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风应力 , 热通量 淡水通量

70
第第第 第第第 , 第第第 第第第第 第第第 ([email protected]. cn)

description

第三讲 风应力 , 热通量 淡水通量. 张学洪 ([email protected]). Sun. .008916. 9. .074074. 7. .188615. A tmosphere. .336077. 5. .500000. .663923. .811385. 3. .925926. 1. .991084. 1. Sea Ice. 2. 3. 25 75 125 180 255 360. 1. 3. 5. O cean. L and. 7. 500 680 900. 9.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of 第三讲 风应力 , 热通量 淡水通量

Page 1: 第三讲 风应力 ,   热通量 淡水通量

第三讲风应力 , 热通量

淡水通量张学洪

([email protected])

Page 2: 第三讲 风应力 ,   热通量 淡水通量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1

5

7

9

3

AAtmospheretmosphere

OOceancean

.008916

1 23

LLandand

.074074

.188615

.336077

.500000

.663923

.811385

.925926

.991084

500 680 900

25

75

125

180

255

360

11601455177521152475285032353625401544054800

Sea Ice

Sun

LASG 全球海洋 - 大气 - 陆面( GOALS )耦合模式

热量

水分

动量

这些交换是通过海表面附近边界层的湍流过程实现的 .

Page 3: 第三讲 风应力 ,   热通量 淡水通量

风应力及其参数化 湍流热通量和辐射热通量 盐度和淡水通量

主 要 内 容

Page 4: 第三讲 风应力 ,   热通量 淡水通量

Fz

v

zpvkf

td

dV

o

1v

动量方程和位温方程

z

I

cF

z

T

ztd

Td

pTT

0

1

z

F

ztd

Fd

Page 5: 第三讲 风应力 ,   热通量 淡水通量

ERPS

z

S

Qc

1

z

T

τ1

z

v

0

0

0zS

p00zT

00zV

垂直“扩散”和海表通量

STF

z

F

z

,,v

扩散项及其边界条件是如何导出的 ?

Page 6: 第三讲 风应力 ,   热通量 淡水通量

风和风应力

1010 vvτ

DaC

Page 7: 第三讲 风应力 ,   热通量 淡水通量

太平洋年平均风应力

Page 8: 第三讲 风应力 ,   热通量 淡水通量

(Continued) (c) viewed from above. (Fro

m Tomczak and Godfrey, 2001)

赤道无风带信 风西风带

极地东风带

Page 9: 第三讲 风应力 ,   热通量 淡水通量

The meridional air pressure distribution and associated air movement (a) on a non-rotating earth, (b) on a rotating earth without continents.

Page 10: 第三讲 风应力 ,   热通量 淡水通量

风应力的定义和

参数化表示

Page 11: 第三讲 风应力 ,   热通量 淡水通量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Surface layer (constant flux layer)

ZB 1000m

ZS 0.1ZB

Z0 1mm

大气边界层 , 近地层 ( 常通量层 )

大气模式一般不能分辨常通量层 .

Page 12: 第三讲 风应力 ,   热通量 淡水通量

近地面层 ( 常通量层 ) :• 高度为 50~100 米 ;• 湍流应力远超过分子粘性力;• 科氏力和气压梯度力可忽略;• 动量、热量和水汽的湍流垂直输送随高度的变化很小。(周秀骥等:高等大气物理学)

Page 13: 第三讲 风应力 ,   热通量 淡水通量

平均流和湍流( 以 u- 方程为例,讨论湍流对平均流的贡献 )

Page 14: 第三讲 风应力 ,   热通量 淡水通量

湍流分量及其垂直输送

,, wwwuuu

00, wuwu

dt,tuΤ

1u

Τ

0

Ensemble average

Page 15: 第三讲 风应力 ,   热通量 淡水通量

wuuwwuwu

wwuuwu

wuwuuw

平均输送通量 湍流输送通量

Page 16: 第三讲 风应力 ,   热通量 淡水通量

大气动量方程 , Reynolds 应力

x

pfv

z

uw

y

uv

x

uu

t

u

a

1

z

wu

y

vu

x

uu

t

u

z

uw

y

uv

x

uu

z

uw

y

uv

x

uu

t

u

uwuvuu aaa ,,

Fu=

Nm-2

dyncm-

2

Page 17: 第三讲 风应力 ,   热通量 淡水通量

uwzt

ua

a

1

SLax uw 海表面边界层大气常通量层 SLa uw

z

u

zt

u

风应力是向下的湍流水平动量输送通量 .

z

uuw

( 第五讲 )

Page 18: 第三讲 风应力 ,   热通量 淡水通量

• 气候模式只描写平均量的变化 .

• 湍流量对平均量的贡献总是表现为湍流输送通量 (Reynolds应力 ) 的辐合 , 来源于非线性平流项 .

• 利用大气常通量层的 Reynolds 应力来定义风应力 .

小 结

Page 19: 第三讲 风应力 ,   热通量 淡水通量

uwax 2

10~ uCDa

Ocean boundary layer

Constant flux layer

u=

u(

z)

风应力的参数化 , 平均风速廓线

Page 20: 第三讲 风应力 ,   热通量 淡水通量

海面边界层理论和风应力参数化海面边界层理论和风应力参数化• 雷诺应力√• 常通量层√、混合长理论• 相似理论→平均风梯度• 平均风廓线和风应力公式√• 拖曳系数和稳定度参数 ( 可参看 da Silva et el., 1994)

Page 21: 第三讲 风应力 ,   热通量 淡水通量

风应力和拖曳系数

1010 vv

Da

a

C

w

3105.20.1~

,

saaDD TTCC v稳定度

Page 22: 第三讲 风应力 ,   热通量 淡水通量

Wind stress is the friction due to wind blowing across the sea surface. It transfers horizontal momentum to the sea, creating currents. (Stewart , 2004)

. . . . . .

风应力的物理意义

Page 23: 第三讲 风应力 ,   热通量 淡水通量

Zonal wind stress

Page 24: 第三讲 风应力 ,   热通量 淡水通量

Meridional wind stress

ITCZ

SPCZ

Page 25: 第三讲 风应力 ,   热通量 淡水通量

风和风应力的数量关系

a= 1.23 kg m-3 ; |v10|=10ms-1

CD=1.210-3

1010 vvτ DaC

2cmdyn5.1

Page 26: 第三讲 风应力 ,   热通量 淡水通量

风应力产品Hellerman & Rosenstein (1983)UWM/COADS (1994)FSU pseudo-stress (1997, 2001)NCEP Reanalysis (2001)ECMWF Reanalysis (ERA, 1999, 2000)European Remote Sensing (ERS, 2001)

Page 27: 第三讲 风应力 ,   热通量 淡水通量

From Wittenberg (2003)

Taux (160E-150W, 5S-5N)

Page 28: 第三讲 风应力 ,   热通量 淡水通量
Page 29: 第三讲 风应力 ,   热通量 淡水通量

湍流热通量

Page 30: 第三讲 风应力 ,   热通量 淡水通量

Twz

1

t

Ta

a

SLap

Turbulence

Twc

Q

海表面边界层大气常通量层 SLa Tw

向下的湍流感热通量

Reynolds 应力概念的推广

Page 31: 第三讲 风应力 ,   热通量 淡水通量

Twzt

T

qwzt

q

近地层湍流热通量

acp

aL

E

Page 32: 第三讲 风应力 ,   热通量 淡水通量

TwcQ paS

CT ~ 1.0 10-3 — Stanton number

CE ~ 1.2 10-3 — Dalton number

saTpa TTCc 10V

qwLQ aL ssaEEa TqqCL 10V

湍流热通量的参数化

Page 33: 第三讲 风应力 ,   热通量 淡水通量

saaTpaS TTCcQ V

ssaaEEaL TqqCLQ V

aaDa C VVτ 小结 : 湍流通量的 Bulk formula

O(CD, CT, CE) = 10-3

Page 34: 第三讲 风应力 ,   热通量 淡水通量

Cp = 1004 J Kg-1 K-1

LE ~ 2494103 J Kg-1

大气定压比热和蒸发潜热系数

Page 35: 第三讲 风应力 ,   热通量 淡水通量

太平洋年平均 ( 向上的 ) 感热通量

Page 36: 第三讲 风应力 ,   热通量 淡水通量

太平洋年平均 ( 向上的 ) 潜热通量

Page 37: 第三讲 风应力 ,   热通量 淡水通量

辐射热通量

Page 38: 第三讲 风应力 ,   热通量 淡水通量

Annual Global Mean Energy Balance

390-324=66

Page 39: 第三讲 风应力 ,   热通量 淡水通量

λ (µm)

0.7 0.43.5

短波辐射长波辐射

Page 40: 第三讲 风应力 ,   热通量 淡水通量

计算净短波辐射通量的经验公式

1

001906201 .C.

QQ clearSWSW

(Based on da Silva et al., 1994 — UWM/COADS)

(λ,φ, t , . . .)

Page 41: 第三讲 风应力 ,   热通量 淡水通量

太平洋年平均总云量第 6

Page 42: 第三讲 风应力 ,   热通量 淡水通量

太平洋年平均短波辐射通量

Page 43: 第三讲 风应力 ,   热通量 淡水通量

计算净长波辐射通量的经验公式

(Based on da Silva et al., 1994 — UWM/COADS)

saTT

LWaLWLW TT

T

QTQQ

a

2

4

0601050390 C.e..Q

TQQ

a*

s*

LW

Page 44: 第三讲 风应力 ,   热通量 淡水通量

太平洋年平均 ( 向上的 ) 长波辐射通量

Page 45: 第三讲 风应力 ,   热通量 淡水通量

• 影响潜热和感热通量的主要因子 .• 影响短波和长波辐射通量的主要因子 . • 热带海洋上潜热、感热、短波和长波辐射通量的数量概念 .

• 海表热通量中包含的反馈过程 .

小 结

Page 46: 第三讲 风应力 ,   热通量 淡水通量

热带太平洋年平均海表热通量分布

Page 47: 第三讲 风应力 ,   热通量 淡水通量

短 波

潜热 长

波感热

热带海洋净向下的热通量

0

SLW

LSW

QQ

QQQ

200 100 50 10

Page 48: 第三讲 风应力 ,   热通量 淡水通量

Annual mean SST, F (Wm-2) and DTC (m)averaged over 110-150W, 2S-2N (ECT) and 160-180E, 2S-2N (EWP)

SST Q DTC

ECT 25.8 85 94

EWP 28.8 36 163

DTC: Depth of ThermoCline, estimated based on 20C isotherm

Page 49: 第三讲 风应力 ,   热通量 淡水通量

第一讲关于冷舌和暖池的讨论•热带太平洋 SST 是海表热通量

的加热作用和海洋动力过程的冷却作用相互平衡的结果 .

•在冷舌区,海洋环流所产生的冷却作用处于支配地位 .

•问题 : 为什么暖池区海温很高而净的海表热通量很小?

Page 50: 第三讲 风应力 ,   热通量 淡水通量

太平洋年平均净海表热通量

Page 51: 第三讲 风应力 ,   热通量 淡水通量
Page 52: 第三讲 风应力 ,   热通量 淡水通量

Mean seasonal cycle of net downward surface heat flux based on da Silva et al. (1994) (counters: -400, -300, -200, -100, 0, 20, 100, 120, unit: W/m2)

Page 53: 第三讲 风应力 ,   热通量 淡水通量

海洋 和 陆地热储存能力的对比

Page 54: 第三讲 风应力 ,   热通量 淡水通量

TG SST

‘单独’ 大气模式的下垫面条件

大 气

陆 地 海 洋

Page 55: 第三讲 风应力 ,   热通量 淡水通量

海、陆季节热储存能力比较

比热 密度 厚度 温差 热储存

海洋 4000 1000 100 10C 4.0×109J

陆地 800 3000 1 20C 4.8×107J

(取自 Stewart, 2004 ; Unit: m•kg•sec)

Page 56: 第三讲 风应力 ,   热通量 淡水通量
Page 57: 第三讲 风应力 ,   热通量 淡水通量

海洋模式和海气耦合模式的区别

SLLWSW QQQQQ

,;,,,, saaaclearSW TTqCQf V

单独海洋模式 (由观测给定 )

海气耦合模式(from AGCM)

Page 58: 第三讲 风应力 ,   热通量 淡水通量

OGCM

AGCM

OGCM

AGCM

Obs

Obs

Two Modes for Running Two Modes for Running Atmosphere and Ocean ModelsAtmosphere and Ocean Models

Coupled Mode Uncoupled Mode

Page 59: 第三讲 风应力 ,   热通量 淡水通量
Page 60: 第三讲 风应力 ,   热通量 淡水通量

盐度和淡水通量

Page 61: 第三讲 风应力 ,   热通量 淡水通量

盐度的最简定义At the simplest level, salinity is the total amount of dissolved material in grams in one kilogram of sea water.

(Stewart, 2004)

Page 62: 第三讲 风应力 ,   热通量 淡水通量

盐度的单位: PSU (~ g/kg)

>35

363531

Page 63: 第三讲 风应力 ,   热通量 淡水通量

年平均洋面 E-P 分布( cm/year )

Page 64: 第三讲 风应力 ,   热通量 淡水通量

)(0 PESFVS

)RPE(SFVS 0

淡水通量, Virtual salinity flux

S0 — 参考盐度

Page 65: 第三讲 风应力 ,   热通量 淡水通量
Page 66: 第三讲 风应力 ,   热通量 淡水通量

/r S

(, S, p)

210 - 4 K - 1

7~810 - 4 (psu)- 1

线性化的海水状态方程

Page 67: 第三讲 风应力 ,   热通量 淡水通量
Page 68: 第三讲 风应力 ,   热通量 淡水通量

• 长波辐射主要被海表吸收;它对下层海洋的影响只能通过湍流混合等动力过程来实现 .

• 短波辐射的 penetration 能够直接加热次表层海洋,是海洋模式重要的参数化过程之一 .

辐射通量向下输送的机理 ( 第 5讲 )

Page 69: 第三讲 风应力 ,   热通量 淡水通量

z

TwF

y

TvF

x

TuF

FFFz

Tw

y

Tv

x

Tu

t

T

zT

yT

xT

zT

yT

xT

,,

温度方程及海表边界条件

LWSLp0

zzQQQ

c

1Tw

0

SWQzIzII 0,

z

I

cp

0

1

Page 70: 第三讲 风应力 ,   热通量 淡水通量

z

SwF

y

SvF

x

SuF

FFFz

Sw

y

Sv

x

Su

t

S

zS

yS

xS

zS

yS

xS

,,

盐度方程及海表边界条件

REPS

Swzz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