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34
1 目目目目目目目 2 目目目目目目目目

description

目 錄. 第 1 節 宋代的中央集權制. 第 2 節 元代的行中書省制. 北宋建國的處境,與兩漢、唐代有甚麼不同?. 文獻剪輯 五代武人跋扈不馴 天子,兵強馬壯者當為之,寧有種耶! ── 《舊五代史‧安重榮傳》 語譯: 皇帝,只要軍事力量強大的人便可擔當,難道不是很有志氣嗎!. 後梁. 17年. 從兩則資料中,可見五代政局有甚麼特點?這與宋初厲行中央集權有甚麼關係?. 後唐. 14年. 後晉. 11年. 後漢. 10年. 後周. 4年. 第 1 節宋代的中央集權制. 宋初厲行中央集權的背景. 唐末五代以來,藩鎮權重,君弱臣強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of 目 錄

Page 1: 目 錄

目目    錄錄

第 1 節 宋代的中央集權制

第 2 節 元代的行中書省制

Page 2: 目 錄

• 宋初厲行中央集權的背景第 1 節 宋代的中央集權制

北宋建國的處境,與兩漢、唐代有甚麼不同?北宋建國的處境,與兩漢、唐代有甚麼不同?

文獻剪輯五代武人跋扈不馴天子,兵強馬壯者當為之,寧有種耶!

──《舊五代史‧安重榮傳》語譯:皇帝,只要軍事力量強大的人便可擔當,難道不是很有志氣嗎! 

唐末五代以來,藩鎮權重,君弱臣強 五代國祚短促,篡弒不斷發生,中央集權

政策有助國家長治久安

國號 國祚 後梁 17 年 後唐 14 年

後晉 11 年

4 年 後周 後漢 10 年

五代國祚簡表五代國祚簡表  從兩則資料中,可見五代政局有甚麼特點?這與宋初厲行中央集權有甚麼關係?

Page 3: 目 錄

• 宋初厲行中央集權的背景造成五代國祚短暫、政局動蕩多變的主因是藩鎮的權力太重,君弱臣強,誰兵強馬壯,誰就想當皇帝。要改變這種局面,就必須削奪藩鎮的權力,控制他們的錢穀,收回他們的精兵,天下便自然安定了。

趙普趙普宋太祖宋太祖

第 1 節 宋代的中央集權制五代數十年間,篡弒不斷發生,政權頻頻易手,帝王竟換了八個姓氏。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甚麼呢?要國家能長治久安,你認為有甚麼辦法嗎?

Page 4: 目 錄

強幹弱枝 重文輕武

強幹弱枝 重文輕武

宋代強幹弱枝示意圖宋代強幹弱枝示意圖

• 宋初厲行中央集權的背景第 1 節 宋代的中央集權制

Page 5: 目 錄

• 宋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

1. 行政方面 中書只管行政,設參知政事協助宰相

甲、加強皇權、削弱相權的措施 

2. 軍事方面 「杯酒釋兵權」,收回禁軍將領的權力

杯酒釋兵權意想圖杯酒釋兵權意想圖

第 1 節 宋代的中央集權制

宋代中央機構有「二府三司」的設置,所指是甚麼?宋代中央機構有「二府三司」的設置,所指是甚麼?為甚麼說二府三司制令相權低落?為甚麼說二府三司制令相權低落?  

Page 6: 目 錄

2. 軍事方面 設樞密院掌管軍事,分取宰相軍政權力

中書、樞密,合稱「二府」宋朝,樞密院與中書對持文武二柄,號為「二府」。

──《文獻通考‧職官考》語譯:宋朝時,樞密院與中書分別掌管軍事和行政兩種權力,稱為「二府」。

• 宋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

甲、加強皇權、削弱相權的措施 

第 1 節 宋代的中央集權制

宋代中央機構有「二府三司」的設置,所指是甚麼?宋代中央機構有「二府三司」的設置,所指是甚麼?為甚麼說二府三司制令相權低落?為甚麼說二府三司制令相權低落?  

Page 7: 目 錄

士兵與將領分離,避免將領擁兵自重

兵將分離兵無常帥,將無常師。

──《文獻通考‧兵考四》語譯:士兵沒有固定的主帥,將領沒有固定的軍隊。

• 宋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

甲、加強皇權、削弱相權的措施 

第 1 節 宋代的中央集權制

宋代中央機構有「二府三司」的設置,所指是甚麼?宋代中央機構有「二府三司」的設置,所指是甚麼?為甚麼說二府三司制令相權低落?為甚麼說二府三司制令相權低落?  

2. 軍事方面

Page 8: 目 錄

三司的職責三司之職,……通管鹽鐵、度支、戶部,號曰「計省」,位亞執政,目為計相。

──《宋史‧職官志》

語譯:

三司的職務,……全面財管理度支、戶部、鹽鐵這些部門,被稱為「財政部」,地位僅次於宰相,被視為財相。

3. 財政方面 設三司掌管財政,分割宰相財政大權

• 宋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第 1 節 宋代的中央集權制

宋代中央機構有「二府三司」的設置,所指是甚麼?宋代中央機構有「二府三司」的設置,所指是甚麼?為甚麼說二府三司制令相權低落?為甚麼說二府三司制令相權低落?  

甲、加強皇權、削弱相權的措施 

Page 9: 目 錄

宋代二府三司制簡表宋代二府三司制簡表

• 宋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第 1 節 宋代的中央集權制

宋代中央機構有「二府三司」的設置,所指是甚麼?宋代中央機構有「二府三司」的設置,所指是甚麼?為甚麼說二府三司制令相權低落?為甚麼說二府三司制令相權低落?  

Page 10: 目 錄

比較項目 中樞機構 長官職稱 職權範圍

唐代三省制

宋代二府三司制

中書省 中書令,稱宰相 草擬政令

門下省 門下侍中,稱宰相 審核政令

尚書省左、右僕射(不設尚書令;僕射如不帶「同中書門下三品或平 章 事 」 的 名 銜 就 不 能 為 宰相)

執行政令,

下轄六部

二府

中書門下省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稱宰相;另設參知政事為副相

主管行政,

下轄六部

樞密院 樞密使、副使 掌管軍政

三司(包括戶部司、

鹽鐵司、度支司) 三司使、副使,號稱「計

相」 掌理財政

唐代三省制與宋代二府三司制比較表 唐代三省制與宋代二府三司制比較表 

• 宋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第 1 節 宋代的中央集權制

Page 11: 目 錄

比較項目 中樞機構 權力運作

唐代三省制

宋代二府三司制

中書省三省共同行使宰相職權,協助皇帝處理政治、軍事及財政要務。中央政府設政事堂,國家大事由中書省、門下省長官及其他官員(如左、右僕射)加上「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名銜聯席議定,然後奏聞,由皇帝裁決。

門下省

尚書省

相權分割為三部分:中書門下省主政、樞密院主軍,三司主財。「二府」為平行機構,三司地位略低於二府,但三司使待遇與二府長官相若,號稱「計相」。三省互不統屬,各自直接向皇帝負責。

二府

中書門下省

樞密院

三司(包括戶部司、

鹽鐵司、度支司)

• 宋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第 1 節 宋代的中央集權制

唐代三省制與宋代二府三司制比較表 唐代三省制與宋代二府三司制比較表 

Page 12: 目 錄

4. 用人方面 審官院、考課院、三班院專責用人,侵奪宰相用人權力

5. 司法方面 設置審刑院,直屬皇帝,不受宰相統領

大理寺大理寺 刑部刑部 審刑院審刑院

宰相的司法管轄權被削審刑院,本中書刑房,宰相所領之職,於是析出。──司馬光《涑水紀聞》語譯:審刑院的職務,本來是中書以下刑部的工作,宰相所統領的職務便被分割出去。

• 宋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第 1 節 宋代的中央集權制

甲、加強皇權、削弱相權的措施 

Page 13: 目 錄

6. 監察方面 設御史台和諫院,合稱「台諫」,以監督宰相為要務 台諫長官由皇帝親自揀選

7. 奏議禮儀 宰相「站對」奏議,宰相地位備受壓抑

宋代宰相「站對」宋代宰相「站對」

• 宋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第 1 節 宋代的中央集權制

甲、加強皇權、削弱相權的措施 

Page 14: 目 錄

8. 集中兵權──收其精兵 削除藩鎮職權,改由文官掌管 選拔禁軍駐京,有力統馭地方;

老弱留在地方,編為「廂軍」

乙、加強中央對地方控制的措施

宋代武將像 宋代武將像 

武將手持大斧,身穿步兵的鎧甲,是宋代武將的典型形象。

• 宋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第 1 節 宋代的中央集權制

宋初的強幹弱枝政策是否矯枉過正?宋初的強幹弱枝政策是否矯枉過正?

Page 15: 目 錄

8. 集中兵權──收其精兵

更戍法的作用分遣禁旅,戍宋邊地……欲使往來道路,足以習勞苦;南北番戍,足以均勞佚。故將不得專其兵,而兵亦不致於驕惰。

──《文獻通考‧兵考四》語譯:分別派遣中央的禁軍,防守邊境的地方……希望使禁軍藉著往來於駐地的道路,能使他們體驗行軍的勞累辛苦;透過南北方禁軍輪流防守各地,能令他們均分勞苦和安閒。所以,將領不能夠完全控制士兵,而士兵亦不會流於自大、懶惰。

有人認為更戍法的優點,正是它的流弊所在。你同意嗎?

乙、加強中央對地方控制的措施

• 宋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第 1 節 宋代的中央集權制

宋初的強幹弱枝政策是否矯枉過正?宋初的強幹弱枝政策是否矯枉過正?

推行更戍換防,為期三年,防止武將判亂

Page 16: 目 錄

9. 集中政權──稍奪其權 全國分成十五路,並設四監司監控地方,互不統屬 每州加置通判,限制知州權力

以通判牽制知州(知州)事無大小,宜與通判或判官、錄事同裁處之。

──《續資治通鑒長編》語譯:州內大小事情,知州應與州的副長官通判、幕僚判官或總理各種事務的錄事一起商議、處理。

派遣朝官治縣,設縣尉代鎮將

乙、加強中央對地方控制的措施

• 宋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第 1 節 宋代的中央集權制

宋初的強幹弱枝政策是否矯枉過正?宋初的強幹弱枝政策是否矯枉過正?

Page 17: 目 錄

• 宋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

宋代地方行政簡表宋代地方行政簡表

第 1 節 宋代的中央集權制

Page 18: 目 錄

10. 集中財權──制其錢穀 賦稅解送京師,地方長官不能支配

地方賦稅收入上繳 始令諸州自今每歲受民租及管榷之課,除度支給用外,凡緡、帛之類,悉輦送京師。

──《續資治通鑑長編》 語譯:開始命令各州由現在起,每年所收取的田賦和商稅,除財政預算的開支外,凡是銅錢、布帛等,全部運送到京師。

乙、加強中央對地方控制的措施

• 宋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第 1 節 宋代的中央集權制

宋初的強幹弱枝政策是否矯枉過正?宋初的強幹弱枝政策是否矯枉過正?

地方賦稅收入上繳,對宋廷集權中央有甚麼好處?

Page 19: 目 錄

設置轉運使掌各路財賦,確保賦稅上供

派官監收賦稅,防止地方長官操控

嚴禁官吏從商,防止獲利坐大

10. 集中財權──制其錢穀乙、加強中央對地方控制的措施

• 宋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第 1 節 宋代的中央集權制

宋初的強幹弱枝政策是否矯枉過正?宋初的強幹弱枝政策是否矯枉過正?

Page 20: 目 錄

解除將領兵權,君主地位鞏固

削奪藩鎮權力,有利全國統一

• 宋初中央集權措施的影響

1. 正面影響

第 1 節 宋代的中央集權制

宋初的中央集權措施,對宋代是利多於弊,還是宋初的中央集權措施,對宋代是利多於弊,還是弊多於利?弊多於利?

Page 21: 目 錄

文人缺乏作戰經驗,「更戍法」減弱軍隊作戰能力

收回地方軍事、政治、財政權力,地方變得貧弱

宋代地方貧弱的原因何在?

2. 負面影響地方賦稅收入上繳本朝鑒五代藩鎮之弊,遂盡奪藩鎮之權。兵也收了,財也收了,賞罰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朱熹《朱子語類》語譯:本朝記取五代時藩鎮割據出現害處的教訓,於是全部取回了藩鎮的權力。兵權也收回了,財權也收回了,賞罰、判刑的權力,一切也收回了。於是地方便越來越貧困和薄弱。

• 宋初中央集權措施的影響第 1 節 宋代的中央集權制

宋初的中央集權措施,對宋代是利多於弊,還是宋初的中央集權措施,對宋代是利多於弊,還是弊多於利?弊多於利?

Page 22: 目 錄

二府三司分削相權,台諫權力過重,政風因循保守

冗兵冗官問題嚴重,財政負擔沉重

• 宋初中央集權措施的影響第 1 節 宋代的中央集權制

宋初的中央集權措施,對宋代是利多於弊,還是宋初的中央集權措施,對宋代是利多於弊,還是弊多於利?弊多於利?2. 負面影響

Page 23: 目 錄

宋代軍隊人數變化示意圖宋代軍隊人數變化示意圖宋代官員人數變化示意圖宋代官員人數變化示意圖

• 宋初中央集權措施的影響第 1 節 宋代的中央集權制

宋初的中央集權措施,對宋代是利多於弊,還是宋初的中央集權措施,對宋代是利多於弊,還是弊多於利?弊多於利?2. 負面影響

Page 24: 目 錄

• 元代行中書省制對漢法的變通

我大蒙古族的文化確實比不上漢族。……嗯,我們可以借鑒前朝的文物制度,在漢人文臣參議下採行漢法,同時也要存留能保障我皇族權利地位的一些制度。

元世祖元世祖 徐世隆徐世隆

皇上要統馭中國,必須採用其傳統法度,國家才能長治久安。

第 2 節 元代的中書省制

Page 25: 目 錄

蒙古文物制度較漢族落後 有先例可循:北魏、遼、金等朝

1. 元世祖因應統治需要,參用漢法

參用漢法新朝立綱陳紀,當以國朝之成法,據唐宋之故典,參遼金之遺制。

──郝經:《立政議》語譯:新政權在確立國家的紀律和秩序時,應以本朝的法規為本,採行唐、宋兩代的典章制度,參考遼、金兩朝的舊制。

元世祖為甚麼不全面沿用蒙古舊制,而要參用漢法呢?

2. 源於魏晉的行台制度,並參考金朝「行省」制度3. 承襲唐宋地方政制,省下設路、州、縣

• 元代行中書省制對漢法的變通第 2 節 元代的中書省制

Page 26: 目 錄

• 元代行中書省的建制

1. 區域劃分省名 治所 區域中書省(腹裏) 

 行 中 書 省 

嶺北遼陽河南陝西

甘肅

大都(今北京) 包括今河北、山東、山西三省全部、內蒙古大部及河南省 黃河以北之地。

和林(今內蒙古哈爾和林)

包括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全境、中國內蒙古、新疆一部分和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

遼陽(今遼寧遼陽) 包括今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及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地區。

汴梁(今河南開封) 包括今河南省及湖北、安徽、江蘇三省的長江以北地區。

奉元(今陝西乾縣) 包括今陝西及甘肅、內蒙古部分地區。

甘州(今甘肅張掖) 包括今甘肅省大部、寧夏自治區及內蒙古部分地區。

元代行省設置情況簡表元代行省設置情況簡表

第 2 節 元代的中書省制

元代行中書省制與宋代的地方政制有甚麼不同?元代行中書省制與宋代的地方政制有甚麼不同?

Page 27: 目 錄

省名 治所 區域

 行 中 書 省 

四川

湖廣

江浙

江西

雲南

征東

成都(今四川成都) 包括今四川省大部及湖南、陝西部分地區。

武昌(今湖北武昌) 包括今湖南、貴州、廣西三省之大部及湖北部分地區。

杭州(今浙江杭州) 包括今江蘇南部,浙江、福建二省及江西部分地區。

龍興(今江西南昌) 包括今江西省大部及廣東省。

中慶(今雲南昆明) 包括今雲南省全境,四川、廣西部分地區,以及泰國、緬甸北部一些地方。

開城(今朝鮮開城) 相當於今朝鮮中部、南部之地。

• 元代行中書省的建制

1. 區域劃分 元代行省設置情況簡表元代行省設置情況簡表

第 2 節 元代的中書省制

元代行中書省制與宋代的地方政制有甚麼不同?元代行中書省制與宋代的地方政制有甚麼不同?

Page 28: 目 錄

元代行省區劃圖元代行省區劃圖

1. 注意腹裏的範圍,那是中書省直轄的地區。

2. 留意嶺北行省的位置,那是蒙古的發祥地,其地位居於十一行省之首。

元代行省區劃與現代中國行省區劃有甚麼不同?

• 元代行中書省的建制第 2 節 元代的中書省制

Page 29: 目 錄

行省總領一省的軍、政、財大權,蒙古人任長官;其下有路、州、縣各級行政

2. 行政架構

元代地方行政簡圖元代地方行政簡圖

• 元代行中書省的建制第 2 節 元代的中書省制

元代行中書省制與宋代的元代行中書省制與宋代的地方政制有甚麼不同?地方政制有甚麼不同?

Page 30: 目 錄

管理一省之民政、刑法,兼掌財賦、軍務

行省的職責掌軍國庶務,統郡縣,鎮邊鄙,與都省為表里……凡錢糧,兵甲、屯種、漕運、軍國重事,無不令之。

──《元史‧百官志》語譯:行中書省掌管國家、軍事眾多的事務,統轄郡縣,鎮守偏遠的邊境,與中書省內外配合……凡金錢糧餉、軍隊事務、屯田種植、運送財賦、糧食、軍事和國家的重大事情,沒有哪項不是它所管轄的職務。

3. 職權範圍

與宋代地方行政機構比較,元代行省的權力和地位有甚麼不同?為甚麼?

• 元代行中書省的建制第 2 節 元代的中書省制

元代行中書省制與宋代的地方政制有甚麼不同?元代行中書省制與宋代的地方政制有甚麼不同?

Page 31: 目 錄

設肅政廉訪司、行御史台,嚴密監察地方,防止行省專擅

4. 監察制度

• 元代行中書省的建制第 2 節 元代的中書省制

元代行中書省制與宋代的地方政制有甚麼不同?元代行中書省制與宋代的地方政制有甚麼不同?

Page 32: 目 錄

行省具有雙重性質,由中央派出,又為地方最高行政機關

行省為中央收權,又為地方留下部權力 長官互相節制 權力大而不專

• 元代行中書省的特點與影響

1.1. 特點特點

明、清、民國繼續沿用 奠定今日中國的地方省制

2.2. 影響影響

第 2 節 元代的中書省制

元代行中書省制為甚麼會沿用至今?元代行中書省制為甚麼會沿用至今?

Page 33: 目 錄

• 元代行中書省的特點與影響第 2 節 元代的中書省制

現代中國地圖現代中國地圖

現今中國的省制,是從元代的行省制度演變而成的。

Page 34: 目 錄

本本 課課 題題 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