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屋山“创伤”渐愈“颜值”重回epaper.cenews.com.cn/html/1/2019-01/02/06B/2019010206B_pdf.pdf东莞观音山打造森林文旅目的地...

Post on 21-Oct-2020

0 views 0 download

Transcript of 瓦屋山“创伤”渐愈“颜值”重回epaper.cenews.com.cn/html/1/2019-01/02/06B/2019010206B_pdf.pdf东莞观音山打造森林文旅目的地...

  • 06【美丽中国】星期三2019.01.02

    ■责编: 王琳琳■电话: (010)67112251■传真: (010)67113772

    ■E-mail:zghjbshb2017@126.com

    05-08版格物致知 成风化人

    本报记者徐卫星东莞报道 在 近 日 举 办 的 2018 中 国森林旅游节上,广东东莞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入选首批森林旅游美景推广地,并荣获“森林美景摄影地”殊荣。

    在 人 们 的 记 忆 中 ,观 音山只是一座默默无闻、名不见经传的荒山。如今,经过近 20 年的精心呵护,这里已成为中国旅游界公认的最具吸引力的森林文旅目的地。

    观音山景区方圆 18 平方公里,风景秀丽如画,空气清新宜人,游人络绎不绝。雄踞在观音山山顶上的世界最大花岗岩石雕观音坐像,更

    是世间不可多得之瑰宝。当阳光涂满山顶,禅火忽明忽暗,晨钟暮鼓声声不息。

    东莞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董事长黄淦波介绍,目前景区内生长和繁衍着近千种野生植物和 300 余种野生动物,森林覆盖率达 90%以上,风景也因四季而不同,因朝暮 而 变 化 ,堪 称“ 有 地 皆 美景,无处不风光”。

    绿 水 青 山 带 来 金 山 银山。在良好生态环境的加持下,观音山常年弘扬自然生态文化,每年都举办多项摄影大赛,广受社会大众、摄影爱好者的好评。其中观音山

    杯全国微拍摄影大赛、航拍大赛反响热烈,吸引了全国各地摄影爱好者踊跃报名。

    “ 文 化 是 旅 游 最 好 的 资源 ,生 态 、旅 游 是 文 化 最 大的 市 场 。”黄 淦 波 说 。 下 一步,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将从文化、美学角度系统总结人 类 在 长 期 森 林 经 营 中 积累的智慧和经验,重新认识和 协 调 人 与 森 林 的关系,探讨森林的文化和美学价值,以及如何在森林经营中有效地注入文化与美学因素,开展文化与美学层次的森林经营,为公园开创新的经济增长点。

    本报讯 甘肃 省 敦 煌阳 关 国 家 级 自 然 保 护 区工 作 人 员 近 日 在 野 外 巡护 时 ,拍 摄 到 10 多 只 国家 二 级 保 护 鸟 类 白 额雁,这是保护区首次发现大批白额雁。

    白额雁是雁属中体形大 、个 体 重 的 鸟 类 ,体 长64 厘米~80 厘米,体重 2 千

    克~3.5 千克,和豆雁大小差不多,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12 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与此同时,工作人员还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天鹅 10 余只、国家三级保护鸟类绿头鸭数百只。

    据工作人员介绍,尽管 每 年 都 有 大 批 的 候 鸟

    来 阳 关 保 护 区 渥 洼 池 湿地 越 冬 ,但 白 额 雁 、大 天鹅 还 是 首 次 大 数 量 在 此越 冬 。 特 别 是 白 额 雁 的到 来 ,说 明 阳 关 自 然 保护 区 在 生 态 环 境 问 题 整改 、湿 地 恢 复 与 治 理 、退渔 还 湿 等 方 面 的 工 作 取得了显著成效。

    白刘黎 麻守仕 杨静

    本报记者高岗栓太原报道 为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从 2018 年开始,山西省大力推进乡村绿化美化工程,将重点建设 500 个绿色生态村庄,不断提升乡村生态宜居水平,不断提高村民的环境获得感和幸福感。

    2018 年是山西启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的开局之年。山西省将以村庄道路绿化、环村绿化、

    街巷绿化、庭院绿化、校园绿化和公共绿地建设为主要内容,大力实施乡村绿化美化工程,通过建设 500 个绿色生态村庄,提升乡村生态宜居水平。

    据了解,500 个绿色生态村庄中,由省级部门实施的数量有 250 个,共安排省级建设资金 1250 万元,每村补助 5万 元 ,目 前 已 切 块 下 达 到县 。 由 市 县 实 施 的 数 量 有

    250 个,资金按照省级安排工程数量 1:1配套承担完成。

    省 有 关 部 门 负 责 人 介绍,山西将坚持村庄绿化与美 丽 乡 村 示 范 村 建 设 相 结合,不同村庄将按照因村制宜 、适 地 适 树 、尊 重 乡 风 民俗 、突 出 乡 村 特 色 的 原 则 ,制定相应的绿化模式,积极落实市县配套资金,不断拓宽社会参与途径,确保工程顺利开展。

    东莞观音山打造森林文旅目的地入选首批“森林美景摄影地”

    实施绿化美化工程 推进人居环境改善

    山西打造500个绿色生态村庄

    敦煌阳关自然保护区首现白额雁

    眉山市洪雅县以督察促整改,关矿山拆水电,着力恢复生态环境

    瓦屋山“创伤”渐愈“颜值”重回

    它是“水的世界、洞的天下、花的王国、雪的摇篮、云的故乡”,也被中外游客誉为“动植物的博物馆”。

    清代诗人、书法家何绍基曾咏叹它:“巴蜀风光,峨眉十之三,瓦屋得六七”。苏东坡也曾有诗云,“瓦屋寒堆春后雪,峨眉翠扫雨余天”。

    它就是位于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境内的著名自然保护区——瓦屋山。

    不过,再美的容颜,也抵不过人为的破坏。曾经,为解决当地经济发展,瓦屋山一度满目疮痍,保护区内竟然存在30家水电站、14家矿山。

    2017年,对瓦屋山而言,是转折的一年。这一年,中央环保督察组指出瓦屋山自然保护区存在违法违规开发水电及矿产等问题。在严峻的问题面前,眉山市洪雅县痛定思痛,立行立改,强力推进问题整改,全面停止开发活动,拆除设备,修复生态。

    如今,瓦屋山损伤的容颜已恢复了往日的“颜值”。

    瓦屋山,因何得名?洪雅县老百姓告诉记者,在

    地质作用下,山体形成了向东西两侧略倾的屋脊状地形,从任何角度望去,此山整体上都状若瓦屋,因此得名“瓦屋山”。

    除了形态有特点,瓦屋山还是著名的国家级森林公园,集原始、古朴、神奇、钟灵神秀于一身,与峨眉山并列为西南两大名山。

    1993 年,四川成立了瓦屋山

    自然保护区,以大相岭山系大熊猫 等 珍 稀 野 生 动 植 物 及 其 自 然生 态 系 统 为 重 点 保 护 对 象 ,总面积 3.6 万公顷,共包括 469 种陆生野生(脊椎)动物、3500 余种野生植物。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洪雅县 开 始 实 施“ 以 水 发 电 、以 电 代

    柴”,解决了当地经济发展用电的难题,获得“全国小水电百强县”称号。不过,也因此破坏了原本良好的生态环境。

    2017 年,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指出,四川省自查发现瓦屋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存在违法违规 30家水电站、14家矿山。

    立行立改。为拆除违法违规水电站和矿山,四川划定了时间表。《四川省落实中央第五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实施方 案》明 确 要 求 :2018 年 6 月 底前,依法限期拆除自然保护区核心 区 和 缓 冲 区 内 小 水 电 项 目 ;2019 年 12 月底前,完成自然保护区 核 心 区 和 缓 冲 区 矿 业 问 题 整改,同时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管理机构。

    “小水电百强县”划定整改时间表

    点多面广、零散分布在偏僻深山,这是瓦屋山自然保护区内多数矿山、电站的特点。

    为全力完成整改任务,眉山市 委 市 政 府 成 立 了 工 作 领 导 小组,下设各级领导挂帅的专班工作组 12 个,抽调部门精英、业务骨干、执法人员 120 余人,由县级领导带队,在保护区分片驻扎,推进保护区内采(探)矿权全面退出、水电整改工作。

    与此同时,洪雅县也成立了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瓦屋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面对违法违规水电企业,洪雅县铁面无私,严查严处,不仅向其下发停产整治决定书、停止取水通知,还查封了水电主要设备,全面关停 30 家水电站。在矿山关停方面,不仅 14 家矿山、52 个矿硐 的 生 产 生 活 设 备 设 施 全 部 拆除,还恢复生态植被 294 亩。

    洪雅县国土资源局土地储备中心相关负责人说:“矿硐附近的矿渣上,植物很难生长。”因此,在修复时,当地要先将矿渣推平或

    拉走,保留山体和地形原貌,并科学培土,再栽种乡土植物。

    仅在大岩窝矿区,施工队就拉来了 1000 多立方米泥土,平铺在原来的道路、矿渣上,形成了一层 30 多厘米厚的土层。为了让大岩窝的生态尽快得到修复,瓦屋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还挑选了箭竹、扁竹根、蕨类等本地作物作为主要修复物种。现在,人工栽下的箭竹、扁竹根、蕨类等各类植物已在这里生存下来。从远处

    看,一片嫩绿映入眼帘。为防止“反弹”,洪雅县不断

    加强日常巡查管控,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在保护区进出山处,设立“花杆”5 个、站房 4 个,切实加强保护区“出入口”源头管控。同时,设立举报电话、举报信箱,24小时接受群众监督举报。

    “我们这里是大熊猫保护区的山门口,也是山上所有野生动植物的第一道大门。根据法律规定,这里属于封山管护区,所有进出 的 人 员 和 车 辆 都 必 须 进 行 登记。”瓦屋山自然保护区燕子岩保护站工作人员说。

    抓重点出硬招,铁腕整改务求实效

    瓦屋山自然保护区电站有职工683人。拆除电站,涉及他们的生计。

    对于关闭拆除电站和矿山,有部分职工不支持、不理解。为减少矛盾、争取支持,洪雅县分人包片,开展摸底调研,细致掌握小水电业主、职工家庭情况、社会背景、困难诉求等在内的各种基本信息。

    县委县政府也多次召开座谈会,集中宣传解读政策,同时挑选了 30 名有威望的老党员和离任村组干部参与政策宣传。

    “这份工作并不好做。”一位当地工作人员说。调查之初,工作人员吃闭门羹是常事,还一度出现过职工围攻工作组、阻碍关停施工等极端情况,给社会稳定带来较大压力。“其实,这也完全可以理解。毕竟关系着一家人的生活。”上述工作人员说。

    为解决职工安置难题,洪雅

    县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援助生态困难群众,引导职工实现家门口再就业。同时,结合企业用工需求和职工意愿,采取社会化培训模式,对因小水电关闭失业和有意愿就业人员开展培训。

    据了解,洪雅县先后举办了厨师、电工、保洁、农业种养殖等各种专题培训,600 余人次参加。

    此外,还召开就业岗位推介会,组织瓦屋山投资公司、明星化工等40 余家企业开展专场招聘,提供就业岗位 1600 余个。

    另一方面,为稳定职工情绪,眉山市采取了“财政借资、先拆后补,稳妥推进、不留后患”方式,预支 9000 余万元,按每千瓦 1000 元标准,先行借支给电站业主,补缴职工保险,解决后顾之忧。另外,省、市共同补助资金 5000 万元,解决业主实际困难。

    攻弱点用实招,有序推进确保稳定

    拆除小水电、关停矿山,只是“治标”,更关键的是“治本”。借此机会,洪雅县破难点、使真招,多层次打造绿色生态产业。

    一 是 科 学 规 划 ,优 化 产 业 。结合自身实际,洪雅县制定了林下经济发展规划,通过整合部门资金,加大对林下经济发展扶持力度。比如,成立种养专业合作社,规模化发展种养殖、特色经济作物等产业;加快建立“互联网+旅游+农业”综合展销智慧平台,畅通林下经济产品电销渠道,突现旅游、农林产业融合发展等。

    二 是 护 绿 兴 林 、增 加 收 益 。

    严控森林采伐指标,及时恢复地质灾害区域森林植被;建成森林防火视频监控平台,全天候监控重点林区;通过物理、化学手段防控森林病虫害等。

    依托瓦屋山,洪雅县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积极与瑞士施泰内尔设计公司、深圳华侨城、美国 AT 公司等知名公司沟通对接,力争将瓦屋山景区打造为世界级山地度假旅游胜地。2018 年8 月以来,实现景区接待游客 10 万

    人次,旅游总收入 3000 万元以上。三 是 创 新 机 制 ,盘 活 资 产 。

    通过发包租赁、入股联营等方式,洪雅县盘活了农村闲置房屋、荒地,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林地等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制改革,采取动产抵押、林权抵押、土地使用权抵押等形式,解决了融资问题。

    比如,健全村级旅游协会、专业合作社,引导社会资本开发高端民宿、农家作坊、休闲农场等农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乡村旅

    游项目;鼓励村民用老宅、古树名木、林竹、宅基地等生产资料入股经 营 、定 期 分 红 ,实 现 资 源 变 资产、资源变资金。

    截至 2018 年 6 月 30 日,瓦屋山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 27座 电 站 全 面 拆 除 ,实 验 区 拆 除 2座、整改保留 1 座。矿山、电站生产生活设施拆除后,共恢复植被338 亩。

    如今,瓦屋山自然保护区曾经的生态“创伤”正逐渐愈合,长效监管机制正逐步优化,生态环境正日益改善。绿树环山、溪水清澈,瓦屋山的“颜值”又回来了。

    破难点使真招,打造绿色生态产业

    本报记者周兆木 通讯员沈维 康宁怡杭州报道 浙江 省 杭 州 市 余 杭 区 鸬 鸟 镇茅 塘 村 ,是 一 个 山 林 清 翠 、河 道 清 澈 的 生 态 幸 福 村 。全 村 共 有 65 户 ,因 为 地 处山 沟 ,大 部 分 农 户 经 营 着

    “ 农 家 乐 ”,生 意 十 分 红 火 ,尤其是周末和假期,游客纷至沓来。

    走 进 村 里 ,一 点 也 没 有脏乱差的景象,各项设施井然 有 序 ,马 路 干 干 净 净 ,不时,还有戴着红袖章的文明劝导员穿梭在村子间,监督

    “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茅塘村党委书记郑伟告

    诉记者,村子能有这么好的秩序与环境,得益于《美丽公约》的制定和遵守。

    三 年 前 ,茅 塘 村 所 在 的鸬鸟镇发布了余杭区乡镇范围内首部《美丽公约》,提出

    “提倡生态保护,禁止盗挖野生植物、捕杀野生动物;提倡水源保护,禁止倒垃圾、排污水入河;提倡资源保护,禁止挖沙取石”等在内的“十提倡十 禁 止 ”约 定 ,内 容 涵 盖 生态、水源、资源保护,环境安全、村容村貌、畜禽养殖、乡风民俗、节能减排、诚信经营等多个方面。

    这份《美丽公约》不仅适用 于 长 期 生 活 在 鸬 鸟 的 百姓,也适用于在鸬鸟镇工作、旅游、走亲访友等人员。

    作为余杭区唯一一个没有工业区块的 乡 镇 ,鸬 鸟 镇始 终 坚 持“ 保 护 生 态 环 境 ,就是保护区域发展”这条主线,提出打造“生态良好、生活 富 裕 ”的 美 丽 乡 村 ,不仅约出了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乡村,也约出了生态鸬鸟的新篇章。

    而 生 态 环 境 优 美 、村 民安居乐业的茅塘村就是鸬鸟镇的一个缩影。

    郑伟告诉记者:“如今,乡村变美了,游客多了,农家生意很好,大家尝到了好生态的甜头。”

    鸬鸟镇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很多企业来鸬鸟考察,其实看中的就是我们的生态环境。环境的持续良好得益于人人参与环境保护、人人都能自我约束,目前《美丽公约》已潜移默化融进了每个鸬鸟人的心里。”

    如 今 ,鸬 鸟 镇 已 建 成 山沟沟国家 AAAA 级景区、“遇见鸬鸟”国家 AAA 级全域景区和两个 A 级景区村庄,拥有农家乐近 200 家、精品民宿10 家、床位 4000 余个,每年吸引游客 100 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超 3亿元。

    《美丽公约》“约”出“生态幸福村”杭州市余塘村实现旅游年收入超 3亿元

    地方掠影

    新鲜速递

    图片新闻

    老汞山矿山植被恢复前后对比。

    ◆本报记者王小玲

    王小炯摄王小炯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