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背 ”

47

Transcript of 脊“背 ”

Page 1: 脊“背 ”
Page 2: 脊“背 ”

龙脊梯田位于广西龙胜县和平乡境内,总面积 70 平方公里,始建于元朝,完成于清初,至今已有 650 年历史。勤劳智慧的壮、瑶先民,一代一代在深山里开垦,把一块块梯田留给了子孙,也把一片片奇景留给了世界……

Page 3: 脊“背 ”

这里的田,最大的不过一亩,大都是只能种两三行的“一步田”。它如练似带,从山脚盘旋至山顶,小山如螺,大山似塔,层层叠叠,高低错落,如行云流水潇洒流畅,随季节更替变幻无穷……

Page 4: 脊“背 ”

景区内壮、瑶族的住所都是用杉木板制成的吊脚楼,长年云缠雾绕犹如仙境。而他们至今仍保持着的原民族服装、习俗和文化,也神奇神秘令人向往……

Page 5: 脊“背 ”

龙脊梯田集壮观和秀美于一体,有“世界梯田之冠”的美称,是摄影家和艺术家的创作天堂,随着龙脊梯田名气的远扬,每年到这里的人越来越多……

Page 6: 脊“背 ”

然而,龙脊梯田地处崇山峻岭深处,海拔最高处 1180 米,最低处 380 米,垂直落差 800 米。欲窥真颜,至今仍须步行,仍须留宿山中。离开龙胜后,我久久不能忘怀的不是梯田,而是为我们运送摄影器材和行李的“背妇”……

Page 7: 脊“背 ”

我们先到金坑,住宿地为田头寨。汽车刚停下,等候已久的“背妇”们便骚动起来……

Page 8: 脊“背 ”

后来才知道,这里的山民忙完农活后,最能“创收”的就是为游客背包了。也许这份活相对还轻松些,所以基本上由妇女且是年长的妇女来承担……

Page 9: 脊“背 ”

我到过不少地方,和商品意识猛增的人打交道挺辛苦的,这里的瑶民都还纯朴,非常干脆地接受了指导老师说的“行情”……

Page 10: 脊“背 ”

到田头寨要翻好几座山,

第一座山要爬到山顶那两幢屋处……

Page 11: 脊“背 ”

先穿过大瑶寨……

Page 12: 脊“背 ”

这位婆婆背的皮箱是我的,

因为不忍心,摄影包我让另一人背……

Page 13: 脊“背 ”

在西南省份,因为道路崎岖,背篓比挑担稳当故更为常见,我年轻时也背过……

Page 14: 脊“背 ”

舞台上背着空篓跳舞是很美的,然而生活中如果背物很沉,背者的腰就得这样深深地弯下去……

Page 15: 脊“背 ”

到达第一个山顶后,稍事喘息。她们跟我们的指导老师交谈甚欢,称他为“高佬”……

Page 16: 脊“背 ”

继续前进……

Page 17: 脊“背 ”

左拐……

右拐……

Page 18: 脊“背 ”

到寨子下面的风雨桥了。近一个半小时的路程,这是她们的第二次休息……

Page 19: 脊“背 ”

接下来路更陡……

Page 20: 脊“背 ”

然而她们始终走在我们前面……

Page 21: 脊“背 ”

平安抵达后,我付背箱的老人30

元,

背摄影包的10

元……

Page 22: 脊“背 ”

即使住下了,但到附近哪一个景点仍要爬山,我们还在吃午饭,“背妇”就来了……

Page 23: 脊“背 ”

她们有的坐在屋里,有的守在门外,不争也不吵。

后来才得知,背包是分组轮流的,

有的村半个月轮一次,有的村一周轮一次……

Page 24: 脊“背 ”

就这样,她们又跟我们出发了……

Page 25: 脊“背 ”

那天下午我们去三号梯田,简直是人满为患,大家到处找位置,可不论你怎么走,“背妇”总紧紧相随……

Page 26: 脊“背 ”

见缝插针,她们有的做针线,有的拾草药……

Page 27: 脊“背 ”

为我背包的婆婆告诉我,她已经70

岁了。

三点出发六点半回到旅馆,她陪我三个半小时,只拿20

元。

我不想破坏“

行情”

,于是路上送她雪糕……

Page 28: 脊“背 ”

我们离开田头寨那天雨下得挺大,“背妇”依时到来,准时出发……

Page 29: 脊“背 ”

如果没有她们,我们能如此轻松地行走吗?

Page 30: 脊“背 ”

她们走路极少说话,总是低着头,看清每一步。指导老师一开始就说,器材交给她们,你们放心好了……

Page 31: 脊“背 ”

路过一号梯田,我们几次停下来拍照,

有的还开包换镜头,她们从不厌烦……

Page 32: 脊“背 ”

我边走边拍,落在最后,背我箱子的婆婆耐心地等我,要她先走她总不停地扭头回望,隔得很远我依然能感受到她外婆般的爱心。到车站我偷偷多给了她 10钱,她好开心……

Page 33: 脊“背 ”

天哪!我这个马大哈,如果不是因为放错脚架袋,我根本不知道背我箱子上下山的和背我摄影包去三号梯田的是两个婆婆!原来她们有约定:住下后本寨人可自由联系背包,但上下山是固定的,谁背来,谁送走……

Page 34: 脊“背 ”

接下来我们去平安寨。这里全是壮族人,一听口音特别亲切……

Page 35: 脊“背 ”

从前上平安寨比田头寨还陡,现在有公路了。汽车在“之”字形的路上转了半小时才到寨门,当年的艰苦可想而知……

Page 36: 脊“背 ”

依然是年长者居多……

Page 37: 脊“背 ”

依然是深弯着腰……

Page 38: 脊“背 ”

依然是极少交谈 ……

Page 39: 脊“背 ”

依然是步履匆匆……

Page 40: 脊“背 ”

曾有人因“不忍心让那么老的人来背”而拒绝背妇。其实,她们长年劳作,体力远强于我们,有的近百岁还上山砍柴呢……

Page 41: 脊“背 ”

其实,除了一年一季的水稻她们再无其他工作,让她们背也是一种帮助,一种有偿的扶贫……

Page 42: 脊“背 ”

只是我们要清楚,她们是强人但不是超人,我们空手而行尚且气喘如牛,她们岂能不累……

Page 43: 脊“背 ”

所以,如果我们再去龙脊,

最好轻装上阵,不要带大箱子,不要带太多的衣物。

或者,不要把所有的东西都压在一位老人的背上……

Page 44: 脊“背 ”

如果是她要求我们那样,请稍多给点工钱;请谈价钱时别说“这不算重嘛”。聊天时她们告诉我这个老乡,说听到这样的话很不好受……

Page 45: 脊“背 ”

所以,在离开她们的时候,请真诚道一声“谢谢”,谢谢她们给了我们一个轻松的旅程,谢谢她们让我们看到了美丽的梯田拍到了漂亮的照片,谢谢她们在人生旅途上曾与我们相会并相伴……

Page 46: 脊“背 ”

还在山上时我就有写写龙脊背妇的冲动,回来上网一查,写景传图的很多,但几乎没人提她们拍她们,也许是疏忽了 ······ 现在山上也有电脑也能上网,我仿佛已经听到,她们惊喜而欣慰的笑声……

Page 47: 脊“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