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106...

135
註記 : 104 教學卓越計畫 教育部獎補助 校務發展計畫 教學卓越計畫 / 教育部獎補助校務發 展計畫 104年度新增/修改文字 具體作法 構面 目標 執行策略 具體作法 103-106 學年度中程校務發展計畫架構圖 1.3.1 執行學習成效盤點,完善學生學習歷程檔案 1.5.1 獎勵學生跨領域學習,增加職場競爭力 1.1 精進課程品質 1.2 辦理選課輔導,協助學生學 習規劃 1.4 深化學生學習核心能力及學 習成效評估機制 1.5 獎勵跨領域學習 1.6 傳承教學經驗、共建教學資 源平台 1.7 強化教師教學品質、促進教 師專業成長 2.1 豐富圖書博物資源、精進服 務能量 2.2 加速空間拓展規劃、充實教 研資源設備、營造優質學習 環境 2.3 強化資訊基礎建設、提升資 訊應用能量 2.4 整合行動學習與校務資訊應 用、精進校園智慧化管理 1.3 完善學生學習歷程檔案 因應社會變遷精進教學品質與 評量 豐富教研資源,整 合行動學習,創新 智慧校園 教學 1.1.2 課程規劃引進內外部意見 1.1.3 專業課程融入服務學習 1.1.4 推動課程分流,建立示範系所 1.1.1 實施課程外審 104 1.2.1 加強選課輔導,完備選課手冊 1.2.2 實施學碩一貫課程規劃與輔導 104 1.7.1 延攬優秀師資,卓越教學成效 1.7.2 深化教師評鑑,建立教師自評回饋機制 1.7.3 活化教學評鑑,精進教學方法 1.7.4 精進教學專業成長,獎勵教學創新與教材研發 1.7.5 推展教師多元升等 104 1.6.1 活用教師歷程檔案,鼓勵教師經驗傳承 1.6.2 精進典範教學引領,深化新進教師輔導 1.6.3 提供多元課程體驗,吸引優質適性學生入學 1.4.1 總結學習成效,整合專業知能 1.4.2 通識課程強化現代公民核心能力 1.4.3 強化中文、英文、資訊基本能力 2.3.1 持續強化資訊網路基礎建設 2.3.2 強化雲端基礎建設 2.3.3 強化綠色機房建設 2.3.4 強化校園資訊傳播基礎建設 2.3.5 推動全方位網站優化 2.3.6 持續擴充多媒體機房網路與儲存設備 2.3.7 持續增設數位教室錄影與遠端導播系統 2.3.8 持續建置新世代行動數位教室 2.4.1 推展數位行動教學與學習應用 2.4.2 持續推動智慧化教學環境之建置、服務與管理 2.4.3 持續推動行政業務系統整合、研發校園先導環 2.4.4 持續推動尊重智慧財產權、強化落實校園 資訊安全與隱私 2.1.1 增進館藏資源,建立館藏特色 2.1.2 增強學生學習意願與環境 2.1.3 整合與提升博物館數位資源 2.1.4 精進珍貴館藏文物管理 2.2.2 建置與更新院系教研設備 2.2.3 強化教學研究空間 2.2.4 加強主題與專業教室功能 2.2.5 提供與時俱進之資訊環境 2.2.1 建置貴重儀器中心 2.2.6 跨校分享資訊應用、區域合作多元課程 2.2.7 爭取拓展校外教學實習空間

Transcript of 103-106...

  • 註記 : 104 教學卓越計畫教育部獎補助校務發展計畫

    教學卓越計畫 / 教育部獎補助校務發展計畫

    104年度新增/修改文字具體作法

    構面 目標 執行策略 具體作法

    103-106學年度中程校務發展計畫架構圖

    1.3.1 執行學習成效盤點,完善學生學習歷程檔案

    1.5.1 獎勵學生跨領域學習,增加職場競爭力

    1.1 精進課程品質

    1.2 辦理選課輔導,協助學生學

    習規劃

    1.4 深化學生學習核心能力及學

    習成效評估機制

    1.5 獎勵跨領域學習

    1.6 傳承教學經驗、共建教學資

    源平台

    1.7 強化教師教學品質、促進教

    師專業成長

    2.1 豐富圖書博物資源、精進服

    務能量

    2.2

    加速空間拓展規劃、充實教

    研資源設備、營造優質學習

    環境

    2.3 強化資訊基礎建設、提升資

    訊應用能量

    2.4 整合行動學習與校務資訊應

    用、精進校園智慧化管理

    1.3 完善學生學習歷程檔案因應社會變遷,

    精進教學品質與

    評量

    目標一

    豐富教研資源,整

    合行動學習,創新

    智慧校園

    目標

    教學壹

    1.1.2 課程規劃引進內外部意見

    1.1.3 專業課程融入服務學習

    1.1.4 推動課程分流,建立示範系所

    1.1.1 實施課程外審

    104 1.2.1 加強選課輔導,完備選課手冊

    1.2.2 實施學碩一貫課程規劃與輔導 104

    1.7.1 延攬優秀師資,卓越教學成效

    1.7.2 深化教師評鑑,建立教師自評回饋機制

    1.7.3 活化教學評鑑,精進教學方法

    1.7.4 精進教學專業成長,獎勵教學創新與教材研發

    1.7.5 推展教師多元升等 104

    1.6.1 活用教師歷程檔案,鼓勵教師經驗傳承

    1.6.2 精進典範教學引領,深化新進教師輔導

    1.6.3 提供多元課程體驗,吸引優質適性學生入學

    1.4.1 總結學習成效,整合專業知能

    1.4.2 通識課程強化現代公民核心能力

    1.4.3 強化中文、英文、資訊基本能力

    2.3.1 持續強化資訊網路基礎建設

    2.3.2 強化雲端基礎建設

    2.3.3 強化綠色機房建設

    2.3.4 強化校園資訊傳播基礎建設

    2.3.5 推動全方位網站優化

    2.3.6 持續擴充多媒體機房網路與儲存設備

    2.3.7 持續增設數位教室錄影與遠端導播系統

    2.3.8 持續建置新世代行動數位教室

    2.4.1 推展數位行動教學與學習應用

    2.4.2 持續推動智慧化教學環境之建置、服務與管理

    2.4.3 持續推動行政業務系統整合、研發校園先導環境

    2.4.4 持續推動尊重智慧財產權、強化落實校園資訊安全與隱私

    2.1.1 增進館藏資源,建立館藏特色

    2.1.2 增強學生學習意願與環境

    2.1.3 整合與提升博物館數位資源

    2.1.4 精進珍貴館藏文物管理2.2.2 建置與更新院系教研設備

    2.2.3 強化教學研究空間

    2.2.4 加強主題與專業教室功能

    2.2.5 提供與時俱進之資訊環境

    2.2.1 建置貴重儀器中心

    2.2.6 跨校分享資訊應用、區域合作多元課程

    2.2.7 爭取拓展校外教學實習空間

  • 教學

    學生輔導與就業情形

    全校參與提升藝術文化欣

    賞與創作素養

    培養終身運動技能,競技

    卓越

    精進友善好禮的綠校園

    推動全方位學習輔導

    提供藝文環境,導引學生欣賞藝術,養成終身藝文嗜好

    鼓勵全校師生參與展演及藝文創作

    提升學生中華文化素養

    培養學生運動技能,養成終身運動習慣

    持續實施本校體育教學特色

    持續改善校園運動環境

    促進運動代表隊訓練科學化、爭金奪冠、為國爭光

    持續辦理傑出運動表現榮耀典藏計畫

    加強國際體育交流、促進本校體育運動國際化

    深化生命關懷、多元平等、好禮互助之公民素養

    營造安全、友善、尊重生態、人文揚溢之綠環境

    精進輔教機制,提升教學助理輔導成效

    深化適性輔導,精進學生生(職)涯歷程導向之自主學習

    創新課外學習輔導,強化學生社會適應能力

    3.1

    3.2

    3.3

    4.1

    4.2

    4.3

    4.4

    4.5

    4.6

    5.1

    5.2

    6.1

    6.2

    6.3

    舉辦全校美展,擴大徵選校園傑出作品

    鼓勵全校師生參與藝文創作

    提升本校學生藝術鑑賞能力,營造校園藝術氣息

    建置推廣展演之數位平台

    3.2.1

    3.2.2

    3.2.3

    3.2.4 建置中華文化素養認證制度

    獎勵發展中華文化學習社團

    辦理中華文化週

    辦理中華文化素養競賽

    提供誘因,強化學習成效

    鼓勵各單位辦理相關活動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建立學生運動能力檢核機制

    獲高級證書學生參與校隊並抵免體育課

    運用運動科學車定期實施「學生體適能檢測」

    辦理運動健康班,以強化體適能較弱之學生

    4.1.1

    4.1.2

    4.1.3

    4.1.4 實施本校體育教學「三必一選」的特色

    設計推展「華岡導引術」

    精化體育課程以利運動技能之學習

    實施游泳會考,落實學生游泳技能之培養

    4.2.1

    4.2.2

    4.2.3

    4.2.4

    改善室內外運動設施4.3.1

    強化運動代表隊選手肌力及體能訓練

    加強運科整合與介入,提升訓練效益

    積極進行跨領域運動科學研發與產學合作

    提升本校運動競賽績效,培養國際級運動員

    4.4.1

    4.4.2

    4.4.3

    4.4.4 持續建置本校傑出運動員獲獎典藏櫥櫃。

    展列傑出運動員校友捐贈榮耀

    辦理獲選傑出運動員啟用榮耀典藏儀式

    4.5.1

    4.5.2

    4.5.3

    104

    落實藝文學習護照,提高學生參觀興趣

    開設志工導覽課程,提供博物館實習

    加強展出文物安全及美化展覽

    舉辦各項特色展覽

    藝術聊天室

    3.1.1

    3.1.2

    3.1.3

    3.1.4

    3.1.5

    全面推動全人學習護照,深化五育學習績效,提升軟實力

    推動社團營運再造,鼓勵學生參與課外學習活動

    創新領導知能,深化團隊合作,提升文化內涵

    深化課外服務學習,落實社會責任與關懷

    1046.3.1

    6.3.2

    6.3.3

    6.3.4

    強化倫理教育宣導,推動禮儀輔導

    強化品德教育宣導,落實自治守紀

    加強性平多元宣導,深化生命教育

    強化學生安全意識,促進自助互助

    5.1.1

    5.1.2

    5.1.3

    5.1.4 融合中華文化、精進校園環境綠美化

    營造優質學習及行動之友善校園

    提高節能減碳效益、增進資源循環再利用

    提升環境品質,強化災害預警系統

    5.2.1

    5.2.2

    5.2.3

    5.2.4

    精進培訓教學助理,支援教師執行多元教學

    深化課輔諮詢與追蹤,確保學生學習成效

    6.1.1

    6.1.2

    深化推動「大學入門」,落實新生生(職)涯定向輔導

    精進「曉峰學苑」學習楷模,帶動標竿學習

    104

    精進生 ( 職 ) 涯諮商輔導,落實學生自主學習計畫

    提升學輔能量,精進身心健康輔導,促進樂活學習

    強化照護弱勢學生,落實安心就學

    104

    6.2.4

    6.2.5

    6.2.1

    6.2.2

    6.2.3

    爭取舉辦國際運動賽會與活動

    加強國際及兩岸姐妹校體育運動交流

    辦理本校運動代表隊移地訓練

    輔導優秀運動員升學、取得專業證照,促進就業

    4.6.1

    4.6.2

    4.6.3

    4.6.4

    註記 : 104 教學卓越計畫教育部獎補助校務發展計畫

    教學卓越計畫 / 教育部獎補助校務發展計畫

    104年度新增/修改文字具體作法

    構面 目標 執行策略 具體作法

  • 註記 : 104 教學卓越計畫教育部獎補助校務發展計畫

    教學卓越計畫 / 教育部獎補助校務發展計畫

    104年度新增/修改文字具體作法

    擴大實務教學,

    強化學用合一,

    就業接軌

    目標 七

    全球布局,兩岸

    攜手,深化交

    流,營造共榮

    目標 八

    激發師生潛能,

    拓展研究能量

    目標 九

    目標 十

    活絡產學合作,

    創價創收創益

    貳學生輔導 與就業情形

    叁 國際化

    肆 研究

    伍產學合作 及推廣教育

    7.1 深化產學接軌、培育產業專

    業特色人才

    7.2 擴大英語自學資源、提升職

    場競爭力

    7.3 精進實習合作機制、深化就

    業追蹤回饋

    10.1 鼓勵教師產學接軌、增進

    研發成果價值

    10.2 拓展產學合作、擴大創新育成、開創學校多元收入

    10.3 發展社會夥伴關係、共創社

    會利益

    8.1 鼓勵交換生海外學習,豐富

    師生全球視野

    8.2 營造友善國際校園、協助境

    外生融入台灣生活

    8.3 深化兩岸校際合作、提供兩

    岸學生多元交流管道

    8.4 培育學生擁有各種境外接觸

    經驗、引導參與移動學習

    8.5 增進外籍學生華語學習能

    量、培育優質華語教學人才

    9.2 促進學術交流發表、提升國

    內外學術聲望

    9.3 鼓勵學生學以致用、提升競 爭力

    9.4 推動跨領域特色研究

    9.5 精進校務及院系所計畫與

    校務研究,推展績效導向機制

    9.1 增進教師研究成果、有效提

    升研究質量

    構面 目標 執行策略 具體作法

    8.3.1 精進校際學術社群,深化學生溝通與專業能力

    8.3.2 簽訂研修協議,提供兩岸學子多元學習機會 1048.4.1 辦理寒暑假活動,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8.4.2 推動移地教學,增強學生競爭能力8.5.1 發展多元華語學習管道

    8.5.2 提升華語文師資教學品質

    7.1.1 聘請業師協同授課,提升學生專業實務能力

    7.1.2 配合產業需求,培育學院特色人才

    7.1.3 推動專業證照培訓,擴大國際認證合作

    7.1.4 設立以產業主題為名之就業學程 104

    7.2.1 持續建置英語自學平台,推動線上英語自學

    7.2.2 辦理提升英文能力班,加強英語檢定輔導

    7.2.3 舉辦校園多益測驗

    7.2.4 舉辦各項英語相關競賽活動7.3.1 完備院系實習機制,擴大產學合作計畫

    7.3.2 精進職能學習,促進就業媒合

    7.3.3 培養華岡人創業知能,促進創業動機

    7.3.4 精進畢業生就業情形及互動關係人意見調查

    8.1.1 獎勵青年志工海外服務,擴大國際合作

    8.1.2 選送菁英學子深造,培育國際人才

    8.1.3 補助學生規劃海外修學,提高國際視野

    8.1.4 開辦 AEP 學術課程,培養英語修課能力

    8.1.5 選送種子教師海外研習,提昇教學品質

    8.1.6 舉辦跨國企業經驗分享,開拓全球化視野 104

    8.2.1 精進全英語學程課程,擴大境外招生

    8.2.2 擴大招收境外學生

    8.2.3 辦理國際文化系列活動,促進交流體驗

    8.2.4 招募英語優異在校學伴,協助國際生適應學習

    8.2.5 開設免費華語課程,加強外生溝通能力

    9.1.1 協助教師爭取研究經費

    9.1.2 獎勵教師研究成果

    9.1.3 增進研究促進機制 9.2.1 鼓勵師生發表研究成果

    9.2.2 積極推廣研發成果

    9.2.3 出版發行與推廣教師專書、著作暨教材9.3.1 增進學生研究、競賽、證照、實習等專業成就

    9.3.2 營造校園多元創意環境,鼓勵學生實作創新

    9.4.1 鼓勵院系成立特色研究中心

    9.4.2 鼓勵教師進行跨領域及華學研究9.5.1 精實校務及院系所發展計畫

    9.5.2 統整檢核校務資料

    9.5.3 發展校務研究機制

    9.5.4 進化校務品質調查

    10.1.1 鼓勵教師產學合作,接軌產業需求

    10.1.2 有效管理研發成果

    10.3.1 推動產學策略聯盟,開設產業學院

    10.3.2 結合社區所需,提供社會服務

    10.2.1 開發產學合作資源,爭取產學合作收入

    10.2.2 培育校園創業人才

    10.2.3 激發校園創業能量

    9.5.5 精進各項評鑑機制

  • 產學合作 及 推廣教育

    行政六

    持續投入終身教

    育、精進全民樂

    活學習環境

    目標 十一

    持續優化服務品

    質,全面提升行

    政效能

    目標 十二

    11.1 爭取產官資源、拓展學習

    網絡

    11.2 精進課程內涵、創新培訓

    模式

    11.3 帶動學習風潮、營造樂學

    環境

    12.1 提升發展人力資源、創造

    組織活力

    12.2 推動 TQM 精進行政系統流

    12.3 整合資訊管理平台、強化

    行政效率

    12.4 整合全校資源、增進

    招生成效104

    11.1.1 積極與各級政府合作推展人才培育

    11.2.1 創新在職進修終身學習課程

    11.2.2 創新數位學習課程

    11.3.1 開放多元學習資源與空間

    11.3.2 促進學習成果與創作交流

    12.4.1

    11.1.2 積極推動兩岸終身學習交流

    12.2.1

    12.2.2

    12.3.1

    12.3.2

    12.3.3

    12.1.1

    12.1.2

    12.1.3

    12.1.4

    落實員額控管、適才適所

    提升素質、強化培訓

    實施增額提撥、提高退休照應

    導入校外專業顧問體制

    推動全面品質管理

    建置內控風險評估機制

    建置計畫管理資訊系統

    行政作業系統整合

    簡化作業流程,提升服務品質

    實施招生分析及研究

    12.4.2 各單位加強宣傳及招生工作 104

    104

    註記 : 104 教學卓越計畫教育部獎補助校務發展計畫

    教學卓越計畫 / 教育部獎補助校務發展計畫

    104年度新增/修改文字具體作法

    構面 目標 執行策略 具體作法

  • I

    中國文化大學校務自我評鑑報告書

    本校經過擴大校務發展會議

    的共識營討論後,定位為「重視研究

    之教學型大學」,並依據此定位,擬

    訂100-102本校之中程校務發展計

    畫,並確定追求「卓越100指標」之預

    期目標值,以求未來第一個五年校務

    發展,在教學、學習、研究、服務及

    國際化等方面,達成快速成長之目

    標。全校各單位依據「卓越100指標」,

    凝聚成未來12年「深耕『文化』,提

    升學術地位,創校60週年進入世界知

    名大學 。」之發展願景。並以「中國

    文化大學秉承『質樸堅毅』的校訓,

    『承東西之道統,集中外之精華』的

    辦學方針,以具國際聲望之教學研究

    型大學為目標,綜合『東方與西方、

    人文與科技、藝術與思想、理論與實

    務』等四方面之特色,培養具備人文

    素養、創新思維、專業能力及國際視

    野之社會中堅人才。」為任務宣言。

    本校中程校務發展,將依據「卓

    越 100指標」,在以下之六大項總體

    策略,擬定執行策略與具體作法。發

    展策略為:(一)持續推展各項軟硬

    體建設;(二)提升教師之教學與研

    究能量;(三)落實課程規劃;(四)

    加強學生學習與輔導;(五)擴大推

    廣教育及產學合作;(六)提升國際

    化之能量與品質。

    本校發展至今,規模已具,配合

    國家發展之需求,調整系所學位學

    程,以期為國育才。增設及調整系所

    原則為:邁向教學與研究並重之綜合

    大學,以及因應世界潮流及國家社會

    人才需求,調整院系所,積極規劃跨

    領域學分學程。將視籌備情況與進

    度,依程序擇優提報。以下將從教師

    與教學、課程改革、學生學習、研究

    發展、國際化程度、一般行政(含推廣

    服務、會計行政、行政特色發展)及學

    院特色發展等面向,依理念、現況、

    目 錄

    導 論…………………………………………………………………………………………..1

    本校沿革與現況………………………………………………………………………………..1

    本校自我定位與教育目標…………………………………………………………………......3

    本校自我評鑑………………………………………………………………………………......4

    項目一:校務治理與經營……………………………………………………………………..6

    一、現況描述 ......................................................................................................................... 6

    二、特色 ................................................................................................................................. 6

    三、問題與困難 ..................................................................................................................... 8

    四、改善策略 ......................................................................................................................... 8

    五、項目一總結 ..................................................................................................................... 9

    項目一之評鑑細項

    1-1 學校自我定位下之校務發展計畫與特色規劃 ............................................................. 10

    1-1-1 學校自我定位規劃 ...................................................................................................... 10

    1-1-2 學校依據自我定位,擬定之校務發展目標與計畫 .................................................. 10

    1-1-3 依據學校定位與發展目標所形塑之辦學特色 .......................................................... 11

    1-1-4 學校辦學特色與校務發展計畫及關鍵管考指標之關聯性 ...................................... 14

    1-1-5 學校針對 SWOT 分析實施校務發展計畫之執行成效 ............................................. 15

    1-2 學校確保校務治理品質之機制與作法 ........................................................................ 20

    1-2-1 學校行政組織與相關委員會運作情形 ...................................................................... 20

    1-2-2 校務發展規劃與擬定機制與運作情形 ...................................................................... 20

    1-2-3 校務發展資源配置作法 .............................................................................................. 22

    1-2-4 學校校務發展計畫管考作法 ...................................................................................... 22

    1-2-5 學生參與校務治理情形 .............................................................................................. 24

    1-2-6 學校檢核並提升行政服務品質作法(TQM) .............................................................. 24

    1-2-7 校務研究工作的機制與推展情形 .............................................................................. 25

    1-3 學校依自我定位下之產官學合作關係 ........................................................................ 25

    1-3-1 學校依自我定位下之產官學合作機制與成果 .......................................................... 25

    1-3-2 學校重視教學及研究呼應社會發展趨勢之作法與成果 .......................................... 28

    1-4 學校確保教育機會均等與展現社會責任之作法 ........................................................ 30

    1-4-1 學校提供弱勢學生入學機會及保障弱勢學生受教權之作法 .................................. 30

    1-4-2 學校善盡社會責任之作法 .......................................................................................... 32

    項目二:校務資源與支持系統

    一、現況描述 ........................................................................................................................ 36

    二、特色 ................................................................................................................................ 38

    三、問題與困難 .................................................................................................................... 39

    四、改善策略 ........................................................................................................................ 39

  • II

    中國文化大學校務自我評鑑報告書

    本校經過擴大校務發展會議

    的共識營討論後,定位為「重視研究

    之教學型大學」,並依據此定位,擬

    訂100-102本校之中程校務發展計

    畫,並確定追求「卓越100指標」之預

    期目標值,以求未來第一個五年校務

    發展,在教學、學習、研究、服務及

    國際化等方面,達成快速成長之目

    標。全校各單位依據「卓越100指標」,

    凝聚成未來12年「深耕『文化』,提

    升學術地位,創校60週年進入世界知

    名大學 。」之發展願景。並以「中國

    文化大學秉承『質樸堅毅』的校訓,

    『承東西之道統,集中外之精華』的

    辦學方針,以具國際聲望之教學研究

    型大學為目標,綜合『東方與西方、

    人文與科技、藝術與思想、理論與實

    務』等四方面之特色,培養具備人文

    素養、創新思維、專業能力及國際視

    野之社會中堅人才。」為任務宣言。

    本校中程校務發展,將依據「卓

    越 100指標」,在以下之六大項總體

    策略,擬定執行策略與具體作法。發

    展策略為:(一)持續推展各項軟硬

    體建設;(二)提升教師之教學與研

    究能量;(三)落實課程規劃;(四)

    加強學生學習與輔導;(五)擴大推

    廣教育及產學合作;(六)提升國際

    化之能量與品質。

    本校發展至今,規模已具,配合

    國家發展之需求,調整系所學位學

    程,以期為國育才。增設及調整系所

    原則為:邁向教學與研究並重之綜合

    大學,以及因應世界潮流及國家社會

    人才需求,調整院系所,積極規劃跨

    領域學分學程。將視籌備情況與進

    度,依程序擇優提報。以下將從教師

    與教學、課程改革、學生學習、研究

    發展、國際化程度、一般行政(含推廣

    服務、會計行政、行政特色發展)及學

    院特色發展等面向,依理念、現況、

    五、項目二總結 .................................................................................................................... 39

    項目二之評鑑細項

    2-1 學校落實校務發展計畫之資源規劃 ........................................................................... .40

    2-1-1 學校根據校務發展計畫之人力運用情形 ................................................................. .40

    2-1-2 學校根據校務發展計畫之經費編列及使用情形 ..................................................... .40

    2-1-3 學校根據校務發展計畫提供之資源配置與使用情形 ............................................. .42

    2-1-4 學校對教學及學習資源之管理與維護情形………………………………………...45

    2-1-5 學校提供學生學習、心理輔導情形……………………………………….………..46

    2-1-6學校營造友善校園之作法……………………………………………………………50

    2-2 學校確保教師教學與學術生涯發展之機制與作法 .................................................. .53

    2-2-1 學校教師遴聘及其生涯發展支持系統 ...................................................................... .53

    2-2-2 教師教學支持系統運作情形 ..................................................................................... ..54

    2-2-3 教師學術生涯發展支持系統 ...................................................................................... .57

    2-3 學校確保學生學習成效之機制與作法 ...................................................................... .59

    2-3-1 學生學習歷程與學習品保機制管理與發展 .............................................................. .59

    2-3-2 學校訂定教育目標與學生應具備之核心能力 .......................................................... .61

    2-3-3 學校課程規劃機制及建立課程評估、檢討及改善機制之運作情形 ...................... .62

    2-3-4 學校導師制度及確保學生學習成效之作法 .............................................................. ..64

    2-3-5 學校落實學習與輔導支援系統之作法與成效 .......................................................... ..65

    項目三:辦學成效

    一、現況描述 ....................................................................................................................... .66

    二、特色 ............................................................................................................................... .66

    三、問題與困難 ................................................................................................................... .70

    四、改善策略 ....................................................................................................................... .70

    五、項目三總結 .................................................................................................................... 70

    項目三之評鑑細項

    3-1 學校依自我定位下之辦學成效 .................................................................................. 71

    3-1-1 學校校務治理與經營成效(含社會服務經營成效與表現) ....................................... 71

    3-1-2 學校教學特色成效 ............................................................................................... ….. 77

    3-1-3 學校教學、研究與專業表現 ...................................................................................... 80

    3-2 學校之學生學習成效 .................................................................................................. 90

    3-2-1 學校落實學生核心能力指標之檢核機制與成校 ...................................................... 90

    3-2-2 學校落實學生畢業門檻之檢核機制與成效 .............................................................. 90

    3-2-3 學校評估學生學習成效之具體作法與成效 .............................................................. 92

    3-2-4 學校實施跨領域學習之具體作法與成效 .................................................................. 94

    3-3 學校向互動關係人資訊公開成效.................................................................................94

    3-3-1 學校向互動關係人資訊公開機制與成效………………………………….………..94

    3-3-2 學校編撰校務成果報告之成效………………………………………………….…..96

  • III

    中國文化大學校務自我評鑑報告書

    本校經過擴大校務發展會議

    的共識營討論後,定位為「重視研究

    之教學型大學」,並依據此定位,擬

    訂100-102本校之中程校務發展計

    畫,並確定追求「卓越100指標」之預

    期目標值,以求未來第一個五年校務

    發展,在教學、學習、研究、服務及

    國際化等方面,達成快速成長之目

    標。全校各單位依據「卓越100指標」,

    凝聚成未來12年「深耕『文化』,提

    升學術地位,創校60週年進入世界知

    名大學 。」之發展願景。並以「中國

    文化大學秉承『質樸堅毅』的校訓,

    『承東西之道統,集中外之精華』的

    辦學方針,以具國際聲望之教學研究

    型大學為目標,綜合『東方與西方、

    人文與科技、藝術與思想、理論與實

    務』等四方面之特色,培養具備人文

    素養、創新思維、專業能力及國際視

    野之社會中堅人才。」為任務宣言。

    本校中程校務發展,將依據「卓

    越 100指標」,在以下之六大項總體

    策略,擬定執行策略與具體作法。發

    展策略為:(一)持續推展各項軟硬

    體建設;(二)提升教師之教學與研

    究能量;(三)落實課程規劃;(四)

    加強學生學習與輔導;(五)擴大推

    廣教育及產學合作;(六)提升國際

    化之能量與品質。

    本校發展至今,規模已具,配合

    國家發展之需求,調整系所學位學

    程,以期為國育才。增設及調整系所

    原則為:邁向教學與研究並重之綜合

    大學,以及因應世界潮流及國家社會

    人才需求,調整院系所,積極規劃跨

    領域學分學程。將視籌備情況與進

    度,依程序擇優提報。以下將從教師

    與教學、課程改革、學生學習、研究

    發展、國際化程度、一般行政(含推廣

    服務、會計行政、行政特色發展)及學

    院特色發展等面向,依理念、現況、

    項目四:自我改善與永續發展

    一、現況描述 ........................................................................................................................ 97

    二、特色 ................................................................................................................................ 98

    三、問題與困難: ................................................................................................................ 99

    四、改善策略 ........................................................................................................................ 99

    五、項目四總結 ................................................................................................................... 100

    項目四之評鑑細項

    4-1 學校內外部評鑑結果(含上一週期校務評鑑與系所評鑑)之使用、檢討及改善

    成效 ............................................................................................................................. 101

    4-1-1 學校依據辦學特性落實品質保證機制之作法 ......................................................... 101

    4-1-2 校務評鑑結果之運用檢討及改善之情形 ................................................................. 105

    4-1-3 系所評鑑結果之運用檢討及改善之情形 .................................................................111

    4-2 學校創新作為與永續發展之規劃與作法 .................................................................. 113

    4-2-1 學校多元創新之規劃與作法 ..................................................................................... 113

    4-2-2 學校持續改善與發展之作法 ..................................................................................... 115

    4-3 學校維護教職員及學生權益作法 .............................................................................. 117

    4-3-1 學校維護教職員之專業自主權及工作權之作法 ..................................................... 117

    4-3-2 學校保障學生法定學習與勞動權益之作法,權益救濟制度及落實執行之情形 . 117

    4-3-3 學校教職員權益救濟制度及落實執行之情形 ......................................................... 119

    4-4 學校確保財務永續之機制與作法 ............................................................................... 119

    4-4-1 學校確保財務能符應校務發展所需,財務管理與運用機制 ................................. 119

    4-4-2 學校定期檢討學校財務情形並有相對應之處理機制與作法 ................................. 124

  • 1

    中國文化大學校務自我評鑑報告書

    本校經過擴大校務發展會議

    的共識營討論後,定位為「重視研究

    之教學型大學」,並依據此定位,擬

    訂100-102本校之中程校務發展計

    畫,並確定追求「卓越100指標」之預

    期目標值,以求未來第一個五年校務

    發展,在教學、學習、研究、服務及

    國際化等方面,達成快速成長之目

    標。全校各單位依據「卓越100指標」,

    凝聚成未來12年「深耕『文化』,提

    升學術地位,創校60週年進入世界知

    名大學 。」之發展願景。並以「中國

    文化大學秉承『質樸堅毅』的校訓,

    『承東西之道統,集中外之精華』的

    辦學方針,以具國際聲望之教學研究

    型大學為目標,綜合『東方與西方、

    人文與科技、藝術與思想、理論與實

    務』等四方面之特色,培養具備人文

    素養、創新思維、專業能力及國際視

    野之社會中堅人才。」為任務宣言。

    本校中程校務發展,將依據「卓

    越 100指標」,在以下之六大項總體

    策略,擬定執行策略與具體作法。發

    展策略為:(一)持續推展各項軟硬

    體建設;(二)提升教師之教學與研

    究能量;(三)落實課程規劃;(四)

    加強學生學習與輔導;(五)擴大推

    廣教育及產學合作;(六)提升國際

    化之能量與品質。

    本校發展至今,規模已具,配合

    國家發展之需求,調整系所學位學

    程,以期為國育才。增設及調整系所

    原則為:邁向教學與研究並重之綜合

    大學,以及因應世界潮流及國家社會

    人才需求,調整院系所,積極規劃跨

    領域學分學程。將視籌備情況與進

    度,依程序擇優提報。以下將從教師

    與教學、課程改革、學生學習、研究

    發展、國際化程度、一般行政(含推廣

    服務、會計行政、行政特色發展)及學

    院特色發展等面向,依理念、現況、

    導 論

    一、本校沿革與現況 開創奠基期(民國 51 年至 73 年)

    本校創建於民國 51 年。創辦人張其昀博士於民國 50 年 8 月在陽明山莊與國內外學術教育界人士,以文教建設為題倡議會談後,旋立志興學,提出創校計畫,為先總統蔣公首肯即積極籌設。張創辦人創校宗旨有三:

    (一)建立一所以發揚中國文化為主旨的完整大學; (二)建立一所以宏揚中國學術與三民主義為主旨的研究機構; (三)倡導音樂、美術、戲劇、體育(含舞蹈)及大眾傳播等學科,以期開展

    中國文藝復興之機運。並以「承東西之道統,集中外之精華」,為其畢生之志業。

    籌備之初原擬命名為「遠東大學」,後因蔣公親筆致函,建議改為「中國文化學院」,因寓意深遠,符合本校發展方向與興學理念,遂欣然接受並決定先辦研究部,設三民主義、實業計劃(甲)工學、(乙)農業、哲學(含教育)、文學、史學、政治、經濟、法律、地學、家政及藝術 12 個學門,陳報教育部核准名為「中國文化研究所」。

    民國 52 年設大學部,成立日間部哲學、中國文學、東方語文(分俄文、日文、韓文 3 組)、英文、法文、德文、史學、地學、新聞、美術、音樂、戲劇、體育、家政、建築及都市設計等 15 個學系,及夜間部行政管理、社會工作、大眾傳播與商學等 4 個學系;日夜間部均開始招生,即更名為「中國文化學院」。

    民國 56 年夏,碩士班第四屆研究生及大學部第一屆畢業。同年,教育部核准本校成立三民主義、史學、地學三個博士班,並招收第一屆博士班研究生;民國 57 年,又獲核准設立中國文學研究博士班。本校學士、碩士、博士之學制漸次完成。

    民國 69 年教育部以本校興學已屆滿 18 年,辦學有成,核准升格改制為「中國文化大學」。當時日間部有 52 個系組,分屬文、外語、理、法、農、工、商、社科及藝術等 9 個學院,及夜間部 16 個系;研究學院下設 8 個博士所組及 26個碩士所組;學術、行政、校地、圖書、師資等規模完善,育才無數。 改革整頓期(民國 74 年至 81 年)

    民國 73 年張創辦人身體不適,董事會即行改組,是年 12 月張鏡湖博士獲選出任董事長至今。張董事長在創辦人艱苦經營的基礎上,推動組織再造,除小幅調整科系、精簡人事、撙節開支,並積極籌辦推廣教育,開闢財源,終使財務收支平衡,償還新台幣 17 億 8,000 萬元高額債務,至民國 81 年日漸轉虧為盈。 成長擴充期(民國 82 年至 91 年)

    本校財務日趨穩定後即積極敦聘優良師資,擴大辦學規模,興建現代化校舍,加強國際交流,陸續與世界各大學締結姊妹校,使校務蒸蒸日上,逐步實現張創辦人的辦學理想。

    民國 83 年政府公布大學法,86 年大學法施行細則修正發布,同年又公布私立學校法。本校遂於 86 年 7 月通過私立中國文化大學組織規程,規程第三條明定以研究高深學術,培養專業人才,提升文化,服務社會,致力中華文化之

  • 2

    中國文化大學校務自我評鑑報告書

    本校經過擴大校務發展會議

    的共識營討論後,定位為「重視研究

    之教學型大學」,並依據此定位,擬

    訂100-102本校之中程校務發展計

    畫,並確定追求「卓越100指標」之預

    期目標值,以求未來第一個五年校務

    發展,在教學、學習、研究、服務及

    國際化等方面,達成快速成長之目

    標。全校各單位依據「卓越100指標」,

    凝聚成未來12年「深耕『文化』,提

    升學術地位,創校60週年進入世界知

    名大學 。」之發展願景。並以「中國

    文化大學秉承『質樸堅毅』的校訓,

    『承東西之道統,集中外之精華』的

    辦學方針,以具國際聲望之教學研究

    型大學為目標,綜合『東方與西方、

    人文與科技、藝術與思想、理論與實

    務』等四方面之特色,培養具備人文

    素養、創新思維、專業能力及國際視

    野之社會中堅人才。」為任務宣言。

    本校中程校務發展,將依據「卓

    越 100指標」,在以下之六大項總體

    策略,擬定執行策略與具體作法。發

    展策略為:(一)持續推展各項軟硬

    體建設;(二)提升教師之教學與研

    究能量;(三)落實課程規劃;(四)

    加強學生學習與輔導;(五)擴大推

    廣教育及產學合作;(六)提升國際

    化之能量與品質。

    本校發展至今,規模已具,配合

    國家發展之需求,調整系所學位學

    程,以期為國育才。增設及調整系所

    原則為:邁向教學與研究並重之綜合

    大學,以及因應世界潮流及國家社會

    人才需求,調整院系所,積極規劃跨

    領域學分學程。將視籌備情況與進

    度,依程序擇優提報。以下將從教師

    與教學、課程改革、學生學習、研究

    發展、國際化程度、一般行政(含推廣

    服務、會計行政、行政特色發展)及學

    院特色發展等面向,依理念、現況、

    發揚,促進國家發展為本校宗旨,爾後並配合蓬勃的校務發展加速訂定各項規章,俾使行政措施依法運作。 堅實茁壯期(民國 92 年迄今)

    隨著時代趨勢變化,充實校園軟硬體設施,建設 e 化校園,追求教學卓越,提升學術地位,本校始終為教育志業之永續而努力不輟。 現況規模

    本校為綜合大學,自改大以來,從 9 個學院,歷經院、系所小幅度之改隸與調整,82 年為 10 個學院,至今設有 12 個學院及推廣教育部。

    105 學年度本校共有日間部學士班 62 個學系組學位學程、碩士班 44 個學系所組學位學程、博士班 11 個學系所;推廣教育部設有 9 個進修學士班、4 個二年制在職專班及 19 個學系所碩士在職專班及 1 個學士後第二專長學位學程。 教職員生

    學校現有編制內教師 743 人、軍護教師 17 人,兼任教師 885 人、行政人員含技警工 840 人。具有正式學籍之日間大學部學生 21,422 人、研究所 2,059 人、進修學士班 2,219 人、二年制在職專班 80 人、碩士在職專班 524 人,共計學生數 26,304 人。 校友

    創校 55 年來文大畢業生接近 25 萬人,傑出校友包括 1 位中央研究院院士、1 位美國杜邦研究院院士、大學校長 19 人、大法官 3 人、考試委員 5 人、監察委員 9 人、立法委員 53 人、縣市首長 10 人等,其他在學術界、工商界與政界各領域亦多有優異表現。 校地

    本校目前共有 5 個校區,現有房舍 22 棟。校本部毗鄰陽明山國家公園,面積約 23 公頃,創辦人以「美哉中華、鳳鳴高岡」命名為華岡;新北市新店郊區有華林校區,面積約 92 公頃,提供農學院、理學院教學、實驗、研究之用;另於台北市區有推廣教育部建國本部(大夏館)、延平分部(大新館)及忠孝分部(忠孝館)三棟大樓,提供商學院、法學院、各學院在職進修教育、推廣教育及產學育成之用。合計校地共 115.29 公頃。 特色與榮譽

    本校學生以大學部居多,格外重視教學成效。自 100 年度開始,已連續 6年榮獲教育部教學卓越計畫核定獎勵。

    為順應世界潮流與社會脈動,本校校務治理與運作,力求穩健創新,並重視校園健康安全、保護環境生態,推動可持續發展,實踐社會公民責任,成果豐碩,103 年榮獲行政院頒發「國家永續發展獎」。

    本校圖書館、博物館與體育館之軟硬體充實,且各具特色。圖書館館藏量居私立大學第 2 位;華岡博物館首開全國大學成立博物館之先;體育館之規模與設施亦首屈一指。「三館齊下、e 路領先」,其為本校實現五全人教育目標之重要教學設施。

    本校積極拓展國際交流,至 105 學年度為止已與 327 所外國大學締結姊妹校(含大陸地區 153 所),並持續增進實質合作與交流。

    本校推廣教育之興辦卓然有成,提供多元創新之終身學習機會,曾榮獲行政院頒發「國家人力創新獎」之殊榮。

  • 3

    中國文化大學校務自我評鑑報告書

    本校經過擴大校務發展會議

    的共識營討論後,定位為「重視研究

    之教學型大學」,並依據此定位,擬

    訂100-102本校之中程校務發展計

    畫,並確定追求「卓越100指標」之預

    期目標值,以求未來第一個五年校務

    發展,在教學、學習、研究、服務及

    國際化等方面,達成快速成長之目

    標。全校各單位依據「卓越100指標」,

    凝聚成未來12年「深耕『文化』,提

    升學術地位,創校60週年進入世界知

    名大學 。」之發展願景。並以「中國

    文化大學秉承『質樸堅毅』的校訓,

    『承東西之道統,集中外之精華』的

    辦學方針,以具國際聲望之教學研究

    型大學為目標,綜合『東方與西方、

    人文與科技、藝術與思想、理論與實

    務』等四方面之特色,培養具備人文

    素養、創新思維、專業能力及國際視

    野之社會中堅人才。」為任務宣言。

    本校中程校務發展,將依據「卓

    越 100指標」,在以下之六大項總體

    策略,擬定執行策略與具體作法。發

    展策略為:(一)持續推展各項軟硬

    體建設;(二)提升教師之教學與研

    究能量;(三)落實課程規劃;(四)

    加強學生學習與輔導;(五)擴大推

    廣教育及產學合作;(六)提升國際

    化之能量與品質。

    本校發展至今,規模已具,配合

    國家發展之需求,調整系所學位學

    程,以期為國育才。增設及調整系所

    原則為:邁向教學與研究並重之綜合

    大學,以及因應世界潮流及國家社會

    人才需求,調整院系所,積極規劃跨

    領域學分學程。將視籌備情況與進

    度,依程序擇優提報。以下將從教師

    與教學、課程改革、學生學習、研究

    發展、國際化程度、一般行政(含推廣

    服務、會計行政、行政特色發展)及學

    院特色發展等面向,依理念、現況、

    行政單位推動全面品質管理(TQM),通過 ISO9001:2008 國際品質認證;財務管理制度均依相關規範,通過各項查核,依聯合報 105 年 12 月 15 日針對 37所大學校院(不含技專校院)調查顯示,本校財務穩健度排名第 2。

    本校校歌「華岡講學,承中原之道統」開宗明義道出本校建校之特色與精神,今後本校仍將秉持「質樸堅毅」之校訓,實事求是、精益求精,持續努力、邁向卓越。

    二、本校自我定位與教育目標 本校創辦人張其昀博士對於本校之辦學於民國 62 年 4 月提出「創校理想---

    八大目標」:(一)國際性;(二)整體性;(三)文藝復興;(四)學以致用;(五)五育並重;(六)華學基地;(七)建教合作;(八)高深研究。(資料出處張其昀,〈創校理想八大目標〉,《張其昀先生文集續編》 第 2 冊,頁 674。)除了上述目標,並提出四方面的綜合:(一)東方與西方的綜合;(二)人文與科學的綜合;(三)藝術與思想的綜合;(四)理論與實用的綜合。創辦人揭櫫本校的辦學精神,主張「大學主要的任務是作育人才,所謂人才必須養成完整的人格與專精的學識,前者是通才教育,後者是專才教育,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而人格教育包含五種修養,融會貫通,綜合為德、智、體、群、美五育」;並以「質樸堅毅」為本校校訓。

    本校董事長張鏡湖博士於創校 50 周年紀念特刊中,闡釋本校辦學理念,認為「傳統中華文化之精華在文學、史學與哲學,近代西方文明之優點在科學與民主政治;中華文化之復興與發揚必須承東西之道統,集中外之精華;因此本校大學部基礎教育之體制,力求完備,為一綜合性之大學,以人文、社會與科技並重為鵠的。」

    本校創校 55 年來歷經多任校長經營,健全各項建設與制度。現任校長李天任博士依據上述創辦人及董事會之辦學理念,及考量當今社會高教環境之變化,與全校教職員生代表參與之校務發展委員會及校務會議充分討論通過後,於 103-106 學年度中程校務發展計畫,訂定規劃本校之定位、發展願景、教育目標與學生核心能力如表 1-1 所列。

    學校定位: 秉承創校理念,涵詠中華文化,培養現代人才之綜合大學。 發展願景: 傳揚中華文化,促進跨領域創新,與時俱進,邁向國際。 教育目標: 以現代人、專業人、健康人、國際人及文化人的五全人才教育,

    培養德智體群美兼備之人才。

  • 4

    中國文化大學校務自我評鑑報告書

    本校經過擴大校務發展會議

    的共識營討論後,定位為「重視研究

    之教學型大學」,並依據此定位,擬

    訂100-102本校之中程校務發展計

    畫,並確定追求「卓越100指標」之預

    期目標值,以求未來第一個五年校務

    發展,在教學、學習、研究、服務及

    國際化等方面,達成快速成長之目

    標。全校各單位依據「卓越100指標」,

    凝聚成未來12年「深耕『文化』,提

    升學術地位,創校60週年進入世界知

    名大學 。」之發展願景。並以「中國

    文化大學秉承『質樸堅毅』的校訓,

    『承東西之道統,集中外之精華』的

    辦學方針,以具國際聲望之教學研究

    型大學為目標,綜合『東方與西方、

    人文與科技、藝術與思想、理論與實

    務』等四方面之特色,培養具備人文

    素養、創新思維、專業能力及國際視

    野之社會中堅人才。」為任務宣言。

    本校中程校務發展,將依據「卓

    越 100指標」,在以下之六大項總體

    策略,擬定執行策略與具體作法。發

    展策略為:(一)持續推展各項軟硬

    體建設;(二)提升教師之教學與研

    究能量;(三)落實課程規劃;(四)

    加強學生學習與輔導;(五)擴大推

    廣教育及產學合作;(六)提升國際

    化之能量與品質。

    本校發展至今,規模已具,配合

    國家發展之需求,調整系所學位學

    程,以期為國育才。增設及調整系所

    原則為:邁向教學與研究並重之綜合

    大學,以及因應世界潮流及國家社會

    人才需求,調整院系所,積極規劃跨

    領域學分學程。將視籌備情況與進

    度,依程序擇優提報。以下將從教師

    與教學、課程改革、學生學習、研究

    發展、國際化程度、一般行政(含推廣

    服務、會計行政、行政特色發展)及學

    院特色發展等面向,依理念、現況、

    表 1-1 教育目標與學生核心能力

    基本 素養

    德 智 體 群 美

    教育 目標

    現代人 專業人 健康人 國際人 文化人

    內涵

    培養尊重倫理規範,關懷社會與環境,具有情緒管理、利他精神及公民德性,對自我有高度期許的現代人。

    培養豐厚專業知能,具備創新與跨領域整合能力,並能學以致用,持續追求知識熱忱的專業人。

    培養終身運動習慣,促使身心均衡,能以堅毅沉著面對人生,提升生活品質的健康人。

    培 養 敬 業 樂群,能相互關懷,與他人合作,並具備世界觀與全球移動能力的國際人。

    培養人文涵養與藝術欣賞能力,提升藝文品味,成為舉止從容優雅的文化人。

    核心 能力

    道德實踐與循規負責的能力

    專業與實務應用的能力

    身心管理與抗壓的能力

    溝通表達與團隊合作的能力

    文化與藝術欣賞的能力

    本校定期評估檢討達成教育目標與學生核心能力之實施情況,俾於每階段中程校務發展計畫時,能據以討論如何精進本校之定位、願景、教育目標與學生核心能力。

    三、本校自我評鑑 本校歷經第一週期校務評鑑(100年度),第一(96年度)及第二週期(102年度)

    系所評鑑,自我評鑑機制已建置完備。目前本校全數系所組學位學程,皆通過教育部認可之專業評鑑機構外部評鑑或認證。本校通過的評鑑或認證如表 1-2、歷程如圖 1-1。

    表 1-2 本校通過教育部專業評鑑機構外部評鑑或認證一覽表

    高教評鑑中心評鑑 通過

    46 個學士學位、27 個碩士學位、2 個碩士在職專班學位、2 個碩士學位學程、9 個博士學位及通識教育

    中華工程教育學會(IEET) 認證通過

    5 個學士學位、2 個碩士學位

    華文商管學院(ACCSB) 認證通過

    6 個學士學位、5 個進修學士學位、6 個碩士學位、4 個碩士在職專班學位、1 個博士學位、1 個二年制在職專班學位及 1 個學位學程

    圖 1-1 本校參與各類校務評鑑時程圖

  • 5

    中國文化大學校務自我評鑑報告書

    本校經過擴大校務發展會議

    的共識營討論後,定位為「重視研究

    之教學型大學」,並依據此定位,擬

    訂100-102本校之中程校務發展計

    畫,並確定追求「卓越100指標」之預

    期目標值,以求未來第一個五年校務

    發展,在教學、學習、研究、服務及

    國際化等方面,達成快速成長之目

    標。全校各單位依據「卓越100指標」,

    凝聚成未來12年「深耕『文化』,提

    升學術地位,創校60週年進入世界知

    名大學 。」之發展願景。並以「中國

    文化大學秉承『質樸堅毅』的校訓,

    『承東西之道統,集中外之精華』的

    辦學方針,以具國際聲望之教學研究

    型大學為目標,綜合『東方與西方、

    人文與科技、藝術與思想、理論與實

    務』等四方面之特色,培養具備人文

    素養、創新思維、專業能力及國際視

    野之社會中堅人才。」為任務宣言。

    本校中程校務發展,將依據「卓

    越 100指標」,在以下之六大項總體

    策略,擬定執行策略與具體作法。發

    展策略為:(一)持續推展各項軟硬

    體建設;(二)提升教師之教學與研

    究能量;(三)落實課程規劃;(四)

    加強學生學習與輔導;(五)擴大推

    廣教育及產學合作;(六)提升國際

    化之能量與品質。

    本校發展至今,規模已具,配合

    國家發展之需求,調整系所學位學

    程,以期為國育才。增設及調整系所

    原則為:邁向教學與研究並重之綜合

    大學,以及因應世界潮流及國家社會

    人才需求,調整院系所,積極規劃跨

    領域學分學程。將視籌備情況與進

    度,依程序擇優提報。以下將從教師

    與教學、課程改革、學生學習、研究

    發展、國際化程度、一般行政(含推廣

    服務、會計行政、行政特色發展)及學

    院特色發展等面向,依理念、現況、

    本校已訂定「自我評鑑實施辦法」,本週期校務自我評鑑實施計畫,係依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以下簡稱高教評鑑中心)公布之 106 年度第二週期大學校院校務評鑑實施計畫,自評項目包括校務治理與經營、校務資源與支持系統、辦學成效及自我改善與永續發展等四項評鑑項目,參考效標則依照高教評鑑中心規定。並已分別召開「自我評鑑指導委員會」、「自我評鑑執行委員會」、「校務自我評鑑規劃小組」與「校務自我評鑑工作小組」會議。 「自我評鑑指導委員會」由校長擔任主任委員,其餘 13 位委員全數遴聘校外具本校 12個學院相關專業且具大學校長、副校長、中央部會正、副首長及產業界主管資歷之社會賢達擔任委員,名單如附件 1 所示。「自我評鑑執行委員會」由校長擔任主任委員,一級學術及行政主管擔任委員。自評會針對校務評鑑,成立校務自我評鑑規劃小組,由校長擔任主持人,主任秘書、教務長、學務長、總務長、研發長、國際暨兩岸事務處處長、教學資源中心主任、資訊中心主任與會計主任組成,規劃及督導自我評鑑實施計畫。經自評工作分項分組,由校務自我評鑑工作小組撰寫自評報告與準備相關參考資料。本校 106 年校務評鑑作業組織如附件圖 1-2 所示。

    為使本校自我評鑑指導委員會校外委員,能充分了解本校辦學理念與運作現況,俾協助本校建立自我評鑑機制,及增進自我評鑑成效,本校於 106 年 5月 5 日召開第一次自我評鑑指導委員會,並於 5 月 22 日邀請自我評鑑指導委員為校務自我評鑑委員,實施實地訪評,另於 8 月 9 日再次召開自我評鑑指導委員會,檢討校務自我評鑑改善情形與審議本校自我評鑑報告,俾提送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進行外部評鑑。本校重要自評作業時程如圖 1-3 所示

    圖 1-3 106 年度校務評鑑作業時程圖

  • 6

    中國文化大學校務自我評鑑報告書

    本校經過擴大校務發展會議

    的共識營討論後,定位為「重視研究

    之教學型大學」,並依據此定位,擬

    訂100-102本校之中程校務發展計

    畫,並確定追求「卓越100指標」之預

    期目標值,以求未來第一個五年校務

    發展,在教學、學習、研究、服務及

    國際化等方面,達成快速成長之目

    標。全校各單位依據「卓越100指標」,

    凝聚成未來12年「深耕『文化』,提

    升學術地位,創校60週年進入世界知

    名大學 。」之發展願景。並以「中國

    文化大學秉承『質樸堅毅』的校訓,

    『承東西之道統,集中外之精華』的

    辦學方針,以具國際聲望之教學研究

    型大學為目標,綜合『東方與西方、

    人文與科技、藝術與思想、理論與實

    務』等四方面之特色,培養具備人文

    素養、創新思維、專業能力及國際視

    野之社會中堅人才。」為任務宣言。

    本校中程校務發展,將依據「卓

    越 100指標」,在以下之六大項總體

    策略,擬定執行策略與具體作法。發

    展策略為:(一)持續推展各項軟硬

    體建設;(二)提升教師之教學與研

    究能量;(三)落實課程規劃;(四)

    加強學生學習與輔導;(五)擴大推

    廣教育及產學合作;(六)提升國際

    化之能量與品質。

    本校發展至今,規模已具,配合

    國家發展之需求,調整系所學位學

    程,以期為國育才。增設及調整系所

    原則為:邁向教學與研究並重之綜合

    大學,以及因應世界潮流及國家社會

    人才需求,調整院系所,積極規劃跨

    領域學分學程。將視籌備情況與進

    度,依程序擇優提報。以下將從教師

    與教學、課程改革、學生學習、研究

    發展、國際化程度、一般行政(含推廣

    服務、會計行政、行政特色發展)及學

    院特色發展等面向,依理念、現況、

    項目一:校務治理與經營

    一、現況描述 中國文化大學定位為綜合性大學,現有 12 個學院,包括文學院、外國語文

    學院、理學院、法學院、社會科學院、農學院、工學院、商學院、藝術學院、新聞暨傳播學院、環境設計學院、教育學院,並設有教務處、學生事務處、總務處、推廣教育部、研究發展處、國際暨兩岸事務處、秘書處、圖書館、軍訓室、人事室、會計室、資訊中心、體育室、教學資源中心等一級單位,為一學系所多元發展,行政服務單位齊備之綜合性大學。 董事長張鏡湖博士闡釋辦學理念提到,「孔子首創六藝教育,除書數智育學科外,亦重視禮樂與射御,故藝術與體育遂成為本校之重點院系。本校藝術學院系所完整,國劇、國樂及舞蹈學系之設立,至今仍獨樹一幟。體育學系及技擊運動暨國術學系,兼有中西之長,理論與技術並重。利用生理學與物理學之原理探析選手之潛能,提升運動之成績。」100-105 年本校在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獲得獎牌數,皆位居全國前 10 位,私校前 2 位,並培育出多位國家級教練與選手。

    又東西文明交互影響,語言為文化交流基礎,故本校外語學院設立日、韓、俄、英、法、德等學系,為國家培育多位外交與外語人才。其中韓國語文學系榮獲韓國政府經費補助,獲選為海外韓國學培植重點核心大學,為台灣第一所獲得此殊榮之大學校院。

    新聞與大眾傳播有塑造文化與繁衍文化之功能,故本校致力新聞與傳播教育現代化,畢業校友擔任媒體主管、新聞主播及記者人數眾多。

    文化發展必須具備開創性與實用性,傳統科系不足以涵蓋其淵綜廣博,故本校視時代脈動與社會需求,亦設立多個特色學系所,為國育才,皆具成效。例如廣告、勞工、大氣科學、印刷、觀光及中國大陸研究等領域,本校校友具傑出貢獻者眾。

    本校為文人辦學,無企業與宗教支持下,秉持大學理念,穩健均衡發展,依據遠見雜誌 105 年及 106 年從教學、研究、國際化、產學合作、社會聲望五大面項、22 項指標,評比大學表現,所發表之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本校連續兩年排名居 31-40 名,與高雄大學、彰化師範大學、暨南國際大學、東吳大學等校同級。

    二、特色 本校定位「培養現代人才之綜合大學」,人文、社會與科技並重,力求完整之大學教育,發展 50 餘年來,辦學特色歸納如下: (一)強調教學卓越,推動跨領域學習

    依據「卡內基教學促進基金會」(The Carnegie Found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Teaching)針對美國高等教育機構進行的分類標準,本校介於授予博士學位 (Doctoral/Moderate Research Activity) 大學及大型授予碩士學位(Master’s/Large)的大學之間。由於本校大學部學生約佔九成,故校務發展計畫以教學卓越計畫為其重點。100-106 年連續 6 年榮列教育部獎勵之教學卓越大學。

  • 7

    中國文化大學校務自我評鑑報告書

    本校經過擴大校務發展會議

    的共識營討論後,定位為「重視研究

    之教學型大學」,並依據此定位,擬

    訂100-102本校之中程校務發展計

    畫,並確定追求「卓越100指標」之預

    期目標值,以求未來第一個五年校務

    發展,在教學、學習、研究、服務及

    國際化等方面,達成快速成長之目

    標。全校各單位依據「卓越100指標」,

    凝聚成未來12年「深耕『文化』,提

    升學術地位,創校60週年進入世界知

    名大學 。」之發展願景。並以「中國

    文化大學秉承『質樸堅毅』的校訓,

    『承東西之道統,集中外之精華』的

    辦學方針,以具國際聲望之教學研究

    型大學為目標,綜合『東方與西方、

    人文與科技、藝術與思想、理論與實

    務』等四方面之特色,培養具備人文

    素養、創新思維、專業能力及國際視

    野之社會中堅人才。」為任務宣言。

    本校中程校務發展,將依據「卓

    越 100指標」,在以下之六大項總體

    策略,擬定執行策略與具體作法。發

    展策略為:(一)持續推展各項軟硬

    體建設;(二)提升教師之教學與研

    究能量;(三)落實課程規劃;(四)

    加強學生學習與輔導;(五)擴大推

    廣教育及產學合作;(六)提升國際

    化之能量與品質。

    本校發展至今,規模已具,配合

    國家發展之需求,調整系所學位學

    程,以期為國育才。增設及調整系所

    原則為:邁向教學與研究並重之綜合

    大學,以及因應世界潮流及國家社會

    人才需求,調整院系所,積極規劃跨

    領域學分學程。將視籌備情況與進

    度,依程序擇優提報。以下將從教師

    與教學、課程改革、學生學習、研究

    發展、國際化程度、一般行政(含推廣

    服務、會計行政、行政特色發展)及學

    院特色發展等面向,依理念、現況、

    本校運用系所眾多之優勢,致力推動學生跨領域學習,培養 π 型人才。目前全校各系均提供輔系、雙主修及學分學程學習機會。此外,亦鼓勵各系所結合彼此專長,開設跨領域學分學程及課程,如複合性災防、都市風險管理、華語文教學人才培育等學程。106 學年度更規劃創新跨領域碩士學位學程,包括科技藝術、航空管理及電子商務等。

    (二)致力全人教育,注重品德與藝文涵養,養成終身運動習慣 本校以培養學生成為現代人、專業人、健康人、國際人及文化人的五全人才為教育目標,推動「全人學習護照」,藉由護照認證制度鼓勵學生參與活動,成為德智體群美兼備之人。 在品德養成方面,本校於 105 年榮獲教育部頒發品德教育特色學校之肯定。從新生大學入門始即強調質樸堅毅的校訓,在日常生活中推動品德教育,校園隨處看學生自動排隊、扶持身障學生等。在藝文涵養方面,透過系所設置、共同科目、通識教育、專業教育、校園活動等,提升學生的中華文化素養,相關作為如附件 3 所示。 「培養終身運動技能」亦為本校 103-106 年中程校務發展計畫的核心目標之一。透過體育運動與健康促進,強化師生的身心健康。提供多元豐富的體育課程,定期檢測追蹤學生體適能,辦理學生運動能力分級。基於此目標,本校亦成功爭取成為 2017 台北世界大學運動會的競賽場館之一,營造校園運動熱潮。

    (三)實踐社會責任,協助區域發展,推廣教育績效卓越 本校發揚創辦人「大學主要任務是作育人才」之主張,主動連結在地資源,促進區域合作,致力於培育協助地區發展、創造價值的人才,實踐大學的社會責任。 103 年本校榮獲行政院頒發「國家永續發展獎」,迄今仍為全國唯一獲得該獎項之大專校院,推動校園及社區永續發展不遺餘力。本校亦致力於知識的普及與終身教育,提供社會人士所需要的在職進修教育與豐富多元的終身學習課程,以提昇社會人士專業職能,深化人文及生活品味。推廣教育部於 2006 年本校榮獲行政院勞工委員會頒發「國家人力創新獎」;2008 年獲 TTQS 國家訓練品質計畫績優標竿機構; 2010 年二度榮獲 TTQS 標竿單位並獲頒金牌獎,2013 年及 2015 年二次榮獲 TTQS 訓練品質評核系統訓練機構版銀牌獎。目前已在台北、台中、高雄三都會區設立五處學習中心。103-105 年度共有 159,642 人次參加 14,780 個班次的終身學習活動,為全國學員人數最多之大學推廣教育機構。

    (四)全校通過 ISO9001 認證,行政財務管理制度健全 本校校務治理遵循 PDCA 精神,每四年為期,訂定中程校務發展計畫,並每年檢討執行成效,作為滾動修正之依據。本校亦已建立內控制度,執行內部稽核,並透過各類評鑑定期或不定期檢視績效;更於 103 年起導入全面品質管理(TQM)思維,期使全員參與,提升行政效率與品質。本校財務制度健全,依聯合報針對 37 所大學校院(不含技專校院)調查顯示,本校財務穩健度排名第 2,顯示本校財務管理機制齊備落實,穩健發展。除財務管理制度均依相關規範,通過各項查核之外,各行政單位亦通過 ISO9001:2008國際品質認證。

  • 8

    中國文化大學校務自我評鑑報告書

    本校經過擴大校務發展會議

    的共識營討論後,定位為「重視研究

    之教學型大學」,並依據此定位,擬

    訂100-102本校之中程校務發展計

    畫,並確定追求「卓越100指標」之預

    期目標值,以求未來第一個五年校務

    發展,在教學、學習、研究、服務及

    國際化等方面,達成快速成長之目

    標。全校各單位依據「卓越100指標」,

    凝聚成未來12年「深耕『文化』,提

    升學術地位,創校60週年進入世界知

    名大學 。」之發展願景。並以「中國

    文化大學秉承『質樸堅毅』的校訓,

    『承東西之道統,集中外之精華』的

    辦學方針,以具國際聲望之教學研究

    型大學為目標,綜合『東方與西方、

    人文與科技、藝術與思想、理論與實

    務』等四方面之特色,培養具備人文

    素養、創新思維、專業能力及國際視

    野之社會中堅人才。」為任務宣言。

    本校中程校務發展,將依據「卓

    越 100指標」,在以下之六大項總體

    策略,擬定執行策略與具體作法。發

    展策略為:(一)持續推展各項軟硬

    體建設;(二)提升教師之教學與研

    究能量;(三)落實課程規劃;(四)

    加強學生學習與輔導;(五)擴大推

    廣教育及產學合作;(六)提升國際

    化之能量與品質。

    本校發展至今,規模已具,配合

    國家發展之需求,調整系所學位學

    程,以期為國育才。增設及調整系所

    原則為:邁向教學與研究並重之綜合

    大學,以及因應世界潮流及國家社會

    人才需求,調整院系所,積極規劃跨

    領域學分學程。將視籌備情況與進

    度,依程序擇優提報。以下將從教師

    與教學、課程改革、學生學習、研究

    發展、國際化程度、一般行政(含推廣

    服務、會計行政、行政特色發展)及學

    院特色發展等面向,依理念、現況、

    三、問題與困難 (一)目前高教環境急遽變遷,無論是面對校院所系經營、課程規劃、教學設計、

    學生輔導、產學合作及國際化等校務治理各面向,皆需要全校各單位教職員具備創新思維與運作模式,俾快速因應變化,本校如何進行全校有效溝通與形成共識?

    (二)當今大學競爭激烈,且面臨少子化衝擊,社會、媒體及政府咸主張私校必須發展特色,俾助於生存發展。因此本校綜合性大學之定位,如何因應調整改變?本校如何發展特色?

    (三)近年來全國各大學的研究所招生,因受到就業市場之變化,註冊率普遍下滑。針對此一現象,本校研究所教育之發展如何因應?

    (四)針對少子化衝擊,大學部學生人數有可能減少,本校因應策略為何?

    四、改善策略 (一)為使校務治理能全員參與,本校已建立校務治理之參與及溝通機制。 1.為因應當今高教環境之劇烈變化,本校自 106 年起,將每月舉辦之「教學

    卓越計畫管考會議」,擴大為「華岡卓越創新管考會議」,參加者包括校長、各學院院長及系所主任、各單位一二級主管等並邀請相關專家學者進行專題演講,資訊公開充分討論與溝通學校發展之創新理念與政策。

    2.學校各項提案,經單位會議、系所院務會議、各任務委員會會議、行政會議、教務、學務、總務會議、校務會議等正式管道,廣納教職員生之意見,循序漸進經過充分討論後,形成全校共識及決策,逐級宣達。

    3.此外,本校亦建置非正式管道,教職員生及校外人士可藉此反映各項意見及建言,包括每月舉辦行政座談會,參與者包括各單位一二級主管及學院秘書等,共同討論校務治理與發展之各項議題;

    4.並設置校長信箱等各管道電子郵件信箱,隨時處理互動關係人之建議。 (二)根據卡內基教育促進基金會及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針對美國大學的分類標

    準,依據授予學位涵蓋學門的範疇之多寡,大學定位大致可分為綜合型(comprehensive) 、文理型 (liberal arts) 、專業型 (professional)與專門型(specialized)大學。 1.基於本校辦學理念、高等教育意義及未來人才需求趨勢,本校發展以綜合型大學為定位,並以系所多元、跨領域學習及完整通識教育為本校特色,持續改進共同科目與通識教育,運用本校文理領域之厚實基礎,加強培養學生的核心能力及終身學習能力,以因應未來 π型人才之所需。

    2.推動系所創新發展,運用本校系所多元之優勢,增進符合時代需求之實務應用專業教育,規劃第二專長及跨領域學分學程,俾能學用接軌合一,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

    3.因應大學競爭態勢與政府政策趨勢,本校亦推動院院有特色,鼓勵全校各院所系展開合作,打開系所本位之藩籬,形成教學及研究特色,以利爭取教育資源;針對具有競爭優勢之領域,本校則投入經費與資源,建立與其他大學之差異,創造本校特色,增進學校聲譽。

  • 9

    中國文化大學校務自我評鑑報告書

    本校經過擴大校務發展會議

    的共識營討論後,定位為「重視研究

    之教學型大學」,並依據此定位,擬

    訂100-102本校之中程校務發展計

    畫,並確定追求「卓越100指標」之預

    期目標值,以求未來第一個五年校務

    發展,在教學、學習、研究、服務及

    國際化等方面,達成快速成長之目

    標。全校各單位依據「卓越100指標」,

    凝聚成未來12年「深耕『文化』,提

    升學術地位,創校60週年進入世界知

    名大學 。」之發展願景。並以「中國

    文化大學秉承『質樸堅毅』的校訓,

    『承東西之道統,集中外之精華』的

    辦學方針,以具國際聲望之教學研究

    型大學為目標,綜合『東方與西方、

    人文與科技、藝術與思想、理論與實

    務』等四方面之特色,培養具備人文

    素養、創新思維、專業能力及國際視

    野之社會中堅人才。」為任務宣言。

    本校中程校務發展,將依據「卓

    越 100指標」,在以下之六大項總體

    策略,擬定執行策略與具體作法。發

    展策略為:(一)持續推展各項軟硬

    體建設;(二)提升教師之教學與研

    究能量;(三)落實課程規劃;(四)

    加強學生學習與輔導;(五)擴大推

    廣教育及產學合作;(六)提升國際

    化之能量與品質。

    本校發展至今,規模已具,配合

    國家發展之需求,調整系所學位學

    程,以期為國育才。增設及調整系所

    原則為:邁向教學與研究並重之綜合

    大學,以及因應世界潮流及國家社會

    人才需求,調整院系所,積極規劃跨

    領域學分學程。將視籌備情況與進

    度,依程序擇優提報。以下將從教師

    與教學、課程改革、學生學習、研究

    發展、國際化程度、一般行政(含推廣

    服務、會計行政、行政特色發展)及學

    院特色發展等面向,依理念、現況、

    (三)目前高等教育普及化之趨勢,促使大學已成為大眾教育,學生報考碩士班則以就業需求為導向,與以往學術研究取向有所不同,因此本校研究所教育因應策略如下: 1.目前本校博士班招生正常,註冊率維持九成以上,且近 3 年未新設博士班,因此未來本校博士班仍將維持穩健發展,以學院整體資源及特色領域為設置考量。

    2.碩士班發展方向,則將符應國家社會發展需求,以實務應用為導向,與時俱進調整碩士班設置與課程規劃,對於連續招生不足之碩士班,予以檢討改進若不符社會需求,則考慮調整發展方向更名或停招,而不以學系本位為主要考量;而新設之碩士班,則以能與產業實務接軌,結合跨領域資源、發揮綜效之學位學程為發展方向,或尋求與國外大學合作,聯合開辦課程或雙聯學位。

    3.此外,由於現今社會科技進步,知識發展迅速,大學若欲跟上時代腳步,傳授最新知識,提升教學品質,仍需教師不斷研究精進,充實專業知識,因此研究之功能不能偏廢,鼓勵教師從事應用性研究,得以傳授高階專業知識及新興跨領域知識,以實踐本校學以致用之辦學理念,並同時兼顧研究資源效益與國家社會需求。

    (四)本校目前大學部招生註冊率穩定維持九成以上,針對未來少子化之衝擊, 1.本校將以(1)加強招生宣傳;(2)增加境外生;(3)提升學系競爭力;及(4)配合教育部之院進系出或系進院出等配套政策,靈活調整招生名額,以因應未來挑戰。

    2.在招生宣傳方面,本校加強與高中合作簽訂策略聯盟及舉辦各種營隊,增進高中生認識本校之機會,俾增進對學系之了解,選擇符合自己興趣之科系。

    3.在增加境外生方面,本校加強境外學位生與研習生之招生,包括中國大陸及東南亞等國家,並藉此發展國際化校園,建立學校特色。

    4.在提升學系競爭力方面,本校要求各系確實規劃策略發展白皮書,提出提高註冊率之具體作法;在配合教育部政策方面,將加強學院資源整合之能力,規劃院進系出或系進院出之多元進路,以發揮學院綜效。

    五、項目一總結

    本校自民國 51 年創建以來,至今已有 55 年歷史,經過創辦人、董事長與歷任校長領導,及全體華岡人數十年耕耘,秉承優良傳統、創新轉型機制與國際合作,辦學已具規模,現有 12 個學院,是一所科系多元、完備的綜合性大學。本校校務治理與運作,皆依據政府法規,訂定組織辦法,在行政與學術單位配置適當之行政人力,組成有效能之校務經營團隊,善用資訊科技提升行政效率;同時,本校提供學生參與校務治理之管道,並建立校務治理之檢核機制,提升行政人力之專業知能,確保行政服務品質之效能與效率。為確保校務治理與經營之透明化,提供公開完整的校務資訊,使互動關係人充分瞭解學校現況,善盡社會公民責任。

  • 10

    中國文化大學校務自我評鑑報告書

    本校經過擴大校務發展會議

    的共識營討論後,定位為「重視研究

    之教學型大學」,並依據此定位,擬

    訂100-102本校之中程校務發展計

    畫,並確定追求「卓越100指標」之預

    期目標值,以求未來第一個五年校務

    發展,在教學、學習、研究、服務及

    國際化等方面,達成快速成長之目

    標。全校各單位依據「卓越100指標」,

    凝聚成未來12年「深耕『文化』,提

    升學術地位,創校60週年進入世界知

    名大學 。」之發展願景。並以「中國

    文化大學秉承『質樸堅毅』的校訓,

    『承東西之道統,集中外之精華』的

    辦學方針,以具國際聲望之教學研究

    型大學為目標,綜合『東方與西方、

    人文與科技、藝術與思想、理論與實

    務』等四方面之特色,培養具備人文

    素養、創新思維、專業能力及國際視

    野之社會中堅人才。」為任務宣言。

    本校中程校務發展,將依據「卓

    越 100指標」,在以下之六大項總體

    策略,擬定執行策略與具體作法。發

    展策略為:(一)持續推展各項軟硬

    體建設;(二)提升教師之教學與研

    究能量;(三)落實課程規劃;(四)

    加強學生學習與輔導;(五)擴大推

    廣教育及產學合作;(六)提升國際

    化之能量與品質。

    本校發展至今,規模已具,配合

    國家發展之需求,調整系所學位學

    程,以期為國育才。增設及調整系所

    原則為:邁向教學與研究並重之綜合

    大學,以及因應世界潮流及國家社會

    人才需求,調整院系所,積極規劃跨

    領域學分學程。將視籌備情況與進

    度,依程序擇優提報。以下將從教師

    與教學、課程改革、學生學習、研究

    發展、國際化程度、一般行政(含推廣

    服務、會計行政、行政特色發展)及學

    院特色發展等面向,依理念、現況、

    項目一之評鑑細項

    1-1 學校自我定位下之校務發展計畫與特色規劃

    為因應現今高教環境丕變,本校依注重教學之綜合性大學定位,以 3-4 年為週期,務實訂定中程校務發展計畫,兹將自我定位發展方向及重點計畫之關聯性說明如后。

    1-1-1 學校自我定位規劃

    本校創辦人張其昀博士以「承東西之道統,集中外之精華」為辦學方針,訂定「質、樸、堅、毅」校訓,以「德、智、體、群、美」五育均衡發展,相互為用,為國育才。

    本校依據創辦人及董事會之辦學理念,經全校教職員生代表參與之校務發展委員會及校務會議充分討論後,董事會核定於 103-106 學年度中程校務發展計畫,明示本校之辦學宗旨、學校定位、發展願景、教育目標與學生核心能力如下:

    辦學宗旨: 秉承「質樸堅毅」校訓,承東西之道統,集中外之精華,研究高深學術,培養專業人才,提升文化,服務社會,致力中華文化之發揚,促進國家發展。

    學校定位: 秉承創校理念,涵詠中華文化,培養現代人才之綜合大學。 發展願景: 傳揚中華文化,促進跨領域創新,與時俱進,邁向國際。 教育目標: 以現代人、專業人、健康人、國際人及文化人的五全人才教育,

    培養德智體群美兼備之人才。

    本校發展至今(105 學年度),設立 12 個學院及推廣教育部,日間部共有學士班 62 個學系組學位學程、碩士班 44 個學系所組學位學程、博士班 11 個學系所;推廣教育部設有 9 個進修學士班、4 個二年制在職專班及 19 個學系所碩士在職專班及 1 個學士後第二專長學位學程。

    依據「卡內基教學促進基金會」 (The Carnegie Found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Teaching)針對美國高等教育機構進行的分類標準,本校介於授予博士學位 (Doctoral/Moderate Research Activity)大學及大型授予碩士學位(Master’s/Large)的大學之間。本校依辦學理念與學院發展,定位為綜合性大學;依學位數與學生規模,為注重大學生學習成效之教學卓越大學,故於中程校務發展計畫中,教學卓越計畫為其重點。

    1-1-2 學校依據自我定位,擬定之校務發展目標與計畫 本校 103-106 學年度中程校務發展計畫,依據學校特色與優勢,經教職員

    生共同討論形成共識後,定位本校為「秉承創校理念,涵詠中華文化,培養現代人才之綜合大學」,將教育目標修訂為「培養德智體群美兼備之五全人才」,其校務發展目標與策略架構圖如圖 1-1-1所示。

  • 因應社會變遷,精進教學品質與多元評量精進課程品質

    辦理選課輔導,協助學生學習規劃

    完善學生學習歷程檔案

    深化學生學習核心能力及學習成效評估機制

    獎勵跨領域學習

    傳承教學經驗、共建教學資源平台

    強化教師教學品質、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推動全方位學習輔導精進輔教機制,提升教學助理輔導成效

    深化適性輔導,精進學生生(職)涯歷程導向之自主學習

    創新課外學習輔導,強化學生社會適應能力

    擴大實務教學,強化學用合一,就業接軌深化產學接軌,培育產業專業特色人才

    擴大英語自學資源,提升職場競爭力學習

    精進實習合作機制,深化就業追蹤回饋

    全球布局,兩岸攜手,深化交流,營造共榮

    鼓勵交換生海外學習,豐富師生全球視野

    營造友善國際校園,協助境外生融入台灣生活深化兩岸校際合作,提供兩岸學生多元交流管道培育學生擁有各種境外接觸經驗,引導參與移動學習增進外籍學生華語學習能量、培育優質華語教學人才

    校務計畫發展目標與策略

    目標一

    目標六

    目標七

    目標八

    1.1

    1.2

    1.3

    7.1

    7.2

    7.3

    6.1

    6.2

    6.3

    1.4

    1.5

    8.1

    8.2

    8.3

    8.4

    8.5

    1.6

    1.7

    學校定位

    校務計畫發展目標與策略

    全校參與提升藝術文化欣賞與創作素養提供藝文環境,導引學生欣賞藝術,養成終身藝文嗜好

    鼓勵全校師生參與展演及藝文創作

    提升學生中華文化素養

    培養終身運動技能,競技卓越培養學生運動技能,養成終身運動習慣

    持續實施本校體育教學特色

    持續改善校園運動環境

    促進運動代表隊訓練科學化、爭金奪冠、為國爭光

    持續辦理傑出運動表現榮耀典藏計畫

    加強國際體育交流、促進本校體育運動國際化

    精進友善好禮的綠校園深化生命關懷、多元平等、好禮互助之公民素養營造安全、友善、尊重生態、人文揚溢之綠環境

    目標三

    目標四

    目標五

    3.1

    4.1

    4.2

    5.1

    5.2

    4.3

    4.4

    4.5

    4.6

    3.2

    3.3

    學校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