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專業發展評鑑 學校運作策略

Post on 15-Mar-2016

45 views 1 download

description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 學校運作策略. 報告人 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 黃郁宜校長 2009.8.6. 目次. 壹、前言 一 . 校史簡介 二 . 學校背景 三 . 學校運作說明 貳、本校試辦過程 參、學校執行策略 肆、結語. 壹、前言 一、校史簡介. 西元 1897 年,民國前十五年,本校創立於士林,為全台最早之公立女子學校 。. 語學校第一附屬學校女子分教場」 建校,初名為「台灣總督府國 ﹝ 日 ﹞. ,簡稱 三高女 易名「臺北州立台北第三高等女學校」. 臺北市中山區長安東路二段一四一號 遷至現址. 「臺灣省立臺北 第二女子中學 」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of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 學校運作策略

1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學校運作策略報告人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黃郁宜校長2009.8.6

2

目次壹、前言 一 .校史簡介 二 .學校背景 三 .學校運作說明貳、本校試辦過程參、學校執行策略肆、結語

3

壹、前言 一、校史簡介

西元 1897 年,民國前十五年,本校創立於士林,為全台最早之公立女子學校。

4

語學校第一附屬學校女子分教場」

建校,初名為「台灣總督府國﹝

日﹞

,簡稱三高女

易名「臺北州立台北第三高等女學校」

臺北市中山區長安東路二段一四一號

遷至現址「臺灣省立臺北第二女子中學」

臺灣光復後,改為

,簡稱中山女高

「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迄今

臺北市改制為院轄市,本校更名為

壹、前言 一、校史簡介 -跨過三世紀的校史

1897 年 1922 年 1937 年 1945 年 1967 年

5

宏揚「人文為先˙科學並重」的中山精神(( 一一 ) ) 本校教育目標本校教育目標

秉持「育人成才˙五育兼修」的優良傳統營造「優質中山˙美麗校園」的書香天地形塑「專業教學˙快樂學習」的校園文化

壹、前言 二、學校背景

6

本校校舍空照圖

7

新建綜合教學大樓 -98.12 落成啟用

8

新建綜合教學大樓啟用 新建大樓總體樓地板面積:新建大樓總體樓地板面積: 23697.5123697.51 平方公尺平方公尺 圖書館面積:圖書館面積: 19201920 平方公尺平方公尺 (( 含研究小間、討論室等含研究小間、討論室等 )) 教師研究室面積:教師研究室面積: 640640 平方公尺平方公尺 (( 共共 88 間教室,每間教室,每 22 大間教室研究室之間另有教大間教室研究室之間另有教師討論室師討論室 ))

9

有效教學良師典範活力班級專業教學創新教學

指 標

團隊 創新 數位4.新能源課程發展 -高瞻計畫團隊3.藝能學科社群2.數理學科社群1.人文學科社群

5.新進教師協同成長團體6.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團隊

發 展 主 軸 內 涵

(( 二二 ) )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架構圖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架構圖 壹、前言 二、學校背景

10

教育部教學卓越團隊競賽• 92 年國文科金質獎• 93 年地理科金質獎• 94 年英文科金質獎• 96 年美術科金質獎• 97 年人文社會科學團隊佳作

(( 三三 ))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榮譽榜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榮譽榜

壹、前言 二、學校背景

11

臺北市教育局優質學校評選• 95 年教師教學優質獎• 95 年學生學習優質獎• 95 年專業發展精進獎• 96 年專業發展優質獎• 97 年課程發展優質獎• 97 年學校文化優質獎

(( 三三 ))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榮譽榜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榮譽榜

壹、前言 二、學校背景

12

(( 三三 ))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榮譽榜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榮譽榜

壹、前言 二、學校背景 臺北市教育局教育專業創新與行動研究競賽 • 96 年教育專業創新與行動研究團體組第五名 教育專業經驗分享類 -優選 1件 .佳作 4件 創新教學活動設計類 –入選 1件 行動研究論文發表類 - 佳作 1件• 97 年教育專業創新與行動研究團體組第三名 創新教學活動設計類 -特優 1件 教育專業經驗分享類 -優等 1件 .佳作 2件 創新教學活動設計類 - 佳作 3件

13

臺北市教育局教育叢書暨校刊競賽• 96 學年度教育叢書暨校刊競賽團體組第一名 教育叢書類【中山學報】 - 特優 校刊報紙型【中山父母心】 - 特優 校刊書刊型【中山女青】 - 佳作 教育叢書類【中山學報】 - 主編獎 校刊報紙型【中山父母心】 - 美編獎• 97 學年度教育叢書暨校刊競賽團體組第一名 教育叢書類【中山學報】 - 特優 報紙型刊物類【中山父母心】 - 優等 教育叢書類【中山學報】 - 主編獎 教育叢書類【中山學報】 - 美編獎

(( 三三 ))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榮譽榜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榮譽榜壹、前言 二、學校背景

14

體育類競賽• 96 學年度北市中等學校桌球錦標賽教女組第 2名、教男組第 4名 • 96 學年度北市中等學校羽球錦標賽教男組第 4名 • 97 學年度臺北市教育盃壘球錦標賽教職員組季軍

(( 三三 ))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榮譽榜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榮譽榜

壹、前言 二、學校背景

15

其他團體競賽• 臺北市 96 學年度體育及衛生保健評鑑高中組績優學校• 97 年度語文競賽國語文類高中職組北區團體第二名 • 臺北市政府 97年度節約能源措施執行成效評比 -績優學校• 教育部 97 年度交通安全教育評鑑高中職組金安獎

(( 三三 ))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榮譽榜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榮譽榜

壹、前言 二、學校背景

16

( 一 )發展學校特色與多元創新思維。(二 )有效運用各科教學研究會機制。(三 )鼓勵教師進修研習及專業發展。(四 )成立中山卓越基金補助教師進修。(五 )重視經驗傳承與成果分享。(六 )舉辦新進教師協同成長團體。

(( 四四 )) 學校推展及運作方式學校推展及運作方式

壹、前言 二、學校背景

17

1. 強化課程專業導向的課發會 對於學校總體課程發展的規劃與協商,建議透過溝通與對話的機制進行。 每學年上學期的兩次教學研究會,教務處提出課程規劃並與各學科進行內部討論。 下學期三月份開始啟動課發會的機制。每次會議提出行政規劃的課程版本,並由校長帶領委員進行多次討論。

(( 五五 )) 學校課程領導之配套措施學校課程領導之配套措施

壹、前言 二、學校背景

18

2. 研發各科社群創新課程 透過教學領導與課程發展,鼓勵並帶領教師進行創新課程之研發。 目前本校正在發展進行的創新課程有: 1. 新能源課程 2. 互動科技創意課程 3. 人文社會創意課程 4. 國文與藝術生活創意課程 5. 英文與生命教育創意課程

(( 五五 )) 學校課程領導之配套措施學校課程領導之配套措施壹、前言 二、學校背景

19

3. 鼓勵教師參與教育部「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專案 透過 96 學年度校務會議通過,參與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專案。 利用各科教學研究會議,積極宣導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多次舉辦評鑑人員初階培訓研習活動,以增加參與教師之意願及知能。

(( 五五 )) 學校課程領導之配套措施學校課程領導之配套措施

壹、前言 二、學校背景

20

●自編教材 ●喜閱悅讀●資訊融入 ●教學哈學網●作文教學 ●學術交流

國文科社群 (32 名 )((六六 )) 社群成效社群成效壹、前言 二、學校背景

21

英文科社群 (26 名 )●活化教學 ●深化學習●創新思考 ●資訊科技●合作學習 ●國際交流

((六六 )) 社群成效社群成效壹、前言 二、學校背景

22

地理科社群 (9名 ) ((六六 )) 社群成效社群成效

●科技創新教學●資訊融入教學●延伸實察學習

壹、前言 二、學校背景

23

美術科社群 (4名 )((六六 )) 社群成效社群成效

●多元學習 ●創意課程● E 化教學 ●藝術生活●校際交流 ●團隊合作

壹、前言 二、學校背景

24

召集人為核心的團隊制度

滾動式召集人與導師模式

各領域成員 國文、英文 歷史、地理公民

定期召開教學研究會

召集人制度

由下而上的跨領域團隊

跨學科領域的課程合作

跨學科領域的課程合作

跨學科領域的課程合作

((六六 )) 社群成效社群成效人文社會科學社群 (15 名 )

壹、前言 二、學校背景

25

高瞻計畫專案團隊 (25 名 )國科會鼓勵高中之課程發展。本校於 95 年度通過「新能源課程」計畫,以四年為期,於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模式下應用「實驗研究法」及「跨領域教師團隊合作」,探討新興科技融入高中科學教育的可能性與可行性。目前有兩個子計畫: 子計畫一:人文 .自然新能源創新課程研究 (95 年度 )

((六六 )) 社群成效社群成效壹、前言 二、學校背景

26

高瞻計畫專案團隊 (25 名 ) 子計畫三:自動化科技與人性創意課程研究 (96 年度 )

((六六 )) 社群成效社群成效壹、前言 二、學校背景

27

((六六 )) 社群成效社群成效˙ 目的:以成長為目標、協同為過程。目的是建立同 儕學習社群,成員相互協助,以達個人成長。 ˙ 運作模式:每個月安排一次,每學期共辦理五次。˙ 活動內容: 1. 前輩指導 /班級經營與親師互動。 2. 主題式討論 / 教學卓越團隊經驗傳承分享。 3. 主題式討論 / 中山女中學校文化。 4. 教學資源研習 / 教學平台的應用。 5.問題與討論 /歲末餐會。

新進教師協同成長團體 (46 名 ) 壹、前言 二、學校背景

28

• 教育部高中歷史學科中心• 臺北市高中歷史科輔導團• 臺北市高中人文科學輔導網總召學校• 教育部高中第二外語協辦學校• 臺北市高中第二外語學科學校• 國際交流臺北市副召集學校• 宏碁數創獎 種子學校

((六六 )) 社群成效社群成效承辦專案摘要

壹、前言 二、學校背景

29

壹、前言 三 .學校運作說明( 一 )、試辦依據

1. 96.4.3 臺國 (四 )字第 0950039877D 號令。2. 96.3.1 臺研字第 096001310C 號函修正之「教育部補助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計畫」。3. 96.3.7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第 9606 次擴大局務會議討論通過之「臺北市高級中學以下學校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申辦總計畫」。

30

( 二 )、評鑑目的1. 協助教師專業成長,增進教師專業素養,以提升教學品質,增進學生學習成果。2. 透過診斷、輔導方式,提供教師自我省思教學的機會。3. 發展具校本特色的教學評鑑模式及其規準,以促進教學專業發展與實施成效。

壹、前言 三 .學校運作說明

31

( 二 )、評鑑目的4. 激發教師主動省思與探究之精神,形塑學習型組織,促進教師專業發展。5. 強化同儕合作關係,落實同儕教學輔導,達成創新教學精緻與教育之理想。

壹、前言 三 .學校運作說明

32

( 三 )、本計畫申辦時程 97.1.18 96 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校務會議     通過本校試辦計畫。 97.4.17 本校提報教育部審核。 97.6.10 複審通過。 97.7.01 試辦計畫實施。  98.6.09 教育部專業發展評鑑研究小組, 蒞校訪視。 98.6.30 97 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校務會議     通過「 98 學年度本校試辦計畫」。

壹、前言 三 .學校運作說明

33

貳、試辦過程一、 96學年度第一學期

( 一 )本校派員參加 8 月份教育部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經驗分享與檢討會,觀摩他校試辦經驗。(二 )本校薦派 4 名教師參加 11 月份教育局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人員初階培訓研習課程。(三 )於各科期末教學研究會進行宣導和說明,並徵詢教師參加意願。

34

貳、試辦過程一、 96學年度第一學期( 四 )教務處亦積極規畫本校試辦計畫可行方案,並主動邀集有興趣同仁20 名參與。(五 )教務處於期末校務會議 (97.1.18)提案「本校 97學年度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計畫草案」於會中討論,並積極爭取通過。

35

貳、試辦過程一、 96學年度第一學期

( 六 )提案說明:1. 為因應教師法修正,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於 98 學年度全面實施,故先於 97學年度參加試辦,以增進教師對相關制度之瞭解。2. 試辦計畫需有 20位教師自願參加,方可參與試辦。

36

貳、試辦過程一、 96學年度第一學期

( 六 )提案說明:3. 試辦計畫需經校務會議通過才得以提報教育部實施。4. 本校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計畫草案如附件,經校務會議通過後發布實施。

37

貳、試辦過程二、 96學年度第二學期

( 一 )成立推動小組 (97.4)設置1.召 集 人 : 由校長擔任 執行秘書:由教務主任擔任2. 委  員: 13 名

1)行政人員代表 4名:含學務、總務、輔導及圖書館主任。2)教師代表 7名:含教師會理事長及 6大學科召集教師代表。3)家長會代表 2名:含家長會長及代表。

38

貳、試辦過程二、 96學年度第二學期( 一 )成立推動小組 (97.4)

3. 召開小組會議。1) 研擬校內專業發展評鑑進行方式,工作內容與評鑑指標。2) 決定聘請專家教授協助評鑑工作之推動。

39

貳、試辦過程二、 96學年度第二學期( 二 )參與計畫教師共有 25位教師自願參與試辦計畫,佔全校編制教師數 (184 人 )的比例為 7.63%

1. 國文科 4 人2. 英文科 1 人3.數學科 1 人4.歷史科 10 人5. 物理科 1 人6. 美術科 3 人7. 體育科 3 人8. 生活科技科 2 人

40

貳、試辦過程二、 96學年度第二學期( 三 )校內專業發展評鑑宣導( 5.6 月份)

1. 辦理宣導說明會,期使受評鑑教師充分了解評鑑內容。2. 辦理相關研習,工作坊、成長活動等,鼓勵教師進行專業發展。

41

貳、試辦過程二、 96學年度第二學期( 四 )召開推動小組會議( 6月份)

1. 依據學科特性之不同,採各學科方式進行。2. 各領域訂定領域評鑑規準及自我評鑑表。3. 研擬校內進行方式及評鑑指標。

42

貳、試辦過程三、 96學年度第二學期(暑期) ( 一 ) 97/7/1 行動研究與教學改進    臺灣師大教育系甄曉蘭教授主講

43

貳、試辦過程三、96學年度第二學期(暑期) (二 ) 97/7/4 歷史科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規準研討(上午 )     藝能科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規準研討(下午 )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丁一顧教授主講

44

貳、試辦過程

三、 96學年度第二學期(暑期)( 三 ) 97/8/25.26.27 問題本位學習課程設計 與教學工作坊 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楊坤源教授主講。 共有 10 校 45位教師參加。 本校有 20位教師參加,其中 5位為試辦教師。

45

貳、試辦過程四、選定評鑑項目:( 一 )課程設計與教學-本校擇定。(二 )班級經營與輔導。(三 )研究發展與進修。(三 )敬業精神及態度。

46

貳、試辦過程四、選定試辦項目:本校參考國內外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實施方式與標準,選定「課程設計與教學」層面修訂校本評鑑規準推動辦理,其中將以教學觀察為本校之評鑑特色和主軸。

47

貳、試辦過程五、評鑑內容:

(一)吸引學生學習並投入支援。(二)創造並維持有效學習環境。(三)瞭解並組織學科內容。(四)計畫教學與設計學習經驗。(五)學生學習成效評量。(六)發展為教育專業工作人員。

48

貳、試辦過程六、評鑑方式:(一)教師自我評鑑   係由受評教師根據學校自行發展之自我評鑑檢核表,填寫相關資料,逐項檢核,以瞭解自我教學工作表現。(二)校內評鑑  係由學校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小組,安排評鑑人員進行定期或不定期評鑑工作。(三)外部評鑑   係由受評教師或評鑑推動小組,依據學科及受聘教師需求,外聘教師或學科專家進行教學評鑑。

49

參、學校執行策略97 學年度執行重點:

第一學期:推動知能研習及教師     自我評鑑。 第二學期:研討各領域評鑑規準 及各科教師進行教學 觀察,並完成自評與 他評。

50

參、學校執行策略一、 97學年度第一學期(一)定期召開相關會議於 10月召開本校推動小組會議,確定本年度辦理方向與重點。

51

參、學校執行策略一、 97學年度第一學期(二)規劃教師專業成長課程

1. 規劃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推動小組」知能研習預計 2場,共 6小時。2.規劃申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人員」初階培訓研習 3場,共 18小時。並開放臺北市其他試辦學校報名參加

52

參、學校執行策略一、 97學年度第一學期(二)規劃教師專業成長課程 1. 規劃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推動小組」 知能研習 2場,共 6小時。

97/11/24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基本概念 與參考規準 臺灣師大師培處張素貞教授主講 97/12/15 教學觀察系統 臺灣師大師培處張素貞教授主講

53

參、學校執行策略一、 97學年度第一學期(二)規劃教師專業成長課程 2. 規劃申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人員」 初階培訓研習 3場,共18小時。

97/12/13 教室觀察與回饋 ( 一天 )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丁一顧教授主講 97/12/20 教室觀察與回饋 ( 上午 )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丁一顧教授主講 97/12/20 評鑑基本概念與參考規準 ( 下午 ) 臺灣師大師培處張素貞教授主講

54

參、學校執行策略一、 97學年度第一學期(二)規劃教師專業成長課程 2. 規劃申辦教師專業發展初階培訓研習 3場 ,共 18 小時。

97/12/27 教學檔案製作與評鑑 (上午 ) 教師自評語專業成長計畫 ( 上午 ) 成淵高中朱逸華秘書主講

55

參、學校執行策略一、 97學年度第一學期(二)規劃教師專業成長課程

97/12/15 教學觀察系統 臺灣師大師培處張素貞教授主講 對象為臺北市試辦學校之教師

56

參、學校執行策略一、 97學年度第一學期(三)薦派試辦教師參與評鑑人員初階培訓*自 9 月份開始薦派教師參加初階培訓,各期人數如下:第 2期: 2名 (97/9/16-18)第 3期: 2名 (97/10/14-16) 第 4期: 2名 (97/10/21-23) 第 6期: 2名 (97/12/16-18)*因初階培訓名額有限,無法提供所有試辦教師參加,擬向教育局申辦自行辦理初階培訓

57

參、學校執行策略一、 97學年度第一學期(六)研討各領域評鑑規準

參考「普通高中 22學科中心專業發展評鑑規準研究案」,提供各科參考。 各試辦科目教師需於學期末完成規準研發。 本校歷史科已完成科內評鑑規準之研發。

58

參、學校執行策略一、 97學年度第一學期(七)試辦教師自評 . 他評

參考教育部與其他學校之教師自評表,提供各試辦科目教師調整成適用之自評與他評工具。 試辦教師需尋找教學觀察夥伴,以準備進行教學觀察。 教學觀察夥伴若未參加過初階培訓,則需參加本校自辦之初階培訓研習。

59

參、學校執行策略 經推動小組會議決議,本校不擬定統一之校本評鑑規準,由各領域教師自主研發。 各領域於上學期完成評鑑規準、自評表與他評表之研發或選定。

採用自編或修正之規準:國文、歷史。 採用教育部版本之規準:英文、數學、物理、美術、體育、生活科技。

二、 97學年度第二學期

60

參、學校執行策略(一)定期召開相關會議重點一:各科教師進行教學觀察, 並完成自評與他評。重點二:參與教師進行經驗分享, 進行試辦計畫的推廣。

二、 97學年度第二學期

61

參、學校執行策略二、 97學年度第二學期(二)規劃教師專業成長課程

規劃「教師專業學習社群 (PLC) 」專題研習一場。 規劃「參與試辦心得分享與輔導委員指導」座談會一場 。

62

參、學校執行策略二、 97學年度第二學期(三)薦派試辦教師參與評鑑人員初階培訓

已於 12/27完成自辦初階培訓研習,共有 10校 45位教師參加。本校共有 20位教師參加,其中 5位為試辦教師。 已薦派 3位教師參加第 8期 (98/2/18-20)初階培訓。 預計薦派 1 名教師參加第 14期 (98/4/13-15)初階培訓。 預計本學期 25位試辦教師中,將有 23位完成初階培訓 。

63

參、學校執行策略二、 97學年度第二學期(四)辦理教師專業成長課程。

於 98/6/20(六 ) 辦理「教師專業學習社群 (PLC) 」專題研習,由臺師大教育系陳佩英教授主講。 於 98/6/2-4 期末教學研究會辦理「參與試辦心得分享」。

64

參、學校執行策略二、 97學年度第二學期(五)研討校本評鑑規準推動小組決議不擬定統一之校本評鑑規準,由各領域教師自主研發。

65

參、學校執行策略二、 97學年度第二學期(六)研討各領域評鑑規準

各領域已完成評鑑規準、自評表與他評表等研究工具之研發。 彙整各領域評鑑規準與工具,並公布於本校教師評鑑網頁。

66

參、學校執行策略二、 97學年度第二學期(七)試辦教師自評他評

本學期推動小組會議將討論規劃逐年試辦主題精神。 試辦教師教學觀察夥伴已搭配完成,並完成自評與他評執行進度表,且開始執行中。 將統一規劃試辦心得與回饋報告,供試辦教師於期末撰寫繳交,提供推動小組參考。

67

二、 97學年度第二學期 (八 ) 教學觀察執行情形  1.觀察前會談

參、學校執行策略

68

二、 97學年度第二學期(八 ) 教學觀察執行情形 2.實際課堂觀察參、學校執行策略

69

二、 97學年度第二學期(八 ) 教學觀察執行情形 3.觀察後會談參、學校執行策略

70

二、 97學年度第二學期 (九 ) 參與教師進行經驗分享 1. 國文科教研會

參、學校執行策略

71

二、 97學年度第二學期 (九 ) 參與教師進行經驗分享 2. 國文科教研會

參、學校執行策略

72

二、 97學年度第二學期 (九 ) 參與教師進行經驗分享 3.歷史科教研會參、學校執行策略

73

二、 97學年度第二學期 (九 ) 參與教師進行經驗分享 4.物理科教研會

參、學校執行策略

74

肆、結語ㄧ、試辦成果分析 (ㄧ)對個別教師成長需求,提供領域內或跨領域相關協助。 (二)對於整體教師成長需求,提供校內外相關研習進修機會或邀請專家學者蒞校指導與協助。 (三)評鑑相關資料尊重各試辦教師與各領域之公開意願,可選擇以個人方式呈現評鑑結果,亦可選擇以科為單位呈現整體評鑑結果。評鑑結果可選擇只呈報校長與承辦主任,而不另行公開。

75

肆、結語二、試辦成果之應用

( 一 )依據實施成果,修正評鑑計劃內容,作為下年度計畫實行之依據。(二 )對教師成長需求,提供相關協助。(三 )邀請未達規準之教師觀摩已達規準教師的教學,觀摩過後,再次進行複評。(四 )將全校參與教師評鑑成果與以分析及討論,發展成學校專業特色。(五 )根據評鑑結果對參加之教師專業表現予以肯定與回饋。

76

敬請指教 !!