巡宇、劉怡明、

劉綠瑛、劉綠瑛、劉鎮誠、歐陽淋、歐陽富、

蔡中庸、蔡明珊、蔡美珠、蔡國偉、蔡惠英、

蔡蕙聯、鄭永鈴、鄭修孟、鄧永昌、鄧明正、

燕慧珍、蕭寶惜、賴偉銘、賴淑哲、賴淑霞、

賴煥城&劉燕琍&賴璟儀、薛美卿、謝瑞祥、

簡煌石、藍志恒、魏叔琴、羅文華&羅國雄、

關慧瑛、蘇尹男、蘇愛婷、顧正琥、鄧永昌、

何阿春、吳雪芬、陳春梅、閻高永淋、陳奕彰

閤家、宇得國際企業有限公司、百分百國際實

業股份有限公司、卓輝有限公司、裕圓富企業

有限公司、輝洋有限公司、寰力企業有公司

2,500元

嚴靜怡全家

2,000元

方佑敏、王淑宜、李丙登、周麗霞、唐瑞梅、

翁凡凱、張文慶&葉美蘭、張發烈&林蘭英、

張淑美、陳美鈴、陳慧薰、陳麗宇、黃淑麗、

廖伊仁、蔣東安、蔡志英、鄭盈盈、鄭郁英、

鄭國雄、黎貴妃、賴淑霞、余宗達、陳宥憲閤

1,800元

陳威明&陳威立&王美蓉、蕭羽珂

1,600元

賴美智

1,515元

釋常會

1,500元

王淑真、江玉琴、余 鑑、侯瑞華&林錦源、

卓遵式、張振茂、黃郁婷&黃亭雅&黃政皓、

楊勝發、楊 陽、賴金鳳、錢韻萍、戴冠福、

鍾小元、蘇育玲

1,400元

凱樹建材有限公司

1,200元

房麗卿、柯能騰、楊淑敏&黃讚來&黃士昂&

黃謹涵&黃謙韻&黃萬發

1,100元

呂永光、蕭秋永、謝蕙曲

1,015元

陳秀慧&嚴士峰

1,000元

丁雨晴、丁彥民、王友培、王秀鳳、王秀鳳、

王佳芬、王淑宜、王毓婉、王懷鈞、史玉琪、

任冰如、任偉忠、印皖明、朱光昇、朱純益、

吳三明、吳上康、吳文琳、吳如瓊、吳佳蓉、

中華民國100年03月捐款資料

30,000元

鄧淑貞

20,000元

蔡淑君

12,600元

陳清祥

12,000元

周達偉、陳惠鈴

10,000元

林君穎、高明芳、張士亭、蔡志英、釋清暉暨

三寶弟子、釋清暉暨三寶弟子、雍碩股份有限

公司

8,000元

王士潔

6,000元

張翠瑛、潘豐乙&潘雅文、王孝慈閤家

5,000元

朱楚玉、李幼喬、林淑萍、趙蓬軒、王進春、

紀玥彤閤家、大正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4,000元

洪瑞記、陶文本

3,500元

許啟祥、顧錦才

3,000元

王 圻&王 璿&魏海寧、吳勝欽、李安瑜、

李偉泰、李毅平、涂素琴、張桂英、張惠運、

陳宇慷、陳宏嘉、陳芷羚、陳時輝、陳浚明、

陳慧玲、傅銘輝、楊智鈞、廖炎崑、廖若妤、

鄭淑文、鐘寶釵、王俊勤、許楊桂芬、馬爾巴

佛學會

Page 93: 2011 夏季 善報

91

陳淑枝、陳勝基、陳惠如、陳惠貞、陳萍安、

陳華珍、陳隆雄、陳瑞梅、陳裔玲、陳鈴如、

陳劍城、陳穎正、陳翰霖、陳興福、陳麗娜、

陳麗雪、陳麗鳳、陳蘭芳、陸勝慧、陶道安、

傅惠美、彭昇平、彭秋真、彭淑嫻、曾功銘、

曾孝文、曾奉懿、曾映鈞、曾美鳳、曾致中、

曾梅華、曾頂嘉、曾鳳宜、曾蘇銘、游亦安、

游李蜂、游惠鳳、游惠鳳、程松齡、程懷琳、

童小鈴、黃子芳、黃元者、黃兆強、黃守都、

黃安堂、黃志成、黃良銘、黃芝蘭、黃政富、

黃春銘、黃昭雄、黃津鈺、黃秋愛、黃素卿、

黃素真、黃啟源、黃細旻、黃莉娜、黃富美、

黃雅鈴、黃詩茹、黃種進、黃德容、黃德舜、

黃憶庭、黃錦鳳、黃瓊葵、黃麗珠、黃麗華、

黃耀祥、楊玉珍、楊玉瑩、楊兆庭、楊明畢、

楊金玉、楊沭芳、楊美枝、楊雪霞、楊雯惠、

楊琤茹、楊錦雲、楊鴻椿、楊璧朱、楊豐瑞、

溫先玲、溫先儀、溫先慧、溫慧萍、葉一心、

葉本心、葉俊郎、葉帝余、葉淑鈺、葛文盛、

詹石娥、詹東興、詹美卿、鄒雪梅、雷悅俐、

鄔明盛、鄔書林、廖士欽、廖幼華、廖玟斌、

廖珮安、廖素娟、廖國妙、廖瓊玉、廖瓊真、

廖瓊真、熊梓檳、褚宏文、趙宇修、趙曼萍、

趙許雪、趙麗萍、劉大維、劉文英、劉玉珍、

劉克偉、劉彤芳、劉秀姿、劉秀媛、劉邦弘、

劉怡明、劉芳莉、劉秋皓、劉秋皓、劉郁琦、

劉娟伶、劉娟美、劉家東、劉書美、劉書豪、

劉連英、劉華師、劉瑞山、劉瑞吟、劉瑞明、

劉聖裕、劉聖耀、潘明和、蔣靜華、蔡秀純、

蔡育維、蔡宜勳、蔡昆泓、蔡明雅、蔡明義、

蔡金麗、蔡昭珠、蔡美勤、蔡國偉、蔡淑美、

蔡夏明&賴嘉茵&蔡廷為&蔡淳婷、蔡淑敏、

蔡朝益、蔡鳳梅、鄭旭昇、鄭俊鴻、鄭國強、

鄭惠娟、鄭緯立、鄭穎芝、鄭麗玲、鄧士陞、

鄧允怡、鄧立生、盧梅娟、蕭心怡、蕭弘清、

蕭羽珂、蕭華菁、蕭鈺樺、蕭澍經、賴育祈、

賴明福、賴盈達、賴振華、賴清哲、賴翠蓮、

錢中浩、錢翠微、駱金興、戴翠櫻、薛瑞燕、

謝志德、謝育豐、謝婉雯、鍾羽映、鍾建芳、

鍾秋子、鍾秋子、鍾起惠、鍾賜嬌、鍾鴻勳、

鞠育美、韓秀鳳、簡妙芬、簡慧玲、闕美娥、

顏存義、顏俊豐、顏銘鴻、魏一純、魏偉珍、

顏輝煌&賴珮珍&顏臺呈&顏榕佑&顏 家、

羅文傑、羅文喬、羅文豪、羅金梅、羅秋娟、

羅寶貴、羅 雲、嚴允寧、蘇千寬、蘇天賜、

蘇念慈、蘇素卿、蘇莉萍、蘇瑞德、蘇雋媛、

蘇麗容、鐘瑞貞、顧正琥、顧錦才、顧錦才、

阮耀霖、佘素君、卓連旺、周一芬、周世良、

周宜靜、周承杰、周明瑞、周昭榮、周美麗、

周軒至、周淑盈、周慧玲、周麟甡、宗才璋、

尚玉貴、易麗華、昌艷屏、果榮宇、林久媺、

林友涵、林壬雨、林月治、林月治、林水木、

林世民、林台福、林宏諭、林杏枝、林秀玲、

林秀薇、林良美、林佳蓉、林佳蓉、林佳縈、

林佩金、林坤隆、林坤標、林坤緯 林佳融、

林坤龍、林松德、林玫秀、林玫秀、林秉信、

林俊榮、林春玉、林珍貞、林紀屏、林美英、

林紘瑞、林紘瑞、林健智、林清莉、林淑文、

林淑芬、林淑惠、林郭雲、林湘如、林湘如、

林雯惠、林瑤玲、林碧燕、林 鳳、林德乾、

林麗玲、林麗娥、林鶴珠、林 美、武泓秀、

邵瓊珠、邱玲美、邱美蘭、邱惠敏、邱鴻鈞、

邱鸞嬌、金瑞芝、金瑞城、侯宗昌、俞秋漣、

施秀鳳、施俊名、施麗玉、柯美霜、柯素情、

柯麗鈴、洪光輝、洪玫英、洪柳村、洪美理、

洪若娟、洪偉峰、洪掌珠、洪進福、洪鈴雯、

洪嘉謙、胡學強、范俊海、范寶如、韋霽原、

倪素娥、夏巧蓮、夏錫生、孫美升、孫梅君、

孫淑芬、孫榮斌、孫樂平、孫麗珍、孫麗婷、

徐玉萍、徐如虹、徐厚鈴、徐嘉妤、徐嘉妏、

殷勝田、翁玉玲、翁美貞、翁銀芳、翁慧貞、

翁燕玲、馬永康、高瑞月、高燕菁、高燕鳳、

高靜宜、高麗安、崔 敏、常 琳、張午媛、

張永興、張玉燕、張白芬、張秀娟、張育誌、

張育銘、張宗娟、張 勉、張玲玲、張茂松、

張郁琳、張晉瑋、張真珠、張 珣、張國源、

張涵傑、張雪枝、張順成、張瑞珍、張瑜芬、

張瑜儀、張榮農、張慧敏、張慧婷、張頤齡、

張濬源、張耀方、曹麗華、梁儷穎&高論麟、

梁美銀、符湘萍、莊月環、莊素月、莊惠珺、

莊智清、莊萱琳、許光政、許秀碧、許岳年、

許書揚、許珮瑋、許素華、許淑靜、許雪雲、

許雅惠、許 蔭、許麗月、許麗芬、連鈞修、

郭玉霞、郭秀貞、郭秀滿、郭素蘭、郭淑卿、

郭惠芯、郭惠修、郭斐玲、郭耀宗、陳文山、

陳台運、陳幼君、陳正慧、陳玉珠、陳玉淡、

陳玉葉、陳玉寶、陳白雪、陳吉立、陳君瑋、

陳宏志、陳秀珠、陳秀淋、陳秀鈺、陳佳瑋、

陳佩棻、陳宗緯、陳岳筠、陳念祖、陳怡君、

陳明珠、陳芳英、陳采詩、陳金葉、陳金箱、

陳俞儜、陳冠亨、陳勉文、陳威任、陳柔諭、

陳珍枝、陳盈閔、陳美玲、陳美倫、陳美瑩、

陳美鏡、陳香吟、陳家琳、陳恕民、陳素華、

陳素慧、陳國賢、陳堅誠、陳敏慧、陳清泉、

800元

黃公石、劉保美

700元

林金天敏、梁文毅、彭文蓮

660元

李月瑟

600元

尹乃熾、王懿貞、任秀貞、李先雨、沈秉澤、

汪西琳、昌艷屏、林桂涵、林啟一、柯德蘭、

洪國倫、張金梅、張美英、陳金元、陳國樑、

彭玉成、彭純姬、楊秀娟、溫先玲、詹靜秋、

謝桂香、蘇景暉、顧嘉展

510元

陳姿秀、陳姿秀

500元

丁坤鎮、于翠華、尹乃熾、尹成志、尤淑如、

方仁駿、方天人&方歆寍、方天人&方歆寍、

方淳萱、方莉伶、方慶祥、方慧娟、王文玲、

王文珠、王仙容、王永森、王克仁、王克玲、

王克難、王宏煌、王秀紋、王建成、王秋桂、

王俊惠&傅文良&王為公&王宣賀、王美玉、

王茂德、王英蘭、王貞文、王淑蕙、王雪娥、

王堯靖、王隆洲、王雅卿、王義光、王詩仁、

王碧華、王碩傑、王蓉華、王燕珠、王燕珠、

王燕萍、王寶鳳、古乃思、史皓琳、白水旺、

白沈明、白純菁、石永禎、仲岱蘭、任秀貞、

曲寶華、朱育儀、朱育儀、朱美瑛、朱書瑩、

朱益村、朱純益、朱淑珍、江明煌&江涂純、

朱慶瑜、江明蒼、艾貽芳、艾貽芳、何佳慧、

何俊穎、何俊龍、何美鴻、何景輝、何維孝、

余叔錦、余初郎、余珮琦、余嘉仁、余夢祥、

余漢民、冷天慧、吳仁氣、吳文淇、吳秀蓮、

吳秀蘭、吳佩芸、吳季樺、吳岩弘、吳東 、

吳東 、吳長娟、吳青臺、吳建台、吳 玲、

吳美嫈、吳美觀、吳淑惠、吳惠芳、吳登華、

吳詠儀、吳瑞宗、吳瑛理、吳鳳玉、吳鳳萍、

吳慧姬、吳慧敏、吳嬡琴、呂素足、呂崇明、

宋玉青、宋美灼、巫建龍、李冬生、李永富、

李玉雪、李玉婷、李志彬、李宗玉、李明妃、

李欣齡、李彥承、李玲玲、李美照、李素華、

李素勤、李淑觀、李智煜、李貴美、李雅雯、

李榮俊、李漢鵬、李錦平、李麗珠、李蘭生、

杜耿邦、杜彩英、杜彩英、沈亦芳、沈亦芳、

沈如蘭、沈瓊姿、狄運昌、阮吟綢、阮章偉、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師子,我以清淨身語意,一切遍禮盡無餘。~〈普賢行願品〉

Page 94: 2011 夏季 善報

92

1,800元

王美蓉&陳威明&陳威立

1,520元

釋常會

1,500元

王劍江、江玉琴、余 鑑、卓遵式、楊勝發、

侯瑞華&林錦源、黃郁婷&黃亭雅&黃政皓、

楊 陽、廖小芙、賴金鳳、戴冠福、鍾小元、

簡素惠、蘇育玲

1,200元

房麗卿、柯能騰、楊淑敏&黃讚來&黃士昂&

黃謹涵&黃謙韻黃萬發

1,100元

呂永光、蕭秋永、謝蕙曲

1,008元

曾叔瓊、游智偉

1,005元

張智鈞

1,000元

王友培、王秀鳳、王秀鳳、王佳芬、王淑宜、

王毓婉、王懷鈞、史玉琪、石素喜&石雪妮、

任偉忠、印皖明、朱光昇、朱純益、朱澄平、

吳三明、吳上康、吳士魁、吳文琳、吳如瓊、

吳佳蓉、吳建玲、吳美綸、吳英宏、吳淑娟、

吳雪枝、吳夢苓、吳燦明、吳麗芳、呂孝蓓、

呂悅如、呂劍榮、宋俊松、宋俊松、李仁杰、

李文秀、李合峰、李 秀、李叔桓、李幸儀、

李金福、李致穎、李黃鶯、李錦平、汪麗珍、

周 平、周美玉、林文芝、林宗材、林怡君、

林怡君、林明毅、林娟后、林淑鈴、林惠美、

林進財、林聖旦、林翠凰、邱琪琇、邱 菊、

侯 玉、姚凱林、施志忠、施輝隆、柯能騰、

洪如鴻、洪有在、洪志鑫、洪來春、洪昌宏、

洪清河、洪稚盈、洪憲治、胡澤芬、唐瑞梅、

唐瑞梅、唐 銑、孫蓉蓉、孫德菁、徐玉美、

徐禎陽、袁清琴、高瑞月、康程豪、張三妹、

張木樹、張志吉、張秀滿、張保利、張家祥、

張順治、張耀元、曹育瑋、曹晉嘉、梁純淨、

梁靜芳、莊志昌、許岳年、許秋月、許倍甄、

許梅英、許淑玲、許盛美、許翠芳、許慧斕、

郭俊亨、郭美秀、郭愛俐、郭 葉、陳力新、

陳玉貞、陳朱輝、陳秀玲、陳昭蓉、陳素珍、

陳映文&陳宣瑋、陳國樑、陳彩芬、陳惠玲、

陳掌珠、陳雅惠、陳碧雲、彭 佾、彭炎祺、

26,032元

香港德噶中心

20,000元

蔡淑君、賴美智

12,600元

陳清祥

18,251元

香港德噶中心

16,800元

功德箱

12,000元

張秀禎

10,000元

林君穎、張士亭、辜柏山、辜柏山、雍碩股份

有限公司

8,400元

功德箱

8,000元

王士潔、正法常住

5,000元

李幼喬、林依靖(釋傳藏)、林依靖(釋傳藏)、

高明芳、陳金蓮、陳瑟邑、趙蓬軒、姚政君

4,000元

黃智勇

3,500元

許啟祥、顧錦才

3,000元

王 圻&王 璿&魏海寧、王莫方、宋美灼、

孫東屏、張桂英、陳宇慷、陳宏嘉、陳時輝、

傅銘輝、楊智鈞、溫秋菊、溫秋菊、蔡忠和、

鐘寶釵、許楊桂芬

2,500元

嚴靜怡全家

2,000元

王正堯、李丙登、李美金、孫東屏、陳映慧、

陳美鈴、陳慧薰、陳麗宇、華素真、黃淑麗、

楊秋萍、廖伊仁、劉秋雄、蔣東安、鄭盈盈、

鄭郁英、鄭家逸、賴淑霞、馬國良、陳劉秀玉

陳景熙、田劉賽欽、李汪彩棠、林金天敏、林

洪月霞、洪吉煌全家、翁程淑儀、袁楊格蓮、

陳周林華、黃俊郎閤家、楊黃淑娥、廖徐臺

妹、蓮池淨苑、蔡林罔市、蔡陳秀絨、鄭王鳳

鸞、盧張宗蓮、戴張明華、謝董幼里、簡郭素

珍、大有銀樓、大豐合記報關行&黃書鳳、輝

盟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400元

林秀珍、葉永鳳&李鴻銘&李淋翔&李昌榕

300元

朱育儀、陳國治、劉環生、蔡秋風、顏存義

250元

林玉娟、林玉娟、陳信昌、陳禹伸

240元

李豐榮&陳裔玲

215元

劉福相&劉怡宣、羅紫萍&羅高彩敏

200元

王啟章、朱寶玉、吳水塗、李吉祥、林岱儀、

胡文柔、胡文風、徐清華、康麗珠、張美華、

陳洋鉦、陳秋英、游紹佑、游紹君、游翔宇、

黃秋林、王惠

120元

李羿寰、李靖宣、張晏毓、黃芷柔、黃榮城

100元

王雅卿、甘 絮、任秀貞、任怡潔、任祐辰、

江美珠、吳東源、吳冠霆、吳姿儀、李碧容、

李璧灑、林靖汾、施蘭鳳、陳清城、陸秀英、

無 名、無 名、黃士銓、黃小俐、黃金玉、

黃柏翔、楊博凡、楊博宇、溫先玲、劉嘉玲、

鄭劉濱&因美娥、蕭天佑、蕭斐珊、蕭嘉佩、

蕭嘉茹、賴淑芳、閻聿宸、閻聿穎、顏大 、

羅聯芳、羅聯芳、吳杜淑芬、親民素食(黃重

元&張淑美)

中華民國100年04月捐款資料

600,000元

張淑芬

30,000元

鄧淑貞

Page 95: 2011 夏季 善報

93

各以一切音聲海,普出無盡妙言辭,盡於未來一切劫,讚佛甚深功德海。~〈普賢行願品〉

王美蘭、王茂德、王英蘭、王貞文、王淑蕙、

王雪娥、王堯靖、王隆洲、王雅卿、王義光、

王詩仁、王碧華、王碩傑、王蓉華、王瑩萍、

王燕珠、王燕珠、王燕萍、王寶鳳、古乃思、

史皓琳、田松竹、白水旺、白沈明、白純菁、

石永禎、仲岱蘭、任秀貞、曲寶華、朱育儀、

朱育儀、朱美瑛、朱書瑩、朱益村、朱純益、

朱淑珍、朱慶瑜、江明煌&江涂純、江明蒼、

艾貽芳、艾貽芳、何佳慧、何俊穎、何俊龍、

何美鴻、何景輝、何維孝、余叔錦、余初郎、

余珮琦、余嘉仁、余漢民、冷天慧、吳仁氣、

吳秀蓮、吳秀蘭、吳佩芸、吳岩弘、吳東 、

吳東 、吳長娟、吳青臺、吳建台、吳 玲、

吳美嫈、吳美觀、吳素英、吳清田、吳淑惠、

吳惠芳、吳登華、吳詠儀、吳瑞宗、吳鳳玉、

吳鳳萍、吳慧姬、吳慧敏、吳嬡琴、呂素足、

呂崇明、宋玉青、宋美灼、巫建龍、扶春華、

李文龍、李冬生、李永富、李玉雪、李玉婷、

李志彬、李宗玉、李明妃、李欣齡、李彥承、

李玲玲、李美照、李素華、李素勤、李淑觀、

李智煜、李貴美、李雅雯、李榮俊、李漢鵬、

李麗珠、李蘭生、杜彩英、杜彩英、沈亦芳、

沈亦芳、沈如蘭、沈瓊姿、狄運昌、阮吟綢、

阮章偉、阮耀霖、佘素君、卓連旺、周一芬、

周文瀚、周世良、周宜靜、周承杰、周明瑞、

周昭榮、周美麗、周軒至、周淑盈、周慧玲、

周麟甡、宗才璋、招德芳、易麗華、昌艷屏、

果榮宇、林久媺、林友涵、林壬雨、林月治、

林月治、林水木、林世民、林台福、林玉好、

林宏諭、林杏枝、林汶宏、林秀玲、林秀薇、

林良美、林佳蓉、林佳蓉、林佳縈、林佩金、

林坤隆、林坤標、林坤緯 林佳融、林坤龍、

林松德、林玫秀、林玫秀、林秉信、林俊榮、

林春玉、林珍貞、林紀屏、林美英、林紘瑞、

林紘瑞、林健智、林清莉、林淑文、林淑芬、

林淑惠、林郭雲、林雯惠、林瑤玲、林碧燕、

林 鳳、林德乾、林壁兒、林麗玲、林麗娥、

林鶴珠、林 美、武泓秀、邵瓊珠、邱志良、

邱玲美、邱美蘭、邱惠敏、邱鴻鈞、邱鸞嬌、

金瑞芝、金瑞城、俞秋漣、施秀鳳、施俊名、

施麗玉、柯美霜、柯素情、柯麗鈴、洪永清、

洪光輝、洪玫英、洪柳村、洪美理、洪若娟、

洪偉峰、洪掌珠、洪進福、洪鈴雯、洪嘉謙、

胡學強、范俊海、范寶如、倪素娥、夏巧蓮、

夏錫生、孫美升、孫梅君、孫淑芬、孫樂平、

孫麗珍、孫麗婷、徐玉萍、徐如虹、徐厚鈴、

徐嘉妤、徐嘉妏、殷勝田、翁玉玲、翁美貞、

翁銀芳、翁慧貞、翁燕玲、馬永康、高瑞月、

曾致中、曾欽一、曾綺屏、辜麗芬、黃芳進、

黃淑貞、黃廣輝、黃麗容、黃寶秀、塗天和、

楊戍聰、楊榮凱、楊慧敏、溫榕英、葉名真、

葉其昌、葉征勇、葉宥呈、葉源潔、廖玲華、

廖珠善、廖梅蘭、廖淑絹、廖淑絹、廖震元、

熊瑞玲、劉夙玲、劉巡宇、劉怡明、劉綠瑛、

劉鎮誠、歐陽淋、歐陽富、潘美珍、蔡中庸、

蔡孟芬、蔡明珊、蔡美珠、蔡國偉、蔡惠英、

蔡蕙聯、鄭永鈴、鄭修孟、鄧明正、燕慧珍、

盧妍安、蕭寶惜、賴志鵬、賴偉銘、賴淑哲、

賴淑霞、賴煥城&劉燕琍&賴璟儀、薛美卿、

謝素員、謝瑞祥、簡煌石、聶 磊、藍志恒、

魏叔琴、羅文華&羅國雄、關慧瑛、蘇尹男、

蘇愛婷、顧正琥、吳秋蓮、徐菊蘭、三寶弟

子、洪吉煌全家、陳奕彰閣家、宇得國際企業

有限公司、百分百國際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卓

輝有限公司、裕圓富企業有限公司、輝洋有限

公司、寰力企業有公司、閻高永淋

900元

廖乙靜

800元

黃公石、劉保美

740元

李豐榮&陳裔玲

700元

梁文毅、彭文蓮

660元

李月瑟

600元

尹乃熾、王懿貞、任秀貞、李先雨、沈秉澤、

汪西琳、昌艷屏、林桂涵、林啟一、洪國倫、

張美英、陳金元、陳國樑、彭純姬、楊秀娟、

溫先玲、詹靜秋、蘇景暉、顧嘉展、賴鍾嬌妹

&賴璟儀

503元

洪榮宗

500元

丁坤鎮、于翠華、尹乃熾、尹成志、尤淑如、

方仁駿、方天人&方歆寍、方天人&方歆寍、

方淳萱、方莉伶、方慶祥、方慧娟、王文玲、

王文珠、王仙容、王永森、王克仁、王克玲、

王克難、王宏煌、王秀紋、王建成、王秋桂、

王俊惠&傅文良&王為公&王宣賀、王美玉、

高燕菁、高燕鳳、高靜宜、高麗安、崔 敏、

常 琳、張午媛、張永興、張玉燕、張白芬、

張秀娟、張育誌、張育銘、張宗娟、張 勉、

張 春、張玲玲、張茂松、張郁琳、張晉瑋、

張真珠、張 珣、張國源、張涵傑、張雪枝、

張順成、張瑞珍、張瑜芬、張榮農、張慧敏、

張慧婷、張頤齡、張濬源、張耀方、曹麗華、

梁美銀、梁儷穎&高論麟、符湘萍、莊月環、

莊素月、莊惠珺、莊智清、莊萱琳、許光政、

許秀碧、許岳年、許法儀、許書揚、許珮瑋、

許素華、許淑靜、許雪雲、許雅惠、許 蔭、

許麗月、許麗芬、連鈞修、郭玉霞、郭秀貞、

郭秀滿、郭素蘭、郭淑卿、郭惠芯、郭惠修、

郭斐玲、郭耀宗、陳乃菁、陳文山、陳台運、

陳幼君、陳正慧、陳玉淡、陳玉葉、陳玉寶、

陳白雪、陳吉立、陳君瑋、陳宏志、陳秀珠、

陳秀淋、陳秀華、陳秀鈺、陳佳瑋、陳佩棻、

陳宗緯、陳岳筠、陳念祖、陳怡君、陳明珠、

陳芳英、陳采詩、陳金葉、陳俞儜、陳冠亨、

陳勉文、陳威任、陳柔諭、陳珍枝、陳盈閔、

陳美玲、陳美倫、陳美瑩、陳美鏡、陳香吟、

陳家琳、陳恕民、陳素華、陳素慧、陳國賢、

陳堅誠、陳敏慧、陳清泉、陳淑枝、陳勝基、

陳惠如、陳惠貞、陳朝揚、陳萍安、陳華珍、

陳隆雄、陳瑞梅、陳裔玲、陳鈴如、陳劍城、

陳穎正、陳翰霖、陳麗娜、陳麗雪、陳麗鳳、

陳蘭芳、陸勝慧、陶道安、傅惠美、彭昇平、

彭秋真、彭淑嫻、曾功銘、曾孝文、曾奉懿、

曾映鈞、曾美鳳、曾致中、曾梅華、曾頂嘉、

曾鳳宜、曾蘇銘、游亦安、游李蜂、游惠鳳、

程松齡、程懷琳、童小鈴、黃子芳、黃文欣、

黃兆強、黃守都、黃安堂、黃有才、黃志成、

黃良銘、黃芝蘭、黃政富、黃春銘、黃昭雄、

黃津鈺、黃秋愛、黃素卿、黃素真、黃細旻、

黃莉娜、黃智琳、黃雅鈴、黃詩茹、黃種進、

黃德容、黃德舜、黃憶庭、黃錦鳳、黃瓊葵、

黃麗珠、黃麗華、黃耀祥、楊玉珍、楊玉瑩、

楊兆庭、楊明畢、楊金玉、楊沭芳、楊美枝、

楊淑美、楊雪霞、楊雯惠、楊琤茹、楊錦雲、

楊鴻椿、楊璧朱、楊豐瑞、溫先玲、溫先儀、

溫先慧、溫慧萍、葉一心、葉本心、葉俊郎、

葉帝余、葉淑鈺、葛文盛、詹石娥、詹東興、

詹美卿、鄒雪梅、雷悅俐、鄔明盛、鄔書林、

廖士欽、廖幼華、廖玟斌、廖珮安、廖素娟、

廖國妙、廖瓊玉、廖瓊真、廖瓊真、熊梓檳、

褚宏文、趙宇修、趙曼萍、趙許雪、趙麗萍、

劉大維、劉文英、劉玉珍、劉克偉、劉彤芳、

劉秀媛、劉邦弘、劉怡明、劉芳莉、劉秋皓、

Page 96: 2011 夏季 善報

94

8,000元

王士潔、妙喜服飾店、周家權

6,000元

吳黃阿碧、周達偉、周達偉

5,000元

李幼喬、張薰卿、趙蓬軒

4,000元

葉雲蘭

1,000元(港幣)

曹美芳

3,600元

吳佳蓉

3,500元

許啟祥、顧錦才

3,203元

蔡天來閤家&董煥然閤家

3,000元

尹顯慧、艾貽芳、洪聖文、洪瓔真、張文貴、

張桂英、張 云、陳世芳、陳宇慷、陳宏嘉、

陳慧玲、傅銘輝、黃玉清、楊智鈞、楊鎧鴻、

劉重文&劉玉茜、歐陽信、蔡紹禧、鐘寶釵、

魏海寧&王 圻&王 璿、桑耶精舍、許楊桂

2,500元

嚴靜怡全家

2,400元

洪光輝

2,000元

白淑貞、朱培絲、何振奮、李丙登、周家權、

柯彩紅、洪進福、洪瑞記、唐瑞梅、高 華、

張文慶&葉美蘭、陳玉珠、陳美鈴、陳時輝、

陳慧薰、陳麗宇、黃余良、黃淑麗、黃愉娟、

楊月治、廖月裡、廖伊仁、廖宥騏、趙可雲、

歐陽信、蔣東安、鄭郁英、鄭家逸、賴淑霞

1,800元

王美蓉&陳威明&陳威立

1,500元

江玉琴、余 鑑、卓遵式、侯瑞華&林錦源、

邱玉玲、馬毓穗、許豐麟、楊勝發、楊 陽、

胡文風、徐清華、康麗珠、張美華、陳洋鉦、

陳秋英、游紹佑、游紹君、楊明憲、蔡惠蓉、

蔡義弘、蔡吳貴美

120元

李羿寰、李靖宣

100元

王雅卿、甘絮、任秀貞、任怡潔、任祐辰、

朱榮昌、江美珠、吳東源、吳冠霆、吳姿儀、

李碧容、李璧灑、林靖汾、施蘭鳳、高金治、

張阿綿、張棋翔、張銓芳、陳清城、陸秀英、

黃士銓、黃小俐、黃金玉、黃俞豪、黃柏翔、

楊博凡、楊博宇、溫先玲、詹榮杰、劉嘉玲、

鄭劉濱&因美娥、蕭天佑、蕭斐珊、蕭嘉佩、

蕭嘉茹、賴室學、賴淑芳、閻聿宸、閻聿穎、

顏大

50元

邱羨婷、張天琴、張天愛、張 民、張美芳、

張國忠、張莊桂、張皓鈞、張麗玲、劉振宇、

吳杜淑芬

中華民國100年05月捐款資料

300,000元

夏姿服飾有限公司、嘉利實業股份有限公、蔡

黃麗姿

100,000元

謝佩蓉

50,000元

中華印經協會

30,000元

鄧淑貞

20,000元

蔡淑君

10,500元

李佩芬

10,300元

功德箱

10,000元

林君穎、邵信翰、邵信翰、張士亭、張梅枝、

張梅枝賴昱誠、雍碩股份有限公司、

劉秋皓、劉郁琦、劉娟伶、劉娟美、劉家東、

劉書美、劉書豪、劉連英、劉華師、劉瑞山、

劉瑞吟、劉瑞明、劉聖裕、劉聖耀、劉銀河、

潘明和、潘明和、蔣靜華、蔡秀純、蔡育維、

蔡宜勳、蔡昆泓、蔡明雅、蔡明義、蔡金麗、

蔡昭珠、蔡夏明&賴嘉茵&蔡廷為&蔡淳婷、

蔡美勤、蔡國偉、蔡淑敏、蔡朝益、蔡鳳梅、

輝盟國際股份有限公司、鄭王鳳鸞、鄭旭昇、

鄭俊鴻、鄭美月、鄭國強、鄭惠娟、鄭緯立、

鄭麗玲、鄧士陞、鄧允怡、鄧立生、盧梅娟、

蕭心怡、蕭弘清、蕭華菁、蕭鈺樺、蕭澍經、

賴育祈、賴明福、賴盈達、賴振華、賴清哲、

賴翠蓮、錢翠微、駱金興、戴翠櫻、薛瑞燕、

謝志德、謝育豐、謝婉雯、鍾建芳、鍾秋子、

鍾秋子、鍾起惠、鍾賜嬌、鍾鴻勳、鞠育美、

韓秀鳳、簡自強、簡妙芬、簡慧玲、闕美娥、

顏存義、顏秀碧、顏俊豐、顏銘鴻、魏一純、

顏輝煌&賴珮珍&顏臺呈&顏榕佑&顏 家、

魏偉珍、羅文傑、羅文喬、羅文豪、羅金梅、

羅秋娟、羅寶貴、羅 雲、嚴允寧、蘇千寬、

蘇天賜、蘇念慈、蘇素卿、蘇莉萍、蘇瑞德、

蘇雋媛、蘇麗容、鐘瑞貞、顧正琥、顧錦才、

顧錦才、涂志懋、楊媚媚、林湘倚、黃玉娣、

王惠 、田劉賽欽、李汪彩棠、林洪月霞、翁

程淑儀、袁楊格蓮、陳周林華、黃俊郎閤家、

楊黃淑娥、廖徐臺妹、蔡林罔市、蔡陳秀絨、

盧張宗蓮、戴張明華、謝董幼里、簡郭素珍、

大有銀樓、大豐合記報關行&黃書鳳

400元

吳京黛、林秀珍、葉永鳳&李鴻銘&李淋翔&

李昌榕

301元

藍敏倉

300元

朱育儀、吳錦雲、周慧淇、莫遣韶、許鈴凰、

黃秋林、劉 瑜、劉環生、蔡秋風、盧麗香、

謝佳珊、顏存義、蔡惠雅閤家

250元

林玉娟、林玉娟、陳信昌、陳禹伸

215元

劉福相&劉怡宣、羅紫萍&羅高彩敏

200元

王啟章、朱寶玉、吳水塗、林岱儀、胡文柔、

Page 97: 2011 夏季 善報

95

以諸最勝妙華鬘,伎樂塗香及傘蓋,如是最勝莊嚴具,我以供養諸如來。~〈普賢行願品〉

賴志鵬、賴偉銘、賴淑哲、賴淑霞、薛美卿、

賴煥城&劉燕琍、謝瑞祥、簡煌石、聶 磊、

藍志恒、魏叔琴、羅文華&羅國雄、羅安英、

羅家玲、關慧瑛、蘇尹男、蘇愛婷、顧正琥、

林伯益、林景亮、陳奕彰閣家、閻高永淋、宇

得國際企業有限公司、百分百國際實業股份有

限公司、卓輝有限公司、裕圓富企業有限公

司、輝洋有限公司

900元

史佩旻

800元

黃公石、劉保美

700元

梁文毅、彭文蓮

688元

葉馥安&蔡秉誠

660元

李月瑟

600元

尹乃熾、王懿貞、任秀貞、李先雨、沈秉澤、

汪西琳、昌艷屏、林桂涵、林啟一、洪國倫、

張美英、陳金元、陳國樑、彭純姬、楊秀娟、

溫先玲、詹靜秋、蔡瓊文、蘇景暉、顧嘉展

515元

游天宗

505元

楊如玉

500元

丁坤鎮、于翠華、尹乃熾、尹成志、尤淑如、

方仁駿、方天人&方歆寍、方天人&方歆寍、

方淳萱、方莉伶、方慶祥、方慧娟、王文玲、

王文珠、王仙容、王永森、王克仁、王克玲、

王克難、王俊惠&傅文良&王為公&王宣賀、

王宏煌、王建成、王秋桂、王美玉、王茂德、

王英蘭、王淑蕙、王雪娥、王堯靖、王隆洲、

王雅卿、王義光、王詩仁、王碧華、王碩傑、

王蓉華、王燕珠、王燕珠、王燕萍、王寶鳳、

古乃思、史皓琳、甘宜平、白水旺、白沈明、

白純菁、石永禎、仲岱蘭、任秀貞、曲寶華、

朱育儀、朱育儀、朱美瑛、朱書瑩、朱益村、

朱純益、朱淑珍、朱慶瑜、江明煌&江涂純、

江明蒼、艾貽芳、艾貽芳、何佳慧、何明炫、

黃郁婷&黃亭雅&黃政皓、廖小芙、賴金鳳、

戴冠福、鍾小元、蘇育玲

1,300元

洪金發、黃士孟

1,200元

房麗卿、柯能騰、陳慧敏、黃守都、楊淑敏&

黃讚來&黃士昂&黃謹涵&黃謙韻黃萬發

1,100元

呂永光、蕭秋永、謝蕙曲

1,000元

王友培、王秀鳳、王秀鳳、王佳芬、王毓婉、

王懷鈞、古蔡卻&古淑英、史玉琪、白汐銘、

白家安、白黃看、任偉忠、印皖明、朱光昇、

朱純益、朱培絲、何清木、吳三明、吳上康、

吳文琳、吳如瓊、吳佳蓉、吳孟峻、吳建玲、

吳美綸、吳英宏、吳根萬、吳淑娟、吳燦明、

吳麗芳、呂孝蓓、呂悅如、呂劍榮、宋俊松、

宋俊松、李仁杰、李文秀、李合峰、李 秀、

李叔桓、李幸儀、李致穎、李寶琰、汪麗珍、

周 平、周美玉、林文芝、林玄真、林秀媛、

林宗材、林怡君、林怡君、林明毅、林娟后、

林淑鈴、林惠美、林翠凰、林瓊敏、邱琪琇、

邱 菊、侯 玉、姚凱林、施志忠、施輝隆、

柯俊培、柯能騰、洪如鴻、洪有在、洪志鑫、

洪來春、洪昌宏、洪美英、洪清河、洪稚盈、

洪憲治、紀志豫、胡澤芬、唐 銑、孫蓉蓉、

孫德菁、徐禎陽、袁清琴、康程豪、張三妹、

張木樹、張志吉、張秀滿、張保利、張家祥、

張發烈&林蘭英、張順治、張麗華、張耀元、

曹育瑋、曹晉嘉、梁純淨、梁靜芳、莊志昌、

許秋月、許倍甄、許梅英、許淑玲、許翠芳、

許慧斕、郭俊亨、郭愛俐、郭 葉、陳力新、

陳玉貞、陳志仁、陳志苓、陳秀玲、陳昭蓉、

陳映文&陳宣瑋、陳素珍、陳健龍、陳國樑、

陳彩芬、陳惠玲、陳掌珠、陳碧雲、陳綺倫、

陸積華、陶昌穗、彭 佾、彭炎祺、曾致中、

曾欽一、曾綺屏、童 好、辜麗芬、黃芳進、

黃淑貞、黃廣輝、黃麗容、黃寶秀、黃顯智、

塗天和、楊戍聰、楊慧敏、溫榕英、葉名真、

葉其昌、葉源潔、廖玲華、廖珠善、廖淑絹、

廖淑絹、廖震元、熊瑞玲、劉夙玲、劉巡宇、

劉怡明、劉重仁、劉綠瑛、劉鎮誠、歐陽淋、

歐陽富、蔡中庸、蔡明珊、蔡美珠、蔡國偉、

蔡惠英、蔡蕙聯、鄭永鈴、鄭修孟、鄧明正、

寰力企業有公司、燕慧珍、蕭萱萱、蕭寶惜、

何俊穎、何俊龍、何美鴻、何景輝、何維孝、

余叔錦、余初郎、余珮琦、余嘉仁、余夢祥、

余夢祥、余漢民、冷天慧、吳仁氣、吳秀蓮、

吳秀蘭、吳佩芸、吳季樺、吳岩弘、吳東 、

吳東 、吳長娟、吳青臺、吳建台、吳 玲、

吳美嫈、吳美觀、吳淑惠、吳惠芳、吳登華、

吳詠儀、吳瑞宗、吳瑛理、吳鳳玉、吳鳳萍、

吳慧姬、吳慧敏、吳嬡琴、呂素足、呂崇明、

宋玉青、宋美灼、巫建龍、李文龍、李冬生、

李永富、李玉雪、李玉婷、李志彬、李宗玉、

李明妃、李欣齡、李彥承、李玲玲、李美照、

李素華、李素勤、李淑觀、李智煜、李貴美、

李雅雯、李黃鶯、李榮俊、李漢鵬、李錦平、

李麗珠、李蘭生、杜彩英、杜彩英、沈亦芳、

沈亦芳、沈如蘭、沈瓊姿、狄運昌、阮吟綢、

阮章偉、阮耀霖、佘素君、卓連旺、周一芬、

周世良、周宜靜、周承杰、周明瑞、周昭榮、

周美麗、周軒至、周淑盈、周慧玲、周麟甡、

宗才璋、尚玉貴、易麗華、昌艷屏、果榮宇、

林久媺、林友涵、林壬雨、林水木、林世民、

林台福、林玉好、林宏諭、林杏枝、林汶宏、

林秀子、林秀玲、林秀薇、林良美、林佳蓉、

林佳蓉、林佳縈、林佩金、林坤隆、林坤標、

林坤緯 林佳融、林坤龍、林松德、林玫秀、

林玫秀、林俊榮、林春玉、林珍貞、林紀屏、

林美英、林素琴、林素琴、林紘瑞、林紘瑞、

林健智、林清莉、林淑文、林淑芬、林淑惠、

林郭雲、林湘如、林雯惠、林瑤玲、林碧燕、

林 鳳、林德乾、林麗玲、林麗娥、林鶴珠、

林 美、武泓秀、邵瓊珠、邱小娥、邱玲美、

邱惠敏、邱鴻鈞、邱鸞嬌、金瑞芝、侯宗昌、

俞秋漣、施秀鳳、施俊名、施麗玉、柯美霜、

柯素情、柯麗鈴、洪永清、洪光輝、洪玫英、

洪柳村、洪美理、洪若娟、洪偉峰、洪掌珠、

洪進福、洪鈴雯、洪嘉謙、洪儷珍、胡學強、

范俊海、倪素娥、夏巧蓮、夏錫生、孫美升、

孫梅君、孫淑芬、孫樂平、孫麗珍、孫麗婷、

徐玉萍、徐如虹、徐厚鈴、徐嘉妤、徐嘉妏、

殷勝田、翁玉玲、翁美貞、翁銀芳、翁慧貞、

翁燕玲、馬永康、高瑞月、高燕菁、高燕鳳、

高靜宜、高麗安、崔 敏、常 琳、張午媛、

張永興、張玉燕、張白芬、張君儒、張秀娟、

張宗娟、張 勉、張玲玲、張茂松、張郁琳、

張晉瑋、張真珠、張 珣、張國源、張涵傑、

張雪枝、張順成、張瑞珍、張瑜芬、張榮農、

張慧敏、張慧婷、張頤齡、張濬源、張耀方、

曹麗華、梁美銀、梁儷穎&高論麟、符湘萍、

莊月環、莊素月、莊惠珺、莊智清、莊萱琳、

Page 98: 2011 夏季 善報

96

願君長壽離病苦,

受用自在與福樂,

來世淨土願相逢,

願君修行利眾生。

~密勒日巴尊者〈迴向文〉

許光政、許秀碧、許書揚、許珮瑋、許素華、

許淑靜、許雪雲、許雅惠、許 蔭、許麗月、

許麗芬、連鈞修、郭玉霞、郭秀貞、郭秀滿、

郭素蘭、郭淑卿、郭惠芯、郭惠修、郭斐玲、

郭耀宗、陳乃菁、陳文山、陳台運、陳幼君、

陳正慧、陳玉珠、陳玉淡、陳玉葉、陳玉寶、

陳白雪、陳吉立、陳君瑋、陳宏志、陳秀珠、

陳秀淋、陳秀鈺、陳佳瑋、陳佩棻、陳宗緯、

陳岳筠、陳念祖、陳怡君、陳明珠、陳芳英、

陳采詩、陳金葉、陳俞儜、陳冠亨、陳勉文、

陳威任、陳柔諭、陳珍枝、陳美玲、陳美倫、

陳美瑩、陳美鏡、陳香吟、陳家琳、陳恕民、

陳素華、陳素慧、陳國賢、陳堅誠、陳敏慧、

陳清泉、陳淑枝、陳勝基、陳惠如、陳惠貞、

陳萍安、陳華珍、陳隆雄、陳瑞梅、陳裔玲、

陳鈴如、陳綺倫、陳劍城、陳穎正、陳翰霖、

陳麗娜、陳麗雪、陳麗鳳、陳蘭芳、陸勝慧、

傅惠美、彭昇平、彭秋真、彭淑嫻、曾功銘、

曾孝文、曾奉懿、曾映鈞、曾美鳳、曾致中、

曾健雄、曾梅華、曾頂嘉、曾鳳宜、曾蘇銘、

游亦安、游李蜂、程松齡、程懷琳、童小鈴、

黃子芳、黃兆強、黃守都、黃安堂、黃志成、

黃良銘、黃芝蘭、黃政富、黃春銘、黃昭雄、

黃津鈺、黃秋愛、黃素卿、黃素真、黃啟源、

黃細旻、黃莉娜、黃富美、黃智琳、黃雅鈴、

黃詩茹、黃種進、黃德容、黃德舜、黃憶庭、

黃錦鳳、黃瓊葵、黃麗珠、黃麗華、黃耀祥、

楊月琴、楊玉珍、楊玉瑩、楊兆庭、楊明畢、

楊金玉、楊沭芳、楊美枝、楊雪霞、楊雯惠、

楊琤茹、楊錦雲、楊鴻椿、楊璧朱、楊豐瑞、

溫先玲、溫先儀、溫先慧、溫慧萍、葉一心、

葉本心、葉俊郎、葉帝余、葉淑鈺、葛文盛、

詹石娥、詹東興、詹美卿、鄒雪梅、雷悅俐、

雷福財、鄔書林、廖士欽、廖幼華、廖玟斌、

廖珮安、廖素娟、廖國妙、廖瓊玉、廖瓊真、

廖瓊真、熊梓檳、褚宏文、趙宇修、趙曼萍、

趙許雪、趙麗萍、劉文英、劉玉珍、劉克偉、

劉彤芳、劉秀媛、劉邦弘、劉怡明、劉芳莉、

劉秋皓、劉秋皓、劉郁琦、劉娟伶、劉娟美、

劉家東、劉書美、劉書豪、劉連英、劉華師、

劉瑞山、劉瑞吟、劉瑞明、劉聖裕、劉聖耀、

劉銀河、潘明和、潘明和、蔣靜華、蔡秀純、

蔡育維、蔡宜勳、蔡昆泓、蔡明雅、蔡明義、

蔡金麗、蔡昭珠、蔡美勤、蔡國偉、蔡淑敏、

蔡夏明&賴嘉茵&蔡廷為&蔡淳婷、蔡朝益、

蔡鳳梅、鄭旭昇、鄭俊鴻、鄭國強、鄭惠娟、

鄭緯立、鄭麗玲、鄧士陞、鄧允怡、鄧立生、

盧梅娟、蕭心怡、蕭弘清、蕭華菁、蕭鈺樺、

蕭澍經、賴育祈、賴明福、賴盈達、賴振華、

賴清哲、賴翠蓮、錢中浩、錢翠微、駱金興、

戴翠櫻、薛瑞燕、謝志德、謝育豐、謝明政、

謝婉雯、鍾建芳、鍾秋子、鍾秋子、鍾起惠、

鍾賜嬌、鍾鴻勳、鞠育美、韓秀鳳、簡妙芬、

簡慧玲、闕美娥、顏存義、顏俊豐、顏銘鴻、

顏輝煌&賴珮珍&顏臺呈&顏榕佑&顏 家、

魏一純、魏偉珍、羅文傑、羅文喬、羅文豪、

羅金梅、羅秋娟、羅寶貴、羅 雲、嚴允寧、

蘇千寬、蘇天賜、蘇念慈、蘇素卿、蘇莉萍、

蘇瑞德、蘇雋媛、蘇麗容、釋法住、鐘瑞貞、

顧正琥、顧錦才、顧錦才、田劉賽欽、李汪彩

棠、林洪月霞、洪吉煌全家、翁程淑儀、袁楊

格蓮、陳周林華、黃俊郎閤家、楊黃淑娥、廖

徐臺妹、蔡林罔市、蔡陳秀絨、鄭王鳳鸞、盧

張宗蓮、戴張明華、薛曾瑞文、謝董幼里、簡

郭素珍、方仁瑀閤家、大有銀樓、大豐合記報

關行&黃書鳳、輝盟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400元

林秀珍、葉永鳳&李鴻銘&李淋翔&李昌榕

320元

黃文科、黃綾玲

300元

朱育儀、朱貴陽、呂美鳳&林倩如&林士傑、

林鎂茹、郭美滿、劉振亞、劉環生、蔡秋風、

蔡惠雅閤家、蔡鳳媛、謝秀蓉、顏存義

250元

林玉娟、林玉娟、陳信昌、陳禹伸

240元

陳裔玲&李豐榮

215元

陳依琳、劉福相&劉怡宣、羅紫萍&羅高彩敏

200元

王啟章、石清陽、朱寶玉、吳水塗、李子瑄、

李子瑄、林岱儀、胡文柔、胡文風、徐清華、

康麗珠、張美華、陳洋鉦、陳秋英、游紹佑、

游紹君、蔡義弘、鄭琲勳、鍾欣臻、蔡吳貴

美、謝樂卓瑪阿尼、江慶平閤家&江國華閤家

120元

李羿寰、李靖宣、張晏毓、黃芷柔、黃詠嫺、

黃榮城

100元

王雅卿、甘 絮、任秀貞、任怡潔、任祐辰、

江美珠、吳東源、吳冠霆、吳姿儀、李碧容、

林靖汾、施蘭鳳、張瑜芳、陸秀英、無 名、

無 名、黃士銓、黃小俐、黃金玉、黃柏翔、

楊博凡、楊博宇、溫先玲、葉克修、葉純華、

葉澤金、劉嘉玲、蔡良源、鄭劉濱&因美娥、

蕭天佑、蕭斐珊、蕭嘉佩、蕭嘉茹、賴淑芳、

閻聿宸、閻聿穎、顏大 、羅聯芳、羅聯芳、

吳杜淑芬、葉蔡欽枝

84元

黃威元、黃章誠、黃雅琳、黃業泰、黃聰明、

黃劉瑞香

補登

中華民國100年01月捐款資料

100元

林玉祥、林宇茵、林鼎鈞、向玉惠、向麗珠

供養尼泊爾列些林佛學院結夏安居

1,000元(港幣)

劉 黃、蔡艷芳閤府

500元(港幣)

潘 勤、劉美燕

Page 99: 2011 夏季 善報

「彌陀天法」,就在幫助我們事先做好準備,當那一天來

臨,有能力安心自在地,向人間說再見,啟程前往我們的「第

一志願」:極樂淨土。

如果我們親愛的家人朋友,先面臨「說再見的時刻」,自

修、為他修「彌陀天法」,都有殊勝功德;如有具德上師修持

「彌陀天法」,依此殊勝超薦力,也可以幫助他們,臨終關鍵

時刻得到加持,已辭世者獲超拔,往生善處。

許多大師都開示,修持「阿彌陀佛」法門,有今生、來世兩

種利益,因為阿彌陀佛報身是長壽佛,化身是無量光佛,當我

們向阿彌陀佛祈請、修持「彌陀法門」,此生,可以成就長壽

佛功德,壽命、財富得以增長;臨終,也能成就無量光佛的功

德,往生西方淨土。

尤其在農曆七月孝道月,為了自利利他的殊勝利益,化育道

場特別禮請尊貴的確戒仁波切主法,8月8~14日七天,主持

「彌陀天法法會暨教授」,歡迎免費參加,冥陽兩利,值得參

與,但需事先報名,方便道場準備法本暨餐點,額滿截止。

有一天,我們都要「換個身體」、和這個世界說再見

──那時,您想去哪裡?

阿彌陀佛極樂淨土,是佛弟子共同的「第一志願」。

那您準備好了嗎?

■免費參加,歡迎隨喜。

■時間:8月8日(一)至8月14日(日),時間表詳見封底行事曆

■�欲參加者,敬請報名,以便主辦單位統計人數,準備相關物

品。

■�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燈:一萬元,8月8日起連續49天

 (消災中祿位1,超薦中牌位1,四十八大願燈1)

闔家消災:一千元  超薦牌位:隨喜

個人消災:隨喜   火供:五百或隨喜  點燈:一百元

■�聯絡電話:02-2269-6059

■�聯絡人:妙在法師、寶珠師姐、宇恆師兄

■�繳費方式:

1.劃撥繳交

帳號:18268431��戶名:財團法人化育文教基金會,

劃撥單請註明「彌陀天法」法會暨教授

2.匯款、轉帳方式

銀行代號:006(合作金庫商業銀行-敦南分行)

銀行帳號:5034-7173-4550-9

戶名:財團法人化育文教基金會

註:完成匯款、轉帳,請傳真收據至02-2269-4013,註明「彌

陀天法」功德項目、姓名及聯絡方式

〈化育道場小閉關.免費參加.請先報名〉

彌陀天法 孝道月冥陽兩利

 《佛說無量壽經》記載,阿彌陀佛在因地時是一位

國王,名為世饒王,因聽佛「世間自在王如來」說

法,非常感動,發願捨棄王位,出家修行,名法藏比

丘。法藏向佛請法,如來為他宣說二百一十億佛國淨

土,十方一切諸佛剎土,且以神通展現在他面前,讓

他通達明瞭十方法界、諸佛剎土的因果善惡,法藏比

丘即發感人的「四十八大願」。

 阿彌陀佛願力不可思議,慈悲不可思議,自己成

就,還想幫助一切眾生,得到圓滿的成就。「四十八

願」是不斷積累的大圓滿願,是參訪十方諸佛剎土後

有感而發的。所以,西方極樂世界才成為諸佛剎土中

最美好的世界,也可說是集諸佛剎土美好之大成於一

身。

 「四十八大願燈」即是要憶持阿彌陀佛這麼慈悲美

好的大願,見燈發願,願自心眾生心,生生世世不忘

這樣光明的大願。

四十八大願燈

「彌陀天法」法會暨教授 護持項目:

Page 100: 2011 夏季 善報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化育道場、噶瑪列些林高級佛學院暨化育書院

2011年 月份行事曆

確戒仁波切

四加行16:00-17:30

彌陀天法教授

19:00~21:00

佛學課程-修心七要

19:30~21:00

確戒仁波切

四加行10:00-12:00

四加行16:00-17:30

彌陀天法教授

19:00~21:00

佛學課程-修心七要

19:30~21:00

佛學課程-修心七要

19:30~21:00

佛學課程-修心七要

19:30~21:00

佛學課程-修心七要

19:30~21:00

佛學課程-修心七要

19:30~21:00

佛學課程-修心七要

19:30~21:00

佛學課程-修心七要

19:30~21:00

周二晚點名-佛學課程

19:30~21:00

周二晚點名-佛學課程

19:30~21:00

周二晚點名-佛學課程

19:30~21:00

周二晚點名-佛學課程

19:30~21:00

確戒仁波切

四加行10:00-12:00

四加行16:00-17:30

彌陀天法教授

19:00~21:00

慈囊仁波切「薩惹哈」道歌

19:00-21:00

慈囊仁波切「薩惹哈」道歌

19:00-21:00

慈囊仁波切「薩惹哈」道歌

19:00-21:00

慈囊仁波切「薩惹哈」道歌

19:00-21:00

慈囊仁波切「薩惹哈」道歌

19:00-21:00

慈囊仁波切「薩惹哈」道歌

19:00-21:00

慈囊仁波切「薩惹哈」道歌

19:00-21:00

諷誦《普賢行願品》

19:15~20:30

確戒仁波切

四加行10:00-12:00

四加行16:00-17:30

彌陀天法教授

19:00~21:00

諷誦《普賢行願品》

19:15~20:30

諷誦《普賢行願品》

19:15~20:30

諷誦《普賢行願品》

19:15~20:30

諷誦《普賢行願品》

19:15~20:30

諷誦《普賢行願品》

19:15~20:30

諷誦《普賢行願品》

19:15~20:30

諷誦《普賢行願品》

19:15~20:30

諷誦《普賢行願品》

19:15~20:30

諷誦《普賢行願品》

19:15~20:30

諷誦《普賢行願品》

19:15~20:30

諷誦《普賢行願品》

19:15~20:30

確戒仁波切

四加行10:00-12:00

彌陀天法教授

19:00~21:00

阿里金洲《成佛DNA》

19:30~21:00

假日藏文班

9:10~16:20

確戒仁波切

彌陀天法教授

9:00~21:00

假日藏文班

9:10~16:20

阿里金洲《成佛DNA》10:00~18:00

假日藏文班9:10~16:20

阿里金洲《成佛DNA》10:00~18:00

假日藏文班9:10~16:20

假日藏文班

9:10~16:20

假日藏文班

9:10~16:20

假日藏文班

9:10~16:20

假日藏文班

9:10~16:20

假日藏文班

9:10~16:20

假日藏文班

9:10~16:20

假日藏文班

9:10~16:20

假日藏文班

9:10~16:20

確戒仁波切

孝道月消災、超薦法會

10:00~17:30

阿里金洲《成佛DNA》

10:00~18:00

阿里金洲《成佛DNA》

10:00~15:30

諷誦《大般若經》09:00~17:00

觀察修14:00-16:30

觀察修

14:00-16:30

觀察修

14:00-16:30

觀察修

14:00-16:30

諷誦《大般若經》09:00~17:00

觀察修14:00-16:30

觀察修

14:00-16:30

1

8

15

22

29

5

12

19

26

3

10

17

24

2

9

16

23

30

6

13

20

27

4

11

18

25

3

10

17

24

31

7

14

21

28

5

12

19

26

4

11

18

25

1

8

15

22

29

6

13

20

27

5

12

19

26

2

9

16

23

30

7

14

21

28

6

13

20

27

3

10

17

24

1

8

15

22

29

7

14

21

28

4

11

18

25

2

9

16

23

30

◎8/8-8/12 長軌《四加行》教授、《彌陀天法》教授

 8/12-13 《彌陀天法》閉關教授

 8/14 10:00~17:30 孝道月消災暨超薦法會

◎8/26~8/28 阿里金洲‧空性禪修課《成佛DNA》

 9/02~9/04 阿里金洲‧空性禪修課《成佛DNA》

預告 ◎修心七要,每週二晚上19:30~21:00

◎ 9月14日起每周三晚上19:00-21:00,

慈囊仁波切主講「道歌之王」大手印

成就祖師「薩惹哈」道歌,免費參加,

請先報名。

化育書院 ◎ 為響應環保,化

育所辦各項活

動,請學員自帶

水杯。(若有用

餐請帶筷子)

小叮嚀

8 9 10

八月

九月

十月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