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ctsp6688@126.com 免费馒头的味道余味悠长 · 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Post on 14-Aug-2020

4 views 0 download

Transcript of 投稿邮箱:ctsp6688@126.com 免费馒头的味道余味悠长 · 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评论2020.4.24�星期五 责编 吴双建 美编 成妍 电话:86777777��投稿邮箱:ctsp6688@126.com A11

免费馒头的味道余味悠长□楚天都市报评论员 徐汉雄

湖北孝感男子曾少峰,在疫情期间逆行武汉,坚持为社区独居老人、行动不便人群等免费赠送馒头,从每天 3000 个,再到1 万个,已坚持 60 天。 他还将持续两个月, 预计捐赠馒头将达到 100 万个。(据 4 月 22 日《楚天都市报》)

今年 46 岁的曾少峰,年前已回到老家大悟县过年。正月初二下午,微信朋

友圈一条“汉口某发热定点医院医护人员吃饭难”的消息让他坐立难安。 他克服封路的困难, 蹭了一辆顺风车来到武汉。 2 月21 日, 新鲜出炉的 3000个馒头, 就近在杨园街电力新村社区发放。 发完了还有人排队, 曾少峰又增加轧面机,扩大产能,增加数量。

员工说他“送馒头送上瘾了”, 亲戚说他是个

公益“疯子”。 曾少峰做公益还真是“成瘾”,不是疫情时期心血来潮,他早就是名资深志愿者了。 2013年 3 月,他在武汉开办了首家接待老人的幸福食堂,后来又增加了 4 家,还带动 2 万多名志愿者轮流做“义工”为老人提供帮助。

曾少峰说, 他初中毕业就来到武汉闯荡, 从汽车修理厂的小零工做起,

慢慢扎下了根。 2012 年,在一次企业家管理课程学习中, 萌生了为社区老人创办公益食堂的想法。 从那时起, 曾少峰完成了一名企业家的升华, 开始回报社会。“武汉这座城市给了我所有, 我应该为她做点事。”曾少峰在疫情期间送出的馒头, 就显得别有滋味, 这是一个个公益馒头,也是一个个感恩馒头,有着企业家的责任意识与

情怀。 馒头丰富了市民生活,也滋养着人心。

做公益食堂, 社区总有老人喊他“干儿子”“大头”,曾少峰心中就有一种力量和使命。 送公益馒头时,有老人连作了五个揖,第二次再送, 老人又给他塞了一盒巧克力。“老人们给我的感动远远大于我的付出。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公益事业有益于他人,也有益于自己啊, 滋润他

人,也滋润了自己。 因此,曾少峰送出的馒头, 看起来是花费了不少人力与物力, 但送出了两个月的感动, 送出了一个馒头所散发的公益精神气息, 滋润感化了一颗颗心灵, 对社会对个人都是善莫大焉,这收获也就远比赚钱重要。 世上有比赚钱更有意义的事, 这就是免费馒头给我们吃出来的味道,让人余味难绝啊。

同样关在家,能自律就会有不同□楚天都市报评论员 屈旌

体重曾达到 430 斤的长春“80 后”小伙彭佳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一直在“闭关修炼”,目前已成功减重 121.6 斤。 此外,他还通过直播鼓励“胖友”们一起健康减脂。(据4 月 22 日中新网)

疫情发生以来, 很多人长期处于居家状态,户外活动减少了, 健身房也不能去了, 运动量急剧下降。由于关注疫情走向,内

心紧张烦闷,何以解忧?唯有美食, 于是发胖成为一种必然。 一份调查显示,73.7%的受访者都为抗疫长肉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彭佳可以逆袭减肥, 实在是很励志。在他看来,宅在家里正好可以排除外界干扰,是专心闭关的“黄金减肥期”。 这说明,认准目标坚持下去, 就能为自己创造小小的奇迹。

作家村上春树曾经写道:“肉体是每个人的神殿, 不管里面供奉的是什么, 都应该好好保持它的强韧、美丽和清洁。 ”减肥看上去是身体外观的改变, 其实也是内心的磨炼和变化。疏忽懒惰的赘肉,是向生活妥协的包袱;强健精干的体魄, 则是与命运搏击的资本。 越是要与病毒作战, 我们越应该锻炼体魄、陶冶精神。

受疫情影响, 武昌理工学院大二学生陈飞飞在湖北恩施老家,用窗帘布做沙袋,水泥块做杠铃,铁圈做篮圈……每天锻炼健身,前后坚持了三个多月(据 4月22日《楚天都市报》)。 西藏昌都那位叫斯朗巴珍的女孩,为了能正常上网课,扛着-3℃的严寒, 每天步行 30分钟到山顶找信号,用石头当课桌椅,一坐就是 4小时。

这些不畏艰苦、 自我

锤炼、拼命追逐梦想的人,都是命运的强者。 他们的每一分自律和坚持, 都是为了迈向更高的阶梯。 他们的故事, 总会有人得到鼓舞和激励。 以一个人的坚韧, 去激发更多人内在的动力, 这才是人与人之间,最为积极的互动。

疫情期间, 社交距离拉远,集体活动减少,每个人与自己相处的时间增加,是要惜时如金奋起努力,还

是得过且过蹉跎光阴,答案很明显。 要呆在舒适圈,自我安慰很容易,难的是不管外界如何变化,都能坚守自己的原则,趁时趁势完成自己的规划和目标。

他人的励志之举,终究是他人的成就,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不管多小的目标,不妨现在就树立一个,去完成一次,超越一次,才能真正体会到自我约束和成就的快乐。

●一事当前,不能先替自己打算,时刻做好甩锅准备。

———近日,北京多位市民搬家后在社区办理出入证时,被要求提供未离京等纸质证明。《北京晚报》称,防控怎能层层加码?

●谁授意的打记者?———最近,有记者在采访

河南原阳“4 名儿童被埋”事件时,遭遇当地工作人员殴打和抢手机。《人民日报》客户端作如上质疑。

●用法治封牢窨井“吃人的嘴”。

———日前,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涉窨井盖相关刑事案件的指导意见公布。新华网称,这份文件极具现实意义。

●正规品牌厂商搞“山寨维修”就是自砸招牌。

———据报道,一些正规家电品牌也存在小病大修、小件大换和违规收取上门费、检测费等问题。《北京青年报》发表上述观点。

●科学问题,科学解决。———最近,网红医生张文

宏因提倡小学生不喝粥多吃鸡蛋牛奶引来“崇洋媚外”的指责。 央视网称,吃肉吃蛋比喝粥好,是客观的科学事实。

即将到来的“黄金周”, 既是重振文化和旅游市场的起点,也是助力促进消费、释放内需潜力的支点,可以说意义重大。 对此,许多地方趁机出台不少支持措施。

几个月的停滞,对一些旅游景区造成了巨大影响,希望通过旅游业带动经济复苏的心情可以理解。 眼下,境外输入风险不断增加,新增本土病例零星出现,特别是无症状感染等新问题、 新情况,进一步凸显了疫情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这提醒我们,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之下,文旅业必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不可麻痹大意,也不能产生松懈心理。

从过往的案例来看,旅游景区面临的挑战不可小觑。 一方面,文旅业压抑了很大的消费能量,解禁后将迎来报复性释放和反弹,如何应对这些问题,既考验组织水平,也考验细节能力。 另一方面,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延伸到吃穿住行等一系列产业,需要各个部门的配套支持,一个环节把握不好,都有可能酿成大问题。

不久前,文旅部和国家卫健委要求,旅游景区要做到限量开放、有序开放,接待游客量不得超过核定最大承载量的 30%;同时,要建立完善预约制度,推行分时段游览预约等,严防出现人群聚集扎堆等现象……总之,各景

区的情况不尽相同,应该充分根据自己的情况,对景区客流做好预判、管理、引导,对酒店食宿等各环节加强防控。

对消费者来说,也要给自己充分提个醒。各地出台的支持措施,不等于说疫情防控解

除了,也不是说可以松口气了,而是要主动适应常态化防控下的生产生活, 无论走到哪里,都要遵守疫情防控管理规定。 不去人多的地方凑热闹、自觉佩戴口罩、 做好防护措施、尽量自带干粮……

原载于《南方日报》

微观点热点热议

“黄金周”是机遇也是挑战今年五一假期可连休 5 天, 这是大小长假政

策实施多年来的首次。 考虑到疫情影响,旅游可能存在“报复性反弹”现象。 有报告显示,五一期间可预约景区数量将超过 4000 家, 出游人数预计达9000万人左右,将出现真正的旅游高峰。(据 4月21 日环球网)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应就近错峰出游,尽量避开热门景点或景点高峰时段。

东方网: 五一黄金假期出行, 仍需将个人常态化疫情防护坚持到底,决不能掉以轻心。

声 音

绘图 / 刘阳

C M Y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