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516 WA09 要闻成长Cepaper.xmnn.cn/xmwb/20180516/09.pdf · 2018/05/16...

1
精度 责编/蒋怡丹 美编/李甦歆 2018年5月16日 星期三 今日 · 都市 A9 即时互动:@厦门晚报@我要说 厦门网:www.xmnn.cn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手术故事 “在我们科, 90%以上的手术都 是以微创形式进行的。”厦门大学 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谢强说, 仅去年一年就完成微创介入手术 超过 4500 台。他所“领衔”的这个科 室,拥有不少光环—省内率先开 展血管内超声检查、光学相干断层 扫描(OCT)等技术,率先完成左心 耳封堵术、冷冻球囊术等心血管专 科新技术;去年10月成立房颤中心 并入选首批中国房颤中心建设单 位;今年 3 月,作为市首批重点学科 入选省重点学科。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第一医院心 内科,看看他们如何用技术铺设“救 心快速路”。 记者 匡惟 通讯员 罗超 王思佳 凝心聚力砥砺奋进 凝心聚力砥砺奋进 第一医院省重点专科系列报道③ 心内科 心内科 打造一流学科高地 打造一流学科高地 用新技术为患者铺设“救心快速路” 厦大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集合多项技术手段,入选首批中国房颤中心建设单位 新技术准确判断病情 两项手术一次就搞定 35岁的林女士是来自北京的导演助 理,去年在厦门拍摄时,因为现场调度遇到 问题,一时气急,诱发心绞痛。她被 120 急救 车送到第一医院后,检查发现她的前降支近 段大量血栓。医生马上进行血栓抽吸,抽出 了许多小血块。 “我们通过OCT检查发现,患者血管状 态很好,此次急性心梗是生气时发生血管炎 症反应破裂,形成新鲜血块而引起的,这样 就不需要植入支架。”谢强说,术后只给林女 士进行了抗栓治疗。10天后再次进行OCT 检查,果然凝固的血块已经消除。半个多月 后,林女士恢复健康回到了北京。 “如果是斑块脱落引起的心梗,就需要 植入支架,否则很快会形成新的斑块,斑块 随时可能再次脱落,堵住血管。”谢强强调。 原本需要分两次做的手术一次搞定,对 年过六旬的房颤患者老徐来说,不仅减少了 创伤,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中风的可能。射频 消融术是通过消除房颤形成正常心跳,减少 中风的可能性,但房颤患者的左心耳极易产 生血栓,病人仍旧有房颤复发的危险。因此, 医生为老徐实施的手术,先通过射频消融术 消除房颤,再实施左心耳封堵术,患者不用 离开手术台就把两项手术都做完了。 高血压人群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 人群,作为厦门市高血压病防治中心, 心内科不断推进分级诊疗,在“慢病先 行、上下联动、三师共管”的厦门分级 诊疗模式下,推行医院-社区高血压慢 病一体化管理模式,专家下基层,协助 基层医生救治病人,提升他们的救治 能力。 除了帮助基层医院提高慢性病诊 疗能力,心内科也十分重视人才的培 养。一位博士生导师、4位硕士生导 师,作为博士后流动站,承担了省内多 家医学高校教学任务,每年都有不少 医学硕士生、博士生来学习进修。同 时,这里也是内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基 地,全国冠脉介入医生的培训基地、全 国介入护理培训基地,为省内外多家 医院培养和输送大量的专科人才。 胸痛是可能患有心血管疾病的重 要信号之一,产生原因包括急性心梗、 肺梗阻、主动脉夹层等,必须迅速甄 别,及时救治。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的 患者,从发病开始若180分钟内不能 及时得到救治,可能导致患者死亡。 区域性胸痛中心可以让患者在最 短的时间内接受治疗,开通堵塞的血 管。今年 3 月,第一医院心内科通过国 家胸痛中心认证,形成覆盖全市并辐 射周边地区的规范化区域性胸痛中心 急救网络,将急诊胸痛病人的救治时 间缩短到 90 分钟内。 60多岁的陈先生在植物园晨练 时突然倒地,紧急拨打 120 后,其亲人 一路为他实施心肺复苏术。送到第一 医院后,胸痛中心马上启动绿色通道, 紧急开展介入手术,很快就开通了血 管,整个过程不足 70 分钟。据了解,第 一医院急性心梗平均救治时间为76 分钟,少于国际标准的90分钟。 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是临床上最 常见的心律失常,普通人群中房颤发 病率为0.5%—1.3%。房颤可引起心力 衰竭、血栓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第一医院的房颤中心入选全国首 批房颤中心建设单位。“成立房颤中 心,可提高病人及其他科医生的房颤 意识,让患者能够尽早预防治疗。”谢 强说。在李卫华副院长、谢强主任领 导下,心内科房颤中心自2006年开展 房颤射频技术、房颤射频消融技术、 左心耳封堵术、冷冻消融技术等。 为避免血栓形成,房颤患者需长 期服用华法林,每隔1-2周就得抽血 检查凝血功能。心内科开展的左心耳 封堵技术,就是封闭心房内形成血栓 的“窝点”,从根源上避免血栓在左心 耳的行程,预防房颤引起的中风。因术 后不需要长期服药,大大降低了出血 的风险。 心内科副主任医师郑武扬说,这 一技术能减少 90%以上血栓发生。 另外还有一项技术是冷冻球囊消 融手术。传统治疗房颤的手术采用射 频消融技术,即通过射频电流局部加 热,把心肌细胞“烧死”。这种手术耗时 长、操作复杂,若“灼烧”不完全可能还 需二次手术。冷冻消融技术操作相对 简单,复发率更低,能有效降低手术过 程中的痛感。 每年到第一医院就诊的3000例 患者中,植入支架的约1000例左右。 哪些情况需要支架治疗,哪些可避免 植入支架呢?“我们通过 OCT 深入心 脏病患者血管栓塞处,进行光学相干 断层扫描,帮助了解血管病变情况,判 断是否需要植入支架。”厦门大学附属 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谢强说。 第一医院心内科常规开展腔内影 像功能测评,通过血管超声,将摄像探 头送入仅有两三毫米的血管中,查看 血管内细微结构,判断患者是否需要 植入支架、通过什么方式植入支架、需 要多大尺寸的支架等,推动了冠心病 治疗更加精准化。 不仅如此,心内科还于2015年在 全省率先开展了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CT )技术。OCT 分辨率达 10 微米, 比血管内超声和心脏X光( DSA )技术 精确10倍,可以深入心脏病患者血管 栓塞处扫描。 新技术探秘 把摄像探头送入血管,判断是否需要植入支架 预防 开展封堵术服务房颤患者,可减少90%以上血栓发生 急救 急性心梗平均抢救仅76分钟,低于国际标准的90分钟 人才 分级诊疗提升基层医生能力,打造全国级培训基地 厦大附属第一医院省内率先开展 OCT 技术。 为患者实施左心耳封堵术。

Transcript of 180516 WA09 要闻成长Cepaper.xmnn.cn/xmwb/20180516/09.pdf · 2018/05/16...

Page 1: 180516 WA09 要闻成长Cepaper.xmnn.cn/xmwb/20180516/09.pdf · 2018/05/16 封堵技术,就是封闭心房内形成血栓 的“窝点”,从根源上避免血栓在左心 耳的行程,预防房颤引起的中风。因术

精度高高

责编/蒋怡丹 美编/李甦歆2018年5月16日 星期三今日·都市 A9

即时互动:@厦门晚报 @我要说 厦门网:www.xmnn.cn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手术故事

“在我们科,90%以上的手术都是以微创形式进行的。”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谢强说,仅去年一年就完成微创介入手术超过4500台。他所“领衔”的这个科室,拥有不少光环——省内率先开展血管内超声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技术,率先完成左心耳封堵术、冷冻球囊术等心血管专科新技术;去年10月成立房颤中心并入选首批中国房颤中心建设单位;今年3月,作为市首批重点学科入选省重点学科。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第一医院心内科,看看他们如何用技术铺设“救心快速路”。

记者匡惟通讯员罗超王思佳

凝心聚力砥砺奋进凝心聚力砥砺奋进

第一医院省重点专科系列报道③

心内科心内科

打造一流学科高地打造一流学科高地

用新技术为患者铺设“救心快速路”厦大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集合多项技术手段,入选首批中国房颤中心建设单位

新技术准确判断病情两项手术一次就搞定

35 岁的林女士是来自北京的导演助理,去年在厦门拍摄时,因为现场调度遇到问题,一时气急,诱发心绞痛。她被120急救车送到第一医院后,检查发现她的前降支近段大量血栓。医生马上进行血栓抽吸,抽出了许多小血块。

“我们通过OCT检查发现,患者血管状态很好,此次急性心梗是生气时发生血管炎症反应破裂,形成新鲜血块而引起的,这样就不需要植入支架。”谢强说,术后只给林女士进行了抗栓治疗。10天后再次进行OCT检查,果然凝固的血块已经消除。半个多月后,林女士恢复健康回到了北京。

“如果是斑块脱落引起的心梗,就需要植入支架,否则很快会形成新的斑块,斑块随时可能再次脱落,堵住血管。”谢强强调。

原本需要分两次做的手术一次搞定,对年过六旬的房颤患者老徐来说,不仅减少了创伤,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中风的可能。射频消融术是通过消除房颤形成正常心跳,减少中风的可能性,但房颤患者的左心耳极易产生血栓,病人仍旧有房颤复发的危险。因此,医生为老徐实施的手术,先通过射频消融术消除房颤,再实施左心耳封堵术,患者不用离开手术台就把两项手术都做完了。

高血压人群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作为厦门市高血压病防治中心,心内科不断推进分级诊疗,在“慢病先行、上下联动、三师共管”的厦门分级诊疗模式下,推行医院-社区高血压慢病一体化管理模式,专家下基层,协助

基层医生救治病人,提升他们的救治能力。

除了帮助基层医院提高慢性病诊疗能力,心内科也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一位博士生导师、4位硕士生导师,作为博士后流动站,承担了省内多

家医学高校教学任务,每年都有不少医学硕士生、博士生来学习进修。同时,这里也是内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全国冠脉介入医生的培训基地、全国介入护理培训基地,为省内外多家医院培养和输送大量的专科人才。

胸痛是可能患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信号之一,产生原因包括急性心梗、肺梗阻、主动脉夹层等,必须迅速甄别,及时救治。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从发病开始若180分钟内不能及时得到救治,可能导致患者死亡。

区域性胸痛中心可以让患者在最

短的时间内接受治疗,开通堵塞的血管。今年3月,第一医院心内科通过国家胸痛中心认证,形成覆盖全市并辐射周边地区的规范化区域性胸痛中心急救网络,将急诊胸痛病人的救治时间缩短到90分钟内。

60多岁的陈先生在植物园晨练

时突然倒地,紧急拨打120后,其亲人一路为他实施心肺复苏术。送到第一医院后,胸痛中心马上启动绿色通道,紧急开展介入手术,很快就开通了血管,整个过程不足70分钟。据了解,第一医院急性心梗平均救治时间为76分钟,少于国际标准的90分钟。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普通人群中房颤发病率为0.5%—1.3%。房颤可引起心力衰竭、血栓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第一医院的房颤中心入选全国首批房颤中心建设单位。“成立房颤中心,可提高病人及其他科医生的房颤意识,让患者能够尽早预防治疗。”谢强说。在李卫华副院长、谢强主任领导下,心内科房颤中心自2006年开展

房颤射频技术、房颤射频消融技术、左心耳封堵术、冷冻消融技术等。

为避免血栓形成,房颤患者需长期服用华法林,每隔1-2周就得抽血检查凝血功能。心内科开展的左心耳封堵技术,就是封闭心房内形成血栓的“窝点”,从根源上避免血栓在左心耳的行程,预防房颤引起的中风。因术后不需要长期服药,大大降低了出血的风险。

心内科副主任医师郑武扬说,这一技术能减少90%以上血栓发生。

另外还有一项技术是冷冻球囊消融手术。传统治疗房颤的手术采用射频消融技术,即通过射频电流局部加热,把心肌细胞“烧死”。这种手术耗时长、操作复杂,若“灼烧”不完全可能还需二次手术。冷冻消融技术操作相对简单,复发率更低,能有效降低手术过程中的痛感。

每年到第一医院就诊的3000例患者中,植入支架的约1000例左右。哪些情况需要支架治疗,哪些可避免植入支架呢?“我们通过OCT深入心脏病患者血管栓塞处,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帮助了解血管病变情况,判断是否需要植入支架。”厦门大学附属

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谢强说。第一医院心内科常规开展腔内影

像功能测评,通过血管超声,将摄像探头送入仅有两三毫米的血管中,查看血管内细微结构,判断患者是否需要植入支架、通过什么方式植入支架、需要多大尺寸的支架等,推动了冠心病

治疗更加精准化。不仅如此,心内科还于2015年在

全省率先开展了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OCT分辨率达10微米,比血管内超声和心脏X光(DSA)技术精确10倍,可以深入心脏病患者血管栓塞处扫描。

新技术探秘

把摄像探头送入血管,判断是否需要植入支架

预防早早 开展封堵术服务房颤患者,可减少90%以上血栓发生

急救快快 急性心梗平均抢救仅76分钟,低于国际标准的90分钟

人才多多 分级诊疗提升基层医生能力,打造全国级培训基地

■厦大附属第一医院省内率先开展OCT技术。

■为患者实施左心耳封堵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