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企劃書 1

12
《》 影影影影影影影影影影影影影影影影 影影影影影影影 指指 指指 指指 9323201 指指 指指 指指指指 2006.05.06 1

Transcript of 攝影企劃書 1

Page 1: 攝影企劃書 1

《影像攝影專題研究》

數位影像設計運用於歷程學習之企劃

以詩歌朗誦為例

指導教師:謝章富教授

專案負責:黃光弘學號:9323201

單位:向上國中藝術與人文領域職務:專任教師兼導師

企劃時間:2006.05.06

1

Page 2: 攝影企劃書 1

企劃緣由:

德國歌劇作家Richard Wagner (1849) 在<未來的藝術>一文中提到:「藝術創作已邁入『總體藝術品』(Gesamtkunstwerk: Total Artwork)時代,只有將視覺藝術、音樂、舞蹈、歌曲、詩、寫作、編劇、以及表演相結合,才能產生一種全面涵蓋人類感官系統的藝術經驗,也只有打破藝術領域間的界線,才有機會創作出最完整的藝術作品。」

企劃目標:

本企劃案運用科技與藝術結合的數位影像設計,實踐「總體藝術品」的觀念以向上國中的詩歌朗誦為例,運用學習的科技概念,真實紀錄活動歷程,將數位影像設計融入教學活動,希望透過創作歷程,建立媒體教育核心觀念,提升基本能力,展現學習遷移,以期現代學生能夠運用數位科技-享受藝術人生。

企劃內容:

一、本企劃案的重要性: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規劃裡,學校藝術教育的課程內容從詩、視覺藝術、音樂、戲劇一直到舞蹈與電影。試圖透過各種藝術型態傳達不同美感經驗。而國民教育階段的課程設計也應以學生為主體,以生活經驗為重心,培養現代國民所需的基本能力(洪懿妍,2001)。再者,藝術教育法中的音像藝術教育,2002年公佈的「媒體素養教育政策白皮書」,再再證明影像傳播迅速的科技時代裡,「數位影像設計」運用於教學,是可行的方案。

二、本企劃想解決的問題:

教育部規定學校必須自訂主題課程,發展學校特色,讓學生能夠體驗多元文化,快樂學習。故向上國中以國文、藝文兩領域運用詩歌朗誦實施協同教學,推廣華格納的「總體藝術品」的理念。主題課程多半是配課給導師,故導師必須肩負課程實施的重任。然而一般老師並不具備語文或藝術的專業,所以對協同教學的課程實施產生無力與恐懼感,故教導學生運用數位影像建立「學習歷程」,此方案除了教育學生數位影像的教學外,亦提供經驗傳承,避免無味地摸索,此乃迫切需要的工作,也符合運用科技從事學習的精神。

三、創意關鍵:

1. 學習的科技:學習過程的科技運用,學生不但會運用數位相機從事創作,也可以將歷程完整紀錄,作為修正學習的重要依據。

2

Page 3: 攝影企劃書 1

2. 數位影像創作可以建立學生媒體素養的核心觀念,培養基本能力,刺激學習遷移,提升至高層次的批判思考。

3. 透過「教材再用與共用機制」(SCORM;Sharable Course Object

Reference Model)的建立,來縮短教材開發的時間、減少教材開發的成本促成教材能夠在在各學習平台流通自如,讓學習者依據自己需要取得教材資源,即刻進行學習,也可降低訓練費用的目標(轉引自黃興燦,2003)。

四、活動進行步驟:

本企劃由研究者自己的班級先行示範實作,待行動成果分析之後,再做進一步的推廣與修正。(一)作品鑑賞:提供經典作品,吸引學生對影像的熱情。(二)基本攝影教學:建立學生的基礎攝影能力,重點在於詩歌朗誦的學習活動歷程,攝影者「要

拍什麼」,「該怎麼拍」。其創作流程包括:1.創作前的動腦會議;2.執行時的攝影計畫;3.影像的整理運用;4.呈現的方式。(三)職場模擬:

藉由媒體工作者的角色扮演,學會「觀察」、「思考」與「縮小範圍」後,所得到強而有力主題。當學生拿著數位相機時,就必須開始思考如何透過觀景窗看世界。國中階段不一定要專注於技術層面,但學生知道自己在拍什麼、想拍什麼,而他們拍出來的畫面通常能令人印象深刻,此學習歷程有助於基本能力的提升與專業態度的涵養。(四)作品呈現討論: 誠如《小小攝影師的異想世界》中所言,透過觀景窗可以看見新的希望,而孩子眼光中的世界又是如何?透過學習的科技的精神,幫助學生主動去探索他的世界。

圖文說明:數位影像設計的拍攝重點除了台上的最後呈現之外,學生可將重心放在「學習歷程」,發展系類作品,成功地將發現與主張轉化在攝影的視覺作品中,體驗合作學習及經驗分享的樂趣。

3

Page 4: 攝影企劃書 1

(五)建立智慧資本: 透過影像的替代性學習,可以作為經驗的傳承,避免不必要的摸索與資源浪費,讓充裕的時間創造出更多元的藝術創作。

五、設備、預算與進度表:

實施時間依學校行事曆表訂計畫,於每年下學期五月舉辦,故學習歷程約從四月開始紀錄,器材、預算如下:

器材 預算

攝影機 學校支援數位相機 研究者自備儲存設備 研究者自備照片沖洗 規格 4×6,4×100=400

影像處理 研究者自備專業DVD影片 2×500=1000

道具製作費 1500

造形設計費 1000

攝影比賽獎金 5×200=1000

獎品 5×100=500

合計 5400

六、企劃場地:實作的課程以班級為單位,地點為教室、資訊教室、表演舞台七、預測效果:以 95年作文題目範例:「一張舊照片」為例「很多人會利用照片記錄成長的經驗、與他人接觸的情景、環境的變遷以

及美麗的景象等等。請你選擇一張令你印象深刻的照片,說明令你印象深刻的原因,詳述照片中的影像,說明背後的故事。」

本企劃案結合學校現況,發展詩韻之美,除了推動數位影像藝術之外,亦希望達到學習遷移的效果,並藉由教育戲劇的概念,提供動態學習經驗,避免重複學習。八、參考文獻資料:洪懿妍(2001)。世界向美走。天下雜誌2001 年教育特刊美的學習,24-30。教育部(2002)。媒體素養教育政策白皮書。台北︰教育部。張霄亭總校閱(2004)。Robert Heinich等著。教學媒體與學習科技(Instructional Media and Technologies for Learning (7/E)。台北:雙葉。

張曉華(2004)。教育戲劇理論與發展。台北:心理。

4

Page 5: 攝影企劃書 1

黃興燦(2003)。建構數位化學習的教育環境。國家政策季刊,2(2),115-

130。秦愷(2002),攝影創作手冊。台北:雄獅。Wagner, R. (1849). The Artwork of the future. Retrieved March 5,

2005,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artmuseum.net/w2vr/timeline/Wagner.html

九、其它注意事項:1.作品可用分鏡表的格式呈現。2.系類作品以 12張連作為原則,系類中的單一作品必須獨立訴說中心思想,但不能失去系類的統一及完整性,以人物的實作歷程為主要觀察重點,例如:教師帶動學習的歷程點滴、同學參與活動的角色扮演、幕後花絮、道具製作神情、演練的肢體動作……3.報名表:如附件

2006 詩歌朗誦數位影像設計報名表

請貼於參賽作品背面,每件作品限貼一張,本表可影印使用 報名編號:作者 班級 學號 聯絡電話

題名

創作理

念說明

*作品複製同意書:本人參賽作品如獲獎,同意將該作品放至部落閣,作為教學之用。

著作權讓與人簽章:______________

5

Page 6: 攝影企劃書 1

單一作品

95年作文題目範例:「一張舊照片」說明內容為:很多人會利用照片記錄成長的經驗、與他人接觸的情

景、環境的變遷以及美麗的景象等等。請你選擇一張令你印象深刻的照片 說明令你印象深刻的原因,詳述照片中的影像,說明背後的故事。

四、側重時事分析與生活實例應用的批判思考能力。側重應用時事問題、生活實例、或假想的模擬情境等題目,要求考生理解後 應用所學的知識和原理原則,去分析批判這些情境條件的合理性和正當性。在準備方向上,除了研讀範圍內的教材,還需閱讀與吸收關雜誌、報紙、廣告函、宣傳單、電視新聞、社區活動的消息等知識和資訊,這些是靈活取材的對象,也是出題的重點所在。

6

Page 7: 攝影企劃書 1

系類作品

7

Page 8: 攝影企劃書 1

8

Page 9: 攝影企劃書 1

劇照

9

Page 10: 攝影企劃書 1

分鏡表:運用分鏡方式,重現學習歷程。

Frame 畫面時間

Audio旁白/音樂鏡頭說明

鏡 次

鏡 次

10

Page 11: 攝影企劃書 1

Frame 畫面時間

Audio旁白/音樂鏡頭說明

鏡 次

鏡 次

鏡 次

鏡 次

11

Page 12: 攝影企劃書 1

Frame 畫面時間

Audio旁白/音樂鏡頭說明

鏡 次

鏡 次

欣賞表現與創新:

Frame 畫面時間

Audio旁白/音樂鏡頭說明

鏡 次

12

Page 13: 攝影企劃書 1

Frame 畫面時間

Audio旁白/音樂鏡頭說明

鏡 次

鏡 次

鏡 次

一個成名的歌手 下一步會選擇突破自己,還是沉醉在鎂光燈閃爍的迷惘之中,藉由拍電影的歷程中,體驗角色彼此的替代性,有助於體會不同層面的思考這是集體創作必須學會的課題。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