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高校图书馆的 功能定位与发展趋势

Post on 02-Jan-2016

76 views 0 download

description

当代高校图书馆的 功能定位与发展趋势. 代根兴 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秘书长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社长 华北图协 22 届学术年会 2008-9-17 山西运城. 主要内容. 引言 一、我国高校图书馆形势的基本估计 二、当代图书馆环境扫描 三、当代图书馆的功能定位 四、国外关于大学与学术图书馆未来的预测 五、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引 言. 关于图书馆的重新定位与发展趋势的研究,是近年来国内外图书馆界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 在国外许多图书馆的战略规划中多有论述。国内也有相关论著发表。如吴建中的 《21 世纪图书馆新论 》 。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of 当代高校图书馆的 功能定位与发展趋势

当代高校图书馆的 功能定位与发展趋势

代根兴

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秘书长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社长

华北图协 22 届学术年会2008-9-17 山西运城

主要内容 引言一、我国高校图书馆形势的基本估计二、当代图书馆环境扫描三、当代图书馆的功能定位四、国外关于大学与学术图书馆未来的预测五、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引 言 关于图书馆的重新定位与发展趋势的研究,

是近年来国内外图书馆界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

在国外许多图书馆的战略规划中多有论述。国内也有相关论著发表。如吴建中的《 21 世纪图书馆新论》。

本人申报的中国高校图书馆发展方向研究课题,入选2008 年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

2009 年华北图协 23 届年会的主题也是关于高校图书馆重新定位与发展趋势方面的。

本人从 2005 年开始关注这一领域的研究,曾应邀在国内十多个省市作过 15 场这方面的演讲(当然,每次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每次都引起许多同行的兴趣和共鸣。说明大家也都十分关注这一主题。

一、我国高校图书馆形势的基本估计 整体上把握住了世界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趋势;高校图书馆事业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也是中国高校图书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经费增加了 馆舍条件得到改善,许多高校建了新馆或对老

馆进行了扩建、改建。 信息资源丰富了 设备、设施不同程度地得到更新、实现了自动

化、网络化、部分实现了数字化

一、我国高校图书馆形势的基本估计 人员素质有了较大提高 服务有了较大的拓展和深化 馆员待遇也相应有所提高 数字图书馆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 以 CALIS 为代表的数字图书馆建设在国际图书馆

界处于领先地位。 ...... 事业繁荣的背后,潜藏着(或正酝酿着)

危机;图书馆事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二、当代图书馆环境扫描1. 读者类型与读者数量的变化1.1 读者是图书馆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是图

书馆赖以存在的基础。1.2 读者类型的变化:“数字土著”与“数

字移民” 一个 20 岁左右的大学生,是一个从未离开即

时通讯设备的“数字土著”。 而他 50 岁的妈妈则是一个“数字移民”,虽

然她也从网上购物、发电子邮件,但在内心深处,她仍生活在过去的世界里 .

二、当代图书馆环境扫描 “ 数字土著”与“数字移民”都是图书馆的读者,图书

馆都应该关注和满足 。然而,这却是两类信息需求截然不同的读者群。

1.3 读者数量的变化 图书馆办证人数呈下降趋势 到馆读者人数在下滑: 据 NLC 的统计分析, 1997-2002 年, 5 年入馆人

数增加了 280.5% ,年均增幅 56.1% ;但 2002-2006年, 4 年降了 21.53% ,年均降幅 5.38% 。

二、当代图书馆环境扫描2. 读者信息需求与阅读行为的变化2.1 纸书阅读率与图书流通率持续走低 据调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连续六年走低,

国民阅读率首次低于 50% 。 美国 1994 年全国大学图书馆流通部共借还了

18300 万(册)次;十年后的 2004 年只借还了 15510 万册次,下降了 15. 3%。

二、当代图书馆环境扫描2.2 网络浏览阅读渐居主导地位: 某周刊抽样调查了 20~40 岁之间、月收入在

3000~10000 元之间的白领人群,调查显示:超过 60 %的人每日进行半小时以上的网络浏览,在浏览时间上已经超过传统的阅读方式。

(http://www.china.com.cn/book/txt/2007-09/09/content_8844410.htm )

二、当代图书馆环境扫描2.3 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率上升: 来自北美国家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的调查显示 :①70% 以上的读者首先选择利用数字资源;② 数字资源提供或满足读者的 70% 以上的服务;③ 馆藏中利用率最高的资源, 70% 以上是数字资源。

二、当代图书馆环境扫描2.4 用户学习、教学、研究等行为逐渐 E 化: 出现了以 e—Learning 、 e—Science 、 e—Business 、 e—Goverment 为代表的新的用户需求和信息行为。

2.5 用户自主、自助利用图书馆的行为在增多

二、当代图书馆环境扫描3. 现代文献生产的变革3.1 纸质书刊出版量还在增长,但增

长趋势变缓 自 20 世纪 90 年代互联网问世以来,报纸数量不断锐减,美国全国各地的新闻编辑室都在大量裁员。纸质报纸成为“未来10年内濒临消亡的 10桩生意”之一。

二、当代图书馆环境扫描 2007 年春季在西雅图召开的一次

部分研究图书馆馆长和出版商高层参加的战略研讨会上,美国同行认为,到 2025 年,纸本书刊将会从图书馆消失。

二、当代图书馆环境扫描3.2 数字出版日受重视 2007 年 7 月 17 日,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等单位在北京联合主办了数字出版博览会,盛况空前。

很多出版社都出台了他们的数字出版计划。如商务印书馆等。

二、当代图书馆环境扫描3.3 图书定制,按需出版( POD, print-on-demand) 方兴未艾。

按需出版是出版社根据市场或其他实际需要来决定印刷的数量和质量,具有周期短、灵活、个性化等特点,被公认为是一种前途可观的新商业模式,是未来出版业发展的方向,有人认为它将终结现在的图书物流仓储模式,并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形式重建图书供应链。

二、当代图书馆环境扫描3.4 “快速印书机”的问世 2007 年 7 月 21 日,阿根廷《 21

世纪趋势》周刊发表一篇文章,题目为《数码印书机将使书店书架空空如也》。

二、当代图书馆环境扫描4. 文献发行方式的变革4.1 馆配商的出现,主渠道、二渠道并存4.2 网上书店(亚马逊、当当网)、连锁书店

的兴起4.3 从出售整本图书到出售图书内容 亚马逊的数字图书服务 蓝登书屋的低价按需出售服务

二、当代图书馆环境扫描5. 信息服务商的扩张5.1 Google 帝国的崛起 拉里 .佩奇和谢尔盖 .

布林给 Google 的任务是“组织全世界的信息并使它们可以全球接入和使用”。 Google已经成为人们信息检索的首选

二、当代图书馆环境扫描5.2 开放内容联盟( OCA)的诞生5.3 微软 “ Live Search Books”线上图书馆

的开通5.4 世纪超星公司的超星数字图书馆、读秀知识库和朗润书店

5.5 北京书生公司的电子图书与“搜吧”服务5.6 北京雷速科技有限公司的学科导航 方略——学科导航 4.05.7 形形色色的图书馆业务外包

二、当代图书馆环境扫描 6 结论 : 图书馆的作用在逐渐弱化,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和信息中介地位正在逐渐丧失

从信息服务的角度来看,图书馆是信息生产者与信息利用者之间的中介,但随着信息环境的改变,信息交流与服务体系也面临重组:

一方面用户与信息资源的直接接触可能性增强,自我利用行为增多;

另一方面,一些原始信息生产者如出版商、新兴的信息服务商通过网络或联机平台直接向用户提供原始信息查检与传递服务。

这就使信息检索与传递逐渐非中介化、非专业化和非智力化,图书馆在这方面原有的优势日益丧失。

于是:

图书馆不再是信息宇宙的中心

图书馆不再 是解决信息需求第一起点

图书馆不再 是信息或知识的唯一宝库

二、当代图书馆环境扫描 图书馆的人员素质和服务不适应 新的

信息环境的要求 图书馆赖以生存的读者正在流失 ……

未来的图书馆:

是这样?

未来的图书馆: 还是这样?

三、当代图书馆的功能定位

1. 图书馆功能定位的演化: 藏书楼(古代) 文化机构( 20 世纪 70 年代,北大、武大合编

《图书馆学基础》 1981 年第 1 版) 知识宝库、文献、情报、信息(交流)中心

(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到 90 年代) 学习、研究、社交的场所( 21 世纪以来) 知识创新、交流、传播的场所( 21 世纪以来) 未来的图书馆将是一个巨大的网络空间 (cyber

space) 与若干个特藏 (specialized collections) 所组成的信息机构。

三、当代图书馆的功能定位

三、当代图书馆的功能定位2. 当代图书馆的功能定位2.1 公共图书馆: 市民第二起居室; 社区思想交流与共享的理想空间:“九月计划”2.2 科学与研究图书馆: 知识创新、交流、传播的场所2.3 高校图书馆: 学生第二课堂。 师生学习、研究、社交的场所; 信息共享中心( IC )。

四、国外关于大学与学术图书馆未来的预测

1.第 8 届比勒费尔德国际图书馆会议的预测 学术图书馆的重要性将由其用户在利用过程中获得的收益

来衡量。面临正在变化的教育环境,学术图书馆如果想继续发挥显著的作用 :

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 ; 必须关注成本效益、绩效测评、质量标准和用户接受及满

意度。 必须对他们的作用进行重新思考,为用户提供附加值更高

的服务。 必须将数字化服务融入为学生和研究学者服务的日常工作

当中。

四、国外关于大学与学术图书馆未来的预测2. ACRL大学图书馆与图书馆员未来的十个假

定 2007 年 4月, ACRL在其出版物《大学与研

究图书馆新闻》中发布了《大学图书馆与图书馆员未来的十个假定:一份来自 ACRL 研究委员会的报告》。在这一报告中, ACRL预测了大学图书馆未来的发展趋势。而它们将会在今后 10 年影响到大学图书馆与馆员。

四、国外关于大学与学术图书馆未来的预测

2.1 数字馆藏、数字档案的储存以及数字存储与检索的方法将不断被强 调。

2.2 图书馆员的技能将继续随着变化的服务人群而不断 地改变。

2.3 学生与教员要求获得更快更好的服务。2.4 高等教育中关于知识产权的争论将会越来越普遍。

四、国外关于大学与学术图书馆未来的预测

2.5 与技术相关的服务需求将继续增长,这也要求更多的额外资金。

2.6 高等教育将继续视机构为商业。2.7 学生将继续把他们看作是客户和消费者,并期望得到高质量的设施和服务。

四、国外关于大学与学术图书馆未来的预测

2.8 高等教育中远程学习将会是更普遍的选择,但并不威胁 到“砖头加灰浆”的模式。

2.9 由公共资金资助的学术研究 将继续免费获取公共信息。

10. 图书馆职业中隐私仍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五、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1.办馆理念:真正以用户为中心 读者需要什么,图书馆就应提供什么。 让读者参与图书馆的管理和建设 走进用户的空间,图书馆要办到读者身边,其服务要融入到读者的工作、学习、生活当中。

五、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OCLC :“图书馆和信息服务提供者怎样才能走进用户的空间而不是让用户到我们的空间来?

韩国:“用户意见的减少并不完全等于服务质量的提高”;

美国国会图书馆(服务理念):“分析我们的客户需求并竭尽全力加以满足”。

美国康乃尔大学图书馆:读者需要什么,我们就应提供什么。

五、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2.建立信息共享 中心 (IC),充分发挥作为场所的物理图书馆的作用

J.Huff 提出 21 世纪作为场所的物理图书馆的三大功能是:“环境、存贮、圣殿”。 通过充分发挥其信息交流和文化娱乐功能,达到其环境育人之目的。

重新安排图书馆的空间( Rethink how space is used in libraries )

五、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实例 1. 没有书的学术图书馆 (The Bookless Acad

emic Library) :得州大学的学生图书馆有大量电脑、一个咖啡店、舒适的座椅、 24小时技术帮助,但没有书——成为没有书的学术图书馆 .

实例 2 : 美国 Indiana 大学图书馆的 IC,分为上网

冲浪区、小组研究学习室、论文写作培训区、参考咨询服务区、多媒体工作站和科学计算工作站等 10多个服务单元。

五、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实例 3 :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计划投资 1600 万英镑建立

一座新的 IC。 该中心计划于 2007 年建成,共有 7层,计划在第一阶段提供 1070 个学习空间,这些空间将成为一种新型学习空间,可提供群体学习的设施。该中心该中心将存储 10万种最常用的图书,提供拥有 70个座位的咖啡厅。实行每周 7天,每天 24小时开放的政策。

实例 4 :北京大学图书馆的MC

北京大学图书馆的MC(1)

北京大学图书馆的MC(2)

北京大学图书馆的MC(3)

北京大学图书馆的MC(4)

五、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3. 资源建设趋向趋向 e化和特色化 建设观念:“拥有”与“获取”并重,但总体趋向“获取”。

馆藏结构:实虚并重,但 e 化明显 馆藏建设重心e化。总趋势: p→p+ e → ( e + p)、 e-first → e-only

强化特色资源,扭转同质化趋势

五、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4. 开展网络信息资源保存研究和实践 澳大利亚PANDORA项目 : 美国Minerva项目 : 欧洲各国的网络信息资源保存项目 我国国家图书馆的网络信息资源保存试验项目

五、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5. 推动开放存取( Open Access )运动,创建或

协助建设机构知识库 开放存取( Open Access )也翻译为“公开获

取”、“开放获取”。是国际学术界、出版界、图书情报界为打破商业出版者对学术信息的垄断和暴利经营,而采取的推动科研成果通过 Internet 免费或低价地、自由利用的运动。是在网络环境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重要学术交流模式。

其主要途径有开放存取期刊( Open Access Journals )和开放存取仓库( Open Access Repository)。

五、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国外图书馆的主要做法:( 1 )积极参与和推动开放存取运动,推动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制订相关的战略和政策,促进开放存取出版、科学信息交流和科学研究事业。

( 2)培训和鼓励科研人员采用开放存取机制在开放获取期刊上发表论文,或将自己的研究论文在机构知识库或学科知识库中存档,供公众共享。

( 3)向读者广泛宣传开放存取这一新型学术交流模式 。

( 4 )提供开放存取服务,在图书馆主页上提供开放存取期刊的列表和链接:

五、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机构知识库( Institute Repositories )

是一个由机构建立的,以网络为依托,以本机构成员在工作过程中所创建的各种数字化对象(数据、论文、报告、软件、多媒体等资源)为内容,通过对这些对象的捕获、收集、整理、描述、组织、索引,实现这些对象的长期保存和广泛传播,以实现对这些对象资源的共享和利用为目的的知识库。

五、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6.精化、细化、深化和创新信息服务7.1 传统服务的精化、细化、深化7.2 信息服务的拓展与创新 学科化服务 : 学科战略情报分析服务 嵌入式服务 : 将服务融入教学和研究过程 为远程教育服务 为移动用户服务 个性化信息服务

五、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知识服务: 内容增值服务:用户所关注的不再是获取原始信息,

他们更需要直接融入其解决问题全过程,需要更加有针对性的、直接帮助其解决问题的信息内容服务,它涉及如何从浩繁的信息集合体中捕获和析取能解决用户问题的信息,并将其融合重组为相应的知识或解决方案等过程。

面向解决方案的服务。它关注的焦点和最后的评价不仅仅是向用户所提供的信息,而是通过服务解决用户所面临的问题。需要对所得到的信息进行内容上的过滤、整合、梳理、加工、提升,从而使信息服务变成知识服务。

五、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7. 开展信息素养教育 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 (ACRL) 博客 (ACRL

og) 年前推出了“ 2005学术馆员关注大事”中三件与信息素养有关 :

Information Literacy Backlash(关于信息素养的大讨论)

Ilene Rockman Passes Away(信息素养研究专家 Ilene Rockman去世。

All Hail The Chair Of Information Literacy(普渡大学设立信息素养教授。见该校新闻)

五、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可见美国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的关注 .Carlo有文指出

,关于信息素养已经研究了 20 年,发表文章大概有 5000 篇,是时候行动起来建立教师主导、馆员辅助的培养信息素养的制度了。

我国在这方面的重点是: 建立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体系 实现从文献信息检索教育到信息素养教育的转变。 建立中国的信息素养评价体系

五、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8.借助Web2.0 ,推动图书馆 2.

0 WEB2.0 互联网 2.0(web2.0) 是互联网的一次理念和思想

体系的升级换代,由原来的自上而下的、由少数资源控制者集中控制主导的互联网体系,转变为自下而上的、由广大用户集体智慧和力量主导的互联网体系。(《中国Web2.0 现状与趋势调查报告》,中国互联网协会交流与发展中心 2006年 2 月 23号发布)

五、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图书馆 2.0 : 图书馆 2.0 是 web 2.0 在图书馆的应用,

或者说是 web 2.0 的思想对人们研究与改进图书馆数字化服务的一种认识与思考。

是指为满足当今图书馆用户的需求和愿望而不断调整自己,要求图书馆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能够向用户提供其所需 要的信息,并保证消除使用或重用图书馆的任 何障碍。

五、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9.建立“以人为本”的人才队伍建设

与管理体系,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一切竟争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的竞争。 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内容涉及图书馆人才的招聘、现有人员的聘任、考核、激励、培训等。

五、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10.关注投入产出,向社会提供服务。 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高校图书馆成为公用

服务体系的一部分,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高校图书馆应关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搞好校内服务的同时,尽可能多地向社区、向社会提供服务。

北京市政府“十一五”规划中,已提到这方面的要求,并从海淀区高校开始试点。

数字图书馆建设也要以服务为目的,尽快见成效。

欢迎各位到北邮出版社出版您的大作 ! 希望各馆多购北邮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

代根兴联系方式 :电话: 010-62283567邮箱: daigx@bup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