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62
第第 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 第 第 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一、 • 第 第 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 •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1972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 第第第 ,一 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

description

第十一章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一节 概  述 一、自然资源及其属性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 狭义的自然资源只是指可以被人类利用的自然物。广义的自然资源则要延伸到这些自然物所赖以生存、演化的生态环境。最有代表性的广义解释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 1972 年提出的“所谓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和”。. (二)自然资源的特点. 1 、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自然界是一个统一体,各种自然资源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2 、分布不匀,地域性差异明显.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of 第十一章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Page 1: 第十一章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十一章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第一节 概  述

• 一、自然资源及其属性•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 狭义的自然资源只是指可以被人类利用的自然

物。广义的自然资源则要延伸到这些自然物所赖以生存、演化的生态环境。最有代表性的广义解释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 1972 年提出的“所谓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和”。

Page 2: 第十一章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自然资源的特点

• 1 、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自然界是一个统一体,各种自然资源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Page 3: 第十一章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分布不匀,地域性差异明显

•  自然资源必须占据一定的地域空间,而自然地域的差异性决定了自然资源分布的地域差异性。例如,我国野生动植物种类一半以上集中在云南、四川和西藏的东南部;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降水量大于 400 ㎜的西南和东北部,草地资源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部年降水量少于 400 ㎜的省区;北方多煤,南方有色金属资源较为丰富等等。

Page 4: 第十一章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利用范围和利用率取决于国家政策和技术水平

• 一般说来,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但只要依靠正确的政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其生产潜力和资源利用率都可不断扩大和提高,使自然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

Page 5: 第十一章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和人类生存发展的关系

• 1 、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生产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称。自然环境既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环境,也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必要的资源。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的密不可分的,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Page 6: 第十一章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自然资源利用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 自然资源是社会和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重要物质源泉。同时,自然资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提供了劳动资料,是人类自身再生产的营养库和能量来源。无论是作为活动场所、环境、劳动对象,还是从中制造劳动对象,都要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而被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数量、种类、组成等都会受到社会生产系统中经济政策、技术措施及人的数量、质量等方面的影响,也就是说,社会经济发展又对自然资源利用产生巨大的作用。

Page 7: 第十一章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自然资源的类型

• 自然资源的分类是研究自然资源特点及其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影响的基础。为了研究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我们根据自然资源能否再生,将其分为以下类型。

Page 8: 第十一章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自然资源的类型• (1) 可更新资源• (2) 可耗竭资源• 1. 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 2. 不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

Page 9: 第十一章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可更新资源

Page 10: 第十一章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Page 11: 第十一章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一)可更新资源

• 可更新资源(原生性自然资源、可再生资源、续发性资源、非耗竭性资源、无限资源)是能够通过自然力以某一增长率保持或增加蕴藏量的自然资源。例如太阳能、大气、风、降水、气候、森林、鱼类、农作物以及各种野生动植物等,随着地球形成及其运动而存在,基本上是持续稳定产生的。

Page 12: 第十一章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可耗竭资源

• 可耗竭资源(次生性自然资源、非续发性自然资源、耗竭性资源、有限资源)是指:假定在任何对人类有意义的时间范围内,资源质量保持不变,资源蕴藏量不再增加的资源。这种自然资源是在地球自然历史演化过程中的特定阶段形成的,质与量是有限定的,空间分布是不均匀的。

Page 13: 第十一章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耗竭既可看作是一个过程,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状态。可耗竭资源的持续开采过程也就是资源的耗竭过程。当资源的蕴藏量为零时,就达到了耗竭状态。确切地说,当开采成本过高,使市场需求为零时,尽管资源蕴藏量不为零,也可视为资源耗竭。

•  可耗竭资源按其能否重复使用,又分为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和不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

Page 14: 第十一章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1 、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   资源产品的效用丧失后,大部分物质还能够回收利用的可耗竭资源是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这主要是指金属等矿产资源。如汽车报废后汽车上的废铁可以回收利用。

• 2 、不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 使用过程不可逆,且使用之后不能恢复原状的

可耗竭资源是不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主要指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这类资源被使用后就被消耗掉了,如煤燃烧变成热能,热便消散到大气中,变得不可恢复了。

Page 15: 第十一章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自然资源的蕴藏量• 关于资源蕴藏量有三个不同的概念,即已探明储量、未探明储量和蕴藏量。

• (一)已探明储量:已探明储量是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其资源位置、数量和质量可以得到明确证实的储量。又分为:

• 1 、可开采储量 是指在目前的经济技术水平下有开采价值的资源。

• 2 、待开采储量 是指储量虽已探明,但由于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尚不具备开采价值的资源。

Page 16: 第十一章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二)未探明储量:未探明储量是指目前尚未探明但可以根据科学理论推测其存在或应当存在的资源。分为:

• 1 、推测存在的储量 可据现有科学理论推测其存在的资源。

• 2 、应当存在的资源 今后由于科学的发展可以推测其存在的资源。

Page 17: 第十一章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蕴藏量• 资源蕴藏量等于已探明储量与未探明储量之和,是指地球上所有资源储量的总和。对于可耗竭资源来说,蕴藏量是绝对减少的;对于可更新资源来说,蕴藏量是一个可变量。这个概念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代表着地球上所有有用资源的最高极限。

Page 18: 第十一章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中国资源历史与现状• 在历史演变的过程中,“地大物博”一直是中国的写照,这片古老土地上富庶的自然资源养育了中华民族,创造出一个文明国度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而我们今天所面临的一切与过去成为鲜明对照,沿着人类发展的轨迹,我们不难发现,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实在是太严重了,自酿的苦酒,也只能自己吞下。

Page 19: 第十一章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 、资源的人均占有量相对不足

• 中国国土面积 (陆地 ) 为 960万 km2 ,占世界土地面积的 7.2% ,占亚洲的 25% ,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人均占有土地面积不到 1hm2 ,只及世界平均数的 1/ 3 ,耕地实际面积 1.33亿 hm2 ,居世界第 4位,林地面积 1.25 hm2 ,居世界第 6位,草地面积 4亿 hm2 ,居世界第 2位,但人均占有量分别只有 0.12 hm2 , 0.11 hm2 和 0.35 hm2 ,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 3 , 1/ 6 和 1/ 2 。

Page 20: 第十一章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我国有 1.8万公里海岸线,近 300万 km2的管辖海域, 500 km2 以上的岛屿 7372个,海洋资源遭受掠夺性开发,沿海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 中国地表水资源总量 2.8万亿 m3 ,全国河流纵横,湖泊密布,河川径流量为 2.7万亿 m3 ,年均径流量为 284 m3 ,但人均水资源只有 2700 m3 ,居世界第 109位,被列为世界人均水资源的 13 个贫水国家之一。

Page 21: 第十一章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到 1998 年底,我国已发现 171 种矿产,矿产地 25000 多处。探明有储量的矿产 153 种,其中 45 种主要矿产探明储量潜在价值约占世界矿产总价值的 12% ,列美国和俄罗斯之后。但人均有矿产资源潜在总值 1.5万美元,居世界第 53位,是俄罗斯的 1/ 5 ,美国的 1/ 8 ,每平方米拥有矿产资源潜在总值 172万美元,居世界第 24位,比美国低 46% ,比前苏联低 43% 。

Page 22: 第十一章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中国资源结构不理想,质量相差悬殊 

•  我国地处中纬度地区,南北跨纬度 49°,东西跨经度 62° ,不仅国土辽阔,而且地形多样,气候复杂,矿产资源种类齐全,其中能源矿产 6 种;黑色金属矿产、有色金属、稀有、稀土及贵金属矿产 59 种;非金属矿产 92 种,水气矿产 6种,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矿种配套较为齐全的国家之—,为国家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提供了物质基础。

Page 23: 第十一章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尽管我国资源种类齐全,但结构却不尽理想,质量相差悬殊。土地资源中难以利用的土地面积比例高,中国境内有流动沙丘 0.45亿公顷,戈壁 0.56亿公顷,海拔 4000米以上难以利用的高山 1.93亿公顷,难以利用的土地面积达 2.93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 30.68% ,耕地资源中质量好的一等耕地约占 40% ,中下等耕地和有限制耕地占 60% 。草地资源中干旱,半干旱地区与山区分布面积大,质量较差。

Page 24: 第十一章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矿产资源中贫多富少,共生伴生矿多,单一矿少,中小型矿多,大型超大型矿少,铁矿石大型矿床仅占 5.2% ,但储量却占整个储量的 63% 。铜矿大型矿仅占 2.6% ,其储量却占 58% 。在已探明的储量中,铁矿 86% 是贫矿,品位在 30%~ 35% 之间。铜矿品位大于 2% 的只占 6% ,品位大于 1% 的不到 30% , 70% 的矿品位小于 1% 。我国的磷矿品位大于或等于 36% 的只有 7% ,铝土矿中铝硅比大于 7的不到 20% 。在我国一个矿床中往往有几种主要矿产贮存在一起,一种主要矿产往往伴随有几种甚至十几种有益元素。

Page 25: 第十一章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我国资源分布不均衡,资源开发利用受到制约

•  我国资源分布显示出明显的东西、南北分异的空间和时间特征。中国降水的 70%~ 80% 集中在 6~ 9月份,并多以暴雨形式出现,使我国供水和储水成本提高。我国耕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 90% 以上集中在大兴安岭向南至青藏高原东缘一线以东,而矿产资源、能源及天然草地相对集中于中西部,东西差异极为显著。从南北组合看也有很大不同。长江以北平原广,耕地多,耕地资源占全国 63.9% ,但水资源贫乏,只占全国水资源的 17.2% ,长江以南山地面积大,耕地面积少,只占全国耕地的 36.1% ,但水资源充沛,占全国水资源的 82.6% 。

Page 26: 第十一章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矿产分布不均的情况也十分明显。如煤炭集中于晋、陕、蒙三省区,占全国保有储量的 68% ;磷矿集中于云、贵、川、鄂四省,占全国保有储量的 70% 。此外,还有一些大型矿床分布于我国边远地区。这种分布格局,使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严重地受到交通运输条件的制约,也给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带来巨大的压力。

• 资源时空分布不平衡,资源组合配置不协调,给资源的开发利用带来极大制约,成本增高,效益降低。南水北调,北煤南运,西电东送,南粮北运,给运输增加极大压力,使资源开发受到动力的强度制约。另外,许多重要矿产资源多分布在边远地区,基础设施差,经济发达程度低,也使开发利用受到限制。

Page 27: 第十一章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二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一)土地资源概述

• 1 、土地资源 土地是一种自然系统和人类生产及经济活动影响的综合体,是由气候、地貌、水文地质、生物、土壤和人类经济活动组成的一种自然综合体。其基本属性是具有生产能力。作物产量、木材生产量、草场生产率等都是其生产能力的综合反映。

Page 28: 第十一章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1 )世界土地资源概况•  在全球 51000×104 km2 总面积中,陆地

占 29.2% ,约 13000万 km2 ,其中与人类关系最大的是可耕土地。世界上现有耕地 13.7亿 hm2 ,约占土地总面积的 10.5% 。对于世界居民而言,这些土地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数字。用当前世界总人口 60亿计,人均占有 2.5 hm2 。

Page 29: 第十一章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2 )我国土地资源概况•   我国是土地资源相对贫乏,土地质

量较差的国家。国土面积中干旱、半干旱土地大约占一半,山地、丘陵和高原占 66% ,平原仅占 34% 。而且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工矿、交通、城市建设用地不断增加,人均耕地不断减少。与此同时,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致使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化、盐渍化和草场退化面积不断扩大而损失掉大片的良田。

Page 30: 第十一章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中国土地总面积居于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面积仅为 0.777 hm2 ,相当于世界人均土地的三分之一。其中耕地面积大约占世界总耕地的 7% 。虽然我们用世界上 7% 的耕地养活了 22% 的人口,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这种情况不可能无休止的维持下去。

Page 31: 第十一章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土地资源危机的原因

• 引起土壤和土地资源危机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影响,但其最主要的因素还是人类不合理的活动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耕地减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Page 32: 第十一章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20世纪下半叶起,全球人均耕地日益减少,且减少步伐相当迅速, 1950 年全球人均耕地有 5667m2 , 1960 年减至 4733m2 , 1968 年为 4067m2 , 1974 年为 3733m2 , 1979 年为 3200 m2 , 1991 年为 2667 m2 。耐人寻味的是, 1950~ 1990年间,世界人口增加整整 1倍,全球人均耕地也恰恰减少一半。

Page 33: 第十一章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目前,我国耕地减少的情况也比较严重,具体表现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

• ( 1 )人均耕地面积小• ( 2 )耕地利用程度高• ( 3 )耕地占用严重• ( 4 )分布不均匀• ( 5 )自然条件差

Page 34: 第十一章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在水的浸润和冲击作用下,结构发生破碎和松散,随水流动而散失的现象。

Page 35: 第十一章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异和人为活动等因素,干旱、半干旱或亚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 根据地表形态特征和物质构成,荒漠化分为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盐渍化、冻融及石漠化。目前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超过 262.2万 km2 ,占国土总面积的 27.3%,其中沙化土地面积为 168.9万 km2 。

Page 36: 第十一章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就我国而言,应采取以下措施:• 1 、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加强土地管理• 2 、健全土地管理政策和法规• 3 、改造中低产田,提高质量和耕地生产

力• 4 、提高农业科技应用水平• 5 、适度控制工业和城市用地

Page 37: 第十一章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三节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一)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森林是由乔木或灌木组成的绿色植物群体,是整个陆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枢纽。

Page 38: 第十一章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概况 • 世界森林历史上曾达到过 76亿 hm2 ,覆盖着 2

/3 的陆地,直到 1862 年降到 55亿 hm2 。目前,地球上有五分之一的地面为森林所覆盖,总面积 40.8亿 hm2 ,总蓄积 3100亿 m3 ,每年能生产 23亿 m3木材。据国内外的经验,一个较大的国家和地区,其森林覆盖率达到 30% 以上,而且分布比较均匀,那么这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环境就比较好,农牧业生产也就比较稳定。当今世界,森林每年正以 1800~ 2000万 hm2 的速度消失,据世界粮农组织卫星测定,热带雨林现仅剩 9亿公顷。

Page 39: 第十一章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据 2001 年中国环境公报,我国现有林业用地 26300万 hm2 ,森林面积 15900万 hm2 ,活立木蓄积量 1248800万 m3 ,森林蓄积量 1126700万 m3 。森林覆盖率为 16.55% ,比世界平均水平低 10.45 个百分点;全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为 0.128 h m2 ,相当于世界人均森林面积的 1/5 ;人均蓄积量为 9.048 m3 ,只有世界人均蓄积量 72 m3 的 1/ 8 。

Page 40: 第十一章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森林资源的重要功能和巨大效益

•  森林作了给人类提供大量的直接产品外,在维护生态环境方面的功能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 ( 1 )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 ( 2 )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 3 )吸收有毒有害气体和监测大气污染

Page 41: 第十一章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 4 )驱菌和杀菌• ( 5 )阻滞粉尘和减低噪声• ( 6 )保护野生生物和美化环境• ( 7 )防风固沙• ( 8 )调节气候

Page 42: 第十一章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我国林业发展的总战略即总任务是:切实保护和经营好现有森林;大力造林、育林、扩大森林资源;永续、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和效益,逐步满足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产生活的需要。

Page 43: 第十一章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 1 )端正指导思想,改革管理体制• ( 2 )做好调查设计,实行森林资源的档案化管理

• ( 3 )调整结构布局• ( 4 )认真贯彻《森林法》,坚持以法治

林• ( 5 )加强对森林的管护、防止火灾、病虫害的发生

• ( 6 )加速培养林业人才

Page 44: 第十一章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概况 

• 全球共有 25亿 hm2 草场,其出产的产品对全球经济的食物、能源和工业部门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有各类天然草原 3.93亿 hm2 ,约占世界草地面积的 12.4% ,占国土面积的 41.7% ,仅次于澳大利亚而居世界第二位。其中可利用草地面积约 3.3亿 hm2 ,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 1/3 以上,为耕园地面积的 2倍多。但我国人均占有草地仅0.33 hm2 ,为世界人均面积的一半。

Page 45: 第十一章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草地利用、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 ①天然草地生产力低• ②草地资源退化严重• ③草地环境功能减弱

Page 46: 第十一章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 1 )合理放牧并进行草地封育• ( 2 )严禁盲目开荒• ( 3 )进行草地改良并建立人工草地

Page 47: 第十一章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1 、概况•  所谓野生动植物是指非人工驯养、种植的动

植物。地球上的生物种类是经历了约 40亿年的历程演化而来的。从约 30亿年以来,生物逐渐进化并趋向多样性。新物种的形成伴随着旧物种的灭绝。整个物种经历了多次变化,从而形成了今天地球上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物种灭绝是生物进化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自从地球上有了人类,物种形成和灭绝除受自然因素制约外,更多地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Page 48: 第十一章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生物多样性是指活的有机体(包括植物、动

物、微生物)的种类、变异及其生态系统的复杂性程度,它通常包含三个不同层次的多样性:一是遗传多样性,它是指遗传信息的总和,包含在栖居于地球的植物、动生和微生物个体的基因;二是物种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多样化,估计在 500-5000万种之间;三是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与生物圈中的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有关,也与生态系统内部由于生境差异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所引起的极其丰富的多样化有关。

Page 49: 第十一章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2 )生物多样性的丰度• 据估计,地球上现在生存着的 500-5000万种生物中,订名的仅 140-170万种,生物多样性末知部分仍有待于继续探索研究。在已订名的物种中,昆虫 75万种,脊椎动物 4.1万种,高等植物 25万种,其他为无脊椎动物(昆虫除外)和微生物。

Page 50: 第十一章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我国地域辽阔,生物种类繁多,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其丰度占世界第 8位。有高等植物 30000 种,占世界的 10% ,居第三位,其中裸子植物 250 种;有脊椎动物 6347 种,占世界的 14% ,其中鸟类 1244 种,鱼类 3862种,均属世界前列。属于中国特有的高等植物 17300 种,脊椎动物 667 种。

Page 51: 第十一章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3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①为人类提供食物来源 • ②为人类提供药物来源 • ③为人类提供各种工业原料 • ④生物多样性保存了物种的遗传基因 为人类繁殖良种提供了遗传材料,用它作为外源基因,可培养出更多、更有价值的生物新品种。

• ⑤生物多样性为维护自然界生态平衡,保持水土,促进重要营养元素的物质循环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Page 52: 第十一章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生物多样性遭受威胁的现状和原因

• ( 1)生物多样性遭受威胁的现状 • 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野生动植物灭绝

的速度越来越快。据近二千年来的记录统计,约有 110 多种兽类和 130 多种鸟类从地球上消失了。其中 1/3 是十九世纪以前消失的; 1/3是十九世纪绝种的; 1/3 是近五十年以来被消灭的。目前全世界估计有 2.5万种植物和 1000多种脊椎动物处于绝灭的危险中。

Page 53: 第十一章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地球上每小时一个物种灭绝• 目前地球上的生物平均每小时就有一种从

地球上永远消失,物种灭绝速度非常惊人。 世界上已有 593 种鸟、 400 多种兽、 209 种两栖爬行动物以及 20000 多种高等植物濒于灭绝。造成物种灭绝的原因,除不可抗拒的自然历史及自然灾害因素外,人为活动是其主要原因。特别是由于商业贸易而导致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掠夺式利用,是造成物种濒危乃至灭绝的重要因素。

Page 54: 第十一章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2 )生物多样性锐减的主要原因

①生境交替• ②环境污染• ③过度收捕 人类过度掠夺,滥采滥捕,导致某些物种种群灭绝。世界珍稀野生生物走私,是仅次于毒品和军火的第三大国际性走私活动,每年走私额逾 50亿美元。 1987 年我国走私到日本的麝香达 700 多公斤,而 700公斤麝香需 10万多头麝。

Page 55: 第十一章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Page 56: 第十一章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④引进物种• ⑤单一种植

Page 57: 第十一章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野生动植物的可持续利用• ( 1)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

•  主要是通过区域的生物区系调查和分析,确定不同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中心,建立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禁猎区等,通过保护生态环境的办法来保护生物多样性。一是生物多样性代表的物种,且种类比较丰富的区域;二是生物特有种多的区域;三是保存完好的、具有特殊生态系统类型的区域。

Page 58: 第十一章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2 )生物多样性的迁地保护•  生物多样性的迁地保护是就地保护的补充和完善,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不可缺少的方法和手段。它主要是通过动物园、植物园(树木园)、野生生物繁殖或驯养中心、种子库来完成。

Page 59: 第十一章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四节 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一)概述

• 矿产是人类社会产生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概念,矿产是在目前科技和经济条件下,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矿物(矿物质)或其结集体-岩石。

• 我国矿产资源法中指出:“矿产资源是指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利用价值的,呈固态、液态、气态的自然资源”。

Page 60: 第十一章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 、全球矿产资源•  世界上矿产资源分布极不均匀。以黑

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和金刚石等固体矿产为例,其资源量主要分布在世界上几个国家或地区。如全球铬矿资源储量的 82% 、铂族金属储量的 89% 和黄金储量的 41% 分布在南非,钨矿储量的43% 和稀土金属储量的 42% 在中国, 27% 的铅矿储量分布在澳大利亚, 26% 的铜矿储量分布在智利。

Page 61: 第十一章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中国矿产资源• 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矿产资源比较丰

富、矿种比较齐全配套的国家之一。目前已发现矿产 168 种,有探明储量的矿产 153 种。其中,能源矿产 7 种,金属矿产 54 种,非金属矿产 89 种,水气矿产 3 种。已发现矿床、矿点 20余万个,如果把某些建筑材料矿产,如花岗岩、砂岩等也包括在内,矿床数量将更多,平均每 10000 平方公里陆地国土面积有 200多个矿床、矿点。已发现的油气田 400余处,固体矿产地约 2万个。 40 多种主要矿产探明储量的潜在经济价值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前苏联和美国。

Page 62: 第十一章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 矿产资源开发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环境问题。在开发矿产资源取得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引发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趋严重,并呈发展趋势。我国目前处于局部有所改善,总体还在恶化。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 、大气污染,酸雨严重• 2 、水位下降,水质恶化• 3 、挤占土地• 4 、堆积尾矿,污染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