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19 RA04 都市3Cepaper.xmnn.cn/xmrb/20191119/04.pdf电影走进琴岛 1926 厦语片惊艳...

1
电影走进琴岛 1926 厦语片惊艳 结缘金鸡奖 一名姓氏大石的写真技师在鼓浪屿 放映影戏。这是迄今能找到的有关 电影在厦门最早的文献记载。 厦语电影《荔镜传》拍摄完成,这是厦门 文史专家洪卜仁查到迄今为止有文字 记载并且足以凭信的第一部厦语片。 23位专家委员在鼓浪屿上评出第 3 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那一年的厦 门因为金鸡奖,星光熠熠。 1983年春节刚过,鼓浪屿的一处干休所,来了 一批电影人。长达半个月的时间,包含陈怀皑、秦 怡、王心刚、孙道临等老一辈电影艺术家在内的23 位专家委员,在这座美丽的小岛上评出了第3届中 国电影金鸡奖。彼时,《人到中年》《骆驼祥子》拿 下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导演奖花落吴贻弓 (《城南 旧事》) ,最佳女演员由潘虹 (《人到中年》中饰陆文 婷) 、斯琴高娃 (《骆驼祥子》中饰虎妞) 获得。“海蓝 岛翠大洋风”,那一年的厦门因为金鸡奖,星光熠 熠。 36年后的今天,厦门与金鸡奖再续前缘11月23日,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将在 厦门举办。不仅如此,厦门还荣幸地成为未来五 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 (金鸡奖年份) 举办地,深 度参与中国电影发展历程,持续见证中国电影光 辉时刻。 厦语片、《小城春秋》等成为中国电影瑰丽记忆 厦门 114 年前就与电影结缘 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上,曾经开出一朵别具特 色的亮丽花朵—厦语片。它孕育于厦门,发展 于香港、台湾,传播于闽南华侨众多的东南亚各 国,历经 30 余年,孕育出了 400 余部佳作。 第一部厦语电影是什么具体摄于何时,各家 说法不一。厦门文史专家洪卜仁查到迄今为止有 文字记载并且足以凭信的第一部厦语电影名为 《荔镜传》,取材于广泛流传于闽南、潮汕一代的民 间故事—《陈 三 五 娘》。 这 部 影 片 拍 摄 于 1926 年,其编剧和导演是原籍晋江安海后来迁居厦门 的菲律宾归侨俞伯岩。 厦语片早期发展过程中,以闽南音乐歌唱作 为卖点,剧情取材于闽南民间戏曲故事,《陈三五 娘》的故事就多次被搬上银幕。抗战时期,以上海 为基地的厦语片制作陷入困局,一大批厦语片的 主力演员、导演、编剧等南下香港。在香港,厦语 片迎来一段黄金期。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40年 代末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香港出产了240多部 厦语电影。 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普通话在新加坡、马 来西亚地区的提倡,厦语片渐渐销声匿迹。 1905 年 12 月 30 日,《汉文台湾日日新闻》在 显要位置刊登了一则报道:“一名姓氏大石的写真 技师携带电影放映设备到厦门,住鼓浪屿,并邀请 厦门当地居民前往观看影戏。”这是迄今能找到的 有关电影在厦门最早的文献记载。 新闻里的“影戏”,即我们如今所熟知的电 影。大石氏放映的电影让厦门人“开了眼界”,从 此,电影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在厦门生根发芽、枝 繁叶茂。厦门商家由此发现电影具有非同凡响招 徕客人的魅力。 根据史料记载,厦门最早的专业戏曲演出场 所,是邵利杏于1907年在田仔墘(今南田巷) 修建 的中华茶园。同年,中华茶园成为厦门岛最早放 映电影的地方,只是当时放映的影片内容还非常 单调,通常是外国的《水浇园丁》这类家庭风情影 片和中国的风情纪录片。 随着20世纪20年代后期上海影片和国外影 片大量进入厦门市场,戏院在厦门陆续兴起。在 厦门繁华路段,相继出现了思明戏院、三春戏院、 南星乐园、开明戏院、中央戏院、大同戏院、龙山戏 院、新世界娱乐城、金城大戏院等影剧院。其中, 思明戏院于1927年动工兴建,1929年落成开业, 放映的第一部影片是美国米高梅公司出品的无声 歌舞片《华丽的巴特利》;南星乐园的电影院则是 厦门第一个有电梯的电影院。这些影剧院有的以 放映电影为主,有的除了放映电影之外,还演出京 剧、歌舞剧及地方戏剧等。 到抗战前,厦门已有13个电影放映场所。那 时厦门城市面积约5平方公里,人口不过十来万 人,聚集那么多的影院,在中国当时的其他城市也 是少有的。作为厦门电影萌芽地的鼓浪屿,亦是 影院发展的繁华地带,不到两平方公里就有草埔 路的鹭江戏院、海坛路市场口的屿光戏院及海坛 路的延平戏院等三家戏院。 当年戏院为招揽生意,除了印制电影说明书 为观众介绍剧情外,新片开映还会在报纸上刊登 广告。会员卡、抽奖、赠品等这些销售手段也在当 年的厦门电影市场出现。此外,戏院还经常通过 加演的方式笼络客源,例如在正片开始前加演笑 剧两本,抑或是加演《葡萄仙子》一类的短剧。 A 2019 年 11 月 19 日 星期二 责编:刘惠荔 美编:君 28 04 THE 28TH CHINA GOLDEN ROOSTER & HUNDRED FLOWERS FILM FESTIVAL 1905年,影戏让厦门人开了眼界 A 电影 1907年,中华茶园率先在厦门岛放电影 B 电影院 30 余年涌现 400 余部厦语片佳作 C 厦语片 资料 《火烧红莲寺》 年 份/导 演 :1928/ 张石川 在厦门拍摄的这 部影片带动了中国电 影史上第一次武侠神怪 热。 《英雄小八路》 年份/导演:1961/高衡 以厦门涌现的“英雄 小八路”故事为原型,影片 主题曲《我们是共产主义接 班人》被定为中国少年先锋 队队歌。 《小城春秋》 年份/导演:1981/罗泰 改编自厦门籍作家高 云览的同名小说,脱胎于厦 门破狱斗争的真实历史。 大部分场景在厦门拍摄,全 部采用实景。 《疯狂的赛车》 年份/导演:2009/宁浩 这部影片里 80%的场 景取自厦门老城区,其中俯 拍场景将老厦门的闽南风 韵显现得淋漓尽致。 《烈日灼心》 年份/导演:2015/曹保平 改编自厦门作家须一 瓜小说《太阳黑子》,全程在 厦门拍摄,上映后票房与口 碑双赢。 《西虹市首富》 年 份/导 演 :2018/闫 非 、彭 大魔 厦门人民体育场、环 岛路、五缘大桥等地标出现 在电影中,这部大量在厦取 景的电影一周票房就破10 亿元,厦门美景也随这部爆 款喜剧电影更加为人所 知。 吴村 (导演,代表作:《天涯歌女》) 吴村,1904年生于厦门集美。1931年,吴村 成功自编自导处女作《血花泪影》,引起圈内人的 关注。1934年,吴村进入创作高峰期,并逐渐形成自 己的风格,他的作品以高度凝练的真实再现现实。随 着时代变化,吴村开始探索歌唱片的领域,先后拍摄 了《歌声泪痕》《天涯歌女》《黑天堂》《苏三艳史》等歌 舞片。除了编导外,吴村还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词 曲,其中《天涯歌女》中的插曲《玫瑰,玫瑰,我爱你》传 唱至今。 艾霞 (演员,代表作:《时代的女儿》) 艾霞原名严以南, 1912年生于厦门。1931年,她加 入上海明星影片公司,凭借影片《旧恨新愁》崭露头 角。1933 年是艾霞“高产”的一年,除了《春蚕》《时代的 女儿》外,她还参演、主演了 5 部影片。拍片之余,艾霞 还在报刊上发表文章与诗作,人们赞誉她为“作家明 星”。1933 年,艾霞自编自演《现代一女性》,“自任编剧 兼主演,集二者于一身的女演员,在中国电影历史上, 恐以艾霞为发端”。 白克 (导演,代表作:新闻纪录片 《台湾省受降特辑》) 白克1913年出生于厦门,自厦门 大学教育系毕业后,到南京中央摄影 厂学习。学成后,白克先到上海发展, 拍摄了多部电影。台湾光复后,白克 被选派到台湾,制作了以台湾光复为 主题的新闻纪录片《台湾省受降特 辑》。1946 年 7 月起,白克在台湾组织 拍摄了《今日之台湾》系列纪录片,并 把这些影片带到大陆放映,让大陆人 民第一次从影片上了解台湾的面貌和 风情。1955年,白克导演拍摄了闽南 话片《黄帝子孙》,这是台湾电影史上 第一部闽南话片。 李嘉 (导演,代表作:《蚵女》) 李嘉 1923 年在厦门出生,20 世纪 60 年代 与李行、白景瑞等同被称作“台湾电影导演第一 代”。1945 年,李嘉从厦门大学历史系毕业, 1951年起,历任台湾农业教育电影公司纪录片 编辑,台湾“中央电影事业股份有限公司”编审、 制片厂主任等职。1955年起,李嘉外借给民营 制片公司拍摄闽南话片,作品有《补破网》《麻疯 女》《捉鬼记》等。1964 年,李嘉与李行合导《蚵 女》,开启台湾电影“健康写实主义”路线风潮。 罗泰 (编剧、导演、演员,代表作:《小城春秋》) 罗泰,1924 年 10 月出生于厦门,原名陈 衷。1948年,罗泰进入东北电影制片厂任演 员,1950年到文化部电影局电影剧本创作所专 事创作,1953年,转入长春电影制片厂。在此 期间,他成为多部影片中耀眼的“绿叶”: 在新中国第一部惊险反特影片《无形的战 线》中饰演王春荣;在 1950 年出品的《赵 一曼》中出演大反派敌司法科长;在《铁道 卫士》中的演出更是让众多影迷印象深 刻。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他相继编写《和 平鸽》《如此多情》等电影剧本。1979 年, 罗泰与王家乙共同执导《小字辈》,该片获 得同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青年优秀创 作奖”。导演处女作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 罗泰。此后,他又导演了《小城春秋》 (1981)、《风云初记》(1983)、《倔公公犟媳 妇》 (1985)等片。 亮点 本版文字整理/ 本报记者 何无痕 资料来源/ 《厦门 与中国电影》 一座鹭岛,光影百年。 从“影戏”在鼓浪屿上的惊鸿 一瞥,到中华茶园中用以揽客 的动感声光,从孕育于厦门风 靡至东南亚的厦语片,到一家 家影院里的人头攒动,从《小 城春秋》等一个个厦门故事搬 上荧幕,再到鼓浪屿、环岛路 等一个个厦门地标成为电影 取景地。电影,成为厦门城市 发展史上瑰丽的文化符号。 1983 1926 1905 新中国成立后曾在厦门投入使用的电影放映机 新中国成立后曾在厦门投入使用的电影放映机( (吴昀 吴昀 ) ) 吴村 艾霞 艾霞 李嘉 早期厦语电影《荔镜缘》特刊。 思明戏院 思明戏院 延平戏院的电影预告 延平戏院的电影预告( (洪卜仁 洪卜仁 收藏 收藏) )

Transcript of 191119 RA04 都市3Cepaper.xmnn.cn/xmrb/20191119/04.pdf电影走进琴岛 1926 厦语片惊艳...

Page 1: 191119 RA04 都市3Cepaper.xmnn.cn/xmrb/20191119/04.pdf电影走进琴岛 1926 厦语片惊艳 结缘金鸡奖 一名姓氏大石的写真技师在鼓浪屿 放映影戏。这是迄今能找到的有关

电影走进琴岛1926厦语片惊艳 结缘金鸡奖

一名姓氏大石的写真技师在鼓浪屿放映影戏。这是迄今能找到的有关电影在厦门最早的文献记载。

厦语电影《荔镜传》拍摄完成,这是厦门文史专家洪卜仁查到迄今为止有文字记载并且足以凭信的第一部厦语片。

23位专家委员在鼓浪屿上评出第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那一年的厦门因为金鸡奖,星光熠熠。

1983年春节刚过,鼓浪屿的一处干休所,来了一批电影人。长达半个月的时间,包含陈怀皑、秦怡、王心刚、孙道临等老一辈电影艺术家在内的23位专家委员,在这座美丽的小岛上评出了第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彼时,《人到中年》《骆驼祥子》拿下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导演奖花落吴贻弓(《城南旧事》),最佳女演员由潘虹(《人到中年》中饰陆文婷)、斯琴高娃(《骆驼祥子》中饰虎妞)获得。“海蓝

岛翠大洋风”,那一年的厦门因为金鸡奖,星光熠熠。

36年后的今天,厦门与金鸡奖再续前缘——11月23日,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将在厦门举办。不仅如此,厦门还荣幸地成为未来五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金鸡奖年份)举办地,深度参与中国电影发展历程,持续见证中国电影光辉时刻。

厦语片、《小城春秋》等成为中国电影瑰丽记忆

厦门114年前就与电影结缘

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上,曾经开出一朵别具特色的亮丽花朵——厦语片。它孕育于厦门,发展于香港、台湾,传播于闽南华侨众多的东南亚各国,历经30余年,孕育出了400余部佳作。

第一部厦语电影是什么具体摄于何时,各家说法不一。厦门文史专家洪卜仁查到迄今为止有文字记载并且足以凭信的第一部厦语电影名为《荔镜传》,取材于广泛流传于闽南、潮汕一代的民间故事——《陈三五娘》。这部影片拍摄于 1926年,其编剧和导演是原籍晋江安海后来迁居厦门的菲律宾归侨俞伯岩。

厦语片早期发展过程中,以闽南音乐歌唱作为卖点,剧情取材于闽南民间戏曲故事,《陈三五娘》的故事就多次被搬上银幕。抗战时期,以上海为基地的厦语片制作陷入困局,一大批厦语片的主力演员、导演、编剧等南下香港。在香港,厦语片迎来一段黄金期。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40年代末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香港出产了240多部厦语电影。

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普通话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地区的提倡,厦语片渐渐销声匿迹。

1905年 12月 30日,《汉文台湾日日新闻》在显要位置刊登了一则报道:“一名姓氏大石的写真技师携带电影放映设备到厦门,住鼓浪屿,并邀请厦门当地居民前往观看影戏。”这是迄今能找到的有关电影在厦门最早的文献记载。

新闻里的“影戏”,即我们如今所熟知的电影。大石氏放映的电影让厦门人“开了眼界”,从此,电影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在厦门生根发芽、枝繁叶茂。厦门商家由此发现电影具有非同凡响招徕客人的魅力。

根据史料记载,厦门最早的专业戏曲演出场所,是邵利杏于1907年在田仔墘(今南田巷) 修建的中华茶园。同年,中华茶园成为厦门岛最早放映电影的地方,只是当时放映的影片内容还非常单调,通常是外国的《水浇园丁》这类家庭风情影片和中国的风情纪录片。

随着20世纪20年代后期上海影片和国外影片大量进入厦门市场,戏院在厦门陆续兴起。在厦门繁华路段,相继出现了思明戏院、三春戏院、南星乐园、开明戏院、中央戏院、大同戏院、龙山戏院、新世界娱乐城、金城大戏院等影剧院。其中,思明戏院于1927年动工兴建,1929年落成开业,放映的第一部影片是美国米高梅公司出品的无声歌舞片《华丽的巴特利》;南星乐园的电影院则是厦门第一个有电梯的电影院。这些影剧院有的以

放映电影为主,有的除了放映电影之外,还演出京剧、歌舞剧及地方戏剧等。

到抗战前,厦门已有13个电影放映场所。那时厦门城市面积约5平方公里,人口不过十来万人,聚集那么多的影院,在中国当时的其他城市也是少有的。作为厦门电影萌芽地的鼓浪屿,亦是影院发展的繁华地带,不到两平方公里就有草埔路的鹭江戏院、海坛路市场口的屿光戏院及海坛路的延平戏院等三家戏院。

当年戏院为招揽生意,除了印制电影说明书为观众介绍剧情外,新片开映还会在报纸上刊登广告。会员卡、抽奖、赠品等这些销售手段也在当年的厦门电影市场出现。此外,戏院还经常通过加演的方式笼络客源,例如在正片开始前加演笑剧两本,抑或是加演《葡萄仙子》一类的短剧。

翩翩

A

2019年11月19日星期二责编:刘惠荔美编:君 陶

28 04

THE 28THCHINAGOLDENROOSTER &HUNDREDFLOWERSFILMFESTIVAL

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特别报道

1905年,影戏让厦门人开了眼界A 电影

1907年,中华茶园率先在厦门岛放电影B 电影院

30余年涌现400余部厦语片佳作C 厦语片

电影人中的厦门之光

资料

《火烧红莲寺》年份/导演:1928/张石川

在厦门拍摄的这部影片带动了中国电影史上第一次武侠神怪热。

《英雄小八路》年份/导演:1961/高衡

以厦门涌现的“英雄小八路”故事为原型,影片主题曲《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被定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小城春秋》年份/导演:1981/罗泰

改编自厦门籍作家高云览的同名小说,脱胎于厦门破狱斗争的真实历史。大部分场景在厦门拍摄,全部采用实景。

《疯狂的赛车》年份/导演:2009/宁浩

这部影片里 80%的场景取自厦门老城区,其中俯拍场景将老厦门的闽南风韵显现得淋漓尽致。

《烈日灼心》年份/导演:2015/曹保平

改编自厦门作家须一瓜小说《太阳黑子》,全程在厦门拍摄,上映后票房与口碑双赢。

《西虹市首富》年份/导演:2018/闫非、彭大魔

厦门人民体育场、环岛路、五缘大桥等地标出现在电影中,这部大量在厦取景的电影一周票房就破 10亿元,厦门美景也随这部爆款 喜 剧 电 影 更 加 为 人 所知。

■吴村(导演,代表作:《天涯歌女》)吴村,1904年生于厦门集美。1931年,吴村

成功自编自导处女作《血花泪影》,引起圈内人的关注。1934年,吴村进入创作高峰期,并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他的作品以高度凝练的真实再现现实。随着时代变化,吴村开始探索歌唱片的领域,先后拍摄了《歌声泪痕》《天涯歌女》《黑天堂》《苏三艳史》等歌舞片。除了编导外,吴村还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词曲,其中《天涯歌女》中的插曲《玫瑰,玫瑰,我爱你》传唱至今。

■艾霞(演员,代表作:《时代的女儿》)艾霞原名严以南,1912年生于厦门。1931年,她加

入上海明星影片公司,凭借影片《旧恨新愁》崭露头角。1933年是艾霞“高产”的一年,除了《春蚕》《时代的女儿》外,她还参演、主演了5部影片。拍片之余,艾霞还在报刊上发表文章与诗作,人们赞誉她为“作家明星”。1933年,艾霞自编自演《现代一女性》,“自任编剧兼主演,集二者于一身的女演员,在中国电影历史上,恐以艾霞为发端”。

■白克(导演,代表作:新闻纪录片《台湾省受降特辑》)

白克1913年出生于厦门,自厦门大学教育系毕业后,到南京中央摄影厂学习。学成后,白克先到上海发展,拍摄了多部电影。台湾光复后,白克被选派到台湾,制作了以台湾光复为主题的新闻纪录片《台湾省受降特辑》。1946年7月起,白克在台湾组织拍摄了《今日之台湾》系列纪录片,并把这些影片带到大陆放映,让大陆人民第一次从影片上了解台湾的面貌和风情。1955年,白克导演拍摄了闽南话片《黄帝子孙》,这是台湾电影史上第一部闽南话片。

■李嘉(导演,代表作:《蚵女》)李嘉1923年在厦门出生,20世纪60年代

与李行、白景瑞等同被称作“台湾电影导演第一代”。1945年,李嘉从厦门大学历史系毕业,1951年起,历任台湾农业教育电影公司纪录片编辑,台湾“中央电影事业股份有限公司”编审、制片厂主任等职。1955年起,李嘉外借给民营制片公司拍摄闽南话片,作品有《补破网》《麻疯女》《捉鬼记》等。1964年,李嘉与李行合导《蚵女》,开启台湾电影“健康写实主义”路线风潮。

■罗泰(编剧、导演、演员,代表作:《小城春秋》)罗泰,1924 年 10 月出生于厦门,原名陈

衷。1948年,罗泰进入东北电影制片厂任演员,1950年到文化部电影局电影剧本创作所专事创作,1953年,转入长春电影制片厂。在此

期间,他成为多部影片中耀眼的“绿叶”:在新中国第一部惊险反特影片《无形的战线》中饰演王春荣;在1950年出品的《赵一曼》中出演大反派敌司法科长;在《铁道卫士》中的演出更是让众多影迷印象深刻。20世纪50年代后期,他相继编写《和平鸽》《如此多情》等电影剧本。1979年,罗泰与王家乙共同执导《小字辈》,该片获得同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青年优秀创作奖”。导演处女作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罗泰。此后,他又导演了《小城春秋》(1981)、《风云初记》(1983)、《倔公公犟媳妇》(1985)等片。

亮点

本版文字整理/本报记者 郭 睿

何无痕资料来源/《厦门与中国电影》

一座鹭岛,光影百年。从“影戏”在鼓浪屿上的惊鸿一瞥,到中华茶园中用以揽客的动感声光,从孕育于厦门风靡至东南亚的厦语片,到一家家影院里的人头攒动,从《小城春秋》等一个个厦门故事搬上荧幕,再到鼓浪屿、环岛路等一个个厦门地标成为电影取景地。电影,成为厦门城市发展史上瑰丽的文化符号。

1983年1926年1905

新中国成立后曾在厦门投入使用的电影放映机新中国成立后曾在厦门投入使用的电影放映机。。((吴昀吴昀 摄摄))

吴村

艾霞艾霞

李嘉

早期厦语电影《荔镜缘》特刊。

思明戏院思明戏院

延平戏院的电影预告延平戏院的电影预告。。((洪卜仁洪卜仁 收藏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