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37 51 71 95 ·...

139

Transcript of 1 37 51 71 95 ·...

  • 目 錄 中文學

    煉養與想像-唐前遊仙詩之服食書寫新探 .............................................. 顏進雄 1

    論中國現代文學進程中的民族主義-「民族主義文藝運動」與

    「延安文藝」的比較考察 .......................................................................... 韓 37 歷史學

    寺廟分合與風水-以臺灣彰化縣田尾鄉鎮化堂與聖德宮為例 .............. 王志宇 51

    竹山古名「林圮埔」考辨-以史志、古文書為中心 .............................. 陳哲三 71 語言學

    英文寫作課程中的同儕互評結合批判性思考訓練-

    CMPR 或 OPPR,何者較優? ......................................董綺安、張淑英、彭芳美 95

  • 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 26 期 第 1 - 36 頁 2013 年 6 月 逢甲大學人文社會學院

    煉養與想像—唐前遊仙詩之服食書寫新探

    顏進雄∗

    摘 要

    本文旨在探討唐前遊仙詩中有關「服食」文化的諸般書寫風貌。按「仙人」、

    「仙景」與「仙丹妙藥」為構築遊仙詩的三大關鍵成份,自戰國末年屈原開啟遊

    仙文學大門後,「仙人」與「仙景」即湧然舒展、活躍於詩人筆下。服食行為雖

    始自屈原〈離騷〉中之餐菊以企延年,然而,有關「仙丹妙藥」的服食想像與書

    寫卻延遲至東漢後才大量出現!六朝詩人在服食伏煉的風尚瀰漫下,對仙食仙藥

    的書寫始達到文學高峰!無論藥物的外顯類型、名物變化,甚至對服食後之種種

    變化、憧憬等,都顯得俯仰盼顧、琳琅滿目,充滿詩人的心願象徵,也俱有相當

    的文學表現。晉人楊羲詩中還首揭「集體服食」圖畫,更為唐前的煉養思想開出

    新的格局! 「服食」向為筆者關注之領域。本文在現有基礎上結合近年相關之教學研究

    心得撰成,「熔新學術,再探典題」,因名「新探」。除前言外,餘依序先論析服

    食行為在遊仙詩發展史中出現的遞增訊息,繼而鎖定服食行為表現在遊仙詩中之

    文學書寫,進行「服食名品的類型屬性與行為願望用字」及「奇藥之服食與變化

    憧憬」的相關探索與分析,末作結論。對比於當前既有的服食研究成果,本文進

    一步拓展名物之類別、並精細區隔,更發掘詩人間彼此各異之用字構詞、匠心妙

    想。眾詩家非但為服食歷史寫下真實一頁,也為唐宋以降之遊仙服食開啟新猷。 關鍵詞︰服食、遊仙詩、神仙思想、六朝、先秦兩漢

    ∗ 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專任教授。

  • 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 26 期 2

    壹、前言

    「服食」乃一頗具文化深度與歷史長度之議題。由文化深度層面觀之,可結

    合藥物醫學、宗教學、社會經濟學、人文科學等等1(本文主要在結合「文學」);若

    自歷史長度面向視之,《周禮》中就有食玉保養的記載2;《山海經》中所載的服

    食之物,有礦物性的玉石、動物性的奇珍異獸以及更普遍的植物性草木。自先秦

    以降、在神仙思想的作用下漸次衍生出「服食求神仙」的文化風尚。上起帝室貴

    胄,下至平民百姓,其翕然相從、趨之若騖的熱烈景象,甚至延至清朝,猶未斷

    絕3。養生求仙的意圖與採藥煉製的種種經歷、見聞,自然也發乎吟詠、成為詩

    人寫作的重要題材。此為本研究之原始撰論動機,亦為本研究之文本來源提供了

    厚實基礎! 人,雖號稱是思考的動物,卻也經常活在內心矛盾與自我衝突的思想氛圍

    中——至少神仙思想就是如此!「成仙能夠解決有生之諸般苦惱,進而逍遙長

    樂,此為人們嚮往神仙的最大理由,甚至明知虛妄,卻仍對它發生憧憬,亦為人

    之常情,這也是遊仙詩發生的主觀因素」4。如此看來,「成仙」就隱然成為帶有

    某種程度機緣或機率的成功比例存在,從而化為時人內心之寄託與願想。 「服食」,無疑落實了人們的此一願想!發幽蒐奇、種類繁多的諸般仙丹妙

    藥,隨著服食經驗的逐漸累積,大量地出現在遊仙詩中,而諸般丹藥的種種神奇

    功效也在詩人馳騁筆墨之下極盡發揮,成為服食文化之文學體現。 「唐前」二字,大致涵蓋先秦兩漢、曹魏兩晉及南北朝三大階段。另外,還

    有「隋代」的部份,在「遊仙詩」與「服食書寫」二者的表現上,都與北朝接近,

    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也加以蒐羅,亦屬本文之研究範圍。至於與「服

    食書寫」相關的篇什裡,除涵蓋「具象」之煉養者外,亦有「抽象」之想像者。

    前者如庾闡〈採藥詩〉、吳均〈采藥大布山詩〉等,均為詩人躬親之實踐經驗;

    後者如庾信〈道士步虛詞〉、梁武帝蕭衍〈上雲樂.金丹曲〉,甚至如李昶〈陪駕

    幸終南山詩〉、庾信〈奉和趙王遊仙詩〉、沈約〈游鍾山詩應西陽王教〉等奉和應

    制類作品均是。大部份作品乃詩人轉化其生命歷程所見所聞的實際經驗、再結合

    1 李豐楙在〈服飾、服食與巫俗傳說──從巫俗觀點對《楚辭》的考察之一〉一文中即曾指出「服食」文化混淆著神話、宗教、巫術與科學諸成份,為人類文明發展的必經階段(收在《古典文

    學》第三集。臺北︰學生書局,1981 年),頁 88。 2 《周禮.天官冢宰第一》玉府條云︰「王齊,則共食玉。」鄭玄注云:「玉是陽精之純者,食之以禦水氣。」(十三經注疏本)(臺北:藝文印書館,1981 年),頁 35。

    3 自秦始皇派人入海訪仙求藥以降,歷代帝王如漢武帝、曹操、東晉哀帝、隋文帝、唐太宗、宋太祖趙匡胤、明憲宗、清朝的雍正等,都有迷戀神丹大藥的史實記載。《紅樓夢》中寧國府的

    賈敬,在第二回、第六十三回中,也載其「燒丹煉汞、燒脹而歿」的結局。 4 見洪順隆,〈試論六朝的遊仙詩〉,《六朝詩論》(臺北:文津出版社,1985 年),頁 102。

  • 煉養與想像—唐前遊仙詩之服食書寫新探 3

    寫作時的諸般想像而成。是故或實或虛、亦實亦虛,從而形塑出多樣化的書寫風

    貌。 以下,本文將析論之內容分為「服食行為在遊仙詩之出現與開展」、「服食名

    物之類型屬性與概念用詞」、「奇藥之服食與變化之憧憬」三方面進行討論與說

    明。其中「服食名物之類型屬性與概念用詞」部份,基於論析所需,筆者特另製

    「唐前遊仙詩之服食名物分類總表」次於附錄。由於物理學中常見的自然界物態

    基本上分為氣態、液態與固態三種,是以由此入手分類。在研究過程中,隨著服

    食名物的賡續發掘、名稱益趨多樣,又在固態類中析為動物、植物與礦物三小類,

    植物類中又將數量居冠、且具有深遠傳承意義的芝藥類獨立,冀清眉目,兼收御

    繁之效。遇名物用詞有分類上之疑慮者,則直接於表中之詞條上加註,例如液態

    類「水玉」,詞出庾闡〈遊仙詩十首〉之六「晨漱水玉心玄,故能靈化自然」句,

    可能涉及「枕流漱石」的修身哲理,特引《抱朴子.仙藥篇》以證;又如「蝦蟆

    丸」,應為固態之植物類而非動物類等等。至於最後「變化之憧憬」部份,則以

    「變化」二字為主要方向,依作品出現之時間序,論析服食後的種種神效,或不

    老、或不死、或白日飛升、或集體服食等等,在在都是詩人內心深層的願望。 又文中所採證之詩歌,均以今人逯欽立所輯校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為

    底本。按該書為目前所見收輯唐前詩歌最完整之總集,全書收詩計 9747 首5,為目前研究六朝詩歌必用之文獻6。為行文之便,引詩時特以「逯」字代之,逯字

    之下直接標明頁碼,用清眉目,便於檢尋。

    貳、服食行為在遊仙詩中之出現與開展

    服食為通往仙鄉(遊仙)的最重要門徑。漢末〈古詩十九首〉云:「服食求

    神仙,多為藥所誤。」《漢書》卷二五〈郊祀志.下〉云:「成帝末年頗好鬼神,……

    及言世有僊人,服食不終之藥」,為本研究「服食」一詞之涵意所本。

    一、屈原〈離騷〉為歷代「遊仙」、「服食」兩者之發軔

    「遊仙詩」之「遊」字,乃「遊心」之謂,可溯至先秦孔門「依於仁,遊於

    藝」的概念,有「醉心遨遊」、「往來交遊」之義。可以窺知:會造成「遊」的發

    生,乃因心中有所不足。李豐楙在《憂與遊:六朝隋唐仙道文學》一書的〈導論〉

    中論及「遊仙文學的永恆主題」時曾深度探討「因憂而遊」的原因云: 5 此一統計數字,參見潘富俊,《中國文學植物學》(臺北:貓頭鷹出版社,2011 年),頁 25。 6 逯氏所輯,資料雖備,然遺漏尚稱難免,其中有一些是逯氏未及見到的晚出資料。駱明玉、陳尚君二人即曾作〈《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補遺〉以補逯氏所輯之不足。(刊於《文學遺產》,

    第 1 期(1987 年),頁 124-128)。

  • 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 26 期 4

    不死之國、民及藥物雖因時空而變易,但是基型未曾出現大變動,都

    具現出人間世所未有的特質,諸如生命的永恆、世界的完美,這一超

    越的特質反映了人類的共同願望。這種願望又會隨著不同時代、階級

    而出現不同的意義,不過希企成仙的動機仍可歸為『憂』之一字,因

    而如何獲致短暫的「解我憂」之法即是「遊」,一種神遊、想像之遊

    所形的奇幻之趣。7

    由憂而遊,發為詩歌,遂產生遊仙一類。這類作品的源流,事實上可推溯至先秦,

    由屈原的〈離騷〉、〈九歌〉、〈遠游〉首開其端,堪稱為歷代遊仙之祖。屈原(B.C.343~B.C.278)生當戰國後期,楚國人8,約小孟子三十歲。《楚辭》當中有許多關於神人以及仙遊的描寫,如〈湘君〉中有關於駕龍上天的描述;〈離騷〉當中更

    以大段篇幅來寫作者的升天所見!文中,詩人想像自己迎風上征、駟虯乘鷖的種

    種場景、經歷了神仙世界中的仙景居處如蒼梧、懸圃等地,又與太陽神羲和及諸

    神交遊,前驅後奔扈守其車駕,完全融入神人的世界,而且詩人完全居主導地位,

    宛如電影拍攝中的導演一般,這已經全然符合了遊仙詩中「遊」的寫作精神,可

    謂導遊仙之先河。與後代的遊仙篇什相較,在想像的層次與仙遊的氣勢上絲毫不

    遜色! 仙人、仙景、仙駕皆齊備,可惜唯「仙藥之服食」方面少見著墨。〈離騷〉

    中唯一與服食概念接近者,大概只有「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這

    一句。這一句當與下句「苟余情其信姱以練要兮,長顑頷亦何傷!」銜接合觀,

    旨在申述一己志節,寓含潔身自好之義,如王逸注云︰「動以香淨,自潤澤也」;

    五臣注云︰「取其香潔以合己之德」9;或今人王濤《屈原賦選》注云︰「飲木

    蘭之露,餐秋菊之英,比喻品德高潔,同群奸馳騖於權勢利祿適成鮮明對照」10

    等均作此解。然由於該句上承「老冉冉其將至兮,恐脩名之不立」,因此就難免

    帶有些返老、延年的動機或可能。宋.洪興祖補注於此句下引魏文帝語云︰ 芳菊含乾坤之純和,體芬芳之淑氣。故屈原悲冉冉之將老,思餐秋菊

    之落英。輔體延年,莫斯之貴。11

    7 李豐楙,《憂與遊:六朝隋唐仙道文學》(北京:中華書局,2010 年),頁 6。 8 此處之生卒年,參考傅錫壬,《新譯楚辭讀本》(臺北:三民書局,2007 年),頁 33 與王濤,

    《屈原賦選》(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8 年),頁 3-8 之考證。 9 以上兩注,見宋.洪興祖,《楚辭補注》(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3 年),頁 12。 10 王濤,《屈原賦選》(前揭書),頁 123-124。 11 宋.洪興祖,《楚辭補注》(前揭書),頁 12。

  • 煉養與想像—唐前遊仙詩之服食書寫新探 5

    此段曹丕之語,出自其〈九日與鍾繇書〉,為某年重九贈鍾繇菊「謹奉一束,以

    助彭祖之術」時所寫12。在曹丕的認知上,屈原的確是為延年而服菊的!如果屈

    原在描述、想像自己「飲木蘭之露,餐秋菊之英」時真基於「輔體延年」的理由、

    而非「取其香潔以合己之德」,那麼,這堪稱是中國文學史上最早的服食書寫!

    而菊花也成了服食發展史上最早的服食物!漢魏以下,菊花也已成為服食名品而

    被大量運用、記載,並與重九節慶相得益彰。可惜這段文字僅曇花一現,最多僅

    能視為「為延年而服食」,尚無明確的「為遊仙而服食」的相關發揮或線索。疑

    似屈原所作的另一篇〈遠遊〉則彌補了此一不足: 聞赤松之清塵兮,願承風乎遺則。貴真人之休德兮,美往世之登仙。

    與化去而不見兮,名聲著而日延。奇傅說之託辰星兮,羨韓眾之得

    一。……軒轅不可攀援兮,吾將從王喬而娛戲。餐六氣而飲沆瀣兮,

    漱正陽而含朝霞。保神明之清澄兮,精氣入而麤穢除。13

    〈遠游〉乃模仿〈離騷〉而作14,然其主題僅是描寫一場仙「遊」的過程,而非

    著眼於不滿現實,堪稱是文學史上最早將遊仙與服食兩者結合的篇什。在〈遠遊〉

    中,詩人將上達天庭遊歷的場面寫得頗為浩蕩。篇中出現之赤松、韓眾等,俱為

    後世仙傳中習見人物,至於所云「餐六氣、飲沆瀣、漱正陽、含朝霞」等,較接

    近道家的服氣導養之術,後漢王逸在此處引《陵陽子明經》及宋.洪興祖補注引

    五臣注云︰ 春食朝霞。朝霞者,日始欲出赤黃氣也。秋食淪陰,淪陰者,日沒以

    後赤黃氣也。冬飲沆瀣,沆瀣者,北方夜半氣也。夏食正陽,正陽者,

    南方日中氣也。並天地玄黃之氣,是為六氣也。……五臣注云︰沆瀣,

    清露;朝霞,赤雲。15

    文中僅有沆瀣清露為實物,其餘為大自然之氣。「服氣」亦為服食行為中的一種,

    12 清.嚴可均輯校,《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北京:中華書局,1958 年),頁 1088。 13 宋.洪興祖,《楚辭補注》(前揭書),頁 164。 14 有關〈遠遊〉的作者問題,歷來頗有爭議。自從東漢王逸《楚辭章句》將〈遠遊〉的著作權歸屬屈原之後,歷代向無異辭。然近代學術界卻有一些不同的見解。緣於〈遠遊〉中充滿了濃厚

    的道家方士思想,宣揚了道家超塵出世的人生觀,與屈子作品中一貫積極入世的思想大相逕

    庭,並因此認定該篇疑非屈原所作。胡適在其〈讀離騷〉一文中認為是後人模仿〈離騷〉而寫,

    載《胡適文存》2(台北:遠東圖書公司,1961 年),頁 95;游國恩則肯定為屈原作品,見其〈屈原的學術思想〉,載《學術先進屈原》(台北:弘道文化公司,1972 年),頁 115。今人蘇雪林與傅錫壬則由屈原的〈離騷〉等作品中交互論證,再度把〈遠遊〉的著作權還給屈原。

    15 宋.洪興祖,《楚辭補注》(前揭書),頁 166。

  • 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 26 期 6

    如當時的《大戴禮記.易本命》中也有「食氣者,神明而壽」的說法16。而此一

    吟詠也影響三國時期曹植寫下〈遠遊篇〉與〈五遊詠〉,而有「仙人翔其隅,玉

    女戲其阿。瓊芷可療飢,仰首吸朝霞」及「上帝休西櫺,群后集東廂。帶我瓊瑤

    佩,漱我沆瀣漿」的追步詩句17。比較值得一提的是︰〈遠遊〉中所服食的六氣

    虛物,在後代詩人筆下不但數量極少,而且幾乎都轉成為液態的實物。對應於液

    態實物,詩人所加諸的服食動作,則或漱,或飲,如東晉楊羲〈七月十八日夕雲

    林右英夫人授詩〉云︰「漱此紫霞腴,方知穢塗辛」18、或如陳.張正見〈神仙

    篇〉的「已見玉女笑投壺,復睹仙童欣六博。同甘玉文棗,俱飲流霞藥」19等均

    是。

    二、漢魏六朝的遊仙服食開展

    屈子以後,秦世有〈仙真人詩〉,現已不傳。兩漢也有許多遊仙篇什,如淮

    南王劉安的〈八公操〉、樂府〈董逃行〉、〈王子喬〉、〈善哉行〉、〈西門行〉、〈艷

    歌〉,甚至是反遊仙如古詩〈生年不滿百〉、〈驅車上東門〉等,都可見服食的相

    關描寫。 漢代上層統治者好神仙長生之術,西漢的〈郊祀歌〉首先體現出了濃厚的神

    仙思想,如〈練時日〉云︰「靈之車,節玄雲,駕飛龍,羽旄紛。靈之下,若風

    馬,左蒼龍,右白虎」,描繪出神靈出行的威儀20;〈華 〉更勾繪出神的遊歷

    過程︰「神之游,過天門,車千乘,敦昆侖。……神之行,旌容容,騎沓沓,般

    縱縱。」21郊祀歌是為皇家進行郊祀祭天敬祖而作,其中對神靈的歌頌、膜拜,

    與屈子〈九歌〉可謂異曲同工。 漢代皇室之行為對當時文學創作產生不小的服食、神仙強化,如司馬相如的

    〈大人賦〉,就是通過描寫仙人形象向武帝進諫22;淮南王劉安〈八公操〉寫到︰

    「公將與予生毛羽兮,……乘風雲使玉女兮,含精吐氣嚼芝草兮,悠悠將將天相

    保兮」23更開始出現芝草的服食想像。據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芝草

    有青、赤、黃、白、黑、紫六色,古今皆以為瑞草,服之長生,服食可仙。」文

    16 見王騁珍,《大戴禮記解詁》(北京:中華書局,1983 年),頁 259。 17 逯詩頁 433、434。 18 逯詩頁 1107。 19 逯詩頁 2482。 20 逯詩頁 147。 21 逯詩頁 153。 22 據漢.班固《漢書》卷五七〈司馬相如傳〉記載:「天子既美子虛之事,相如見上好仙道,因曰:『上林之事,未足美也,尚有靡者,臣嘗為上林賦未就,請具而奏之。』」(臺北︰鼎文

    書局,1981 年),頁 203。 23 逯詩頁 98。

  • 煉養與想像—唐前遊仙詩之服食書寫新探 7

    中又引《釋名》云:「生於剛處曰菌,生於柔處曰芝。昔四皓採芝,群仙服食。」24

    以今日科學的角度分析,靈芝的確具有多種促進健康、改善體質的有效成份,如

    「多醣體」等25。 自〈八公操〉後,緊接著樂府中一連串如〈董逃行〉︰「採取神藥若木端,玉

    兔長跪搗藥蝦蟆丸,奉上陛下一玉 ,服此藥可得神仙。服爾神藥,莫不歡喜」26;

    〈善哉行〉︰「經歷名山,芝草 ;仙人王喬,奉藥一丸。」27〈艷歌〉︰「今

    日樂上樂,相從步雲衢。天公出美酒,河伯出鯉魚。」28及最具服食指標意義的

    〈長歌行〉,都有著遊仙詩所具備的定義條件。〈長歌行〉云︰

    仙人騎白鹿,髮短耳何長。導我上太華,攬芝獲赤幢。來到主人門, 奉藥一玉箱。主人服此藥,身體日康強。髮白復更黑,延年壽命長。29

    從詩歌發展的歷史來看,〈長歌行〉此首五言詩,當為東漢中後期的作品。由於

    此期的作品數量少,作者無名,大多研究者並不重視漢樂府中的遊仙之作,但實

    際上這些漢樂府已屬遊仙篇什無疑,尤其〈長歌行〉,除了原有的仙人、仙景外,

    更正式加上仙丹妙藥之服食行為,甚至還有仙人的外型描述、升天的導攬細節、

    以及「髮白復更黑,延年壽命長」的具體藥效想像,堪稱是「仙人交遊、仙景賞

    遊與仙藥服食三者齊備、兼俱『遊』的歷程的最早遊仙詩」,遊仙詩屆此可謂正

    式定型,嗣後,服食之著墨日益趨多,為後代遊仙服食奠定典模。 降至六朝,詩人仿擬託詠,在詩題上更有所突破。先秦、兩漢詩題,本無「遊

    仙」之稱。自從漢末曹植以「遊仙」命題作詩以來,「遊仙」之名才正式出現於

    詩冊。曹植有〈遊仙詩〉一首,可稱為最早以「遊仙」字串題詩之作,惟其中嚮

    往遨遊仙界、結交仙人,並無服食之書寫30。嗣後,在服食風氣的社會背景影響

    之下,遊仙詩內容更顯豐富多樣,《文心雕龍》所謂「正始明道,詩雜仙心,何

    晏之徒,率多浮淺,唯嵇志清峻,阮旨遙深……江左篇製,溺乎玄風……景純仙

    篇,挺拔而為俊矣」31,遊仙詩之風氣大開,至郭璞時,此類詩體典型已然完備。 迨乎南北朝,詩人猶承繼魏晉餘風,如齊.王融、袁彖;梁.沈約等均有題

    名為遊仙之作,然數量已大為減少。題名雖非遊仙而內容實為遊仙者,如梁.高

    24 明.李時珍撰,《本草綱目》卷 28 菜部(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7 年)。 25 有關靈芝的現代科學分析、效用,可以參見《健康靈芝雜誌》(中華民國微生物文教基金會出版),網址:http://59.120.29.90/www/index.php,定期出刊,資料極其完整,此處不贅。

    26 逯詩頁 264。 27 逯詩頁 266。 28 逯詩頁 289。 29 逯詩頁 262。 30 逯詩頁 456。 31 見梁.劉勰,《文心雕龍》卷二〈明詩〉(臺北:維明書局,1983 年),頁 67。

  • 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 26 期 8

    允生〈王子喬行〉32;陳.張正見〈神仙篇〉33等,然數量已遠不如魏晉。

    參、服食名物之類型屬性與概念用字

    仙丹妙藥是刺激服食行為的物質基礎,也是架構遊仙詩內涵的重要成份,仙

    食與仙藥在詩中的出現,為遊仙詩增加不少色彩。

    一、類型與屬性

    先秦兩漢,有關這類辭彙的驅遣,詩人所習用者,不外乎是芝草、靈芝之屬,

    品類較為單純,如商山四皓所作之〈採芝操〉:「巖居穴處,以為幄茵。曄曄紫芝,

    可以療饑」34;淮南王〈八公操〉:「含精吐氣嚼芝草兮,悠悠將將天相保兮」35;

    班固〈論功歌詩〉:「因露寢兮產靈芝,象三德兮瑞應圖……參日月兮揚光輝」36;

    漢樂府〈善哉行〉:「今日相樂,皆當喜歡。經歷名山,芝草 」(前引)等,

    較獨樹一格的,只有〈董逃行〉中的「玉兔長跪搗藥蝦蟆丸」堪稱特殊,而此一

    「蝦蟆丸」名用,據筆者目前所知,也後無來者37。 六朝服食文化的蓬勃發達,詩中名類的拓展與美化的修辭,信手拈來,更將

    遊仙詩點綴得多彩多姿。這些出現在詩中的服食內容,如個別就其外顯形象的物

    理屬性來加以分析歸納,可粗釐為三大類型38:

    (一)氣態類

    自屈子首開其端以降,唯有晉人庾闡追步其後,雖稱吉光片羽,然僅見「六

    氣」一詞,「正陽」與「朝霞」及其相關變化運用也俱未見,可以說「服氣」概

    念在漢魏六朝的遊仙服食想像中已趨式微。

    32 逯詩頁 2113。 33 逯詩頁 2482。 34 逯詩頁 91。 35 逯詩頁 99。 36 逯詩頁 169。 37 「蝦蟆丸」一詞流傳到後代,唯見於宋代醫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十(宋.陳師文等編,臺北︰啟業書局,1998 年),頁 103。由於該方中主含蝦蟆皮(蟾蜍皮),因名「蝦蟆丸」,專治小兒疳疾,已與服食概念無關。

    38 對照於拙作《六朝服食風氣與詩歌》之分類,出入頗大,其間類別異動,增減如下︰一、增列氣態類;二、增列固態之動物類——神魚;三、固態之植物類,將原先分立之芝藥與一般植物整合為一,並增列「水碧」、「蘭桂」;四、固態之玉石礦物類刪除「丹沙」,並將「琳瓊」

    改歸植物類;五、將原未歸類之「泥洹散」歸入固態之玉石礦物類。(臺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

  • 煉養與想像—唐前遊仙詩之服食書寫新探 9

    據筆者推測,可能是︰相較於液態與固態,服氣之術需要更多的時間與空間

    所致!「服氣」的概念接近吐納,是一門需要長期修習才能有所成就的長生法門。

    推溯屈原「餐六氣而飲沆瀣兮,漱正陽而含朝霞」的原始目的並非希冀修仙羽化,

    而是在「保神明之清澄兮,精氣入而粗穢除」地自我磨練、秉氣純正。他在〈離

    騷〉中稱「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脩以為常」;又〈九章.涉江〉云︰「余幼

    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帶長鋏之陸離兮,冠切雲之崔嵬」39,皆在在彰示

    他內外清澄的自我人格要求——即「好修」之追求40。晉人庾闡雖秉其餘韻,惟

    化用其句而已。且液態與固態藥物皆可依憑他人之採煉、炮製,立即食用,但「服

    氣」就必須穩扎穩打、耗日費時以為之,完全不適用於漢末六朝長期動盪、命危

    旦夕的時局;又液態與固態諸物,還隱含「物類變化」與「屬性傳達」的質性,

    賦予長生久視無限希望41,氣態則不明顯!綜合上述時、空限制,因此罕見詩人

    運用。

    (二)液態類

    屬於此類之名物用詞凡有醴泉、玉漿、沆瀣漿、桂酒、丹泉、靈液、丹溜、

    玉杯、瑤泉井、水玉、甘泉液、芳醴、瓊漿、琳腴、紫霞腴、丹琳甖、墜露、美

    酒、玉醴、蕊漿、金漿、金梨漿、三露、玉液、漿酪、方諸水、膏泉、流霞藥、

    瓊醴、金液、琳鳳腴、琳琅井、丹液等三十三種基本組合。 這些多為大自然「流動狀態」之菁華物,屬早期沆瀣瓊漿或承天甘露概念及

    其餘緒之運用或想像。其中,有些還來自對固態物質的溶解,形製特殊,如水玉

    或金漿等(詳附錄註解);也有直接自氣態類轉化而來者,這應與東漢末年五言

    詩興起後「上二下三」的句式結構有關,如流霞藥、紫霞腴等。

    (三)固態類

    屬於固態者,品項頗見繁雜,居三種物態之冠,又可析為動物、植物及玉石

    礦物三個分類。其中,動物類最少,僅見「鯉魚」、「神魚」共二種;植物類項目

    最多,猶勝「玉石礦物類」,植物類出現頻率最高的芝藥之屬又居其冠,為六朝

    以前靈芝形象之延伸或化用:或直接點明名品,或概以精美之辭藻泛稱之,計有

    39 三句分見宋.洪興祖,《楚辭補注》(前揭書):〈遠遊〉句,頁 166;〈離騷〉句,頁 18;〈涉江〉句,頁 128。

    40 李豐楙在〈服飾、服食與巫俗傳說──從巫俗觀點對《楚辭》的考察之一〉一文中即指出︰「好修與遠遊」為屈原作品中最重要的主題,兼具內在修養與外在修飾的雙重意義(收在《古典文

    學》第三集。臺北︰學生書局,1981),頁 71-99。 41 關於「物類變化」與「屬性傳達」的理念與思想,詳見拙作《六朝服食風氣與詩歌》第三章第一節。(前揭書)

  • 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 26 期 10

    芝草、芝英、靈芝、赤幢、紫芝、五芝、丹芝、芳芝、木芝、三芝、芝髓、三秀、

    芝房、神芝等十四種;其餘植物類尚有秋菊、蝦蟆丸、蘭桂、瓊芷、瑤華、丹荑、

    奇草、六草、瓊樹華、丹菊、瓊草、丹桂、瓊葩、靈藹、神蔬、紫桂、八桂、山

    麻、瓊芳、靈桃、山蒲、瓊實、綠芷、東棗、西桃、桃核、棗花、林慮李、綏山

    桃、玉文棗、瓊瑤葩、琳瓊、水碧等三十三種,總計在植物類中共有四十七種不

    同的辭彙組合,居諸類之首。 屬固態之「玉石礦物類」者則包括外丹黃白術中之各種產品,如還丹金液等。

    數量相較於植物類亦不遑多讓,凡有瓊枝、瓊石、五石、石髓、雲英、玉蕊、玉

    膏、石蜜、石英、鳳腦、鳳精、龍胎、八瓊、金膏、玉瀝、神丹、紫霜、絳雪、

    石乳、白鳳肺、青龍胎、玉英、白石、青泥、五色丸、瑞銀、靈石、瓊膏、泥洹

    散等二十九種基本組合。 基於上述名物組合狀況、再以時期析分而觀,可得「唐前遊仙詩各時期之服

    食名物分類數量基本組合統計表」如下42:

    出現時間

    名物類型

    先秦

    兩漢 曹魏 兩晉 南朝 北朝 數 量

    氣態 3 0 0 0 0 3 液態 2 5 15 6 5 33

    動物 1 1 0 0 0 2 芝藥類 4 1 3 5 1 14 植

    物 其他植物 2 2 13 7 9 33 47 固態

    玉石礦物 0 1 12 9 7 29

    78

    總計 12 10 43 27 22 114 按「芝藥」原亦植物之屬,然其出現之時間與數量特異,可看出它在先秦兩漢中

    佔最高比例,又其總量佔所有植物類近三成,故另標之。 本文中別立「動物類」,實屬重要指標。按唐前的服食文化在這方面並非付

    之闕如,而是在詩歌中並未明顯加以運用,如《抱朴子.仙藥篇》中即載有「肉

    芝」──為五芝之一,有「萬歲蟾蜍」、「千歲蝙蝠」、「千歲靈龜」、「風生獸」等

    物,形象奇特。〈仙藥篇〉云:

    42 本表之統計數字乃以服食名物之「完整詞彙」為認定標準,可鳥瞰各時期名物類型狀況,與附錄之分類總表「以用字為單位」進行綜理、以為第三節「名物與用字」的論述依據,在使用目

    的上有所不同。

  • 煉養與想像—唐前遊仙詩之服食書寫新探 11

    五芝者,有石芝、有木芝、有草芝、有肉芝、有菌芝,各有百許種也。……

    肉芝者,謂萬歲蟾蜍,頭上有角,頜下有丹書八字,體重,以五月五

    日中時取之,陰乾百日,以其左足畫地,即為流水,帶其左手於身,

    辟五兵,若敵人射己者,弓努矢皆反還自向也。千歲蝙蝠,色白如雪,

    集則倒懸,腦重故也。此二物得而陰乾末服之,令人壽四萬歲。……

    行山中,見小人乘車馬,長七、八寸者,肉芝也,捉取服之,即仙矣。43

    文中對這些名物的描述,其形狀、成色與炮製法等等皆詳實鋪敘、鉅細靡遺,甚

    至有著「乘車馬,長七、八寸」的具體描寫,恍如作者真實經歷、親見親聞,幾

    近寫實,令人大開眼界!然而,似這般詳細地對仙食仙藥的外形特徵(如:頭上

    有角,頜下有丹書八字,體重……色白如雪,集則倒懸)、服食炮製方法(如:以五月五

    日中時取之,陰乾百日,陰乾末服之)、甚至服後功效(如:辟五兵,若敵人射己者,弓

    努矢皆反還自向也……令人壽四萬歲)等做出具體介紹的文字,在詩人凝練的遊仙詩

    筆下,反而極為少見!在固態動物類的部份可得而言者,目前只有漢樂府〈艷

    歌〉︰「今日樂上樂,相從步雲衢。天公出美酒,河伯出鯉魚」與曹植〈仙人篇〉

    的「湘娥拊琴瑟,素女吹笙竽。玉樽盈桂酒,河伯獻神魚」44共二筆,從兩者間

    也可以看寫作時間的先後次序,其仙境人物之源流甚至可上溯至服食之祖的屈原

    〈九歌.河伯〉!吉光片羽,彌足珍貴! 在如此的分類處理中,尚須特別補充說明的是:有些名品可能會在「內涵的

    質素」裡夾雜著些許的「跨類成份」,如液態類的「玉漿」與「桂酒」中即分別

    含有屬於玉石礦物類的「玉」以及一般植物類的「桂」,但這並不至於影響吾人

    對其外顯液態形象之判別。

    以下試就此三類服食品項外顯形像的類型,對照附錄「唐前遊仙詩之服食名

    物分類總表」,就名物與用字狀況綜合析述。

    二、名物與用字

    首先,就唐前遊仙詩中服食名物之整體運用輪廓而言,應以三曹父子為第一

    開展點。在三曹父子之前,只有屈原之「秋菊」、「六氣」、「正陽」、「朝霞」以及

    兩漢的芝藥之屬;但到了曹魏父子手上,立刻出現了「玉漿」、「沆瀣漿」、「醴泉」、

    「靈液」、「桂酒」、「神魚」、「瓊芷」、「蘭桂」等八種新增物名,開拓之功不易;

    到了兩晉,又有庾闡、楊羲騁其仙思,為服食名物羅織錦繡,成就了第二開展點!

    庾闡所書寫之服食名物,凡有「瓊樹華」、「瑤泉井」、「石髓」、「水玉」、「紫芝」、

    43 晉.葛洪,《抱朴子》(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83 年),頁 103。 44 逯詩頁 434。

  • 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 26 期 12

    「丹菊」、「瓊草」、「丹桂」、「石英」、「瓊葩」、「石蜜」、「雲英」、「玉蕊」、「玉膏」

    等十四種;楊羲則有「瓊漿」、「琳腴」、「鳳精」、「紫霞腴」、「玉醴」、「鳳腦」、「蕊

    漿」、「金漿」、「五芝」、「石髓」、「丹芝」、「紫桂」、「琳瓊」、「龍胎」、「八瓊」等

    十五種,較庾闡稍勝一籌,且彼此間只有「石髓」一詞重複,真屬難能;尤有甚

    者,庾、楊二人之作對照於三曹父子之服食名物竟無一重複,更令人驚艷! 依本文對唐前服食名物之析分,每種存在狀態均各有其相關之核心概念,如

    就諸形態名物細部的個別用字而言,值得注意之處有:

    (一)「主要形態」用字,依使用頻率之高低,分列如下:

    (1)、 氣態類:分別為氣、陽、霞,計三種。按三者間實無分軒輊,此處乃依其在文獻中出現時間順序排列。

    (2)、 液態類:分別為漿、泉、液、醴、腴、井、水、露、酒、溜、杯、酪、沆瀣、甖、藥,計十五種。

    (3)、 固態類:共計四十種,居三類之冠,又析為: 動物:魚,計一種。 植物:芝、瓊、桃、桂、草、棗、芷、華、葩、丸、靄、菊、蒲、樹、

    蔬、李、碧、髓、花、蘭,計二十種。 玉石礦物:石、瓊、玉、膏、英、胎、泥、藥、腦、髓、精、瀝、霜、

    雪、肺、丹、銀、丸、散,計十九種。 由以上所列,不但可以看出三大類服食名物的個別頻率狀況,吾人還發現:「瓊」、

    「髓」、「丸」三者,是植物類與玉石礦物類之共同用字!

    (二)「視覺顏色」用字:

    凡有丹(芝、桂、荑、菊)、紫(霜、桂)、白(鳳肺、石)、絳(雪)、青(龍

    胎、泥)、綠(芷)等,五色中未見「黃」與「黑」。比較值得玩味的是:道教伏

    煉中常見「外丹黃白」說法中的視覺用字「黃」字,居然未見詩人使用!按「黃

    白」二字應指「黃金、黃銅或白銀」等重金錢財之屬。筆者推論「黃」為「金」

    字所取代,證諸「金」字之相關運用,如液態類之「金漿」、「金梨漿」、「金液」;

    固態玉石礦物類唯一之「金膏」等等,俱偏向液態黃金或液態金屬概念,有視覺

    傳達之義,可為明證。

    (三)「數字」與「四季」用字:

    數字凡有三(露、芝、秀)、五(石、芝、藥、色丸)、六(氣、草)、八(瓊、

    桂),未見一、二、四、七、九諸數字。其中除「六氣」為先秦屈子所發者外,

    餘俱為六朝詩人用創,頗堪注目!考諸文獻,「三」,應當來自「三才」的古老概

  • 煉養與想像—唐前遊仙詩之服食書寫新探 13

    念,《說文.一篇上》云:「三,數名,天地人之道也。」45「五」涉及「五行」

    之說,《說文.十四篇下》云:「五,五行也。 二,陰陽在天地間交午也。」46

    「八」則應為周易八卦概念之衍化、流播。而無論「三」才、「五」行或「八」

    卦,其數字俱可延伸為「多數」之概念。 四季用字則僅見屈原之「秋」(菊),且因與菊結合,有其不可更動之先天限

    制。屬於古典詩中常見之「春」字則赫然未見,實為一特殊現象!按「春」字由

    於具備「萬物生發、寒熱過渡」之質性,在歷代詩人筆下一向據佔鼇頭47。此一

    「季節忽略」,或許為「服食之目的在於追求凌駕於有限時間之外」之一體現。

    (四)「同態異狀」用字:

    服食名物既分為氣、液、固三態,然同態中尚可能隱含有不同物狀,如固態

    中尚有藥、泥、丸、散、膏、腦、髓、精、肺、胎等等的形態差異。「藥、泥、

    丸、散、膏」者或可視為日常藥物之服用形態;然「腦、髓、精、肺、胎」等則

    隱然成為道教黃白煉養中之密語。較特別的是「膏」字的使用,接近膠狀物的概

    念,既見於液態之「膏泉」,又同時見存於固態諸物。

    除上舉諸多風貌外,其名物之間還隱然可見一種「由虛入實」的輪廓——這

    應與藥物學發展的時代限制有關!在以服氣、靈芝之屬為主的先秦兩漢,尚無任

    何玉石礦物之名用;其後流風漸廣,寫作題材與內容擴大,更與文人之實際採藥

    服食行為結合。採藥服食行為對遊仙詩的影響,不僅是促進作者的創作欲而已,

    同時也提供諸多寫作的素材、資料,使遊仙詩中增添了不少珍貴的光彩。相對地,

    先秦兩漢遊仙詩中出現的腳力——如六龍、飛龍、白鹿等,到了六朝反而少了,

    這應是由幻想的神仙境界步入現實的服食生活所致!以前是但憑想像,如今是把

    現實的風景幻化成仙境,服食時所服用的藥物變成為想像中的神仙藥物,本是延

    年益壽的時間延長,被昇華成長生不老的時間永駐!

    肆、奇藥服食與變化憧憬之各期書寫

    服食主要乃根據物類變化與屬性傳達的思考原則,相信靈丹妙藥可傳達玄妙

    的神奇功效,變化原先易朽的身軀,羽化登仙,即或不能如此,也當收延年益壽

    之效,因此,「服食」者必有「變化」之期待,兩者勢不可分!本節結合前揭「唐

    前遊仙詩各時期之服食名物分類數量基本組合統計表」之數字,分期論析如下:

    45 《新添 古音 說文解字注》(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 年增修版),頁 9。 46 同上,頁 745。 47 有關春、秋二季在古典詩歌中的特性,參見日.松浦友久著,孫昌武、鄭天剛譯《中國詩歌原理》(台北:紅葉文化事業,1993 年),頁 5-14。

  • 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 26 期 14

    一、先秦兩漢——素樸期

    服食名物在此時期僅見十二種,約佔總比例 10.5%,為服食書寫之發軔,故稱素樸期。自屈原「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淮南王〈八公操〉

    以降,服食之名物逐漸出現,不但豐富了書寫題材,也在抒發生命苦短的無奈胸

    臆中擔任畫龍點睛的角色。漢末樂府〈長歌行〉(「仙人騎白鹿」,見前引)即為

    此類作品之先聲,其描寫方式乃在得見神仙、蒙受仙藥之後,緊接著服食得益、

    延命增年48。 惟此期遊仙之服食書寫偏少,僅涉及「服氣」、「美酒」、「菊花」或「靈芝之

    屬」,甚至略而不提,尤其是玉石礦物類、尚完全付之闕如,這可能跟早期對服

    食成仙的關鍵思惟——「輕舉」有關!屈子〈遠遊〉云:「悲時俗之迫阨兮,願

    輕舉而遠遊」,蓋金石重墜,服之必不利輕舉,影響所及,是以未見礦石之物。 另外,前揭「蝦蟆丸」與動物類「鯉魚」於此時乍然突現!雖隨即消逝,卻

    在服食史上留下罕見的印記。

    二、曹魏兩晉——大盛期

    進入六朝,服食內容逐漸具象、多元,服食名物在曹魏兩晉時增至五十三種,

    約佔總比例 46.5%,允為服食書寫之大盛期。曹魏文士率先以贍富的文采描述服食願境:

    至崑崙,見西王母,謁東君,交赤松,及羨門,受要秘道愛精神,食

    芝英,飲醴泉,拄杖挂枝佩秋蘭,絕人事,遊渾元,若疾風遊欻飄翩。

    景未移,行數千,壽如南山不忘愆。(曹操〈陌上桑〉,逯:頁三四

    八。) 由於求仙求壽的長生意識時時縈繞在詩人的胸中,於是筆端便不由自主地表露無

    遺,那種「願登太華山,神人共遠遊,經歷崑崙山,到蓬萊,飄颻八極,與神人

    俱,思得神藥,萬歲為期」49的強烈心態,就自然而然成為服食生活的最佳寫照。

    事實上,曹操本人亦修習服食,張華在《博物志》中即云曹操「又習啖野葛至一

    尺」50;又其〈與皇甫隆令〉曰:「聞卿年出百歲,而體力不衰,耳目聰明,顏

    48 按此詩「導我上太華,攬芝獲赤幢」句,其「幢」字可作「旌幢」、「幡幢」解,即獲致旌旗也似的大紅靈芝。然於《太平御覽》(逯校),卻作「導我奉上藥,覽之獲無疆」,此一差異

    或可從書寫之字體外觀形似著手推論,但在服食物的內涵上卻已見抽象。 49 見曹操〈秋胡行〉。(逯詩頁 350。) 50 唐.孫思邈,《千金要方》卷二四〈解五石毒論〉云:「寧食野葛,不服五石,明其大猛毒也。」是知野葛亦為養生之品。(台中:自由出版社,1959 年),頁 103。

  • 煉養與想像—唐前遊仙詩之服食書寫新探 15

    色和悅,此盛事也。所服食施行導引,可得聞乎?若有可傳,想可密示封內……」51欣羨之情,溢於言表。所作之〈秋胡行〉云:

    願登泰華山,神人共遠遊。經歷崑崙山,到蓬萊,飄颻八極,與神人

    俱,思得神藥,萬歲為期。(逯:頁三四三。)

    師中「登泰華、遊神人」,目的非常明顯,就在於得獲神藥,期享萬年。其〈氣

    出倡〉亦曰: 願得神之人,乘駕雲車,驂駕白鹿,上到天之門,來賜神之藥。(逯:

    頁三四五。)

    這些歌詠,均屬曹操個人希望獲致神藥的高蹈深層情緒之發抒。另如其子曹丕、

    曹植兄弟,雖曾於平日自言不信神仙、且辯道滔滔52,但腦海中卻仍不乏對服食

    成仙的種種美麗幻想: 西山一何高,高高殊無極。上有兩仙僮,不飲亦不食。與我一丸藥,

    光耀有五色。服藥四五日,身體生羽翼。輕舉乘浮雲,倏忽行萬億。

    (曹丕〈折楊柳行〉,逯:頁三九三~三九四。) 晨遊泰山,雲霧窈窕。忽逢二童,顏色鮮好。乘彼白鹿,手翳芝草。

    我知真人,長跪問道。西登玉臺,金樓複道。授我仙藥,神皇所造。

    教我服食,還精補腦。壽同金石,永世難老。(曹植〈飛龍篇〉,逯:

    頁四二二。) 徘徊文昌殿,登陟太微堂。上帝休西櫺,群后集東廂。帶我瓊瑤佩,

    漱我沆瀣漿。踟躕玩靈芝,徙倚弄華芳。王子奉仙藥,羨門進奇方。

    服食享遐紀,延壽保無疆。(曹植〈五遊詠〉,逯:頁四三三~四三

    四。)

    想像藥丸五色,還精補腦,以致「享遐紀,保無疆」,這些服食成仙欲望的謳歌,

    51 見清.嚴可均校輯,《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三國文》卷三。(北京:中華書局,1958年),頁 1068。

    52 曹植曾在其父曹操收錄大量道士後著〈辯道論〉以駁神仙之非,見清.嚴可均校輯《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三國文》卷十八。(北京:中華書局,1958 年),頁 1151。

  • 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 26 期 16

    毋寧是「齊年與天地,萬乘安足多」53之心境湧現,想要一洗「人生不滿百,戚

    戚少歡娛」54的生命苦悶,就自然地產生了「乘飛龍,與仙期,東上蓬萊採靈芝,

    靈芝採之可服食,年若王父無終極」55的慕仙情結,透過當時社會上服食風氣的

    鼓舞,一股躍躍欲試的衝動似乎正要掩過平日的辯道臉孔!曹氏兄弟雖無服食的

    確切記載,但其嚮往的心路歷程卻在詩歌中一展無遺。同時期的嵇康,則據其實

    修的服食心得發為詩歌,極富成仙之嚮往,作品表現不俗: 思與王喬,乘雲遊八極。思與王喬,乘雲遊八極。凌厲五嶽,忽行萬。

    授我神藥,自生羽翼。呼吸太和,鍊形易色。歌以言之,思行遊八極。

    (〈代秋胡歌詩〉,逯:頁四八○。)

    詩中,思與仙人「行遊八極」的強烈欲望吟詠再三,色彩鮮明有力,而紓解之道,

    唯有仰賴神藥之力,在「恆娥進妙藥,毛羽翕光新」56之後,便可「逍遙天衢,

    千載長生」57了。嵇康寄託其對紛擾政局的不滿情緒於神仙世界之中,並借服食

    之手段以昇華其苦悶之心靈,正與阮籍「登彼列仙岨,採此秋蘭芳,時路烏足爭,

    太極可翱翔」58的悠遠情致一般無異,其寓慨之深,已非曹操父子單純的慕仙之

    情可比擬,這種服食題材在詩歌中嶄新的運用方式,對遊仙詩的境界無疑是一大

    拓展。 西晉以降,服食風氣繼續擴大,直接助長遊仙詩寫作的發展,使其達到最高

    峰。早期的成公綏有〈仙詩〉一首,所寫的求仙服食的景況與歷程,頗類曹植詩

    篇: 盛年無幾時,奄忽行欲老。那得赤松子,從學度世道。西入華陰山,

    求得神芝草。珠玉猶戴土,何惜千金寶。但願壽無窮,與君長相保。

    (逯:頁五八五。)

    其中對仙藥的描寫,為遊仙詩中常見的「神芝草」,手法較稱素樸。但到了郭璞、

    庾闡等人,則特別注重仙食仙藥的堆砌鋪敘,造成一種瑰麗炫奇的神仙情調。從

    「圓丘有奇草,鍾山出靈液,王孫列八珍,安期鍊五石」、「登嶽採五芝,涉澗將

    53 見曹植〈遠遊篇〉。(逯詩頁 434。) 54 見曹植〈遊仙詩〉。(逯詩頁 456。) 55 見曹植〈平陵東行〉。(逯詩頁 437。) 56 嵇康〈五言詩〉。(逯詩頁 489。) 57 嵇康〈代秋胡歌詩〉。(逯詩頁 480。) 58 阮籍〈詠懷詩〉。(逯詩頁 503。)

  • 煉養與想像—唐前遊仙詩之服食書寫新探 17

    六草」59,到「上採瓊樹華,下挹瑤泉井」、「層霄映紫芝,潛澗汎丹菊」、「朝嗽

    雲英玉蕊,夕挹玉膏石髓」、「朝採石英澗左,夕翳瓊葩巖下」60,真是奇珍異寶,

    琳瑯滿目,其對於服食藥物的運用,筆法新奇,色彩艷麗,自非服食風氣鼎盛不

    能至此。在郭璞、庾闡之後,又有王嘉、楊羲續其仙心,作品充滿了服食幻想:

    闇河之桂,實大如棗,得而食之,後天而老。(王嘉〈采藥詩〉,逯:

    頁九二八。)

    轡景登霄晨,遊宴滄浪宮。綵雲繞丹霞,靈藹散八空。上真吟瓊室,

    高仙歌琳房。九鳳唱朱籟,虛節錯羽鐘。交栖金庭內,結我冥中朋。

    俱挹玉醴津,倏忽已嬰童。(楊羲〈二月九日夜雲林作〉,逯:頁一

    一一一。)

    按「桂」之一物,在古典詩中可用指肉桂(樟科,學名 Cinnamomum cassia)、桂花(木犀科,學名 Osmanthus fragrans)或桂圓(無患子科,即台灣民間所稱「龍眼」,學名 Dimocarpus longana)其中之一61,此處依「實大如棗且可實」之線索推尋,應指「桂圓」。一般說來,遊仙詩中存在對仙食仙藥的返老還童幻想,本

    不足為奇,但楊羲詩中所想像的,竟為與上真高仙「結朋俱挹」金漿玉醴而獲致

    返老還童,堪稱遊仙詩史上嚮往「集體服食」的最早作品!62楊羲字義和,吳人,

    幼有通靈之鑒,活躍於東晉太元年間,與許邁、許穆結交,約卒於太元十二年(西

    元 387 年),此一服食想像的突破,前所未有,殊堪矚目!

    三、南北朝與隋——承創期

    南北朝遊仙詩的服食名物依數量而言有四十九種,佔總量 43%,較魏晉少些,這無非是受了文學本身的發展因素所致。由於此時山水詩逐漸興起,且餌藥

    之風氣依然瀰漫,故遊仙詩歌中的服食憧憬,漸有人間化的趨勢。如鮑照,性喜

    服食,有〈行藥至城東橋詩〉記其行散之事;又有〈過銅山掘黃精詩〉記其採藥

    之感觸,可知為一修習服食之文人63。故自云「情高不戀俗,厭世樂尋仙」64,

    59 郭璞〈遊仙詩〉。(分見逯詩頁 866-867。) 60 庾闡〈遊仙詩〉。(俱見逯詩頁 875。) 61 此處之學名,參見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所架設之「台灣物種名錄」網站,網址:

    http://taibnet.sinica.edu.tw/home.php。 62 陳.張正見〈神仙篇〉的「已見玉女笑投壺,復睹仙童欣六博。同甘玉文棗,俱飲流霞藥」也有集體服食的書寫。(逯詩頁 2482。)

    63 二詩分見逯詩頁 1301-1302。 64 鮑照〈白雲詩〉。(逯詩頁 1301。)

  • 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 26 期 18

    平日「屏跡勤躬稼,衰疾倚芝藥」65,於餌食之餘,不免發思古之幽情,聊濟心

    胸: 淮南王,好長生,服食鍊氣讀仙經,琉璃藥碗牙作盤,金鼎玉匕合神

    丹。(〈代淮南王〉,逯:頁一二七八。)

    也由於其平日對於藥餌多所接觸,故於〈在江陵歎年傷老詩〉中,以「方瞳起松

    髓,赬髮疑桂腦」自嘲66;梁武帝蕭衍也曾熱中丹藥,以為「但使丹砂就,能令

    億萬年」67,故嘗令陶弘景合丹;沈約則為一典型之奉道文士,每與陶弘景以詩

    唱酬,又曾與西陽王訪藥鍾山68,其〈赤松澗詩〉頗有服食趣味: 松子排煙去,英靈眇難測。惟有清澗流,潺湲終不息。神丹在茲化,

    雲軿於此陟。願受金液方,片言生羽翼。渴就華池飲,飢向朝霞食。

    何時當來還,延佇青巖側。(逯:頁一六三九。)

    蓋神丹、金液的服食為其夙所習聞之事,因而在親臨清流潺湲時,更易產生飢食

    朝霞的神仙之思。詩人吳均亦曾親自采藥大布山,而興起對仙境藥餌之憧憬: 我本北山北,緣澗採山麻。九莖日反照,三葉長生花。可用蠲憂疾,

    聊持駐景斜。……三珠始結荄,絳葉凌朱臺。玉壺白鳳肺,金鼎青龍

    胎。韓眾及王子,何世無仙才。安期儻欲顧,相見在蓬萊。(〈采藥

    大布山詩〉,逯:頁一七三九。)

    詩人沿著北山,親採丹藥。全詩由寫實漸次進入想像,由緣澗採藥而至蠲憂駐景,

    可謂真實生活之昇華。同時期的王筠,也有〈東南射山詩〉一首,對丹藥之效力,

    倍極讚頌: 還丹改容質,握髓駐流年。口含千里霧,掌流五色煙。瓊漿泛金鼎,

    瑤池溉玉田。倏忽整龍駕,相遇鳳台前。(逯:頁二○一八。)

    按當時文士之間,曾有以「服散鎗」相贈之雅事。王筠為還丹服食之翰墨文士,

    65 鮑照〈臨川王服竟還田里詩〉。(逯詩頁 1301。) 66 逯詩頁 1304。 67 梁武帝〈閶闔篇〉。(逯詩頁 1516。) 68 沈約有〈游鍾山詩應西陽王教〉五章,其五云:「君王挺逸趣,羽旆臨崇基。白雲隨玉趾,青霞雜桂旗。淹留訪五藥,顧步佇三芝。於焉仰鑣駕,歲暮以為期。」(逯詩頁 1633。)

  • 煉養與想像—唐前遊仙詩之服食書寫新探 19

    自當熟稔69,禮尚往來,咸以服散為風雅,故欣羨長年,並以相遇鳳台仙境為期。 北魏又有〈仙道.化胡歌七首〉,屬於典型之求仙服食篇什,出自敦煌唐寫

    本《老子化胡經》十卷之最末卷〈玄歌〉。該書相傳為西晉道士王浮所偽造,意

    在攻擊佛教,殆為道教興盛期之作品。篇中每首詩俱用「我」字開頭,極具修煉

    之切身實際經驗,其七云: 我昔學道時,登崖歷長松。盤曲幽谷里,求覓仙聖公。食服泥洹散,

    漸得不死蹤。九重室中得見不死童。身體絕華麗,二儀中無雙。遺我

    元氣藥,忽然天聖聰。(逯:頁二二四九。)

    詩題的「化胡」一詞,具有「物類變化」的服食概念。按六朝志怪小說中曾有描

    述某人經過某種特殊歷程後,自身形體產生巨大變化,與原本之形體在外觀上迥

    然或異,一身由兩種不同「種族」形體合成,「這類涉及『胡』、『漢』人身形體

    互換結合的故事形態,稱為『化胡』故事」70。此首〈化胡歌〉中書寫因服食而

    習得不死密術、得見仙童。詩中所呈現的服食幻想,無異為魏晉遊仙風格之遺影,

    充滿成仙況味。 北魏寇謙之統一道教,曾將道教提昇至國教的地位。而北朝遊仙詩的主要作

    者如王褒、顏之推等,均為南朝而入北朝的文士,故北朝遊仙詩的發展,可以說

    是南朝遊仙風格的延續,如王褒,有〈和從弟祐山家詩〉,即從採藥興起神仙之

    懷: 採藥名山頂,時節無春冬。散雲非一色,連喦異眾峰。合沓似無徑,

    間關定有蹤。山窗臨絕頂,檐溜俯危松。空林鳴暮雨,虛谷應朝鐘。

    仙童時可遇,羽客屢相逢。若值韓眾藥,當御長房龍。(逯:頁二三

    三八。)

    詩中對於大自然的諸般景色著墨頗多,已隱隱寓涵作者心中自我的仙境勾勒;末

    四句則仙心大起,以覓得韓眾神藥為願。顏延之也有〈神仙詩〉一首,乃有感而

    發,意志深沈之作,與一般仿襲遊仙之篇不同: 紅顏恃容色,青春矜盛年。自言曉書劍,不得學神仙。風雲落時後,

    歲月度人前。鏡中不相識,捫心徒自憐。願得金樓要,思逢玉鈐篇。

    69 《藝文類聚》卷七十三錄有吳均〈以服散鎗贈殷鈞詩〉一首,然此詩在《太平御覽》卷七百五十七則載為王筠作。(逯詩頁 2018。)

    70 有關此類故事之析論,可參見謝明勳〈六朝志怪小說「化胡」故事研究〉。(《東華漢學》創刊號,2003 年 2 月)

  • 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 26 期 20

    九龍遊弱水,八鳳出飛煙。朝遊采瓊實,夕宴酌膏泉。崢嶸下無地,

    列缺上陵天。舉世聊一息,中州安足旋。(逯:頁二二八三。)

    詩中所述之遊仙動機及願望,固然為遊仙詩之常套,但在作者的娓娓敘述中,卻

    別具一股羈旅之情,其中對於「紅顏宿昔同春花,素鬢俄頃變秋草」71的無常歲

    月特有深慨,不得已興起神仙服食之思,聊為慰藉。 至於面對服食未效的殘酷現實,漢末古詩中早已有「人生忽如寄,壽無金石

    固,萬歲更相迭,聖賢莫能度,服食求神仙,多為藥所誤」的覺醒、「仙人王子

    喬,難可與等期」之悲嘆72;到了六朝,由於服食風氣的蓬勃發展與遊仙詩歌的

    大量創作,這一類作品就更加活躍了,時常伴隨著遊仙情結出現在詩篇之中,音

    聲裊裊,時可得見。 綜言之,詩人對長生久視之信仰,多在疑信參半間,最具代表性者為曹植,

    他一方面在所作遊仙詩中大發成仙異想,另一方面又在所著〈辯道論〉中檢驗歷

    歷而有所質疑,此亦為嚮往服食者所面對的實際挑戰73!

    伍、結論

    人,無論生於何時,即便貴如帝王,亦難逃生命結束之來臨。服食正是解決

    此一難題之寄望所在。自屈原在〈遠遊〉與〈離騷〉中首揭遊仙與服食蹊徑以來,

    超然時空、敷衍想像即成為後世「遊仙」之寫作取法,而菊花也成了服食發展史

    上的最早的服食物!求仙煉丹、養生服食逐漸成為後代許多追求個人身心自由的

    文人名士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某些藥餌在長期的使用經驗下也確有著不可否認

    的補養效果,可據以延齡壯身。這些日常生活當中頻頻接觸之物事不但豐富了文

    人的創作題材,更刺激詩人創作欲,經詩人筆端加以潤色後,便成為遊仙詩中多

    采多姿之仙食名品。 以本文首揭之「氣態類」而言,自屈子首開其端後,唯有晉人庾闡追步,「服

    氣」概念在漢魏六朝遊仙服食想像中可謂已趨式微,原因可能是:相較於液態與

    固態,服氣之術需要更多的時間與空間所致!且此期之服食書寫,於玉石礦物類

    尚完全付之闕如,這可能與早期對服食成仙的關鍵思惟——「輕舉」有關!「液

    態類」多為大自然「流動狀態」之菁華,屬早期沆瀣瓊漿或承天甘露之概念及其

    餘緒,也有受五言詩流播「上二下三」句式影響、自氣態類轉化而來者。屬於此

    類的名品用詞凡有醴泉、玉漿等三十三種基本組合。「固態類」品項繁雜,居三

    71 顏之推〈和陽納言聽鳴蟬篇〉。(逯詩頁 2284。) 72 見逯詩頁 332-333。 73 有關「反服食」之論述,可參見前揭拙作《六朝服食風氣與詩歌》第五章第一節,此處不贅。

  • 煉養與想像—唐前遊仙詩之服食書寫新探 21

    種物態之冠,又可析為動物、植物及玉石礦物三大類。其中,動物類最少,僅見

    「鯉魚」、「神魚」共二種;植物類項目最多,猶勝「玉石礦物類」,其中芝藥之

    屬出現頻率最高,或直接點明名品,或概以精美之辭藻泛稱之,計有芝草、芝英

    等十四種;其餘植物類尚有秋菊、蝦蟆丸、瓊芷等三十三種,總計共有植物四十

    七種基本組合,居三大類之首。至於屬固態之「玉石礦物類」者則包括外丹黃白

    術中之各種產品,數量相較於植物類亦不遑多讓,凡有瓊枝、瓊石、五石等二十

    九種基本組合。以唐前遊仙詩之服食名物分類數量基本組合統計而言,計有氣態

    三種、液態三十三種、固態七十八種,共計一百一十四種!這些都是詩人集體的

    願望展現,也成為唐後遊仙文學的孕育溫床與研究資糧! 另就唐前遊仙詩中服食名物之整體運用輪廓而言,三曹父子為第一開展點。

    在三曹父子之前,唯有屈子所吟以及兩漢的芝藥之屬;但到了曹魏父子手上,立

    刻出現了「玉漿」、「沆瀣漿」、「醴泉」、「靈液」、「桂酒」、「神魚」、「瓊芷」、「蘭

    桂」等八種新增物名,開拓之功不易;到了兩晉,又有庾闡、楊羲騁其仙思,為

    服食名物羅織錦繡,成就了第二開展點!而庾、楊二人之作對照於三曹父子之服

    食名物竟無一重複,更令人驚艷! 再就諸形態名物細部的個別發展而言,在「主要形態」用字部份,在氣態類

    分別有氣、陽、霞,計三種;液態類有漿、泉、液、醴、腴、井、水、露、酒、

    溜、杯、酪、沆瀣、甖、藥,計十五種;固態類則有動物、植物、玉石礦物合計

    四十種。其中,「瓊」、「髓」、「丸」三者又是植物類與玉石礦物類之共同用字!

    另在「視覺顏色」用字部份,凡有丹、紫、白、絳、青等,其中,未見「黃」與

    「黑」。筆者推論「黃」為「金」字所取代,證諸「金」字之相關運用,如液態

    類之「金漿」、「金梨漿」、「金液」;固態玉石礦物類唯一之「金膏」等等,俱偏

    向液態黃金或液態金屬概念,都有視覺傳達之義涵,可為證。在「數字與四季」

    用字部份,凡有三、五、六、八,未見一、二、四、七、九諸數字,其中的「三、

    五、八」為六朝詩人首用,源自先秦哲學思想;季節則僅見「秋」字,與服食目

    的的「時間超越」相呼應。至於在「同態異狀」的用字中,尚存在如固態形象的

    藥、泥、丸、散、膏、腦、髓、精、肺、胎等細微差異,其中的「藥、泥、丸、

    散、膏」者或可視為日常藥物之服用形態;然「腦、髓、精、肺、胎」等則隱然

    成為道教煉養中之密語,吾人亦可由此得知六朝人服食內容之趨向。這些藥餌,

    林林總總,借由詩人豐富的聯想與筆墨的馳騁,悉數展現,詩歌中羽化境界的表

    達,不但是勤修服食者的最高企望,也是其他未親自修習服食者的共同心聲。這

    些因服食發展所產生的詩歌內容變化,正是研究遊仙詩者所應觀察的重點。而詩

    人們生花妙筆般的吐屬、細心經營的豐富內容與辭采變化,也為後來的唐代服食

    提供多樣性的書寫參考。

  • 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 26 期 22

    參考文獻

    一、古著(先依朝代先後,再依作者姓名筆畫)

    漢.司馬遷,《史記》(臺北:鼎文書局,1982 年)。 漢.班固,《漢書》(臺北:鼎文書局,1981 年)。 漢.許慎著;清.段玉裁注,《新添古音說文解字注》(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

    公司,1999 年增修版)。 漢.劉安撰;漢.高誘注,《淮南子注》(臺北:世界書局,1985 年)。 晉.干寶,《搜神記》(臺北:里仁書局,1982 年)。 晉.葛洪,《抱朴子》(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83 年)。 晉.葛洪,《神仙傳》(臺北:商務印書館,1986 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 1059

    冊)。 劉宋.范曄撰;唐.李賢注,《後漢書》(臺北:中華書局,1966 年景印四部備

    要本)。 梁.陶弘景,《真誥》(《正統道藏》,第 34 冊,臺北:藝文印書館,1962 年影印

    本)。 梁.蕭統撰;李善注,《昭明文選》(臺北:藝文印書館,1959 年)。 梁.劉勰,《文心雕龍》(臺北:維明書局,1983 年)。 唐.歐陽詢,《藝文類聚》(上海:中華書局,1965 年)。 唐.孫思邈,《千金要方》(台中:自由出版社,1959 年)。 宋.洪興祖,《楚辭補注》(臺北:漢京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3 年)。 清.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北京:中華書局,1958 年)。 清.趙翼,《二十二史劄記》(臺北:世界書局,1958 年)。

    二、今著

    王濤,《屈原賦選》(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8 年)。 李豐楙,《探求不死》(臺北:久大文化股份有限公司,1987 年)。 李豐楙,《憂與遊:六朝隋唐仙道文學》(北京:中華書局,2010 年)。 洪順隆,《六朝詩論》(臺北:文津出版社,1985 年)。 胡適,《胡適文存》2(台北:遠東圖書公司,1961 年)。 袁珂,《山海經校注》(臺北:里仁書局,1982 年)。 傅錫壬,《新譯楚辭讀本》(臺北:三民書局,2007 年)。 游國恩,《學術先進屈原》(臺北:弘道文化公司,1972 年。)

  • 煉養與想像—唐前遊仙詩之服食書寫新探 23

    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臺北:木鐸出版社,1988 年)。 潘富俊,《中國文學植物學》(臺北:貓頭鷹出版社,2011 年)。 顏進雄,《六朝服食風氣與詩歌》(臺北:文津出版社,1993 年)。 日.松浦友久著,孫昌武、鄭天剛譯,《中國詩歌原理》(台北:紅葉文化事業,

    1993 年)。

    三、期刊論文

    李豐楙,〈六朝樂府與仙道傳說〉,收於《古典文學》第一集。(臺北:學生書局,

    1979 年),頁 67-79。 李豐楙,〈服飾、服食與巫俗傳說──從巫俗觀點對《楚辭》的考察之一〉,收於

    《古典文學》第三集。(臺北:學生書局,1981 年),頁 71-99。 彭建華,〈論漢樂府遊仙詩的藝術特色〉,《黔南民族師範學院學報》,第 5 期(2006

    年)。 黃永鋒,〈「服食」新詮〉,《宗學教研究》,第 4 期(2007 年)。 聞一多,〈神仙考〉,載《聞一多全集》冊一。(臺北:里仁書局,1999 年)。 蔡振念,〈時間與不朽──中國魏晉以前不死的追求〉,《文與哲》,第 10 期,(2007

    年 6 月)。 駱明玉、陳尚君,〈《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補遺〉,《文學遺產》,第 1 期,(1987

    年)。

  • 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 26 期 24

    附錄:唐前遊仙詩之服食名物分類總表

    製表說明:

    一、屈原所作之辭賦〈離騷〉、〈遠遊〉,嚴格認定並非遊仙「詩歌之屬」,然作為千古服

    食之祖,不容忽略,故一併列入,以見總貌。 二、引詩之出處,屈原作品已見正文引註;餘見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臺北:

    木鐸出版社,1988 年) 三、出現頻率之統計數字乃據「名物用詞」之個別數量而定,不作重複計算,例如「醴

    泉」、「水玉」、或「琳腴」等雖曾為不同詩人使用、各出現二次,然於表中僅統計

    為一次! 四、出現時間以最早者為準,其代號分別為 A:先秦兩漢 B:曹魏 C:兩晉 D:南

    朝 E:北朝與隋。 五、為精省篇幅、兼清眉目,諸「名物用詞」於表中再度或三度出現時,其詩例與出處

    僅以「~」號替代,如液態類「金梨漿」,其詩例、出處僅於首見之「漿」字處註

    出,於「金」及「梨」處則俱省略。

    分類 核心概念

    出現頻率

    名物用詞

    出現時間 詩 句 舉 例 作者、標題、出處

    氣/1 陽/1 霞/1

    六氣/A 正陽/A 朝霞/A

    餐六氣而飲沆瀣兮,漱正陽而含朝

    霞。 咀嚼延六氣,俛仰以九周。

    屈原〈遠遊〉。 庾闡〈詩〉之二,逯:頁 876。

    玉漿74/B 驂駕六龍飲玉漿,河水盡,不東流。解愁腹,飲玉漿,奉持行。

    曹操〈氣出倡〉,逯:頁 345。

    沆瀣漿/B 帶我瓊瑤佩,漱我沆瀣漿。 曹植〈五遊詠〉,逯:頁 433。

    瓊漿/C 羽童捧瓊漿,王華餞琳腴。 楊羲〈九月六日夕雲林喻作與許侯〉,逯:頁 1109。

    蕊漿/C 玉賓剖鳳腦,嗷酣飛蕊漿。 楊羲〈九月十八日夜雲林右英夫人作〉,逯:頁 1110。

    金漿75/C 噏真獻金漿,不待百丈井。 楊羲〈八月十六日夕清靈真人授詩〉,逯:頁 1121。

    態 漿/7

    金梨漿/C 遂造太微宇,挹此金梨漿。 許翽〈郭四朝叩船歌〉,逯:頁1124。

    74 劉宋.劉義慶《幽明錄》卷二載云:「嵩高山北有大穴,晉初嘗有一人,誤墮穴中,見有二人對座圍棋,局下有一杯白飲,墮者飲之,氣力十倍,出問張華,華曰:『此仙館,所飲者,玉

    漿也。』」(臺北︰藝文印書館,1976 年),頁 15。 75 玉醴、金漿,皆仙藥名。朱草溶液和金以成者,謂之金漿;和玉以成者,謂之玉醴。《抱朴子.金丹篇》云:「朱草,狀似小棗,……刻之汁流如血,以玉及八石、金銀投其中,立便可丸如

    泥,久則成水。以金投之,名為金漿;以玉投之,名為玉醴,服之皆長生。」(臺北:時報文

    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83 年),頁 53。

  • 煉養與想像—唐前遊仙詩之服食書寫新探 25

    分類 核心概念

    出現頻率

    名物用詞

    出現時間 詩 句 舉 例 作者、標題、出處

    漿/7 漿酪/E 玉女檐漿酪,仙人歌玉文。 北魏詩〈化胡歌七首〉之四〉,逯:頁 2249。

    醴泉/B 食芝英,飲醴泉,拄杖挂枝佩秋蘭。

    洞澗生芝草,重崖出醴泉。 曹操〈陌上桑〉,逯:頁 348。范雲〈答句曲陶先生詩〉,逯:

    頁 1545。 丹泉/C 紫芝列紅敷,丹泉激陽瀆。 鄒湛〈遊仙詩〉,逯:頁 626。

    瑤泉/C 上採瓊樹華,下挹瑤泉井。 庾闡〈遊仙詩十首〉之一,逯:頁 875。

    甘泉/C 澗滋甘泉液,崖蔚芳芝穎。 許詢〈贈沙門竺法頵〉,逯:頁893。

    泉/5

    膏泉/E 朝遊采瓊實,夕宴酌膏泉。 顏之推〈神仙詩〉,逯:頁 2283。

    甘泉液/C 澗滋甘泉液,崖蔚芳芝穎。 許詢〈贈沙門竺法頵〉,逯:頁893。 靈液/B 靈液飛素波,蘭桂上參天。

    圓丘有奇草,鍾山出靈液。

    曹植〈升天行〉,逯:頁 433。郭璞〈遊仙詩十九首〉之七,逯:

    頁 866。

    玉液/D 道人讀丹經,方士鍊玉液。 江淹〈雜體詩‧郭弘農璞遊仙〉,逯:頁 1575。

    金液/D 瓊醴和金液,還將天地俱。 謝燮〈方諸曲〉,逯:頁 2551。

    液/5

    丹液/E 八王奉丹液,挹漱身騰輕。 隋詩〈仙道‧葛玄空中歌〉之二,逯:頁 2784。

    玉漿/B ~ ~

    水玉76/C

    邛疏鍊石髓,赤松漱水玉。 晨漱水玉心玄,故能靈化自然。

    庾闡〈遊仙詩十首〉之三,逯:

    頁 875。 庾闡〈遊仙詩十首〉之六,逯:

    頁 875。 玉杯/C 陵陽挹丹溜,容成揮玉杯。 郭璞〈遊仙詩〉,逯:頁 866。

    玉醴/C 俱挹玉醴津,倏忽已嬰童。 楊羲〈二月九日夜雲林作〉,逯:頁 1111。

    玉/5

    玉液/D ~ ~

    琳鳳腴/E 俯挹琳鳳腴,仰止飄三天。 隋詩〈仙道‧太真夫人贈馬明生

    詩〉之二,逯:頁 2781。

    琳/4 琳腴/C

    羽童捧瓊漿,王華餞琳腴。 鳳精童華顏,琳腴充長飢。

    楊羲〈九月六日夕雲林喻作與許

    侯〉,逯:頁 1109。 楊羲〈方諸宮東華上房靈妃歌

    曲〉,逯:頁 1117。

    76 將玉化為水液以服之,為服食操作方法之一。《抱朴子.仙藥篇》云:「玉可以烏米酒及地榆酒化之為水,……服之一年已上,入水不霑,入火不灼,刃之不傷,百毒不犯也。不可用已成

    之器,傷人無益,當得璞玉,乃可用也。」(前揭書,頁 105)蓋璞玉為初出礦之玉,其質未損,故言「水玉」,實即液態之「玉溶液」。

  • 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 26 期 26

    分類 核心概念

    出現頻率

    名物用詞

    出現時間 詩 句 舉 例 作者、標題、出處

    丹琳甖/C 乘風奏宵晨,共酣丹琳甖(同罌,酒器也)。

    楊羲〈十月二十日授二首〉之二,

    逯:頁 1111。 琳/4

    琳琅井/E 仰採瓊瑤葩,俯漱琳琅井。 隋詩〈仙道‧馬明生臨去箸詩〉之一,逯:頁 2781。

    醴泉/B ~ ~ 玉醴/C ~ ~

    芳醴/C 高吟漱芳醴,頡頏登神梧。 支遁〈述懷詩二首〉之一,逯:頁 1082。

    醴/4

    瓊醴/D 瓊醴和金液,還將天地俱。 謝燮〈方諸曲〉,逯:頁 2551。丹溜/C 陵陽挹丹溜,容成揮玉杯。77 郭璞〈遊仙詩〉,逯:頁 866。 丹泉/C 紫芝列紅敷,丹泉激陽瀆。 鄒湛〈遊仙詩〉,逯:頁 626。 丹琳甖/C ~ ~ 丹/4

    丹液/E ~ ~

    金漿/C ~ ~ 金梨漿/C ~ ~ 金/3 金液/D ~ ~ 琳腴78/C ~ ~

    紫霞腴/C 漱此紫霞腴,方知穢塗辛。 楊羲〈七月十八日夕雲林右英夫人授詩〉,逯:頁 1107。 腴/3

    琳鳳腴/E ~ ~ 紫霞腴79/C ~ ~

    霞/2 流霞藥/D 同甘玉文棗,俱飲流霞藥。 張正見〈神仙篇〉,逯:頁 2482。瑤泉井/C ~ ~

    井/2 琳琅井/E ~ ~ 水玉/C ~ ~

    水/2 方諸水80/D 定用方諸水,持添承露盤。 梁簡文帝蕭綱〈夜望浮圖上相輪

    絕句詩〉,逯:頁 1968。

    露/2 墜露/A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屈原〈離騷〉。

    77 此詩亦見《昭明文選》卷二十一,李注引《抱朴子》曰:「流丹者,石芝赤精,蓋石流(硫)黃之類也。事見《太一玉英》。」據此,則李善以為郭詩中之「丹溜」為《抱朴子》中之「流

    丹」,當指石硫黃一類之溶液。 78 琳腴,指玉液與瓊漿,梁.陶弘景《真誥.運象三》有「羽童捧瓊漿,玉斝餞琳腴」句,為仙人習用之飲品。(臺北︰廣文書局,1989 年),頁 32。

    79 紫霞,紫色之霞,又道家之修煉有所謂「餐霞」。陶弘景《真誥》卷二云:「日者,霞之實;霞者,日之精,君惟聞服日之法,未知餐霞之精也。夫餐霞之精甚秘,致霞之道甚易。」(臺

    北︰廣文書局,1989 年),頁 21。 80 以方形如鏡之水精或雲母於夜間所收取之露珠,謂「方諸水」,其作用與方式略同漢武帝之柏梁銅柱。(詳見唐擘黃〈陽燧取火與方諸取水〉,刊於《中研院史語所集刊》五本二分。)

  • 煉養與想像—唐前遊仙詩之服食書寫新探 27

    分類 核心概念

    出現頻率

    名物用詞

    出現時間 詩 句 舉 例 作者、標題、出處

    露/2 三露81/D 凌崖采三露,攀鴻戲五煙。 鮑照〈白雲詩〉,逯:頁 1301。瓊漿/C ~ ~

    瓊/2 瓊醴/D ~ ~

    美酒/A 天公出美酒,河伯出鯉魚。 漢樂府〈艷歌〉,逯:頁 289。 酒/2

    桂酒/B 玉樽盈桂酒,河伯獻神魚。 曹植〈仙人篇〉,逯:頁 434。

    沆瀣/1 沆瀣/A ~ ~ 杯/1 玉杯/C 陵陽挹丹溜,容成揮玉杯。 郭璞〈遊仙詩〉,逯:頁 866。 酪/1 漿酪/E ~ ~ 鳳/1 琳鳳腴/E ~ ~ 三/1 三露/D ~ ~ 溜/1 丹溜/C ~ ~ 芳/1 芳醴/C ~ ~

    梨/1 金梨漿/C ~ ~

    蕊/1 蕊漿/C ~ ~

    甘/1 甘泉/C ~ ~

    膏/1 膏泉/E ~ ~

    靈/1 靈液/B ~ ~

    紫/1 紫霞腴/C ~ ~

    流/1 流霞藥/D ~ ~

    美/1 美酒/A ~ ~

    桂/1 桂酒/B ~ ~

    甖/1 丹琳甖/C ~ ~

    藥/1 流霞藥/D ~ ~

    瑤/1 瑤泉井/C ~ ~

    鯉魚/A 天公出美酒,河伯出鯉魚。 漢樂府〈艷歌〉,逯:頁 289。 固態(

    動物類)

    魚/2

    神魚/B 玉樽盈桂酒,河伯獻神魚。 曹植〈仙人篇〉,逯:頁 434。

    81 三露,指黑、黃、青三色之露水。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水部第五卷〈露水〉引郭憲《洞冥記》云:「漢武帝時,有吉雲國出吉雲草,食之不死,日照之,露皆五色。東方朔得玄、青、

    黃三露,各盛五合,以獻於帝,賜群臣,服之病皆癒。」(臺北:商務印書館,1968 年),頁 162。

  • 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 26 期 28

    分類 核心概念

    出現頻率

    名物用詞

    出現時間 詩 句 舉 例 作者、標題、出處

    芝草/A

    含精吐氣嚼芝草兮,悠悠將將天

    相保兮。 經歷名山,芝草 ,仙人王

    喬,奉藥一丸。

    淮南王劉安〈八公操〉,逯:頁 98。漢樂府〈善哉行〉,逯:頁 266。

    芝/14

    赤幢/A 導我上太華,攬芝獲赤幢。 漢樂府〈長歌行〉,逯:頁 262。

    五芝/C 登嶽採五芝,涉澗將六草。 五芝多秀色,八桂常冬榮。 五芝被絳巖,四階植琳瓊。

    郭璞〈遊仙詩〉,逯:頁 867。 王融〈遊仙詩〉,逯:頁 1398。楊羲〈許玉斧作〉,逯:頁 1115。

    紫芝/A 曄曄紫芝,可以療饑。 紫芝列紅敷,丹泉激陽瀆。 熒熒丹桂紫芝,結根雲山九疑。

    商山四皓〈採芝操〉,逯:頁 91。鄒湛〈遊仙詩〉,逯:頁 626。 庾闡〈遊仙詩〉,逯:頁 875。

    芝英/B 食芝英,飲醴泉,拄杖挂枝佩秋蘭。

    曹操〈陌上桑〉,逯:頁 348。

    靈芝/A 因露寢兮產靈芝,象三德兮瑞應

    圖。 踟躕玩靈芝,徙倚弄華芳。

    班固〈論功歌詩〉,逯:頁 169。 曹植〈五遊詠〉,逯:頁 433~434。

    丹芝/C 懸巖溜石髓,芳谷挺丹芝。 庾闡〈採藥詩〉,逯:頁 874。

    芳芝/C 丹沙映翠瀨,芳芝曜五爽。 支遁〈詠懷詩〉,逯:頁 1081。

    木芝/D 傲睨摘木芝,陵波採水碧。 江淹〈雜體詩‧郭弘農璞遊仙〉,逯:頁 1576。

    三秀82/D 眷言採三秀,徘徊望九仙。 沈約〈早發定山詩〉,逯:頁 1636。

    三芝/D 淹留訪五藥,顧步佇三芝。 沈約〈游鍾山詩應西陽王教〉,逯:頁 1633。

    芝髓/D 秩滿歸白雲,淹留事芝髓。 沈約〈被褐守山東〉,逯:頁 1669。

    芝房/E 石髓香如飯,芝房脆似蓮。 庾信〈道士步虛詞〉,逯:頁 2350。

    芝/14

    神芝/D 神芝曜七明,山蒲含九節。 王筠〈詩〉,逯:頁 2022。

    瓊芷/B 瓊芷可療飢,仰首吸朝霞。 曹植〈遠遊篇〉,逯:頁 434。

    瓊樹/C 上採瓊樹華,下挹瑤泉井。 庾闡〈遊仙詩十首〉之一,逯:頁 875。

    瓊草/C 玉泉出靈鳧,瓊草被神丘。 庾闡〈遊仙詩十首〉之四,逯:頁 875。

    瓊葩/C 朝採石英澗左,夕翳瓊葩巖下。 庾闡〈遊仙詩十首〉之十,逯:頁 875。

    瓊芳/D 揚袂折瓊芳,寄我天東頭。 劉緩〈遊仙詩〉,逯:頁 1850。

    固態︵植物類︶

    瓊/8

    瓊實/E 朝遊采瓊實,夕宴酌膏泉。 顏之推〈神仙詩〉,逯:頁 2283。

    82 《楚辭.九歌.山鬼》中即有「采三秀兮於山閒」句,注云:「三秀,謂芝草也。」《爾雅翼.芝》云:「芝,瑞草,一歲三華,故《楚辭》謂之三秀。」(宋.羅願《爾雅翼》,《百部叢

    書集成》第四十六部《學津討源》本,(臺北︰藝文印書館),1968 年。)

  • 煉養與想像—唐前遊仙詩之服食書寫新探 29

    分類 核心概念

    出現頻率

    名物用詞

    出現時間 詩 句 舉 例 作者、標題、出處

    瓊瑤葩/E 仰採瓊瑤葩,俯漱琳琅井。 隋詩〈仙道‧馬明生臨去箸詩〉之一,逯:頁 2871。 瓊/8

    琳瓊/C 五芝被絳巖,四階植琳瓊。 楊羲〈許玉斧作〉,逯:頁 1115。

    靈桃/D 靈桃恆可餌,幾迴三千年。 梁簡文帝蕭綱〈昇仙篇〉,逯:頁1916。

    西桃/E 東棗羞朝座,西桃獻夜宮。詔令王子晉,出對浮丘公。

    李昶〈陪駕幸終南山詩〉,逯:頁

    2324。

    桃核/E 漢帝看桃核,齊侯問棗花。 庾信〈道士步虛詞〉,逯:頁 2349。桃/4

    綏山桃/E 經餐林慮李,舊食綏山桃。 庾信〈道士步虛詞〉,逯:頁 2351。

    丹桂/C 熒熒丹桂紫芝,結根雲山九疑。 庾闡〈遊仙詩十首〉之五,逯:頁 875。

    丹荑/C 臨源挹清波,陵岡掇丹荑。 郭璞〈遊仙詩〉,逯:頁 865。

    丹菊/C 層霄映紫芝,潛澗汎丹菊。 庾闡〈遊仙詩十首〉之三,逯:頁 875。

    丹/4

    丹芝/C ~ ~

    紫桂/C 紫桂植瑤園,朱華聲悽悽。 楊羲〈方諸宮東華上房靈妃歌曲〉,逯:頁 1117。

    八桂/D 五芝多秀色,八桂常冬榮。 王融〈遊仙詩〉,逯:頁 1398。

    丹桂/C ~ ~ 桂/4

    蘭桂/B 靈液飛素波,蘭桂上參天。 曹植〈升天行〉,逯:頁 433。

    芝草/A ~ ~

    瓊草/C ~ ~

    奇草/C 圓丘有奇草,鍾山出靈液。 郭璞〈遊仙詩〉,逯:頁 866。 草/4

    六草/C 登嶽採五芝,涉澗將六草。 郭璞〈遊仙詩〉,逯:頁 867。

    玉文棗/D 同甘玉文棗,俱飲流霞藥。 張正見〈神仙篇〉,逯:頁 2482。

    棗花/E 漢帝看桃核,齊侯問棗花。 庾信〈道士步虛詞〉,逯:頁 2439。棗/3 東棗/E 東棗羞朝座,西桃獻夜宮。詔令

    王子晉,出對浮丘公。 李昶〈陪駕幸終南山詩〉,逯:頁

    2324。

    靈芝/B ~ ~

    靈藹/C 霄崖育靈藹,神蔬含潤長。 支遁〈詠懷詩〉,逯:頁 1081。靈/3 靈桃/D ~ ~

    山麻/D 我本北山北,緣澗採山麻。 吳均〈采藥大布山詩〉,逯:頁1739。 山蒲/D 神芝曜七明,山蒲含九節。 王筠〈詩〉,逯:頁 2022。 山/3

    綏山桃/E ~ ~

    瓊芷/B ~ ~

    固態︵植物類︶

    芷/2 綠芷/E 登山摘紫芝,泛江採綠芷。 顏之推〈古意詩〉,逯:頁 2283。

  • 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 26 期 30

    分類 核心概念

    出現頻率

    名物用詞

    出現時間 詩 句 舉 例 作者、標題、出處

    瓊葩/C ~ ~ 葩/2

    瓊瑤葩/E ~ ~

    瑤華83/C 列座王母堂,艷體餐瑤華。 張華〈遊仙詩〉,逯:頁 621。 華/2

    瓊樹華84/C ~ ~

    秋菊/A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屈原〈離騷〉。 菊/2

    丹菊/C ~ ~

    三秀/D ~ ~ 三/2

    三芝/D ~ ~

    靈芝/A ~ ~ 紫/2

    紫桂/C ~ ~ 芳芝/C ~ ~

    芳/2 瓊芳/D ~ ~

    神蔬/C

    霄崖育靈藹,神蔬含潤長。 濯足戲流瀾,採練銜神蔬。

    支遁〈詠懷詩五首〉之三,逯:

    頁 1081。 支遁〈述懷詩二首〉之一,逯:

    頁 1081。 神/2

    神芝/D ~ ~

    瑤華/C ~ ~ 瑤/2

    瓊瑤葩/E ~ ~

    丸/1 蝦蟆丸85/A 採取神藥若木端,玉兔長跪搗藥蝦蟆丸。

    漢樂府〈董逃行〉,逯:頁 264。

    藹/1 靈藹/C ~ ~

    荑/1 丹荑/C ~ ~

    蒲/1 山蒲/D ~ ~

    李/1 林慮李/E 經餐林慮李,舊食綏山桃。 庾信〈道士步虛詞〉,逯:頁 2351。

    固態︵植物類︶

    水/1 水碧/D

    傲睨摘木芝,陵波採水碧。 水碧驗未黷,金膏靈詎緇。

    江淹〈雜體詩‧郭弘農璞遊仙〉,

    逯:頁 1576。 江淹〈雜體詩.王徵君微養疾〉,

    逯:頁 1579。

    83 《楚辭.九歌.大司命》「折疏麻兮瑤華」句,宋.洪興祖補注云:「瑤華,麻花,其色白,故比於瑤,此花香,服食可致長壽,故以為美。」(前揭書)

    84 《漢書》卷五十七〈司馬相如傳〉注云:「張揖曰:『瓊樹,生崑崙西流沙濱,大三百圍,高萬仞,華,蕊也,食之長生。』」(臺北︰鼎文書局,1981 年),頁 205。

    85 詩中云「採取神藥若木端」,「若木」為神話中太陽隱沒之處,《山海經‧海內經》云:「南海之外,黑水青水之間,有木名曰若木。」(臺北︰里仁書局,1982 年),頁 447,《淮南子‧墜形訓》云:「若木在建木西,末有十日,其華照下地。」(臺北︰世界書局,1985 年),頁 57,是知於若木端所得者,應為植物之屬!

  • 煉養與想像—唐前遊仙詩之服食書寫新探 31

    分類 核心概念

    出現頻率

    名物用詞

    出現時間 詩 句 舉 例 作者、標題、出處

    樹/1 瓊樹/C ~ ~ 蔬/1 神蔬/C ~ ~ 碧/1 水碧/D ~ ~ 琳/1 琳瓊/C ~ ~

    髓/1 芝髓/D ~ ~ 花/1 棗花/E ~ ~ 奇/1 奇草/C ~ ~

    六/1 六草/C ~ ~

    八/1 八桂/D ~ ~

    麻/1 山麻/D ~ ~

    木/1 木芝/D ~ ~

    秀/1 三秀/D ~ ~

    房/1 芝房/D ~ ~

    綠/1 綠芷/E ~ ~

    實/1 瓊實/E ~ ~

    核/1 桃核/E ~ ~

    秋/1 秋菊/A ~ ~

    蘭/1 蘭桂/B ~ ~

    東/1 東棗/E ~ ~

    固態︵植物類︶

    西/1 西桃/E ~ ~

    瓊石/C 雲娥薦瓊石,神妃侍衣裳。 張華〈遊仙詩〉,逯:頁 621。

    五石/C 王孫列八珍,安期鍊五石。 郭璞〈遊仙詩〉,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