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三)全 -有學習手冊

43
地理講義 班級: 座號: 姓名: Geography()

Transcript of 高中(三)全 -有學習手冊

Page 1: 高中(三)全 -有學習手冊

地理講義

班級:

座號:

姓名:

Geography(三)

Page 2: 高中(三)全 -有學習手冊

1

第一章 世界劃分

劃分世界

1.依文化差異分為 (文化 區 )

2.依競爭與合作關係 (結盟 區 )

3.依經濟發展程度分 (高度發展 )國家、(中度發展)國家、(低度發展 )國家

一、 文化分區與結盟分區

【一】文化景觀內涵

( 物質 ) ( 非物質 )

人類活動產生的

實質景觀。

無具體外觀

聚落結構

耕地型態

語言、音樂、

文字

【二】文化分區原則

閃族 (閃米特族)

閃米特人又稱閃族人或塞姆人,是

起源於阿拉伯半島的遊牧民族,相

傳諾亞的兒子『閃』即為其祖先。

阿拉伯人、猶太人及敘利亞人都是

閃米特人。今天生活在中東北非的

大部份居民,就是阿拉伯化的古代

閃米特人的後裔。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三】世界主要文化區

主要語言 主要宗教

1 東亞 文化區 華語、日語、韓語 佛教

2 東南亞 文化區 語言複雜 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地方信仰

3 南亞 文化區 印度語、巴基斯坦語… 印度教、伊斯蘭教

4 西方 文化區 英語、法語、德語、俄語… 基督教、天主教、東方正教

5 西亞—北非 文化區 阿拉伯語 伊斯蘭教

6 漠南非洲 文化區 語言複雜 宗教分歧

7 大洋洲 文化區 各地方言 基督教、地方信仰

* 補充--文化景觀

(一)人類與自然環境共同創造的景觀。

(二)介於文化遺產與自然遺產之間。

(三)1992年 12月美國聖塔非所舉行的第 16屆世界遺產委員

會中認為『文化景觀』是未來應擴大的領域之ㄧ,並將

其定位為世界性策略,並且新增在世界遺產公約作業準

則之中。

(四)可分為三類:

1.人類所設計創作的公園或庭園等景觀

2.漸漸發展而成,且與人類生活機能性相關的景觀

3.與宗教、藝術或文化事物現象相關且較具自然性質

(五)例如:

1.黎巴嫩 卡第夏河谷(神聖之谷)

2.菲律賓 科地雷拉山脈的水稻梯田

3.澳大利亞 烏魯魯(艾爾斯石)

4.紐西蘭 東卡利歐國家公園

5.義大利 阿瑪菲海岸

Page 3: 高中(三)全 -有學習手冊

2

資料來源:龍騰版高中地理(三)教師用書

【四】國家結盟

石油輸出國家

組織 OPEC

Page 4: 高中(三)全 -有學習手冊

3

亞太經濟合作

會議 APEC

資料來源:龍騰版高中地理(三)教師用書

歐洲聯盟

EU

到歐洲那幾課時會學

聯合國 略

世界貿易組織

WTO

東南亞國協 東南亞國協是東南亞地區的一個國際組織。中國和香港一般稱呼為東南亞國家聯

盟,簡稱東盟;而台灣則一般稱為東南亞國協,簡稱東協;在新加坡及馬來西亞通

行把英語的縮寫「ASEAN」。目前有10個成員國:通常以「東協10國」稱

呼它們。

東協的前身是馬來西亞、泰國和菲律賓於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東

南亞聯盟」。1963年,馬來西亞和菲律賓因為領土問題斷交。1965年8月,

新加坡、馬來西亞分治,東協由此陷於癱瘓。1967年8月6日,印尼、馬來西

亞、新加坡、菲律賓、泰國五國外長在曼谷舉行會議,於8月8日發表《曼谷宣言》,

正式宣告東協成立。

1976年,在峇里島舉行的東協第一次首腦會議簽署《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和

《東協協調一致宣言》,也就是《峇里第一協約》,確定東協的宗旨和原則,成為

東協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Page 5: 高中(三)全 -有學習手冊

4

1984年1月8日,汶萊獨立後加入東協,至此東協有6個成員國。

由於後來其他東南亞4個國家加入東協,這6個成員稱為原東協成員,或稱東協老

成員。

東帝汶於2006年7月正式提出申請加入東協。另巴布亞紐幾內亞為東協觀察員。

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關係:

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96年成為東協全面對話伙伴,與日本、韓國通過東協「1

0+3會議」與東協成員國進行共同協商。同時並行有特別對話(「10+1」對

話),中國也有國家領導人特別出席東協10國會議。2006年8月底,東南亞

國家協會經濟部長會議在吉隆坡舉行。日本經濟產業相「二階俊博」於8月23日

提議組織一個囊括全世界半數人口的東協加六的自由貿易區。

日本經濟產業相「二階俊博」在馬來西亞說,他希望明年可以開始研擬東協十國和

中華人民共和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印度、和紐西蘭(新西蘭)等六國合組

一個自由貿易區的提議。這個貿易區有31億人,國民生產毛額有十兆美金。他說,

東協國家對這項提議很感興趣。

東協成員國(10國):

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泰國、汶萊(舊成員6國);越南 、緬

甸 、寮國 、柬埔寨(新成員4國)

東協申請國:東帝汶

東協觀察國:巴布亞新幾內亞

東協與會國(+3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日本、韓國

日本提議東協與會國(未入會):

澳大利亞、印度、新西蘭

2007年1月14日於菲律賓宿霧召開的「東南亞國協會議」,法國宣佈

成為第一個與東南亞國協簽署友好合作條約的歐洲國家。

Page 6: 高中(三)全 -有學習手冊

5

【五】世界組織 亞太經濟合作會議 東南亞國協 石油輸出組織

日本

韓國

中國

台灣

香港

俄羅斯

越南 ◎

寮國 ◎

泰國 ◎

緬甸 ◎

柬埔寨 ◎

新加坡 ◎

菲律賓 ◎

馬來西亞 ◎

印尼 ◎ *

汶萊 ◎

澳洲

紐西蘭

巴布亞紐

幾內亞

西

伊朗 *

伊拉克 *

科威特 *

沙烏地阿拉伯 *

卡達 *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

委內瑞拉 *

美國

加拿大

墨西哥

智利

祕魯

利比亞 *

阿爾及利亞 *

奈及利亞 *

總計 21 成員 10 國 11 國

Page 7: 高中(三)全 -有學習手冊

6

第二章 美國(一)

【一】斷層帶補充

Page 8: 高中(三)全 -有學習手冊

7

上圖、右圖、下圖

聖安德列斯斷層位置圖

Page 9: 高中(三)全 -有學習手冊

8

資料來源:漂浮在地球與宇宙界線的資料庫 http://tw.myblog.yahoo.com/jw!hcF3rI2RGAIm4oofEn32wmo-

※美國前 20大地震排名

分兩種算法:包阿拉斯加與夏威夷的 50 州算法與不包含的 48 州算法。因為如果是50州的算法,

只有7個地震會落在美國本土上。而規模最大的為 1964 年的阿拉斯加大地震 M9.2。

http://earthquake.usgs.gov/regional/states/10_largest_us.php

※美國地震死亡人數排名(USGS網頁)

多數發生在加州,阿拉斯加與夏威夷,死亡人數最多為 1906 舊金山地震,有三千多人死亡。

http://earthquake.usgs.gov/regional/states/us_deaths_sort.php

※1906 舊金山大地震 (連結至維基百科的介紹)

USGS 網頁:1906 04 18 -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 Magnitude 7.8

※舊金山大地震的形成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305091914127

※聖安得利亞斯斷層 位在哪裡?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305100400765

※1964 阿拉斯加地震 (連結至 維基百科的介紹)

USGS 網頁:1964 03 28 - Prince William Sound, Alaska - Magnitude 9.2

Page 10: 高中(三)全 -有學習手冊

9

地理(三)小考 L1-L2 共 25 格(題),一格(題)4 分 班級: 座號 : 姓名:

一、單選題 ( ) 1. 一般而言,世界可區分為東亞、東南亞、南亞、西方……等文化區。請問,區分這些文化區的主要指標是什

麼? (A)位置與面積 (B)地形與氣候 (C)人口與種族 (D)宗教與語言。

( ) 2. 下列哪些是東亞文化區各國的共同文化景觀? (甲)均信奉佛教;(乙)均為傳統社會;(丙)均經營稻作農業;

(丁)均曾接受中國文化。 (A)甲乙丁 (B)甲丙丁 (C)甲乙 (D)乙丁。

( ) 3. 下列對亞洲東亞文化區的敘述,何者是錯誤的? (A)文化區是依據宗教、種族、生活方式而劃分的 (B)

越南大部分屬於本區 (C)信仰小乘佛教為主 (D)主要受儒家思想影響。

( ) 4. 中、南美洲的移民主要來自於哪個國家? (A)西班牙、葡萄牙 (B)英國、法國 (C)英國、義大利 (D)法

國、西班牙。

( ) 5. 以語言和宗教作為文化分區的指標,可將世界分為數個文化區,而各文化區之間會有過渡地帶。請問,下列

哪一區的文化是東亞文化區和西亞—北非文化區的過渡地帶?(A)新疆(B)臺灣(C)越南(D)紐西蘭。

( ) 6. 北非洲與哪一地區的文化景觀最為相似? (A)南非 (B)中非 (C)西亞 (D)南歐。

( ) 7. 亞洲四個文化區內所有國家都是傳統社會的,可能有:(甲)東亞文化區;(乙)東南亞文化區;(丙)南亞文化區;

(丁)伊斯蘭教文化區。正確的是: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丁戊。

( ) 8. 下列哪一文化區的人們重視家庭、教育及講究群己的倫理及義務? (A)東亞 (B)西亞 (C)南亞 (D)大洋

洲 文化區。

( ) 9. 東亞文化區主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其包含的國家何者正確? (A)中、日、韓 (B)中、日、印 (C)中、韓、

印 (D)中、日、泰。

( )10. 東亞文化區主要的特徵有:(甲)基督教為主要宗教;(乙)漢文化為主要的文化源流;(丙)為歐洲文化的擴散區;

(丁)儒家思想影響大;(戊)種姓制度影響層面廣。正確的敘述為何? (A)甲乙 (B)乙戊 (C)乙丙 (D)乙

丁。

( )11. 劃分文化區所採行的主要指標是:(甲)工藝技術;(乙)宗教;(丙)平均壽命;(丁)歷史古蹟;(戊)語言。以上

正確者為: (A)甲丙 (B)乙丁 (C)丙戊 (D)乙戊。

二、美國填圖

Page 11: 高中(三)全 -有學習手冊

10

三、填充題:寫出美國下列礦產的分布地

1.石油( 墨西哥灣 )、加州、阿拉斯加

2.煤 ( 阿帕拉契山地)

3.鐵 ( 蘇必略 湖 )

解答

一、選擇題

DBCAA CCAAD D

二、填圖題

A( 阿帕拉契山 )山脈

B( 洛磯山脈 )山脈

C( 海岸山 脈 )山脈

甲( 密士失必 )河

乙( 格蘭特 )河

丙( 科羅拉多 )河

丁( 哥倫比亞 )河

1( 墨西哥灣流 )洋流

2( 拉不拉多寒流 )洋流

3( 阿拉斯加暖流 )洋流

4( 北太平洋暖流 )洋流

5( 加利福尼亞涼流 )洋流

三、填充題

1.石油( 墨西哥灣 )、加州、阿拉斯加

2.煤 ( 阿帕拉契山地)

3.鐵 ( 蘇必略 湖 )

Page 12: 高中(三)全 -有學習手冊

11

第三章 美國(二)

【一】各州填圖配合題---對照課本,用數字填入正確位置

01 新罕布夏 15 北卡羅來納 29 明尼蘇達 43 新墨西哥

02 佛蒙特 16 南卡羅來納 30 愛阿華 44 亞利桑那

03 麻沙卻塞 17 喬治亞 31 密蘇里 45 華盛頓

04 羅德島 18 田納西 32 北達科他 46 俄勒岡

05 康乃狄格 19 佛羅里達 33 南達科他 47 內華達

06 新澤西 20 阿拉巴馬 34 那布拉斯加 48 加利福尼亞

07 德拉瓦 21 密失士必 35 堪薩斯 49 阿拉斯加

08 馬里蘭 22 阿肯色 36 蒙大拿 50 夏威夷

09 西維吉尼亞 23 路易斯安那 37 懷俄明

10 緬因 24 密西根 38 愛達和

11 紐約 25 俄亥俄 39 猶他

12 賓夕法尼亞 26 印地安那 40 科羅拉多

13 維吉尼亞 27 威斯康辛 41 奧克拉荷馬

14 肯塔基 28 伊利諾 42 德克薩斯

Page 13: 高中(三)全 -有學習手冊

12

地理(三)小考 L2-L3 共 24 格(題),一格(題)4 分,滿分 100 班級: 座號 : 姓名:

一、美國填圖

二、填充題:

1.美國的石油主要產於( )、加州、阿拉斯加

2. 煤 ( )

3. 鐵 ( )湖

三、請在圖中的代號範圍內填入正確的農作帶名稱:

Page 14: 高中(三)全 -有學習手冊

13

解答

一、填圖題

A( 阿帕拉契山 )山脈

B( 洛磯山脈 )山脈

C( 海岸山 脈 )山脈

甲( 密士失必 )河

乙( 格蘭特 )河

丙( 科羅拉多 )河

丁( 哥倫比亞 )河

1( 墨西哥灣流 )洋流

2( 拉不拉多寒流 )洋流

3( 阿拉斯加暖流 )洋流

4( 北太平洋暖流 )洋流

5( 加利福尼亞涼流 )洋流

二、填充題

1.石油( 墨西哥灣 )、加州、阿拉斯加

2.煤 ( 阿帕拉契山地)

3.鐵 ( 蘇必略 湖 )

三、

甲 酪農帶

乙 玉米帶

丙 春小麥

丁 冬小麥

戊 畜牧帶

己 棉花帶

庚 園藝農業帶

辛 森林或沙漠等非農業地帶

壬 地中海型農業帶

Page 15: 高中(三)全 -有學習手冊

14

第四~五章 中南美洲(一)(二)

填圖

海洋: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山脈: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地形區:

A B

C D

E

河流:

a b

c d

e

洋流:

ㄅ ㄆ

ㄇ ㄈ

ㄉ ㄊ

Page 16: 高中(三)全 -有學習手冊

15

一、自然環境

(一)地形

1. 中美洲:被稱為有『缺陷的地形』,對產業、政治均有不利的影響。

地形區 地形特徵

墨西哥高原

① 承續北美洲西部山系,北寬南窄,高原為地形主體,馬德雷山系:圍繞墨西

哥高原東、西、南三面。

② 平原:高原兩側沿海狹窄地帶

③ 猶加敦半島:(石灰岩)廣布,馬雅文明所在。

中美地峽 ① 位置:連接(墨西哥高原)及(南美洲大陸)的陸橋。

② 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體。

以上兩地形區處於板塊的接合處,板塊間彼此推擠的影響:(金屬礦產多)、(火山活動活

躍)、(地震)頻繁、肥沃的(火山岩風化土)

以上兩地形區因地勢(高)、氣候涼爽、適合人居,成為熱帶人口集中的地區。

西印度群島

① 由(加勒比海)中的島嶼和暗礁組成。

群島名稱 島嶼成因

巴哈馬群島 珊瑚礁 島

大安地列斯群島 大陸 島

小安地列斯群島 火山 島

② 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但古巴有較大的平原。

2. 南美洲

地形區 地形特徵

東部古老

(結晶岩高原)

① 由北而南:(圭亞那高地)、(巴西高原)和(巴塔哥尼亞高原)。

② 地質上皆為古老結晶岩。

③ 高原:是南美最大的高原, 東部地塊抬升,地勢東高西低,邊緣多陡崖、

瀑布、急流。

中部(沖積平原)

① 由北而南:(奧利諾科平原)、(亞馬孫盆地)、(拉布拉他平原)。

② 奧利諾科平原:地勢平坦,地勢由安地斯山山麓向東傾斜。

③ (亞馬孫河)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 亞馬孫河口為寬 330 公里

的三角江。

④ 拉布拉他平原:由巴拉圭河、巴拉那河、拉布拉他河共同沖積而成,平

原南部是廣大草原:(彭巴)草原是宜農宜牧的精華區。

⑤ 三大平原被高原隔離成分離狀,此與北美平原的一望無際不同。

西部(安地斯山)

① 因受板塊擠壓而隆起的(新)褶曲山地。

② 多(火山、地震活動),屬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的一部分。

③ 山間有高原和河谷盆地,因地勢(高)、氣候涼爽、適合人居,成為熱帶

人口集中的地區。

Page 17: 高中(三)全 -有學習手冊

16

圖來源:南一版高中地理(三)

中南美洲邦交國

瓜地馬拉共和國 Republic of Guatemala

巴拉圭共和國 Republic of Paraguay

聖文森 St. Vincent and the Grenadines

貝里斯 Belize

薩爾瓦多共和國 Republic of El Salvador

海地共和國 Republic of Haiti

尼加拉瓜共和國 Republic of Nicaragua

多明尼加共和國 Dominican Republic

宏都拉斯共和國 Republic of Honduras

巴拿馬共和國 Republic of Panama

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 Saint Christopher and Nevis

聖露西亞 Saint Lucia

Page 18: 高中(三)全 -有學習手冊

17

南美洲地理區

圖來源:南一版高中地理(三)

(二)氣候

受到(緯度)、(地形)、(盛行風向)和(洋流)的影響,熱帶、溫帶和高地氣候兼具,呈現多

樣性。

氣候類型 範圍 特色

熱帶雨林氣候 亞馬孫盆地、圭亞那高地 因(ITCZ)籠罩,對流旺盛、終年多雨

中美洲東岸 (地處 迎風面),降雨豐沛

熱帶莽原氣候 巴西高原、奧利諾科盆地 夏季因(ITCZ)移入,冬季受到(副熱

帶高壓帶)籠罩,故夏雨冬乾

中美洲西岸 地處(背風面)

熱帶沙漠氣候 墨西哥北部、祕魯、智利北部

的太平洋沿岸

(副熱帶高壓)籠罩、(背風面)、沿海有

(涼流)流過,故全年少雨

溫帶海洋性氣候 智利南部 終年(迎西風),全年有雨

夏雨型暖溼氣候 拉布拉他平原 夏迎(東南信風),沿海有(暖流)經過,

夏雨為主,無明顯乾季

溫帶沙漠氣候 巴塔高尼亞高源 背(西風)、(福克蘭寒流)影響,乾燥少

溫帶地中海型氣候 智利中部 夏季受(副熱帶高壓)與(涼流)影響,

冬季處於( 風帶),夏乾熱冬暖溼

高地氣候 墨西哥高原、安地斯山脈 地勢高聳,氣溫、土地利用隨高度而變化

Page 19: 高中(三)全 -有學習手冊

18

(三)天災

1. 地震:處於(板塊的接合處),板塊間彼此推擠,因此地震頻繁,拉丁美洲大多數國家首都曾

因地震的毀滅性破壞,而加以重建。

2. 颶風:

① 盛行時期:每年 5 月~10 月。

② 成因:西印度群島以東的大西洋海域溼熱,易形成(低)壓中心,旺盛的上升氣流,逐漸積聚

能量,以逆時針旋轉帶動,大片雲雨向陸地方向移動。

③ 影響:狂風、豪雨和巨浪或伴隨而來的海嘯往往造成沿海地區嚴重的破壞。

3. 聖嬰現象

① 盛行時期:聖誕節前後。

② 成因:太平洋(東)岸氣壓降低,(西)岸氣壓會增高,因而導致(信風)減弱,(祕魯涼流)

會突然減弱,赤道逆流增強,海水溫度升高

③ 影響:(魚群、海鳥)大減;氣候異常。

二、多元的合成文化

(一)印地安文明

1. 特色:善用自然環境且土地利用多樣化,與環境保持和諧。

2. 影響:毆洲人將印地安人的傳統作物,如(玉米、番茄、馬鈴薯)等傳到世界各地,引起各個

區域的農業革命。

3. 三大古文明

文明 文化特色

馬雅 ① 繁盛期:西元 3~9 世紀

② 傳播地區:遍及(墨西哥及中美地峽)

③ 猶加敦半島地區的馬雅文明特色:氣候溼熱 (雨林為主)、多石灰岩地形,利用地

形而營造出一套特殊的景觀。

a. 利用灰白色堅硬的石灰岩,作為建築城市的基石。

b. 以滲穴地形,作為宗教祭典中的殉禮井。

c. 用水:石灰岩溶蝕形成的(天然井、伏流)。

④ 馬雅人的成就

a. 天文:可正確掌握日、月、金星等運行的規律。

b. 曆法:可精準算出一年的長度。

c. 數學:比歐洲早八百年知道使用「零」的概念

d. 建築:階梯式的金字塔。

阿茲特克 ① 原居於乾燥的北方高原,環境惡劣,因此侵略性強,13世紀末南下,在墨西哥谷

地提斯科科湖中小島建立根據地。

② 墨西哥谷地吸引許多印第安部落的原因:

a. (土壤肥沃):位墨西哥高原南側火山活動帶,火山灰土深厚。

b. (水源充足):湖群密布。

③ 依靠武力征戰和外交聯盟,征服高原地區,並擴及至溼熱的沿海地帶。

④ 承襲馬雅文化的社會階層觀念,對神祇祟拜,對軍事擴張和商業推動,更是不遺

Page 20: 高中(三)全 -有學習手冊

19

餘力。

印加 ① 意義:太陽之子。

② 印加帝國:15 世紀中葉時,以(庫斯科)為中心,建立北起哥倫比亞,南達智利

的大帝國。

③ 政治與社會:相當嚴密,形式如同金字塔的社會和政府組織。

④ 完善的道路網:利於軍隊的行動、物資的運送及資訊的快速傳遞。

⑤ 產業以農為主,建造梯田與灌溉的技術以增加糧食,並興建大型倉庫儲糧,以應

荒年。

⑥ 工藝:

a. 建築:以切割平整的巨石堆砌而成的神廟、城堡、住家,經過多次地震仍穩

固不損壞:超凡的建築技術。

b. 擅長雕刻黃金工藝品。

⑦ (駱馬):是最為重要的牲畜,能提供印加人民食衣住行之需。

(二)歐洲人殖民文化

1. 佔領區域

① 16 世紀初期:(葡萄牙)佔領巴西,(西班牙)佔領巴西以外的廣大地區。

② 16 世紀末期:英、法、荷佔領(圭亞那)高地及部分(西印度群島)。

2. 影響

① 強勢文化:影響當地的(語言、宗教、地名、建築)等文化景觀。

② 印地安人(大量死亡):除了(殺戮)以外,歐洲人帶來了美洲未見的(傳染病),如天花、

感冒等傳染病。

③ (殖民地式經濟):進行貴重金屬開採、熱帶栽培業、畜牧業。

④ 人口遷移及人口組成複雜,形成(合成文化)

三、經濟發展

(一)大地主制

1. 原因

① 歐洲人入侵,常將土地賞賜給貴族,再由貴族驅使印地安人、黑人等進行土地資源開發。

② 大量(印地安人消失)造成土地閒置,因此由少數(白人)掌控土地的(大地主制)便形成。

2. 影響:

① 土地開發為因應國際市場需求,(農業商業化)程度提高

② 土地分配不均,社會階級分化嚴重造成貧富懸殊,許多鄉村農民到大都市謀生,導致拉丁美

洲都市層級多為(首要型都市)分布型態。

(二)殖民地式經濟

1. 貴重金屬開採、熱帶栽培業、畜牧業生產形成依賴國外市場的殖民地式經濟

2. 影響

① 產品易受(國際市場需求變化)而價格波動,拉丁美洲國家外債比重大,英、美等國透過貸

款、投資而掌握當地經濟

② 農業偏重(經濟作物)而使糧食生產不足:農業發展失調。

③ 農、牧、礦業的生產是為了輸出,換取工業產品,(不對等的交換)使拉丁美洲各國在獨立

Page 21: 高中(三)全 -有學習手冊

20

後,依然對於外資及外國市場依賴甚高,難以擺脫殖民地式經濟。

3. 巴西的經濟發展

16 世紀 栽種(甘蔗)

18 世紀 開採黃金、種植(咖啡)

20 世紀 發展民生、汽車、鋼鐵、飛機工業;開發(亞馬孫河流域)

21 世紀 以豐富資源和年輕充裕的勞動力,評定為(金磚四國)

面臨問題 區域發展不均;財政收支不平衡;外資負擔過重;雨林開發的兩難

圖來源:南一版高中地理(三)

4. 阿根廷的經濟發展

早期 (大地主制),有的土地荒蕪,有的土地採粗放畜牧

19 世紀 (冷凍處理運輸)及(歐洲市場需求),輸出穀類、肉品

20 世紀 早期發展肉品加工、金屬、石化、紡織等工業;後期發展鋼鐵、汽車等

重工業

面臨問題 區域發展不均;外資負擔過重;過度依賴單一市場

Page 22: 高中(三)全 -有學習手冊

21

解答

一、自然環境

(一)地形

3. 中美洲:被稱為有『缺陷的地形』,對產業、政治均有不利的影響。

地形區 地形特徵

墨西哥高原

④ 承續北美洲西部山系,北寬南窄,高原為地形主體,馬德雷山系:圍繞墨西

哥高原東、西、南三面。

⑤ 平原:高原兩側沿海狹窄地帶

⑥ 猶加敦半島:(石灰岩)廣布,馬雅文明所在。

中美地峽 ③ 位置:連接(墨西哥高原)及(南美洲大陸)的陸橋。

④ 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體。

以上兩地形區處於板塊的接合處,板塊間彼此推擠的影響:(金屬礦產多)、(火山活動活

躍)、(地震)頻繁、肥沃的(火山岩風化土)

以上兩地形區因地勢(高)、氣候涼爽、適合人居,成為熱帶人口集中的地區。

西印度群島

③ 由(加勒比海)中的島嶼和暗礁組成。

群島名稱 島嶼成因

巴哈馬群島 珊瑚礁島

大安地列斯群島 大陸島

小安地列斯群島 火山島

④ 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但古巴有較大的平原。

4. 南美洲

地形區 地形特徵

東部古老

(結晶岩高原)

④ 由北而南:(圭亞那高地)、(巴西高原)和(巴塔哥尼亞高原)。

⑤ 地質上皆為古老結晶岩。

⑥ 高原:是南美最大的高原, 東部地塊抬升,地勢東高西低,邊緣多陡崖、

瀑布、急流。

中部(沖積平原)

⑥ 由北而南:(奧利諾科平原)、(亞馬孫盆地)、(拉布拉他平原)。

⑦ 奧利諾科平原:地勢平坦,地勢由安地斯山山麓向東傾斜。

⑧ (亞馬孫河)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 亞馬孫河口為寬 330 公里

的三角江。

⑨ 拉布拉他平原:由巴拉圭河、巴拉那河、拉布拉他河共同沖積而成,平

原南部是廣大草原:(彭巴)草原是宜農宜牧的精華區。

⑩ 三大平原被高原隔離成分離狀,此與北美平原的一望無際不同。

西部(安地斯山)

④ 因受(板塊擠壓)而隆起的新褶曲山地。

⑤ 多(火山、地震活動),屬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的一部分。

⑥ 山間有高原和河谷盆地,因地勢(高)、氣候涼爽、適合人居,成為熱帶

人口集中的地區。

Page 23: 高中(三)全 -有學習手冊

22

(二)氣候

受到(緯度)、(地形)、(盛行風向)和(洋流)的影響,熱帶、溫帶和高地氣候兼具,呈現多

樣性。

氣候類型 範圍 特色

熱帶雨林氣候 亞馬孫盆地、圭亞那高地 因(ITCZ)籠罩,對流旺盛、終年多雨

中美洲東岸 (地處迎風面),降雨豐沛

熱帶莽原氣候 巴西高原、奧利諾科盆地 夏季因(ITCZ)移入,冬季受到(副熱

帶高壓帶)籠罩,故夏雨冬乾

中美洲西岸 地處(背風面)

熱帶沙漠氣候 墨西哥北部、祕魯、智利北部

的太平洋沿岸

(副熱帶高壓)籠罩、(背風面)、沿海有

(涼流)流過,故全年少雨

溫帶海洋性氣候 智利南部 終年(迎西風),全年有雨

夏雨型暖溼氣候 拉布拉他平原 夏迎(東南信風),沿海有(暖流)經過,

夏雨為主,無明顯乾季

溫帶沙漠氣候 巴塔高尼亞高源 背(西風)、(福克蘭寒流)影響,乾燥少

溫帶地中海型氣候 智利中部 夏季受(副熱帶高壓)與(涼流)影響,

冬季處於(西風帶),夏乾熱冬暖溼

高地氣候 墨西哥高原、安地斯山脈 地勢高聳,氣溫、土地利用隨高度而變化

(三)天災

4. 地震:處於(板塊的接合處),板塊間彼此推擠,因此地震頻繁,拉丁美洲大多數國家首都曾

因地震的毀滅性破壞,而加以重建。

5. 颶風:

① 盛行時期:每年 5 月~10 月。

② 成因:西印度群島以東的大西洋海域溼熱,易形成(低)壓中心,旺盛的上升氣流,逐漸積聚

能量,以逆時針旋轉帶動,大片雲雨向陸地方向移動。

③ 影響:狂風、豪雨和巨浪或伴隨而來的海嘯往往造成沿海地區嚴重的破壞。

6. 聖嬰現象

① 盛行時期:聖誕節前後。

② 成因:太平洋(東)岸氣壓降低,(西)岸氣壓會增高,因而導致(信風)減弱,(祕魯涼流)

會突然減弱,赤道逆流增強,海水溫度升高

③ 影響:(魚群、海鳥)大減;氣候異常。

Page 24: 高中(三)全 -有學習手冊

23

二、多元的合成文化

(一)印地安文明

4. 特色:善用自然環境且土地利用多樣化,與環境保持和諧。

5. 影響:毆洲人將印地安人的傳統作物,如(玉米、番茄、馬鈴薯)等傳到世界各地,引起各個

區域的農業革命。

6. 三大古文明

文明 文化特色

馬雅 ⑤ 繁盛期:西元 3~9 世紀

⑥ 傳播地區:遍及(墨西哥及中美地峽)

⑦ 猶加敦半島地區的馬雅文明特色:氣候溼熱 (雨林為主)、多石灰岩地形,利用地

形而營造出一套特殊的景觀。

a. 利用灰白色堅硬的石灰岩,作為建築城市的基石。

b. 以滲穴地形,作為宗教祭典中的殉禮井。

c. 用水:石灰岩溶蝕形成的(天然井、伏流)。

⑧ 馬雅人的成就

a. 天文:可正確掌握日、月、金星等運行的規律。

b. 曆法:可精準算出一年的長度。

c. 數學:比歐洲早八百年知道使用「零」的概念

d. 建築:階梯式的金字塔。

阿茲特克 ⑤ 原居於乾燥的北方高原,環境惡劣,因此侵略性強,13世紀末南下,在墨西哥谷

地提斯科科湖中小島建立根據地。

⑥ 墨西哥谷地吸引許多印第安部落的原因:

a. (土壤肥沃):位墨西哥高原南側火山活動帶,火山灰土深厚。

b. (水源充足):湖群密布。

⑦ 依靠武力征戰和外交聯盟,征服高原地區,並擴及至溼熱的沿海地帶。

⑧ 承襲馬雅文化的社會階層觀念,對神祇祟拜,對軍事擴張和商業推動,更是不遺

餘力。

印加 ⑧ 意義:太陽之子。

⑨ 印加帝國:15 世紀中葉時,以(庫斯科)為中心,建立北起哥倫比亞,南達智利

的大帝國。

⑩ 政治與社會:相當嚴密,形式如同金字塔的社會和政府組織。

⑪ 完善的道路網:利於軍隊的行動、物資的運送及資訊的快速傳遞。

⑫ 產業以農為主,建造梯田與灌溉的技術以增加糧食,並興建大型倉庫儲糧,以應

荒年。

⑬ 工藝:

c. 建築:以切割平整的巨石堆砌而成的神廟、城堡、住家,經過多次地震仍穩

固不損壞:超凡的建築技術。

d. 擅長雕刻黃金工藝品。

⑭ (駱馬):是最為重要的牲畜,能提供印加人民食衣住行之需。

Page 25: 高中(三)全 -有學習手冊

24

(二)歐洲人殖民文化

3. 佔領區域

① 16 世紀初期:(葡萄牙)佔領巴西,(西班牙)佔領巴西以外的廣大地區。

② 16 世紀末期:英、法、荷佔領(圭亞那)高地及部分(西印度群島)。

4. 影響

① 強勢文化:影響當地的(語言、宗教、地名、建築)等文化景觀。

② 印地安人(大量死亡):除了(殺戮)以外,歐洲人帶來了美洲未見的(傳染病),如天花、

感冒等傳染病。

③ (殖民地式經濟):進行貴重金屬開採、熱帶栽培業、畜牧業。

④ 人口遷移及人口組成複雜,形成(合成文化)

三、經濟發展

(一)大地主制

3. 原因

① 歐洲人入侵,常將土地賞賜給貴族,再由貴族驅使印地安人、黑人等進行土地資源開發。

② 大量(印地安人消失)造成土地閒置,因此由少數(白人)掌控土地的(大地主制)便形成。

4. 影響:

① 土地開發為因應國際市場需求,(農業商業化)程度提高

② 土地分配不均,社會階級分化嚴重造成貧富懸殊,許多鄉村農民到大都市謀生,導致拉丁美

洲都市層級多為(首要型都市)分布型態。

(二)殖民地式經濟

5. 貴重金屬開採、熱帶栽培業、畜牧業生產形成依賴國外市場的殖民地式經濟

6. 影響

④ 產品易受(國際市場需求變化)而價格波動,拉丁美洲國家外債比重大,英、美等國透過貸

款、投資而掌握當地經濟

⑤ 農業偏重(經濟作物)而使糧食生產不足:農業發展失調。

⑥ 農、牧、礦業的生產是為了輸出,換取工業產品,(不對等的交換)使拉丁美洲各國在獨立

後,依然對於外資及外國市場依賴甚高,難以擺脫殖民地式經濟。

7. 巴西的經濟發展

16 世紀 栽種(甘蔗)

18 世紀 開採黃金、種植(咖啡)

20 世紀 發展民生、汽車、鋼鐵、飛機工業;開發(亞馬孫河流域)

21 世紀 以豐富資源和年輕充裕的勞動力,評定為(金磚四國)

面臨問題 區域發展不均;財政收支不平衡;外資負擔過重;雨林開發的兩難

8. 阿根廷的經濟發展

早期 (大地主制),有的土地荒蕪,有的土地採粗放畜牧

19 世紀 (冷凍處理運輸)及(歐洲市場需求),輸出穀類、肉品

20 世紀 早期發展肉品加工、金屬、石化、紡織等工業;後期發展鋼鐵、汽車等

重工業

面臨問題 區域發展不均;外資負擔過重;過度依賴單一市場

Page 26: 高中(三)全 -有學習手冊

25

第六~七章 南亞(一)(二)

填圖

1. 山脈▲、河流、季風、都市☆及空格名稱

2. 顏色:山脈-黃色 河流-藍色 平原-綠色 都市-紅色

國家 A B C D E F G

首都

大港

其他都市

1 2 3

阿富汗 中國 喀什米爾

緬甸

A

B

C D

E

F

G

海 灣

群島

西

東 高

止 山

( )

高 原

( )

沙漠

1

2

3

Page 27: 高中(三)全 -有學習手冊

26

【一】產業

☆印度農業

☆南亞經濟作物尚有棉花

→ W2 稻米生產國

W1 茶葉生產國

→ 棉織工業是巴基斯坦的工業部門

【二】世界人口排名

W1

W2

W3

W4

W5

中國 13.11 億

印度 11.22 億

美國 2.90 億

印尼 2.25 億

巴西 1.87 億

【三】泰姬瑪哈陵

位於昔日蒙兀兒帝國的首都亞格拉,是第五世皇帝沙迦罕為愛妃所建的陵墓。其圓頂造型充

分展露伊斯蘭教的建築風格。

【四】補充

匈牙利人又稱為馬札兒人,是亞洲遊牧民族的後裔。

【五】宗教

1 印度教

2 佛教

3 耆那教

4 錫克教

★5 伊斯蘭教

:印度為主

:斯里蘭卡有 80%信仰

:信仰人數少 (白衣女尼)

:印度西北的旁遮普省 (紅頭阿三)

:巴基斯坦、孟加拉

【六】南一版

7~12 世紀間伊斯蘭教開始從中亞傳入印度。13 世紀以德里為首都建立蒙兀兒王朝。

Page 28: 高中(三)全 -有學習手冊

27

第八章 歐洲(一)

【一】歐洲政區填圖--對照課本,用數字填入正確位置

Page 29: 高中(三)全 -有學習手冊

28

歐盟會員國

時 間 國 家 數 量

創始國 1 荷蘭 2 比利時 3 盧森堡 4 義大利 5 法國 6 德國 六 國

1973 年加入 7 英國 8 愛爾蘭 9 丹麥 三 國

1981 年加入 10 希臘 一 國

1986 年加入 11 西班牙 12 葡萄牙 二 國

1995 年加入 13 瑞典 14 芬蘭 15 匈牙利 三 國

2004 年加入 16 愛沙

尼亞

17 拉脫

維亞

18 立陶宛 19 波蘭 20 捷克 21 匈牙利 22 斯洛維

尼亞

八 國

23 斯洛

伐克

2007 年加入 24 羅馬

尼亞

25 保加

利亞

二 國

候選國 26 克羅埃

西亞

27 馬其頓 二 國

非會員國 28 冰島 29 挪威 30 瑞士 31 安道爾 32 梵蒂岡 33 聖馬

利諾

34 塞爾

維亞

十三國

35 蒙特內

哥羅

36 阿爾巴

尼亞

37 列支敦

斯登

38 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

Page 30: 高中(三)全 -有學習手冊

29

【二】歐洲氣候

氣溫 降水 成因

溫帶海洋性 冬暖夏涼

年溫差小

全年有雨 終年 西風

暖流

溫帶大陸性 冬冷夏熱

年溫差大

夏雨冬乾 距海遠

受西風暖流影響小

溫帶地中海型 冬暖夏熱 夏乾冬雨 1.緯度低 南歐北側有阿爾卑斯山屏障

2.涼流

3.夏季副熱帶高壓籠罩

冬季西風帶移入

過渡性氣候 以上三種氣候之過渡

寒帶氣候 全年低溫 降水較少 位居高緯

【三】北歐五國產業

國家 經濟基礎 主要自然資源 現今產業發展 別稱

丹麥 畜牧業 石油(北海) 高科技農業

生物科技

輸出酪農產品

北歐的十字路口

歐洲早餐材料供應區

挪威 海運

漁業

石油(北海) 輸出原油 漁產

木材 船舶

峽灣國

瑞典 工礦業 鐵礦 水力

森林

機械 汽車

家具 工業發達

芬蘭 林業 森林

水力

林業

電信電子工業

千湖國

冰島 漁業 地熱 輸出漁產 地熱發電技術 冰火王國

Page 31: 高中(三)全 -有學習手冊

30

第九章 歐洲(二)

【一】歐盟

1951 年 歐洲煤鋼共同體 荷、比、盧、法、義、西德成立,合作推動煤與鋼鐵的生產銷售

1957 年 <羅馬條約> 歐盟成立的前身,被視為歐盟成立之年代

1958 年 歐洲經濟共同體

歐洲原子能共同體

創造共同市場,取消會員國之間關稅,促進會員國間勞力、 商品、

資金 、服務自由流通

1965 年 歐洲共同體 總部設於比利時布魯塞爾

1972 年

1986 年

愛爾蘭、英國、丹麥、希臘、葡萄牙、西班牙加入歐洲共同體

1985 年 申根協定 德、法、荷、比、盧在盧森堡申根簽訂協定,取消彼此間的邊界管

1991 年 歐洲聯盟條約=

馬斯垂克條約

由區域性經濟共同開發轉型為區域政經整合的發展

1992 年 歐洲聯盟 正式成立

1999 年

2002 年

歐元 歐元、 美元、日圓並駕齊驅為世界上強勢貨幣之ㄧ

Page 32: 高中(三)全 -有學習手冊

31

第十章 國協(一)

【一】國協工業區補充

烏克蘭

共和國

頓內次 工業區 1.盛產煤、鐵、錳、鹽、天然氣

2.利用聶伯河水電

機械、鋼鐵、金屬、紡織工業

俄羅斯

共和國

莫斯科 工業區 1.歷史最優久

2.廣大市場、便捷交通

輕、重工業並重

烏拉山 工業區 盛產金屬礦、石油 鋼鐵工業

庫斯內次 工業區 盛產煤 烏拉山以東最重要的工業區

貝加爾湖 工業區 利用安加拉河水電 機械、煉鋁、紡織工業

窩瓦河 工業區 盛產石油及充足水電 石化、汽車工業

資料來源:智慧型區域地理總複習 重點整理篇 ,台中一中, 林載湖編著,P152 頁。

圖來源:南一版高中地理(三)

圖來源:南一版高中地理(三)

Page 33: 高中(三)全 -有學習手冊

32

第十一章 國協(二)

烏克蘭 哈薩克

種族 斯拉夫民族 土耳其民族

宗教 東正教 伊斯蘭教

農產 玉米

小麥

大麥

玉米

小麥

礦產 煤

水力

森林

其他 蘇聯穀倉(黑土)

Page 34: 高中(三)全 -有學習手冊

33

第十二章 非洲(一)

【一】尼羅河流域

埃及首都( )以下為平坦三角洲

( 高壩)

蘇丹首都( )以下稱為尼羅河

藍尼羅河

白尼羅河

解答

埃及首都(開羅)以下為平坦三角洲

(亞斯文高壩)

蘇丹首都(喀土穆)以下稱為尼羅河

藍尼羅河

白尼羅河

Page 35: 高中(三)全 -有學習手冊

34

第十三章 非洲(二)

【一】非洲農礦產

地區 農礦產

北非 阿爾及利亞 石油

中非 剛果盆地南部 鑽石、銅、鈷、鈾、

南非 高原 鑽石、黃金

西非 幾內亞灣 可可、油棕、橡膠

東非 高原 咖啡、茶

【二】台灣的非洲邦交國

1. 布吉納法索

2. 聖多美普林西比

3. 史瓦濟蘭

4. 甘比亞

5. 馬拉威

【三】世界主要產油國

國家 分布 產地

1 沙烏地阿拉伯 西亞 波斯灣

2 俄羅斯 國協 西部西伯利亞

3 挪威 北歐 北海

4 伊朗 西亞 波斯灣

5 阿拉伯聯合國大公國 西亞 波斯灣

6 委內瑞拉 南美

7 科威特 西亞 波斯灣

8 奈及利亞 西非

9 阿爾及利亞 北非

10 墨西哥 美洲 墨西哥灣

Page 36: 高中(三)全 -有學習手冊

35

第十四章 日本(一)

工業區與都市分布

島 嶼 九州 本州

地理區 近畿平原 濃尾平原 關東平原

都 市

大阪 J3

神戶

名古屋 J4 東京 J1

橫濱 J2

川崎

工業區 北九州工業區 阪神工業區 中京工業區 京濱工業區

Page 37: 高中(三)全 -有學習手冊

36

第十五章 日本(二)

經濟發展階段

時 間 大 事 經濟成長率 工 業 產 品

1868 明治維新

經濟成長

最快速

1950 -1953

1960

1961 -1975

1973

1979

1990

韓戰

越戰

第一次石油危機

第二次石油危機

泡沫經濟

10 ﹪

5 ﹪

石化 鋼鐵

資訊 電子

通訊 生化科技

補充:2005年世界三大貿易順差與逆差國

W1 W2 W3

順差 德國 日本 國協

逆差 美國 英國 葡萄牙

Page 38: 高中(三)全 -有學習手冊

37

第十六章 澳洲與紐西蘭

移民政策

澳洲 紐西蘭

移民

政策

二十世紀初:白澳政策 初期:以白種移民為主

二次大戰期間與美國結盟,受人權意識高漲、種族主義消退影響

1972 年廢止白澳政策,並積極招攬亞洲的技

術與投資移民

1970 年代修改移民政策

1986 年鼓勵技術與投資移民

人口

組成

※1970 年以前 95%為歐裔白人,

其中 3/4 為英國與愛爾移民

※廢除白澳政策後亞洲移民漸增

※ 亞洲移民來自香港、台灣、新加坡等國家

※1996 年人口來源地

A1 澳洲

A2 歐洲

A3 亞洲

※ 2006 年人口組成

N1 歐洲

N2 毛利人

N3 亞洲

紐西蘭南北島比較

緯度 面積 人口 地形 資源 都市

北島 較低 較小 較多 火山熔岩台地 地熱、溫泉 奧克蘭

威靈頓 (首都)

南島 較高 較大 較少 南阿爾卑斯山 高山、冰河 基督城

Page 39: 高中(三)全 -有學習手冊

38

紐西蘭是水半球中心

圖來源:南一版高中地理(三)

產業發展的特色

澳洲 紐西蘭

1.大分水山脈以西,牧場規模極大

2.經營方式:粗放的放牧

3.牲畜種類:羊 牛

4.輸出產品:羊毛 牛肉

1.

牧牛區 牧羊區

迎西風 背西風

雨量多 雨量少

2.經濟基礎:出口畜產品

商業性

穀物農業

混合農業 熱帶栽培業

1.著重精緻農業

2.以水果、花卉為主水果產期與北半

球錯開,「奇異果」行銷全球

分布區

新南威爾士

東北—南澳

東南部

西南部

昆士蘭州

作物

牲畜 小麥

小麥

甘蔗

特色 易生產過剩 農牧產品多樣

可降低市場風險

較集約

Page 40: 高中(三)全 -有學習手冊

39

圖來源:南一版高中地理(三)

圖來源:南一版高中地理(三)

Page 41: 高中(三)全 -有學習手冊

40

圖來源:南一版高中地理(三)

圖來源:南一版高中地理(三)

Page 42: 高中(三)全 -有學習手冊

41

主題一:礦產

洲別 國家 地區 其他 銅 金 煤 鐵 石油

北美洲 美國

阿帕拉契山

蘇必略湖西岸

墨西哥灣、加州、阿拉斯加州

石油

補充

墨西哥 銀 金 石油

玻利維亞 錫

委內瑞拉 石油

巴西 金 鐵

阿根廷 石油

智利 硝石 銅

祕魯 錫 銅 金

南亞 印度 高原各地 煤 鐵

歐洲 丹麥 北海 石油

挪威 北海 石油

瑞典 鐵

英國 煤

法國 洛林、亞耳沙斯 鐵

德國 魯爾區、薩爾區、薩克森區 煤

國協 烏克蘭 頓內次 煤

俄羅斯 庫斯內次

西部西伯利亞

烏拉山南部

天然氣

石油

非洲 阿爾及利亞 石油

奈及利亞 石油

剛果盆地 銅、鈷、鈾、

鑽石

南非 鑽石 金

亞洲 日本

大洋洲 澳、紐

Page 43: 高中(三)全 -有學習手冊

42

孟加拉氣旋

智利強震

申根協定擴大會員國

斯洛維尼亞使用歐元

加州森林大火

墨西哥颶風洪災

美國日光節約時間

台灣與馬拉威斷交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1117/8/odvb.html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1115/17/o9ar.html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1114/1/o901.html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1114/11/o73a.html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0102/45/8ul9.html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1022/11/mtsv.html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1024/51/myye.html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1024/8/mxyb.html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1024/19/mz31.html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1025/17/n00z.html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1028/1/n5xa.html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1103/57/nj7a.html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1103/8/njlt.html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1104/1/nkq5.html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1103/2/nkoo.html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114/58/ru7n.html

時事

孟加拉氣旋

智利強震

申根協定擴大會員國

斯洛維尼亞使用歐元

加州森林大火

墨西哥颶風洪災

美國日光節約時間

台灣與馬拉威斷交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1117/8/odvb.html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1115/17/o9ar.html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1114/1/o901.html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1114/11/o73a.html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0102/45/8ul9.html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1022/11/mtsv.html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1024/51/myye.html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1024/8/mxyb.html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1024/19/mz31.html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1025/17/n00z.html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1028/1/n5xa.html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1103/57/nj7a.html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1103/8/njlt.html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1104/1/nkq5.html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1103/2/nkoo.html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114/58/ru7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