嘛! 输 迎 而 乡村 警 岗...

Post on 11-Feb-2020

17 views 0 download

Transcript of 嘛! 输 迎 而 乡村 警 岗...

05南通新闻·城事 2016年 3月 21日 星期一 责任编辑:张红军 校对:李婧

� � � �近日,在我市濠滨论坛、自媒体网络平台、 微信微博等网络社交平台上, 一位普通的乡村社区民警迅速蹿红, 引起网友的普遍关注,成了网络红人。而这与一组以他为原型的漫画有着密切的关系。漫画中,他“超规格”的大鼻子被夸张地凸显出来, 惟妙惟肖的人物形象和“接地气” 的故事情节, 让这位民警一下子成了当地津津乐道的“名人”。“人很瘦,但鼻子特别大,非常有特色,这一下子激发了我的创作灵感。”沈玉川是通州区一家动漫公司的制片,这组漫画就出自他们的创作团队。

这位“大鼻子警察”的名字叫沈长华,一位工作在南通市通州区石港派出所的一位普通乡村社区民警,从警26年的他如今已51岁。

� � � �春风吹拂大地,万物萌发生机,通城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连日来,市区多所学校、社区开展了讲解春分习俗、描绘美丽春天、 吟唱古乐春韵等主题活动,人们沐浴着明媚春光,与春天来一场浪漫约会。

春风立蛋放纸鸢大学生讲解民俗

“春分是南北半球昼夜都一样长的日子, 自古这一天就有立蛋、 吃春菜、放纸鸢等民俗活动。”昨天上午,南通开放大学艺术传媒学院大三学生杜容畅身着汉服, 向辖区居民和青少年讲解春分习俗。

当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分, 南通开放大学团委和崇川区虹桥街道新西社区联办举办“春风立蛋放纸鸢”主题活动,大学生志愿者向辖区居民、青少年讲解春分民俗知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春分立蛋’的传统起源于4000多年前的中国,‘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一直流传至今。”杜容畅向大伙儿详细介绍了春分立蛋的传统, 并宣布立蛋比赛开始。 虹桥二小三年级学生赵佳莹聪明伶俐, 她在比赛中竖起了三个鸡蛋。

南通开放大学团委副书记黄凯介绍, 该校近年来致力于中华传统经典文化的教育与传承,“去年9月,校团委还与知止堂义学合作,设立‘青少年儒学大使孵化班’,由知止堂义工老师对大学生志愿者进行培训。 ”

黄凯说, 该校学思国学社的大学生志愿者身着汉服深入社区, 开展立蛋、放纸鸢等春分主题民俗活动,向辖区居民和青少年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希望能带动更多的人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绘制春天的画卷失业妇女学插花

春姑娘是什么样子? 如果把这个问题抛给市城南小学二年级学生秦乐阳,他会用手中的五彩画笔给出答案,

“春姑娘头戴梅花头饰,圆嘟嘟的脸上绽放着灿烂笑容……”3月18日, 市城南小学与虹桥街道跃龙社区校外辅导站联合开展“我和春天有个约会”亲子手绘活动。

“这次活动吸引了百余位同学和数十位家长参加,他们在长50米、高1米的白布上, 尽情描绘眼中的春天美景。 ”市城南小学沈慧慧老师说,活动现场洋溢着满满的童真,“孩子们的手

很巧,描绘的春天景色很美,富有想象力和童趣。 ”

明媚春光里, 家长牵着孩子的小手描绘春天无比惬意。 一群兴趣相投的姐妹,一起学习插花技能,也是一件美事。日前,崇川区虹桥街道光明社区工会、劳动保障服务站联合举办“做幸福女人 享花漾生活”插花培训课。

光明社区党委副书记唐倩蓉介绍, 为了使辖区失业妇女能够掌握一技之长, 提升她们再就业、 创业的能力, 特意举办了这次活动,“手把手教姐妹们学习插花技能的是花艺师杨金红,她从花卉选取、修剪、插花等要领逐一讲解。 ”

“没想到学插花并不难,我也能做出赏心悦目的插花作品。”失业妇女蔡女士说, 随着年龄增大, 没有一技之长, 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学会了插花, 以后可以到花店打工或自己创业开花店。 ”

老人带着孩子们一起唱古乐春韵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昨天下午, 琅琅的诵读声从古诗吟唱课堂传出, 飘荡在初春清新温润的气息中。当日,崇川区学田街道学田北苑社区和观音山新城朝东埭社区邻里党组织联合举办“古乐春韵”经典诵读活动。

古稀老人孙福银是一位退休语文教师,还酷爱音乐。 多年来,他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爱好, 为少年儿童创作歌曲。近两年,他先后从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选取52首古诗词谱写曲子,并编成《少儿古诗吟唱选编》一书。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北宋文坛领袖苏轼《惠崇春江晚景》隽永的诗词,经过孙福银巧妙编曲,吟唱起来更加有韵味。通师一附二年级学生施童周说:“我喜欢唱歌,更喜欢将古诗吟唱出来,这样赞美春天,更有诗意。 ”

孙福银介绍, 学田北苑社区开展古诗吟唱公益助力项目已有4年,先后有300多名中小学生参加过古诗吟唱活动, 从音乐中深深体会到古诗的意境和情趣。“同学们吟唱古诗时,诗句伴随着乐谱,‘映于眼, 出于口, 入于耳,然后了然于心’。 ”

“每逢重要的民俗节日,社区古诗吟唱课堂总要推出新的古诗词吟唱曲目。 ”学田北苑社区党委书记林珊珊说,在这个课堂里, 孩子们吟唱古诗词,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受益匪浅。

本报记者尤炼 本报通讯员秦臻

� � � �他第一次到社区调解界址纠纷被指着鼻子说:“你有什么水平,不就是鼻子有点大嘛! ”不服输的他迎难而上,在乡村社区民警的岗位上一干就是26年———

通州“大鼻子”社区民警成“网红”

� � � �从警26年, 给老沈印象最深的是亲手救下了两名想要跳河轻生的女子。

多年前, 一名初中女孩因为学习压力太大, 翻越栏杆坐在了石港镇文山大桥外侧, 老沈到达现场一个箭步冲上去把女孩抱了下来。 2014年, 也是在这座大桥上, 一名23岁的安徽女子在和丈夫发生争执后也试图跳河轻生,老沈趁着同事分散女子注意力的瞬间, 一手抓着桥栏杆一手拽住女子的胳膊, 一把将她拽回到桥上, 并在随后做通了夫妻俩的思想工作, 避免了一起家庭悲剧的发生。对于沈长华来说,这种危急时刻虽不是天天发生, 但从火场

中抱出煤气桶、 车祸现场救人等也是时有发生。

老沈今年51岁, 离退休还有10来年, 但多年的腰痛加之体力渐不如从前, 让沈长华时常感叹

“岁月不饶人”。除此以外,老沈的妻子吴艳平常年生病, 也让他操心不少。

10多年前, 吴艳平被检查出肾功能不全, 后来恶化成了尿毒症, 需要定时去南通市区的医院做血透。为了不影响正常工作,每逢去医院的日子, 老沈都会在凌晨5点多就爬起来,送妻子坐上公交车后, 再等中午午休时间去站台接她。2013年下半年,吴艳平病情恶化住院治疗了3个多月,老沈

难得请了一周的公休假在医院照看爱人。但时值年底,派出所里人手不够, 老沈待在医院也惦记着工作。 当时正在读大学的儿子担心妈妈,请假回来接替了老沈,他就又回到工作岗位。“作为一个丈夫, 在老婆最痛苦的时候没能一直陪她,我特别愧疚。 ”老沈说。

这些年里, 老沈虽然有过三次调整工作岗位的机会, 但他每次都婉言拒绝了。“一方面是想多陪陪生病的妻子, 一方面我对自己的定位很清楚, 我适合做基层民警,也热爱辖区里熟悉的百姓,我愿意留在这儿, 当一名普通的民警,为更多人做奉献。 ”老沈笑着说。 本报记者李波

危难时刻显身手 服务群众的同时也深爱着家人

� � � �“从小对人民警察就有着特别的喜爱, 在我心里人民警察就是正义的化身。 ” 对于沈长华来说, 从小最憧憬的职业中排行第一的就是人民警察。 怀揣着这份梦想,1988年,老沈从部队退伍后来到石港派出所负责花市街社区的警务工作, 几年后转正成为了一名人民警察, 实现了儿时的理想。

“在我印象里警察总是威风凛凛地出现在犯罪分子面前, 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 但事实上,在现实中老沈平时做得最多的事儿, 就是调解百姓纠纷。 社区工作千头万绪, 最重要的就是熟悉辖区情况, 为此, 沈长华一有时间就“泡” 在社区里, 走村入

户, 了解民情, 化解纠纷。至今, 他还清楚地记得第一

次到社区, 正好遇到两家因界址纠纷引发矛盾, 第一次调解纠纷, 沈长华有点不知所措, 因一句话没说到位激起一方的愤怒,被指着鼻子说: “你有什么水平, 不就是鼻子有点大嘛!” 不服输的沈长华没有就此放弃, 他向所里经验丰富老警请教如何做群众工作, 到村部、 群众中了解两家情况, 前前后后忙了一个月时间, 终于将两家闹了10年的界址纠纷圆满解决。 花市街王大妈有一个不争气的儿子, 在外赌博欠债, 这让她操碎了心, 沈长华知道后, 主动帮助王大妈儿子改邪归正, 还帮他找到了工作, 从此王大

妈把沈长华当做了自家人。从警之初沈长华买了辆二手

摩托车整天行走在社区的每个角落,今天拖着李大妈去医院看病、明天帮老王家搬运家具、 后天送张老汉孙子上学……哪家只要有事找他,他从不推辞,有求必应。他的高强度工作, 连他的座驾都经常不听“使唤”了,刚到社区的前几年, 沈长华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修车。 沈长华凭着对辖区工作的一腔热情, 用真诚服务感动了一方百姓,用老百姓的话说,辖区发生纠纷没有他“摆不平”的。 如今已是老沈从警的第26个年头,那辆摩托车早就报废了,但为辖区1.5万百姓排忧解难的工作他至今依然在继续着。

当警察圆了儿时梦想 执著与坚守一干就是26年

� � � �“对,就是他们骗了我1万多元。”家住石港派出所辖区的61岁姜老汉透过审讯室的门缝, 一眼就认出了曾经设局骗走自己1万多元的两个骗子。 在姜老汉的指认下, 两名如东籍涉嫌诈骗的犯罪嫌疑人被通州警方依法刑拘。

事情要从3月13日说起,当天石港派出所民警接到群众举报,一伙人正在辖区内设赌局进行赌博。接到报警后,民警迅速出警将这伙人当场抓获。 让民警意想不到的是,经过审讯,这伙人交代了设赌局骗钱的情况, 并交代了几起案值很小的案件。 根据规定最

晚到3月14日中午,如果案情没有重大进展就必须放人。

“让我到辖区去走访看看,说不定会有所发现。”听说所里抓到涉嫌诈骗的嫌疑人, 当天在家休息的沈长华主动请缨, 前往自己的防区进行走访。 同时,一传十,十传百, 消息传到了曾经被人设赌局骗走1万多元的姜老汉耳朵里, 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了派出所, 结果一下子就认出了其中两个嫌疑人。

原来,2015年8月, 贩卖水产的姜老汉在石港街面上碰到一人,向其购买一千元水产品,并要

求他送货上门。 就在姜老汉送货上门的时候, 一伙人正好在玩牌赌钱, 不明就里的姜老汉在他人的怂恿下也加入了赌博, 结果一会儿就输了1万多元现金。当几个人赢钱后拍拍屁股走人时, 姜老汉才意识到上当受骗了。 碍于面子, 姜老汉回家后只能自认倒霉,连家人都没敢告诉。“多亏了老沈下来走访, 不然我这1万多元就只能自认倒霉了。”姜老汉告诉记者。

“社区走访是基层民警日常的基本工作, 有很多案件线索就是通过群众走访获得的,这次也不例外。”皮肤略显黝黑的沈长华笑着说。

设赌局骗钱牵出案中案 乡间走访引来受害人

� � � �大学生身着汉服与辖区居民、 青少年一起立蛋、放风筝;小学生与家长一起凝神绘制眼中的春天;退休教师带着孩子们在古乐春韵中徜徉……春光明媚的时节,多个与春天有关的主题活动在通城轮番举行———

我们与春天来一场浪漫约会

沈长华正在与同事进行调解。(资料照片)

���大学生身着汉服与辖区居民、

青少年一起立蛋。

记者尤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