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兒童為本」 規劃幼稚園課程 (I) ·...

Post on 21-May-2020

17 views 0 download

Transcript of 以「兒童為本」 規劃幼稚園課程 (I) ·...

以「兒童為本」規劃幼稚園課程 (I)

教育局課程發展處

幼稚園及小學組

2019年5月29日

課程目標

•闡釋幼稚園教育課程的核心價值,以及增進教師所需的知識和技巧,以設計和推行切合幼兒能力、興趣和經驗的校本課程。

程序時間 內容

0930-0945 /1400-1415

簡介幼稚園及小學組高級課程發展主任梁婉慧女士

0945-1115 /1415-1545

香港浸會大學持續教育學院副院長(課程拓展)暨總監(幼兒及基礎教育)李南玉博士

1115-1130 /1545-1600

小休

1130-1215 /1600-1645

東華三院高德根紀念幼稚園楊建月校長、楊淑儀主任、李素娟老師和黃寶儀老師

1215-1230 /1645-1700

問與答

簡介—以「兒童為本」規劃幼稚園課程

幼稚園及小學組

高級課程發展主任

梁婉慧女士

「兒童為本」

•幼稚園教育課程的核心價值

•認識和尊重每個幼兒的發展獨特規律

簡報者
簡報註解
幼兒各有自己成長的時間、速度,各有其興趣和能力,教師要認識和尊重每個幼兒的發展獨特規律,讓幼兒積極主動在已有的知識和能力基礎上發展和提升。

兒童發展

簡報者
簡報註解
幼兒的成長發展有一定的通則,教師必須認識幼兒成長過程和不同年齡的發展特徵,才能按幼兒的需要訂定合適的學習目標和規劃課程。 為方便教師參考,指引的附錄二附有「兒童發展特徵」,表列二歲至六歲的幼兒在體能、認知、語言、情意和群性方面的主要發展特徵。 雖然說兒童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一般幼兒在不同年齡階段, 會依隨發展規律, 循序漸進地成長。然而每位幼兒的成長速度不一, 在不同的發展範疇, 也有不同的能力表現。 加上幼兒好奇主動,具有建構知識的能力,在適當的環境中,幼兒學習能力會超越教師的預期結果,所以教師在參考附錄二有關兒童發展特徵時,應配合日常觀察所得,靈活運用和 印証有關資料,給予幼兒適當和足夠的發展空間。

幼兒

學校

家庭社會

兒童發展

簡報者
簡報註解
幼兒在家庭、學校和社會接觸到不同的人和物, 這些都是他們學習成長的主要媒介,也對他們的成長發展,有重大的影響。 家庭是幼兒成長的基地。幼兒的人格發展、自我形象、價值觀和態度的建立,都深受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員影響。 父母對幼兒教育的認識、期望和管教模式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幼兒的自理能力、與人相處的態度、以至在學校的學習和對社群的融合。家庭是幼兒成長的重要支柱,家庭的參與是幼兒教育成功的必備元素。 今天的幼兒是未來社會的主人,幼稚園教育肩負起教育社會未來人才的第一步。所以學校需要掌握社會需求, 從宏觀角度考慮如何配合整體政策,以兒童為本的原則訂定辦學策略。 電子屏幕產品普及,幼兒有較多機會接觸這些屏幕產品,對他們的身體、情緒、社交發展和學習模式帶來衝擊。 家長關心幼兒的學習表現,漸形成競爭的文化。贏在起跑線,個別家長因對幼兒期望過高而催谷學習表現,對幼兒的身、心發展構成壓力。 家長普遍都是愛護子女,個別家長會為年幼子女事事代勞,令幼兒養成依賴的習慣,減少了發展自理能力的機會。 隨著人口結構和政策轉變,非華語、跨境幼兒的入學率因時變化;社會人士和教師,亦提高對幼兒多樣性和不同學習需要的認識和關注。 學校要認識幼兒的家庭背景, 與家長及主要家庭成員建立夥伴關係;(ii)了解社會環境和需要,善用社區資源;(iii)掌握幼兒教育的發展趨勢,釐訂辦學的宗旨和制訂課程。因應幼兒的潛能和發展需要,為幼兒提供照顧和學習所需的經驗,藉此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培養幼兒在德、智、體、群、美五育的均衡發展,為生活作好準備,成為積極主動、終身學習且富責任感的公民。

幼兒的學習特質

•充滿好奇心,會主動學習

•有不同的學習模式

•喜歡以感官進行探索以認識新事物

•建基於已有經驗和技能學習新知識

•愛在被接納、鼓勵和支持的環境學習

幼稚園教育課程目標和架構• 培育幼兒:

• 德、智、體、群、美各方面的均衡發展

• 良好生活習慣,養成健康的體魄

• 學習興趣和求知精神,樂於探索

• 正面的價值觀和積極的態度

簡報者
簡報註解
. 有禮貌和初步建立是非觀念(德) . 具備基礎認知和語言溝通能力(智) . 擁有強健的體魄和健康的身心發展(體) . 喜愛群體生活,並掌握基本社交技巧(群) . 喜愛參與藝術創作與欣賞活動,有創造力和想像力(美) . 擁有自我照顧及自理能力(良好生活習慣) . 能自發和持續實踐有益身心健康的生活模式(健康的體魄) . 充滿好奇心,喜愛觀察周遭環境,並追尋事物間的關係(學習興趣和求知精神) . 善於運用各種感官,例如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進行探索,以認識身邊新事物(樂於探索) . 認識自己,尊重和關愛別人,熱愛生活, 展現良好的行為(正面的價值觀) . 樂觀自信,勇敢面對生活和成長的轉變(積極的態度)

持份者課程規劃的角色

• 校長

• 課程主任

• 教師

簡報者
簡報註解
校長 .領導教師共同制定課程目標和發展計劃,凝聚共識.鼓勵教師積極參加專業發展活動,並推廣觀摩交流文化,持續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 .與家長、校友、其他學校、社區組織、政府部門、非政府機構等保持聯繫溝通,凝聚各方的力量和支持 課程領導 .審視幼兒的成長需要,訂立課程發展方向和具體學習目的.規劃課程,選取合適的學習材料,設計多元化的學習活動,推動優質幼稚園教育課程 .持續評鑑課程,檢視課程的成效,定期向校長/副校長匯報,共同商議發展方案或尋求資源,不斷優化課程 教師 .了解學校課程推行的理念和方向,以「身教」配合「言教」,以身作則,培育幼兒正面的價值觀和積極的態度 .適時給予幼兒正面的回饋,鼓勵反思,從中學習和成長 .加深對幼兒的認識,積極參與教師專業發展活動,以增潤教學知識和技能 i. 理解幼兒的行為表現。 ii. 建立對幼兒適切的期望與要求,以制訂合理的校園規則與制度。 iii. 安排難易適當、符合幼兒興趣、需要和能力的學習活動。 iv. 了解幼兒的個別差異,明白發展的一般性和獨特性,才能因人施教。

課程規劃元素

• 檢視學校現況及幼兒特質

• 組織生活化及富趣味的學習內容

• 採納感官探索及遊戲為主的策略

• 配合教師專業發展及協作交流活動

• 協同家長參與及引入社區資源

• 有系統收集及評估幼兒學習表現及課程效能

以「兒童為本」規劃幼稚園課程(I)2019年5月29日

李南玉博士

香港浸會大學持續教育學院

副院長(課程拓展) 暨

總監(幼兒及基礎教育)

14

• 何謂「兒童為本」?

• 教師角色

• 遊戲中學習

• 課程策劃的原則

• 課程評鑑

何謂「兒童為本」?

15

• 配合幼兒發展

• 為幼兒將來作準備

「兒童為本」是幼稚園教育課程指引(2017)的核心價值

幼兒的特質和學習需要

16

• 認識和尊重每個幼兒的發展獨特

• 每個幼兒都是獨立個體,有不同的能力、個性、興趣、背景、文化、生活習慣及學習模式

• 幼兒是主動的學習者,喜歡探索,好奇心強

• 幼兒喜歡以感官進行探索以認識新事物

• 幼兒建基於已有經驗和技能學習新知識

• 幼兒愛在被接納、鼓勵和支持的環境學習

核心價值與課程設計主導原則

17

配合幼兒成長和發展需

提供生活化、重視感官探

索和富趣味的學習經歷

照顧幼兒的多樣性

及不同需要

延續現有校本

課程的優勢

協同學校、家庭與社區參與 兒童為本

課程發展議會(2017)

《幼稚園教育課程指引》p.10

18

Source: The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19

The OECD Learning Framework 2030: Work-in-progress

https://www.oecd.org/education/2030/E2030%20Position%20Paper%20(05.04.2018).pdf

二十一世紀技能(The Four Cs of 21st Century Skills)

20

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er)Solving problems

Understanding andCommunicating ideas

Working with others

溝通能力(Communicator)

合作能力(Collaborator)

創造力(Creator)

Producing highquality work

傳統教育

21

• 3Rs 閱讀 (Reading) 寫作、文學作品、文字 (Writing) 運算 (Arithmetic)

就業及生活技能

22

• 靈活性及適應能力

• 主動性及自我導向

• 社會和跨文化互動

• 生產和問責能力

• 領導能力和責任感

教師角色

23

• 基於「兒童為本」的精神,教師必須要尊重每位幼兒的特質

• 為幼兒提供自由探索、應用並發掘知識和引證發現的機會,並且願意挑戰更高的難度

• 關心幼兒的興趣、發展和需要,留意他們的差異

• 鼓勵幼兒運用感官進行學習,促進他們體能、社交和智力的全面發展

教師角色

24

• 選取生活化的主題,為幼兒提供有趣的學習經歷

• 營造友愛、尊重、接納、欣賞及和諧的學習氛圍

• 明白學習是一個探索過程,不要有特定結果/表現

最重要是:

營造愉快和喜愛學習的氣氛

遊戲中學習

25

教師為:

• 供應者

• 參與者

• 啟迪者

• 介入者

• 觀察者

遊戲中的自由探索

26

• 配合課程目標及內容,為幼兒提供輕鬆及有成效的學習經歷

• 創設有利於遊戲的安全環境

• 減少遊戲的規範,讓幼兒盡情表達感受和探索身體及事物

• 避免於幼兒自由遊戲的時段進行其他學習活動

遊戲與學習模式

27

Free Play

Discovering learning

Guided Play

Guided discovery learning

Directed Play

Reception learning

Work disguised as play

Rote learning

Work

Drill-receptivepractice

Source: Play as a Medium for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Bergen, 1998)

遊戲與學習模式

28

1. 自由遊戲(Free Play) 幼兒可選擇是否玩、玩什麼、怎樣玩、何時玩,亦可決定要自己玩還是跟別人一起玩

2. 引導遊戲(Guided Play) 幼兒在有限制之下選擇玩遊戲,並可自訂一些遊戲規則

遊戲與學習模式

29

3. 指導遊戲(Directed Play) 幼兒對遊戲未有太大的選擇權,所有幼兒都要參與遊戲,遊戲的規則和時間都是由成人決定

4. 假似遊戲的工作(Work Disguised as Play) 背誦式學習,重複練習;工作看以「接近遊戲」

5. 工作(Work) 外在動機所推動,工作是要達成某些外在目標

教師在遊戲中的角色

30

• 適時提問

• 觀察幼兒行為和學習情況

• 口頭讚賞良好的行為

• 輔導形式教授幼兒

• 與生活經驗結連

• 值得介入教學的機會

• 善用「六何法」(6W)何事(What)、何人(Who)、何時(When)、何地(Where)、何解(Why)、如何(How)

課室環境必須能提供以下各類型的經驗給幼兒

31

(一)靜態遊戲

(二)建構性遊戲

(三)探究性遊戲

(四)扮演遊戲

(五)大肌肉遊戲

遊戲學習的策略

32

• 營造資源豐富,物料充足的環境

• 有目的地建立幼兒的學習與發展

• 老師需要使用清晰合宜的語言,使幼兒可以模仿

• 適時介入及鷹架幼兒的學習

• 與幼兒互動、討論

課程策劃的原則

33

課程發展議會(2017)

《幼稚園教育課程指引》p.25

幼稚園教育規劃的三個導向

34

課程發展議會(2017)

《幼稚園教育課程指引》p.23

課程規劃的階段

35

課程發展議會(2017)

《幼稚園教育課程指引》p.43

螺旋式課程(Jerome Bruner)

36

圍繞同一主題/概念,內容不斷加深加廣,順序性與繼續性的結合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Bruner, 1960)

螺旋式課程

37

我是小農夫:學習目標

K1 K2 K3知識 幼兒能認識不同的

耕具,如耙、鏟幼兒認識不同灌溉和翻土的工具

幼兒能明白耕種的過程,知道食物得來不易

技能 幼兒能利用不同的器具灌溉

幼兒能比較不同工具的功用

幼兒能根據預測選擇合適的工具進行耕種

態度 幼兒能享受和欣賞大自然

幼兒能享受種植的樂趣

幼兒能欣賞農夫的貢獻及珍惜食物

「郊野遊蹤」教育局學習活動資源套—教師手冊(https://www.edb.gov.hk/attachment/tc/edu-system/preprimary-kindergarten/free-quality-kg-edu/Resource%20Centres/Countryside_Teacher%20Guide_TC_1.pdf)

課程評鑑

38

• 評鑑是一個過程

• 釐清評鑑的目標

• 選取評鑑工具

• 分析結果

改善教學策略、更有效地協助幼兒學習

評鑑工具

39

Child Assessment

(Direct Measure)

Teacher Questionnaire

(Indirect Measure)

Parent Questionnaire

(Indirect Measure)

OECD Education Working Paper No. 186 (2018) p.73

常被忽視的非學習元素,但又直接影響學習效能:

40

(一)睡眠,尤其午睡

(二)運動

(三)飲食

謝謝您專心聆聽及參與!

References

42

課程發展議會(2017)《幼稚園教育課程指引》,香港教育局。

Ciolan, L. E. (2013), Play to learn, Learn to play. Creating better opportunities for learning in early childhood.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76, 186-189. DOI: 10.1016/j.sbspro.2013.04.096

Wood, E., & Attfield, J. (2005). Play, learning and the early childhood curriculum. Sage.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2018). The future of education and skills: Education 2030.Retrieved May 9, 2019 from OECD website: https://www.oecd.org/education/2030/E2030%20Position%20Paper%20(05.04.2018).pdf

.

講者:楊建月校長、楊淑儀主任黃寶儀老師、李素娟老師

兒童為本,規劃幼稚園課程

辦學宗旨

本園致力提供優質的學前教育服務,為幼兒進行「全人教育」,提供一個優良的學習環境,使能發揮個人潛能,日後成為具備知識技能、勇敢承擔責任和關注社會事務的良好公民。

簡報者
簡報註解

使命

提供優質幼兒教育

鼓勵創新教學模式

推動家校攜手合作

奠定終身學習基礎

發展東華團隊精神

簡報者
簡報註解

兒童學習

智美

教育局《幼稚園教育課程指引》,2017

簡報者
簡報註解

學校目標

培養幼兒對知識和周圍環境的積極學習態度 建立幼兒兩文三語和資訊科技的基本能力 培養幼兒正面的自我觀念、自尊及自理能力 培養幼兒的責任感和待人處事的正面態度 培養幼兒的專注、觀察、推理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培養幼兒建立健康生活模式和良好的身體及技能發展 培養幼兒社交能力及自理能力 培養幼兒的創作力、藝術表達能力和欣賞能力

簡報者
簡報註解

課程設計原則

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原動力

遊戲是幼兒愉快的學習經驗

感知活動是幼兒學習的媒介

觀察、探究、思考、想像是幼兒學習的方法

成就感是幼兒學習的強化劑

簡報者
簡報註解

學習

好奇心

解決問題

團隊合作

交流溝通

自主學習

知識應用

繪本教學

繪本教學是以繪本圖書為媒介,順應書中內

容訂定學習主題,發展適合幼兒的課程及學

習活動。

繪本教學進行步驟<一> 選取一本能誘發幼兒興趣的繪本。

<二> 教師建構主題網,訂定學習主題,設計學習及活動內容。

<三> 佈置與故事內容、情節相關的課室環境來刺激幼兒的興趣。

繪本教學三階段

階段一:故事朗讀

階段二:故事討論

階段三:故事的延伸活動

階段三:故事的延伸活動

老師就故事的主題、趣點、所設定的目標及主題

概念網設計延伸活動

以遊戲為策略,從遊戲中學習

綜合性活動,綜合六大學習範疇

活動的內容、方式扣住故事主題和對應能力

將故事經驗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

繪本選書原則

選書的原則1. 幼兒的角度和興趣為主

例子一︰《鱷魚怕怕牙醫怕怕》

簡報者
簡報註解

選書的原則

2. 配合幼兒的發展和能力

例子二︰《大象艾瑪》

3. 圖畫要吸引幼兒

簡報者
簡報註解

選書的原則

4. 能看圖說故事

例子三︰《胖國王》

5. 繪本的圖畫和文字一致

例子四︰《好餓的毛毛蟲》

簡報者
簡報註解

選書的原則

6. 劇情能吸引幼兒

例子五︰《我變成了一隻噴火龍了》

7. 文字的編排合適

例子六︰《七兄弟》

簡報者
簡報註解

選書的原則

8. 避免性別歧視、種族歧視及刻板印象

10. 故事的背景及角色多樣性

9. 繪本是得獎作品

11. 老師對故事的熱愛

簡報者
簡報註解

繪本教學實例 –繪本︰《一條尾巴十隻老鼠》

<一條尾巴十隻老鼠>主題網

時間

擬聲詞一條尾巴十隻老鼠

情緒

角色

1.晚上2.清晨3.日間

1.跳舞2.爬樹3.唱歌4.開汽車5.點頭6.拍手7.東奔西跑

1.害怕-芒果往下掉2.開心-看到爸爸吹喇叭

老鼠乖乖停下來3.驚慌-摸到老鼠窩4.煩惱-老鼠東奔西跑

老鼠的活動

1.咚2.叮3.啪4.啾5.呼6.吁7.兮8.叭9.唧10.咯噔

貓的特徵

1.充滿活力的四肢2.閃得像星星的眼睛3.像數字形態的尾巴

1.老鼠2.小黑貓3.斑鳩

大自然與生活 幼兒數學一條尾巴十隻老鼠

語文 個人與群體

•能利用肢體動作表達快和慢的節奏;•透過學習操控搖鼓、馬鈴和響板的技巧,幼兒能為歌曲作伴奏;•利用棉繩和珍珠版製作版模;•運用肢體與同伴合作創作貓的造型;•能準確地唱出歌曲《貓捉老鼠》;•為《一條尾巴十隻老鼠》的選段情節作簡單

的節奏創作。

•進行簡單的仿畫圖形及抄寫文字、穿珠和將鞋帶穿過鞋帶孔等小肌肉訓練,促進小肌肉的能力發展;•隨著音樂的節拍跳「動物園體操」和護脊操;•透過體能活動,進行打高爾夫球、齊來運雪球、向後走路、懸空踢腿(踢向叮噹)、全身頂豆袋、單腳站立保持平衡,促進幼兒大肌肉(如手部、足部)的能力發展;•透過《健康小食齊齊分享》故事及護脊操短片,知道運動與健康的重要性。

-幼兒能認識時間的概念﹔-透過邏輯思維「Ach du dickes Ei」棋藝活動,訓練幼兒的策略性思考及觀察能力﹔-運用遞增概念,共同創作兒歌;-培養幼兒思考能力。

-幼兒能對「身體動一動」活動探索及認識五官及身體各部分;-透過「貓的眼睛」科學實驗,幼兒能知道貓的眼睛為何在夜間會發光。

聽﹕能聆聽《一條尾巴十隻老鼠》故事﹔能專心聆聽別人的分享﹔

講﹕能朗讀「東奔西跑」及「兩隻小老鼠」兒歌﹔能討論貓的生活習性﹔

讀﹕幼兒能認識書本的作者、繪畫師和出版社等﹔幼兒從《一條尾巴十隻老鼠》角色、場景、動機、難題、行動及結果各方面進行分析及建構故事地圖;透過遞增概念來創作兒歌;能掌握句法意識如「一隻小貓妙妙妙,兩隻蝴蝶飛飛飛」;認識含有音韻和音效的文字;

寫﹕能用文字方式或圖畫記錄討論後之結果;

•透過製作版畫,幼兒能以分工合作的方式共 同完成﹔•幼兒在自選活動時能懂得尊重別人及樂於 與同伴一起合作捲軸畫;

•能與同伴合作運用肢體創作貓的造型﹔•透過「十隻老鼠來跳舞」的故事情節,讓幼兒認識與他人愉快的相處方式;

•能分享自己的作品;•能聆聽別人的分享及作出回應;

•培養幼兒愛護小動物;

藝術與創意體能與健康

探索的主線透過綜合活動,讓幼兒創作貓的形態,來經歷自創兒歌和版畫製作,當中的學習元素包括語文、幼兒數學(數量遞增概念)、形體動作和視覺藝術。

探索及創作活動

介紹故事《一條尾巴十隻老鼠》 朗讀兒歌「兩隻

小老鼠」和「東奔西跑」

認識貓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 進行「貓的眼睛」

科學實驗

隨著音樂的節拍跳「動物園體操」和護脊操 合作製作版畫

進行邏輯思維活動,掌握單雙數概念

利用身體去表達快和慢等速度的節奏

利用肢體動作與同伴創作貓的造型

以數量遞增的概念創作兒歌

唱歌曲「貓捉老鼠」

利用珍珠版和棉繩製作版模

百變寶寶SHOW SHOW SHOW

活動目的:1.能運用體肢扮演貓的不同形態

2.能與同伴合作運用肢體創作貓的造型

活動內容:

• 老師配帶貓的頭飾及配件扮演貓小姐,與幼兒打招呼。

• 貓小姐展示貓的圖片,告訴幼兒今天與他們扮演貓的不同形態(跳舞、抓

癢、坐、伸展四肢),鼓勵幼兒隨著搖鼓聲玩扮演遊戲。

• 貓小姐提問幼兒貓的身體有哪些部份?

• 貓小姐邀請六位幼兒透過商討,如何利用肢體合作創作貓的造型。

兒歌齊創作活動目的:能運用遞增概念,共同創作兒歌

活動內容:老師引導他們參照《一條尾巴十隻老鼠》的繪本

故事,因應印模以遞增模式共同創作兒歌,以文

字記錄下來。

我們的版畫

活動目的:

• 能掌握製作版畫的技巧及認識重複性的概念;

• 根據自創兒歌共同創作合作性的版畫作品。

活動內容:

• 老師取出繩子凸版版模、油墨和油墨轆,向幼兒簡介使用方法。

• 播放輕音樂,幼兒用版模在白畫紙上擬定好的位置上,印製出與

兒歌數目相符的畫面,如兩隻甲蟲(押印兩隻甲蟲的版模),完成

共同創作的兒歌情景。

• 完成作品後,請每位幼兒輪流分享他們創作的部分及課堂感受。

自由遊戲

• 幼兒為主導

• 自由選擇工具、方法、玩伴和活動區域

• 老師為物料提供者、啟迪者和觀察者的角色

• 幼兒分享經驗和感受

▹ 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