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 名家话阅读与生活 -...

1
雪漠: 2019 年我专注研究红色文化 作家,西北文学的代表之一,代表作“大漠三部 曲”《大漠祭》《白虎关》《猎原》等。 我一向爱读书,而且只读那些能给我的灵魂提供 真正滋养的好书。因为人的生命太宝贵了,我不愿意将 它浪费在那些毫无意义、让人堕落的书上面。因此,我阅读的,总是我 这辈子必须要读的书,不读它们就是我人生的损失。 2019年,我阅读了诸多红色文化书籍。以前,我对红色文化并不 看重,但后来因为一个偶然的机缘,我对红色文化有了一种全新的看 法。我发现,我们党在刚开始创建的时候,只有三个人,分别是陈独 秀、李大钊和张申府,他们共同确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名称。但发展到 今天,我们党已经有8000万党员,还成立了一个伟大的共和国,而且它 是在内忧外患,血雨腥风中成长起来的。我想它的经历对于我们今天 取得成功,必然有一种借鉴和启迪,所以我开始重点研究红色文化。 2019年是我研究红色文化最用心的一年,在对它的研究中,我发 现,如果中国的企业能从红色文化中汲取到一些营养,那么中国的企 业就可能走向世界。在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几个关键性要素中,我觉得 有几个方面值得我们深思并且学习,比如密切联系群众、理论联系实 际、批评与自我批评等。当然还包括一些其他的要素,比如统一战线、 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等,尤其是党的建设,我发现在团队建设方面,红 色文化有一种无与伦比的活力。在白色恐怖的年代里,一批又一批的 共产党员被杀掉了,但一批又一批新的共产党员又很快成长起来,有 一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顽强力量,非常有韧性,为它取得成 功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冯 唐: 一年至少要读 4 本严肃书籍 作家、诗人,代表作有《女神一号》《欢喜》等。 午饭之后,读三五页纸书,浑然入睡,昏然醒来, 一天神清气爽,读书、写作有如神助。这是我的常态。 阅读几乎改变了我一切,那真是粮食。如果你想脱离傻逼状态, 不变成所谓精神上的饿鬼,那只能读书,必须要有一定的阅读积累。 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两者是互相印证的,就像“我注六经,六 经注我”。不过行万里路不见得能遇上最好的导师,多数成功是不可 复制的,导师可遇不可求,但是书基本都在那儿,有些经典已经那么多 年了,也不需要太大的成本,更多是靠自己的自觉。 我现在逼着自己一天读一点《资治通鉴》,一周读一本新书,大致 定一些习惯,再忙都要留下读书的时间,在厕上、枕上、车上、飞机上, 或纸质书,或电子书(kindle),随时随地皆可学习;每天挤出个半小时 到一个小时读书,不长。形成习惯之后慢慢就变成了享受。当然这种 习惯形成得很痛苦,但现在我不读书心里就觉得空空的,不踏实。 此外,也不该妄想读尽天下书,读自己最感兴趣的就已经足够;每 个人 1 年至少要读 4 本严肃书籍。 作为一个写作者,我最大的兴趣还是了解人性,了解人性的最佳 办法似乎还是以大尺度的时间观照人性的变与不变、轮回与演进。以 这个思路定优先、做减法,如果只读一本书,就读《资治通鉴》。 当下,人们的时间确被切得很碎片,但你会发现在手机上阅读,会 变得越来越浮躁、武断、不安静,所以人们还会重新拿起书来读。 鲁 敏: 我愿与美与艺术发生亲密联系 作家,曾获鲁迅文学奖,代表作有《伴宴》《六人 晚餐》等。 我看书不太走时髦节奏。有时读的不是新书,遇 到“知音”也会一读再读。 法国的文艺理论家和史学家丹纳的《艺术哲学》就是其中一本, 该书是其在巴黎美术学校讲课时的教材,后集编出版,因用讲座笔 记的方式书写,该书绝无哲学类著作常见的刻板与艰涩,丹纳所涉 甚广,跨越了地理、历史、政治、文学、宗教等各个领域,分为雕塑、 文学、绘画、音乐、建筑、诗歌 6 个门类,似乎要把天上人间一切美的 东西,皆纳之于怀,从头道来。用该书译者傅雷的一句话:这是一部 有关艺术、历史及人类文化的巨著。更幸运的是傅雷与丹纳,二人 在渊博精深方面当可比肩,所以全书读来,译文生机勃勃、热情、自 信、优美。 直到现今,我还记得初读该书的情景,那是 1995 年,我把书带到单 位,不免有同事问我所看何书,我总不好意思亮出封面,因为这书名太 过高大森严,艺术倒罢了,还哲学,我深恐别人以为我在攀附风雅,不 懂装懂。许是丹纳也是教师的缘故,他很会讲述,调子起得也低,任何 一个读者,只要是稍有些文史底子、并对艺术有基本的常识,便会一头 栽进去,进入他为你架构的体系: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剖析各艺术门 类的历史起因、风格形成、流派分别。 当时的我带着激动而叹服的心情作了不少笔记,十几年过去 了,那笔记已遍寻不见,但那得遇良师、拨雾见光的心境一直记忆 犹新,我朦胧地感知道:我中意什么,对什么敏感,我应当如何喜爱 那些美好的东西,一直混沌着的感怀之心,好像就此生发开来。当 然,这跟我后来的写作,没有关系。只是说,我知道了一点,在这个 世界上,我最愿意与之发生亲密联系的,是美与艺术。其余,皆可忽 略或次之。 谈起阅读,我看书时有一个习惯,几本书同时开始。餐桌搁两本, 床头、沙发各有几本,卫生间则是新到的杂志。一则便于取阅,当然也 暴露出我挑挑拣拣、不够专致的态度。但这样几条跑道并行的方式,确 乎也会有效甄选最中意的“那本书”或“那个人”。这能帮助自己发现, 起码在这几本中,最好的是哪一本。 侯 磊: 最实用的阅读是“站着读” 青年作家、诗人,著有《后宫还阳》《冰下的人》等。 最深刻的阅读时刻,我想可能是在阅读时,与作 者产生思维交锋的时刻。 读一本书,如果你特别想见到作者,与他再深入地交 谈、辩驳一番,那么这本书是真正对你有触动的。今年的触动来自加缪 的《思索死刑》。加缪主张废除死刑,他说,一个人即将接受死刑时,他 一定会对恶行表示忏悔。此时我想到的是,加缪没听过评书:“要杀动 手,吃肉张嘴,皱一皱眉头不算英雄好汉”“脑袋掉了,碗大个疤,二十年 后……”这是我们中国人首先接触的思维。当加缪的思想与中国民间 思想产生冲突时,也许我们还得不出结论,但这种思维的战役打响时, 才是读书最为重要的时刻。 我把阅读分成两类:坐着阅读和站着阅读。最为实用的阅读,可能 是站着阅读,明显比坐着读要快,要赶紧看完或记住书中的内容。在书 店、图书馆或别人家,我们每个人都有站着阅读的时候,记得快忘得也 快。如果站着都来不及阅读的话,赶紧把书中内容拍下来,有时间再坐 着读。 而坐着读,更多的是为了思考和享受,调整好座椅的位置,拉开窗 帘,室内温度不冷不热,把手机静音,让周围近乎绝对安静……这个世 界只有你和这本书。 我总希望,生活中更多一些坐着的阅读,也希望大家都喜欢这样的 阅读。 新 琴: 阅读的内涵是领会其中的思想 悦的读书会创始人 我经常觉得我们把读书看得太重要了,在宣传 的时候,加重了它的神圣性或者是重要性。其实对于 一个爱读书的人,读书就是一种生活方式,与吃饭、睡觉、打游戏等没 有两样。 事实上,读书真正的状态应该是与我们生活中的吃饭、睡觉一样是 必需品,却又是那么稀松平常的事。 2019 年我读的书,面儿特别窄,多是考古、历史、建筑等研究方 面的著作。这与我读书多年,慢慢沉淀,向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向靠 拢有关。2019年我在读书会中也做了几场与考古有关的活动,如邀 请南京大学历史学院的张学锋教授与读者分享南朝墓葬的研究。 为此,我研读了诸多南北朝时期的书,包括后来关于隋唐史的书,这 虽然是很个人的阅读行为,但一场好的阅读推广活动,可以让爱学 习、爱阅读的人,自己围绕此制定一个主题的阅读,这就是阅读的力 量和魅力。 其实,刚做读书会时,我什么书都读,随着积累越来越多,个人也慢 慢成长,兴趣点逐渐聚焦。 关于读书,我不是资质很好的人,我的阅读是一种很常规性的阅 读,最常用的读书方法就是重读阅读。这里的重复不是针对一本书,而 是对一个主题的重复阅读,以此加深对该主题的深刻理解。 所以,对我而言,没有哪一本是影响我人生或者轨迹的,我理解的 阅读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就像一个人吃10个馒头才能有饱 腹的感觉,你不能说只有第10个馒头才是让你吃饱的关键,这对前面9 个馒头很不公平。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以及个人的思维,是由你所 看的全部的书沉淀而来的,绝对不是某一本带来的。我很感恩我的阅 读,感恩之前所看的每一本书,就算有些书质量很差,但它也让我学会 了如何挑选好书。 同样,我也不认同,现在社会上的一些观点和声音,看手机不一 定是碎片化阅读。手机与碎片化阅读之间,没有逻辑关系。阅读的 方式有很多种,每个人你都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我个人 虽然喜欢纸质阅读,但我不认为我的阅读就比其他使用电子产品阅 读的人高级。阅读的内涵是领会其中的思想,而不是浮于表面,提 倡纸质阅读或电子阅读。所以,我们在推广阅读时,一定要摒弃这个 观点。 刘 磊: 读书是不断攀岩的过程 河南松社书店创始人 读书是我们智识动物自我进化的法宝,是我们安 身立命的捷径。下雨天躺在床上读,与心灵产生激 荡,感受气象万千的复杂世界,体会从未有过之境遇,是 我认为最美的姿势。 但当下,我却不能做到完全用最美的姿势去阅读。由于工作的关 系,我每天用手机查阅信息,浏览公众号等等,虽然我对碎片化阅读嗤 之以鼻、深恶痛绝,却始终没有能力摆脱。 作为一名书店人,阅读推广是我的兴趣也是我的工作重点。从推 荐书上讲,我个人是理想国的忠粉,推荐理想国所有的书。当然追求书 的品质,一定要看出版社,大社的书一般差不到哪里。 从阅读推广活动上讲,我和松社书店不只是推荐图书,我们要推崇 阅读的力量,以及阅读让人们的生活变得丰富这一理念。如2019年11 月,我邀请了布衣书局创始人胡同来郑州做客“松社我来讲”,现场爆 满,让我感受到了郑州这座城市的文化活力和民间力量,使我更加有信 心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深耕阅读推广。 最后,读书就是顺其自然、循序渐进、不断攀岩的过程,没有什么方 法推荐,也不会一口吃成胖子,阅读是潜移默化的影响人。 22 《雾行者》描述千禧年前后的青春悸动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讯 1 月 7 日,上海三联书店携手作家路内、学者戴锦华、学者梁文道,在 北京开启了一场“世纪冷酷之旅”,围绕路内新作《雾行者》一书,各自回望了那段千年之末的现 实与时间,谈起1998~2008年这10年间的巨变。 《雾行者》讲述了1998年夏季到奥运前夕的2008年之间的打工青年和文学青年的故事,在 地理上横跨了中国20多座城市。路内和梁文道对这10年最大的印象就是人口流动,认为流动 人口塑造了那10年的中国,其背后的驱动力是全球化、市场化,这个力量至今仍然在发挥作 用。戴锦华则坦言,这10年是一个大故事,其中有无数的视角可以去讲述。 据悉,这也是路内重启“追随三部曲”《云中人》《雾行者》《救世军》的第二部,重回千年之末 的 1990 年代中国城市场景,进行巨细并蓄的描绘。对此,路内说:“那是互联网时代的开始,所 有人都相信 21 世纪会与从前不同”。路内以赤裸淋漓的笔触,谈论身份、文学、逝去的时间、告 别与重逢、世纪末、出世主义、血祭、狂暴复仇、相信和爱、虚构与巧合。 当谈起为何叫“雾行者”?路内解释,即“在雾中远去的人”:一群想要消灭过去之我的人,那些 曾经的文学青年,经历不同的风土与时间,走向极远之处,用不同的方式寻求安慰和解脱。 (解 慧) 《雾行者》路内著/上海三联书店2020年1月版/88.00元/ISBN:9787542668547 2020 年 1 月 21 日 星期二 第2593、2594期合刊 本版编辑:解慧 E-mail[email protected] 排版:彭庆伟 荐读书单 名家话阅读与生活 《毛泽东思想宝库》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 年版) 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虽然是旧书,但里面的内容能够启迪 我们的智慧,给我们带来一种思考,尤其对于企业文化来说,这 本书非常有用。 《红色管理》冯成略著,中央党史出版社(2006 年 6 月第 1 版) 这是一本教你如何跟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的书,把中国共产 党的实践经验,在管理学上作了全面的归纳和提炼,很符合这个 时代的需求,很实用。 《奥古斯都》 [英]阿德里安 · 戈兹沃西著,陆大鹏译,社会科学 文献出版社 主要讲述政治家奥古斯都,在罗马帝国面临分崩离析的时 候,如何运用用他超人的智慧拯救罗马帝国的故事。 《罗马人的故事》 [日]盐野七生著,计丽屏等译,中信出版集团 我很喜欢的一本书,这套书描述了罗马帝国从诞生到灭亡 的历史,涉及经济、生活、政治等各领域,是一部了解罗马帝国的 百科全书。 《凉州词》雪漠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是我向武魂致敬的新小说。武魂是中华民族中非常重要的 基因,它不仅强健人的心,更强健民族精神。可惜的是,当八国 联军的枪炮声打碎了中华武魂之后,中国人的自信心也被摧毁 了。所以,我觉得我们需要从中国武魂中汲取一些对这个时代 有用的营养,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有益的一些营养。 《资治通鉴》(宋)司马光著,中华书局 如果只读一本古书,就读《资治通鉴》。史实扎实,繁简得 当,摇曳多姿。掩卷太息,狗改不了吃屎,这么多年来,人性其实 丝毫没有改变。 《世说新语》(南朝 · 宋)刘义庆著,中华书局 有史以来最文艺的一本书。如果周一到周五遇到太多油腻 猥琐的人和事儿,周六和周日我就翻翻《世说新语》,非常治愈。 《曾文正公嘉言钞》曾国藩著,梁启超辑,中国书店出版社 曾国藩是中国社会里“书生成事”的样本。建议有雄心做些 大实事的书生猛读、精读、反复读。 《春风十里不如你》冯唐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写给过往青春,写给此时青春,写给春风十里的你。 《魔灯》 [瑞典]英格玛 · 伯格曼著,张红军译,广西师范大学出 版社 导演伯格曼自传,配合着温习他的经典影片,特别可以发现 一个大师的成长路径与精神养成。 《潘达雷昂上尉与劳军女郎》 [秘鲁]马里奥 · 巴尔加斯 · 略萨 著,孙家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秘鲁作家略萨的代表作之一,他在跨时空对话上的技术开创 很有意思。 《僧侣与哲学家》 [法]让-富朗索瓦何维勒、马修 · 理查德著, 赖声川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知名舞台剧导演赖声川翻译,讲述一位哲学家父亲与僧侣 儿子的对话,关于宗教和科学和哲学的一些思考。 《北京风俗图谱》 [日]青木正儿编 东方出版社 青木正儿选取了北京风俗的一个个横截面,他在编纂、选取 这些风俗图画时,有自己的思想和倾向。长期以来这本书只有 日文版,期待更多民国时外国人所写的北京文化的著作得以翻 译出版。 《思索死刑》 [法]阿尔贝 · 加缪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这篇文章是面向大众的,加缪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他 对死刑的不支持,表达出对建立一个对现代、文明、人道社会的 向往与责任。 《俞平伯说昆曲》俞平伯著,北京出版社 俞平伯先生是昆曲爱好者和资深曲家,他在不经意间写了 大量与昆曲有关的文章,但更多的学问被他带走了。从中能看 出,昆曲不仅只是舞榭歌台上的表演艺术,还是雅集时清唱的昆 曲更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基本修养与象征。 《钱锺书传:营造巴比塔的智者》张文江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张文江先生是罕见的能与钱锺书书在同一高度上对话的学 者,他在几十年前所写的《钱锺书传》,更侧重于分析钱锺书的知 识结构,有助于我们了解钱锺书的内心世界。 《烧钱:中国人生活世界中的物质精神》 [美]柏桦著,江苏人 民出版社 这本书十分有趣,作者似乎非要从学术的角度证明出“为什 么活人在阳间烧了纸,死人就能在阴间收到钱”这个中国自古以 来皆信奉的迷信。能看出中国人与西方人差异巨大的逻辑思 维,更能从侧面反观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随笔录》培根著,燕山出版社(1987 版) 在我机关工作关键时期重塑了我。 《冬泳》班宇著,上海三联书店 从冻土里开出的文学玫瑰。 《捎话》刘亮程著,译林出版社 隐喻文学里藏着一头让我想娶回家的驴。 《应物兄》李洱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伟大的渺小是我们与世界和谐共处的金钥匙。 《晚清三国》李洁,九州出版社 以一己之力填补教科书空白的骑士。 《寻美记》熊培云著,东方出版社 灰狗大巴带来的旅行文学是最靠谱的通识教材。 ●阅读推广人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解 慧 夜 雨/整理 庚子新春 庚子新春 庚子新春 庚子新春 庚子新春 庚子新春 庚子新春 庚子新春 庚子新春 庚子新春 庚子新春 庚子新春 庚子新春 庚子新春 庚子新春 庚子新春 庚子新春 庚子新春 庚子新春 庚子新春 庚子新春 庚子新春 庚子新春 庚子新春 庚子新春 庚子新春 庚子新春 庚子新春 庚子新春 庚子新春 庚子新春 庚子新春 / 名家话阅读与生活

Transcript of 漠 名家话阅读与生活 -...

Page 1: 漠 名家话阅读与生活 - dzzy.cbbr.com.cndzzy.cbbr.com.cn/resfile/2020-01-21/22/22.pdf它浪费在那些毫无意义、让人堕落的书上面。因此,我阅读的,总是我

雪漠:2019年我专注研究红色文化作家,西北文学的代表之一,代表作“大漠三部

曲”《大漠祭》《白虎关》《猎原》等。

我一向爱读书,而且只读那些能给我的灵魂提供

真正滋养的好书。因为人的生命太宝贵了,我不愿意将

它浪费在那些毫无意义、让人堕落的书上面。因此,我阅读的,总是我

这辈子必须要读的书,不读它们就是我人生的损失。

2019 年,我阅读了诸多红色文化书籍。以前,我对红色文化并不

看重,但后来因为一个偶然的机缘,我对红色文化有了一种全新的看

法。我发现,我们党在刚开始创建的时候,只有三个人,分别是陈独

秀、李大钊和张申府,他们共同确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名称。但发展到

今天,我们党已经有8000万党员,还成立了一个伟大的共和国,而且它

是在内忧外患,血雨腥风中成长起来的。我想它的经历对于我们今天

取得成功,必然有一种借鉴和启迪,所以我开始重点研究红色文化。

2019 年是我研究红色文化最用心的一年,在对它的研究中,我发

现,如果中国的企业能从红色文化中汲取到一些营养,那么中国的企

业就可能走向世界。在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几个关键性要素中,我觉得

有几个方面值得我们深思并且学习,比如密切联系群众、理论联系实

际、批评与自我批评等。当然还包括一些其他的要素,比如统一战线、

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等,尤其是党的建设,我发现在团队建设方面,红

色文化有一种无与伦比的活力。在白色恐怖的年代里,一批又一批的

共产党员被杀掉了,但一批又一批新的共产党员又很快成长起来,有

一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顽强力量,非常有韧性,为它取得成

功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冯 唐:一年至少要读4本严肃书籍作家、诗人,代表作有《女神一号》《欢喜》等。

午饭之后,读三五页纸书,浑然入睡,昏然醒来,

一天神清气爽,读书、写作有如神助。这是我的常态。

阅读几乎改变了我一切,那真是粮食。如果你想脱离傻逼状态,

不变成所谓精神上的饿鬼,那只能读书,必须要有一定的阅读积累。

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两者是互相印证的,就像“我注六经,六

经注我”。不过行万里路不见得能遇上最好的导师,多数成功是不可

复制的,导师可遇不可求,但是书基本都在那儿,有些经典已经那么多

年了,也不需要太大的成本,更多是靠自己的自觉。

我现在逼着自己一天读一点《资治通鉴》,一周读一本新书,大致

定一些习惯,再忙都要留下读书的时间,在厕上、枕上、车上、飞机上,

或纸质书,或电子书(kindle),随时随地皆可学习;每天挤出个半小时

到一个小时读书,不长。形成习惯之后慢慢就变成了享受。当然这种

习惯形成得很痛苦,但现在我不读书心里就觉得空空的,不踏实。

此外,也不该妄想读尽天下书,读自己最感兴趣的就已经足够;每

个人1年至少要读4本严肃书籍。

作为一个写作者,我最大的兴趣还是了解人性,了解人性的最佳

办法似乎还是以大尺度的时间观照人性的变与不变、轮回与演进。以

这个思路定优先、做减法,如果只读一本书,就读《资治通鉴》。

当下,人们的时间确被切得很碎片,但你会发现在手机上阅读,会

变得越来越浮躁、武断、不安静,所以人们还会重新拿起书来读。

鲁 敏:我愿与美与艺术发生亲密联系作家,曾获鲁迅文学奖,代表作有《伴宴》《六人

晚餐》等。

我看书不太走时髦节奏。有时读的不是新书,遇

到“知音”也会一读再读。

法国的文艺理论家和史学家丹纳的《艺术哲学》就是其中一本,

该书是其在巴黎美术学校讲课时的教材,后集编出版,因用讲座笔

记的方式书写,该书绝无哲学类著作常见的刻板与艰涩,丹纳所涉

甚广,跨越了地理、历史、政治、文学、宗教等各个领域,分为雕塑、

文学、绘画、音乐、建筑、诗歌 6 个门类,似乎要把天上人间一切美的

东西,皆纳之于怀,从头道来。用该书译者傅雷的一句话:这是一部

有关艺术、历史及人类文化的巨著。更幸运的是傅雷与丹纳,二人

在渊博精深方面当可比肩,所以全书读来,译文生机勃勃、热情、自

信、优美。

直到现今,我还记得初读该书的情景,那是1995年,我把书带到单

位,不免有同事问我所看何书,我总不好意思亮出封面,因为这书名太

过高大森严,艺术倒罢了,还哲学,我深恐别人以为我在攀附风雅,不

懂装懂。许是丹纳也是教师的缘故,他很会讲述,调子起得也低,任何

一个读者,只要是稍有些文史底子、并对艺术有基本的常识,便会一头

栽进去,进入他为你架构的体系: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剖析各艺术门

类的历史起因、风格形成、流派分别。

当时的我带着激动而叹服的心情作了不少笔记,十几年过去

了,那笔记已遍寻不见,但那得遇良师、拨雾见光的心境一直记忆

犹新,我朦胧地感知道:我中意什么,对什么敏感,我应当如何喜爱那些美好的东西,一直混沌着的感怀之心,好像就此生发开来。当然,这跟我后来的写作,没有关系。只是说,我知道了一点,在这个世界上,我最愿意与之发生亲密联系的,是美与艺术。其余,皆可忽略或次之。

谈起阅读,我看书时有一个习惯,几本书同时开始。餐桌搁两本,床头、沙发各有几本,卫生间则是新到的杂志。一则便于取阅,当然也暴露出我挑挑拣拣、不够专致的态度。但这样几条跑道并行的方式,确

乎也会有效甄选最中意的“那本书”或“那个人”。这能帮助自己发现,

起码在这几本中,最好的是哪一本。

侯 磊:最实用的阅读是“站着读”青年作家、诗人,著有《后宫还阳》《冰下的人》等。

最深刻的阅读时刻,我想可能是在阅读时,与作

者产生思维交锋的时刻。

读一本书,如果你特别想见到作者,与他再深入地交

谈、辩驳一番,那么这本书是真正对你有触动的。今年的触动来自加缪

的《思索死刑》。加缪主张废除死刑,他说,一个人即将接受死刑时,他

一定会对恶行表示忏悔。此时我想到的是,加缪没听过评书:“要杀动

手,吃肉张嘴,皱一皱眉头不算英雄好汉”“脑袋掉了,碗大个疤,二十年

后……”这是我们中国人首先接触的思维。当加缪的思想与中国民间

思想产生冲突时,也许我们还得不出结论,但这种思维的战役打响时,

才是读书最为重要的时刻。

我把阅读分成两类:坐着阅读和站着阅读。最为实用的阅读,可能

是站着阅读,明显比坐着读要快,要赶紧看完或记住书中的内容。在书

店、图书馆或别人家,我们每个人都有站着阅读的时候,记得快忘得也

快。如果站着都来不及阅读的话,赶紧把书中内容拍下来,有时间再坐

着读。

而坐着读,更多的是为了思考和享受,调整好座椅的位置,拉开窗

帘,室内温度不冷不热,把手机静音,让周围近乎绝对安静……这个世

界只有你和这本书。

我总希望,生活中更多一些坐着的阅读,也希望大家都喜欢这样的

阅读。

新 琴:阅读的内涵是领会其中的思想悦的读书会创始人

我经常觉得我们把读书看得太重要了,在宣传

的时候,加重了它的神圣性或者是重要性。其实对于

一个爱读书的人,读书就是一种生活方式,与吃饭、睡觉、打游戏等没

有两样。

事实上,读书真正的状态应该是与我们生活中的吃饭、睡觉一样是

必需品,却又是那么稀松平常的事。

2019 年我读的书,面儿特别窄,多是考古、历史、建筑等研究方

面的著作。这与我读书多年,慢慢沉淀,向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向靠

拢有关。2019 年我在读书会中也做了几场与考古有关的活动,如邀

请南京大学历史学院的张学锋教授与读者分享南朝墓葬的研究。

为此,我研读了诸多南北朝时期的书,包括后来关于隋唐史的书,这

虽然是很个人的阅读行为,但一场好的阅读推广活动,可以让爱学

习、爱阅读的人,自己围绕此制定一个主题的阅读,这就是阅读的力

量和魅力。

其实,刚做读书会时,我什么书都读,随着积累越来越多,个人也慢

慢成长,兴趣点逐渐聚焦。

关于读书,我不是资质很好的人,我的阅读是一种很常规性的阅

读,最常用的读书方法就是重读阅读。这里的重复不是针对一本书,而

是对一个主题的重复阅读,以此加深对该主题的深刻理解。

所以,对我而言,没有哪一本是影响我人生或者轨迹的,我理解的

阅读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就像一个人吃10个馒头才能有饱

腹的感觉,你不能说只有第10个馒头才是让你吃饱的关键,这对前面9

个馒头很不公平。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以及个人的思维,是由你所

看的全部的书沉淀而来的,绝对不是某一本带来的。我很感恩我的阅

读,感恩之前所看的每一本书,就算有些书质量很差,但它也让我学会

了如何挑选好书。

同样,我也不认同,现在社会上的一些观点和声音,看手机不一

定是碎片化阅读。手机与碎片化阅读之间,没有逻辑关系。阅读的

方式有很多种,每个人你都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我个人

虽然喜欢纸质阅读,但我不认为我的阅读就比其他使用电子产品阅

读的人高级。阅读的内涵是领会其中的思想,而不是浮于表面,提

倡纸质阅读或电子阅读。所以,我们在推广阅读时,一定要摒弃这个

观点。

刘 磊:读书是不断攀岩的过程河南松社书店创始人

读书是我们智识动物自我进化的法宝,是我们安

身立命的捷径。下雨天躺在床上读,与心灵产生激

荡,感受气象万千的复杂世界,体会从未有过之境遇,是

我认为最美的姿势。

但当下,我却不能做到完全用最美的姿势去阅读。由于工作的关

系,我每天用手机查阅信息,浏览公众号等等,虽然我对碎片化阅读嗤

之以鼻、深恶痛绝,却始终没有能力摆脱。

作为一名书店人,阅读推广是我的兴趣也是我的工作重点。从推

荐书上讲,我个人是理想国的忠粉,推荐理想国所有的书。当然追求书

的品质,一定要看出版社,大社的书一般差不到哪里。

从阅读推广活动上讲,我和松社书店不只是推荐图书,我们要推崇

阅读的力量,以及阅读让人们的生活变得丰富这一理念。如2019年11

月,我邀请了布衣书局创始人胡同来郑州做客“松社我来讲”,现场爆

满,让我感受到了郑州这座城市的文化活力和民间力量,使我更加有信

心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深耕阅读推广。

最后,读书就是顺其自然、循序渐进、不断攀岩的过程,没有什么方

法推荐,也不会一口吃成胖子,阅读是潜移默化的影响人。

22

本版关注

《雾行者》描述千禧年前后的青春悸动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讯 1月7日,上海三联书店携手作家路内、学者戴锦华、学者梁文道,在

北京开启了一场“世纪冷酷之旅”,围绕路内新作《雾行者》一书,各自回望了那段千年之末的现

实与时间,谈起1998~2008年这10年间的巨变。

《雾行者》讲述了1998年夏季到奥运前夕的2008年之间的打工青年和文学青年的故事,在

地理上横跨了中国20多座城市。路内和梁文道对这10年最大的印象就是人口流动,认为流动

人口塑造了那10年的中国,其背后的驱动力是全球化、市场化,这个力量至今仍然在发挥作

用。戴锦华则坦言,这10年是一个大故事,其中有无数的视角可以去讲述。

据悉,这也是路内重启“追随三部曲”《云中人》《雾行者》《救世军》的第二部,重回千年之末

的1990年代中国城市场景,进行巨细并蓄的描绘。对此,路内说:“那是互联网时代的开始,所

有人都相信21世纪会与从前不同”。路内以赤裸淋漓的笔触,谈论身份、文学、逝去的时间、告

别与重逢、世纪末、出世主义、血祭、狂暴复仇、相信和爱、虚构与巧合。

当谈起为何叫“雾行者”?路内解释,即“在雾中远去的人”:一群想要消灭过去之我的人,那些

曾经的文学青年,经历不同的风土与时间,走向极远之处,用不同的方式寻求安慰和解脱。 (解慧)

《雾行者》路内著/上海三联书店2020年1月版/88.00元/ISBN:9787542668547

2020年1月21日 星期二 第2593、2594期合刊

本版编辑:解慧E-mail:[email protected]

排版:彭庆伟

荐读书单

名家话阅读与生活

刘磊

《毛泽东思想宝库》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

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虽然是旧书,但里面的内容能够启迪

我们的智慧,给我们带来一种思考,尤其对于企业文化来说,这

本书非常有用。

《红色管理》冯成略著,中央党史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

这是一本教你如何跟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的书,把中国共产

党的实践经验,在管理学上作了全面的归纳和提炼,很符合这个

时代的需求,很实用。

《奥古斯都》[英]阿德里安·戈兹沃西著,陆大鹏译,社会科学

文献出版社

主要讲述政治家奥古斯都,在罗马帝国面临分崩离析的时

候,如何运用用他超人的智慧拯救罗马帝国的故事。

《罗马人的故事》[日]盐野七生著,计丽屏等译,中信出版集团

我很喜欢的一本书,这套书描述了罗马帝国从诞生到灭亡

的历史,涉及经济、生活、政治等各领域,是一部了解罗马帝国的

百科全书。

《凉州词》雪漠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是我向武魂致敬的新小说。武魂是中华民族中非常重要的

基因,它不仅强健人的心,更强健民族精神。可惜的是,当八国

联军的枪炮声打碎了中华武魂之后,中国人的自信心也被摧毁

了。所以,我觉得我们需要从中国武魂中汲取一些对这个时代

有用的营养,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有益的一些营养。

《资治通鉴》(宋)司马光著,中华书局

如果只读一本古书,就读《资治通鉴》。史实扎实,繁简得

当,摇曳多姿。掩卷太息,狗改不了吃屎,这么多年来,人性其实

丝毫没有改变。

《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著,中华书局

有史以来最文艺的一本书。如果周一到周五遇到太多油腻

猥琐的人和事儿,周六和周日我就翻翻《世说新语》,非常治愈。

《曾文正公嘉言钞》曾国藩著,梁启超辑,中国书店出版社

曾国藩是中国社会里“书生成事”的样本。建议有雄心做些

大实事的书生猛读、精读、反复读。

《春风十里不如你》冯唐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写给过往青春,写给此时青春,写给春风十里的你。

《魔灯》[瑞典]英格玛·伯格曼著,张红军译,广西师范大学出

版社

导演伯格曼自传,配合着温习他的经典影片,特别可以发现

一个大师的成长路径与精神养成。

《潘达雷昂上尉与劳军女郎》[秘鲁]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著,孙家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秘鲁作家略萨的代表作之一,他在跨时空对话上的技术开创

很有意思。

《僧侣与哲学家》[法]让-富朗索瓦何维勒、马修·理查德著,

赖声川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知名舞台剧导演赖声川翻译,讲述一位哲学家父亲与僧侣

儿子的对话,关于宗教和科学和哲学的一些思考。

《北京风俗图谱》[日]青木正儿编 东方出版社

青木正儿选取了北京风俗的一个个横截面,他在编纂、选取

这些风俗图画时,有自己的思想和倾向。长期以来这本书只有

日文版,期待更多民国时外国人所写的北京文化的著作得以翻

译出版。

《思索死刑》[法]阿尔贝·加缪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这篇文章是面向大众的,加缪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他

对死刑的不支持,表达出对建立一个对现代、文明、人道社会的

向往与责任。

《俞平伯说昆曲》俞平伯著,北京出版社

俞平伯先生是昆曲爱好者和资深曲家,他在不经意间写了

大量与昆曲有关的文章,但更多的学问被他带走了。从中能看

出,昆曲不仅只是舞榭歌台上的表演艺术,还是雅集时清唱的昆

曲更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基本修养与象征。

《钱锺书传:营造巴比塔的智者》张文江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张文江先生是罕见的能与钱锺书书在同一高度上对话的学

者,他在几十年前所写的《钱锺书传》,更侧重于分析钱锺书的知

识结构,有助于我们了解钱锺书的内心世界。

《烧钱:中国人生活世界中的物质精神》[美]柏桦著,江苏人

民出版社

这本书十分有趣,作者似乎非要从学术的角度证明出“为什

么活人在阳间烧了纸,死人就能在阴间收到钱”这个中国自古以

来皆信奉的迷信。能看出中国人与西方人差异巨大的逻辑思

维,更能从侧面反观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随笔录》培根著,燕山出版社(1987版)

在我机关工作关键时期重塑了我。

《冬泳》班宇著,上海三联书店

从冻土里开出的文学玫瑰。

《捎话》刘亮程著,译林出版社

隐喻文学里藏着一头让我想娶回家的驴。

《应物兄》李洱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伟大的渺小是我们与世界和谐共处的金钥匙。

《晚清三国》李洁,九州出版社

以一己之力填补教科书空白的骑士。

《寻美记》熊培云著,东方出版社

灰狗大巴带来的旅行文学是最靠谱的通识教材。

●阅读推广人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解 慧 夜 雨/整理

庚子新春庚子新春庚子新春庚子新春庚子新春庚子新春庚子新春庚子新春庚子新春庚子新春庚子新春庚子新春庚子新春庚子新春庚子新春庚子新春庚子新春庚子新春庚子新春庚子新春庚子新春庚子新春庚子新春庚子新春庚子新春庚子新春庚子新春庚子新春庚子新春庚子新春庚子新春庚子新春

/名家话阅读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