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项目 课程体系改革实践研究

35
基基基基基基基基基基基 基基基基基基基基基基基 基基 基基基基基基基 基基 基基基基基基基 基基基基基基基基 基基基 基基基基基基基基 基基基

description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项目 课程体系改革实践研究.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何明友. 一、高职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 1 、重理论,轻实践,不能有效培养能力 ——“ 教授手上要有油”. 2 、重知识的系统性,忽视了知识与具体工作任务的联系 ——“ 工作过程导向”. 3 、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实践课的机械分段排列,之间越来越缺乏内在有机衔接与灵活配合。 ——“ 理论实践一体化”.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of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项目 课程体系改革实践研究

Page 1: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项目 课程体系改革实践研究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项目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项目课程体系改革实践研究课程体系改革实践研究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何明友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何明友

Page 2: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项目 课程体系改革实践研究

一、高职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

Page 3: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项目 课程体系改革实践研究

1 、重理论,轻实践,不能有效培养能力 ——“ 教授手上要有油”2 、重知识的系统性,忽视了知识与具体工作任务的联系 ——“工作过程导向”3 、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实践课的机械分段排列,之间越来越缺乏内在有机衔接与灵活配合。 ——“ 理论实践一体化”

Page 4: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项目 课程体系改革实践研究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项目课程体系开发的基本范式

Page 5: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项目 课程体系改革实践研究

专业调研

教学过程分析

教材编写

课程内容分析

工作任务分析

课程结构分析

教育部门高职院校行业专家工作分析专家课程专家资深专业教师课程专家行业专家资深专业教师课程专家资深专业教师课程专家资深专业教师 学生学习结果

教材

课程标准

课程体系

职业能力标准

专业调研报告

开发主体 开发过程 开发成果

Page 6: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项目 课程体系改革实践研究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项目课程体系开发的几个关键问题

Page 7: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项目 课程体系改革实践研究

(二)工作任务分析(三)项目课程设计(四)学习项目设计

(一)教师观念转变

Page 8: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项目 课程体系改革实践研究

(一)教师观念转变

Page 9: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项目 课程体系改革实践研究

观念转变 —— 在课程教改中,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带有决定意义的转变。观念变了,行为就会变;行为变了,教学效果才会变。教师的观念转变任重道远,需要不断培训转变观念也要动真格的 —— 培训有任务、测评有要求 传统培训本身存在与传统教学同样的问题,即脱离学习者所处的具体环境,单纯地以讲授为手段,以掌握知识为目标,而非做中学、学中做、边学边做。

Page 10: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项目 课程体系改革实践研究

教师培训的要点是:有任务、有压力、有指导。任务——教师的观念由于没有切身体验而不可能得到 根本性的转变,教师培训也要“做中学”,从 “ 完成一个项目”入手,带着“项目”去研究和 解决实际问题,要求对学生“教、学、做”一 体化同样适用于教师。压力——就是每位教师培训后必须通过测试,补测不 过的不安排教学任务,人人过关。指导——要培育校内专家,金字塔式的指导

Page 11: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项目 课程体系改革实践研究

转变观念的策略要求集体前进——教学改革在方向正确的前提下,要求每位教师、每门课程的参与和改进 快速前进——时间也是关键因素之一,必须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个任务,形势不允许我们等待所有的教师自己慢慢觉悟,辅之必要的行政手段

Page 12: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项目 课程体系改革实践研究

(二)工作任务分析

Page 13: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项目 课程体系改革实践研究

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

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

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

构建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

Page 14: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项目 课程体系改革实践研究

工作任务分析是对某一职业或职业群中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分解的过程,目的在于掌握其具体的工作内容,以及完成该任务需要的知识、技能。分析的对象是工作而不是员工。 工作任务分析结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课程体系开发的成败。为此,我们高度重视工作任务分析工作,邀请的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必须经过精心的挑选,并对分析的方法提出具体要求,力求分析结果的完整性和普适性。

Page 15: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项目 课程体系改革实践研究

1 、对行业专家的要求( 1 )要求具备高级工以上证书;( 2 )在该领域具有十年以上工作经历,对所从事的职业领域有较为宏观、整体、前沿性了解;( 3 )善于表达与合作;( 4 )来自于毕业生就业区域内、与毕业生就业岗位相对应的不同性质、类型规模、层次的企业,以保证工作项目基本覆盖工作岗位群;( 5 )每次约需 12 位以上行业专家;( 6 )行业专家一般不能是企业的老总,也不能是企业人力资源部、市场营销部的负责人。

Page 16: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项目 课程体系改革实践研究

2 、对分析方法的要求职业能力工作项目 工作任务

一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工作任务。它可能与工作岗位相对应,也可能不对应,这取决于不同职业的劳动组织方式(如饭店前厅管理)。

工作过程中需要完成的单件任务(如统计员工的工资)。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分析的顺序:

Page 17: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项目 课程体系改革实践研究

分析时,要变座谈式为书写式,这样既能提高效率,又能周密思考。由于行业专家来自不同企业,其工作性质和内容都不尽相同,因此要先鼓励他们采用头脑风暴法,尽可能多地把不同意见展现出来,写在每张纸板上,一个纸板写一条。工作项目和工作任务的书写格式是“名词 + 动词”,职业能力的书写格式包括“知道……”(陈述性知识)、“理解……”(解释性知识)、“能(会)操作(使用)……”(动作技能)、“能(会)分析(判断)……”(智慧技能)。把写好的所有纸板投影出来。先合并相同的,然后并掉能够被包容的,再整合零碎剩下的。可以对结果进行补充。每一条都必须获得专家的一致认可才能最终确定。

分析的方法:

Page 18: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项目 课程体系改革实践研究

工作项目 工作任务 职业能力1 、元器件采购 1-1询价 1-1-1知道采购渠道

1-1-2了解元器件的供应商牌子、标志1-1-3了解各地区行业特色1-1-4会熟练操作电脑

1-2议价 1-2-1了解各类元器件的性能、指标、封装形式、检验标准、替代标准1-2-2了解市场行情和供求情况1-2-3收集新材料信息1-2-4能与供应商沟通

1-3下单 1-3-1能识别假货1-3-2能根据行情正确报价和购买数量

1-4来料送检入库 1-4-1知道入库的标准1-4-2确认来料的数量

实例: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工作任务分析表

Page 19: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项目 课程体系改革实践研究

2.电子产品设计 2-1电路的功能、性能分析 2-1-1 掌握常用模块的功能2-1-2 了解重要器件的性能

2-2设计方案制订 2-2-1 能选用模块实现整体功能并进行可行性分析2-2-2 能选用所应用到的重要器件及软件2-2-3 能编制方案

2-3原理图设计与分析 2-3-1-熟悉所应用到电路中的各个元器件特性、功能、性能,完成原理图设计2-3-2 能进行可行性再次分析2-3-3 会使用相关软件

2-4PCB设计与可行性分析 2-4-1 会使用 Protel或 Powerpcb软件进行元器件布局、布线2-4-2 熟悉 EMC线路的测试要求

2-5软件设计 2-5-1 会使用汇编或 C语言编写各个模块应实现的功能2-5-2 能采取软件抗干扰措施2-5-3 熟练所要应用的工具及软件编译环境,如仿真器、编程器等

2-6单元电路功能、性能调试 能分模块结合硬件和软件进行调试2-7整机调试、老化 2-7-1 能整合各个单元进行整机调试,

2-7-2 能分析整体性能,分析每个模块匹配性2-7-3 能进行整机调试并完成整机个别试验老化和小批量老化

2-8设计文件编制 2-8-1 会图纸收集及图号管理,并编制部 /配号2-8-2 会文件号管理2-8-3 会型号管理2-8-4 能绘制图纸2-8-5 会进行设计文件的标准化2-8-6 掌握文件编制的成套性要求

Page 20: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项目 课程体系改革实践研究

3、电子产品组装与检验3-1来料检验 3-1-1 熟悉元器件的性能

3-1-2 会对常用元件检验3-1-3 会正确使用检验工具

3-2原材料分类发放3-2-1 能对物料进行精确核算3-2-2 熟悉元件型号,能对领出物料型号进行核对、确认3-2-3 会元件分类、并妥善保存

3-3按照工艺文件组装产品3-3-1 知道生产工艺流程3-3-2 能熟练使用各类工具3-3-3 能根据操作指导书要求进行操作组装完毕,能进行自检、清洗

3-4生产部件检验3-4-1 知道工艺规定,会看工艺流程图3-4-2 能正确设置电子检验设备的参数3-4-3 会正确使用电子检验设备3-4-4 能判定电子检验设备的好坏会使用统计方面的工具

3-5半成品检验3-5-1 知道工艺规定,会看工艺流程图3-5-2 能正确设置检验设备的参数3-5-3 会正确使用检验设备3-5-4 能判定检验设备的好坏3-5-5 会使用统计方面的工具

3-6产品送检 调试完毕,能进行产品老化、送检

3-7成品检验3-7-1 知道工艺规定,会看工艺流程图3-7-2 能正确设置检验设备的参数3-7-3 会正确使用检验设备3-7-4 能判定检验设备的好坏3-7-5 会使用统计方面的工具

Page 21: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项目 课程体系改革实践研究

4.电子产品调试、测试

4-1测试方法与参数的确定

4-1-1熟悉产品适用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4-1-2熟悉产品性能4-1-3会编制测试工艺卡4-1-4掌握电路、模电、数电等相关专业知识

4-2测试设备的选择 4-2-1熟练掌握各种测试设备的使用方法4-2-2掌握常用的测试方法和手段

4-3调试4-3-1能熟练使用各类调试仪器4-3-2熟悉产品的工作原理、调试方法4-3-3根据调试文件,对产品各项技术指标进行调试4-3-4能排除产品调试过程中各类故障

4-4电子产品性能测试4-4-1了解相关的行业标准4-4-2正确运用相关的测试方法4-4-3能正确的获得数据4-4-4具有相关的数据分析处理能力

4-5实验数据的整理与分析4-5-1掌握相关数据分析知识和统计、方法4-5-2具备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4-6测试设备的日常维护 4-6-1具备一定的专业英语水平,能读懂设备的使用说明书4-6-2具备相关设备维护常识

Page 22: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项目 课程体系改革实践研究

5.电子产品生产管理

5-1生产线现场管理5-1-1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能力5-1-2懂一般的企业管理模式5-1-3能与各部门协调沟通5-1-4有一定的管理技巧

5-2产品生产过程控制 5-2-1会对生产线人员进行管理5-2-2会对物料进行收发与控制

5-3计划产量控制 5-3-1能按照计划单安排生产5-3-2会生产产量跟踪

5-4生产工具管理 5-4-1会对生产工具进行分类、标识5-4-2会生产工具存放

5-5工艺文件编制5-5-1会工艺图纸收集及序号管理5-5-2会工艺文件标准化5-5-3会生产流程编制5-5-4会编制工艺卡5-5-5会材料清单编制5-5-6掌握文件编制的成套性要求

5-6检验文件编制5-6-1能确认检验标准5-6-2会编制检验卡5-6-3会试验方法编写5-6-4会检验文件标准化5-6-5掌握文件编制的成套性要求

Page 23: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项目 课程体系改革实践研究

6.电子产品销售与售后服务

6-1市场信息收集 6-1-1收集同行信息,定位技术部门开发产品的价位、周期和卖点会熟练使用电脑6-2产品报价 6-2-1能比较本公司产品与同类产品的优劣

6-2-2会初步核算产品成本6-3用户回访 6-3-1社会交际培养,交际套路学习

6-3-2会进行产品的简单维修保养6-4产品技术支持 6-4-1熟悉各种电子产品的工作原理和运用场合

6-4-2能比较本公司产品与同类产品的优劣6-5产品使用指导 6-5-1熟悉产品的性能、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6-6定期质量调访 6-6-1熟悉产品的质量要求

6-6-2能与用户沟通

6-7产品故障修复6-7-1会使用常用电子设备仪器、工具、仪表6-7-2通过仪器、仪表测量的数据能判断产品故障6-7-3能分析故障原因并尽快修复

6-8建立售后档案 6-8-1能对数据进行分析6-8-2能进行文件归纳

6-9与用户沟通 6-9-1知道国家的三包规定及厂家相关的服务承诺6-9-2能与客户良好沟通

6-10 产品质量信息反馈 6-10-1能与客户良好沟通

Page 24: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项目 课程体系改革实践研究

7.电子设备操作与维护

7-1设备参数设置、调整7-1-1会看懂设备说明书7-1-2熟悉设备操作方法7-1-3明确设备各参数作用、含义7-1-4明确设备安全操作规定

7-2设备良好率确认 7-2-1熟悉设备各状态下外观、参数以及各指示灯7-2-2仪表显示情况

7-3生产过程中设备运行状态控制7-3-1明确设备不同状态下对产品的影响7-3-2熟悉相对应产品所需设备运行状态7-3-3能根据环境、材料变化确定设备状态7-3-4能对设备进行应急处理7-3-5具有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

7-4设备维护保养7-4-1了解设备维护保养步骤7-4-2熟知设备维护过程所需材料7-4-3熟知设备各个需维护部分结构7-4-4了解设备停止、保存时所需状态7-4-5会编制设备管理卡片7-4-6掌握设备精度的调整方法

7-5设备运行情况记录 7-5-1了解设备运行记录方式7-5-2熟悉设备各仪表显示的显示模式及数据7-5-3熟悉设备各仪表所对应的记录参数

Page 25: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项目 课程体系改革实践研究

8.产品包装

8-1数量确认 8-1-1对数字敏感8-1-2工作认真仔细,反应快

8-2型号确认 8-2-1认识产品的型号8-3客户代码粘贴 8-3-1能规范、工整地粘贴代码

8-3-2能区分客户代码8-4捆包方式选择 8-4-1根据作业指导书,按要求选择捆包方式8-5产品储存 8-5-1会对产品进行归类

8-5-2能标识产品8-5-3根据产品要求控制温、湿度等

7.电子设备操作与维护

7-6设备故障诊断7-6-1熟悉设备结构7-6-2熟悉设备工作原理7-6-3认识机械结构图纸及电路原理图7-6-4熟悉设备各个部分所控制设备运行状态

7-7设备故障维修 7-7-1能熟练使用各种维修相关工具7-7-2了解各故障情况下设备维修方法明确设备安全操作规范

7-8维修结果记录、认证7-8-1熟悉设备维修记录格式7-8-2了解设备正常运行时各状态及部分参数

Page 26: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项目 课程体系改革实践研究

(三)项目课程设计

Page 27: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项目 课程体系改革实践研究

项目课程

工作任务工作项目

教育价值均匀原则

Page 28: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项目 课程体系改革实践研究

重点关注以下三个要点: 1 、构建“工作过程完整”而不是“学科完整”的学习过程

( 1 )用职业能力表述课程目标。重点关注学生能做什么,而不是知道什么;( 2 )以工作任务为教学内容。重点是教会学生如何完成工作任务,知识、技能的学习要结合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来进行;( 3 )围绕工作任务学习的需要,以典型产品或服务为载体设计“学习项目”,组织教学。

Page 29: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项目 课程体系改革实践研究

2 、课程之间要体现完整工作过程的逻辑关系( 1 )以工作任务逻辑取代知识本身的逻辑;

( 2 )课程与课程之间、课程内的项目与项目之间均应体现工作任务逻辑主线。

①产品 :如数控加工,典型零件加工;②工作对象 :如电气自动化;③操作程序 :如电子产品制造;④设备或系统的结构 :如汽车维修、空调 与制冷设备的安装和维修;⑤岗位 :如酒店服务、烹饪;⑥典型工作情境 :如商务谈判。

Page 30: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项目 课程体系改革实践研究

工作对象 +动作 +补充或扩展(必要时)

3 、课程名称要能直观体现工作关系的内涵命名句法 :

Page 31: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项目 课程体系改革实践研究

要避免采用下面方式来命名: 学科化的专业表述形式,如“电子技术基础”, 对工作活动的简单描述,如“更换轮胎”, 表述一个部分任务,如“砌一面单体外墙”, 按专业知识命名,如“金属材料成型”。 按成功职业生涯必需的通用和基本能力命名,如“职业入门”、“与顾客交流”或“成本意识教育”等。 用常见的“口号”来命名,如“最优化策略”或“服务经济发展”等。

Page 32: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项目 课程体系改革实践研究

专业 适合的课程命名 专业 不恰当的课程名称工业电工专业

楼宇电器安装的计划与实施设备状况与修理过程评价生产设备的改建、新建与检修

工业电工专业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系统与部件控制系统的作用

工具机械工专业组件、工具与卡具组装与拆装工具结构改变 /卡具及其实现工具与卡具制造过程计划,标准件与材料采购

工具机械工专业生产过程入门优化策略

机电一体化专业生产设备维护生产设备的调整与改装生产过程中操作、加工与运输机电一体化部件故障搜寻与排除

旅游营销员专业西地中海旅游介绍介绍并举办东地中海旅游与顾客联系

工业营销员专业生产与管理的物品与服务采购设计与实施促销措施采用成本与绩效核算方法进行企业监控、规划与控制

图书营销员专业进入职业生活参与销售

实例: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名称

Page 33: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项目 课程体系改革实践研究

(四)学习项目设计

Page 34: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项目 课程体系改革实践研究

项目课程要求要以项目为载体实施课程教学,要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同时学会知识,掌握技能。项目既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模拟的,但必须“源”于企业,又“高”于企业。

项目可理解为一件产品的设计与制做,一项目可理解为一件产品的设计与制做,一个故障的排除,一项服务的提供等。个故障的排除,一项服务的提供等。学会学会打枪不是项目,而搞一次炸碉堡的武打枪不是项目,而搞一次炸碉堡的武装演习是一个项目;学会摆台、端盘不是装演习是一个项目;学会摆台、端盘不是项目,而组织一次宴会就是一个项目项目,而组织一次宴会就是一个项目

Page 35: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项目 课程体系改革实践研究

如何选取或设计项目 :

最好是真实的案例,即使是模拟的, 至少也应是接近工作过程的,借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创造欲望。

1 产品真实性原则2 产品可实施性原则

包括教师本身有能力做成功 ,大多数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努力能够完成的。3 可检验性原则

4 趣味性原则结果可以检验,有条件,有依据。

以上几点也保证趣味性,同时,案例中若干个必须有可见的真实结果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