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Isi Pelajaran13

41
BCN3103 语法和修辞 20 课目 13 修辞格 内容提要 本课目涵盖两个小课目,即修辞格与修辞作用,以及修辞格的综合运用。在修辞格与 修辞作用这个小课目的范围内,同学们将探讨 19 个修辞格,即比喻、借代、比拟、 夸张、对偶、对比、反复、设问、反问、双关、反语、排比、层递、回环、顶真、引 用、仿拟、衬托和婉曲及辨析其修辞作用。另外,在修辞格的综合运用课目内,同学 们将学习何谓修辞格的连用、兼用及套用。除此以外,同学们也将阅读及分析两篇美 文,即朱自清的《绿》和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预期学习成果 1. 举例说明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对偶、对比、反复、设问、反问、双关、反 语、排比、层递、回环、顶真、引用、仿拟、衬托和婉曲,并辨析其修辞作用。 2. 举例说明修辞格的综合运用,包括连用、套用和兼用修辞格。 3. 阅读朱自清的《绿》后分析文中的修辞格及说明其修辞效果。 4. 阅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后分析文中的修辞格及说明其修辞效果。

Transcript of 08 Isi Pelajaran13

Page 1: 08 Isi Pelajaran13

BCN3103 语法和修辞

20

课目 13 修辞格

内容提要

本课目涵盖两个小课目,即修辞格与修辞作用,以及修辞格的综合运用。在修辞格与

修辞作用这个小课目的范围内,同学们将探讨 19 个修辞格,即比喻、借代、比拟、

夸张、对偶、对比、反复、设问、反问、双关、反语、排比、层递、回环、顶真、引

用、仿拟、衬托和婉曲及辨析其修辞作用。另外,在修辞格的综合运用课目内,同学

们将学习何谓修辞格的连用、兼用及套用。除此以外,同学们也将阅读及分析两篇美

文,即朱自清的《绿》和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预期学习成果

1. 举例说明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对偶、对比、反复、设问、反问、双关、反

语、排比、层递、回环、顶真、引用、仿拟、衬托和婉曲,并辨析其修辞作用。

2. 举例说明修辞格的综合运用,包括连用、套用和兼用修辞格。

3. 阅读朱自清的《绿》后分析文中的修辞格及说明其修辞效果。

4. 阅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后分析文中的修辞格及说明其修辞效果。

Page 2: 08 Isi Pelajaran13

BCN3103 语法和修辞

21

模组架构

修辞格

修辞格与修辞作用

修辞格的综合运用

比喻、借代、比拟、夸张、

对偶、对比、反复、设问、

反问、双关、反语、排比、

层递、回环、顶真、引用、

仿拟、衬托、婉曲

修辞格的连用、兼用、和

套用

Page 3: 08 Isi Pelajaran13

BCN3103 语法和修辞

22

修辞格

在说话和写文章中, 我们为了能使语言生色,增强表达效果,恰到好处地运用组织语

言材料的策略性方法。这种表达方式就是修辞方式。

修辞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它们有各自的特点,有一定的格式,所以人们又往往把它称

为“修辞格”。修辞格又称辞格。

这样看来,我们必须学习如何运用辞格, 以提高修辞行为的效果。

你准备好了吗?

首先让我们来认识比喻。

比喻

你知道什么是比喻吗?

比喻就是通常说的打比方,也就是用某一种事物或情境来比另一种事物或情境。

让我们来看看下面钱钟书的《围城》里描写苏小姐脸红的比喻。

苏小姐双颊涂的的淡胭脂下面突然晕出红来,像纸上沁的油渍,顷刻布到满脸,腼腆

得迷人。

比喻都是被比的事物和拿来作比的事物构成,一般由三个要素组成:本体,喻体,比

喻词。

上面的例子中“脸红”是本体,“油渍”是喻体,“像”是比喻词。

但是,这三个要素不一定同时出现。

一、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事物,就如例子中“脸红”和“油渍”。

二、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之处,就如例子中“脸红”和“油渍”在

“双颊”这一点上有相似之处。

Page 4: 08 Isi Pelajaran13

BCN3103 语法和修辞

23

比喻的修辞作用

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会;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

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

比喻用的好可以收到形象生动、说理透辟的效果。恰当的比喻让人觉得余味无穷,这

绝不是直接的描写、说明所能做得到的。

比喻辞格的类型

比喻的类型

i 明喻

明喻就是关系十分明显的比喻。明喻的构成方式是本体、喻体、比喻词同时出现。常

用的比喻词有:“像”、“好像”、“如”、“……一样”、“……似的”、“仿

佛”、“……一般”、“犹如”、“若”等等。它的基本格式是:“甲像乙”。

请看下面的例子:

匪徒趁着这个机会,顺着河堤,像兔子似的向河口奔去。

以上句子的本体是“匪徒”,喻体是“兔子”,喻词是“似的”

比喻的类型

明喻

暗喻

借喻

复喻

反喻

强喻

Page 5: 08 Isi Pelajaran13

BCN3103 语法和修辞

24

ii 暗喻

暗喻也叫隐喻,是比比喻更进一层的比喻,本体、喻体、都同时出现。常用的比喻词

有:“是”、“就是”、“成了”、“变为”、“变成”、“成为”、“等于”等。

它的基本格式是:“甲是乙”。

例如:

群众是汪洋大海,个人只不过是其中的一滴水,不,简直就是一滴水中的一个

原子。

上述例子比喻群众不说“像汪洋大海”,干脆说成:“是汪洋大海”

iii 借喻

借喻不说出本体,而是借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来说。虽然只有喻体出现,实际上是强

调了未出现的本体。借喻是比比喻、明喻更进一层的比喻,没有比喻词。它的基本格

式是:“乙(代)甲”。

例如:

最可恨那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一旦把它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

遍全球。

(鲍狄埃《国际歌》)

你看得出来吗?上述例句用喻体毒蛇猛兽来比喻社会败类,鲜红的太阳则比喻希望。

iv.复喻

复喻是用一连串的喻体描绘同一个本体,或接连运用几个喻体去说明一连串相关的

“本体”。

Page 6: 08 Isi Pelajaran13

BCN3103 语法和修辞

25

请看看下列的例子: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

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朱自清《荷塘月色》)

v.反喻

反喻又叫撇喻。本体事物不具有喻体事物某方面的特性。它是以反托正,或者同时从

正反两方面设喻, 具有鲜明的对比作用。

通过联想,从被否定的喻体事物的反面去领会本体事物的特征。喻词常用“不是”或

“不像”

请看下面的例子:

生活可不像你做的衣服,做一件不适合,扔掉再重做。

(蒋子龙《祝你们幸福》)

vi.强喻

本体和喻体有共同的象征,为了突出本体的这一特征,特别强调喻体的程度不如或超

过喻体。

例如:

汗珠亮晶晶。洒遍庄稼地,一粒汗珠一颗星,星星不如汗珠明。

想一想

读过了以上的比喻辞格之后,你知道如何去辨析明喻、暗喻、借喻了吗?你可不可以

再做进一步的辨析。

好,继续我们的修辞格的探索吧。 接着下来我们要学习的是借代。

Page 7: 08 Isi Pelajaran13

BCN3103 语法和修辞

26

借代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的名称,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关系的人或事物的

名称来“代替”的方法,就叫做借代。

在借代格里,被代替的人和事物,被称为本体:用来代替本体的事物,叫做借体。

借代的作用

借代的基本作用是强化事物的特征,提高语言行为的经济性。借代重在事物的相关

性,也就是利用客观事物之间的种种关系巧妙的形成一种语言上的艺术换名。这样的

换名可以引入联想,是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运用借代,

必须注意明确性原则,避免误解。运用这种修辞方式能使语言文字表达得更具体、更

有实感性。

可以借来代的事物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借代的情况比较复杂。借代的方式有以下几

类:

i.借特征代本体

例如:

“这位是李大明先生,三年级级任老师,”校长指着那四十光景的花白胡子

说。

例句用本体(李大明)的外貌特征“花白胡子”来代称“李大明”。

ii.借部分代全体

例如:

几千双眼睛都看着你,看你如何带动整个团体的操作。

例句借用“几千双眼睛”来代替几千个人。

Page 8: 08 Isi Pelajaran13

BCN3103 语法和修辞

27

iii.借具体代概括抽象,

例如: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

唐朝诗人杜甫写的《春望》中的两句诗,“烽火”指的是古时边疆在高台上烧柴烧狼

粪用来报警的烟火,这里借来代替“战争”。“烽火”是具体的事物,而“战争”这

个概念比较笼统。

iv.借专名代替泛称

例如:

①他买了一写食材,外加一瓶绍兴酒。

②学习杂文写作,不能不读点鲁迅。

例①借用“黑狗”来代替这种牌号的啤酒。

例②借用“鲁迅”代替他所撰写的杂文作品。

vi.借本体的结果代替本体

例如:

母亲咬了咬牙说:“好吧,咱们多勒紧腰裤带吧!”

例句以“勒紧腰裤带”这一结果来代替“挨饿” 这一种原因。

vi.借定数代替不定数本体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例句用“三尺”代“很厚”,借“一日”代“很短的时间”,都是用定数代替不定数

Page 9: 08 Isi Pelajaran13

BCN3103 语法和修辞

28

借代和借喻都是借别的事物来代替本体,你懂得两者的区别吗?请和同学组成小组讨

论。

比拟

什么是比拟?

比拟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描写,或把人当作物写、把甲物当作乙物来描写的一

种修辞手法。

这是一种可以广泛运用的修辞方式,抒情文中常见到,儿童文学作品中更常见到,就

是在科学论著中有时也要使用。被比拟的事物称为“本体”,用来比拟的事物称为

“拟体”。

比拟的作用

你认为进行比拟有什么作用?

答案是比拟能引起人们的联想,增强语言文字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只是这些而已吗?当然不是,请你读下去。

比拟是物的人化或人的物化或把甲物当作乙物,具有思想的跳跃性,能使读者展开想

象的翅膀,捕捉它的意境,体味它的深意。运用比拟可以使读者不仅对表达的事物产

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运用比拟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表现憎恨的事

物,可以把它写得丑态闭露,给人以强烈的厌恶感。

Page 10: 08 Isi Pelajaran13

BCN3103 语法和修辞

29

那么,比拟可分成几类呢?

有时,我们把一般生物当作人来描写把无生命的东西当作一生命的东西来写。有时候

又正好相反,把人或其他有生命的东西当作无生命的东西来描写。前者叫拟人,后者

叫拟物。

i.拟人

拟人把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们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动作、状态和语言。

例如:

1.他看不到希望是对的。原来希望竟在他身后追赶着他,不在他的前面要他

去。

(高晓声 《“漏斗户”主》)

2.向日葵花是骄傲的,快乐的;萝卜花却那样谦卑。

(何其芳《老人》)

3.不知道为什么,原来挺敞亮的殿堂变得特别黑暗了,牌匾上的金字也都无

精打采了。

(汪曾其《异秉》)

例 1.的希望是抽象概念,赋于它以人的动作。例 2、3 是把向日葵花和萝卜花及金

字人格化了。

ii.拟物

将人物性化,把人当作物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

Page 11: 08 Isi Pelajaran13

BCN3103 语法和修辞

30

例如:

1.自古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正当国难当头,夹着尾巴跑了!老百姓

完粮纳税图个甚?还不如多喂几条看家狗哩!

(马烽《刘胡兰传》)

2.有时,望着莽莽苍苍的大地,我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很远很远的地方。然

后才收住缰绳,缓步回到眼前灿烂现实中来。

(秦牧《土地》)

例 1.的“夹着尾巴”是叙述“人”的,但是,“人”是没有尾巴的,尾巴是其动物的

特征。这里把人当作“物”,以抒发感情,加强幽默感。

一连认识了三个修辞格,是时候歇一歇了,待会儿我们再继续吧!

夸张

什么是夸张?

为了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故意言过其实,把事物的特征、作用、程度、数量等反面

特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格,叫做夸张。

夸张的作用

夸张能突出对象的特征,渲染主观的感受,给人以感染力量。运用夸张的关键是要让

人看到其“假定性”,知道是夸张,而不会误以为是事实。

夸张的种类

夸张可分为扩大、缩小、超前三类,还有的夸张是和比喻、比拟、借代等辞格结合起

来运用的。

Page 12: 08 Isi Pelajaran13

BCN3103 语法和修辞

31

i.扩大夸张

这种夸张是把事物的特征加以扩大,即向长、高、大、快、远、多、厚、难、深方向

强化。

例如: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

例句“三千尺”是从数量方面夸张,这里突出了瀑布凌空而下,水珠飞迸的壮观,又

暗示了山势的陡峻。

ii.缩小夸张

缩小夸张是把事物的特征加以缩小,即向短、低、小、慢、近、少、薄、易、浅方向

强化。

例如:

我从乡下跑到京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

(鲁迅《一件小事》)

例句把六年漫长的岁月说成不过是“一转眼”那么短暂。

iii.超前夸张

这种夸张,是从时间上进行夸张,把本来在后出现的事物说成在先出现的事物之前,

或者说成两者同时出现,即在时间上总是把先后出现的事物抢先一步。例如: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上述两句诗写的是人在小船上,耳内还有猿啼声,船却过了数不尽的山峦。本应是听

到两岸的猿声,尔后穿越万重山,但这里把先出现的“过万重山”和后出现的“猿

声”同时并存,这样写就把后出现的“过万重山”。如此一来,更好突出了舟速之

快。

Page 13: 08 Isi Pelajaran13

BCN3103 语法和修辞

32

iv.间接夸张

有许多夸张是用比喻,比拟,借代等辞格表现出来的。

例如:

它(老牛)的腹部深深陷下去,全副骨骼都显露出来,极像连绵的起伏的山

峰。

例子中的“骨骼”像“山峰”,是扩大夸张。

试从中外儿童文学作品中搜集有关夸张修辞格的例子,并加以分析归类。

接下来我们就要认识另一个新的词格了。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以上的对联对你来说是否熟口熟面?

对了。汉语传统的对联都要使用对偶。然而你知道吗,对偶的使用却并不限于对联。

现在让我们一一探讨。

对偶

把字数相等,句子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对词组、分句或句子,对称地并列起来,表示

相似、相对、相关的意思的辞格叫对偶。

对偶的作用

对偶把字数与结构相同或近似的两个词语并列,不但形式整齐匀称,节奏、音调和

谐,而且能把说的话、表达的内容,突出出来,有较强的表现力。

Page 14: 08 Isi Pelajaran13

BCN3103 语法和修辞

33

对偶可分为正对、反对和串对。

i.正对

正对到底是怎样的呢?

正对是上下两个意思相近的语句起到互相补充、映衬作用的对偶;上下两句在形式上

是对称的。

例如: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城古丘。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什么是反对呢?

ii.反对

反对是上下两个语句的意思相反的对偶。反对的上下两个语句,是将互相对立的两个

事物、两种意见作比较,意思上起到互相反衬的作用。上下两句在形式上是对称的。

例如:虚心使人进步,

骄傲使人落后。

(格言)

iii.串对

什么是串对呢?

上下两个语句意思连贯的对偶叫串对。串对的上下两个语句之间表示承接、因果、条

件的关系,相串成对,有如流水。

对偶

正对 反对 串对

Page 15: 08 Isi Pelajaran13

BCN3103 语法和修辞

34

例如: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 《登鹳鹤楼》)

上述例子是上下联,是顺承关系。

请思考:

下面两句,一个用对偶手法,一个不用。比较一下,用和不用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

同。

1.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应当向科学进军,不怕征途上的千难万险。

2.向科学进军不畏征途坎坷,朝四化进步何惧道路崎岖。

对比

你是否知道对比又叫对照。那么什么又是对比呢?

原来对比是把两种独立的事物,或者将同一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进行对照

比较的一种修辞手法。这种修辞方式各种文体里常有运用。

对比的作用

通过对比,使正反鲜明突出,能给人深刻的印象。除此之外,对比可以使客观存在的

对立统一关系表达得更集中、更加鲜明突出。

对比的类型可分为两体对比和一体两面对比:

对比

两体对比

一体两面对比

Page 16: 08 Isi Pelajaran13

BCN3103 语法和修辞

35

i.两体对比

两体对比是让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对照,使好的显得更好,坏得显得更

坏,大的显得更大,小得显得更小。

例如:

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

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严,甚而至

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

(鲁迅《一件小事》)

ii.一体两面对比

让一个事物从两个矛盾对立的侧面放在一起来说,以揭示其两面性的本质。这种对比

能把事物说得更透彻、更全面。

这有两种情况:

1.从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截然相反或互相矛盾的特点来对比。

例如:

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而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地爱.,充满国际主

义的深厚热情。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2.从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对比,互相补充,相辅相成。

例如:

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

拔.……,有的密密麻麻....……

(袁鹰《井冈翠竹》)

运用对照这种修辞方式时,应力求对比的双方突出各自的特点,才能增强语言的表现

力。

Page 17: 08 Isi Pelajaran13

BCN3103 语法和修辞

36

设问

你知道什么是设问吗?

先提问题,然后自己作答或问而不求答的辞格叫设问。设问就是明知故问,无疑而

问。设问就是在阐明观点或叙述事实时,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的一种修辞

方式。

设问的作用

这种修辞方式可抓住听者或读者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思考。有的文章直接用设问作

标题,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不管设问出现在文

章的哪一个地方,也不管它以什么形式出现,它的作用是:提醒注意,引导思考;突

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

设问的类型有:

i.是非问

例如:

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

是我们劳动群众。

一切归劳动者所有,

哪能容得寄生虫!

(鲍狄埃《国际歌》)

ii 特指问

例如:

能不能制造出一种奇妙的机器,能够模仿人的动作摘下树上的果实呢?这种

奇妙的机器已经有了,就是机器人。

(《机器人》)

Page 18: 08 Isi Pelajaran13

BCN3103 语法和修辞

37

iii.选择问

例如:

向资本主义,还是向社会主义?有许多人在问题上的思想是不清楚的。事

实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

iv.连续问

例如:

这些酶到底栖身在人体的什么地方?不同品种的酶,作用是不是截然不

同呢?这些钥匙究竟怎么来的呢?假如酶不是受到破坏。而是生下来就缺

少,那又怎样呢? 人体中的钥匙怎么会天生就少了几个把呢?

反问

反问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的辞格,叫做反问。反问又称反诘。

反问也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又叫“激问”。

反问的作用

同平铺直叙的表达比较起来,反问这种说法语气强烈,加强了语言的力量,能激发读

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反问的类型

i.否定形式的反问,表示肯定的内容

否定形式的反问句,用上“不”“不是”等否定词。

例如:

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由呼吸视听,那里还有什么言

语?

(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Page 19: 08 Isi Pelajaran13

BCN3103 语法和修辞

38

ii.肯定形式的反问,表示否定的内容

肯定形式的反问,不用“不”“不是”等否定词。

例如:

斗争呢?我倒以为是对的。人被压迫了,为什么不斗争?

(鲁迅《文艺与革命》)

请问什么又是反复呢?

反复

反复是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有意识地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的辞

格。

反复的作用

反复可以起到加深读者印象的作用。它有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

感的修辞效果,因此它被运用于各种文体中。

反复的类型

从形式看,反复可分为两种:

i.连续反复

重复的词语或句子紧紧连接在一起,中间没有别的词语相隔。

例如: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朱自请《春》)

ii 间隔反复

重复运用的同一词语或句子之间有其他词语相隔,有的隔词,有的隔句,有的隔段。

Page 20: 08 Isi Pelajaran13

BCN3103 语法和修辞

39

隔句

例如:

同学们嫌他古怪,嫌他脏,嫌他多病的样子,都不理睬他。

(徐迟《哥德巴赫猜想》)

隔段

例如:

婴儿的眼睛闭了,

青天上出现了两个大星。

婴儿的眼睛闭了,

海边上坐着个年少的母亲。

首尾反复

让某些词语或句子在文章或诗歌的开头和结尾重复出现

例如:

滴答,滴答

下雨啦,下雨啦。

麦苗说:

“下吧,下吧,

我要长大。”

桃树说:

“下吧,下吧,

我要开花。”

癸花子说:

“下吧,下吧,

我要发芽。”

Page 21: 08 Isi Pelajaran13

BCN3103 语法和修辞

40

小弟弟说:

“下吧,下吧,

我要种瓜。”

滴答,滴答

下雨啦,下雨啦。

(儿歌《下雨啦》)

上面三个类型的反复,出现的词语都是同一个意义,另外也有些“反复” ,重复出

现的词语的意义并不同。

让不同意思的同一词语在句子中重复的出现,作用是醒目引人,读起来也顺口有味。

例如:

(1)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2)《儿童时代》出满五百期了,这使我想起我的儿童时代 。

第一个例子中“鸟的天堂”是指地方名,后一个鸟的天堂是表示“鸟真多”的意思。

第二个例子中“《儿童时代》”是指中国福利会儿童时代出版的儿童刊物,后一个

“儿童时代”是指小的时候,指童年 。

双关

同学们,你们平时可曾语带双关地说话?你为什么要一语双关?而在修辞学里,双关

修辞格能为语言带来什么作用?你能说说吗?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字词的同音近音或词句的多义等条件,故意使语言表达有

双重意义,以便言在此而意在彼,这就是双关。

Page 22: 08 Isi Pelajaran13

BCN3103 语法和修辞

41

双关的作用

双关是“指物借意”,有弦外之音。恰当的运用双关,可曲折地表达思想感情,造成

语意的含蓄,使读者得以回味话中的含意。

根据构成双关所凭借的词语音义条件,双关可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两种。 仔细

读一读以下的材料。

i.谐音双关

凭借词语音同或音近的条件构成的双关叫谐音双关。

例如:

1.这也税,那也税,东也税,西也税,样样东西都要税,马来西亚万岁

(税)万万岁(税)。

2.杨柳清清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情)却

有晴(情) 。

3.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

明白吗?很有趣是不是?接下来看看什么是语义双关?

ii.语义双关

语义双关是指利用词语或句子的多义关系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构成的双关。

例如:

1.母亲和宏儿都睡着了。我躺着,听船底潺 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

2.那伙土匪的行动很隐秘,走山路时用麻布片将马蹄包上,可是走久了,麻布

片破了,掉在路上,终于露出了马脚。

不过,可别为了双关而双关。运用双关修辞格时还得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字里蕴含的意义是要表达的主要意义,尽管表达含蓄,但要让人一见就

Page 23: 08 Isi Pelajaran13

BCN3103 语法和修辞

42

能心领 神会才行。

第二,注意思想性和使用场合,特别是歇后语中出现的双关,应避免粗俗。

双关具有多义性,词语的歧义也具有多义性,但它们是有区别的。试看看这个

例子:她对报社记者很有兴趣,也得到大家的支持。“报社记者”可以理解为

“记者”那个人和“记者”那个工作。这是歧义,不是双关 。第一 ,双关所

关顾的两个意义,一个是字面上的,一个是字里的,这里的两义都是字面上

的;第二,双关所关顾的两个意义,有主有次,真正表达的意思还是字里的那

个,言在此而意在彼 ,这里表达的意思是平行的,不明白作者表达的是哪个

意思。因此,双关是修辞格,而词语歧义是语病。

反语

人们有时故意使用跟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在修辞学里叫反语,也

就是通常所说的说反话。所反话又可分为“反话正说的”和“正话反说的”两类。请

读一读以下的句子:

1.假若当时我已经能够记事儿,我必会把联军的罪行写得更具体、更“ 伟

大”、更“文明”。

2.好!他不打就不打,咱给他门上埋个守门雷,明天是大年初一,叫他来个开

门见喜。

3.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

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

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绝的文字。

4.邻居内一个人道:“胡老爹方才这个嘴巴打的亲切,少顷范老爷洗脸,还要

洗下半盆猪油来!”

5.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以上几个例子是“反话正说”的反语,而“正话反说”又是怎么回事呢?看看下面的

例子吧!

Page 24: 08 Isi Pelajaran13

BCN3103 语法和修辞

43

1.妈妈说:“这个‘小笨蛋’还真行,语文得了满分。

2.大刚有了转变,他的妻子打心眼里高兴,说:“我恨死你了!”

同学们,运用反语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切忌含混。反语是反起说的,表达的真实意思,应让人能够领会。要

做到这一 点,在上下文中应有作者正确的鲜明的态度,否则会造成误解。反

语主要是依靠上下文来点明正意的 ,有的反语在口头上要重读或在书面上要

加引号,以提醒人们领悟到要从反面意义来理解。

第二,立场应正确。反语是对敌斗争的武器,也是治病救人的药方,因此应

爱憎分明地使用 ,而不能滥用。 反语同双关都有表里两层意思,很相似,但

它们却有区别。双关同时关顾字面字里两层意思 ,反语只能按字里的意思去

理解;双关的字里那层意思是特定的上下文赋予的,反语的字里 那层意思是

与字面的意思相反的。

读到这里,你的眼睛也许累了,就先休息一会吧!

排比

什么是排比?排比就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

分排列起来的一种修辞格。请参考下列句子。

1.作主是不必凡事去请示;作主是能按照自己想做的方式去做。作主是拥有支

配的权利!作主是不必再听别人使唤!

(刘墉》你自己决定吧》)

2.以之为农,则不能深耕而易耨;以之为工,则不能计日而效功;以之为商,

则不能乘时而趋利;以之为士,则不能笃志而力行。

Page 25: 08 Isi Pelajaran13

BCN3103 语法和修辞

44

(李文炤《勤训》)

Page 26: 08 Isi Pelajaran13

BCN3103 语法和修辞

45

排比的作用

上述的排比句能带来什么语言效果?

它可以增强语势,突出语义,加深感情,提高表达效果。构成排比的各项往往有共同

的提示语,因而节奏感强,和谐流畅。在写作中遇有内容不便于作总括叙述时,可以

采用排比列举叙述;有的虽然能作总括叙述,但为了加强语势,突出重点词语,也可

采用排比句。排比多用于说理、抒情。用于说理,可以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

彻;用于抒情,可以把感情发挥得淋漓尽致。

同学们,尝试自己造几个排比句吧!

层递

听过“层递”吗?什么是层递?层递是把意义上有递升或递降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

语或句子按逻辑顺序排列在一起。这种辞格也叫顶针或联(连)珠。

1. 随着指挥棒的移动,上百人,不,上千 人,不,仿佛全部到会的, 上万

人,都一起歌唱。

2. 一只手,提土篮,两只手,把石搬,十只手、 拉动船, 百只手,引

泉, 千只手,改荒滩, 万只手,能移山, 亿万人民齐动手,高山大海听

调遣。

3. 事情就是这样,他来进攻,我们把他消灭了,他就舒服了。消灭一点,舒

服一点;消灭的多,舒服得多;彻底消灭,彻底舒服。

4. 他父亲留下的一份家产就这么变小,变做没有,而且现在负债了。

5. 他一直是魂思梦想着打飞机,眼前飞过一只雁、一只麻雀、一只蝴蝶、一

只蜻蜓,他都要拿枪瞄准。

你能分辨以上那些句子是递升、那些是递降吗?再想一想层递能带来什么表达效果。

Page 27: 08 Isi Pelajaran13

BCN3103 语法和修辞

46

层递的作用

层递的表达效果主要是:由于递升或递降,条理更清楚;由于意思逐步推进,用来说

理 ,可使道理层层深化,用来抒情,可使感情渐次强烈;由于根据需要巧妙地作递

升、递降安 排,使语句有了逼人的气势,从而给人以强烈的印象。

试以图表列出排比和层递的异同。

回环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另一种有趣的修辞格,那就是回环。

回环是把两个词语相同而排列次序不同的言语片段紧连在一起表达,给人以循环往复

情趣的一种修辞格。

回环的作用

回环的运用可以增强言语形式循环往复的情趣,也有利于表现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相

互制约或相互对立的辩证统一关系。

来看看例句吧!

1. 开水不响,响水不开。

2. 难者不会,会者不难。

3.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4.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5. 天洞流泉,泉流洞天。

6.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7. 僧游云隐寺寺隐云游僧。

8. 生产促进科学,科学促进生产。

9. 雾锁山头 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

Page 28: 08 Isi Pelajaran13

BCN3103 语法和修辞

47

顶真

另一种和和回环有点相似的修辞格是頂真。頂真也叫顶针或联(连)珠,就是用上一

句末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开头,使相邻的句子首尾蝉联,上递下接。

頂真的运用能有效地建构事物的空间关系、时间关系或因果关系,使语句的组织更加

紧密和顺畅。读一读以下的例句。

1.有翼的屋头仿佛靠着一个谷仓,仓前边有缸,缸上边有几只箱,箱上边有几

只筐。

2.也没有什么难懂的。反正说的都离不开修沟,修沟反正是好事,好事反正就

得拍巴掌,拍巴掌反正没有错儿,是不是?老太太!

3.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一见面是寒

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

4.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

竹根。

5.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夕梦见之。梦见在我旁,忽觉在

他乡。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

试以图表列出两项回环和頂真的异同。

读到这里,歇一歇,闭目养神五分钟。

引用

有些人书读多了,学问好,说话时不免常常要引经据典,说来头头是道。这种在语文

中援用別人的话或典故、俗语等的,就叫“引用”。

引用可分明引和暗引两类。明引即明白地指出所引的语出自何处;暗引:即引用时不

曾指明出处。

引用名言或格言能因一般人对权威的崇拜及对大众意见的尊重,而加強自己言论的说

Page 29: 08 Isi Pelajaran13

BCN3103 语法和修辞

48

服力。 以下是一些引用的例句。

1.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朱自清《春》)

2. 古人说:“人在图画中。”实在不错。(吳敬梓《王冕的少年时代》)

3. 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梁启超《最苦与最

乐》)

4.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朱自清

《春》)

5. 养成运动家的风度,首先要认识“君子之争 ”。(罗家伦《运动家的风

度》)

6. 刘勰说得好:“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 。”无论繁

简,要是拿“无可削”、“不得减” 作标准,就都需要提炼 。

7. 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

爱人的心, 纵使时光流逝,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

和蔼的旧影。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

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 了 。

8. 秦岭的下半截让厚厚的白云封住,那白云的顶部那么平齐,好像用一支画

线尺画过似的。韩昌黎的诗有“云横秦岭”的话,我们亲眼看见了,而且

体会到那“横”字下的实在贴切。

9. 尽管黄昏的阴影已悄悄笼罩了陕北黄土高原和“一川碎石大如斗”的 河

床,同车人还是把脸凑到车窗上,谁也不肯放弃对于延安的最初的一瞥。

请同学们分辨以上那些句子是明引,那些是暗引。

请记住,运用引用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要深刻领会所引的语言材料,不能断章取义,随意删节。

第二,引用的目的是用来增强自己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因此引用要准 、要精,

不能喧宾夺主。

Page 30: 08 Isi Pelajaran13

BCN3103 语法和修辞

49

仿拟

有时,在某种情况下,我们可更换现成词语中的语素或构成材料,临时仿造出语言中

本没有的新词语,这种修辞格叫仿拟。更换的语素或构成材料与原来的语素或构成材

料之间往往有对义、反义等关系。例如:

1. 作诗的人,叫“诗人”,说作诗的话,叫“诗话”。李有才作出来的歌,

不是“诗” ,明明叫做“快板”,因此不能算“诗人”,只能算“板

人”。这本小说既然是说他作快板的话,所以叫做“李有才板话”。

2. 20 年代,他去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学习油画,在勤奋掌握人体素描技巧的

同时,也就开始研究马的骨骼、经络等生理结构,并对活马写生,速写稿

达一千多幅。从此他做到了画 马时胸有成马。

3. 这一套,不但汪精卫在演出,更严重的就是还有许多的张精卫、李精卫,

他们暗藏在抗日阵线内部,也在和汪精卫里应外合地演出,有些唱双簧,

有些装红脸。

4. 你刚才告诉我的只能算作一条“旧闻”。

5. 有一出戏,叫《林冲夜奔》,唱词里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 到

伤处。” 我们现在有些同志,他们也是男儿(也许还有女儿),他们是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评级时 ”。

运用仿词应注意:

仿造的词语表义的明确性,否则人们会不知所云。

单用仿造的词 ,应加引号,以引起读者注意。

仿造的词语换用的部分不宜过多,结构也应与被仿的词语一致。

累了吧,去去,去喝杯咖啡或茶,不喝也要歇一歇,还有很多要学习。

Page 31: 08 Isi Pelajaran13

BCN3103 语法和修辞

50

衬托

现在来看看什么是衬托。衬托就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

放在一起,让它们互相衬托,相得益彰。例如:寂静的黄昏,窗外飞舞着雪花,一阵

紧似一阵,低垂的帐帷中传出的痛苦呻吟,一声惨似一声!我黑暗中坐在火炉畔,望

着药壶的蒸汽而沉思。(石评梅《雪夜》)“一声惨似一声”的呻吟衬托了黄昏的寂

静。

衬托可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类型。

i.正衬

正衬是利用同主要事物相似或相关的事物来作陪衬。

例如:

1. 我站在那个有路可上的近二千米的山顶,极目眺 望,在湛蓝的天穹之下,

那一望无际、形态各异、 连绵不断的山外有山的吕梁山脉的蓝色连山,好

像成了北武当山的天然屏障。我虽不能设想传说中的真武大帝的自得其

乐,但也感到心胸开阔,有时,山鹰在天空里从容飞翔,我仿佛也能体验

它的自由感。

(王朝闻《北武当游》)用壮丽的山色衬托作者开阔的心情。

2.他现在要将这包里的新的生命移植到他家里,收获许多幸福。太阳也 出来

了;在他面前,显出一条大道,直到他家中……

3.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

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丝

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4.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去了。”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

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5.苏州城里,有不少这样别致的小街小巷:长长的,瘦瘦的,曲曲又弯弯;石

子路面,经过夜雾洒过,阵雨洗过,光滑、闪亮。在它 的旁边,往往淌

着一条小河,同样是长长的,瘦瘦的,曲曲又弯弯。

Page 32: 08 Isi Pelajaran13

BCN3103 语法和修辞

51

6.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偏巧,这天风和日暖,一路上山溪婉转,鸟语花

香。莲子虽然没坐上花轿,心里依然是喜气洋洋。

ii.反衬

反衬就是从反面衬托,利用同主体事物相反或 相异的事物作陪衬。例如:

1. 窑里静悄悄的,只听见锅台后面那只老 黄猫的呼噜声。

(路遥《人生》)

这是以“老黄猫的呼噜声”从反面衬托窑里的安静。

2. 我急急走前几步伏在他身上,叫着、喊着。灶膛里火光熊熊,他的身体却

在我的胸前渐渐变冷了。

3. 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

4.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 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灯火光,

接着又听得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

的时候。我在朦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

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

同学们,试试分析以上例句的修辞效果。

婉曲

婉曲是指因忌讳而掩饰,避免直露。在不能直说、不愿直说或不便直说的时候,用委

婉曲折的话来表达本意的辞格。

婉曲的作用

婉曲的主要作用是避免刺激,使人思想上接受得了,感情上承受得了,从而获得良好

的表达效果。运用婉曲,要考虑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多种因素,必要时才用,

避免滥用。

Page 33: 08 Isi Pelajaran13

BCN3103 语法和修辞

52

来看看以下例句。

1. 好久不见,她看起来清减了不少。

2.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

上又添了新伤疤了!”

(鲁迅《孔乙己》)

3. 3 月 14 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 人

留在房里不到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的

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同学们,不妨想一想,你们日常生活中还用了哪一些婉曲语句?

同学们,学习了这么多修辞格,你是不是想考一考自己的记忆力及分析能力?好,就

试一试写出以下各例句使用的修辞格,记得要仔细思考啊!

1)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 2) 在战略上我们要藐视一切敌人,在战术上我们要重视一切敌人。( ) 3) 杨柳婀娜多姿,可谓妩媚极了;桃李绚丽多彩,可谓鲜艳极了。( ) 4) 夕阳辉耀着山头的塔影,月色映照着河边的流萤。( ) 5) 当面不说,背后乱说;开会不说,会后乱说。( ) 6) 说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行的是自由主义。( ) 7) 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么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为人民当牛马。

( ) 8) 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救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

害了革命。( ) 9)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10) 总理啊,我们的好总理!你就在这里啊,就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在这

里……( ) 11) 唉!七毛钱竟买了你的全生命-你的血肉之躯竟抵不上区区七个小银元么?生命

真太贱了!生命真太贱了!( ) 12) 怒吼吧,黄河!怒吼吧,黄河!怒吼吧,黄河!掀起你的怒涛,发出你的狂叫!

向全世界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 ) 13) 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 14) 坐,请坐,请上座;茶,敬茶,敬香茶。( )

Page 34: 08 Isi Pelajaran13

BCN3103 语法和修辞

53

15) 我军所到之处,敌人望风披靡,人民欢声雷动。( ) 16)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 17)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 ) 18) 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这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 ) 19) 姓陶不见桃结果,姓李不见李开花,姓罗不见锣鼓响,三个蠢才哪里来。

( ) 20)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就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我说,“你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你走路不小心?” “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

21) “真是荒唐之至!”刘思杨忍不住笑了起来,“打了败仗,国民党国防部还要厚着脸

皮宣布和平,真是别开生面的大杰作。”( ) 22) 这么多年过去了,她秀丽的容貌竟然没有多大变化,只是眼角和额上添了些岁月

流逝的痕迹。( ) 23) 我们用什么方法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

( ) 24) 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一株或一排白杨树,

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白杨树?( ) 25) 金沙江水滚滚滔滔流了半个世纪,把一个二十四岁的青年船夫流七十四岁的老

人。( ) 26) 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 ) 27) .百姓固然很怕“流寇”,也很怕“流官”。记得民主革命以后,我在故乡,不知怎地

县知事常常调换了。每一调换,农民们例愁苦着相千说:“怎么好呢?又换了一只

空肚鸭来了!”( ) 28) 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是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 ) 29) 严志和一见了土地,土地上的河流,河流两岸阴湿的涯田,涯田上青枝绿叶的芦

苇,心上就漾着喜气。( ) 30)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

街灯。( )

完成了?答得还好吧?接下来,我们要进入另一项课题了,那就是修辞格的综合运

用。你知道修辞格的综合运用指的是什么吗?

Page 35: 08 Isi Pelajaran13

BCN3103 语法和修辞

54

修辞格的综合运用

修辞格的综合运用有连用、兼用、套用等形式。

(一)修辞格的连用

同一种辞格或不同的辞格在一段话中的接连使用,叫连用。例如:

①魔鬼头像堡垒,手像铁叉,腿像桅杆,口像山洞,牙齿像白石块,鼻孔像喇叭,

眼睛像灯笼,样子非常凶恶。

②难道还有比这更惊人的奇迹吗?难道还有比这更伟大的壮举吗?

③如果离开充分发扬民主,这种集中,这种统一,是真的还是假的?是实的还是虚

的? 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当然只能是假的、虚的、错误的。

④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他们难得的佳

肴。

⑤果实的事业是宝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是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叶是谦虚

地专心地垂着绿阴的。

⑥姓陶不见桃结果,姓李不见李花开,姓罗不见锣鼓响,三个蠢才哪里来?

⑦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

树也缥缈。

⑧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

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例①是比喻的连用,例②是反问的连用,例③是设问的连用,例④是反语的

连用,例 ⑤是比 拟的连用,例⑥是双关的连用,例⑦是对偶的连用,例⑧

是对比的连用,都是同一辞格的连用。同一辞格的连用,可使该辞格的作用

更突出,更鲜明,可使气势得到强化。

Page 36: 08 Isi Pelajaran13

BCN3103 语法和修辞

55

(二)修辞格的兼用

一种表达形式兼用了多种辞格,是辞格的兼用。也叫兼格。兼格,即兼有不同辞格

的特征,从这个角度看是甲格,从那个角度看是乙格。例如:

①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

②这是全连的喝彩声,全党的喝彩声,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喝彩声。

③他赢了又赢,铜钱变成角洋,角洋变成大洋,大洋又成了叠。

④船如离弦之箭,稍差分厘,便会撞得粉碎。

⑤你们应该和我们一道去把日本占领的地方统一起来,把鬼子赶出去才是正经,何

必急急忙忙地要来“统一”这块巴掌大的边区呢?

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⑦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的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

例①从甲乙两事物性质不同而凭相似点起比况作用这个角度看,是比喻,从

结构相同、字数相等、两两相对角度看,是对偶。

例②从意思相关联,语气贯通,层层递进的角度看,是层 递;从有意重复

使用“喝彩声”这个角度看,是反复。

例③从层层递进的角度看,是层递; 从上句的末尾作下句的开头这个角度

看,是顶针。

例④从不同性质的甲乙两事物凭相似点起比 况作用看,是比喻,从过甚其

辞的角度看,是夸张。

例⑤的结尾兼用了反问与夸张两种辞格 。

(三)辞格的套用

辞格的套用是指一种辞格里又包含着其他辞格,形成大套小的包容关系。套用的几

个辞格互相配合,使大辞格有所借助,小辞格有所依托,大中有小,变化层出,从

而加强了表达效果。例如:

Page 37: 08 Isi Pelajaran13

BCN3103 语法和修辞

56

①来花自舞,春入鸟能言。

②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例①是对偶套用比拟。从结构形式上看,上句和下句构成对偶。分开来看,

上句的“花”能舞蹈,是拟人;下句的“鸟”能说话,也是拟人。这副对联

把春天的美景写活了。

例②对偶、警策兼用,其中套用暗喻。

学了这么多,能明白吗?能融会贯通吗?是不是觉得生活处处有修辞?是的,

修辞就是对语言的锤炼,是为了提高我们说话的效果。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修

辞,做有心人,说生动话,写锦绣文。

仔细阅读朱自清《绿》及徐志摩《再别康桥》,分析文中所采用的的修辞格及说明其

修辞作用。

绿

朱自清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仙岩有三个

瀑布,梅雨瀑最低。走到山边,便听见花花花花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

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我们先到梅雨亭。梅雨亭正对着那条

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这个亭踞

在冒尖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彷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微微的

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而瀑布也似乎分外

的响了。那瀑布从上面冲下,彷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

布。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

Page 38: 08 Isi Pelajaran13

BCN3103 语法和修辞

57

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据说,这

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但我觉得像杨花,格外确切些。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

散,那更是杨花了。──这时偶然有几点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的钻了进去,再

也寻它不着。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端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掀着草,攀着乱

石, 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瀑布在襟

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彷佛

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

妄想呀。──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

实可爱。她松松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

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

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

──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

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

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可爱的,我将

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

彷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

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

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

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 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

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我第二天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Page 39: 08 Isi Pelajaran13

BCN3103 语法和修辞

58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树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Page 40: 08 Isi Pelajaran13

BCN3103 语法和修辞

59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你已经把以上进行活动后所有搜集的资料和答案,收进学习档案记录了吗?

各位同学,恭喜你,又完成了一个课目!

Page 41: 08 Isi Pelajaran13

BCN3103 语法和修辞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