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福音第十一章 ppt (上)

28
馬馬馬馬馬馬 (馬) 馬馬馬馬馬馬馬馬馬馬

Transcript of 馬可福音第十一章 ppt (上)

Page 1: 馬可福音第十一章 ppt (上)

馬可福音第十一章 ( 上 )

中福五餅二魚姐妹小組

Page 2: 馬可福音第十一章 ppt (上)

1. 耶穌和門徒將近耶路撒冷,到了伯法其和伯大尼,在橄欖山那裡;耶穌就打發兩個門徒,2. 對他們說:你們往對面村子裡去,一進去的時候,必看見一匹驢駒拴在那裡,是從來沒有人騎過的,可以解開,牽來。3. 若有人對你們說:為什麼做這事?你們就說:主要用他。那人必立時讓你們牽來。4. 他們去了,便看見一匹驢駒拴在門外街道上,就把他解開。5. 在那裡站著的人,有幾個說:你們解驢駒做什麼?6. 門徒照著耶穌所說的回答,那些人就任憑他們牽去了。

馬可 11:01-11:06

Page 3: 馬可福音第十一章 ppt (上)

7. 他們把驢駒牽到耶穌那裡,把自己的衣服搭在上面,耶穌就騎上。8. 有許多人把衣服鋪在路上,也有人把田間的樹枝砍下來,鋪在路上。9. 前行後隨的人都喊著說:和散那(和散那:原有求救的意思,在此乃是稱頌的話)!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10. 那將要來的我祖大衛之國是應當稱頌的!高高在上和散那!11. 耶穌進了耶路撒冷,入了聖殿,周圍看了各樣物件。天色已晚,就和十二個門徒出城,往伯大尼去了。

馬可 11:07-11:11

Page 4: 馬可福音第十一章 ppt (上)

問題與討論 :

1. 這匹驢駒有甚麼特點 ?2. 主耶穌為甚麼不騎馬而要騎驢駒 ?3. 我們可以向這匹驢駒學甚麼 ?

Page 5: 馬可福音第十一章 ppt (上)

前言:外弛內張的情境 • 耶穌騎驢進聖城耶路撒冷的事,是祂完成 使命的前奏曲。 • 四卷福音都有記載。 • 本段經文的記載乃受難週的開始!

Page 6: 馬可福音第十一章 ppt (上)

耶路撒冷

橄欖山

伯大尼

伯法其 ?

耶路撒冷—伯法其 < 1.1km( 安息日可走的路程 )

聖殿

Page 7: 馬可福音第十一章 ppt (上)

他們去了,便看見一匹驢駒拴在門外街道上,就把他解開。在那裏站著的人,有幾個說:「你們解驢駒做甚麼?」門徒照著耶穌所說的回答,那些人就任憑他們牽去了。( 可 11:4-6)

Page 8: 馬可福音第十一章 ppt (上)

他們把驢駒牽到耶穌那裏,把自己的衣服搭在上面,耶穌就騎上。有許多人把衣服鋪在路上,也有人把田間的樹枝砍下來,鋪在路上。 ( 可 11:7-8)

Page 9: 馬可福音第十一章 ppt (上)

前行後隨的人都喊著說:和散那!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那將要來的我祖大衛之國是應當稱頌的!高高在上和散那!( 可 11:9-10)

Page 10: 馬可福音第十一章 ppt (上)

主耶穌在地上生活的最後一個星期• 星期日(十一 1 、 11 )第一次進耶路撒冷 • 星期一(十一 12 )第二次進耶路撒冷,詛咒無花果樹、 潔淨聖殿 • 星期 二(十一 20 )第三次進耶路撒冷,與猶太教領 袖爭論 • 星期三(十四 1 )猶大與大祭司勾結,商議出賣耶穌, 耶穌在伯大尼受膏 • 星期四(十四 12 )預備和吃逾越節的晚餐,耶穌被補 • 星期五(十五 1 )耶穌受審、釘十字架、死、被埋葬 • 星期日(十六 1 )耶穌復活

Page 11: 馬可福音第十一章 ppt (上)

騎驢:耶穌的自承—撒迦利亞書九 9~10

9錫安哪,應當大大喜樂; 耶路撒冷啊,應當歡呼。 看 哪,你的王來到你這裏! 他是公義的,並且施行拯 救, 謙和地騎着驢, 騎着 小驢,驢的駒子。 10 我必 除滅 以法蓮的戰車 和 耶路 撒冷的戰馬; 戰爭的弓也必 剪除。 他要向列國講和平; 他的權柄必從這海管到那海, 從 大河管到地極

Page 12: 馬可福音第十一章 ppt (上)

錫安的民哪,應當大大喜樂;耶路撒冷的民哪,應當歡呼。看哪,你的王來到你這裏!他是公義的,並且施行拯救,謙謙和和地騎著驢,就是騎著驢的駒子。 ( 亞 9:9)

應驗

Page 13: 馬可福音第十一章 ppt (上)

驢子 性 情 比 較 温 順 ,不急 不躁,不奔 不 馳 , 其 沉 穩 比 馬 强,坐上 去 讓 人放心,甚 至能 骑 驢 看 唱 本 — 走着瞧 。

普丁騎馬的雄風

騎馬?騎驢!

Page 14: 馬可福音第十一章 ppt (上)

回應與挑戰:我願意是一匹主所用的驢駒嗎 ?

1. 性情温順、謙和、沉穩、 不急躁。 2. 我們所信、所傳的是 「和平的福音」(弗二17 ) 3. 若是能行,總要盡力與 眾人和睦(羅 12:18 ) 4. 培養謙和的品格:快聽、 慢說、慢動怒(雅一19 )

Page 15: 馬可福音第十一章 ppt (上)

12. 第二天,他們從伯大尼出來,耶穌餓了。13.遠遠的看見一棵無花果樹,樹上有葉子,就往那裡去,或者在樹上可以找著什麼。到了樹下,竟找不著什麼,不過有葉子,因為不是收無花果的時候。14. 耶穌就對樹說:從今以後,永沒有人吃你的果子。他的門徒也聽見了。15. 他們來到耶路撒冷。耶穌進入聖殿,趕出殿裡做買賣的人,推倒兌換銀錢之人的桌子,和賣鴿子之人的凳子;16. 也不許人拿著器具從殿裡經過;17. 便教訓他們說:經上不是記著說:我的殿必稱為萬國禱告的殿嗎?你們倒使他成為賊窩了。18. 祭司長和文士聽見這話,就想法子要除滅耶穌,卻又怕他,因為眾人都希奇他的教訓。

馬可 11:12-11:18

Page 16: 馬可福音第十一章 ppt (上)

問題與討論 :

1. 為甚麼耶穌對樹說:從今以後,永沒有人吃你的果子 ?2. 主耶穌進入聖殿後做了甚麼事 ? 為甚麼 ?3. 祭司長和文士為甚麼想法子要除滅耶穌 ?

Page 17: 馬可福音第十一章 ppt (上)

到了樹下,竟找不著甚麼,不過有葉子,因為不是收無花果的時候。耶穌就對樹說:「從今以後,永沒有人吃你的果子。」他的門徒也聽見了。 ( 可 11:12-14)

Page 18: 馬可福音第十一章 ppt (上)

在耶路撒冷附近的山地的無花果樹,到了三月下旬,就會長出柔嫩的葉芽來(太二四 32 ;可十三 28~ 32 ;路二一 29~ 33 )。同時在嫩葉芽與舊枝子的接合點會生出無花果,而這小果會與嫩葉芽一齊長到櫻桃一般大;但每逢颳風時,便會被吹落。這些未熟的果子叫“ taksh” ,當地的居民會撿起來吃,耶路撒冷的市場可以買到。到了四月,逾越節迫近之時,無花果樹上的嫩葉已經茂盛,而且已經結出小果“ taksh” 來了。只因它到了六月便會成熟,所以向來都被視同來日可望收穫的保證。──摘錄自《聖書大辭典》( 153頁,西阪保治著,東京新教出版社發行)

無花果樹

Page 19: 馬可福音第十一章 ppt (上)
Page 20: 馬可福音第十一章 ppt (上)

依據這些參考資料可知,受難週的第二天,主耶穌來到耶路撒冷之時,正逢無花果樹上的嫩葉茂盛,並且已經結出小果“ taksh” 的季節;雖然還沒有成熟,卻是可以吃的。出乎意料之外的是,當主耶穌到了樹下的時候,竟然連一粒小果也找不著,而不過是長滿了葉子而已!浮顯在主耶穌眼前的畫面是──以色列人在信仰生活上的墮落:謹守律法的字句,卻輕忽了律法的精神;猶如這一棵無花果樹,雖然枝葉茂盛,卻結不出果子來!

無花果樹的教訓

Page 21: 馬可福音第十一章 ppt (上)

聖殿皇室柱廊

Page 22: 馬可福音第十一章 ppt (上)
Page 23: 馬可福音第十一章 ppt (上)
Page 24: 馬可福音第十一章 ppt (上)

聖殿被污穢猶太人每年都要在逾越節到聖殿過節,並且繳納聖殿稅半舍客勒,當時各國的幣制不同,從各國回到耶路撒冷的猶太人帶著自己的錢幣,必須兌換為聖殿的錢幣,有時兌換的商人還會趁機敲詐,兌換的匯率不同和收取更多的手續費,這裡的生意人總想貪多一點利潤。猶太人也必須到聖殿獻祭。如果居住的地方遙遠,要將自己的牛、羊、鴿子帶來不方便,於是在聖殿的外院購買牛、羊、鴿子,然後宰殺獻祭。但是做此買賣的生意人又會趁機敲詐,賣價提高更多,叫買者負擔更大。

Page 25: 馬可福音第十一章 ppt (上)

拿著器具從聖殿東邊要到橄欖山去,直接穿越聖殿的庭院是最快的捷徑,但是猶太人的米示拿有規定:「人不許帶著手杖,穿著涼鞋和拿著口袋,或滿腳塵土走進聖殿,也不准把聖殿當作捷徑,隨便經過。」主耶穌只是提醒猶太人本來就有的規定,要尊重聖殿的莊重和嚴肅。

聖殿被污穢 (2)

Page 26: 馬可福音第十一章 ppt (上)

主耶穌為何要這麼憤怒?因為這樣的憤怒才能發揮應有的效果,讓百姓清楚知道,聖殿的神聖不能被世俗的商業所污染。這些買賣的商業行為都必須得到大祭司的同意,才能在外邦人院進行。商人勢必給大祭司許多好處。但是主耶穌的強烈反對,讓祭司了解,不能圖利自己,和商人掛勾。也讓商人明白,服務可以賺取基本的利潤,但不可以過度貪婪,敲詐賺取暴利,而且地點也要考慮適當與否。

主耶穌為何要這麼憤怒?

Page 27: 馬可福音第十一章 ppt (上)

生活應用討論 :

我們的身體就是神的聖殿 , 我們身體這個聖殿是聖潔無瑕疵的嗎 ? 有那些是我們不該容許但卻又存在我們的身體中的 ?

本週背誦經文 :

豈不知你們的身子就是聖靈的殿嗎?這聖靈是從神而來,住在你們裡頭的;並且你們不是自己的人; (前 6:19)

Page 28: 馬可福音第十一章 ppt (上)

見證影片 : 色情大王的悔改人生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QwNjk4Mzg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