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主持人:张 林 为全球最重要的中央银行,美联 储的一举一动对世界经济有着深 远影响,其一次加息或降息决议都可能 引起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与此同 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包 括资本市场的逐步、有序开放,全球主 要经济体,特别是美国的(货币)政策 溢出效应对我国影响越来越明显。 美联储利率决策的理论框架 泰勒规则 1993年斯坦福大学约翰·泰勒提出 著名的“泰勒规则”。泰勒通过实证 分析1987~1993年数据发现,美国联 邦基金利率大体遵循以下简单规则: r=p+0.5y+0.5(p-2)+2;其中,r指美 联储应选择的联邦基金利率水平或理论 联邦基金利率,p为通货膨胀率(过去4 个季度平均值),y为产出缺口,即实际 GDP与潜在产出之间的偏离;两个0.5分 别为产出缺口和通货膨胀缺口系数。此 外,(p-2)中的2指通货膨胀率目标,即 2%,而公式最后的2则是一个假设的均衡 利率水平,其与1984~1992年真实GDP 增长率2.2%相当。 虽然美联储没有承认或明确表示其利 率决策遵循泰勒规则,但历史数据分析 显示联邦基金利率实际值与泰勒规则模 拟值拟合度非常高,高达80%以上。也正 是鉴于其较好地解释了美联储的利率决 策机制,泰勒规则成为国际金融理论界 的重要货币政策框架模型。 影响美联储利率决策的拟合模型及其 演变 泰勒规则的高拟合度更多体现在20世 作 纪八九十年代。自2000年起,按照泰勒 规则推算出的理论利率与实际利率出现较 大偏离。例如,2011~2015年,泰勒规 则模拟值均超过联邦基金利率1~2个百 分点。鉴于此,业界一直在探索如何更 好解释并预测美联储利率的变化趋势。 从伯南克的一篇文章可以看出美联储 对于泰勒规则的改进。第一,货币政策 决策者更倾向于将消费者价格变化作为通 胀指标。由于GDP平减指数还涉及政府开 支和资本商品价格,故用个人消费支出价 格指数(PCE)取代泰勒规则所用的GDP 平减指数。第二,相对于通胀波动,产 出波动对经济造成的影响更大,因此货 币政策决策者愿意以更大的通胀波动换 取更稳定的产出,故将产出缺口系数提高 为1,而非之前泰勒规则的0.5,但通胀 缺口系数仍为0.5。 但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无 论是按照泰勒规则还是伯南克改进后的 泰勒规则,根据历史数据得出的联邦基 金目标利率均为负值。为此,美联储需 继续采取量化宽松政策刺激经济,但其 对零利率可能延续的时间闪烁其词,并 饱受市场诟病。2012年12月,联邦公开 市场委员会(FOMC)宣布采用之前由 芝加哥联储主席查尔斯·埃文斯提出的 “埃文斯规则”,清晰给出零利率政策 终止条件,明确市场预期。 “埃文斯规则”仍然维持之前泰勒规 则误差修正的形式,但作出以下调整: 一是由于货币政策制定者对就业的关 注,新规则使用失业率缺口代替产出缺 口,阈值失业率设为6.5%,系数为2。二 是采用未来1~2年的通胀预期数据而非 历史数据,以提高决策的前瞻性。三是 将通胀率阈值设为2.5%,缺口系数仍为 0.5。四是设定当失业率高于6.5%、通胀 率低于2.5%时,维持零利率。 耶伦上任后,美联储仍采用之前的 “埃文斯规则”框架,但具体阈值则会 根据每次议息会议17名成员估计值的中 位数随时进行调整。如2016年8月将失业 率阈值调低为4.8%,通胀阈值调回之前 泰勒规则采用的2%。 美联储利率决策机制中的考量因素 泰勒规则以及演变后的相关规则为分 析美联储的利率决策机制提供了必要的 理论框架。但在实践中,美联储的议息 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并由多因素组成的 综合决策机制。各因素之间相互交织、相 互影响,充满不确定性,也使得每次美联 储议息会议扑朔迷离、惊心动魄。 国内因素 物价稳定。从长期来看,通胀率主要 由货币政策,特别是利率水平来决定。 自2012年以来,FOMC正式确定2%的通 胀率长期目标。具体使用的通胀指标为 PCE的年化变动率。除了PCE指数,美 联储也会关注核心PCE(即剔除能源、 食品后的PCE)、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C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 等价格指数,从而更加全面观察经济的 运行状况。 充分就业。相对于物价水平,实现充 分就业更多受制于非货币政策因素,如财 政政策。因此,美联储认为不适宜规定一 个具体量化目标,而应通过多组指标进行 全面分析。在所关注指数中,最重要的一 组为美国非农数据,包括非农就业人数、 美联储的利率决策框架 胡玉玮 王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