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辈是老兵 黄埔军魂爱国情...

Post on 20-Oct-2020

27 views 0 download

Transcript of 我的父辈是老兵 黄埔军魂爱国情...

  • B4 海地文脉2015年9月30日 星期三 责任编辑 /俞强 电话 /63033680

    黄埔军魂爱国情 一寸山河一寸血!!!访抗战老兵王彭寿

    余华达

    !

    月"

    号天安门广场盛大阅

    兵"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

    世 界 反 法 西 斯 战 争 胜 利#$

    年# 下午阳光灿烂照耀在慈溪

    市龙山镇西门外环龙桥路""

    的小院墙头上" 我采访了!%

    高龄的国民革命军抗日老兵$黄 埔 军 校 十 七 期 学 生 $ 时 任

    "&"

    团'

    营机枪连指导员的抗战

    老兵王彭寿老人# 他在($

    年代

    中期是龙山龙头场小学校长"

    也是我的老师# 这位貌不惊人

    的老人是宁波市国民党抗战老

    兵之一# 也是宁波黄埔军校同

    学会理事#

    王 老 师 虽 然 瘦 得 皮 包 骨

    头" 体重只有#$

    来斤" 然而回

    忆抗日往事精神特别健旺" 一

    身傲骨" 一双清眸眼不花" 白

    发童颜耳不聋# 上午刚为小学

    生讲抗日打鬼子的故事# 下午

    正伏案挺腰写书法作抗日词联

    送给下一代#

    少年亲历家国难一片丹心图报国

    &!'&

    年农历六月十二" 上

    虞县梁湖镇太平桥头王姓人家

    诞生了一名男婴" 他便是王彭

    寿#

    王氏是镇上的大族" 王彭

    寿六岁启蒙" 进私塾跟着家中

    的 二 公 公 读 书 # % 三 字 经&

    % 百家姓& % 千字文& " 奠定了

    王彭寿的古文功底#

    由 于 家 道 中 落 "&(

    岁 那年" 王彭寿辞别母亲" 前往湖

    州姑父经营的钱庄当学徒#

    王彭寿努力$ 勤快" 打得

    一手好算盘" 得到了钱庄经理

    的器重# 三年清苦的学徒生涯

    过去了" 王彭寿积累了经验"

    正 逢 青 春 年 少 " 打 算 大 展 所

    长 # 此 时 " ' 七 七 事 变 ( 爆

    发" 拉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

    &!)*

    年秋天" 华北战火迅

    速蔓延" 湖州沦陷# 王彭寿跟

    着钱庄经理逃难到乡下" 栖息

    在太湖边上高姓师兄的家中#

    白天" 日军下乡扫荡" 所有人

    躲 入 渔 船 # 天 黑 了 再 回 到 岸

    上# ' 我们如同丧家犬" 提心吊胆过日子#( 王彭寿说" 从

    逃难回来的乡人口中" 他们得

    知了日军的凶狠残暴" 大家小

    心翼翼地躲着" 希望挨过这段

    艰难的日子#

    不久" 城内传来消息" 日

    军成立了维持会" 只要老百姓

    申 领 良 民 证 " 就 能 外 出 活 动

    了# 钱庄经理为了尽快复业"带着家眷和王彭寿等回到了城

    里#

    在城里" 亡国奴的屈辱无

    处 不 在 # 白 天 " 经 过 日 军 岗

    哨" 老百姓必须规规矩矩向站

    岗者九十度弯腰鞠躬# 姿势稍

    不符合" 便遭到拳打脚踢$ 枪

    托乱砸" 打到日军满意了" 才

    骂骂咧咧放行#

    王彭寿曾私自溜出后门到

    街 上 " 经 过 岗 哨 忘 记 行 礼 #

    ' 啪) 啪) 啪)( 三声响亮耳光

    打得他晕头转向" 却不得不忍

    气吞声# ' 这是中国的国土 "

    东洋人为什么可以横行霸道*

    我要报仇)( 王彭寿心中痛恨无比" 他时刻不忘这段屈辱#

    &!)+

    年春" 王彭寿迂回转

    折回到故乡# 经童年的伙伴介

    绍" 他报名参加乡里的抗日宣

    传 队 # % 义 勇 军 进 行 曲&

    % 大刀进行曲& % 流亡三部曲&

    等歌曲天天哼唱" 还参与活报

    剧 % 放下你的鞭子& 等# 这些

    活动唤起了民众的抗日情绪#

    &!,$

    年 春 " 前 线 传 来 消

    息" 萧山陷落" 绍兴告急# 隆

    隆大炮声" 在曹娥江边已依稀

    可闻# 有一支从前方调防撤下

    来 的 抗 日 部 队 " 进 驻 抬 门 内

    屋# 他们对着乡人绘声绘色地

    讲起了日军的凶残和前方军人英勇抗日的事迹#

    王 彭 寿 萌 发 了 参 军 的 念

    头#

    部队中有一名黄埔军校毕

    业的连长" 看出他的心思" 积

    极鼓励他从军# ' 国难当头 "

    匹夫有责#( 王彭寿打听到防

    守钱江南岸的国民党第十军政

    治部正在街头张贴布告" 招收

    战地工作队队员" 便只身赴绍

    兴城内报考# 考期虽过" 但王

    彭寿坚决要求报效国家" 招考

    人员为之感动" 破格录用# 他

    与先前录取的考生一起开赴诸

    暨江藻镇集训#

    一个月后" 战局吃紧" 部队奉命后撤" 这支队

    伍被迫解散# 王彭寿

    满 腔 热 血 " 壮 志 未

    酬# 好在不久后黄埔

    军校第三分校设点招考第十七

    期新生" 当时的招生条件为高

    中毕业" 无疾病" 视力听力俱

    佳# 王彭寿经笔试$ 口试$ 体

    检 等 关 " 以 优 异 的 成 绩 被 录

    取#

    三年寒暑磨一剑黄埔铸就军人魂

    &!,$

    年-

    月 " 浙江籍千余

    名被录取的黄埔军校新生" 穿

    上粗布校服" 佩上军校领章"

    冒着酷暑" 踏上西行征途# 他

    们抵达江西鹰潭后" 又长途步

    行走向瑞金#

    为避免日机轰炸" 大队白

    天休整" 入夜行走" 一个月内

    沿金溪!!!南城!!!南丰!!!

    广昌!!!宁都的线路" 终于到达目的地#

    新生报到要接受-

    个月的

    入伍训练" 内容以军训基本动

    作为主# 到年底" 通过考核 "

    及格的人才能编入军校序列学

    生部队#

    黄埔军校第三分校是在抗

    日战争开始时为本战区培训部

    队军事指挥员建立的" 短时期

    内教授必要的军事理论知识和

    作战指挥要领" 以提高这些行

    伍出身的军官素质#

    王彭寿所在的学生部队全

    称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三分

    校第十七期学生二十二部队"

    学期三年# 他编入步兵第一大队 第 二 中 队 " 驻 扎 瑞 金 武 阳

    镇#

    黄埔军校的训练相当系统

    全 面 " 文 化 学 科 有 国 学 $ 政

    治$ 军事理论等" 术科包含地

    形$ 兵器$ 通讯$ 测绘$ 气象

    学等# 此外还有步兵操典$ 射

    击教范$ 阵中勤务令等#

    每天清晨" 军号一响"(

    分 钟 打 背 包 " 枪 在 肩 " 刀 在

    腰" 迅速跑步在操场上" 去山

    地急行军或下江河学游泳" 练

    投弹" 不怕臂痛" 拼刺刀" 刺

    刀要见红" 学战术" 练单兵进

    攻" 小组前进$ 积极防御" 防

    空防炮" 如何利用地形" 灵活机动" 怎样消灭敌人" 如何保

    存自己" 天天摸爬滚打练就一

    身 硬 功 夫 # 王 老 师 越 说 越 激

    动" 我们陆军军官学校的大门

    旁有一副对联+ ' 升官发财 !行往他处! 贪生怕死! 勿入斯门"( 校训是' 亲爱精诚(" 黄

    埔军校有孙中山总理训词' 三民主义! 吾党所宗! 以建民国! 以进大同! 咨尔多士! 为民前锋#(

    军校严格磨练学生体质" 单

    杠$ 双杠$ 劈刺$ 野营拉练$ 实

    战模拟$ 打靶$ 木马" 学生个个

    练出了一身钢筋铁骨# 军校中有先进的武器设施" 轻重机枪" 各

    种 重 炮 " 苏 联 进 口 的 捷 克 式 步

    枪$ 枪榴弹$ 掷弹筒等" 由专门

    的苏联教官担任指导#

    前方炮声隆隆" 王彭寿和战

    友艰苦训练" 为的是有朝一日"

    上 阵 杀 敌 # 王 彭 寿 练 得 格 外 认

    真" 他的眼前总晃动着老百姓被

    欺负时无助的身影#

    精诚无悔血与火斗志如铁卫国土

    &!,)

    年元月" 王彭寿毕业分

    配" 以少尉身份分配前往江西上

    饶第 三 战 区 政 工 班 # 他 带 着 佩

    剑$ 毕业证章" 扎着三角武装皮

    带" 全副武装奔赴战区#

    不久" 王彭寿奉调到师属第

    三一三团二营机枪连担任中尉指

    导员兼副连长" 整训待命" 随时

    准备投入战斗#

    抗日战争中期" 浙赣铁路自萧山!!!金华段" 和江西境内的

    东乡!!!南昌段均被日军占领 #

    中段从汤溪!!!龙游$ 江山$ 上

    饶" 贵溪!!!鹰潭一线则由中方

    控制#

    这段路是当时中国东南各地

    与大后方联系的唯一通道" 战略

    位置十分重要# 第三战区四十九

    军全体官兵骁勇善哉" 自第一次

    浙赣战役结束以来" 一直防守在

    这条大动脉上#

    &!,,

    年" 盘踞金华的日军 "

    为打通浙赣$ 湘桂$ 黔桂等铁路

    线" 力求尽快攻占西南" 纠集兵

    力" 发动了第二次浙赣战役#

    四十九军&$(

    师正驻防在江山!!!上饶一带 " 军部命令

    &$(

    师抗敌西进#

    当年*

    月" 骄阳似火"&$(

    在江山师部所在地召开誓师大会#

    军长王铁汉下令' 誓死保卫浙赣

    线(" 号召官兵奋勇抗敌# 会后"

    王彭寿所在的)&)

    团轻装出发" 开

    赴前线# 他任职的二营机枪连"

    驻守衢州城郊一无名高地上# 这

    次会战" 主战场放在衢州#

    *

    月中旬的一天" 王彭寿卧在

    阵地掩体后观察敌情# 炙热的泥

    土冒着逼人的暑气" 侵袭着人体#

    他顾不上擦汗" 两眼紧盯前方#

    王彭寿指导员兼副连长" 身

    负重任#'

    营机枪连共有&+

    挺重

    机枪主要任务是阻击日寇南下或

    北上的敌人" 任务十分艰巨# 日

    军出 动 三 个 师 团 " 空 中 飞 机 轰

    炸 " 地 下 坦 克 $ 大 炮 " 战 火 纷

    飞" 战斗万分激烈#进攻衢州的日军认为" 出师

    以来接连攻克城池" 没有遇到强

    力抵抗" 所以对战斗有点轻敌#

    进攻了# 日军的太阳旗$ 钢盔$

    军装等都已清晰可见" 机枪连紧

    密配合步兵连" 以密集火力狠狠

    还击# 战斗持续了三天三夜" 二

    营庄营长观察敌情时不幸牺牲#

    王彭寿打红了眼" 握着发烫的枪

    膛" 一次次地填弹" 扣扳机# 他

    的同 学 " 机 枪 连 汪 排 长 也 牺 牲

    了# 身边的黄埔军校同学" 接二

    连三壮烈捐躯#

    二营付出了血的代价" 但是

    日军的伤亡更为惨重# 最后不得不丢盔弃甲" 狼狈溃逃# 王彭寿

    与同胞们清理战场" 发现这些记

    忆中' 青面獠牙的魔鬼(" 也是

    一个个的人" 他们几乎人人身上

    都佩戴着护身符" 希望得到神灵

    保佑" 最后却丧命异国#

    ,!

    军在抗战前原是爱国将领

    张学良将军领导的一支东北军部

    队# 军长以下官兵皆为东北人"

    他们深受' 九一八( 沦亡之痛"

    对日本侵略者恨之入骨" 因此"

    抗战情绪十分高涨# 抗战伊始"

    被分配到该部队的黄埔生" 多为

    南京人" 耳濡目染" 无不为东北

    军人的爱国心所感动) 因此" 打

    起仗来" 均奋不顾身# 我'

    营庄营 长 " 系 诸 暨 人 " 黄 埔

    &,

    期 毕

    业" 就在这次保卫战中" 身先士

    卒" 壮烈牺牲#

    我师在这次战役中虽付出了

    重大的伤亡代价" 特别是许多黄

    埔毕业的各级指挥员" 战死沙场

    的壮烈情景" 真可谓惊天地泣鬼

    神" 不愧为黄埔军校的精英#

    这场战役" 为时虽短暂" 却

    重创了敌人# 从此" 盘踞在金华

    城内 的 日 寇 " 再 也 不 敢 轻 举 妄

    动" 越雷池一步# 彻底粉碎了敌

    人妄图打通华东至西南铁路全线

    的黄粱美梦" 为抗战取得最后胜

    利奠定了有力基础#

    为了悼念在这场战役中牺牲的将士" 战后我军和地区政府在

    江山城郊埋葬了烈士的遗体" 并

    建立了阵亡烈士纪念碑" 以供后

    人凭吊# 在追悼会上" 由王彭寿

    代表)&)

    团全体官兵撰写了一副

    挽幛+ 御外侮 洒热血 烈士精神不死# 保国土 壮志酬 英名永垂千秋"

    第二次浙赣战役结束后" 我

    军被 调 防 到 浙 西 淳 安 休 整 # 至

    &!,(

    年+

    月&(

    日" 日本天皇宣布

    无条件投降# 八年艰苦抗战" 终

    于取得最后胜利# 次日" 王彭寿

    所在的部队奉命出发" 开赴浙北

    各市$ 县接受日军投降# 于是星

    夜 兼 程 经 建 德 $ 桐 庐 $ 分 水 等地" 半月后" 到达余杭城郊 , 旧

    余杭- # 当部队正准备进城受降

    时" 据守在城内的日军指挥官"

    竟不顾我方通牒" 仍坚持顽抗"

    拒不投降" 气焰异常嚣张# 部队

    指挥官权衡再三" 想起王彭寿曾

    参加过军部举办的日语训练班"

    学 习 过一 些 战 地 适 用 的 日 语 口

    号" 在这关键时刻" 便派王彭寿

    向守城日军喊话" 命令其限时投

    降 " 否 则 将 受 到 严 厉 惩 罚 # 翌

    日 " 守 城 日 军 指 挥 官 见 大 势 已

    去" 终于听命集结在指定地区"

    并向我军呈交兵力$ 武器$ 弹药

    等清册" 弃城投降# 在解决了第

    一日军据点受降后" 就把善后处理工作交给后续部队" 又马不停

    蹄地向着第二个受降点湖州城进

    军# 沿途通过杭州外围古荡镇"

    直 上 古 运 河 " 再 转 入 京 杭 国 道

    线" 走武康" 经德清" 一路受到

    群众夹道欢迎#

    湖州是王彭寿记忆极为深刻

    的地方#&!)*

    年湖州沦陷" 王彭

    寿挨过日军的耳光" 躲过日机的

    轰炸 # 如 今 收 复 失 地 " 无 比 自

    豪# 他遇到了店中的旧同事" 互

    诉别 后 情 # 根 据 他 们 提 供 的 资料" 揭出了隐匿极深的敌伪和民

    族败类#

    敌伪产业清理结束后" 移交

    地方 政 府 接 管 # 罪 大 恶 极 的 汉

    奸" 则由受降部队军事法庭公判

    后执行#)&)

    团惩治了两名汉奸"

    一个是维持会长" 另一个是伪军

    头目# 公判大会上" 万人空巷"

    百姓拍手称快#

    &!,-

    年" 正是百废俱兴" 万

    物复苏的季节" 内战一触即发#

    王 彭 寿 身 在 军 营 " 内 心 矛 盾 无

    比+ ' 抗战都结束了" 自己人为

    什么要打自己人*( 乘军调小组

    尚未撤消" 内战还没全面爆发"

    王彭寿请假奔父丧" 从此永别军旅#

    他来到杭州" 经商为主#

    黄埔精神民族魂烽火史鉴泣鬼神

    宁波黄埔抗战老兵纪念抗战

    胜利*$

    周年会议上" 抗战老兵同

    唱抗战歌曲' 我们在太行山上"

    山高林又密" 兵强马又壮" 敌人

    从哪里进攻" 我们就要他在哪里

    灭亡)( 一阵阵激越昂扬的抗日

    战 歌 回 荡 在 宁 波 市 委 统 战 部 大

    楼" 一群银发苍苍九旬高龄的黄

    埔抗战老兵相聚在!

    楼会议室纪

    念抗战胜利*$

    周年#

    据 % 宁波黄埔军校同学会纪

    念册& 中会长楼吉康介绍" 目前

    在世的宁波黄埔抗战老兵&-

    名"

    已不到同学会成立时的十分之一

    了# 这次参加纪念活动的*

    名老兵 , 其他因身体状况不能前往- "

    年龄小的!&

    岁" 大的!*

    岁" 黄埔

    军校历届毕业的慈溪抗战老兵原

    有')

    人" 现健在的还有)

    人+ 龙

    山王彭寿$ 掌起徐志总$ 浒山胡

    景 炜 # 大 家 围 坐 一 桌 " 清 茶 一

    杯" 忆国共抗战历史" 谈战争残

    酷经历" 仿佛又置身于*$

    多年前

    战火纷飞的抗日战场# 谈到激动

    处"!)

    岁银须及胸的徐志总情不

    自 禁 地 唱起 % 黄 埔 军校 校 歌& "

    引发 众 人 鸣 和 " 老 兵 们 挥 手 握

    拳" 情绪激昂" 放声高歌# 唱罢

    校歌" 又一曲 % 上前线去& " 再

    两 曲 % 在 太 行 山 上& % 保 卫 黄

    河& # 接着" 大家谈历史看现状"针对当前日本军国主义抬头的苗

    头" 老兵们铿锵有力地说+ ' 决

    不允许军国主义卷土重来" 决不

    允 许 历 史悲 剧 重 演 #( 座 谈 中 "

    老兵 们 吟 诗 作 词 " 展 示 书 法 作

    品#!(

    岁老兵王彭寿现场朗诵+

    ' 青春从军考黄埔! 亲历抗战驱日寇# 八载拼搏奏凯歌! 胜利倏届七秩春" 追忆昔日抗战史! 艰苦卓绝感慨多 # 警惕军国重复活 ! 莫负牺牲忠烈魂#( 楼吉康的书法' 人生百年" 铁骨依旧(

    表达了老兵们爱国抗战的意志至

    死不渝#

    我的父辈是老兵

    ! !

    一寸山河一寸血" 十万青年十万兵" 在民族存亡之际" 更多的青年学子

    投笔从戎" 赴身抵御外侮的行列# 图为黄埔军校的十万学生部队赶往前线#

    ! ! !

    月)

    日下午" 王彭寿在家中书写纪念抗战胜利的文字" 准备

    送给西门外村小朋友#

    ! !

    为纪念抗战胜利*$

    周年" 宁波关爱抗战老兵志愿队赠给王彭寿

    的纪念证#

    &!+*

    年-

    月" 徐向前为黄埔军校师生的题词#

    ! ! &!,)

    年*

    月" 第三战区四十九军&$(

    师三一三团二营王彭寿所在的重机枪

    连" 正在衢州对日寇发起阵地阻击战#王彭寿

    +$

    岁生日时" 另一位抗战老兵徐志总送他的匾额#

    ! !

    宁波仅存健在的七位黄埔抗战老兵合影 , 左至右- + 童玉才$

    胡景炜$ 楼吉康$ 孙义修$ 李龙春$ 王彭寿$ 徐志总#王彭寿近影

    纪念抗战胜利主题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