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张贤亮病逝 享年78岁...

Post on 28-Jul-2020

6 views 0 download

Transcript of 著名作家张贤亮病逝 享年78岁...

■代表作品短篇小说《灵与肉》《邢老汉和狗

的故事》《肖尔布拉克》《初吻》等;中篇小说《河的子孙》《龙种》《土牢情话》《无法苏醒》《早安朋友》《浪漫的黑炮》《绿化树》《青春期》《一亿六》等;长篇小说《男人的风格》《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习惯死亡》《我的菩提树》以及长篇文学性政论随笔《小说中国》;散文集有《飞越欧罗巴》《边缘小品》《小说编余》《追求智慧》《中国文人的另一种思路》等。曾三次获得国家级小说奖,多次获得全国性文学刊物奖,获国家与宁夏回族自治区

“有特殊贡献的知识分子”称号。有九部小说被搬上银幕(《牧马人》《黑炮事件》《肖尔布拉克》《龙种》《异想天开》《我们是世界》《男人的风格》

《老人与狗》《河的子孙》)。

9月27日中午,著名作家张贤亮因病在京去世,享年78岁。记者了解到,张贤亮罹患肺癌已经一年多,家在宁夏的他特地来北京协和医院医治,但最终病情恶化。

国家“核高基”项目创维GLED产品性能获国际领先水平

2014年8月底,创维在京发布了GLED极客互联网电视新品,会上集中展示了GLED代表产品G8200系列。GLED是创维下阶段核心战略新品,其以超高配置4色4K+屏,搭载国内尖端水平的电视芯片,使用高端OLED的图像处理技术。

据发布会上创维营销总部市场部总监杨孝骏介绍,GLED全称Great LED,又称“极

客互联网电视”,是创维研发的全新一代LED电视。采用4色4K+技术、14核处理器、酷开系统及专业的后台服务。为了寻求新的突破,全面提升LED电视画质和可用性,创造出最完美的LED电视,创维联合LG Display、华为海思等国内外顶级厂商,发起对LED电视的终极攻坚战。经过长时间不懈探索,GLED 电视终于研发成功,呈现在世人面前。GLED电视是在LED电视成像原理的基础上实现电视画面的全面颠覆性改良,配备以往只有OLED电视才具备的4色4K这一核心技术,成为LED电视的巅峰之作。

发布会结束的第二天,8月21日《新闻联播》针对本次发布会做出相应内容的报道。报道中阐述:“中国本土企业自主研发的智能电视 SOC 芯片研制成功并首次实现量产。搭载这款芯片的新品的系统速度、解码能

力等智能电视核心性能居行业领先水平。”同时,创维此“智能电视SOC芯片研发

及产业化”项目已经申报“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简称“核高基重大专项”)课题,创维将与海思在芯片定义、芯片验证、芯片的整机研发和产业化等核心领域展开深度合作。首批搭载此芯片的创维 G8200 系列新品5000台已全部上市。

据本报记者获悉,首发300台GLED将于9月20日抵达鹰城,鹰城各家店企业已完成对创维GLED首批产品的基础性能及其搭载的各种互联网解决方案的深度测试。据某商场彩电销售负责人介绍:“创维GLED产品采用的4色4K+技术、14核处理器、酷开系统相对于其他产品,无论从画质、音质还是从硬件配置来说都是目前行业内的尖端技术,

可以说几乎完胜此前标榜的ULED电视”。同时,据悉国庆期间创维彩电将举行G

不可失,创维彩电全网比价大型促销活动,届时将在鹰城地区首发GLED互联网电视,活动期间不仅价格惊爆,更有种类繁多的礼品赠送!详询0375-3736699

人物 编辑 朱碧琼 E-mail:zbj@pdsxww.com 校对 程照华

2014.9.29 星期一B2

著名作家张贤亮病逝 享年78岁

“西部传奇”谢幕奇经历因发表长诗《大风歌》被劳改、管制、监禁达22年

张贤亮祖籍江苏盱眙,l936年 12月出生于南京的一个世家,父亲和祖父都是哈佛大学毕业生。1949年,父亲在新中国成立前后被抓起来,投进监狱,不久去世。

在张贤亮的书房里,有一张放大了的照片,是母亲抱着周岁的张贤亮,母亲美丽优雅,仪态万方。张贤亮的语气颇为自豪:“只有这样的母亲才能生出我这样的儿子!”从4岁开始,张贤亮在母亲的教导下背《四书》,读《古文观止》。“我是独生子,而且是张家的单传,12岁以后才有妹妹。小时候家里很娇惯我,我10岁都不会系鞋带。但是母亲对我管教很严,我没少挨打。”对于这样的教育方式,张贤亮是赞同的:“我一天大学没上过,但是我可以给大学生讲文学课。这些都来自小时候的储备。”

1957年,张贤亮发表了长诗《大风歌》。当时正值“反右运动”最激烈的时候,张贤亮被打成了“右派”,之后被戴上了各种帽子,开始了他长达22年的劳改生活。

然而他的不屈在于,这 22年并没有荒废,“去劳改队,我把自己的日常生活用品和书籍都带去了,别的书都被没收了,只剩《资本论》,他们一看是马克思的著作,让我留下了。其实这本书是临走时硬塞进去的,因为很厚,可以当枕头”。这偶然的一塞,改变了张贤亮人生的命运。农场下雨出不了工的时候,张贤亮就一遍遍地读着《资本论》。张贤亮后来将《资本论》称为是自己觉悟过程里的重要因素。而他口中的“觉悟”为他带来了作品《我的菩提树》,以此比喻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打坐七七四十九天后悟的道。

1979年,张贤亮得到平反恢复名誉,重新执笔创作小说、散文、评论、电影剧本,成为中国当代重要作家之一。1980年,张贤亮任宁夏《朔方》文学杂志编辑,同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并重新执笔;曾任宁夏回族自治区文联主席,并任六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

奇创作上世纪80年代勇闯禁区的领军人物

让张贤亮感到自豪的是,将来谈到中国文学史,谈到20世纪80年代这一章,他是不能回避的人物。他说,自己是中国第一个写性的,第一个写饥饿的,第一个写改革开放的,第一个写中学生早恋的,第一个写劳改的。张贤亮因此招来很多非议。

平反后的第二年,张贤亮发表了长篇小说《绿化树》,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与共鸣。一时之间,张贤亮这个名字红遍了大江南北。有人为他天生的乐天派所动容,有人为他不幸的遭遇潸然泪下,也有人对他夸大

“文革”的遭遇嗤之以鼻,而张贤亮只是平淡地回答:“我只是想在政治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还原那个让人记忆犹新的年代,让更多的读者去全面了解那段历史,从而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生活。”此后,张贤亮在文坛上一发不可收拾,继《绿化树》后,《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我的菩提树》等小说纷纷走红,有人说他的作品就像是一曲冲锋的号角,为当时的文坛注入了反思和革新的力量。

经历了那么多苦难,张贤亮的性格依旧,在中南海,他的“改造共产党,主要是改变共产党的党员结构”言论引起重视。“这是我的秉性。只要给我一个平台我便会口无遮拦地侃侃而谈,无所畏惧。自那时以后的25年,我连续任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直到今天超龄退出。”在很多高校演讲,他都大声疾呼:“凡是希望改变中国的有志之士,都要争取加入共产党!因为只有你入了共产党才具有改变中国的位能和势能。中国的民主将从党内民主开始起步!”

“有幸我的经历和中华民族的经历同步。民族遇到灾害我也遇到灾害,民族开始复苏,我也开始复苏,民族开始崛起我也开始崛起,民族兴旺发达我也开始兴旺发达……”张贤亮这样解释自己广泛受到媒体注意的原因,“我不是一个传奇,我的传奇是和国家民族的命运同步。”

奇影响作品译成30种文字银川镇北堡西部影城爆红

张贤亮的作品被译成30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发行,在国际上有广泛影响,美国《纽约时报·书评》《时代周刊》《远东经济评论》、英国《卫报》、新加坡《海峡时报》、日本《产经新闻》、德国电视台等著名新闻媒体都对他十分关注,国内各大媒体也对他做了大量报道。

1980年,张贤亮被分配到宁夏文联,正好导演张军钊要拍电影《一个和八个》,他就把镇北堡介绍给摄制组。后来大导演谢晋来这里拍了根据张贤亮的小说《灵与肉》改编的电影《牧马人》,后来谢添又根据他的小说《邢老汉与狗的故事》拍摄了《老人与狗》,陈凯歌来拍了《边走边唱》……由于张贤亮的引荐,镇北堡逐渐有了影视城的雏形。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张贤亮认为作家要深入当前市场经济生活,最好的方式莫过于亲自操办一个企业,就趁着潮流“下海”,创办了“宁夏华夏西部影视城公司”,他把所有的外汇版税全抵押进去了。公司的基地在镇北堡,称为“镇北堡西部影城”。

后来中央下文件,指示所有党政机关群众团体必须和下属的“三产”脱钩,张贤亮一不小心成了民间企业家。张贤亮觉得自己下海经商适得机会。“90年代文学已经衰竭,文学逐渐离开人们的视野。文化多元化了,人们的业余时间分流了。90年代起,人们开始向钱看了,而又是90年代,我该写的都写了,完成了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火山爆发期’过了,进入了休眠状态。我们这一批新时期的文学作家逐渐退到二线。80年代风云一时的旗手也开始进入衰退期。在那个历史状态下,我尽到了自己的历史责任。”

镇北堡西部影城占地1100亩,从最初的78万元投资,到现在总资产超过2亿元,每年仅门票收入就高达八千万元,被视为我国文化产业“低投入高产出”的范例。我们所熟知的电影《红高粱》《双旗镇刀客》《边走边唱》《新龙门客栈》《东邪西毒》《大话西游》等等,都诞生在镇北堡西部影城。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