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与高考考试命题走向 (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

64
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 ( 课课课课课课课课 ) 课课课 [email protected] m 2009/1

description

课程标准与高考考试命题走向 (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 王云生 [email protected] 2009/1. 发言内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高考考试改革的要求 从高考试卷编制看课程标准对高考的影响 高考化学考试要求与新课程理念 高考怎样体现化学新课程的基础性、选择性 关于高考改革与减负(一些看法) 高考化学考试命题走向的研究(一些看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高考考试改革的要求.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of 课程标准与高考考试命题走向 (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

Page 1: 课程标准与高考考试命题走向 (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

课程标准与高考考试命题走向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

王云生 [email protected]

2009/1

Page 2: 课程标准与高考考试命题走向 (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

发言内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高考考试改革的要求 从高考试卷编制看课程标准对高考的影响 高考化学考试要求与新课程理念高考怎样体现化学新课程的基础性、选择性 关于高考改革与减负(一些看法) 高考化学考试命题走向的研究(一些看法)

Page 3: 课程标准与高考考试命题走向 (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高考考试改革的要求•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应在坚持使学生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并开设选修课程,以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的机会,为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Page 4: 课程标准与高考考试命题走向 (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

• 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应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衔接。要按照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原则,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改革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内容,探索提供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综合评价的考试、选拔方式。  考试命题要依据课程标准,杜绝设置偏题、怪题的现象。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Page 5: 课程标准与高考考试命题走向 (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

课改给了高考改革一个很好的机会。 高考改革分成考试内容改革和考试录取方式改革,而录取方式的改革是高考改革最关键的部分。 高考改革的目标:“实现分层次、多元录取的招收方式”。 改革方式:不单单看一次考试,要结合综合成绩、平时表现和高考成绩三方面。高中新课程强调综合性的素质考查,建立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要把高考录取与课改后的综合素质评价结合起来。 高考内容改革:课改本身就起到了对高考内容改革的作用。 高考改革有了路线图 , 没有时间表,需要稳步推进。 ---- 教育部官员谈高考改革

Page 6: 课程标准与高考考试命题走向 (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校理工类招生化学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将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08年实验区高考大纲

Page 7: 课程标准与高考考试命题走向 (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

考试大纲考试大纲与说明与说明课程标准课程标准 学生情况学生情况 测量目的测量目的

试卷结构试卷结构 命题蓝图命题蓝图 双向细目双向细目试卷难度试卷难度 试卷长度试卷长度

试题编制试题编制 试题完善试题完善 试卷的组合试卷的组合 试卷的完善试卷的完善

命题总结与分析命题总结与分析

从高考试卷编制看课程标准对高考的影响

Page 8: 课程标准与高考考试命题走向 (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

高考化学考试要求与新课程理念

从 07、 08年全国和实验区高考化学试题 ( 包括考纲与考纲说明的示例 )设计的变化 ,可以看到 ,新课程理念、目标、课程标准对高考试题编制的影响。多数试题的特点是:

情景真实、鲜活 ---- 杜绝臆造的化学背景,从自然、生产、生活现象和科研实际出获取真实而易于理解的问题情景;

注重综合应用和学习能力考查 --- 不单纯考查知识原理的记忆复述和简单应用,注重各项知识、技能、方法的综合运用 ;

起点高、落点低 --- 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设问角度新,有深度,突出学科特点;解答所需知识、方法是学科的核心知识;

信息简明,要求明确、层次清晰 --- 题目给出的信息和问题易于理解,信息表述方式多样简明,设问有不同的层次。

Page 9: 课程标准与高考考试命题走向 (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

示例 1 ( 07 考试说明) 已知化合物甲和乙都不溶于水,甲可溶于质量分数大于或等于 98%的硫酸,而乙不溶。现有一份甲和乙的混合物样品,通过实验分离,可得到固体甲。(实验中使用的过滤器是用过滤强酸性液体的耐酸过滤器) 请填写表中空格,完成由上述混合物得到固体甲的实验设计。

序号 实验步骤 描述实验操作(不必叙述如何组装实验装置)

① 溶解 将混合物放入烧杯,加入 98%的硫酸,充分搅拌直到固体不再溶解

②③④⑤ 洗涤沉淀⑥ 检查沉淀

是否纯净

Page 10: 课程标准与高考考试命题走向 (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

分析: 题目情景真实 ( 甲乙两化合物实际存在 ,如 1,8二硝基萘和 1,5 二硝基萘 )而问题新颖,来自学生未学到的实际实验,起点高。但运用的是中学化学的混合物分离(溶剂选择、溶解、过滤、沉淀洗涤),浓硫酸稀释、实验安全操作。 学生如容易忽略沉淀洗涤、纯度检查。题目为降低难度做了提示,但若不理解目的,可能还是难以理解所设计的步骤,正确回答操作方法。 学生易忽略的问题还有:浓硫酸的转移方法 ---- 使用玻棒引流,慢慢加入;稀释程序和方法,溶解和析出操作中的搅拌。这有赖于平时严谨的学习态度和仔细、规范操作习惯的养成。

Page 11: 课程标准与高考考试命题走向 (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

示例 2 ( 08 宁 -27 )为测试一铁片中铁元素的含量,某课外活动小组提出下面两种方案并进行了实验(以下数据为多次平行实验测定结果的平均值):方案一:将 a g铁片完全溶解于过量稀硫酸中,测得生成氢气的体积为 580 mL (标准状况);方案二:将 0.1a g铁片完全溶解于过量稀硫酸中,将反应后得到的溶液用 0.02000 mol·L-1 的 KMnO4溶液滴定,达到终点时消耗了 25.00 mL KMnO4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 )配平下面的化学方程式: □ KMnO4+□FeSO4+□H2SO4

=□Fe2(SO4)3+□MnSO4+□K2SO4+□H2O

(2)在滴定实验中不能选择  式滴定管,理由是    ;(3)根据方案一和方案二测定的结果计算,铁片中铁的质量分数依次为  和  ;(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以 55.9计)( 4)若排除实验仪器和操作的影响因素,试对上述两种方案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做出判断和分析。①方案一  (填“准确”“不准确”“不一定准确” ,下同),理由是 ; ②方案二  ,理由是 。

Page 12: 课程标准与高考考试命题走向 (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

答案 : (1)2 10 8 5 2 1 8 (2) 碱 KMnO4是强氧化剂,它会腐蚀乳胶管 (3)

(4)①不一定准确 如果铁片中存在与稀硫酸反应并能生成氢气的其他金属,会导致结果偏高;铁片中存在与稀硫酸反应而溶解、但不产生氢气的铁的氧化物,会导致结果偏低;如果上述情况均不存在,则结果准确 ; ②不一定准确 如果铁片中存在与稀硫酸反应而溶解的其他金属,生成的金属离子在酸性溶液中能被高锰酸钾氧化,会导致结果偏高;如果铁片中存在与稀硫酸反应而溶解的铁的氧化物,生成的 Fe3+离子在酸性溶液中不能被高锰酸钾氧化,会导致结果偏低;如果上述情况均不存在,则结果准确 .

a

45.1

a

45.1

Page 13: 课程标准与高考考试命题走向 (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

08 年新课程实验区化学高考大纲对考试要求的规定体现了化学新课程的主旨

测试目标与能力要求 : 实验区考试大纲在原考试大纲“掌握双基知识,发展“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能从化学视角观察、分析问题”的基础上 , 强调“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查;突出“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 SEST,体现了化学学习的三维目标,对提高科学素养的要求更明确更全面,体现了化学新课程的宗旨。

Page 14: 课程标准与高考考试命题走向 (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

( 1)严格遵循课程标准学习要求,突出综合能力考查。 考试内容不超出课程标准,注意选择具有真实情景的综合性、开放性问题,综合考查考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原理以及化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的认识和理解。非选择题打破了以专题学习内容为界限设计考题的传统,一个大题中往往包含了相互关联的化学原理、实验、计算、化学用语等方面内容的考查。

08年实验区考试大纲的考试要求有如下特点,这些特点与新课程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理念是吻合的。

Page 15: 课程标准与高考考试命题走向 (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

( 2)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载体进行知识应用和能力测试。 考题往往以化工生产、能源、材料、环境等生产、生活方面的常见化学事物为背景,以无机物或有机化合物组成、性质、变化内容为载体,考查考生对化学概念原理知识、化学实验方法与技能,定量研究手段和化学符号系统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几乎不考单纯记忆、复述或简单应用已学元素化合物、有机物知识的试题。

Page 16: 课程标准与高考考试命题走向 (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

( 3)突出化学核心内容考查,体现基础性。 考试内容重视化学原理、规律性知识的考查,要求运用原理知识理解分析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变化与应用,分析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 必考内容主要涉及物质组成、结构最基础的知识、元素周期表、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原理、平衡转化率、水解平衡、难溶电解质沉淀溶解平衡等。 选考内容重视结构与性质关系,有机合成反应,化学原理在化工生产技术、环境保护上的应用等内容的考查。

Page 17: 课程标准与高考考试命题走向 (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

( 4 )实验方法、技能,化学计算方法和技能的考查,重视通法、通识的灵活运用,体现实验和计算的研究手段和方法的价值。 如怎样分析化学现象;怎样利用常用的物质分离与提纯、离子检验方法、实验条件控制和实验安全常识来处理简单的化学实验;如何分析、处理实验现象和数据得出结论;如何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如何依据题设信息,利用摩尔单位定量地分析物质的组成和反应等。

Page 18: 课程标准与高考考试命题走向 (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

( 5)重视科学探究方法与探究能力,特别是提高化学实验进行探究学习能力的考查。 考试大纲提出了“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的要求。科学探究试题,十分关注考生思维敏捷性、缜密性、统摄性、灵活性和创造性的考查。

Page 19: 课程标准与高考考试命题走向 (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

( 6)重视信息获取、吸收、整合和加工能力和化学方法的考查。 要求考生能从试题以文字、图表、数据、化学符号用语呈现的物质组成结构、化学现象、化学实验中提取有用信息,正确理解题意,并整合已学知识技能,寻找解题思路和方法。

上述特点不仅在实验区考试中,在非实验区的理综能力测试中也都有所体现,近两年来更为突出。

Page 20: 课程标准与高考考试命题走向 (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

例 突出化学科学特点和研究基本方法的考查(观点和方法)   1.了解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   2.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认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   3.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基本原理以及能量变化等规律。   4.了解定量研究的方法是化学发展为一门科学的重要标志。理解摩尔( mol)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可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5.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如化学与生活、材料、能源、环境、生命过程、信息技术的关系等)。了解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Page 21: 课程标准与高考考试命题走向 (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

•(广东 08/ 选 27)镁、铜等金属离子是人体内多种酶的辅因子。工业上从海水中提取镁时,先制备无水氯化镁,然后将其熔融电解,得到金属镁。( 1)以 MgCl2 为原料用熔融盐电解法制备镁时,常加入 NaCl、KCl或 CaCl2 等金属氯化物,其主要作用除了降低熔点之外还有 。( 2)已知 MgO的晶体结构属于 NaCl 型。某同学画出的 MgO晶胞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请改正图中错误: 。( 3)用镁粉、碱金属盐及碱土金属盐等可以做成焰火。燃放时,焰火发出五颜六色的光,请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发光的原因: 。( 4) Mg是第三周期元素,该周期部分元素氟化物 NaF MgF2 SiF4 的熔点 /K 依次为 1266、 1534、 183 ,解释表中氟化物熔点差异的原因: 。

对焰色的解释对焰色的解释

物质的熔点差异物质的熔点差异

电解 MgCl2 时加入其他金属氯化物的作用是什么?

电解 MgCl2 时加入其他金属氯化物的作用是什么?

Page 22: 课程标准与高考考试命题走向 (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

( 5)人工模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有研究表明,化合物 X可用于研究模拟酶,当其结合 或 Cu( I)( I表示化合价为 +1 )时,分别形成a和 b:①a中连接相邻含 N 杂环的碳碳键可以旋转,说明该碳碳键具有 键的特性。②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化学键和分子间相互作用,比较 a和 b中微粒间相互作用力的差异 。

微粒间作用力与性质微粒间作用力与性质

Page 23: 课程标准与高考考试命题走向 (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

例 改进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考查 精简元素化合物知识记忆内容的考查, 只概要要求了解 Na、 Al、 Fe、 Cu等常见金属元素、 H、 C、N、 O、 Si、 S、 Cl等常见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了解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同时强调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用生动新鲜的物质性质、变化现象创设问题情景,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载体,考查化学原理知识、实验基础、化学方法、探究能力和信息能力。

Page 24: 课程标准与高考考试命题走向 (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

( 08海南 -13 )下图表示某固态单质 A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 某些产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化合物 B在常温常压下为气体, B和 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4: 5,化合物 D是重要的工业原料。(1)写出 A在加热条件下与 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2)写出 E与 A的氢化物反应生成 A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3)写出一个由 D生成 B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4) 将 5mL0.10mol·L_1 的 E 溶液与 10mL0.10 mol·L_1 的 NaOH溶液混合。①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反应后溶液的 pH ___7(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理由是 ________;③加热反应后的溶液,其 pH________(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理由是 _____。

以元素化合物为载体考查化学反应原理知识

Page 25: 课程标准与高考考试命题走向 (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

(广东 08-23 ) 硅单质及其化合物应用范围很广。请回答下列问题:制备硅半导体材料必须先得到高纯硅。三氯甲硅烷( SiHCl3 )还原法是当前制备高纯硅的主要方法,生产过程示意图如下:

① 写出由纯 SiHCl3 制备高纯硅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②整个制备过程必须严格控制无水无氧。 SiHCl3遇水剧烈反

应生成 H2SiO3 、 HCl和另一种物质,写出配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H2还原 SiHCl3 过程中若混 02 ,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

Page 26: 课程标准与高考考试命题走向 (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

( 2)下列有关硅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碳化硅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生产耐高温水混B.氮化硅硬度大、熔点高,可用于制作高温陶瓷和轴承C.普通玻璃是由纯碱、石灰石和石英砂的,其熔点很高D.盐酸可以与硅反应,故采用盐酸为抛光液抛光单晶硅(3)硅酸钠水溶液俗称水玻璃。取少量硅酸钠溶液于试管

中,逐滴加入饱和氯化铵溶液,振荡。写出实验现象并给予解释    。

Page 27: 课程标准与高考考试命题走向 (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

例 重视探究能力的考查

了解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Page 28: 课程标准与高考考试命题走向 (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

( 07海南 17) 下表是稀硫酸与某金属反应的实验数据:序号 金属

质量 /g金属状态

C(H2SO4

)/mol·L-1

V ( H2S

O4 )/mL

溶液温度 /℃ 金属消失的时间 /s反应前 反应后

1 0.10 丝 0.5 50 20 34 500

2 0.10 粉末 0.5 50 20 35 50

3 0.10 丝 0.7 50 20 36 250

4 0.10 丝 0.8 50 20 35 200

5 0.10 粉末 0.8 50 20 36 25

6 0.10 丝 1.0 50 20 35 125

7 0.10 丝 1.0 50 35 50 50

8 0.10 丝 1.1 50 20 34 100

9 0.10 丝 1.1 50 20 44 40分析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 4和 5表明, 对反应速率有影响, 反应速率越快,能表明同一规律的实验还有 (填实验序号);( 2)仅表明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的实验有 (填实验序号);( 3)本实验中影响反应速率的其他因素还有 ,其实验序号是 。( 4)实验中的所有反应,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变化值(约 15℃)相近,推测其原因: 。

Page 29: 课程标准与高考考试命题走向 (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

( 07- 广东 22 ) “碘钟”实验中, 3I -+ S2O82 -= I3

-+ 2SO4

2 -的反应速率可以用 I3-与加入的淀粉溶液显蓝色的时

间 t 来度量, t越小,反应速率越大。某探究性学习小组在 20℃进行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 )该实验的目的 。( 2 )显色时间 t2= 。( 3 )温度对该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符合一般规律,若在 40℃下进行编号③对应浓度的实验,显色时间 t2 的范围为 (填字母) A <22.0s B 22.0~ 44.0s C > 44.0s D 数据不足,无法判断( 4 )通过分析比较上表数据,得到的结论是 。

实验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c(I - )/mol·L - 1 0.040 0.080 0.080 0.160 0.120

c(S2O82 - )/mol·L

- 10.040 0.040 0.080 0.020 0.040

t /s 88.0 44.0 22.0 44.0 t2

Page 30: 课程标准与高考考试命题走向 (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

例 突出化学计算机和化学实验在化学学习和物质性质变化研究中的方法价值

定量研究是化学发展为一门科学的重要标志。 认识摩尔( mol)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可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要求: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了解摩尔( 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了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数的方法。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了解测定溶液 pH的方法,能进行 pH的简单计算。

Page 31: 课程标准与高考考试命题走向 (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

考题示例: 下列各组物理量中,都不随取水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是

A .水的沸点;蒸发水所需热量 B .水的密度;水中通入足量 CO2后溶液的 pH C .水的体积;电解水所消耗的电量 D .水的物质的量;水的摩尔质量

什么样的物理量与物质的数量无关(有关)?

只与物质性质有关的物理量与数量无关,如水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沸点、密度、摩尔质量,一定温度下的 CO2溶解度。水中通入足量 CO2 后溶液的 pH与水中饱和 CO2浓度有关,而后者只决定于 CO2 的溶解度。

分析:

Page 32: 课程标准与高考考试命题走向 (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

考题示例: 将 V1mL1.0 mol·L - 1 HCl溶液和 V2 mL未知浓度的 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右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 V1+ V2= 50 mL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 22℃B 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能转化为热能C NaOH溶液的浓度约为 1.0 mol·L - 1

D 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考题示例: ( 08沪 11 )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H + )=1×10 - 13 mol·L - 1 ,该溶液可能是①二氧化硫水溶液 ②氯化铵水溶液 ③硝酸钠水溶液 ④氢氧化钠水溶液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Page 33: 课程标准与高考考试命题走向 (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

考题示例: (08国 2 ) 某元素的一种同位素 X的原子质量数为 A,含 N个中子,它与 1H原子组成的 HmX分子,在 ag HmX分子中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A.a(A-N+m)/(A+m) mol B.a(A-N)/A mol C. a(A-N)/(A+m) mol D. a(A-N+m)/A mol

考题示例:在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通入 Ne、 H2 、 O2 三种气体,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等时,这三种气体的压强 (p)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A . p(Ne)> p(H2) > p(O2) B . p(O2) > p(Ne) > p(H2) C . p(H2) >p(O2)> p(Ne) D . p(H2) > p(Ne) > p(O2) ( 运用数学表达式,帮助推理判断: p∞n/V,即 p∞m/MV, 得:p∞d/M, d 相同, p∞1/M。答项为 D。)

Page 34: 课程标准与高考考试命题走向 (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

考题示例: 由硫酸钾、硫酸铝和硫酸组成的混合溶液,其 pH=1 , c(Al3+)= 0.4 mol·L - 1, c(SO42-)=0.8 mol·L- 1,则 c(K+)为

A . 0.15 mol·L - 1 B.0. 2 mol·L - 1

C . 0.3 mol·L - 1 D . 0.4 mol·L - 1

分析:用不同思考、解题方法对比 , 启发,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快速解决问题。

依据组成计算 :K2SO4 、 Al2(SO4)3 、 H2SO4:

各物质浓度为 a 、 b 、 c mol·L - 1 得

c=0,05 b=0.2 a=(0.8- 0.05 x1-0.2x3)x2=0.3 。

依据溶液呈电中性求解。单位体积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的电荷总数相等。(离子反应、电解反应对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影响都不违背这一性质。这是常练习的,为什么有些学生没有深刻印象?) 0.1x1 + 0.4x3 + C(K+)x1 = 0.8x2

Page 35: 课程标准与高考考试命题走向 (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

考题示例: 某有机化合物仅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小于 150 。若已知其中氧的质量分数为 50 %,则分子中碳原子的个数最多为 A . 4 B . 5 C . 6 D . 7

(运用估算法 : 含氧原子数不超过 4(m(O)<75,N(O)<4),最大是 4, 则 M=128,碳氢原子相对原子量总和 =64,设分子式是 xHyO4 , x应不大于 5。若为 5,分子式是 C5H4O4 ,与烷烃比较,缺氢原子 8个,分子中若有 3个双键、一个碳环,即可满足。该结构合理。可以确定是符合题意的答项。)

Page 36: 课程标准与高考考试命题走向 (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

高考测试要求帮助学生掌握系统化、结构化的化学知识

高中化学总复习与高考测试,要求考生掌握系统化、结构化的化学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高考纲要与高考考试说明十分突出地体现了这一要求。

课程标准建立模块化的课程结构,教学内容的编排不单纯以知识中心,要求密切联系社会生产生活,要符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要考虑学生学习志趣个个性发展要求。

教材内容的逻辑结构、编排体系与化学知识的逻辑结构、知识系统并不完全一致。

化学教学要注意在单元复习、模块复习和总复习中注意梳理知识的系统,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完善结构化的知识系统 , 更深刻地理解化学概念和化学原理。

Page 37: 课程标准与高考考试命题走向 (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

例 溶液中离子反应的知识系统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存在状态(完全或不完全电离,形成可自由移动的离子) ---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是离子反应

离子互换反应

互换反应发生的条件

离子反应原理的应用(简单应用): 离子检验、物质制备分离、说明物质某些性质或变化

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电离平衡

生成沉淀、沉淀的溶解与转化

生成弱电解质(中和反应、盐水解)

生成气态物质

离子浓度分析

反应方向、限度的理论判据

原电池与电解反应分析

描述与表示

离子反应

溶液的 pH

Page 38: 课程标准与高考考试命题走向 (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

共价分子空间结构与性质的知识系统

共价分子的空间结构

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分子的空间结构

共价键的方向性、饱和性,键长、键角和键能 杂化轨道

理论简介

分子的对称性、手性、立体异构、极性

用等电子原理、电子对互斥理论预测简单分子、离子的空间构型

用实验方法测定分子的空间构型

共价键的形成与本质

配合物的空间结构

配位键与配合物

甲烷、乙烯、乙炔、苯的分子结构特点、空间结构的说明

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原子轨道

Page 39: 课程标准与高考考试命题走向 (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

高考怎样体现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基础性与选择性 高中化学新课程作为《科学》领域科目之一,要求既要让全体高中学生都学好最基础的化学知识,以提高科学素养;又允许有不同志趣和不同用发展倾向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化学。 多数实验区 07年、 08年要求报考理科考生必须参加理综能力测试或化学考试( 07年山东要求参加包括化学内容的基本能力测试和理综考试,广东要求参加理科基础考试,还可选择化学科考试)。 这些考试都分必考和选考题两部分。

Page 40: 课程标准与高考考试命题走向 (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

必考内容涵盖 <化学 1><化学 2><化学反应原理 >模块内容 ( 包括必修化学中的有关物质结构与有机化学常识与基本概念 ),江苏 08年有机模块也列入必考要求 选考题从其他 4个选修模块(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化学与技术、实验化学)中任选一块内容的试题解答)。

Page 41: 课程标准与高考考试命题走向 (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

必考内容突出基础。除“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 “化学实验基础”外,把“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有机化学基础”改为“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增加 “化学学科特点和化学研究方法”。只要求四种常见的金属元素和七种非金属元素的常见无机物、常见有机物的性质与应用及其对环境影响等知识的要求,其中物质结构、有机化学的考试内容不超出必修模块的要求,突出‘基础“。同时,强调化学计算是定量研究化学的方法和手段,分散在各部分学习内容中,不再单列。

Page 42: 课程标准与高考考试命题走向 (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规定选修课程模块是必修模块的 3倍,每个学生可选修 1-6个选修模块,理科修习 4个模块。 高考选考要求一要与课程标准规定的修习要求匹配,又受到实际实施情况等因素的制约。现行考试大纲要求报考理科学生至少要学习 3 个选修模块内容,《化学反应原理》选修模块列入必考要求,选考内容为其他 5个选修模块之一。 07、 08年自主命题的地区考试范围不完全一致,选考多采取二或三选一模式。分值从 10%-20%。 选修试题的设计,以海南为例,每个模块设计 3道选择题, 1道填空或简答题。考查面较广,能充分反映模块的核心内容和特点,能全面考查考生选修模块的修习状况。从题目的设置和考试结果分析看,三个模块的试题难度、赋分等几无差别,基本达到了等分等值的要求。

Page 43: 课程标准与高考考试命题走向 (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

选考内容要求稍低于课程标准选修模块学习要求,内容所占分值不大,但覆盖面广,要求有趋近课标规定的倾向。

07 、 08 年实验区理综测试与化学考试中的选考题

07 、 08 宁夏理综 3 选 1 分值比例 15/100

07 、 08 山东理综 3 选 1 分值比例 8/78 ;

07 海南必考化学 3 选 1 分值比例 20/100 ,

08 海南理综 3 选 1 分值比例 20/100 ;

07 广东选考化学(必考 5 模块) 2 选 1 分值比例 10/140 (必考理科基础还要求考 1 个选修模块)

08 广东选考化学 2 选 1 ,分值比例 10/150 ;

08 江苏选考化学(必考内容包括有机选修模块 ) 2 选 1 , 分值比例 12/120 。

Page 44: 课程标准与高考考试命题走向 (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

例 区别必考内容与选考内容的考试要求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必考要求 ( 1)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 2)了解原子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 4)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 5)以第 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 6)以 IA和 VII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 7)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 8)了解化学键的定义。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

Page 45: 课程标准与高考考试命题走向 (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

选考要求:(一)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 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了解元素电离能的含义,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了解其简单应用。 (二)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   1.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   2.了解共价键的主要类型 σ键和 π键,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3.了解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   4.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能描述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5.理解金属键的含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  (三)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   1.了解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2.了解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能列举含有氢键的物质。   3.了解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Page 46: 课程标准与高考考试命题走向 (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

( 08海南 1 ) HBr分子的电子式为: A . B . H+Br- C. D . H-Br

( 08海南 14)根据元素周期表 1—20号元素的性质和递变规律,回答下列问题。 (1) 属于金属元素的有 ____种,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与氧反应生成的化合物有 _________( 填两种化合物的化学式 ) ; (2) 属于稀有气体的是 ___________( 填元素符号,下同 ) ; (3)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两种元素是 _______________; (4)第三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 稀有气体除外 )___; (5)推测 Si、 N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 _____大于 _____( 填化学式 )。

Page 47: 课程标准与高考考试命题走向 (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

( 08海南 8 )白磷与氧可发生如下反应: P4+5O2=P4O10 。已知断裂下列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 P—P a kJ·mol-1 、P—O b kJ·mol-1 、 P=O c kJ·mol-1 、 O=O d kJ·mol-1 。根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和有关数据估算该反应的△ H ,其中正确的是A ( 6a+5d- 4c- 12b ) kJ·mol-1 B ( 4c+12b- 6a- 5d ) kJ·mol-1 C ( 4c+12b- 4a- 5d ) kJ·mol-1

D ( 4a+5d- 4c- 12b ) kJ·mol-1

( 08 宁 11 ) 短周期元素 E 的氯化物 ECln的熔点为 - 78℃,沸点为 59℃;若 0.2 mol ECln 与足量的AgNO3溶液完全反应后可以得到 57.4 g 的 AgCl沉淀。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E 是一种非金属元 B. 在 ECln 中 E 与 Cl之间形成共价键 C. E 的一种氧化物为 EO2 D. E位于元素周期表的 IVA

Page 48: 课程标准与高考考试命题走向 (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

( 08苏 21 / 选 /结构)已知 A、 B、 C、 D、 E 都是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 A< B< C< D< E。其中 A、 B、 C是同一周期的非金属元素。化合物 DC的晶体为离子晶体, D的二价阳离子与 C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AC2 为非极性分子。 B、 C的氢化物的沸点比它们同族相邻周期元素氢化物的沸点高。 E的原子序数为 24, ECl3 能与 B、 C的氢化物形成六配位的配合物,且两种配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1 ,三个氯离子位于外界。请根据以上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A-E用所对应元素符号表示):

( 1) A、 B、 C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 2) B的氢化物的分子空间构型是 。其中心原子采取

杂化。( 3)写出化合物 AC2 的电子式 ;一种由 B、 C组成的

化合物与 AC2互为等电子体,其化学式为 。( 4) E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 , ECl3形成的配合物的化学

式为 。( 5) 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稀溶液与 D的单质反

应时, B被还原到最低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Page 49: 课程标准与高考考试命题走向 (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

( 08 鲁 32 结构 / 选)氮是地球上极为丰富的元素。⑴Li3N晶体中氮以 N3- 的存在,基态 N3- 的电子排布式为 。⑵N≡N 的键能为 942 kJ·mol-1 , N- N 单键的键能为 247 kJ·

mol-1 ,计算说明 N2 中的 键比 键稳定(填“ σ”或“ π” )。⑶(CH3)3NH+ 和 AlCl4

-可形成离子液体。离子液体由阴、阳离子组成,熔点低于 100℃,其挥发性一般比有机溶剂 (填“大”或“小”),可用作 (填代号)a.助燃剂 b.“绿色”溶剂 c.复合材料 d.绝热材料⑷X+ 中所有电子正好充满 K L M 三个电子层,它与 N3

-形成的晶体结构如图所示。 X 的元素符号是 ,与同一个 N3

- 相连的 X+ 有 个。

全面考查结构模块的基础知识,题目背景知识新颖,能考查考生对知识是否有正确的理解。

Page 50: 课程标准与高考考试命题走向 (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

关于高考改革与减负(一些看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课程目标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 6个方面,做了许多规定,这些规定都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

然而,这些措施的落实需要长期的努力。基础教育如何处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帮助学生提高应试能力赢得升学考试的关系上存在不少难题;高考考试内容、考试与选拔方式存在的问题,优质教育供求的矛盾、学历对就业的影响等因素加剧了升学竞争。这种种因素,使减负步履艰难。

从现实情况看,新课程实施、高考改革在减负问题上下了不少力气,考试内容和试题编制的改革已经说明,赶进度、灌输、死记硬背、题海、强化训练对提升成绩作用不大。但,在课程实施的方方面面,减负却难以实现。原因多样而复杂。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否认,随着教育管理改革力度加大,教师素质的提高、社会对教育观念的改变,变化正朝着好的方面发展。

Page 51: 课程标准与高考考试命题走向 (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

改革将保持变化与稳定的辨证统一 ----几年来高考理综能力测试在新课程理念影响下发生了渐进式变化,为实验区新高考大纲的实施打下了基础 ,考试试题的走向日益明晰,变化和稳定处于良好的平衡状态。

改革将更好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 更加注重对考生学科的学习能力、学科思想、方法运用的考查,促进化学教学向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三维学习目标的达成;

改革更有利于高校的生源选拔 --- 能准确选拔出有学习潜能、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考生;

改革将更有利于中学化学教学的导向 ----让全体高中学生学习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加强包括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观念等最核心化学内容的教学,提高科学素养;让有兴趣有化学学习意向的学生能得到进一步的学习、发展机会。

高考化学考试命题走向研究

Page 52: 课程标准与高考考试命题走向 (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

1 。重视中学化学核心内容的考查 化学基础知识 --- 化学科学特点;物质组成、结构和化学反应的概念原理知识;金属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知识;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化学实验基础知识。 化学基本技能 ---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化学计算基本技能、评价和改进实验的基本能力。 化学学习研究方法基础 ---- 观察、试验、比较、归纳、分析、综合、假设、论证、模型化、模拟、数学方法、化学符号系统的运用。化学探究学习。 化学的基本观念 ---世界是物质的要从原子分子层次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物质对于人类和环境都有客观性与两面性,要正确认识物质性质、趋利避害、合理使用;化学变化无所不在,通过化学反应能够认识、修饰、合成物质,改造世界、保护世界。化学品和传统化学过程给人类带来了负面影响,要积极治理污染、发展绿色化学。

Page 53: 课程标准与高考考试命题走向 (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

考题示例 X、 Y、 Z和 W 代表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满足以下条件:① 元素周期表中, Z和 Y相邻, Z与 W 也相邻;② Y、 Z和 W三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7。请填空:( 1) Y、 Z和 W三种元素是否位于同一周期(填“是”或“否”): _______,理由是 ____ ;( 2) Y是 ________, Z是 __________, W是 _________;( 3) X、 Y、 Z和 W可组成一化合物,其原子个数之比为 8:2:4:1 。写出该化合物的名称及化学式 。

分析: 四种位置相邻元素分布的可能性 :

Y

Z W

Y Z

W

Y

Z

W

Y Z W

筛选 : 3Y+3=17 3Y+1=17 3Y=17 3Y+2=17

答案 : Y=5 Y—N , Z—O , W—S

回顾、检索已有元素化合物知识,推断所求的是( NH4)2SO4

Page 54: 课程标准与高考考试命题走向 (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

考题示例 ( 06国 1-26) A、 B、 C、 D、 E 均为可溶于水的固体,组成它们的离子有 阳离子 Na+ Mg2+ Al3+ Ba2+ 阴离子 OHˉ Clˉ CO32- SO42- HSO4-

分别取它们的水溶液进行实验,结果如下:①A溶液与 B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 E 溶液;②A溶液与 C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 E 溶液;③A溶液与 D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盐酸;④B溶液与适量 D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加入过量 D溶液,沉淀量减少,但不消失。据此推断它们是 A ; B_____; C____; D____; E_____。 要求灵活运用离子反应知识,敏捷的感知题设信息,综

合考虑,作出判断:原可溶性固体有哪些?其中碳酸盐只能是什么?生成的白色沉淀物可能是什么?能溶解它们的只能是什么?

Page 55: 课程标准与高考考试命题走向 (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

2。重视试题中问题情景设置

从生产生活、社会发展、学习和研究中出现的事物、发现的问题中截取真实的化学问题情景 考查考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

引导中学化学教学从自然、生产、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生产生活实际,把化学从课本还原到真实世界中去,关注真实的化学问题,体现化学科学的认识和创造价值。

Page 56: 课程标准与高考考试命题走向 (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

( 07广东 25) 黄铁矿(主要成分为 FeS2 )是工业制取硫酸的重要原料,其煅烧产物为 SO2 和 Fe3O4 。( 1 )将 0.050molSO2(g) 和 0.030molO2(g)放入容积为 1L 的密闭容器中,反应: 2SO2(g)+ O2(g) 2SO3(g) 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测得 c(SO3)= 0.040mol/L 。计算该条件下反应的平衡常数 K和 SO2 的平衡转化率(写出计算过程)。( 2)已知上述反应是放热反应,当该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时,在体积不变的条件下,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提高 SO2 平衡转化率的有 (填字母) A 升高温度 B 降低温度 C 增大压强 D 减小压强 E 加入催化剂 G 移出氧气( 3) SO2 尾气用饱和 Na2SO3溶液吸收可得到更要的化工原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将黄铁矿的煅烧产物 Fe3O4溶于 H2SO4 后,加入铁粉,可制备 FeSO4 。酸溶过程中需保持溶液足够酸性,其原因 。

Page 57: 课程标准与高考考试命题走向 (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

• (广东 08-21)某种催化剂为铁的氧化物。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对该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进行探究:将适量稀硝酸加入少许样品中,加热溶解;取少许溶液,滴加 KSCN溶液后出现红色。一位同学由此得出该催化剂中铁元素价态为 +3的结论。( 1 )请指出该结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 ( 2 )请完成对铁元素价态的探究:限选实验仪器与试剂:烧杯、试管、玻璃棒、药匙、滴管、酒精灯、试管夹:3 mol·L-1H2SO4/3% H2O2 、 6 mol·L-1HNO3/0.01 mol·L-1KmnO4 、 NaOH稀溶液、 0.1 mol·L-1Kl、 20% KSCN、蒸馏水。

①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 1 :  ;假设 2 :  ;假设 3  。 ②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你的假设(不要在答题卡上作答) ③实验过程:根据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与结论步骤 1

步骤 2

步骤 3 :

评价评价

假设假设

现象和结论现象和结论

Page 58: 课程标准与高考考试命题走向 (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

3 。重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融合,设计综合运用各部分学习内容、多种题型互补的综合试题

课程理念所规定

理综能力测试的需要

分析、解决化学问题的客观需要

Page 59: 课程标准与高考考试命题走向 (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

•( 08 苏 18 )“温室效应”是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 CO2是目前大气中含量最高的一种温室气体。因此,控制和治理 CO2是解决温室效应的有效途径。⑴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降低大气中 CO2浓度的有: 。(填字母) a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b .植树造林,增大植被面积 c .采用节能技术 d .利用太阳能、风能⑵将 CO2转化成有机物可有效实现碳循环。 CO2转化成有机物的例子很多,如: a . 6CO2 + 6H2O C6H12O6 b . CO2 + 3H2 CH3OH +H2O c . CO2 + CH4 H3COOH d . 2CO2 + 6H2 CH2==CH2 + 4H2O以上反应中,最节能的是 ,原子利用率最高的是 。⑶文献报道某课题组利用 CO2催化氢化制甲烷的研究过程如下:

CO2H2OÌú ·ÛÄø·Û

300¡æ6h ÀäÈ´

ÆøÌåÊÕ¼¯

¹ý ÂË

¹Ì Ìå

ÂËÒº

¼ì²â

¼ì²â

¼ì²â

Page 60: 课程标准与高考考试命题走向 (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

反应结束后,气体中检测到 CH4和 H2 ,滤液中检测到 HCOOH,固体中检测到镍粉和 Fe3O4。 CH4、 HCOOH、 H2 的产量和镍粉用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仅改变镍粉用量,其他条件不变)。研究人员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HCOOH是 CO2转化为 CH4的中间体, 即: CO2 HCOOH CH4 ①写出产生 H2 的反应方程式 。②由图可知,镍粉是 。(填字母)a .反应Ⅰ的催化剂 b .反应Ⅱ的催化剂c .反应ⅠⅡ的催化剂 d .不是催化剂③当镍粉用量从 1mmol 增加到 10mmol,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是 。(填字母)a .反应Ⅰ的速率增加,反应Ⅱ的速率不变b .反应Ⅰ的速率不变,反应Ⅱ的速率增加c .反应ⅠⅡ的速率均不变d .反应ⅠⅡ的速率均增加,且反应Ⅰ的速率增加得快e.反应ⅠⅡ的速率均增加,且反应Ⅱ的速率增加得快f. 反应Ⅰ的速率减小,反应Ⅱ的速率增加

¢ñ ¢ò

题型互补,原理与物质知识、有机与无机知识、 STS 和化学知识的融合

Page 61: 课程标准与高考考试命题走向 (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

( 08江苏 16)根据下列框图回答问题(答题时,方程式中的 M、 E用所对应的元素符号表示):

⑴写出 M 溶于稀 H2SO4和 H2O2混合液的化学方程式: 。⑵某同学取 X的溶液,酸化后加入 KI、淀粉溶液,变为蓝色。写出与上述变化过程相关的离子方程式: 、 。⑶写出 Cl2将 Z氧化为 K2EO4的化学方程式: 。⑷由 E制备的 E(C5H5)2 的结构如上图,其中氢原子的化学环境完全相同。但早期人们却错误地认为它的结构为:核磁共振法能够区分这两种结构。在核磁共振氢谱中,正确的结构有 种峰,错误的结构有 种峰。

M

ºì É«½ðÊô

H2SO4

H2O2MSO4

À¶É«ÈÜÒº

E

½ðÊô

M

XH2SO4

H2O2

Y KSCNºì É«ÈÜÒº

Z

KOH

KOHCl2

K2EO4

E

Page 62: 课程标准与高考考试命题走向 (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

4 。关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查

灵活地运用知识

选择切合实际的科学方法

克服定势思维、能变通、有创造

Page 63: 课程标准与高考考试命题走向 (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

•(08国 1卷 -28):取化学式为 MZ的黄色粉末状化合物进行如下实验。将 MZ和足量的碳粉充分混合物,平铺在反应管 a中,在 b瓶中盛足量澄清石灰水。按图连接仪器。实验开始时缓缓通入氮气,过一段时间后,加热反应管 a,观察到管内发生剧烈反应,并有熔融物生成,同时, b瓶的溶液出现白色浑浊。待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仍继续通氮气,直至反应管冷却,此时,管中的熔融物凝固城银白色金属。根据以上叙述回答:( 1)元素 Z是 ;( 2)停止加热前是否需要先断开 a和 b的连接处?为什么? ( 3)反应管 a中发生的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本实验的尾气是否需处理?如需处理,请回答如何处理;如不需处理,请说明理由。

Page 64: 课程标准与高考考试命题走向 (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