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新闻 我省启动“江水西调”工程...

Post on 18-Jul-2020

19 views 0 download

Transcript of 相关新闻 我省启动“江水西调”工程...

重点2019年10月29日 星期二首席编辑/汪维 版式/李绍山美编/李绍山 校对/劲松 王庆

持续干旱牵动人心,市民最关心的是合肥何时能下一场大雨。10月28日,合肥市气象局副台长陈健介绍,“根据预测,未来10天合肥依旧没有明显的降水,为了应对旱情,我们也将根据天气条件在相关区域进行人工降雨。”

陈健介绍,此前,为了缓解合肥市多地旱情,市气象部门已经在肥东、肥西、长丰三十岗等多个区域进行了人工降雨工作。“但人工降雨也是要根据天气情况,比如,要符合一定的降水云系条件进行作业,目前合肥还达不到实施人工降雨的条件。”

根据合肥市气象局预测,本周合肥市依然是晴到多云天气。其中,11月1日云系较多、最低气温起伏较大,本周前期最低气温 5-7℃,后期约在11-13℃。早晚较凉、温差大且天气总体比较干燥。

近日,在蜀山区琥珀街道“邮电干休所宿舍”小区内,施工队伍已入场,挖出管道,正在紧张施工中。针对南淝河水环境问题整治检查中发现的该小区未配套设计雨水口,屋面雨水立管为散排等问题,蜀山区城管局联合辖区街道启动整改,改造项目目前已完工。

此前,南淝河水环境问题整治检查组发现,邮电干休所宿舍项目虽设计有独立的雨水管道,但未配套设计“雨水口”,且屋面雨水立管为散排,导致地块内雨水无法收集进入新建雨水管道。此外,部分建筑单体的厨房生活污水混接屋面雨水立管。

针对反馈的问题,蜀山区相关部门第一时间制定了问题清单,对标进行整改。现场督察施工方加快工作进程,针对性地在小区内统一增设了8个雨水篦,完善雨水收集设备。改造后,原合流管作为污水管接入官亭路市政污水管道,新建雨水管道接入雨水箱涵。

此外,针对绿景家园小区部分建筑单体的厨房生活污水混接屋面雨水立管,进入新建雨水管道问题,蜀山区也实施了改造,项目已于10月25日完工。蜀山区南淝河流域雨污混接整改任务共522处,现已完成 423处,剩余 99处计划年底前完成。其中,南淝河流域中央环保督查销号任务428处,已完成380处,剩余48处计划11月中旬完成。 晨报记者 余佼佼

通讯员 张宇庄阳光刘亚萍

蜀山区南淝河流域雨污混接整改任务计划年底前完成

西南片区“六库两湿地”将喝上“中水”大蜀山干渠下游生态补水提升工程启动环评公示

■相关新闻

近日,合肥市生态环境局对大蜀山干渠下游生态补水提升工程进行环评公示。该项目计划投资1个多亿,建设加压泵站、补水管道、大蜀山分干渠节制闸等设施,使用长岗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的中水调至大蜀山分干渠,对下游十五里河等进行河道生态补水,保障河流生态基流。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大蜀山干渠灌溉功能逐步退化,目前主要用于合肥市西南片区河湖的生态补水,补水对象主要为王咀水库、柏堰湾水库、青年坝水库、天鹅湖(包括环天鹅湖周边的匡河)、翡翠湖、南艳湖和塘西河湿地、十五里河湿地补水。

大蜀山干渠在非补水时间段,渠道长期断流。为了保障水路畅通,保持水体生态基流,提升干渠基础设施,提高管理服务水准,提出本次大蜀山干渠下游生态补水提升工程。大蜀山干渠自南岗镇坝坎渠下涵至高新区金桂路,全长11公里,是合肥市西南部地区生态补水重要通道。其中,明渠8.6公里,暗渠(箱涵)2.4公里。

合肥空港经济示范区长岗污水处理厂位于天柱山大道与南苑路交口的西北角,一期工程现已运行投产,计划调水的长岗污水处理厂现状尾水就近排放至宝教支河(王桥小河上游支河),属于淮河水系,形成宝教支河-王桥小河-天河-东淝河-瓦埠湖-淮河的水系统。上述水系统下游为

“引江济淮”项目饮用水水源调水通道。项目计划建设的补水管线起点位于

合肥空港经济示范区,沿途经过肥西县、高新区,终点为政务区。沿兴业大道铺设,往南穿过G40沪陕高速,后排入马大塘闸下游大蜀山干渠,穿越铁路线一处,穿越高速一处。 晨报记者 余佼佼

针对长江流域持续发展的旱情,长江水利委员会连日召开会商会,研判布置流域旱灾应对工作。长江委要求,沿江各省市要密切关注旱情发展,强化落实各项措施,切实做好流域旱灾防御应对。

7月中旬以来,长江流域重庆、湖北、湖南、江西等地部分地区持续高温天气,降雨量较历年同期偏少,江河湖库水位持续走低,局地发生了较为严重

的伏秋连旱。长江委主任马建华说,各省份相关

部门要切实增强防御责任,坚持防洪抗旱两手抓,全力做好流域防御旱灾工作;要密切关注旱情发展态势,加强水情、土壤墒情及旱情监测预警,争取抗旱工作主动权;要有针对性强化落实旱灾防御各项措施,保障流域人民群众供水安全。

鉴于当前部分地区的旱情,长江委已于10月25日20时启动了旱灾防御Ⅳ级应急响应。同时,为进一步缓解长江中下游旱情发展态势,长江委下发调度令,调度三峡水库加大下泄流量至每秒14000立方米。

目前,按照水利部工作部署,在先期派出湖南、江西工作组的基础上,长江委增派一个工作组赴湖北指导抗旱工作。

昨日,江淮晨报记者从合肥市农业农村局获悉,目前合肥市大部分地区重旱,致使今年的秋种进度慢于上年同期,小麦油菜秋种困难。

今年以来,全市平均降雨量 611毫米,较历史同期减少3-4成,位列有气象记录以来第三少(1978年第一,1966年第二)。目前合肥市大部分地区重旱,致使今年的秋种进度慢于上年同期。

为有效应对当前旱情,及时抢抓秋收秋种工作,合肥市农业农村局提醒各地要指导农民广辟水源,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有效减少用水量,努力扩大浇灌面积,力争能浇尽浇。针对不同作物、不同受旱程度,科学调控肥水,提高抗旱能力。继续加强对在地秋粮生产田管,对迟熟单晚和双季晚稻要加强水浆管理,采取湿润灌溉,提高结实率,努力减轻干旱影响,做好适时收获。

“当前主要是长时间不下雨,对秋种影响大,小麦油菜种不下去,播种进度缓慢,即使种下去也不出苗。”该局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表示,各级农业部门要根据收获进度和天气情况,选用对路良种,选择抗旱耐旱、高产稳产的品种,加快小麦、油菜抢播抢栽,确保种足、种满、种在适播期。对因旱情晚播麦田,及时调整技术路线,通过适当加大播量、增施基肥等措施,以肥补晚、以密补晚,挽回旱情带来的损失。

据介绍,合肥市农业农村局将组织对秋收秋种工作开展专项督查和指导,深入一线在旱情严重的地区、逐乡(镇)逐村逐户逐田块,掌握秋收秋种的进展情况以及问题,帮助各地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自10月16日起,该局还建立了秋收秋种和旱情周报制度,及时掌握秋收秋种进度和旱情情况,最新的旱情还在统计当中。

8 月以来,合肥市持续晴热高温少雨。近日,合肥市节约用水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加强干旱期间节水降耗工作的通知》,要求各有关单位务必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节水降耗,为抗旱保供做出积极贡献。

10月22日10时起,合肥市已启动《合肥市抗旱预案》Ⅳ级应急响应。为此,此次《通知》要求,各有关单位切实加强节水宣传,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节水宣传,倡导全民节水。

在普及使用节水器具方面,要对卫生间等用水点的器具全面自查,使用节水器具;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应当配套建设相应的节约用水设施,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同时,加强管网查漏。对供水管网、用水设施加强巡查,在夜间用水少的时段观察总表、分表运转情况,及时发现和堵塞漏水。要按照《合肥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合肥市水环境保护条例》的规定,实施水平衡测试。

此外,各地还要加强重复用水。工业生产、高耗水行业加强循环用水,绿化用水采用节水型浇灌方式,扩大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规水源利用。

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应发挥表率作用,带头节水,积极创建节水型企业、单位、小区。各计划用水单位要加强用水计划管理,解决跑、冒、滴、漏问题。

《通知》明确,接下来,对管理不力、浪费严重的有关单位,合肥市节约用水办公室将按照

《合肥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进行处理。

我省启动“江水西调”工程合肥市民首次喝上长江水市气象局:未来10天合肥无降雨,将适时进行人工降雨

连日来,我省多地持续的旱情牵动人心。10月28日,江淮晨报记者从安徽省水利厅、合肥市水务局了解到,为了保障合肥市民的饮水、用水需求,自10月20日已启动“江水西调”工程,让合肥市民首次喝上长江水。继大别山水库群作为合肥市唯一补水水源后,开辟了新的应急水源。据合肥市气象局预测,未来十天合肥无降雨,将根据天气情况进行人工降雨以缓解旱情。

晨报记者 刘梅梅 陈家静 方佳伟通讯员 汪洋 张珊 综合新华社晨报制图 李绍山

今年,长丰县遭遇25年来最严重干旱天气,饮用水源告急。为了保障居民生活用水不受影响,长丰县立即启动“北水南调”工程,把长丰北部的瓦埠湖水引入南部地区吴山镇境内的龙门寺水库,仅10天时间就缓解辖区居民无水可饮用的困境。据了解,这是长丰首次启用“北水南调”工程。

记者从长丰县供水集团了解到,“北水南调”即从庄墓镇杨湾一级站提水到义井支渠二级站,再通过义井支渠、杨庙支渠、瓦东干渠,最终引入龙门寺水库,工程全长36公里。

据介绍,从 9 月 18 日开始,长丰县供水集团抽调100多名精兵强将,分布到调水沿线,翻斗车、大中小型挖掘机 40 余台,组成 17个工作组同时施工,挖渠、培土、护堤、换阀、修泵、清淤、除草,24小时不停歇作业。

“这个渠道和泵站已经十几年没用了,我们全部升级改造,渠道重新挖,加宽加高。”长丰县供水集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36 公里的路程需堵漏、疏浚渠道的就有 20公里,其中林

庄水库段义井支渠因地势低洼,常年弃用,渠道堵塞尤为严重,工作人员克服困难进行堤坝加固加高处理;大程村段以南的渠道杂草丛生,严重阻碍了通向瓦东干渠的水流。长丰县供水集团集中人力、挖掘机,分段清草,人机结合,3 天完成了 2 公里的清草任务,保障下游渠道的流速。这些还不包括改造杨湾一、二级电灌站等工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9月28日夜间,瓦埠湖水流进瓦东干渠龙门寺段,历时10天,36公里的渠道全县贯通。

由于渠道常年未用、杂草丛生,且地势高低有别,出现了上游河道淤堵、下游水流不畅的情况。10月15日,长丰县供水集团紧急调来15台泵、15根300管,在孔岗处新建翻水站,用来解决上游水流流速过缓的问题,搭建完成后,预计每秒流量可达到2立方,日翻水能力达 172800 立方。当晚,翻水站启用,林庄水库段水位缓慢下降。

目前,龙门寺水库水位已上涨60公分,“北水南调”工程取得显著成效,龙门寺水库周边乡镇居民的饮水有了保障,缓解了旱情。

“长跑”36公里 长丰首次启用“北水南调”保供水

市节水办:加强干旱期间节水降耗浪费严重的单位将被处理

市水务局:20日已启动“江水西调”合肥市民首次喝上长江水

记者从安徽省水利厅了解到,今年以来,特别是 8月中旬以来,我省降雨和来水持续异常偏少,无有效降雨日偏多,河湖库塘蓄水量严重不足。截至10 月 25 日,我省淮河以南大部遭受20-25 年一遇严重干旱,局部 30-50年一遇特大干旱,部分山丘区饮水安全受到影响、秋种土壤墒情差。

据水利部信息中心预测,今年 11月到明年2月,我省淮河以南降水偏少1-2成。省水利厅表示,我省淮河以南发生秋冬春连旱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今年我省淮河以南地区发生严重旱情,淠史杭灌区水库蓄水量较常年偏少,合肥市城市供水压力较大。”记者从省水利厅了解到,面对持续发展的旱情,省驷马山引江工程管理处已做好向合肥市供水工作。

通过驷马山引江工程乌江站抽引长江水,经驷马山引江水道和滁河一、二、三级站及黄疃站提水进入滁河干渠,再通过滁河干渠的管湾、众兴、双墩三座泵站提水,从滁河干渠大官塘泄洪闸汇入大房郢水库,将长江水首次引调入合

肥市。目前,驷马山引江工程正以15立方米每秒的流量持续向合肥市补水。鉴于当前严峻的旱灾防御形势,省水利厅自2019年10月26日15时起启动旱灾防御Ⅳ级应急响应。省水利厅表示,各地要立足秋冬春连旱的最不利情况制订各级供水保障方案并抓好落实;要加强水工程科学调度,做好蓄水保水和引(提)调水工作,多措并举开辟水源,切实增加抗旱水源,确保农村群众饮水安全,保障城镇供水、规模养殖畜禽饮水和秋种水源。

晨报讯 江淮晨报记者从安徽省应急管理厅获悉,安徽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决定于10月21日17时启动抗旱Ⅳ级应急响应,并向合肥、蚌埠、淮南、滁州、六安、马鞍山、芜湖、宣城、铜陵、池州、安庆、黄山市发出通知。

安徽省应急管理厅表示,当前要把确保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安全摆在当前抗旱工作首位,全面细致摸排饮用水困

难人口分布,因地制宜采取延伸管网、另辟水源、限时供水、应急送水等方式,保障群众生活用水需要。要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原则,立足最不利条件,逐水源、分阶段制订供水方案,留足生活用水。要统一调配抗旱水源,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全力提引外水,强化节约用水、计划用水,规范用水秩序。要立足抢墒、造墒播种,及时完成秋种任务。

针对当前干旱形势,10月22日至24日,合肥市应急管理局派出工作组前往四县一市核查旱情,指导县(市)开展抗旱救灾工作。

据了解,目前各地人畜饮水尚能保障,高岗地区晚稻受灾较重,部分水库塘坝严重缺水,持续干旱或将影响部分未通自来水群众的饮水安全,影响秋季农作物播种。

“根据气象部门统计,今年以来合肥市降雨量611毫米,较历史同期偏少3-4 成,9 月至今全市降雨量仅 23 毫米,偏少 7-9 成。“综合降水、蒸发、来水、蓄水综合分析,当前合肥市发生10-15年一遇干旱。”合肥市水务局水旱灾害防御处处长贾安分析,淠河灌区上游四大水库也因降雨偏少,其蓄水总量为2001年以来同期最少,后期向合肥城市供水补水十分有限。

此前,董铺、大房郢水库是合肥城市供水唯一水源地,但依靠其自产水已远不能满足城市供水需求,需常年从淠史杭灌区的淠河灌区上游佛子岭、磨子潭、响洪甸、白莲崖四大水库引水对两水库进行补水。面对内部蓄水不足、上游补水水源短缺这一严峻供水形势,合

肥市水务局联合供水、供电等相关部门,在省驷马山引江工程管理处和沿线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利用原有水利工程,及时组织实施“江水西调”。

“国庆期间,我们研究制定了本次‘江水西调’城市供水应急补水方案,并提前调度合肥市境内的张桥、三十头水库,向滁河干渠铺垫底水,以便江水到来后快速向西推进。”自10月20日起,通过位于和县的省驷马山引江工程的乌江站抽引长江水,经驷马山引江水道和滁河一、二、三级站及黄疃站提水进入滁河干渠,再通过滁河干渠上的管湾、众兴、双墩三座泵站提水,从滁河干渠大官塘泄洪闸进入大房郢水库,由连通管与董铺水库实现互联互通。

近300名水利系统职工24小时奋

战在调水一线,从而通过八级泵站提水,为董铺、大房郢两大水库提供城市供水水源。该调水工程全长172公里,日引水量80万方。“通过这一举措,合肥市民历史上首次喝上长江水。”他表示,这也保障了到春节前合肥市民的用水、饮水需求,同时,合肥市水务局也在积极协调大别山地区水库余水补充合肥城市供水。

在他看来,本次调水意义重大,不仅有效缓解当前因气象干旱造成供水水源不足的紧张局面,更是继大别山水库群作为合肥市唯一补水水源后,开辟了新的应急水源,是保障合肥城市用水安全的战略举措。尤其是在引江济淮工程和龙河口水库引水工程建成后,将同西引大别山水一起,形成“四水汇肥”的景象。

省水利厅:启动旱灾防御Ⅳ级应急响应 淮河以南或发生秋冬春连旱

省应急管理厅:已启动抗旱Ⅳ级应急响应 目前各地人畜饮水尚能保障

长江委:沿江省市要切实做好流域旱灾防御

市农业农村局:旱情持续对秋种影响大

市气象局:未来10天合肥无降雨将根据天气情况进行人工降雨

开泵测试。

长丰县“北水南调”施工现场,工作人员正在清理渠道周边淤泥、装土堵漏。

夜间加固垫高堤坝。

A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