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68
1 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description

第十章   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湘南学院医学检验系                   临床生化检验教研室. 教 学 目 标. 授课对象: 检验本科 授课时数: 4 学时 教学目的及要求: 掌握: 重要的冠心病危险因子,理想的心肌损伤标志物条件, cTn 的优点,心脏标志物的应用原则。 熟悉: 危险因子的概念, CK 及其同工酶的应用,心肌肌钙蛋白的组成。.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冠心病危险因素学说 第三节 急性心肌损伤生物化学标志物 第四节 心力衰竭和高血压病的生化. 第一节 概述. 心血管疾病是发达国家的 第一位死因 。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of 第十章   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Page 1: 第十章   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1

第十章  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湘南学院医学检验系          湘南学院医学检验系              

      临床生化检验教研室      临床生化检验教研室

Page 2: 第十章   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2

授课对象: 检验本科授课时数: 44 学时学时 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重要的冠心病危险因子,理想的心肌

损伤标志物条件, cTn 的优点,心脏标志物的应用原则。

熟悉:危险因子的概念, CK 及其同工酶的应用,心肌肌钙蛋白的组成。

教 学 目 标教 学 目 标

Page 3: 第十章   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3

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冠心病危险因素学说第三节 急性心肌损伤生物化学标志物第四节 心力衰竭和高血压病的生化

Page 4: 第十章   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4

第一节 概述第一节 概述

Page 5: 第十章   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5

心血管疾病是发达国家的第一位死因。 冠心病(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 :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心脑血管病主要的病理组织学基础都是动

脉硬化。 检验医学:预估动脉硬化存在、严重程度

以及判断心肌损伤。结构决定其生理、生物化学特性。

Page 6: 第十章   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6

一、心脏解剖 心脏主要由心肌纤维 / 细胞组成,包含大

量(达上千条)肌原纤维(细胞中央); 肌小节 (sarcomere) :是肌肉收缩和舒张

的最基本单位,肌原纤维上每一段仅位于两条 Z 线之间的区域;

心脏富含蛋白和利用能量的酶:如肌钙蛋白、肌红蛋白 (myoglobin,MHb) 、 CK 、LD ,这些都成为心肌损伤的标志物。

Page 7: 第十章   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7

Page 8: 第十章   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8

Page 9: 第十章   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9

Page 10: 第十章   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11

肌原纤维

粗肌丝:由肌球蛋白 (myosin) 组成

细肌丝

肌动蛋白 (actin)

原肌球蛋白 (tropmyosin)

肌钙蛋白

TnC: 与钙离子结合部分

TnI: 含抑制 (ATP 酶 ) 因子部分TnT: 与原肌球蛋白结合部分

myofibril

Tn (troponin)

肌纤维: muscle fiber

cardiac troponin cTn :为心肌细胞所特有。

Page 11: 第十章   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12

心肌细胞与骨骼肌细胞的主要区别钙离子

来源线粒体含量

(占肌浆容积 % )细胞核

数目

心肌细胞 细胞外间隙 40 1~2

骨骼肌细胞 肌浆网 20 多核

细胞

动脉梗阻

缺血缺氧

无氧酵解增加

心肌功能受损

诱发冠心病(心肌坏死)

心肌细胞富含线粒体

Page 12: 第十章   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13

二、病 理年龄、性别、高血压、

高血脂、吸烟等

冠状动脉发生粥样变,血管硬化,管腔狭窄,

供血减少。

当冠状动脉狭窄< 70 %时

病人出现活动后心肌供血不足,表现为心绞痛。

不稳定性 / 变异性心绞痛 (UA) ,休息时亦有心绞痛。

心脏无血供,局部大面积心肌坏死

血管完全堵塞,

冠状动脉狭窄继续增加

AMI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20 %

Page 13: 第十章   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14

急性冠状综合症:指由于冠状动脉所致的心肌损伤,其病理改变为斑块破裂和冠脉血栓导致冠脉严重狭窄或闭塞。 ( 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 )

心肌病:其他原因引起心肌肥厚、扩张、纤维化、甚至心肌小范围变性、坏死。其中心肌炎常见于儿童和青年人,轻重差别很大,由于目前尚无金标准,临床不易确诊。

心力衰竭又称心脏功能不全 :许多严重的心脏病(如急性心肌梗死)的归宿,心脏不能有效地把心室内的血液送至全身。 80 %的 AMI 死于(左)心衰、心源性休克。

Page 14: 第十章   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15

第二节 冠心病危险因素学说

一、概述

risk factor:是指个体固有的生理、心理因素或生活环境中的其他因素。它们的存在可促使疾病发生,去掉以后可减缓甚至阻止疾病的发生 (即与疾病有关 ) 。

( 一 )危险因子的概念

危险因素存在预示冠心病发生,有助冠心病的诊断。

Page 15: 第十章   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16

(二)危险因素的认识和发展

危险因素并不等同于病因; 危险因素不是诊断指标:通常把危险因素异

常的人称高危人群 ;同一疾病可能有多种危险因素,每种危险因素影响程度不一( relative risk, RR )。

目前对危险因素的共识如下:

冠心病危险因素已达百余种,但 RR 不同。 最有价值的可及早预防和治疗的是: 高血脂、 CRP 和凝血因子异常。

Page 16: 第十章   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17

二、冠心病危险因素(生物化学)

高血脂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高胆固醇是重要的危险因素,也是促进动

脉硬化的主要物质; TC 和 HDL-C 不是很充分的预报因子, TC/ HDL-C比值可更准确地预报冠心病

的发生, TC/ HDL-C> 5 ,冠心病发病率急剧上升。

临床首选 TC 、 HDL-C 和 TG作为冠心病辅助诊断指标。

( 一 )血脂

Page 17: 第十章   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18

( 二 )炎症

(1) 炎性细胞是早期动脉硬化形成的启动步骤 :糖蛋白 CD11/ CD18 ,这是炎症诱导的白细胞活化的标志物。

2) 炎症产物促进了动脉硬化的进程 ;(3)慢性炎症导致平滑肌增生:是动脉硬化

的关键步骤 。

1. 炎症与冠心病

炎症状态是一个比狭窄更重要的决定因素。

Page 18: 第十章   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19

2.CRP 与冠心病 CRP 和冠心病密切相关,被看做独立的危险因素;

CRP 的升高反映了动脉硬化存在低度的炎症过程和粥样斑块的脱落;

超敏 C反应蛋白 (hsCRP) ,是冠心病一个长期或短期的危险因素, <2mg/L 。

hsCRP 和 TC : HDL-C联合分析,大大提高了预测冠心病的准确性。

high sensitivity CRP

Page 19: 第十章   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20

( 三 )凝血因子冠脉内血栓生成是冠心病发展加剧的主要

因素之一,是特发性冠脉事件的最重要的原因。

溶栓疗法已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主要治疗措施: 90 %的急性心肌梗死有血栓生成 (首剂需在 6h内使用)。

动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是:血浆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Ⅶ和血浆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

Page 20: 第十章   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21

1. 纤维蛋白原 冠心病病人血中纤维蛋白原> 3g/L 是

发生恶性事件的预兆。 2.凝血因子 VII 和 PAI-1

在中年男性中,因子 VII 的升高是冠心病独立的危险因素;

因子 VII水平升高 25 %, 5 年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 62 %。

PAI–1 冠心病独立的危险因素,其作用尚需进一步证实。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 PAI–1

Page 21: 第十章   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22

今后发生 AMI 的相对危险度( RR)

Page 22: 第十章   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23

第三节 急性心肌损伤生物化学标志物一、历史演变二、传统的心肌酶谱三、心肌肌钙蛋白四、、肌红蛋白五、正在探索中的新标志物六、心脏疾病生物化学标志物的应用

Page 23: 第十章   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24

心肌损伤 是指伴心肌细胞坏死的疾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心内膜下心肌梗死,穿透性心肌梗死,非Q波性坏死)、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炎。

①尸体解剖检查,②典型的持续的胸痛史,③典型的心电图( ECG)异常改变,包括ST段抬高和 Q波出现,④心肌酶学的改变。后三项中二项阳性者即可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

AMI 诊断标准( 1995 年, WHO ) :

Page 24: 第十章   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25

生物化学标志物急性心肌损伤诊断的地位

确诊: 20 %依靠生物化学标志物确诊(心电图诊断 AMI 的阳性率至多 81 %),提高了诊断可靠性。

临床评估病情和预后的灵敏指标。

Page 25: 第十章   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26

理想的心肌损伤标志物条件 ① 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② 主要或仅存在于心肌组织(特异),在

心肌中有较高的含量,在正常血液中不存在,可反映小范围的损伤(敏感);

③ 能检测早期心肌损伤,且窗口期长; ④ 能估计梗死范围大小,判断预后; ⑤ 能评估溶栓效果。窗口期:被观察、升高持续的时间。窗口期短,可被用于观察有无再梗死。

Page 26: 第十章   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27

一、历史演变1979 年 ,血清 AST 、 LD 、 CK 以及同功

酶组成血清心肌酶谱;1985 年, CK-MB mass方法成为测定 CK-

MB 的首选方法;心肌肌钙蛋白 T ( cTnT ),心肌肌钙蛋白

I ( cTnI )的应用;1994 年 CK-MB亚单位开始用于临床病人

的早期分筛。 AMI早期标志物:肌红蛋白和 CK-MB亚型

肌损伤的确诊标志物:肌钙蛋白。

Page 27: 第十章   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28

二、传统的心肌酶谱心肌标志物

分子量(kD)

出现时间( h )

达峰时间( h )

恢复时间( d )

AST 100 6~12 24~48 5~7 现不用

应用

LD 135 8~12 48~72 7~12

LD1 135 8~12 48~72 7~12 LD1> LD2

CK 86 4~6 10~36 3~4

CK-MB 86 4~6 9~30 2~3

MB亚型 86 1~4 4~8 0.5~1 CKMB2

ASTm 用于判断心肌的损伤程度及预后。

Page 28: 第十章   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29

(一) LD 及其同工酶

细胞的胞浆和线粒体中 ,四聚体 , H4(LD1) , MH3(LD2) , M2H2(LD3) , M

3H(LD4) , M4(LD5) ; 心脏、肾脏和红细胞所含的 LD同工酶比例相近,以 LD1 和 LD2 为主 ;

LD 的半寿期为 57 ~ 170h ,

1. 分布

Page 29: 第十章   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30

2. LD 及其同工酶的应用原则 ① 限制 LD应用,不作为常规检查,对病人作个案处理,主要用于排除急性心肌梗死诊断;

② 在胸痛发作 24h 后测定 LD同工酶,作为 CK-MB补充:连续测定 LD ,对于就诊较迟 CK已恢复正常的 AMI 病人有一定参考价值;

③ LD1/LD2比例(> 0.76% )更敏感和特异,但不用于评估溶栓疗法(常致溶血,使 LD1升高)。

④ 若 AMI 诊断明确,就不需检测 LD 和 LD同工酶。

Page 30: 第十章   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31

(三) CK 及其同工酶

CKBB(CK1) 存在于脑组织中, CKMB(CK

2) 和 CKMM(CK3) 存在各种肌肉组织中 ; CK-MB 占心肌总 CK 的 l5%~ 25% (骨

骼肌中为 1~2% )。 CK半寿期: 10~ 12h

1. 分布

Page 31: 第十章   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32

CKMB 的质量检测: 1985 年,单克隆抗体法,其诊断 AMI较酶法更敏感、更稳定、更快( 10 ~ 40min ),且可以自动化。 CK同工酶亚型(即 CKMB 的亚型):常用高压电泳分离(快速、敏感),但其不是临床常规项目。 测定时间:住院时、 3h 后、 6h 后、 9h后共 4次。

2. 检测

Page 32: 第十章   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33

3. 临床意义( CK 及其同工酶)

( 1)% CK-MB: CK-MB/总CK(测酶活性) 总 CK> 100U/ L , CK-MB> 15U/ L ,% CKMB < 4 %,多考虑肌肉疾病, % CKMB 在 4 %~ 25% , AMI 诊断可成立% CKMB> 25 %,有 CK–BB或巨型 CK 存在。

较早期诊断 AMI、估计梗死范围大小或再梗死。

( 2)观察再灌注的效果:溶栓后几小时内, CK-MB继续升高,然后下降(冲洗现象)。

Page 33: 第十章   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34

CK-MB2> 1.9U/L且CK-MB2/CK-MB1>1.5。 CK-MB2在 AMI发生 2h即上升, 10~ 18h达峰值, 12~ 24h下降。该标志物出现早于 CK-MB。 CK-MM3/CK-MM1> 1.0也可作为 AMI的诊断标准之一。

( 3)MB2/MB1 和MM3/MM2 的比值升高(正常人< 1)均可作为诊断 AMI的标准之一。

Page 34: 第十章   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35

CK 作为 AMI 标志物有以下优点

①快速、经济、有效,能准确诊断 AMI ,是当今应用最广的心肌损伤标志物;

②其浓度和急性心肌梗死面积有一定的相关,可大致判断梗死范围;

③能测定心肌再梗死( CK-MB2/CK-MB1 ); ④能用于判断再灌注。

Page 35: 第十章   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37

肌钙蛋白

TnC :与钙离子结合部分

TnI :含抑制 (ATP 酶 ) 因子部分TnT :与原肌球蛋白结合部分

Tn (troponin)

cTn(cardiac troponin) :为心肌细胞所特有。

三、心肌肌钙蛋白

1. 肌钙蛋白 (Tn) 的特性 (一)总肌钙蛋白

Page 36: 第十章   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38

2. cTn 在 AMI 发生后的变化

AMI 后 4~ 8h升高(与 CKMB类似,但晚于肌红蛋白),但窗口期长( 4~ 10天 ~3周 );

在诊断发现较迟的 AMI 时可替代 LD (7~12d) ; cTn 分辨力高,特异性高: cTn 为心肌特有,正

常人血清中几乎测不到 cTn (与 CK-MB相比); 一般在入院,和入院后 3h 、 6 h 、 9h各测一次 c

Tn 和肌红蛋白。

cTn 作为 AMI 的标志物优于 CKMB 和 LD 。

Page 37: 第十章   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39

(二) cTnT 的临床意义 ① 用于 AMI 的诊断,发生 6h 后,敏感性达 90 %以

上(可达 5天以上); ② 应用 cTnT对不稳定心绞痛病人监测可以发现一些

轻度和小范围心肌损伤;③ cTnT还可用于评估溶栓疗法的成功与否,观察冠

状动脉是否复通; (双峰的出现)④ cTnT 与 CK-MB均常用于判断急性心肌梗死大小;⑤ 对于心肌炎、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 cTnT 是比 C

K-MB敏感。

Page 38: 第十章   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40

心梗发作后 cTn 、 CK 、 Mb 的诊断敏感度

敏感性

cTn

CK

Mb

症状发作后时间 ( 小时 )

Page 39: 第十章   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41

心梗后灌注成功与未再灌注病例 cTnT 的变化

未再灌注

灌注成功

Page 40: 第十章   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42

(三) cTnI 的临床意义 cTnI 是一个十分敏感和特异的 AMI 标志

物,心肌损伤后 4~ 6h释放入血; 和 cTnT 一样, cTnI可用于溶栓后再灌注

的判断, cTnI可敏感地测出小灶性可逆性心肌损伤

存在:不稳定心绞痛和非 Q 波MI 。

目前检测的 cTnI 多以复合物形式存在:在 AMI 中 90 %是 cTnI–cTnC复合物, 5 %的 cTnI–cTnT 。

Page 41: 第十章   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43

(四)心肌肌钙蛋白的评价(优点)cTn 的敏感度及检测特异性均高于 CK ,而且

能检测微小损伤(如 UA 、心肌炎); 有较长的窗口期,有利于诊断迟到的 AMI 、 U

A 和心肌炎的一过性损伤( cTnT长达 7天,cTnI长达 10天,甚至 14天);

双峰的出现,易于判断再灌注成功与否; 与心肌损伤范围大小相关,可用于判断病情轻

重,指导正确治疗;胸痛发作 6h 后,血 cTn浓度正常可排除 AMI 。

符合理想的心肌损伤的标志物条件

Page 42: 第十章   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44

四、、肌红蛋白( myoglobin , Mb )

使用溶栓疗法越早,抢救 AMI 成功率越高;

最好在发作 3h内溶栓,每延迟 1h ,病人在 30天内存活机会减少 21/1000 ;

且首剂必须在急性心肌梗死发作 6h 以内应用,超过 6h ,溶栓疗法无效。

关于溶栓疗法的时间

故早期诊断 AMI 显得优为重要。

Page 43: 第十章   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45

(一)生物化学特性  Mb 是一种氧结合蛋白,广泛存在于各种

肌肉中(特异性不高) ,约占肌肉中所有蛋白的 2 %。

Mb 分子量小,仅 17.8kD ,位于胞质中,故 AMI 发生后出现较早。

CK-MB ( 84kD ) LD ( 134kD )当 AMI 病人发作后 2h即升高。 6~ 9h

达高峰, 24 ~ 36h恢复至正常水平。

Page 44: 第十章   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46

(二)临床应用与评价

① 在急性心肌梗死发作 12h内诊断敏感性很高,有利于早期诊断,是至今出现最早的急性心肌梗死标志物。

② 能用于判断再灌注是否成功。 ③ 是判断再梗死的良好指标: Mb消除很快④ 在胸痛发作 2~ 12h内, Mb阴性可排除急性心肌梗死( Mb 的阴性预测价值为 100%)。

Page 45: 第十章   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47

Mb 与碳酸酐酶Ⅲ联用可提高早期诊断 AMI 的特异性。

Page 46: 第十章   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48

五、正在探索中的新标志物(一)肌球蛋白轻链和重链

肌球蛋白(四聚体)

重链: 2条, 220kD myosin heavy chains,MHC

轻链: 2条, 20~ 27kD(myosin light chains,MLC粗肌丝

MHC由两个同种异构体 α和 β组成,心脏的 β–MHC和慢形骨骼肌MHC共同表达, α–MHC是心肌所特有,骨骼肌和心肌MLC的氨基酸序列有 20%不一致。

Page 47: 第十章   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49

MHC 有如下特点:

① 窗口期是至今为止发现的心脏标志物中最长的,检测MHC 有助于 AMI回顾性诊断。

② MHC 变化很少受再灌注的影响, ③ 其方法学存在的问题限制了MHC 临床应用。

Page 48: 第十章   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50

MLC 有以下特点:① 血清MLC升高幅度对诊断 AMI 和估计

其预后很有价值,是评估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预后的理想指标。 ② 约有一半的不稳定心绞痛病人 MLC可升

高,其敏感性超过 cTnT 和 CK-MB质量 ③MLC可早至 3 小时即出现,但不能作为判断 AMI溶栓后血管是否再通的指标。

Page 49: 第十章   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51

(二)糖原磷酸化酶 ( glucogen phosphorylase ,GP )

三种同工酶:脑和心脏的 GPBB ,骨骼肌的 GPMM 和肝脏的 GPLL 。

心肌缺氧、缺血时,处于糖原糖酵解状态,GPBB随糖原降解加速进入胞浆,透过胞膜进入循环。

GPBB被认为是诊断心肌缺血的最为敏感指标之一。

在急性心肌梗死时, GPBB 在胸痛 2~ 4h开始升高,它的特异性与 CK-MB相似。

Page 50: 第十章   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52

(三)脂肪酸结合蛋白质 FABP 是小分子量 (14 ~ l5kD) 胞浆蛋白,

心肌内 FABP 含量( 0.46mg/g 心肌 , )比骨骼肌组织内丰富许多。

FABP 诊断早期 AMI 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和 Mb相近,比 CK-MB 高。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FABP

Page 51: 第十章   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53急性心肌梗死常用标志物动态变化

Page 52: 第十章   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54

六、心脏疾病生化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①脂肪沉积、脂肪条纹形成,②粥样斑块形成,冠状动脉血流减少,③粥样斑块破裂,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

心肌缺血,④一支以上冠状动脉完全阻塞或痉挛,

心肌坏死。

冠心病的自然病程

前两个阶段病人无症状

Page 53: 第十章   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55

(一)粥样斑块形成及冠状动脉血流减少

仅有危险因素异常,如何尽早识别冠心病是临床上的焦点。

应用危险因素评估冠心病。 hsCRP 是一个良好的冠心病发生的预测指

标。 45岁以上的男性如果 TC/ HDL-C和 hsCRP持续升高,应常规定期复查,高度警惕冠心病事件。

Page 54: 第十章   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56

P–选择素是存在于血小板内的 α颗粒膜蛋白质,当血小板被激活时, α颗粒和质膜融合,在血小板表面表达,其功能是促白细胞粘附使血凝块稳定。 血中出现 P–选择素意味血小板已被激活。

(二)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期1. P–选择素( P–selectin )

2. D– 二聚体和血栓预示蛋白

Page 55: 第十章   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57

(三)心肌缺血的标志物 无典型症状的病人,临床早期诊断冠心病

主要依靠静息心电图或运动心电图 异常,结合血脂、 hsCRP 等危险因素综合判断。

一些灵敏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如 BBGP 、cTnT 、 cTnI 的测定可帮助临床判断有无损伤。

冠心病不同阶段仅是心肌坏死程度不同 。

Page 56: 第十章   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58

冠心病各个阶段的危险度

Page 57: 第十章   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59

排除急性心肌梗死

15脂肪酸载体脂肪酸结合蛋白

早期缺血标志物

188促糖原分解糖原磷酸化酶 BB

检测血小板聚集140血小板粘附活性P–选择素

检测早期血栓> 300不溶性纤维蛋白前

期水解肽血栓预示蛋白

炎症标志物115~ 140急性时相蛋白CRP

临床作用分子大小(kD)

病理、生物化学作用

心脏标志物

冠心病早期诊断标志物一览表

Page 58: 第十章   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60

(四) AMI 标志物应用中的几个问题

( 1 )缩短测定周期( turnaround time ): TAT 的定义为从采集血样标本到报告结果的时间。 IFCC建议 TAT控制在 1 小时内。

1. 急诊室的胸痛甄别 只要休息时发生的胸前区不适,持续20min 以上,就应作紧急状态处理。

为了提高诊断效率,迅速作出诊断:

Page 59: 第十章   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61

( 2)标志物的选择

① 早期标志物:即急性心肌梗死发生 6h内血中即相对增加如: Mb 。

② 确诊标志物:即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6~ 12h 血中浓度增加,对心肌损伤有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发作后数天仍异常。心肌钙蛋白(指 cTnT或 cTnI )是当前最好的确诊急性心肌梗死的标志物。

Page 60: 第十章   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62

2. 心脏标志物的检测频度 ( 1 )排除 AMI 的抽血频率:入院时即刻、入

院后 4h 、 8h 、 12h或第二天清晨各测一次。( 2 )对已有能确诊 AMI 的心电图改变者的抽

血频度:早 8 : 00 和晚 8 : 00 ,以进一步证实诊断、估计梗死范围以及确定有无再梗死 Mb 和 CK-MB质量 。

Page 61: 第十章   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63

3. 心脏标志物的决定限 低的异常值决定有无心肌损伤,高的异

常值就是诊断 AMI 的传统的标准。4. 再灌注 临床常采取紧急的冠状血管置换术(俗称“搭桥”手术)、溶栓疗法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 )等治疗措施,以降低死亡率。

至少采集 0 时间,即治疗开始时, 1 时间,治疗开始后 90min ,比较标志物的浓度 。

Page 62: 第十章   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64

5. 手术前后的急性心肌梗死 cTn 特异性较高,常被用于检测非心脏手术病人在手术期有无急性心肌梗死。

6. 方法学研究  ① 方法的参考范围和决定限;② 方法的不精密度;③ 分析前变异;④ 标本测定周期 (turnaround time) ;⑤ 经济分析 ( 成本和预期效益间的关系 ) ;⑥予后判断价值。

Page 63: 第十章   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65

7. 心脏标志物应用原则

( 1 )心脏肌钙蛋白 (cTnT或 cTnI)取代 CK-MB 成为检出心肌损伤的首选标准。

( 2 )临床检验中只需开展一项心脏肌钙蛋白测定 (cTnT或者 cTnI) 。 且不需进行 CK-MB质量测定。

( 3 )放弃所谓的心肌酶学测定,若不开展cTnT或 cTnI测定,可使用 CK-MB质量测定法。

Page 64: 第十章   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66

( 4 ) Mb列为常规早期心脏标志物,主要用于早期除外 AMI 诊断(特异性不高),但 CK-MB亚型无法常规用于早期诊断 AMI 。

( 5 )对已有典型的可确诊 AMI 的 ECG 变化的患者,主要用于确认 AMI 的诊断,判断梗死部位的大小,检查有无合并症如再梗死。

( 6 )对那些发病 6h 后的就诊患者,不需要 Mb 等,只需测定 cTn 等。

7. 心脏标志物应用原则

Page 65: 第十章   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67

第五节心力衰竭和高血压病的生物化学改变

B钠尿肽:又称脑钠肽,由脑和心室合成, 32aa , 10kD 。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s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s,BNP) , 心钠肽:又称心钠素,由心房分泌, 28aa ,

4kD 。 ( 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s,ANP ),

B钠尿肽

Page 66: 第十章   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68

均促进尿和尿钠的排泄和血管扩张。 是调节体液、体内钠平衡、血压的重要激素,当心血容积增加和左室压力超负荷时即可大量分泌。

在心衰由于合成增加, ANP 和 BNP明显异常,而且其增加的程度和心衰的严重度成正比,和射血分数成反比,并随治疗有效而下降。在心衰中 BNP作用强于 ANP 。

ANP和 BNP的作用

Page 67: 第十章   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69

BNP有以下特性

1 )心室张力增加,心脏超负荷可促进 BNP 分泌,在机体中起排钠,利尿,扩张血管的生理作用。

2 ) BNP 是一个较可靠的 CHF 诊断指标,其升高程度和 CHF 严重程度相一致。怀疑心衰者首选检查 BNP , BNP阳性者,再作超声和其他检查。

3 ) BNP 有很高的阴性预测价值, BNP正常可排除心衰的存在。

4 )在呼吸困难病人, BNP 是一个将来发生 CHF的较强的预示因子。

Page 68: 第十章   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70

1 、重要的冠心病危险因子

2、理想的心肌损伤标志物条件

3、 cTn 的优点

4、心脏标志物的应用原则 5、危险因子的概念6、 CK及其同工酶的应用7、心肌肌钙蛋白的组成

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